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摘要】实践证明,大学的心理教育课程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各高校要充分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进入到转型期的阶段,社会压力逐步增大,社会结构大幅调整,这些都使当前的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感到各种压力交织增大。
致使有许多大学生会感到社会现实与学校学习生活反差太大,有了无所适从、茫然若失和倍感迷茫的心理反映。
对于适应环境、管理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和求职择业等现实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心理困惑和矛盾会日益突出和递增。
所以,这些社会现实与学校的巨大反差,都在进一步的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由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基数较大,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重视。
在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健康的时代发展需求,更是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性要求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有很大程度是要依赖于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心理健康课程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措施之一。
同时,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高校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途径之一。
在心理教育方面,许多高校都对心理教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摸索出来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心理教育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目标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态,并且在其中有许多的问题出现,使得心理教育的教育程度和目标都很难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随着教学改革与示范建设的逐步推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论文一、教育心理学在军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升教师、指导学员,了解学员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军校教学质量是当前军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量沟通和调研表明,目前军校学员多为90后,并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自尊心强、好面子,同时,渴望得到关注;(2)由于对第一任职需求认识不足,没有就业压力,又被限制考研等原因,部分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3)三年级学员已经初步了解第一任职需求,对军事装备内容格外关注;(4)信息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习惯网络交流和学习等;(5)军事训练较多,课下复习时间少,知识前后衔接困难等。
针对学员以上特点,我们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员学习动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该概念旨在教师对学生有积极良好的期望,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教师的期望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根据这一理论,作为军校教员,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
针对90后学员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关注的特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心理上的尊重,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
首先,面对学员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手段,积极正面引导,少批评、少指责;其次,尽快记住每个学员的名字和特点,并在提问和点评作业时直呼其名,这样,让学员觉得你是真正注意到他,不是表面文章,学生才会接纳你的想法;再次,发自内心地关心学员、爱护学员,对于学员确实存在的毛病,可以在作业点评时提醒他们,既解决问题,又不失他们的面子;另外,遇到有学员因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上述措施的确可以满足学员心理特点,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机。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论文范例推荐(共3篇)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论文范例推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大学生实用心理学健康的教育,是给大学生传授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同时又要关注和尊重大学生的生命,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那么大学生实用心理学论文怎么写呢?下面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学生实用心理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大学生实用心理学学习总结转眼间,实用心理学选修课就要结课了,经过8周的学习,我可谓受益匪浅,我了解了心理学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同时我也受到了授课老师的影响,在课余时间了解了很多有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比如一些有关心理的小测试,有关心理学的小文章。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
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使我明白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其实人生当中失败的经验,要比成功的经验来得更宝贵,因为从中可以吸取更多的教训,无论是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还是其它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广义的心理素质的五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的。
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
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教育心理学论文1【摘要】__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知识理论和学习策略是__的重点,以此使教师认识到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了个体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必须让心理教育成为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针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学习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等的心理规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逐个分析各元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起到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目的。
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罗森塔尔效应,切实地表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该现象通过暗示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心理学论文3000字
心理学论文3000字摘要: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由五大因素构成。
中医心理学也得出了阴阳人格理论。
整体心理学是从功能整体建立了心理学理论,真正揭示了人格的本质。
关键词:心理学整体心理学是在东方整体思想文化环境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现代心理学的优势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学体系。
它是以研究功能整体为基础,研究人的参照系与功能整体的关系,从而研究意识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意识的结构和自我的发展以及社会中人的本质等,和现代心理学相比,整体心理学有3个不同特点,完全的唯物论、整体思想和功能本体论。
由于定义的整体含义不一致,整体心理学与格式塔心理学本质上也不一样。
与中医心理学相比,是中医学在心理学上的继续发展和创新。
一、唯物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心理学上的主体地位,坚决否定一切唯心主义思想;意识、心理活动都是功能本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功能本体是物质高度发展下的人脑的结果,意识和心理活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形式;继承维果茨基的主体心理学的优秀思想,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客体关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关系的实现却离不开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东方整体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延伸发展,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心理的功能本身――本体,人的心理、思维活动的功能本身,在研究本体的功能、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心理,探索脑、本体、人格参照模式的相互关系。
世界观是一个心理学派的主导和灵魂,它决定了一个心理学的最终走向。
现代心理学则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意识形态、机械唯物主义或者其他唯心主义思潮下产生的,这种思潮下产生的心理学不可能是完善的,而且也会误导人们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它主导的心理学则可以科学的正确认识意识和心理的本质。
中医心理学必须由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走出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指导,才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且指导人类未来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教育心理学论文1900字(一):基于教育心理学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分析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小学数学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能够有效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从而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细致分析。
本文阐述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教学措施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策略分析引言:数学被称为万学之基,其原因就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转换自身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重新改变对生活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帮助其思维能力逐渐向更加理性化的形式转变。
而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转变,甚至对数学产生各种畏惧心理、厌恶心理。
只有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学生身心特点,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心态中健康成长。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首先,由于小学数学存在大量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不强烈,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畏惧心理。
这种畏惧心理,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由于某一个知识点没有充分领悟,而导致了后续学习的吃力。
或者在每次考试测试的过程中都在某一类型题上犯错扣分,从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在面对数学时产生自卑和畏惧的心理,一旦学生形成这种心理,就会导致其难以充分發挥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限制了其在数学学科上的发展。
其次,对于部分数学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而言,往往会对某一类知识点出现不在乎的轻视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原因很简单,通常是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了知识点的听讲和认知,然而却在后续的知识巩固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课后复习等环节进行加深理解,从而导致了对这类知识点的掌握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素质相互联系合成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完整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摘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
本文试图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其塑造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健康人格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寻求健康的人格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响甚广。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观,也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人格观的基本含义(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
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
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2]。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心理学论文3000字
心理学论文3000字载入中... 1/4页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
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
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
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
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
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
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情绪1500字论文
心理学情绪1500字论文篇一:情绪心理学论文在校学生抑郁症现象的成因分析作者:班级:学号:日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就连还未踏上社会尚在学校中的学生也是如此。
1996年,全球疾病负担合作研究发现,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跃升至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第二位,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
美国1994年4%的医疗费用于治疗抑郁障碍,高达430亿美元。
根据统计表明,中国在校学生的抑郁症比例逐年上升,抑郁症成为在校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
如何保障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原因,从而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学生情绪抑郁症正文:一、在校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的情绪基础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它们的相互影响是情绪基本属性起作用的体现。
包括:(一)情绪的适应性和动机品质决定了存在着正性与负性的根本差异(二)情绪的等级结构与情境认知存在着一致性与矛盾(三)情绪的检测功能导致情绪对自身系统的放大或削弱的影响(四)神经系统中枢与边缘自主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情绪的不可控制它们之间的每一次活动均可达到协调而产生正性情绪并有益健康,也可以发生分裂而导致有害的负性情绪而影响健康。
二、情绪疾病——抑郁症(一)抑郁的概念抑郁比任何单一负性情绪的体验更为强烈和持久。
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情绪,主要包含着痛苦,并依据不同情况而合并诱发愤怒、悲伤、忧愁、自罪感、羞愧等情绪。
每个人都体验过抑郁,但由于过度压力而情绪低落或绝望,失去兴趣而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可能向异常情绪转化而成为抑郁症。
(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1)精神症状1.心情、情绪的障碍抑郁在情绪层面上的症状,即程度较强的忧郁感等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郁感、悲哀、说不出的不快、空虚、寂寞孤独、无力、绝望、郁闷、不安、焦躁等。
心理学期末论文
心理学期末论文心理学具有抽象性强、实用性强及操作性强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达到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期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期末论文篇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心理健康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内涵,以及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课程实践中的运用。
进而在以后的实践中能更好的把握心理健康课程的宗旨及合理规划与操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积极心理学;实践心理学的作用在当今生活日益凸显,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情况。
所以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等机构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增多,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也逐渐发展与完善。
其中,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积极心理学,不管是心理健康教学理论还是实践的各个方面,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使用心理学由开始到现在已较为完备和可靠的科学的实验方法与研究手段,来探究人们的品德、潜能等积极品质的一股心理学热潮。
它开始于20世纪末的美国,代表人物为塞里格曼。
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的改进;提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应限定在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对心理问题的解释也应该从它积极的方面入手,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在人内在品质中积极的那一面,积极心理学深深地受到人本主义的影响,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二者都强调人内在的潜力,相信人内在都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重点应该是从人内在的向上的力量和人的生活出发,倡导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负面的事件中看到积极的一面,就像人本主义的积极关注一样,这样就有利用发现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心理学学术论文范文3篇
⼼理学学术论⽂范⽂3篇⼼理教学⼩学数学论⽂⼀、消除学⽣的⼼理顾虑,对数学有⼀个正确的认识现在的很多学⽣会有很⼤的⼼理压⼒。
尽管他们是⼩学⽣,但是来⾃家长的潜移默化地教育“只有学习好,长⼤了才能有出息”,便从⼩就逼孩⼦在双休⽇或假期上补习班,奥数班。
还有数学⽐较地偏向理性思维,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有些孩⼦来说,学起来较为吃⼒。
所以很多孩⼦对于数学是有很⼤的⼼理顾虑的。
那么,对于引导学⽣正确地认识数学也变得不容忽视。
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给学⽣⼀个他们对于数学的⼼理定位,告诉他们数学并不难,⽽且很有趣。
这个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地给学⽣⼼理暗⽰,以⾄于他们能完全接受。
当然,不能仅是⼝头上的潜移默化,还需要给学⽣们做⼀些趣味数学题,不需要太难,但⼀定要让他们感受到趣味性。
可以出⼀些趣味数学题,例如:甲、⼄、丙三⼈⼀起去宾馆准备住⼏天。
恰巧这天宾馆有活动,本应每⼈10元,现在每⼈9元。
三⼈⼀共递上30元,⽼板现在没零钱,就让伙计从库房⾥取3元钱来。
伙计拿了5元,但偷偷留下2元,把3元钱给了甲、⼄、丙,就没他们三个的事了。
现在问:⽼板⼀共收了27元,⽽伙计拿了2元,加在⼀起是29元,那1元钱去了哪⾥?这种题不仅有助于学⽣的数学思维,还能使学⽣感受到数学是⼀个神奇的东西,不难⽽且有趣。
⼆、激起学⽣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
有了兴趣,学⽣⾃然就会⾃主地有动⼒地去学习。
⾸先,教师可以运⽤⼀些带有趣味性的语⾔来。
⽐如说,今天要进⾏带有⼩数点的数的加减运算,那么,我们可以引⽤⽣活中的事情,开场⽩就可以说“今天⼤家要⼀起去吃肯德基”,这可以激起学⽣极⼤的兴趣,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叫⼤家付账算钱了。
其次,可以是给同学们抛⼀个问号,以疑激趣。
例如:问⼀些“为什么会这样呢?”“谁帮忙解决⼀下呢?”最后,就是要给学⽣们⼀些情境,让他们充满兴趣地进⼊,在⾃然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得到满⾜感,得到后续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得到尊重在课堂上,学⽣于⽼师的配合特别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励学⽣学习,还可以激励⽼师教学。
心理学论文——自我调节能力五篇
心理学论文——自我调节能力五篇第一篇:心理学论文——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概念、作用部分[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自我调节的概念和关于自我调节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自我调节的作用表现。
同时在对自我调节及其与自我调节相关的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自我调节的过程。
[关键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班杜拉社会认知观三元模式情绪管理弗洛伊德自我效能感在所有物种之中,人具有最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上,更表现为改造自我。
人改造自我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适应自身素质、资源或条件的变化。
在这里,人的这种自我改造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所研究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一种使个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引导自己目标定向的内部处理机制,调节意味着个体能精细地、自动地使用特定的机制和机能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
广义的自我调节,是指人改造自我的一切行为和意图,可以大致把它划分为目标选择、行动准备和行为控制三个过程①。
包括心态调整、个性引导、知识更新、信息收集、方法优化、思想品德再造、修养提高、自我完善、体育锻炼、治疗补宜等。
狭义的自我调节,研究者将其范围缩小为自我强化或者自我心理调节,以便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由于自我调节的复杂性,研究者对其解释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见解。
目前,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把自我调节看作是一种图式,持该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自我调节是一种知识结构,该图式的功能是控制自我和调节自身反应;并且进一步假定连续的活动可以改善自我调节,如果自我调节像图式或其他的知识结构那样起作用,那么自我调节的激活会有利于后来的自我调节。
二是把自我调节看作一种技能,该观点认为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控制自我的能力。
尽管技能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但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技能是趋向于稳定的。
一旦这种技能稳定下来,它对个体以后管理自我活动的影响就会变弱,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自我调节活动上的成功很少或不会受到以前自我控制活动的影响。
《心理学基础》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心理现象、心理学。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知、情绪、行为、个体差异、发展。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
4.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育、医疗、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心理学基础》。
2. 课件:PowerPoint。
3. 教学资源:案例、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分别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应用。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知识面。
2. 观看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学相关的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实验室或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心理学实践。
八、教学反思在每次授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以及自身的教学方法,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程资源1. 教材:《心理学基础》。
2. 网络资源:心理学相关网站、论坛、在线课程。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易出现孤独、自闭、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存在问题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精选心理学论文范文(通用7篇)心理学论文篇1摘要:近年来,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更被人们所关注。
大家都懂得,幼儿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就会对学校的同学表示反感,直至不愿意去幼儿园上学。
在幼儿教学中它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幼儿学习的阻碍。
认真研究幼儿逆反心理产生的理由,找寻消除幼儿逆反心理的办法,这对早期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逆反心理;早期教育一、展开形象化教学幼儿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由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对一切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幼儿的教学中,要以直观的形象化教学为主。
在感知事物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兴奋感以及求知欲,然后再帮助幼儿形成概念。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过多地讲抽象的东西,幼儿听不懂,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游戏与教学同步幼儿具有好动的特点,我们要针对幼儿的这一特性,多采用寓教学于游戏中的策略,让幼儿在玩乐中、不经意中学到知识及本领,这是有效防止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行为的一种有效策略。
幼儿还缺乏一定的抑制力,而且还容易疲劳。
针对这一点就决定了幼儿学习、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
只有强度适宜,才能更好地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幼教工作者都知道,幼儿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比较任性。
当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时,既不能采取强硬之法,也不能任由幼儿为所欲为,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比如,观察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使幼儿掌握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取绘画法,把事物绘画得生动具体,形象鲜明,变静为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一个大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幼儿在轻松的娱乐中学到知识。
四、引导形成科学的认知体系幼儿认识事物除了具有特殊规律之外,自身也具有一般规律。
心理学基础课程结课论文范例
心理学基础课程结课论文范例摘要:本文通过对心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探讨了心理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应用。
从感知觉、记忆、思维到情绪和动机,以及个体差异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展现心理学对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重要性。
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我们理解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心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大门。
二、感知觉感知觉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首要渠道。
感觉让我们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使我们能够识别物体、场景和事件。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时,视觉感受到了颜色和形状,而知觉则将这些信息组合起来,让我们认出这是一个苹果。
感知觉的特点和规律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在设计领域,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们的感知觉特点来创造吸引人的产品。
例如,网页的布局和颜色搭配要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三、记忆记忆是我们存储和提取过去经验的能力。
它包括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
感觉记忆短暂地保存了大量的感觉信息,但很快就会消失。
短期记忆能够保持有限的信息,但如果不经过复述和加工,也容易遗忘。
长期记忆则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记忆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注意力、情绪、重复和联想等。
例如,当我们在紧张或焦虑的情绪下学习时,记忆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通过反复学习和建立联想,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原理来提高记忆能力,比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以及创造有利于记忆的环境。
四、思维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形成、推理、判断和问题解决等过程。
我们通过思维来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创造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心理学基础》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 理解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
4. 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的起源、重要人物和流派。
3. 心理学的分支: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5. 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激素和行为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人物。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4. 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和相关资料。
2. 投影仪、PPT软件和教学视频。
3.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详细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分支和研究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应用和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5.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
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
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
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
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
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回归生活的心理学——叙事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叙事和生括故事的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科学中,在各种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领域都有了一席之地。
有人称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为“叙事革命”,还有人将其看作是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范式衰落的标志。
本研究试图系统地总结叙事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
1986年,TheodoreR.Sarbin在《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叙事本性》一书中提出:叙事是心理学的“根比喻”,他认为人们通过创造故事、讲故事来为世界赋予意义,叙事心理学应该取代实证主义范式。
传统心理学的目标是寻找普遍规律以达到对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的目的,叙事心理学的目标是在历史、文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达到对行为的理解和解释。
叙事的研究法更加类似于历史学,而传统心理学更像是化学或物理学。
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述说者,故事为一个人的自我提供一致性与连续性,同时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故事形成并建构了一个人的自我与人格。
在对阅读、解释和分析叙事资料时有两个重要的、彼此独立的维度:总体与部分,内容与形式,由此产生四种研究方式:整体一内容,整体一形式,部分一内容,部分一形式。
叙事心理学的贡献在于将叙事思维引入心理学,用生活故事架起了一座连接特质与自我的桥梁,故事意味着自我的统一与整合:被重新建构的过去。
知觉到的现在,以及所期待的未来。
叙事心理学被认为是对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叙事提供了一种方式,使我们能够让研究在自然变化的情境下进行。
叙事研究的另一个优点是,在叙事研究中被试不是被“测试”的对象,而是被“倾听”的对象,他们得到更多的尊重。
叙事研究不仅对研究者有利,对参与研究者也有利。
当然,叙事研究也有很多局限,尤其是研究效度方面。
无论如何,叙事研究可以为量化研究提供重要的补充。
关键词:叙事心理学,自我,叙事研究法iAbstractSincethemid一1980s,theconceptsofnarrativeandlifestoryhavebecomeincreasinglyvisibleinthesocialscience.Graduallytheyhaveearnedaplaceinthe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ofvariousdisciplines.Somehavetermedthishistoricalevolution“thenarrativerevolution.”whileothershaveviewedit船amanifestationofthedemiseofthepositivisticparadigminsocialscience.Thisstudyisanefforttogeneralizethemaintheoriesandmethodsofnarrativepsychology.TheodoreR.Sarbinclaimedthatthenarrativeisarootmetaphorofpsychologyin<NarrativePsychology:Thenarrativenatureofhumanconduct>in1986.Hesuggestedthathumanbeingscreatedandtoldstoriestomakesenseoftheirworld,andnarrativepsychologyisaviablealternativetothepositivistparadigm.Thegoaloftraditionalpsychologyistheformulationofgenerallawsofbehaviorforthepurposeofpredictionandcontr01.Thegoalofnarrativepsychologyisunderstanding.Thenarrativeapproachismorelikehistory,andthemodelsfortraditionalpsychologyarclikechemistryandphysics.Peoplearestorytellersbynature.Storiesprovidecoherenceandcontinuitytoone’sselfandplayallimportantroleinourcommunicationwithothers.Storiesshapeandconstructthenarrator’Sselfandpersonality.Therearetwomainindependentdimensions:holisticversuscmegoficalandcontentverSuSform,whichresultinginfourmodesofnarrativeI譬searchasfollows:holistic-content,holistic-form,categorical-content,categorical-form.Narrativepsychologyintroducestheconceptofnarrativethinkingtoandself.Thepsychologyresearch.Thelifestorybuildsabridgebetweenthetraitnotionofstoryimpliestheunityandintegrationoftheself-theconstructedpast,foundperceivedpresent,andanticipatedfuture.Narrativeapproachhasbeenandreal—worldbehavior.particularlyusefulinthestudyofeverydayunderstandingsiidamdoc为您倾心整理(小店)(QQ@2218108823)⑨硕士学位论文llASTER’SnfESISNarrativeprovidesawayofstudyingwithitsnatureandever-changingcontext.Andanotheradvantageofnarrativeresearchismatthesubjectsarenotbeing“tested”.theyalebeinglistenedto.Sotheyearnedthemorerespect.Narrativeresearchnotonlyhasbenefitfortheresearcher,butfortheparticipant.Butthenarrativeresearchalsohaslimitation,especiallythevalidity.Anyway,narrativeanimportantadditiontoquantitativemethods.approachmayprovideKeywords:narrativepsychology,self,narrativeresearchdamdoc为您倾心整理(小店)(QQ@2218108823)⑨硕士学位论文I《ASTER’STHESIS1前言1.1心理学的两种文化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渴望能够成为一门科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心理学家们一直以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为楷模,奉行客观实证的原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以自然科学马首是瞻。
心理学文章(共10篇)
心理学文章(共10篇)心理学文章(一):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的一篇文章1500字以上的平时多练练笔,就不会这样求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是哪一种就是人情债,自己会了别学懒,自己不会就练一练——头回生,二回熟,三次能做老师傅!心理学文章(二): 心理学作文心理学,这个词总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也因此吸引我读了《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这本书,读后还颇有收获,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都能理解了。
人有一种叫做“自尊感情”的情绪,即认为自己有价值的一种感觉。
这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心”不是一回事。
如果有人对我们说“你这个人没有价值!”、“作为人,你不合格!”等,就会伤害我们的自尊感情。
当自尊感情受到伤害时,人就会愤怒,这是保护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种行为。
自尊感情高的人,对于别人的侮辱也可以宽容对待。
正因为自尊感情高,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也不会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不会生气。
然而,自尊感情低的人,只要受到一点不适当的评价,马上就会发怒。
自尊感情低的人无法尊敬自己,需要从别人的尊敬中间接地获得自尊感情。
因此,一旦别人否定了自己,自己也就无法尊敬自己,于是便发怒了。
因此,如果平时能够多冷静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值得尊敬的地方,提高自尊感情,就不会动不动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生气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中要内容之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实际是人与人的利害关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便同样会满足你的需求.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的人,是迷失于方向的人,只会把你原来的想法颠倒过来,只有给予、给予、再给予,那么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喜欢.请保留此标记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的维度是:感情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经济交易,人们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从而确保交换结果是一个正的净收益.交换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社会"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务和物品等.不过当人们建立关系后,分歧就难免,冲突也就可能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对他人的知觉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而我们也应该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他人要有医生的心肠,但不能有医生的眼光.我们需要被别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积极的肯定与评价的一种精神需要.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于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励而迈上了记成功之路,也有许多一时的误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重返正道.因此,我们要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从客观上去看待别人.通过看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读懂,但是可以学到和我们的交际心理学一脉相承的知识内容,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知识,让我获益良多.最后希望学好心理学,我想以后应该很有用的,至少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摘要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多个方面总结出学习的一系列规律与特点,在教育教学及个人学习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行为主义的一系列的理论都存在过于机械化、忽视人类复杂性的弊端。
因此,应该辩证的看待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从而将它的作用尽可能大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发展局限性一、概况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是以动物实验为基础的,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的研究思路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为依据,即学习者的行为是其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所以,行为主义学派又被称为“刺激-反应”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二、发展历程及应用(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典条件反射的现象可说是无处不有,如“望梅止渴”、“—朝被蛇咬,三年怕并绳”等;在学与教过程中,经典条件反射的例证也不少,其原理也早已被广泛运用。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巴甫洛夫自己并未宣称他的理论是联想主义或行为主义的,但是他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因此西方学者把他的学习观划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范围,并把巴甫洛夫揭示的条件反射现象称之为经典条件反射。
作为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他的理论因此也常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现在人们已确知,经典条件反射是人类和动物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论华生(John.B.Waston,1878-1958)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华生认为,人类除了少数几个反射和情绪反应,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华生认为,心理学主要应关注行为,而不是心和意识。
他力图获得动物反应的一个统一的图式,认为人与动物之间并无分界线。
在研究方法上,他认为:“应当把人和动物放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而且越近越好”。
华生还指出,人类是一种动物,生来便有一定形式的构造。
有了这种构造,在他生下来时就以一定的方式对刺激做出反应,如呼吸、心跳、打喷嚏等,这称为“非学习的行为”。
而现在一般称为本能的行为,大多数都是练习的结果,是人类习得的结果。
因此,即使人的才能、气质、性情及特性,也不是遗传得来的,而必须依赖学习,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证明技能上的遗传。
华生曾说:“如果给我一打婴儿,甚至是即使是骗子、杀人犯、盗贼、妓女所生的孩子,也可以被培养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培养成乞丐或盗贼,尽管其才能、嗜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祖先的民族不同”。
华生提出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代替效果律。
所谓的频因律就是: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条件下,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
华生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
所谓的近因律就是:华生认为,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由此他把反应离成功时机的远近作为解释反应保留或淘汰的原则。
在他看来,习惯反应必然是离成功时机最近出现的反应。
他强调,要用刺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包括情绪反应。
华生的影响在于把行为主义与刺激-反应心理学联结在一体,他使人们明白,对行为的真正解释在于神经系统,一旦对大脑有了了解,一切神秘都可以揭开,更让人们相信,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行为、个性和情绪都是习得的。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学到的。
例如,不少学生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将数学与完成大量枯燥的数字计算这样不愉快的经验联系在一起,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恐惧的条件反射,而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行为,又会泛化到他们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之中去,在其他学校经验中发生类似的学习过程。
(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桑代克(E. L. Thorndike, 1874—1949)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授,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桑代克研究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动物和人类的学习、教育过程、教学原理以及英语学习的性质。
桑代克对学习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学习规律,提出了试误说。
他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在试误过程中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所以,他的试误论又称为学习联结论。
1、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当一种行为表现出来时,如已具备了精神准备状态,就会得到满足、愉快;如没有准备时,行为虽表现出来,则感到不满与烦恼。
(2)练习律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反复练习能加强刺激反应的结合,假如不练,连接就会产生减弱的趋向。
(3)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2、桑代克学习的理论的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他的学习理论不仅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贡献,而且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效果律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奖励如金星、口头表扬等。
练习律指导人们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练。
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
” 一个人S—R联结越多,他就被认为越聪明,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拥有更多的联结。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是行为主义后期对学习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
作为新行为主义的领袖和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强调外显行为,认为学习就是反应形式的改变或反应可能性的改变。
1、两种行为和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两种习得性行为: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即个体操纵其环境的行为,如书写、散步等,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
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
这两种反射是两种不同的联结过程:应答性反射是S—R 的联结过程;操作性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
应答性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完好的机体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
斯金纳很重视操作性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2、强化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斯金纳认为,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强化过程,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凡能使个体操作该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一切安排,均称为强化,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该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
他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
斯金纳对惩罚的科学研究,对改变当时美国和欧洲盛行的体罚教育起了一定作用。
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在20世纪上半叶的50余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北美占有统治地位。
西方心理学家把巴甫洛夫学说和华生行为主义视作同一类型,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华生行为主义认为,对脑的研究不是心理学家的事,华生力求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简化为肌肉和腺体的一些活动和习惯。
由于他否定人的意识而把人完全机械化,因此,有人称其行为主义心理学为“肌跳心理学”。
这也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局限性。
桑代克的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机械的。
他援引动物实验的资料来说明人的学习,认为人的学习只是量的复杂化,与动物的学习没有根本的区别,从而抹杀了人的学习的特点。
人的“尝试”是积极主动的,是一种基本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它与动物对自然的适应有着本质区别。
这些缺陷虽早已被现代教育心理学所认识,但仍需注意对学校教学实际的影响。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的局限性与桑代克、华生一样,犯了机械主义的错误,用简单的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类的学习,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文理基础学院10工12班李韶韵201006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