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7月第21卷 第3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J ul.2005Vol.21 No.3
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3
邢广桥,吴 夺,王 新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这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要想有效地克服科技的异化,就必须找出其根源所在。传统的科技观误把科技的社会属性看作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发现科技的自然属性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 科技异化;科技的自然属性;科技的社会属性
〔中图分类号〕G 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5)03000103
3本文是A 类课题(项目编号:04014)“关于科学技术适度发展研究”的成果之一,得到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的资助。
〔收稿日期〕20050420
〔作者简介〕邢广桥(1971—
),男,安徽明光人,沈阳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吴 夺(1979—
),男,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王 新(1973—
),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一、什么是科技的异化
“异化”一词,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 ,具有“让渡、转让、疏远、差异、分离、精神错乱”之意;德语“异化”
(entf remdung )由动词entfremden 变化而来,有“分离、疏远、陌生化”等含义。它是由马丁・路德于1522年在翻译《圣经》时从希腊文《新约全书》移植到
新高地德语中的,用来意指疏远上帝、不信神、无知。把异化一词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黑格尔用它来描述“绝对精神”的外化。然而,黑格尔仍是在该词固有的基本含义上,在外化和分离的意义上来使用它的。只是到了费尔巴哈那里,异化才第一次被赋予这样的引申的哲学含义: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
体。[1]
此后,异化的这种哲学解释,逐渐被学术界认
同。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一般认为,异化主要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
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自身。”
[2]
关于科技的异化,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大体相近,大都是建立在费东巴哈哲学意义上的异化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观点认为,科技的异化是指,“科技这种
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
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3]
另一
种观点认为,科技的异化是指,“按照人的愿望形成的技术的体系,一旦存在,也就开始具有自主性。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开始违背人的意志,变成反对人的力
量。这就是技术的异化。”[4]总之,科技的异化,就是
指对人类来说,科技作用的非正常化、畸形化或者病态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形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潮流。在这声势浩大的科技潮流中,科技这柄“双刃剑”的正面作用无疑得到了空前的彰显,但与此同时,负面效应也日益得到了凸现。由此,科技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大有与日俱增、与时俱进的趋势。科技与伦理的疏离,理性与价值的分裂是科技异化的直接后果。科技的异化,集中表现在科技对自然的异化、科技对社会的异化以及科技对人的异化这三方面。正如舒尔曼所指出的,人们“在技术发展中首先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异化,然后感受到人与其文化和环境的异化,最后是人与人性本
身的异化。”
[5](4)
二、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1、对科技异化根源的传统认识
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7月
科技异化的种种表现很早就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了应对科技的异化,国内外的一些学者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不可否认,现有的科技观在探寻科技异化的原因和如何克服科技异化的征程中,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科技观不够成熟。虽然它发现了科技异化的“病症”,但对“病因”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全面准确,大都是从科技的社会属性这个角度进行的,把科技异化的主要责任归于主体对科技的不恰当应用,强调如何规约应用科技的行为,轻视甚至忽视了科技的自然属性,对科技本身固有的缺陷关注不够,没有看到科技自身也是导致科技异化的重要根源,因而不能开出对症下药的有效“药方”。
2、正确地认识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科技发生异化,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强调科技异化的主观原因,轻视甚至忽视科技异化的客观原因,认为科技异化的根源主要在于科技应用的主体对科技的不恰当的应用(滥用和恶用),在于科技的社会属性,而不在于科技的自然属性。科技本身没有罪过,罪过在人。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科技乐观主义。本文认为上述观点难以成立,值得商榷,理由是:
第一,按照这种逻辑推理,我们还可以推理出,科技所起的正面作用是主体人对科技的正确运用,而不是科技本身在起作用,科技本身没有功劳。显然,这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相矛盾。矛盾的出现,说明此种逻辑的错误。
第二,科技发生异化,虽然科技的社会属性也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于科技的自然属性。科技的自然属性是指科技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所具有的属性,也叫做科技的客观属性。科技的社会属性是指科技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支配下体现人的目的的一种属性,也叫做科技的主观属性。科技发生异化,固然有科技的社会属性方面的因素,有科技应用的主体对科技误用、滥用和恶用的因素,但主要因素还是科技的自然属性。
首先,科技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利弊共存性。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一个整体,绝对是好的或绝对是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作为人的创造物的科技也是如此。“就像任何药物即可治病又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一样,完全没有负效应的技术是没有的”。[2]“因此,从客观上讲,不存在什么绝对安全的技术或者无公害的技术,技术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是相伴而生的,技术价值的正负效应具有共存性。”[2]也就是说,科技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而不只是有利无害的“单刃剑”,因此,即使人们按照良好的愿望去使用科技,其负面作用也会同时产生。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曾指出,包括以“消解”自然界报复为目标的技术在内的一切技术都是有缺陷的。随着自然界某一报复现象的克服,新的报复又将开始。这只不过是转嫁危机的权宜之计。因而,任何技术都将对自然造成破坏,从而对人造成危害。这与科技由谁来使用,如何使用无关。[6]
其次,科技自然属性的“弊”的一面,为恶用和滥用提供了可能性。科技自然属性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三点:“其一,现代技术(科技)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它们是用来打乱自然界的秩序,实现人对自然界的统治的”“其二,现代技术(科技)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扩散性。由于现代技术的功能日益强大和复杂化,其有益于人类的正面影响空前增长,其负面影响也随之变得无孔不入。”“其三,现代技术(科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现代技术发展在很多方面的确体现出按自身需要运行的特点,其后果往往超出人们的事先预测和想象。”[7](36-38)由于现代现代技术(科技)具有较强的进攻性,所以,一旦它被应用于战争,就会产生极强的杀伤力。“尽管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武器,但是原始社会以石砾与棍棒为武器的战争,中世纪骑士的刀光剑影之战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与当代毁灭人类的核战争、生物战争、信息战争怎能相提并论?……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升级,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8]由于现代技术(科技)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扩散性和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所以,即使我们善用科技,也难免会出现科技异化的现象。“技术是合自然与反自然、合目的与反目的的矛盾统一体,技术异化是其本质上所固有的。具体地说,这与技术的不确定性有关。”[9]可以说,科技异化是科技发展到现当代所特有的现象,“我们无法想象在原始社会有臭氧破坏、水污染、垃圾公害等社会问题,也不能设想封建社会会有核威胁。”[8]
再次,科技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具有不对称性。也就是说,在科技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科技自然属性的表现程度远远大于其社会属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自近现代科技诞生以来,科技的恶用和滥用次数不多,主要表现为二次世界大战和几次区域性的战争,误用的情况也为数甚少。科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处在善用的状态之中的。尽管如此,科技的负面影响仍然由小到大,科技的异化依然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