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推拿》中的“零余者”形象
零余者形象分析
意义和地位
1,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 画廊,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 题材。 2,用异域文化作参照,大胆 挑战传统,揭示了他们的处境, 启发他们去反抗社会现实,寻找 出路。 3,透过零余者形象,让我们 探测到五四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 心灵深处的思想,再融入郁达夫 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作者巨大的 情绪感染,浇筑成复杂的审美体, 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意义和地位
4,使新文学向现代转变达到一个 新的层次。开创了小说新体式, 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
THANK YOU
14 汉语言 刘荣
时代的病儿
零余者们生活的时代造成了他们 ,性的苦闷,社会的苦闷,生的 苦闷,这群患着时代病的零余者 像被命运操纵的木偶。即作了中 国人,而又偏受了那些不彻底的 欧洲世纪末的教育,《沉沦》中 “他”视自己本能的情欲为犯罪 。
矛盾的结合体
零余者自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 体。既慷慨激昂又软弱无能;他 们既热爱生活又逃避生活,既极 积向上又消极隐退;既愤世嫉俗 又随波族流;既自愈多才又自轻 自贱。例如在《沉沦》中,他在 早熟的性情的涌动下,一方面他 窥视浴女,窃听男女野合私语; 一反面又在冲动过后,产生一种 强烈自省与忏悔,尤其在窥浴旅 馆女儿后转换住处,更为明显。
第一节 郁达夫“零余者”形 象分析,以及这个形 象在现当代文学史上 的意义和地位
精神上的“瘾君子”
零余者形象
时代病儿 矛盾的结合体
一个人的抒情歌
精神上的“瘾君 子”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大多是 情感的缺乏者,《沉沦》中的“ 他”身为一个弱国子民,独自漂 泊在陌生的国度,本来心境就是 孤独的,“他何尝不渴望得到和 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情感 是沉沦主人公一直追寻的归宿和 寄托,无能面对现实,最后只能 躲藏在自己想得到的爱情中。
毕飞宇《推拿》中的虚拟空间:想象的真实
毕飞宇《推拿》中的虚拟空间:想象的真实《推拿》是毕飞宇的一部小说,是他的处女作。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徐半仙在北京学习推拿,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名的技师的故事。
在故事中,毕飞宇通过描述徐半仙的内心世界和推拿的技巧,营造了一个虚拟空间,即想象的真实。
首先,小说中的推拿技术就是一个虚拟空间。
毕飞宇用精细的笔触描绘了推拿的过程和效果,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神奇的治愈力量。
其中,毕飞宇使用了一系列比喻、象征和暗示等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场景。
例如,在徐半仙帮助一个腰椎病人治疗时,他的手掌仿佛是“翘起的海浪”,让人想起了海浪的滚荡和力量。
而且,毕飞宇也反复强调了推拿技师的“气场”和“感觉”,让读者感受到了技师的超凡能力和神奇魅力。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也是一个虚拟空间。
徐半仙和其他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交流,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在小说中,毕飞宇通过对角色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角色的内心感受得到了丰富的表达。
例如,在与男友彭桥分手后,女主角韩晓雪用手碾压自己的肩膀,体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而当徐半仙在新庄胡同的小院子里看到了花雕酒,他愣住了,这也暗示着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的渴望。
最后,小说整体把握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营造了一个长久的艺术空间。
毕飞宇在小说中通过徐半仙的学习和成长,传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探索和思考。
同时,他的笔下也思考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
他探索了推拿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探讨了推拿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毕飞宇在小说中通过巧妙地比较和对比,勾勒出现实与虚拟的联系和区别,创造了一个精彩的文学世界。
总之,毕飞宇的《推拿》中营造的虚拟空间,即想象的真实,让读者感受到了小说世界的丰富和深刻。
小说中的推拿技术和人物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了多重感受和启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毕飞宇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考,也让《推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
《推拿》电影解说文案
《推拿》电影解说文案“嫂子”“嫂子”“干什么”“刘安你在干什么”“快放手”有人戏称这是黄轩牺牲最多的一部电影这样的言论似乎是对女演员的不尊重因为她是由真正的盲人扮演的而这部2014年华语电影评分最高的电影《推拿》讲的是一群盲人的爱和渴望刘安并非天生失明童年的一场车祸夺走了母亲的生命让他的世界进入无边的黑暗车祸前闪烁的车头灯这成了他记忆中的最后一丝光亮父亲总是安慰他黑暗只是暂时的可十多年过去了父亲给刘安灌输的希望也在日复一日的黑暗里消磨殆尽失望终于攒了绝望刘安用碎玻璃狠狠割向了自己的脖子虽然被抢救回来了但脖子上却留下一道孩人的伤疤经历过鬼门关之后的刘安不再怨天尤人他从盲人学校毕业之后靠着学到的手艺来到推拿店工作在这里工作的人从老板到员工全部都是和他一样生活在黑暗里的人这让刘安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异类推拿店的老板名叫沙复明性格张扬外放虽然双目失明但脸上却写满对生活的热情不仅会在舞厅里与阿姨们翻翩起舞还能满嘴高雅的诗歌与当下时兴的英文妥妥一位潇洒公子哥可即便身体里住了个有趣的灵魂却依旧难逃人们的白眼沙复明的相亲屡次失败好不容易与姑娘一见钟情女孩的父母却连连摇头拉走了她似乎只要身体有了残缺即便再怎么优秀和努力也终究是徒劳沙复明努力想要与社会接轨奈何次次失望次次被拒绝于主流之外终于他不再寄希望于相亲了这天店里来了位顾客看到女员工都红不禁感叹她真漂亮这样的言论其实不止一次了都红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是店里的颜值担当虽然技术一般但客人却不少一次次来自客人关于美的认证勾起了沙复明强烈的好奇他好奇美更好奇拥有美的都红甚至到了着魔的地步沙复明利用老板的职务之便下班后将都红叫进了办公室他贪婪地抚摸着都红的脸可触觉终究不能代替视觉他轻嗅指尖的味道随后放入嘴中品尝但他却感到巨大的失落因为即使他摸得到却永远无法想象出来美是什么样的这让他觉得内心更加虚无都红清楚地知道沙复明对自己的迷恋与爱情无关女人比男人更能感受到爱情沙复明不过是迷恋上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推拿店里又来了新人沙复明的朋友王大夫带着女友小孔前来投奔他只是一个擦肩而过年轻的刘安就闻到了女人身上特有的香气这味道如同一阵狂风掀起了他心中从未有过的欲望他对小孔身上的味道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一直到某个没人的午后他将小孔拦住贪婪地嗅着那让他疯狂着迷的味道小孔躲开炽热的拥抱和亲吻慌忙跑出了办公室但女孩的心里却还是无可避免起了点点涟漪男女混住的盲人宿舍里在荤段子的调侃下暖味的气息肆意升腾游荡刘安与小孔打情骂俏间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他将女孩一把压在了身下气氛突然陷入一阵尴尬的死寂虽然看不见但大家还是到了暖味与情欲的危险气息小孔的男友王大夫坐在一旁脸色变得有些难堪刘安意识到自己有些过火了赶紧从小孔身上起来小孔右手紧紧挽着王大夫左手却被刘安死死纠缠住王大夫铁青着脸起身将她拉走了夜里刘安拿着小孔留下的毛巾贪婪地着内心的欲望愈发肆意生长起来此后的日子里他的鼻子化身为他的眼睛总是在推拿店里四处追寻小孔的味道而这一切王大夫心知肚明小小的推拿店里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隐秘的世界一个炎热的午后王大夫与小孔在屋内亲热缠绵清脆的风铃随风飘荡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个隐秘的欲望刘安自然也听到了他知道那是王大夫在向自己宣示主权他的心里涌出一股无法言说的酸楚好友看出了刘安危险的心思他警告刘安嫂子的主意不能打但此时的刘安哪里听得进去心里的炽热犹如即将喷发的火山好友怕刘安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出事于是连哄带骗将他带到了一家发廊并将他交给了一个名叫小蛮的漂亮女孩当然漂不漂亮对于盲人来说是没有概念的刘安起初有些害怕但很快他就彻底迷失在了温柔乡里从那以后刘安开始经常光顾发廊并且每次都只找小蛮小蛮对待这个单纯的大男孩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除了身体的欢愉之外他们开始一起逛夜市像小情侣那样互送礼物刘安的世界重新有了光亮那是他心里的光他感觉自己像是正被人从暗无天日的深渊里一点一点往上拉另一边失去刘安纠缠的小孔也并没有觉得轻松她与好友倾诉心事原来她是偷偷着父母跟王大夫私奔到这里来的爸妈不希望她嫁给一个盲人更不希望女儿以后的日子苦上加苦可小孔认定了王大夫但现实的困难还是横亘在两人之间他们想要结婚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如今却只能一直住在宿舍王大夫早年间赚了点钱可惜炒股失败后已经所剩不多了他打算用为数不多的几万块先和小孔租个房子为以后的结婚做准备然而两人的美梦还没开始做王大夫的家里就出事了他有个游手好闲的弟弟最近找人借了高利贷没钱偿还的他将家里父母的地址给了债主自己则躲了起来王大夫得知后气不打一处来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受到牵连他想用结婚的钱先把债还了可还没等他开口跟小孔商量小孔就扑上来堵住了他的嘴激情过后王大夫纠结着如何开口小孔却突然说我们结婚吧王大夫一下子心软了他不能让心爱的女人跟着自己一起受拖累于是他决定用道上的方式来还债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拿了一部分钱拴在腰上听到哥哥要为自己还债弟弟这才敢现身王大夫气得上手就是几个巴掌将弟弟弟媳轰出了家门他将腰间的钱藏在了冰箱里转身去厨房拿了一把锋利的菜刀男人解开衣襟露出赤裸的胸膛对着自己狠狠划了一刀一条触目惊心的血痕瞬间蔓延开来紧接着就是第二刀第三刀地板上滴落出朵朵渗人的血花男人的胸膛早已变得血肉模糊然而要债的人却一脸冷漠直到男人嘶吼着将冰冷的刀口架上脖颈不想闹出人命的债主才骂了一句“臭瞎子“愤然离开王大夫用自残的方式赶走了要债的人他保住了辛苦赞的结婚钱也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他是个瞎子但他更是条汉子王大夫和小孔离开后推拿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少了大家的脸上少了当初的笑容这天心事重重的刘安照常来发廊找小蛮没曾想却遇上了警察突击检查他被一起抓了起来“别抓他他是瞎子“瞎子也不能犯法呀”刘安虽然被放了出来可他的尊严没了推拿房里的同事都知道他pc的事了其实尊严对于残疾人来说有时候比命还重要没了尊严刘安的心也死了都红不知什么时候坐到了他身边她轻声安慰失声痛哭的刘安如果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你撞上去了那就是爱情对面开过来有一辆车你撞上去那是车祸但是车和车总是撞人和人却总是让刘安知道都红喜欢自己可此时的他却无力承受这份情感他默默起身离开了或许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爱情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你喜欢他他却爱着她看着自己可望不可及的人被另一个人无情拒绝角落里的沙复明心如刀割他极力压抑住内心的悲伤不发出声音但悬挂的风铃还是出卖了他“啊沙老板”此时的刘安心里只有那个发廊姑娘小蛮但这一次他却被拦在了门外他心爱的姑娘正在接待另一个男人听到屋内传来男人虐待小蛮的声音刘安一时间似乎忘记了身体的残缺他跌跌撞撞地冲进屋内和那个健全的男人扭打在一起然而没几下刘安就被男人打得浑身是血逐渐失去了意识等再次醒来时刘安那黑暗的世界里突然多了抹色彩那是他曾梦寐以求的另一个世界刘安激动不已顾不得满脸鲜血和身上的伤痛发疯一般冲进人群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不断投来刘安却因为终于能看到这样歧视的目光而兴奋不已他第一时间飞奔回推拿店在镜子中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模样他看到了曾心心念念的小孔看到了熟悉却又陌生的推拿店和伙计们他也第一次看到了美丽的都红随后刘安回到发廊终于见到了那张他最想看见的脸那张他曾幻想过无数次的脸小蛮和他想象中一样漂亮她满脸沧桑却满眼笑意后来刘安消失了他带着小蛮一起离开了这座城市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两个边缘人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而从前热热闹闹的推拿店也逐渐变得冷清大家开始各奔东西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黑暗的世界还在继续甚至可能会一直继续下去心底的希望就不会死正如推拿店老板沙复明最后念出的那首诗一般“一半在尘土里安样”“一半在风里飞杨”“一半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倚靠”“从不寻找”“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推拿》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由“禁片之王”娄烨指导全片并没有用任何镜头去刻意激起观众对这群人的和同情也没有刻意体现这群边缘人生活的不易和艰辛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会面临的生活琐事是他们对美好爱情最朴素的幻想与渴望是他们在欲望中的迷失与自我救赎电影里有一句很感人的台词毕竟盲人和健全人还是隔着一层原因很简单他们在光里健全的人却藏在暗处在盲人的眼中健康的人是另一种动物它是更高级的动物是一种有眼睛的动物他们对健全人的态度完全等同于健全人对待鬼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l怜悯不过只是一种廉价的施舍而被施舍的群体其实并不需要。
影片《推拿》的身体叙事
从“奇观”到“日常”水——毕飞宇《推拿》底层叙事的意义
对“ 层 ” 底 的书 写 是 文学 史 中 常见 的 主 题 , 为 因
次 次被撕 成碎片 。 丈夫毒 打她 、 虐待她 , 婆婆轻 贱她 、 刁难 她 , 英芝 不 得 不一 次 次逃 避 , 次 次抗 争 , 都’ 一 但
是 枉然 , 最后 在走投 无路 之际烧 死 丈夫 , 毁掉 了 自 也
实所 致 , 比如 曹征 路 的 《 儿 》 《 选事 件 》 胡 学文 那 、豆 、
放 过 , 其 中 九财 叔打 架 , 电枪击 中 , 杀七 人 的 而 被 连
场 景 , 作 者叙 述 得鲜 血 淋 漓 , 心动 魄 , 漫 着血 被 惊 弥 腥 的暴 力。比如在 《 奔跑 的火光 》 , 中 农村妇女 英芝忍 辱 负重 , 的是过 上幸 福的 生活 , 生活 的美梦 却一 为 但
具 体 表现为对 苦难 的猎 奇和 夸张 转 化为残 酷 与悲惨 的比赛 。” 这在 底层 文学 中是一个 不可忽视 的现象 , ① 比如 在 《 马嘶 鸣 血案 》 , 中 九财 叔 和 “ ” 我 仅仅 因为二
十 块 钱 的缘故 而 连 杀七 人 , 后 九财 叔 连 “ 示 出来 ,充满 对社 会现 实
的批判 , 对底 层人民 的同情 。对底层 群体苦 难生存状
况的积极 表达 , 表达 了现代 知识分子 的 良知和 责任 。 但是 ,这 些 作品在 充 分展现 底 层人物 生 存 困境
《推拿》点评
《推拿》点评《推拿》是一部以盲人推拿师为主角的小说,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深入探讨了盲人群体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首先,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鲜活、立体的盲人形象。
作者毕飞宇以盲人的视角出发,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信念。
这些盲人推拿师们不仅有着各自的故事和梦想,更有着与健全人一样的情感和追求。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向世界证明了他们的存在和价值。
其次,作品在叙事手法上也颇具特色。
作者采用了多线索交织的叙事方式,将各个角色的故事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线索紧凑而富有张力。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推拿》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作品通过盲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它让我们看到了弱势群体在追求尊严和权利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让我们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推拿》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不仅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的肯定,还被改编成了优秀的电视剧和电影作品。
这些改编作品不仅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和人物魅力,更在视听效果和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使得更多观众能够感受到这部作品的魅力。
综上所述,《推拿》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独特艺术风格和重要社会价值的优秀作品。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盲人群体的坚韧和勇敢,更让我们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这部作品无疑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品味。
零余者形象的现实意义
零余者形象的现实意义嘿,咱来说说这零余者形象的现实意义哈!你看,这零余者就好像是生活中那些总觉得自己有点多余的人。
咱身边说不定就有这样的人呢,他们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在这个热闹的世界里找不到特别明确的位置。
想想看啊,这不就跟咱有时候的感觉差不多嘛!有时候咱也会觉得自己好像没那么重要,在人群中不太起眼。
但这又怎么样呢?这零余者形象其实能给咱好多启发呢!它让咱知道,每个人都可能会有那种迷茫的时候,觉得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这很正常啊!咱不能因为这样就灰心丧气不是?就好比走路,有时候会走进一条小巷子,感觉走不出去了,但只要咱坚持找找,说不定就找到出口啦。
零余者还提醒咱要关注那些可能被忽视的人。
你想想,要是大家都只关注那些闪闪发光的人,那那些觉得自己是零余者的人该多孤单呀!咱得时不时地关心关心周围这样的人,给他们一点温暖和鼓励,说不定就能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呢!而且呀,零余者形象也让咱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低谷的时候。
可这低谷又不是永远的,只要咱不放弃,总能慢慢走出来。
这就跟爬山似的,有上坡也有下坡,不可能一直都在山顶风光呀,但下山也不代表就完了呀,还能再爬上去嘛!咱可不能小瞧了这零余者形象,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咱自己有时候的迷茫和困惑。
但咱得勇敢面对,不能因为觉得自己像个零余者就退缩了。
咱得告诉自己,咱都是有价值的,哪怕现在还没发现,以后肯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你说,要是每个人都能理解零余者形象的意义,那这世界是不是会变得更温暖呢?大家就不会那么容易觉得孤单和无助了。
咱得学会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形象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也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咱的关爱和支持。
这不就是生活的意义之一嘛!所以啊,别小看了这零余者形象,它说不定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电影《推拿》:只是假装闭上了眼
电影《推拿》:只是假装闭上了眼《推拿》的故事雏形来自于毕飞宇的同名小说,文中细致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的特殊生活。
毕飞宇在谈及自己的这部作品时曾说,它并非具有很浓郁的现代风格,仅是延承绝对意义上的写实。
如其所言,小说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生存疼痛,虽然主人公们无法看见周遭的世界,但心理状态却是高度可视的,这也使其具备了跨越“视觉障碍”的影像输出性。
再三思量,我也想不出除了娄烨之外,谁更适合讲这个故事。
作为“第六代”中为数不多保有完整个人风格的影像作者,娄烨的诗人特质为人物的隐匿情感提供了生存环境。
同时,他的镜头中又有着挥之不去的大众社会意识,比如对神秘人际关系的痴迷,甚至包括对洗头房歌舞厅的原发热爱。
在《推拿》之中,那些小格局下的潜在秩序,那些不被察觉的个体孤独,那些边缘群体的欲望与爱情,统统像是娄烨的自我展览:他没有“视而不见”,只是假装闭上了眼。
主流社会的落选影片以幼年意外失明的小马作为串联叙事的隐线,聚焦了一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生存空间——沙宗琪。
它不仅仅是南京的一家盲人推拿中心,更是个分工明确、运转精良的小型社会。
心思活络的沙复明,稳重务实的张宗琪,漂泊寻根的王大夫,结婚心切的金嫣,面容姣美的都红,及时享乐的张一光……他们每个人都为这个体系增加了一类维度,从而在不善诉诸言语的黑暗中,拥有着完整世界的形态。
为了令电影离“主流社会”更远,娄烨在片中特意纳入了大量的女声旁白,以契合盲人“以耳察视”的主观特质,甚至还在初始部分诵读了演职员名单。
这种技法上的创新还表现在对模糊镜头的运用,粗糙和失焦的影像炮制了失明者的视觉感受,或者说,是他们内心渴望的一种延续。
究竟什么是“主流社会”?片中的一段旁白给出了精准的注解:那些看得见的人所生活的地方。
而看得见的人又往往是“凶险”的,他们与盲人分属两类“动物”。
正是基于此,沙宗琪与“主流社会”之间划有清晰的界线。
如同手握菜刀的王大夫在自己胸前划下的数道血痕,这种阻断是决绝与不余斡旋的,而主流社会法则之于沙宗琪也是无效的。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考证
有 事 实 的 渊 源 呢 ?本 文 将 采 用 影 响研 究 的 方 法 , 对 “ 余 路 的贵族 青 年何 其 相似 。郁 达 夫和 外 国 文学 的结 缘 是从 阅读 多 人 ”形象 和 “ 零余 者 ”形 象在 郁 达 夫 的理解 中实 际上 是 同一 俄 国文学 开始 的 ,而 他 最先 接 触 的 ,正 是屠 格涅 夫 的作 品 。 种 形象 这 一 事实 进 行考 证 。
二 、 “ 余 人 ”和 “ 余者 ” 多 零 “ 多余 人 ”一 词源 于赫 尔岑 15 年在 《 事 与随 想》 中 81 往
在 异 国 的土 地 上 ,在郁 达 夫寂 寞孤 独 的 留学 生活 巾,屠 格涅 夫这 位性 格 忧 郁 ,带有 伤 感情 调 的 “ 国 巨人 ” 为郁达 夫推 北
说 ,一 本是 《 恋 ,一 本是 ( 初 ( 春潮 》 。
渴望 改 变现 状 。但 是他 们 受到阶 级的 局 限 ,没有 实 践 的恒心 和 毅 力 ,他 们不 甘 心和 贵 族阶 级 一道 灭 亡 ,却没 有 勇气 和 能 力去 参 加革 命 斗争 ,看 不 见 社会 发展 的前景 ,找不 到前 进 的 方 向 。他 们 想得 多,做 得 少 ,徒 有聪 明才智 却在 社 会 中找 不 形象这一事实做 了考证。
关 键词 :郁 达 夫 屠格涅夫 多余人 零余 者
一
、
引言
自己 ,戕 害 自己,也 是 社会 的 “ 余 ”的 人 。 《 沦 》 中的 多 沉 “ ” , 《 灰 色 的死 》 中 的 “ ”, 《 迁 》 中 的 “ 他 银 君 南 伊
不 同 时代 不 同区域 的作 家 ,往 往 由于相 似 的 成长 环境 、
拉 夫列 茨基 、萨 宁等 ,也 成 了多余 人形 象 历史 画廊 中 的突 出
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中的零余者形象、零度幽默与美学实践
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中的零余者形象、零度幽默与美学实践作者:孟欣来源:《电影评介》2021年第15期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smäki)是当代世界影坛著名的芬兰籍电影导演,也是欧洲艺术电影的代表性大师,曾被瑞典名导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誉为“北欧最具大师潜质的导演”[1]。
考里斯马基的影片通常以庸庸碌碌、生活不幸的小人物为主人公,在独特的冷幽默中进行美学实践。
尽管很多芬兰人由于考里斯马基对社会问题的发现和放大认为他丑化了祖国芬兰,但他的影迷仍遍及欧洲乃至全世界。
一、滑稽、荒诞而可亲的零余者形象阿基·考里斯马基于1957年4月出生于芬兰奥里马蒂拉,在投身电影事业之前,他立志成为作家,曾经从事过送信件、洗碗等底层工作。
这些工作经历使他充分体会到世俗社会的酸甜苦辣,令他明白即使是在福利制度完善、人均收入排名欧盟前列的芬兰,也存在许多脱离社会体制的零余者。
在与哥哥米卡·考里斯马基(Mika Kaurismäki)一起成立影视制作公司后,考里斯马基将自身对芬兰的体会拍成了电影,并在其中着重关注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的命运,以充满幽默而饱含同情的方式展示他们失败又倒霉的人生经历,并借此赞美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顽强。
阿基·考里斯马基在数十年漫长的电影生涯中,拍摄电影长片、纪录片与短片共计将近40部,所制作的影片数量一度达到芬兰电影生产总数的1/5。
考里斯马基的电影经常以批评性眼光看待芬兰政治和社会,无论是“失业三部曲”,还是“工人三部曲”,片中的人物在生活的重压下卑微胆小、唯唯诺诺,与社会格格不入;外国观众在观看考里斯马基的电影时,有时将它们视作芬兰国民生活的范例,这也招致部分芬兰观众对考里斯马基的批评。
事实上,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中永远涌动着一种来自零余者的暖流,可親可爱的角色透露出导演的平民意识与人文关怀。
浅析电影《推拿》中的“零余者”形象
浅析电影《推拿》中的“零余者”形象浅析电影《推拿》中的“零余者”形象摘要:郁达夫⼩说“零余者”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娄烨电影的创作。
《推拿》既整体描绘了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盲⼈推拿师的群像,⼜凸显了特异个体的情感诉求。
影⽚没有把盲⼈仅设定为存在视⼒障碍的特殊群体,⽽是透过他们与健全⼈同样富饶的情感世界,试图在“正常⼈”盘踞的主流社会和盲⼈⽤沉默坚守的灰⾊地带间架构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这也体现了娄烨对郁达夫看重个体命运和价值的创作态度的认同。
关键词:《推拿》郁达夫零余者群像个体改编⾃毕飞宇同名⼩说的影⽚《推拿》以超越同情和怜悯的,有深度的⼈⽂主义姿态关照盲⼈这⼀⽂学艺术作品中较少出现的边缘群体,基于⼈类共通的尊严、欲望、理想等母题,试图在“正常⼈”盘踞的主流社会和盲⼈⽤沉默坚守的灰⾊地带间架构起理解的桥梁。
这彰显了影⽚对原著⼩说创作态度的认同与呈现。
导演娄烨近年来的影⽚《春风沉醉的夜晚》《推拿》等,都带有浓重的郁达夫⾊彩:以昏暗的⾊调、晃动的镜头和芜杂的⾳效聚焦爱情主题,展现当代社会边缘群体的追寻与失落,充斥着灵与⾁的冲突,交织着狂热与压抑,萦绕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忧郁的情调。
娄烨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郁达夫作品给他带来的影响:“打动我的还是郁达夫对于个体的⼈的尊重和关照。
重读郁达夫,我感觉到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像郁达夫那样如此亲切地接近个体的⼈,那样温和的接近个体周围的环境,那样直⽩的接近真实的⾃我。
我们今天仍然缺乏这样的对个体⼈的尊重和关照。
”显然娄烨认同郁达夫“私⼈化”叙事的⽅式以及看重个体命运和价值的态度,他有意识地引导⼈们解读其电影作品中的欲望暗流和“私⼈”之于“社会”的价值。
电影《推拿》便是这⼀创作态度的典型呈现。
⼀、“零余者”群像的塑造⼩说《推拿》的每⼀章节以⼀个或⼏个核⼼⼈物命名标题、展开情节,并穿插相关的⼈物关系,从⽽⽴体地呈现出盲⼈群体特殊⽽⼜丰富的悲喜⼈⽣。
影⽚沿⽤了这种情节架构,以⼈物关系为结构要素,既整体地描绘出盲⼈推拿师的群像,⼜凸显出不同⼈物的个性和命运。
《推拿》中盲人群体的身份认同
社会群体 , “ 沙宗琪推拿 中心 ”是这个 人群体 的隐痛 已经融入并 蔓延 到生活的 自己的阶级身份 ,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
残疾人群体 的存在 载体 ,盲人 推拿 师的 每个角落。 起 居、工作 、情感都在这个 窄小封 闭的 2 盲 人 群 体 的 多 重 身份 认 同 空 间里进行 。但不 同于普 通的盲人 ,推 在 电视剧 《 推拿 》中充斥着各类方 言 ,并 因方言产生 了同乡小 团体 。同乡
从社会学角度而言 ,身份包含 了两 寻 找 到 了对 世 界 和 时 间 的理 解 角度 。 因 很 多盲人 推拿师抱着赚够一笔钱就 回乡
重含义 即社会身份和个人身份 。社会身 拇指受伤丧失劳 动能力 的都红 成为 “ 残 生活的想法 , 把 自己定位为城市 的过客,
份指一个人所处 的社会地位 ,从属 于某 疾人 中的残疾人 ” ,为 了维护 敏感 的 自 因此 ,没有 主动要求老板为 自己办理就 个范畴或 团体 ;个人身份则指 自身 的概 尊她选择 了离开 。盲人 的身体 缺陷造成 业 保险 ,缴纳社保 、医疗基金 。阶级身
今 ,成 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 推拿 》
是由于突发事故后天失明 ,他们 曾经见
一
部分 。盲人对 阶级 身份认 同可由他们
将 叙事焦点对准了一群盲人推拿师 ,他 识 过五彩世界 ,但矿难和车祸又将他们 的集体反抗 体现 ,尽管这 反抗 大多 以沉 他们被命运抛 出了常人世界 , 默 的方 式呈 现 ,当雇 主克扣伙食时集体 们 生活在繁华大都市 ,身处经济社会转 打落悬崖 。 型的洪流 中, “ 生而不幸”造就了他们 成为盲人世界的 闯入者 ,闯入者注定是 罢餐 ,当管理失衡 时无声反抗 。盲人推
念化 ,用于 区分 自己和他 人。 《 推拿 》
郁达夫笔下“零余者”的人物形象分析
郁达夫笔下“零余者”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零余者又称“多余人”,在大家笔下的零余者更是数不胜数。
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还有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等。
但是敢于对零余者的内心大胆剖析的也只有郁达夫了。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大多数为失意落魄的五四知识分子。
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能触摸到零余者内心深处的灵魂,倾听他们灵魂深处的呼声。
郁达夫将他们内心的孤独,寂寞,透明,脆弱,敏感,绝望,无助,矛盾,无奈,自叹与自怜都表达的淋淋尽至,这就是郁达夫笔下的一群有着浓厚悲剧色彩的零余者。
他们被社会抛弃在黑暗的角落里,他们有的想自救却无力自拔,有的是以麻木的受命运的摆布,有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总的来说郁达夫笔下的领域这就是一群悲剧色彩浓厚却内心彷徨不安的可悲人!关键词:多余矛盾无能郁达夫零余者零余者,亦称“多余的人”或“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最早的零余者形象是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
而零余者这一称谓的流行,主要是在屠格涅夫的《零余者的日记》出版之后。
而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则是一群有心自救却无能为力,最后被社会遗弃的悲剧人物形象。
但是他们身上有着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他们都是很真实的,如在《沉沦》中“他”发自心底对真爱的呼唤,如《茑萝行》中的“他”对旧式婚姻的不满的一种表现;他们还是偾世嫉俗,如《杨梅烧酒》中不满当时中国社会而几乎失态的痛骂。
《春风沉醉的晚上》中谁对女主人公凄惨境遇的同情与怜悯,就是因为他们有着这么美好的一面他们才会不融于当时的社会,到最后往往都遭到了遗弃背叛,所以他们的悲剧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零余者们的内在因素1“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大多都是情感上那些往往不得志的人。
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
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2“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人形象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摘要:毕飞宇的小说《推拿》以盲人生活为题材,描写了盲人按摩师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梦想、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众多盲人形象,本文分三部分来分析归纳盲人形象:第一部分是爱猜疑,缺乏安全感的盲人形象;第二部分是外表高傲、内心极度自卑的盲人形象;第三部分是淳朴善良、有责任感的盲人形象。
关键词:盲人形象;安全感;自卑;善良毕飞宇是我国当代作家,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创作文学,著有《毕飞宇作品集》七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有《青衣》、《玉米》,长篇小说有《平原》、《推拿》等。
毕飞宇在创作中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写作中从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多年来,他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自我突破与自我超越。
他的长篇小说《推拿》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在颁奖典礼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给予它这样的评价:“《推拿》将人们引向都市生活的偏僻角落,一群盲人在摸索世界。
毕飞宇直面这个时代复杂丰盛的经验,举重若轻地克服认识和表现的难度,在日常人伦的基本状态中呈现人心风俗的经络,诚恳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隐疾与善好。
他有力地回到小说艺术的根本所在”①这是对小说的权威评价。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光芒说:“《推拿》无论是题材领域还是叙事伦理方面,都填补了中国文坛的一个空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对盲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拿捏,触摸了整个社会一个被忽略了的神经。
”②在我国文学史上,以盲人为题材的小说少之又少,而《推拿》不仅以盲人生活为题材,还摒弃了此类小说同情和怜悯的一贯模式,以他写作的一贯特点对人性做出深刻细致的批判性挖掘,本着对盲人群体的的最大理解和尊重,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
对于盲人形象的研究更加利于我们走进盲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从而打破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局限。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归纳分析《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一、爱猜疑,缺乏安全感的盲人形象我们都知道,残疾人是指身体某个部位存在缺陷的群体,显然盲人是眼睛存在缺陷的社会群体。
毕飞宇《推拿》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简介
毕飞宇《推拿》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毕飞宇《推拿》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简介【导语】:《推拿》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包括王大夫,张一光,都红等。
《推拿》的底层叙事策略研究
《推拿》的底层叙事策略研究引言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它通过按摩和推拉手法,调整人体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达到舒筋活血、缓解疼痛的效果。
《推拿》是一部以推拿师为主角的电视剧,通过描绘推拿师舒百韬的成长和经历,展示了推拿的魅力和疗效。
本文将通过对《推拿》的底层叙事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剧中如何通过叙事手法传达推拿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一、叙事结构和节奏《推拿》通过叙事结构的布置和节奏的调节,将观众带入推拿的世界。
整部剧分为不同的篇章,每个篇章都有一个主要的推拿案例,并通过案例的展开和分析,逐渐揭示主角舒百韬的推拿技艺和人生智慧。
节奏方面,《推拿》采用了较为舒缓的叙事节奏,不仅与推拿的特点相符,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二、人物形象的刻画三、情节设计和表现手法《推拿》的情节设计和表现手法也为推拿的叙事传递提供了重要支持。
《推拿》通过精心设计的推拿案例,展现了推拿的疗效和功效。
每个案例都是一个小故事,通过描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推拿师的治疗过程和技巧,让观众感受到推拿的奇妙和神奇。
剧中还通过舒百韬的个人成长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呈现了推拿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舒百韬从师学艺的过程中,展示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理念的碰撞和融合;与其他推拿师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也反映了推拿行业的复杂和挑战。
四、推拿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推拿》试图通过剧情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将推拿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呼吁观众关注健康和康复。
通过展示推拿的疗效和推拿师的专业精神,剧中提醒观众在生活中注重保健和身体的平衡。
剧中也注意到推拿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通过舒百韬与其他推拿师的交流和合作,让观众了解到推拿师的努力和奋斗,进一步反思社会对推拿行业的认可和支持。
结论。
观看电影《推拿》的观后感
观看电影《推拿》的观后感我是在无意中发现,著名影星梅婷在央视二台中,怀着沉重的心情,推荐影片《推拿》的。
她说,该片获得什么什么奖,是部相当不错的影片;但在国内竟然收视率极低,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看到这一新闻广告,心想,盲人是一特殊群体,一定有他们的喜怒哀乐;获奖影片,定然有它的特别处。
于是,我花了十个晚上在电脑里看完了这部影片(每晚三集)。
《推拿》真是一部好电影。
首先,演员对盲人的神态模仿很到位。
盲人到处都有,接触也不少,对盲人的举止神态并不陌生。
这里的主要演员都是大家熟悉的,如濮存昕、张国强、刘威葳、高亚麟、李菁菁等,特别是濮、张、刘对盲人的模仿(举止、神态)太像了,而且角色的身份也恰到好处。
盲人推拿中心是沙复明与张老板共同创办的。
沙确实是个好人,尽心尽职为推拿中心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重。
张总想发财,不顾老朋友的利益,动歪脑筋,暗中动用沙的炒股钱做生意,结果上当受骗,导致推拿中心查封;张的老婆更是爱占廉价、嘴尖泼辣的女人。
沙很有领导艺术,技术过硬的老朋友来找工作,他是借去方便之由,到一旁认真考虑了一会。
这可是当今领导的一种技巧,给搬上了银幕。
哈,演得好,很有趣!当王泉遇到麻烦时,沙能勇敢地保护属下,巧妙的降服黑道骨干牛三勇。
小牛被感化了,并甘愿为推拿中心效劳,还与高唯相爱。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黑道青年,良心未泯,也有江湖义气。
这些人很有可能教育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影片也警示人们:溺爱子女的后果是可悲的。
王泉的弟弟因父母的过分溺爱,他好逸恶劳,赌债累累,最后将父母骗出家门,把房屋抵押赌债。
哈,就是一个没灵魂、没人性的空躯壳。
当王泉扭转败局,把房屋要了回来,这位母亲反倒责怪王泉。
这种忠奸不分的糊涂母亲还真有呢!高唯这美女塑造得很好,胆大心细,有正义感。
她原那么性特别强,不畏强权,敢于抵抗不正之风。
张老板的老婆损人利己,贪占搞特殊,她是坚决反对,不留情面。
她有着强烈的法治观念,利用业余时间,去高校学习经济管理。
零余者形象 名词解释
零余者形象名词解释"零余者"是一个中国汉语词汇,指的是没有剩余、没有余地的人或事物。
它可以用来形容各种情况或对象,包括人、事件、产品、情绪等等。
首先,"零余者"可以用来形容身无分文的人。
这些人可能因为失业、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任何积蓄或可支配的储备,每天只能以刚好足够维持生计的方式生活。
他们常常找不到工作,依靠社会救助或慈善捐赠来度日。
这些人被称为"零余者",因为他们在经济上没有任何剩余,无法为未来储备资源。
其次,"零余者"还可以形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情况。
当某种产品销售一空,没有剩余库存时,可以说这种产品成为了"零余者"。
这通常发生在热卖的商品或者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者争相购买,销售量大幅增加,供不应求。
一旦产品售罄,没有余货可用,这个产品就成为了"零余者",需要等待重新补货或者生产。
此外,"零余者"还可以用来描述一种情绪或状态。
例如,当一个人在某种强烈情绪或事件下耗尽了所有精力和情感,感觉无法再做任何事情或从中获得乐趣时,可以说他是一个"零余者"。
这种情绪状态常常出现在遭遇重大打击、经历长时间压力或经历剧烈变化的人身上。
总的来说,"零余者"是一个形容没有剩余、没有余地的人或事物的词汇。
无论是形容身无分文的人,还是指销售一空的产品,或是描述耗尽精力的状态,都可以使用"零余者"这个词来形容。
电影吹推拿的主题
电影吹推拿的主题题目:盲人众生相一、主题:用逼近“真实”的影像记录了推拿中心的盲人众生相,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依然有对温暖的向往,在这个小世界中充满对美好的追求;对盲人群体的一种人文关怀,平等近距离地感受盲人生活的世界,真实而残酷的现实,爱情与欲望的精神,一方面是深受现实社会(健全人社会主导)的排挤和压迫,另一方面是来自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压抑。
用极其“纪实”的影像声音让我们真正通过电影去感受盲人的世界,平视、尊重、理解、关怀的态度。
二、人物:①小马——作为影片的叙事引导者,贯穿了全片,通过对小马故事的讲述,带出了整个推拿中心的盲人群体;小马作为片中着重塑造的一个人物,更深刻地表现地表现出这个人物内心剧烈的欲望与挣扎,加深了观众对人物的理解。
他既作为故事开篇的引导者,也作为故事结束的承担者,他的完整故事带出了一个盲人推拿中心的变故与未来,也是娄烨电影中少数带有着光明、希望的结尾。
②盲人群体——着重刻画的一个群体,通过对沙宗琪推拿中心里的多个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展现出了更加丰富的盲人群像,有混迹于健全人之中的沙复明,有不服从命运的小马,有本分责任感强烈的王大夫,人生无比通透的张一光……这都是对盲人众生相的审视与刻画。
③健全人——对于盲人群体而言,是更有力量,更强势,更具危险的另一个物种,健全人构成了这个社会的主流秩序和规则,而盲人群体是这个社会的边缘、弱势群体,他们的只能游走于这个社会的主流边缘,无法进入真正的主流世界,是被压迫、被排挤、被边缘化的命运写照。
三、叙事:多线叙事,群像叙事,通过多条人物线索,人物的小故事,彼此交杂到一体,严丝合缝的拼凑到一个整体的“盲人群体”的故事。
单个的人物故事体现各自的性格、所处的情感和困境,现实的挣扎,通过个体的刻画到整体的统一,完成了个体情感——群体现实的描摹。
四、视听:①间接主观视点镜头:“看见的不一定真实,看不见的才都存在”。
介于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之间,近距离的捕捉人物的表情、情绪,完成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直接倾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影《推拿》中的“零余者”形象摘要: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娄烨电影的创作。
《推拿》既整体描绘了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盲人推拿师的群像,又凸显了特异个体的情感诉求。
影片没有把盲人仅设定为存在视力障碍的特殊群体,而是透过他们与健全人同样富饶的情感世界,试图在“正常人”盘踞的主流社会和盲人用沉默坚守的灰色地带间架构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这也体现了娄烨对郁达夫看重个体命运和价值的创作态度的认同。
关键词:《推拿》郁达夫零余者群像个体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的影片《推拿》以超越同情和怜悯的,有深度的人文主义姿态关照盲人这一文学艺术作品中较少出现的边缘群体,基于人类共通的尊严、欲望、理想等母题,试图在“正常人”盘踞的主流社会和盲人用沉默坚守的灰色地带间架构起理解的桥梁。
这彰显了影片对原著小说创作态度的认同与呈现。
导演娄烨近年来的影片《春风沉醉的夜晚》《推拿》等,都带有浓重的郁达夫色彩:以昏暗的色调、晃动的镜头和芜杂的音效聚焦爱情主题,展现当代社会边缘群体的追寻与失落,充斥着灵与肉的冲突,交织着狂热与压抑,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忧郁的情调。
娄烨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郁达夫作品给他带来的影响:“打动我的还是郁达夫对于个体的人的尊重和关照。
重读郁达夫,我感觉到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像郁达夫那样如此亲切地接近个体的人,那样温和的接近个体周围的环境,那样直白的接近真实的自我。
我们今天仍然缺乏这样的对个体人的尊重和关照。
”显然娄烨认同郁达夫“私人化”叙事的方式以及看重个体命运和价值的态度,他有意识地引导人们解读其电影作品中的欲望暗流和“私人”之于“社会”的价值。
电影《推拿》便是这一创作态度的典型呈现。
一、“零余者”群像的塑造小说《推拿》的每一章节以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命名标题、展开情节,并穿插相关的人物关系,从而立体地呈现出盲人群体特殊而又丰富的悲喜人生。
影片沿用了这种情节架构,以人物关系为结构要素,既整体地描绘出盲人推拿师的群像,又凸显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和命运。
透过“沙宗琪推拿中心”这一相对封闭的盲人生存空间浓缩的悲欢离合,让观众获得了“管中窥豹”的思考效果,以唤醒健全人对盲人群体的关注与理解。
“零余者”,亦称“多余人”“漂泊者”,源自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郁达夫在20世纪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式的“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与娄烨的作品都着力于探讨漂泊者的灵魂以及他们在城市里的无根生活。
”[1]《推拿》中的盲人群体和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有着相似的精神气质。
他们都是遭受主流社会排挤、无法掌控自我命运的小人物,身上混合着极端的自尊和敏感的自卑,在理想与现实、灵与肉的冲突中陷入精神困境,生活的压抑和苦闷造就了他们孤独漂泊的灵魂和忧郁感伤的气质。
电影旁白指出“盲人们一直拥有一个顽固的认识,他们把有眼睛的地方叫做主流社会”。
健全人对盲人的漠视和盲人的自我放逐,导致了两个群体间厚实冰冷的壁垒。
健全人对盲人的廉价同情和侮辱伤害,噬啮着他们敏感脆弱的自尊。
盲人往往选择沉默以对或极端爆发,愈发加重了与健全人之间的隔膜。
找寻不到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他们,变成了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零余者。
主流社会对残疾人做出的最伟大的让步,就是不再以“残废”指称这个群体。
然而却不适用于残疾人与健全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仍会以盲人最忌讳、愤慨的称谓对其进行言语侮辱,从而在群体优越性上不战而胜。
例如影片中王大夫挥刀自残,守住了血汗钱,却因追债人的一句“你这个臭瞎子”,失掉了体面,丢掉了自尊。
王大夫为了钱,像人渣、流氓一样撒泼了,而对方的妥协无非是不屑与一个“臭瞎子”玩命。
王大夫用盲人的尊严换来了屈辱的胜利。
盲人往往被健全人一厢情愿的作?橥?情和怜悯的弱势群体,从一开始就失掉了平等的权利。
盲人沦为“零余者”除了缘于主流社会的放逐,还因为群体成员间的疏离与漠视。
“盲人的自尊心是雄浑的,骨子里瞧不起倾诉――倾诉下贱。
”[2]这就造成了盲人群体在人际关系上的疏离。
尽管他们朝夕相处,拥挤的厮守在狭窄的生存空间里,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是各自流浪,彼此遥不可及。
相似的生存困境并没有拉近他们心灵的距离,非要遭遇激烈冲突或突发状况,他们彷徨无依的灵魂才会有所关照。
如同伴们对沙复明日趋严重的胃病一无所知,直到他夜宴吐血被送至医院,王大夫等人才意识到天天在一起的他们彼此间是何其的遥远和冷漠。
再如小马嫖娼被抓,整个推拿中心除了张一光洞悉其中缘由之外,其他人第一次惊讶地发现沉默的小马居然有着如此汹涌的欲望。
然而他们的发现也就到此为止,他们只会把小马迷途的糊涂行为视为一时的冲动,却丝毫不了解小马是为了排解“沉默中的沉默”[3]带来的性的压抑和苦闷。
二、特异个体的情感诉求娄烨的影片充分尊重同质化群体中特异个体的情感诉求。
作为一部群体性影片,《推拿》在勾画盲人技师这一现代社会“零余者”群像的同时,也面貌清晰地特写出一个个性格鲜活、独具性灵的生命个体。
影片改写了原著小说对人物个体平均用力的处理方式,把较多的笔墨集中于沙复明和小马身上,让观众解读盲人群体共性的同时,还能深入触及这些在尘世中与我们共沉浮的特异漂泊者的灵魂。
这体现出创作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爱与尊重,也与郁达夫对待其笔下的“零余者”的态度是相通的。
(一)沙复明――追逐爱与美的悲情诗人小说中交代,沙复明有着一般盲人缺乏的长远的战略性眼光。
他在事业上雄心万丈,不满足于做“沙宗琪”的半个老板,而是立志在四十岁前当上真正的老板。
所以他面对病痛一忍再忍,这不能成为他实现理想的障碍。
沙复明自有一套企业管理经验,把推拿中心的生意打理得规矩,有模样。
他是改革大潮中成功的创业者形象,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累积着未来事业的资本。
沙复明已然摆脱了盲人靠手艺吃饭的生存模式的局限,而他的多才多艺、博学多识,更是在盲人群体里卓尔不群。
沙复明要做的是“将军”而不是“手艺人”。
他坚信通过读书,累积的知识可以让他“复明”――把内心的眼睛“打开来”。
而之后铺就的成功之路,会让他更接近光明的主流社会。
他是整个推拿中心最渴望融入“主流社会”的“非主流”。
复明是不可能了,但是能被主流社会认可和接纳,对沙复明来说无疑是更深层次的一种“复明”。
这种强烈的欲望也导致了他在爱情与婚姻问题上的苛刻。
盲人通常都希望能找到一个视力优于自己的恋人,这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虚荣的成分。
而沙复明巍峨的自尊心和卓越的才华让这份虚荣过度的膨胀了。
他一定要得到一份“长眼睛”的爱情。
只有眼睛才能帮助他进入主流社会。
影片弱化了沙复明在事业上的雄心壮志,着重通过他对正常人爱情生活的诗意渴望,塑造了一个在爱情路上孤独苦闷,彷徨漂泊的零余者形象。
娄烨创造性地引入原著小说没有的诗歌元素,影射沙复明在情感世界里的挫败与无助。
一处是影片开场沙复明和小向相亲,他介绍自己欣赏海子和三毛的诗歌,并朗诵了海子《黑夜献诗》中的诗句: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对盲人心存偏见的母亲粗暴地打断了他的朗诵并带走了小向,沙复明落寞无奈地站在湖边,以舒缓伤感的语调朗诵出接下来的诗句: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粮食,取走了马。
海子的诗句很好地映照了沙复明与爱情失之交臂后内心的荒凉与无奈。
影片旁白道出了沙复明此刻的内心活动:“他突然意识到一种比相亲更动人的东西,那东西叫做主流社会”。
海子的诗句被影片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阐释的不仅是爱情错失的感伤,更是沙复明借由同健全人恋爱融入主流社会的愿望的落空。
他与海子作为边缘人都渴望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却都落得一个“荒凉”的结局。
“对海子的欣赏,正体现了他孤独、徘徊、流浪、苦闷,希望融入主流社会,然而却一次次被主流社会抛弃的特征。
”[4]另一处是临近影片结尾,都红意外断指,万分悲痛的沙复明用头猛烈撞墙,之后他反复地吟诵三毛《如果有来生》中的诗句: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这展现了沙复明对自己疏于安装门吸酿成悲剧的悔恨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控诉与无奈。
都红的美像灾难一样让沙复明得了癔症,他对主流社会赞叹的“美”百思不得其解。
在“美”面前的无能为力,让沙复明再一次被主流社会拒之门外。
影片中有一组镜头展现沙复明用舌头舔舐抚摸过都红面庞的手指,他试图动用眼睛之外的感官品尝出“美”的味道。
他悲哀的发现这是徒劳的,便狠狠地咬了自己的手指。
沙复明对都红狂热的追求,并非是因为爱情的伟大让他放弃了恪守的“长眼睛”的爱情信仰,而是源于他长久以来对主流社会的热望。
因为主流社会界定了都红的“美”,沙复明倘若能拥有这份“美”,也就意味着他融入了主流社会。
都红一语道破了沙复明这份爱的本质:“你以为你是爱我,其实就是你的虚荣心,迷恋上了一个概念,仅此而已,那不叫爱情。
”而都红断指成了残废,意味着“美”的残缺。
突如其来的命运的碾压,让沙复明在失去了打通主流社会通道的同时,也痛苦地领悟到她对都红的爱其实是超越虚荣心的。
三毛的诗句透露出沙复明对命运残酷的深刻领悟:盲人想要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爱情是何其的艰辛?在命运面前无能无力的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来生,而此生注定只能在黑暗的荒漠中流浪。
(二)小马――青春涌动的生命狂想曲影片开头和结尾是由小马牵出和完结的。
儿时的那场车祸,夺去了小马生命中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眼睛和母亲,之后他感觉自己一直在夜里,到处是黑暗。
小说讲述了小马这个后天盲是如何艰难地穿越炼狱重塑自我的。
他不爱这样的自己,于是他陷入了沉默。
小马有着年轻人少有的忧郁和颓废。
因为“在涅??之后,他直接抵达了沧桑”。
[5]而小孔的出现却让小马蕴藏在年轻肌体里的生命力如脱缰野马纵横驰骋。
他陷入了性的压抑和苦??中,并寻找着救赎的通道。
这样的小马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沉沦》中的“我”。
“嫂子”的气味和乳房,让小马儿时关于母亲的模糊记忆瞬间复活。
对母性气息的找寻也是他对于九岁那年失去的光明的找寻。
对“嫂子”掺杂着恋母情结的爱恋,让小马陷入了情欲的幻想与冲动。
面对心有所属的小孔,爱而不得的小马,把“嫂子”情节转移给了小蛮。
小蛮让他获得了情欲和苦闷的释放。
小马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小蛮,抓住了那模糊记忆背后残存的母亲的气息,也就抓住了他在沉默中压抑的、对失去的光明世界的渴望。
一方面获得肉欲满足的小马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同小孔道歉,另一方面,他沉溺于小蛮的温柔乡不能自拔。
直到嫖娼被抓,痛哭流涕的小马就像一个找寻母爱庇护的孩子,面对无序凌乱的人生是那样的痛苦和无助。
同样挣扎于社会底层的盲人推拿师小马和色情按摩女小蛮延伸出了一种牢不可破的、同命相连的关系。
娄烨在影片结尾增添了小说中没有的情节,让小马在被暴打后意外的恢复了视力。
面对彪悍的三哥,小马像一个真正的男人执着而霸道地捍卫着自己的爱人和她带给他的生命中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