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名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明确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解读手法、品读典故,赏析作者情感。
2.明确作者“忧"的情感内涵,实质蕴含着“一统天下”的大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诗人的“忧"情,2.难点:作者“忧”的情感的背后,实质蕴含着“一统天下"的大志。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三国鼎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可谓叱咤风云。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中说: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短歌行》,体会其慷慨悲凉。
2.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
父曹嵩过继给曹腾,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
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
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他就是—曹操。
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简介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生朗读,学生评价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问题探讨: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
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7-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7-1《短歌行》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授课班级高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堂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
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
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
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
短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

短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第 1 篇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能介绍作家及创作背景;2、说出诗人求贤若渴,志在天下的胸怀抱负,并能通过朗读表达;3、能找出诗歌中一两种艺术手法,说出它的用处。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曹操的作品《观沧海》、《龟虽寿》二、初读诗歌,力求读准正音三、背景介绍观看《三国演义》视频片段,了解背景。
要求学生边看边作批注,朗读如何处理情感。
四、自由诵读,小组竞赛朗读等形式进一步把握诗人感情。
进行诵读指导五、品读诗歌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就六、小结《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板书设计人生短暂因何而忧?贤才难得功业未就黄秋云短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第 2 篇《短歌行》的优秀教案篇4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课题:短歌行【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2、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由曹操的《观沧海》导入,引出曹操。
(此环节意在温故知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牵引出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1、解题(1)《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
此诗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2)什么叫短歌?在《乐府解题》中,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3)乐府诗类别:曲、引、吟、行、歌、2、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3、“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4、写作背景——乌台诗案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⑴初步体味(熟悉内容),⑵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⑶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步骤】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朗读全诗三、讨论鉴赏1、讨论分析名句。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短歌行》教案课题短歌行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诗中重要词句的意思和用法;2、反复诵读概括出本诗表达的主题;3、结合本诗的表现手法鉴赏全诗。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概括出本诗表达的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本诗的表现手法鉴赏全诗。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标画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便是曹操的作品。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讲故事,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作家作品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军事功绩: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政治措施: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了解作者生平,了解《燕歌行》的基本内容。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
梳理脉络全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前四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J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没有软弱消沉,却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第二层(接下来的四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曹操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把握诗中的典故和重点字词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诗歌比兴和用典的写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其沉郁慷慨的风格。
3.诵读涵泳,体会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中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歌的主旨。
难点1.对诗歌中复杂情感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联系现实,思考诗歌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代,充斥着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智谋、勇气和抱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曹操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学习一首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诗作——《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齐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歌内容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说说: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的从哪里看出来【明确】渴望得到贤才/求取贤才。
诗中的三个典故,“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课下注释:“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课下注释:“《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鹿鸣》是《小雅》的首篇,写欢快的宴饮场面。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第一章的前两句,第一句以鹿鸣起兴,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
第二句写宴会上奏乐的情景。
“周公吐哺”,课下注释:“……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这三个典故中,哪一个最明确地点出求贤若渴的主题【明确】周公吐哺。
图片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诗,把握全诗大意。
2、品读全诗,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3、学习作者运用用典、比兴等手法,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雄心壮志。
二、学习重点1、品读全诗,理解诗人忧的深层内涵。
三、学习难点1、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2、学习作者运用用典、比兴等手法,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雄心壮志。
四、学习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头展示一段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问同学们:“这段话是评价谁的?”(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如答到曹操,则顺势引导)。
你对曹操了解多少呢?谁来介绍一下?(二)简介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等。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学习他的诗歌《短歌行》来了解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曹操。
(三)解题及背景介绍1、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
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是“乐曲”的意思。
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比如《长歌行》、《琵琶行》等。
2、背景介绍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在赤壁大战前夕夜晚,酒宴众文武官员,见明月有感而横槊赋诗,写下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感知全诗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的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位于必修上第三单元第7课。
它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也抒发自己求贤若渴、渴望统一的豪情壮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风格。
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再学习汉魏晋诗歌,更容易把握诗歌的内涵,也为以后学习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应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情感与思想内容。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刚劲风格,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想象等方法,体味作者丰富内心情感,提升发展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品味作者娴熟艺术手法,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古英雄人物的魅力,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刚劲风格,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想象等方法,体味作者丰富内心情感,提升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得人才者得天下”,古往今来,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至关重要。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如水归海,最终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短歌行》,看看他是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教案一等奖

短歌行教案一等奖《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短歌行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工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短歌行》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于《短歌行》内容的研究,引导学生审视社会现实、人性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 理解《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4. 分析《短歌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教学重点1. 了解《短歌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2.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3.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a. 引入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b. 导入分发《短歌行》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c. 分析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从诗歌结构、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d. 讨论小组讨论《短歌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e. 总结总结《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打下基础f.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g.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撰写文章2. 教学方法a. 导入法:通过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阅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短歌行》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d. 总结法:通过总结《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e. 归纳法:通过归纳《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f. 实践法:通过撰写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六、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的书面作业: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于《短歌行》的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2. 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古代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古代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生字、词,了解背景,掌握基础知识,背诵默写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情感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手法运用的艺术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任务单教学课时 1教学过程检测自主学习成果环节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
小组交流基础性知识(作者、背景、解题)整体感知1、听示范朗诵带,指导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
指导学生从朗读上体会诗歌的基调(慷慨激昂)指名读,思考:(1)画出韵脚,了解用韵规律。
(2)找出最能概括这首诗的字是哪一个字?三、精读赏析----分析诗人的情感“忧”就是全文的诗眼,在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问1: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明确:酒。
问2:可是酒真能解忧吗?明确:当然不能。
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
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问3: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明确: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内容•学生能够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特点•学生能够欣赏和朗读短歌行•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短歌行教学准备•《短歌行》诗歌文本•音频或视频资源•笔记本和铅笔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引入《短歌行》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重要性和影响。
2.学习诗歌形式和特点–解释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特点,例如五言绝句、抒发个人情感等。
帮助学生理解并区分短歌行与其他形式的诗歌。
3.鬼谷子教授功夫–通过音频或视频资源,让学生欣赏《短歌行》的朗读或演唱,并引导学生聆听其中的抑扬顿挫和情感表达。
4.分析短歌行的意境和意象–指导学生阅读短歌行的诗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学生朗读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实践,通过表演来体验短歌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创作短歌行–引导学生针对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情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短歌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个人风采。
7.小结和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短歌行,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学延伸•探究其他古代诗歌形式,比较短歌行与其他形式的异同点。
•邀请诗人或音乐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深入了解和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发挥学生的才华和创造力。
注意:本教案只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教学框架,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操作。
8.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屈原的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流传较广的古代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9.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
10.作业布置–布置学生阅读一篇古代诗歌,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感悟,写一篇读后感或书面表达。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这是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itA'R/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5、提问: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RX1inT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8226;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N.(《《《短歌行》属于哪一类内容?(第二类)那么,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是什么?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明确:忧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要我们弄清这个问题,一起分析诗人的情感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诗仙李白有着“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放浪漫;苏轼既有着“把酒问青天”的纯真,也有着“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古今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有着“沉醉不知归路”的欢乐与温馨,也有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沉哀凄苦饱经沧桑忧郁的诗圣杜甫也曾唱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心曲由此可见,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不是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齐读)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问: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8226;小雅&8226;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齐读)问: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板书:贤才难得)问: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咽,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问: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3、忧的根源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板书:功业未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是时光易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是贤才难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是功业未就“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问: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问: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五、艺术特色⑴用典“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⑵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3、慷慨激昂之气此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着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六、总结:《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上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曹操)【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情感风格2、了解典故使用特点,梳理本诗典故内容,理解作者用典用意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正音学习任务:文本细读,品悲凉慷概播放视频鲍国安《三国演义》吟诵《短歌行》片段。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根据所听吟诵和自我诵读,谈一谈你对该诗风格的感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悲凉慷慨一、何处慷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曹操引用诗句,即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借用这个典故,以周公自比,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接纳人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部分内容主要写出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份情感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
公开课第一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2、朗读,美读,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特点,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三国演
义》的主题曲。
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有雄才大略,这个备受争议的人就是——曹操。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短歌行》,相信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二、预习检测:
1、准确读出下列句子或词语:
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何时可掇越陌度阡
契阔谈䜩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释义: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从中来枉用相存契阔谈䜩
三、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本环节学生很可能读不出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
朗读缺少味道,所以我们要再读诗歌)
四、再读诗歌:提示——抓关键字,理解感情。
1、本篇诗歌恰好就有关键字,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诗歌中反复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忧。
(出现三次,分别在诗歌的哪一句)
2、合作探究:
曹操为而忧(要求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呈现)
依据是诗歌中句
解读
(明确:曹操为人生短暂、贤才难至、功业未成而忧)
3、既然诗歌整体基调是忧虑的,苦闷的,那朗读时应如何表达(语调应……语速应……)
找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低沉而无力或低沉而激昂,须视具体情况做不同引导,指引学生考虑下一个问题)
4、同样为“忧”,作者之忧与考试之忧或生病之忧有何区别表现在朗读中应如何处理(曹操之忧是
站在国家高度的忧,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表面看似消极悲观,背后却是积极进取的昂扬精神)5、
6、引入建安时期背景介绍: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
万。
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
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就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
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
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
(特殊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追求,共同形成了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曹操也开创了一代文风,是为“建安风骨”)
7、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
五、美读诗歌:深入理解,读出抑扬顿挫。
六、小结: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其实,不只在乱世,即使在现在,我们也有可能会因
为理想遇挫而苦恼和忧虑。
但曹操早就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告诉我们,忧虑很正常,却不可陷溺其中,反而应该借此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以自己的作为告诉世界,我曾经来过,给这个世界留下独特而灿烂的痕迹。
七、欣赏:鲍国安老师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对这一段的精彩演绎。
八、作业:
想要真正实现美读,需要对文章做更加细致的分析和体会,小到某个句子停顿多长时间,重音落到哪一个字上,文章在忧的主题基调下有什么细微差别……请大家下课后继续自己的研读和美读。
教学反思:诗歌需要朗读,这是所有语文人的共识。
然而,想要朗读好,除了必备的技巧,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更为关键。
可是,单独处理诗歌内容,课堂会像缺少水分的枯
叶;只让学生朗读,又会让朗读缺少依托而显浅薄。
因而,如何将朗读与对文本
的处理有机结合是摆在所有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设计以读为线,以“怎
样才能读好”作为贯穿始终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层层深入地理解作
者的情感,最终实现对内容的把握和朗读技巧的提升。
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使
学生喜欢诗歌,喜欢朗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