《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建议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建议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870fc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4.png)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的我为您带来的5篇《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论语》心得体会篇一今天,爸爸买了一本《论语》。
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
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
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
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
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
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乐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论语心得体会篇二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是因为它包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因为它时时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
当它们汇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间最神圣的文学殿堂。
畅游其间我们将跟全世界的人们的一起,欣赏美丽,感悟真谛,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论语》就是一部享誉中外的文学作品,其间经典名句,含义深刻,值得咀嚼,耐人寻味。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说:温习旧知识,从中悟出新的体会和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从中我体会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我今后学习时,一定要认真复习。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大全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efd12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8.png)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大全《论语》学习心得体会有哪些?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
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一起来看看《论语》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大全,欢迎查阅!《论语》学习心得体会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几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就是中国古代巨著《论语》里的第一篇。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们推崇为经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本书,是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
孔子的治国观点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准则。
在古代这本书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我读完这本书后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了。
书中有这样几大部分: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
这些篇目中的言论和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比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
“子夏的这句话意思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
“这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叫孙敬的好学之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
他刻苦到夜里读书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这样他就不会看着看着睡着了。
他就是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
如果我们现在学习都能有他的这股头悬梁的劲头,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书时,看一会儿就想去玩,真是惭愧!对,我也要成为好学之人。
只要下定决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这样一句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读书感想心得体会(优秀10篇)
![论语读书感想心得体会(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5dee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f.png)
论语读书感想心得体会(优秀10篇)论语读书感想心得体会篇1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
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与“智”。
然而,快乐也悄悄地隐藏在这三个字中。
“恕”,宽恕他人的错误行为,机能体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又能感受到在宽恕了别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
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车祸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机撞人后立刻驾车逃跑了,抓不到他。
夫妇俩悲痛欲绝,有人问:“你们恨那个撞死你们儿子的司机吗?”夫妇俩说:“不恨。
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儿子命不好。
”这一信息传到了司机的耳中,司机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
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多么强大!“仁”,爱一个人能够使那个人的心中充满。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能够从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关爱别人,就是仁,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智”,了解别人叫做“智”。
我们应该做一个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这句话是关于道德修养的,但是也让我们知道,了解他人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认识了他人,且能够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感受到快乐。
“恕”、“仁”和“智”,三个字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人了。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知识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其实,快乐就生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的心觉得快乐,那么我们就快乐;心不觉得快乐,那么我们就不快乐。
快乐是一种信念,我们要相信快乐一直在我们身边,让快乐永远生活在我们的心中。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6a6d3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2.png)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清脆悦耳的读书声还在耳边回响,一转眼,我参加论语读书会已经两个学期了。
坦白说,在我第一次听老师讲《论语》的时候,我以为只要会读,知晓其意即可,但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我发现不仅要把它学会,学好,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做人的“礼”,体会到孔子的教学理念,体会到那一言一行中孔子对学生的期盼。
每次读书会何老师会让我们轮流主讲,令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主讲那一次,讲的是“雍也篇第六”。
做主讲,要先做好功课,——查字音、理解句意。
在准备的时候,遇到了历史故事,我就会去查它的背景和相应的资料,在一次次奋笔疾书中,我理解了那些难懂的文字。
到了主讲的那一天,在朗朗的书声里,我自信地把准备好的故事有滋有味地讲给大家听,我把人物的资料、生平……生动有趣地讲出来,使得论语的文字更易懂。
在讲给大家听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着、改变着,同时也学会了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解。
读书会结尾,何老师都会让我们讲讲本周的收获,以及下周的目标。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们的言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让别人去做。
这个星期我们的实践是日行一善,我感觉自己的心静了一些,因为能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
《论语》是一本蕴含着生活道理的书,它是千百年来思想的荟萃。
感谢老师,感谢同学,能让我在《论语》读书会上遇见中华文化的至宝!《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2《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4e1298b0717fd5360cdcec.png)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一《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
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a125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b.png)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论语》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
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虽不是孔子的言论,却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作为一种反省自己的指标,它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导我们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错。
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应当注意的三个细节:办事、交友与学习。
只有做到了这些细节,生活才变得完整。
作为捣蛋大王,我做的调皮事实在太多了,也的确应该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让我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把这章看完了再去。
可妈妈一走,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只顾着看书,好不容易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却回来了。
这时我才想到妈妈交代我的事我没做,不由的低下了头,免不了有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而在学习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
那天我们班学习《虎口藏宝》,下课后,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纳塔莉,那为什么提到其他人物的细节会更多些呢?那这种叙事特点又要归纳进那种写作特点中呢?我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放学,我还是没有丝毫头绪。
本想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可一起床,这个问题却又被我遗忘了。
唉!对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怜。
若是朋友伤害了我,就算创伤不大,我也会好几天不理他,弄得我俩很是尴尬,关系也越闹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
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复犯错的最好措施。
多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后怎么办,才可以避免自己重复的犯错。
人都会犯错,这是肯定的。
但一个错决不能犯两次。
多反省自己,就能少走些弯路。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2)窗外的风正呼啸着打在窗户上,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猛烈的北风把奄奄一息的枯叶拉扯到了远方。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5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894fb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6.png)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5篇)《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篇3)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
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
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交友:“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c8f1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2.png)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我觉得读书就犹如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由于喜爱,读是源于爱好,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盼望能够帮到你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您能告知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假如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
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由于别人哄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行取的。
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由于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实行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期啊!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损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损害,你也应尽量宽容。
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损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境况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每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宣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忘却,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模糊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非常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境况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
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阅历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假如一个人不擅长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d239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0.png)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我们交朋友一定要善交益友,远离损友,学习论语心得。
所谓【益者三友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是孔子【论语。
季氏第十六】。
最近我翻阅了学习论语方面的书籍,才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益友之一:直直是正直,直率,直言不讳。
一个正直的人,会受到朋友的欢迎和尊敬。
和正直的人交朋友,我们会受到他的人格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做人有责任感,说真话,做实事,对于任何事物,既心态平和又坚持原则,这样,能给我们带来许多财富: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
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所以孔子说正直的朋友是好朋友。
由此可见,【友直】就是朋友为人正直,坦荡,没有谄媚之色,没有奉承之心,这样的人是能够成为好朋友的,我们要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益友之二:谅友谅,就是诚实的朋友。
看到的是什么,就说什么;心里头怎么想的,就让它怎么表达出来,这是诚实的表现。
诚实最主要的在于不假不欺,这里的不是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诚实的人,言行一致,不文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诚实的人总是以真实的一面出现在朋友面前,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什么时候。
所以诚实的人总能嬴得朋友的信任。
我们通常把【诚实】与【可信】联系起来说,这其中【诚实】是前提、是原因,【可信】是结果。
诚实是一切品德的基础,和诚实的人交朋友,我们的心灵是妥帖的,是安稳的,我们的人格也会得到升华。
益友之三:多闻多闻,就是见闻广博,知识面宽,它常和【博学】一起出现。
博学多才是在广泛涉猎后的开阔思想下研究、寻求突破口,是在博览群书后高屋建新,产生新发现、新观点,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心得》。
博学多闻的人,在事业上屡有建树,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胸襟远大,思路开阔,不但不会死守条条框框,而且,有明确的目标和犀利的目光,更不会盲目行事,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会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知识。
论语的心得体会(32篇)
![论语的心得体会(3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052b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e.png)
论语的心得体会(32篇)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32篇)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个学生,我每天都要读书,不仅仅是课本,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
我喜欢看的课外读物里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儒家学派的语录集——《论语》。
虽然我还不能透彻地理解其中十分深奥的道理,但我依然想用我浅薄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集,全书共有20篇492章,其中的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中的道理可谓是能让人受益终身。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想必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
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有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信大家都对这句话也是再熟悉不过了。
这则语录的完整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可以和另外一句语录一起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我觉得这都是在教给我们怎样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
我还喜欢一则语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没错,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压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要求别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愿意去做,这样才是尊重他人。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可以教你怎样更好地做人和做事。
《论语》一书对我的一生将有很大的影响,我要好好珍藏起来,不断地汲取它的精华,让它的精髓代代相传!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开篇的第一句: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他,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d5bf0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7.png)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挚友。
篇一:读论语的心得感悟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当我朗诵起《论语》时,都会感叹古人的才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验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书法、皮影、戏剧等,数不胜数。
《论语》是众多父母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籍,可见《论语》多么受重视。
当然,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三年级时,妈妈不辞辛苦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读《论语》,每天读,一天读六小时。
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但我却慢慢喜爱上了《论语》,因为它能使我感觉到古人的才智。
一句句论语,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知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不能和小人一样”;一句句论语,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学习道理,他告知我们“学了的学问要巩固复习,这样也可以当老师了”;一句句论语,是孔子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礼仪要能够斟酌损益最珍贵”……《论语》可以读得抑扬顿挫,也可以读得绘声绘色,总之,读《论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敞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没有品德的人,却每日苦恼缠身。
它告知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莫非有人想做每日苦恼缠身的人吗?不会有的。
这也使我想起曾经验过的一件事。
一个中午,我们班邱同学当心翼翼地拿着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拧开杯盖。
只见他将水倒进杯盖里,不知怎么就洒在了我的练习本上,湿了一大片。
我一下子怒了,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不当心,毛手毛脚的。
”等会儿练字时,墨水写到上面就会染开,根本看不清字迹,老师评等级时就会差一等。
《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1a8c8c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2.png)
《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欢乐。
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一起来看看《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1《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经过神情语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述,并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一样的对象,研究其不一样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景,给予不一样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一样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职责心。
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d94af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e.png)
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篇1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77a8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d.png)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篇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
反反复复,举棋不定。
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
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
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
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
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
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
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
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
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
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
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
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
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
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
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
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4175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1.png)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1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论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则》。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
![《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b2c28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e.png)
《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有哪些?我在日后一定会按照论语所教的去做,谦虚谨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平时我会时常温故论语的,我从内心喜欢它。
一起来看看《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_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
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
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2e7e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2.png)
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
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
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
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
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
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
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
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c6f7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2.png)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在自己读过了《论语》后,也了解了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论语》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言论,其中大多关于学习,十分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够了解别人。
孔子为何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呢,为何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我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好像和孔子这句话是截然相反的,总是千方百计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希望拥有更多的粉丝,希望获得更多的名声、地位、财富等等,这不是我们很多人所执着追求的吗?为何孔子却背道而驰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确实是很不被人理解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唯一能直接感知的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又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
就像你看见两个人在吵架,你先听了一个人的诉苦,只要你不听另一个人的说辞,你一定会更同情诉苦的那个人。
在我们遇到任何委屈和不公时,都要记得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来理解你,但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好,更强大,你一定要学会去了解别人。
先把自己做好了,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
“患不知人也”,要担心自己没有了解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进而做到去包容他人。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应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不违背自己原则地情况下充分地予以对方尊重与理解。
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别人,而不是闭塞在自己的空间里。
我们不应该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所持的想法和观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正常的。
当然,“知人”也并非完全就忽视了“自我”。
当你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后,加以学习,改善自身,不是一件好事吗?当你了解别人的缺点后,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一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引以为戒,也未尝不可啊!这也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bfd96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8.png)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重视中华的传统经典。
《论语》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蕴含了先人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现如今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对《论语》进行了新的解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作为一部涉及人类学习、生活、处事等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对我们当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而》作为《论语》的第一篇,就有很多经典语录对于我们如今的学习有很多的启示:首先,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学习还要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弗知也。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
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
一是孔子说他“不愚”。
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
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
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
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
翻版。
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
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
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
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
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得颜回之死意味着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着镜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颜回那样勾起孔子的共鸣了。
关于曾参,《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
曾子曰:“唯。
”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