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艺之修辞手法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2、了解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3、鉴赏诗歌修辞手法解题和拟题训练二、教学过程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修辞手法。
2.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能力层级为D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
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
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第三,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 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一、导入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
诗词的修辞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并能识别和运用这些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之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喻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比喻的特点和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春风”比喻万物复苏。
2. 拟人:讲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小荷”拟人化。
3. 夸张:分析夸张的特点和作用,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夸张手法。
4. 对偶:讲解对偶的规则和作用,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的对偶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丰富修辞手法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词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讲解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修辞手法。
(三)实践与应用1.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具有修辞手法的诗词,如比喻、拟人等。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创作水平。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诗词创作、鉴赏等。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教学资源1. 诗词作品:收集具有丰富修辞手法的诗词作品,供学生分析、欣赏。
2. 教学课件:制作PPT,展示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实例。
3.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欣赏打下坚实基础。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三选修)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三选修)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文学表达手段,也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高三选修中,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技巧之一。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详细介绍如何教授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尝试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去鉴赏诗歌,从而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通过相关示例,引出本节课对修辞手法的介绍。
示例:下面这首诗“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请大家根据这首诗来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蝉的虚弱和不易寿命的。
暑退词枯叶,寒来蝉骨露。
两虞美人尽,空为我长吟。
2.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鉴赏这首诗,思考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知识讲解1. 在介绍修辞手法之前,要先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还要让学生对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察进行了解。
2. 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和运用方式,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进行理解。
三、教学案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抒写离别悲伤的诗歌。
作者通过深情的描绘和含蓄的暗示,表达了朋友离别时的心情。
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进行分析,看看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样板分析:古原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析:1. 诗歌中使用了类比手法来描绘草一年的生存过程,将草的枯荣比喻为人生的感慨,从而表现出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
2. 作者在描绘古道时使用了侵和接的修辞手法,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环境的空旷和荒芜。
3. 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哀伤情感,同时,在对比中更能凸显离别的伤感。
四、总结归纳1. 课程的收尾工作要透彻总结学生所学的修辞手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描述每个修辞手法的运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历史、哲学、道德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2. 教学案例: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古代诗歌,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 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让学生实地了解古代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提升对诗歌语言的运用能力。
《诗歌鉴赏之修辞》优秀教案
教学
难点
学习对比方法
课
前
导
学
一、写作背景
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课
中
研
学
课
前
提
问
识记下列加横线的字音:
郭橐驼( ) 为观游( ) 名我固当( ) 窥伺效慕( )早实以蕃( )木寿且孳( )其莳若子( )好烦其令( )
勖尔植( ) 缫而绪 )遂而鸡豚( )辍飧饔())
教
学
同
步
三、自读思考:
1、翻译并研读课文:
① 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 读第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郭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2、讨论此文的写作特:
(1)、文章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2)、文章都用了那些对比?
四、总结(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上进行总结)
课
堂
练
习
与
测
试
五、课堂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优秀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考点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解说: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比喻、夸张)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解说: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6、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拟人)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拟人)8、一水护田将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反复)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反复)解说:“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比喻、夸张、设问)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解说: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修辞手法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2.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3.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教学难点: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回顾古代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含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 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夸张含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3.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4.比拟含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作用: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
5.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儿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6.借代含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作用: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7.设问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作用: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含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双关含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语言简练。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一刘禹锡《望洞庭》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 教案完美版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教案高二语文组郭欣教学目标:1、熟记古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通过学习,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3、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4、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赏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考试说明:(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常用答题模式题型:表达技巧型、形象意境型、炼字炼词型语言特色型、思想内容型。
修辞手法赏析属于表达技巧的题型。
二、基础知识梳理(一)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设问;7、反问;8、双关9、互文;10、反复双关: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例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双关。
“晴”既指“晴天”的“晴”,也指“有情”的“情”。
互文: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以物与己为喜,也不以物与己为悲。
(二)修辞手法的效果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3、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情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5、对偶:整齐与谐、表意凝练6、对比:突出事物、强化感情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8、反复:舒缓与谐、强调突出9、借代:特点鲜明、具体生动10、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三、高考连接(一)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古诗鉴赏之五:修辞手法》教案
《古诗鉴赏之五: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方法3.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1.认识古诗修辞手法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诗修辞手法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审题指导古诗表达技巧四大考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1.审题(1)审题型明考题。
题干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明显信息。
暗考题。
题干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2)审范围(区间)局部型。
判断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的表达技巧,可优先从修辞手法切入。
全诗型。
是判断全诗的表达技巧,可优先从表现手法切入;(3)审角度大角度。
直接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
要多角度作答。
小角度。
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
不能乱答,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2.答题:用什么(名称)+如何用(用法)+为何用(作用)可根据该题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是简单题型还是完整题型。
简单题型。
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作分析说明。
分析题型。
答题实行“三步走”:①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②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③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
二、考点探究:修辞手法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问:“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
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诗歌鉴赏备课教案(liu)
4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借代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化复杂为简单,化平凡为新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反问
设问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问多问而不答,表达确定的意思。
设问多自问自答或答在问中。
反问:加强语气,将…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
设问:提起注意,引人思考。
双关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语句有双重意义
一般解释其双重语义
思考:“特点或作用”与古典诗词的修辞鉴赏的答题有何联系?
2、阅读以下资料,并结合预习作业明确设题方式和归纳答题模式。
(1)(2008广东)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3、明确学习目标
二、完成目标一(通过梯级小组赛的形式)
赏析的前提是辨认,我们来小试身手——判断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A级(60分)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
3.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B级(80分)1、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参考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设题方式:
(1)直接提问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通过提问诗(句)运用表达技巧(手法)考查
(3)通过问赏析或炼字、炼句的形式考查
古诗词鉴赏实践修辞技巧教案
古诗词鉴赏实践修辞技巧教案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介绍一份实践教案,旨在教授学生古诗词鉴赏的基本修辞技巧。
一、目标:通过这个教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技巧:1. 能够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和特点;2.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意义;3. 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解读一首古诗词;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堂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或朗读一首著名的古诗词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第二步:修辞手法的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可以借助PPT或展示卡片等视觉辅助工具,增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第三步: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教师选择几首经典的古诗词,将其中的修辞手法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分析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修辞手法与整体意境的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讨论,拓宽他们的思路。
第四步: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要求学生准确地找出并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点拨。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学生将他们分析和解读的成果报告给全班同学,并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积极的评价,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古诗词的应用和鉴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2. 运用修辞手法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意义;3. 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 古诗词的抽象性和多义性。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能在分析古诗词时正确运用;2. 学生对古诗词的解读是否深入,是否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鉴赏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教学策略选
教学中利用“问题引导教学方法”解答问题,以此
择与设计 种方法设计教案。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古诗中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 技巧和表现手法,今天我们主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鉴 赏诗歌。
2.问题设置 (1)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这些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 果) 明确: 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 物)、夸张、借代、双关等。 表达效果: 比喻: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 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比拟:使用比拟可以让描绘的事物更生动形象,富 有情趣,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 感染力。 借代: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双关:双关可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2)这类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及变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审题,审清题意是做题的
诗歌鉴赏能力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
是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意象的
分析,对诗歌语言的赏析来进行。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型。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 教学目标
效果。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中鉴赏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学生利用“问题引导教学方法”解答问题。熟练掌 学生学习能
1.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双关等。
表达效果: 比喻: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 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比拟:使用比拟可以让描绘的事物更生动形象,富 有情趣,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课例研究综 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 述 感染力。 借代: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双关:双关可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2.做题步骤: 步骤一:明技巧 步骤二:释运用 步骤三:析作用
《古诗文鉴赏》中的修辞格教案
理解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了解修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具体运用
探讨修辞格对古诗文表达的作用
举例说明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掌握修辞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会分析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修辞格对于增强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修辞格对于增强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作用。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深层含义
修辞格的定义:修辞格是运用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通过调整词语的排列、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格的分类:常见的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每种修辞格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讲解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古诗文案例,分析其中的修辞格运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文中的修辞格运用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文中的修辞格运用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修辞格的运用
案例分析:分析古诗文中的修辞格实例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03
教学内容
修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修辞格的定义:修辞格是一种语言手段,通过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修辞手法的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静夜思》中的比喻和拟人。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创意和效果。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2.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八、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提供不同朝代和风格的诗歌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解析和案例分析。
3. 创作工具:提供纸笔或电子设备供学生创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案例。
3. 第三课时:互动讨论和创作实践。
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强调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以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古诗鉴赏之修辞学案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修辞”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常用的修辞类型。
考纲要求掌握得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对比、反问、设问、反复9种。
(另外可拓宽到“双关、反复、对比、通感、互文”等。
)2、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古诗鉴赏。
3、掌握修辞类鉴赏题的规范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是从四个角度入手,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和其他表现手法。
一、考题解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卷)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此题要求先指认修辞格,然后对修辞的运用进行简单解说。
——对偶。
“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8全国卷Ⅱ】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3、【20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2)(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读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修辞手法语文教案
解读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修辞手法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对于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古代诗词中的意境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写作时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古代诗词意境的理解和解读。
2. 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2. 情境教学法3. 合作学习法4. 讨论和演绎法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课件2. 古代诗词选集3. 学生名人名言卡片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现场欣赏一首古代诗词。
请学生仔细阅读诗词,尽量感受其中的意境。
2. 引导学生分享对于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Step 2 观摩(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一些著名的古代诗词,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观摩并尝试自己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
Step 3 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分析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每组准备一个小报告,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4 演绎(25分钟)1. 将课堂分成几个小剧场,每个小组选取一首古代诗词,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诗词中的意境。
2. 全班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表演。
Step 5 运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图片,并撰写一首与图片相关的诗词。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使诗词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七、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修辞手法。
2. 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
【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能力层级为D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
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
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第三,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自然引入课题,同时明确考查频率最高的几种修辞格。
三、实体演练精讲高考试题(2008四川非延考区,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毛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做。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⑴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些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生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逸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⑵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做赏析。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设计意图)细致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怎样考。
评分标准是什么。
2. 总结赏析修辞三步法。
①揭示修辞手法。
②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③主旨情感及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总结规律,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章可循。
三、沙场练兵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⑴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⑵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理性认识。
将上面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3.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⑴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①比喻,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每答出一种修辞手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一分)⑵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是动态。
(设计意图)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明确规范答题。
四、小结本课重申答题步骤。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重点,对学生的规范答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课后训练:优化设计教材诗歌鉴赏修辞使用六、板书设计修辞手法①揭示修辞手法。
修辞三步法②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③主旨情感及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