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赏析【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作品原文:版本(一)声声慢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版本(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作品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声声慢[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③,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⑤,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清照《漱玉词》。

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写她家破人亡之后的凄惨心境。

②戚戚,忧伤的样子。

③乍,刚。

④将息,养息,保养身体之意。

⑤黄花,指菊花。

⑥怎生,怎样。

黑,天黑。

这句说孤独中度日如年,怎样熬到天黑啊!⑦这次第,这些情况,这种情景。

了得,指包括尽。

意谓这时心头无限心事,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包容呢?〔解析〕这首凄楚的慢词,表现出一种极为悲伤愁苦的心情。

它的作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处在北宋至南宋的变迁之中,可谓坎坷多难。

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嫁给喜爱金石书画的太学生赵明诚,生活更是充满了学术意味和艺术情趣。

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她从此走上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是闺情别恨一类,风格清新活泼;后期词中,这首《声声慢》可算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了。

靖康之变以后,女词人连续遭受了国破、家失、夫亡的苦难。

接踵而至的打击,使她情绪极为低落,身心憔悴之中,呻吟出一声声哀音。

词的开头三句,连叠七字,凝重地营造出一种独寂、悲凉的气氛,并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心怀。

“寻寻觅觅”写行动。

词人似有所思如有所失,神情恍惚不由自主地竭力寻找着什么。

为避兵乱,她偕同丈夫逃难至江南。

丈夫不幸病逝后,孤苦无助的她更是坑无定所,疲于奔命。

纵然她寻了又寻,找了再找,可再也找不回那安适的家庭,亲密的伴侣,还有那些无价之宝——散落的文稿与金石书画。

“冷冷清清”写气氛,是前一句的结果。

人已亡故,物也失尽,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她一个人。

声声慢 李清照

声声慢 李清照

请问李清照的声声慢原文及解释。

【原文】:
声声慢①寻寻觅觅②,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③。

乍暖还寒时候④,最难将息⑤。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⑦。

满地黄花堆积⑧,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⑨?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⑩?梧桐更兼细雨⑪,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⑫,怎一个愁字了得⑬。

【翻译】: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

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起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声慢原文及赏析(通用8篇)

声声慢原文及赏析(通用8篇)

声声慢原文及赏析(通用8篇)《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彩。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声声慢原文及赏析篇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

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注释及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注释及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注释及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李清照作品《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李清照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声声慢诗词 声声慢古诗原文

声声慢诗词 声声慢古诗原文

声声慢诗词声声慢古诗原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词吧,你知道《声声慢》李清照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息:休养,调理。

⑤敌:对付,抵挡。

⑥极。

表示程度极高。

⑦堪:可。

⑧怎生:怎么,怎样。

⑨次第:情形,光景。

⑩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鉴赏1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着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

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查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现在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因此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耐了。

专门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全然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夫君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现在夫君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难过。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现在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如何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如何能说尽!。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导读:这首词一直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怀小赋之神髓;又以靠近口语的朴实清爽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暮年的凄凉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怀名作。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悲伤,倒是旧时认识。

满地黄花聚积。

憔倅损,现在有谁堪摘守著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此次序,怎一个、愁字了得 !【说明】①寻寻找觅:意谓想把失掉的全部都找回来,表现特别空虚迷惘、迷惑失意的心态。

②凄悲惨惨戚戚:忧虑愁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 (xuan 旋)寒:指秋季的天气。

乍暖乍寒,乍寒乍热。

④将息:调治歇息,养护平和。

⑤怎敌地:应付,抵抗。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如何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序: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归纳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全部都在混乱中失掉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 ;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 (空屋内一无长物,室外是万木冷清的秋景 );这类环境又惹起心里的感慨,于是悲凉、凄惨、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耐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养护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可以抵抗夜晚的凉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忆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假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现在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经是老认识了,更感觉悲伤。

地上各处是零散的黄花,憔倅枯损,现在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 )啊! 成天守着窗子边,孤孤独单的,怎么简单挨到天黑啊 ! 到傍晚时,又下起了绵绵小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各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找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悲惨悲戚。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是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一个孀妇的痛苦呻吟,肺腑之真情的发露。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参考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
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声声慢》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词人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下面是关于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声声慢——[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

有平韵仄韵二体,本篇是仄韵体。

寻寻觅觅:若有所失,想把它寻找回来而不可得的心理状态。

形容内心空虚,心神无主的样子。

寻,寻思。

觅,搜索。

冷冷清清:既是指环境的冷清,也指心情的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描绘内心孤独痛苦的感觉。

凄凄,凄苦
寒冷悲伤的样子。

惨惨,悲惨,内心忧郁的状态。

语出《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虚。

”戚戚,忧愁,心有所动的样子。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于我心有戚戚焉。

”形容心情极度忧伤。

乍暖还寒时候:指深秋天气变化无常,由暖而变寒,忽暖忽寒。

语出张先《青门引》“乍暖还清冷。

”乍,刚,初。

还,旋即。

最难将息:很难调养自己。

将息,休养,调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无限伤心的时候,偏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

此句是见景生情,回忆早年寄给丈夫的《一剪梅》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来时,月门西楼。

”因此这里称雁为旧时相识。

憔悴损:枯萎凋零。

如今有谁堪摘:如今有谁还会有兴致采摘呢
独自怎生得黑:独自一人,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呢怎生,怎么。

黑,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再加上细雨打到梧桐树叶上。

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次第:这种情况,或这般光景(宋时的口语)。

次地,有一系列、一连串的意思。

怎一个愁字了得:怎能是一个愁字概括的了得呢!
【翻译】
一个人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可是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呈现在眼前的和滞留于心的只有孤寂和冷清;这怎能不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令人难以忍受。

特别是秋天这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将息了。

饮入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着天空,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寄给丈夫的诗书中,曾设想鸿雁传书,互通音信,如今那些雁儿自是旧时相识,可丈夫已故,书信无人可寄,更感到伤心不已。

地上到处都是零落的黄花,如今有谁能与我一同采摘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黄昏时候,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
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但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

当时,词人经历了流离失所的战乱苦难,经历了丈夫去世的巨大变故,国破家亡,家破人亡,这样巨大的不幸交相袭来,使她骤然变得孑然一身,孤苦无告,哀痛至极,愁深似海。

本篇所书写的就是这种近乎于绝望的愁怀。

这首词的开端突兀而起,不同凡响,以七组叠字组成,一贯而下,极力描摹内心的愁苦。

“寻寻觅觅”是写心神无主,若有所失的那种状态。

不仅环境是寂寞冷清的,心灵的寂寞冷清更为可怕,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曾有过的美好的一切都完了,美满的爱情,幸福的家庭,心爱的事业,如今都在现实中消失了。

这在心灵上不能不产生无所依归,若有所失的感觉和寻觅寄托的渴求。

想抓住点什么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冷冷清清”,这既是指环境的冷清,也是指心境的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是写寻觅而不可得之后内心的剧烈痛苦。

可见这三句十四个叠字,分为三层意思,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心中无可派遣的愁绪,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起到了笼罩全篇的作用。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说天气变幻无常,时暖时
寒,令人难以适应。

这是把环境的清冷孤寂,心情的落寞惨凄都说成是天气不佳。

儿“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则明说酒味淡泊不足以抵御“晚来风急”,实际是将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用意隐去不说,这在行文上有腾挪跌宕,意在言外、含蓄蕴藉之妙。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承上文进一步描写愁情。

落寞之中逢归雁,使这种愁情更为强烈,同时曲折地点明愁情的由来。

正是在她伤心之时,一群归雁飞鸣而过,翘首仰望,不能不引起更加强烈的哀伤。

本来凄厉的雁鸣就最容易引动人的感情,何况昔日在故国的时候,空中的雁群还曾是自己没好心情的见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多少次目送归雁远去,也带去过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如今家破人亡,“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

“却是旧时相识”之一个“却是”改包含多少辛酸血泪!另外,过去是在故乡看雁,如今是飘零异乡,一个“旧时相识”该包含多少丧乱之感!这就点名了愁怀来自丧乱而造成的沦落无依。

过片(下阕)“满地黄花堆积”直承上句,仰观天空飞鸣之雁,俯看遍地凋残之菊,又引出今昔之异的感慨:往年,菊花盛开,共同观赏,摘来插头为簪,如今菊残人老,有谁还会有这种雅兴呢写到这里,词人的激情愈加迅急,很自然地达到结尾的高潮。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进了一个孤寡夫人的惨痛哀伤,这两句诗在上面所描写的种种令人伤心的感受后,一个不幸着的哀叹。

她寻觅无主,心神残凄,加之深秋风寒,淡酒难御,望雁过而怀旧事,见残菊更起新愁,这样的境遇,一个人守在窗前,如何能挨到天黑呢前人的评论极赞赏这两句,说是“借用淡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彭孙遹《金粟词话》)。

“黑” 字是个险韵,很难押,此处用得很自然稳妥。

“梧桐更兼细雨”是暗用了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这几句则把上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人物形象置于一个秋雨、梧桐、黄昏的背景上了,把无限痛楚抑郁之情与无限伤心之景融合为一,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感情。

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一是铺叙手法的运用,而是叠字的运用。

词人通过铺叙“淡酒”、“雁”、“黄花”、“梧桐”、“ 细雨”等这些富有特征意义的景物,通过一组接一组的叠字连用(十四个叠字),把内心感情层层深入地渲染和烘托出来,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来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版哈师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