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合集下载

体温调节生理学

体温调节生理学

生理学
体温的秘诀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
(一)自主性体温调节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1.温度感受器
2.体温调节中枢
3.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定点学说
1.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内脏等处。

•类型: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
•作用:外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产生温觉之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1.温度感受器
(2)中枢温度感受器
•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reoptic-anterior hypothalamus area, PO/AH)分布较多的热敏神经元和少量冷敏神经元。

2. 体温调节中枢
(1)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都存在参与调节体温的神经元。

(2)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3)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具有体温调节整合中枢的地位。

3. 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定点学说
图片摘自第九版生理学第七章图7-6
调定点重调定
如果某种原因使调定点向
高温侧移动,如上移到39℃,这
种现象称为重调定,机体便出现
发热。

图片摘自第九版生理学第七章图7-6
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都具有行为性体温调节的能力。

通常行为性体温调节和自主性体温调节互相补充。

小结
(一)自主性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定点学说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生理学在线课程。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能量的去路 1.转移: 热能(50%以上) 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 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磷酸肌酸(CP):是ATP的贮存库。 2.利用: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和神经传导等
转变
热能、机械功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 量,就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 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 (二)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简便测算法
(2)皮肤血流量改变: 机体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的 口径,改变皮肤血流量,以改变皮肤温度来控 制散热。在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 皮肤血管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 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散热作用增强;反 之,散热作用减弱。 环境温度↑↓→交感神经紧张性↓↑→血 管舒张(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关闭) →血流↑↓→散热↑↓
四、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 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清醒、安静、静 卧半小时、空腹12小时以上、室温保持在20~ 25℃时人体的状态。 (二)基础代谢率 (BMR)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 代谢。 • 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差的百分比:
基础代谢率的表示方法:kJ/m2· h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 身高(cm)+0.0128×体重 (cm)-0.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岁, 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体温与 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 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
(二) 间接测热法 (Indirect calorimetry) 定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C6H6O6+ 6O2
6CO2+ 6H2O + E
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定义:
分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
糖、脂肪:物理热价 = 生物热价 1克蛋白质的物理热价约23.43KJ 生物热价约 为18KJ,说明蛋白质在体内是不能被完全氧化的
(三)动物对炎热的生理反应
1. 行为反应 2. 调整血液循环 3. 蒸发散热 皮肤和表层血管舒张
(1)出汗
(2)呼吸次数增加和热喘呼吸,并伴以唾液分泌 增加,使呼吸道蒸发散热大为增加。
(四)动物对寒冷的生理反应
1. 行为反应
2. 增加绝热性能
短期暴露于寒冷中,竖毛肌收缩,被毛竖 立;长期生活于寒冷环境中,则被毛增生,皮 下脂肪蓄积,以增大身体的绝热效应,减少体 热散失。
4、产热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 ① 甲状腺激素(T3、T4):产热作用缓慢而持久。 动物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以适应低温环境。 ② 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产热作用迅速 而短暂。 当动物突然进入冷环境时,E和NE 分泌增加,主 要是使动物应付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保持体温恒定。 (2)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NE、E释 放增加。 寒冷—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TRH释放—TSH释放
选择:1 狗的散热是以( )为主
A 蒸发 B 传导、对流、辐射 C 传导 D 对流
2 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 )成为唯一的 散热方式。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D 蒸发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 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2.基础代谢的概念及意义3.机体的散热方式4.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调定点学说)熟悉:1.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2. 机体的产热3. 体温调节中枢了解:1. 食物的能量转化2. 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二.基本概念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食物的热价(themal equivalent of food)、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体温(body temperature)、战栗产热(shivering thermogenisis)、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对流散热(them1a1 convection)、蒸发散热(evaporation)、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发汗(sweating)或可感蒸发(sendbie evaporation)、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 neuron)、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 neuron)。

第一节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体内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分为:1)合成代谢:合成自身的成分,贮存能量2)分解代谢:氧化分解成分,释放能量。

一、来源:(1)糖:是重要来源,约占70%。

尤其是脑。

肌糖原→肌肉;肝糖原→血糖。

(2)脂肪:各种物质贮存的形式;(3)蛋白质:主要用于合成细胞组织结构,不是能量的提供者,如激素,酶等。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体温调节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体温调节PPT课件
环境温度:20~30℃ 稳定 肌肉松驰; <20℃ 代谢↑ 寒战,肌肉紧张度↑ <10℃ 代谢↑↑ 寒战,肌肉紧张度↑ >30℃ 代谢↑ 体内化学反应速度↑,
发汗、呼吸、循环机能↑
体温调节 机体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
可以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过程,
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不因外
一、体 温
界气温变化或机体活动情况的 改变而发生显著的变动。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释放
代谢率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到7-8h),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产热量比进食前 有所增加,食物这种使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作用, 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蛋白质: 25-30% 糖和脂肪:4-6%
4、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均可使能量代谢升高
能源物质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
3、蛋白质:很少 组织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更新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几个概念
1.食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热价
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单位: kJ或kcal
糖 4.1kcal/g 17.15kJ/g 蛋白质 4.3kcal/g 17.99kJ/g 脂肪 9.0kacl/g 39.75kJ/g
2、间接测热法
①测定CO2产生量和耗O2量 ②测定尿氮排出量,得出蛋白质产热量 ③计算出NPRQ ④查出非蛋白食物氧热价 ⑤计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⑥能量代谢计算
间接测热法中耗O2量与CO2产生量的测定方法
(1)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 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氧量和CO2产生
量 (2)闭合式测定法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Energy metabolish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第九版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九版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

+ + + + +
Q
+

+ +

+
F0
NADH+H+
NAD+

延胡索酸 琥珀酸
-
- - -
- 1/2O2+2H+
H2O
F1
基质侧
ADP+Pi ATP H+
生理学(第9版)
ATP:重要的贮能物质和直接的供能物质
1mol ATP可释放 52.3kJ 能量 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 CP):由肌酸和磷酸合成,主要存在肌 肉和脑组织中,是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不能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能量过剩 ATP 能量不足 ATP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 CP
• 开放式测定法:用气量计测出呼出气量并进行气体分析
• 闭合式测定法:通常测定6分钟的耗氧量
肺量计模式图
生理学(第9版)
能量代谢率的简便测算方法
1.蛋白质代谢量忽略不计,测定耗氧量和CO2产生量→计算出呼吸商 (NPRQ)→查表得出氧热价 产热量=耗氧量×氧热价 2.混合食物NPRQ视为0.82,则对应的氧热价是20.19kJ/L,故只需测得一 定时间的耗氧量,即可算出该时间的产热量
• 由糖和脂肪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及耗氧量的比值 • 通常将蛋白质的代谢量忽略不计,进食混合膳食的非蛋白呼吸商约为0.82
非蛋白呼吸商和氧热价 NPRQ 0.707 0.71 0.72 … 氧化的糖(%) 0.00 1.10 4.75 … 氧化的脂肪 (%) 100.00 98.90 95.20 … 氧热价 (kJ/L) 19.62 19.64 19.69 …

7.能量代谢和体温

7.能量代谢和体温

3.蛋白质
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蛋白质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和形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一般不做供能物质。
长期不能进食或消耗量极大时,糖原和贮存脂质几乎耗竭 时,机体通过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供能。
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完全氧化,没有被完全氧化的代谢产物 以尿素、尿酸、肌酸形式经肾脏排出。
(二)能量的去路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做肌肉活动、无精神紧张、 环境温度20-25℃、空腹(禁食12小时)。此时的能量主要维 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基础代谢率比一般的安静时的代谢率更 低,但不是最低。熟睡无梦时更低。
能量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基础代谢率的单位: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 kJ/(m·h)
发热: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冷 敏神经元活动增强,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寒战、皮肤血管 收缩。相反,高热因素去除后,体温调定点下移,热敏神经元活 动增强,散热增加,产热减少,皮肤血管舒张,发汗,体温下降。
(四)温度习服:当机体较长时间处于高温和低温环境 中,机体对环境的耐受性逐渐升高,而维持正常健康状 态。
2.机体的产热形式及调节:机体的产热量大部分来自全身各组织 器官的代谢活动。 安静寒冷环境下: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
寒战产热:寒冷刺激下,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加基础上,伸肌和屈 肌同时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此时机体的能力代谢率可增加 4-5倍,骨骼肌不做功,收缩的能力全部转化为热能,产热显著。
非寒战产热: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升高代谢率而增加产热的 现象。体内的褐色脂肪组织的非寒战产热量最大。 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增多,促进代谢产热。
(2)传导散热:机体将热量直接传递给与皮肤接触的较冷物体。 取决于皮肤表面与接触物体表面的温度差、接触面积等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体核温度比体表温度高,且比较稳定.
33
体温调节
一、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一) 体 温
正常新陈代谢要求在一定 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哺乳动物 的体温超过42℃或低于25℃, 将引起代谢严重障碍甚至死亡。
所以,正常的体温对于生命 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机体 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34
体温调节
二、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V糖(物理)=V糖(生物) V脂肪(物理)=V脂肪(生物) V V 蛋白质(物理) > 蛋白质(生物)
13
表6-1 三 种 营 养 物 质 氧 化 时 的 几 种 数 据
产 热 量 ( KJ╱ g) 营 养 物 质
物 理 热 价生 物 热 价营 养 学 热 价 ※
糖 17.17
蛋 白 质 23.45 脂 肪 39.77
大家好
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Temperature regulation)
能量代谢 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体温恒定的调节 外界温度对动物体温的影响
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将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 转移、储存和利用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 新陈代谢:维持生命各种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 新陈代谢包括: ❖ 物质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 能量代谢(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
一、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能量的来源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 化分解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机 体主要利用糖(70%)和脂肪(30%)供能,少量的能量 依靠蛋白质分解供给。
既然机体消耗的能量都是来源于食物,是否可 以用每天摄取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来估测机体能量的
? 消耗率呢

7能量代谢与体温恒定

7能量代谢与体温恒定

一、动物体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营养物质 提供能量(%) 特 点
糖 类 60-70
供能
脂肪
30-40
贮存,6倍于糖元
蛋白质 很少
功能
6-1 能量代谢
一、动物体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100%
95%
45%
43%
日粮总能 → 可消化能 → 代谢能 →净能



粪能5%
发酵能
特殊动力作用能
尿能(5%)
特殊动力作用能(specific dynamic action):机体的代谢因
四、影响能量代谢率的因素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产热量
运动或劳动 躺卧
开会
洗衣 踢足球
产热量
2.73 3.40 9.89 24.98
(Kg/m2· min)
2. 环 境 温 度 , 安 静 20℃最低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4. 神经—内分泌:交 感 神 经 兴 奋 , Ad 分 泌,产热。
5. 个体差异:
辐射 对流,气液流动——通风 传导,洒水降温 蒸发,不显汗(不感蒸发)和显汗 不感蒸发——皮肤、呼吸道。体液 的水分直接透过皮肤和粘膜表面,并在形 成明显的水滴前蒸发掉 显汗:汗液。
三、体温恒定的调节
㈠ 神经调节
温度感受器: 外周(皮肤,粘膜,内脏), 中枢(脊髓、延髓、脑干网状中枢、下丘脑)
简化法:因蛋白质消耗较少,可忽略,即用混 合呼吸商查出相应的氧热价,乘以耗氧量=一 段时间内动物机体的总产热量
与精确测定法相比,简化法误差仅在1~2 %,简便。
(人,混合呼吸商=0.82,氧热价20.1878 KJ, 合4.825千卡)。
应用呼吸商进行能量代谢测算时,还须 注意: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时可 相互转化,影响RQ。反刍动物胃发酵产 生大量CO2,其RQ要校正。动物剧烈运 动或重度使役时会影响RQ的测定值。 (CH4产热9.42KJ)。

医学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医学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4.其他:肌肉活动、环境温度、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进食、麻醉等。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 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二)散热
面积大
1.散热部位: 主:皮肤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2.散热方式: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通
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
70%。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
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辐射散热:
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 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
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⑤对照表7-4的BMR平均值,按下面公式计算出
BMR相对值: BMR相对值=
BMR实BM测R值平-B均M值R平均×1值00%
2.BMR正常值:=±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研究表明,机体能量代谢率与体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 持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 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 是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象称 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 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 增加10%,糖和脂肪增加4~6%。
汗 液 水:分:>99%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热能:只能维持人体体温,最终还将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发散;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机械能等都不能被人体所利用;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水、无机离子、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糖) ,以及蛋白质等;✓糖(碳水化合物)是主要供能物质,提供50-70%机体所需的总能量;作用:1、供全身细胞利用(直接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2、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3、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葡萄糖转化供能的主要方式是ATP :①氧充足时,有氧分解时1 mol葡萄糖可释放38 mol ATP②氧不足时,无氧酵解时1 mol葡萄糖仅释放2 mol ATP有氧氧化是机体正常情况下供能的主要途径;无氧酵解是机体相对缺氧时供能的重要方式;✓脂肪主要功能是储能形式(或主要的供能形式)脂肪储藏量约占体重的20%;机体能量的30%~ 50%来自于脂肪的分解饥饿的情况下,糖供应不足,机体主要依靠脂肪分解供能,可占能量来源的80%以上(10余天-2月)。

✓蛋白质机体不需要蛋白质供能( 一般情况)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主要用于:构成组织的蛋白质、合成激素和酶、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糖和脂肪供应不足时,蛋白质才被分解成氨基酸,经三羧酸循环而氧化供能,主要用于维持机体必要的生理活动。

;ATP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1.个体因素与个体身高体重无定比例关系,与机体体表面积间呈正相关关系性别与年龄能代率:同龄男性>同龄女性;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能量代谢率特高年龄的增加:代谢率逐渐下降,代谢率越低2.生理活动和环境因素肌肉活动(最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达安静时的几倍至几十倍。

精神紧张在不同精神状态下,脑能量代谢率变化不大。

平静地思考问题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等)下能量代谢显著增高。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不感蒸发——皮肤、呼吸道 可感蒸发(发汗) 2)环境温度升高到接:机体通过交感N调控着 皮肤血管的口径,以改变其血流量,改变皮肤 温度,从而影响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量。
(二)体温的测定
临床: 直肠温度:36.9-37.9℃ 口腔温度:36.7-37.7℃ 腋窝温度:36.0-37.4℃
实验研究: 食管温度——体核温度的一个指标 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的指标
(三)体温的生理性变动
1.昼夜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2.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3.年龄差异 4.肌肉活动与精神活动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在一定时间内,机体CO2 产量与O2耗量的比值 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糖 和脂肪氧化(非蛋白代谢)的CO2产量与O2耗量的比值。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
物质
耗氧量 (L/g)
产(CLO/2g量)
物理热价 (KJ/g)
生物热价 氧热价 (KJ/g) (KJ/L)
呼吸商 (RQ)
───────────────────────────
糖 0.83 0.83 17.0
17.0 21.0 1.00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一)肌肉活动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影响最显著 (二)环境温度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2.73 3.40 8.30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洗衣 扫地
9.89 11.37

南华大学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南华大学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D、计算24h产热量 24h产热量=1350kJ+6706.5kJ=8056.5kJ
3、耗O2量与CO2产生量的测定方法 (1)开放式测定法
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氧 量和CO2产生量 (2)闭合式测定法
一般是使用能量代谢率测定器械 (如肺量计)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运动或劳动的强度 消耗的能量 能量代谢值可作为评价劳动强度的指标 2、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 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能量代谢 *骨骼肌的紧张性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释放 代谢率
C6H12O6+6O2=6CO2+6H2O+Q。
举例: 受试者在标准状态下24小时耗 氧量:400L,CO2产生量:340L,尿氮量: 12克,计算24小时的能量代谢。 步骤: A、求出蛋白质代谢的耗氧量、CO2产 生量和产热量
蛋白质氧化量=12×6.25=75g 产热量=18×75=1350kJ 耗氧量=0.95×75=71.25L CO2产生量=0.76 ×75=57L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到7-8h), 即使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机体产热量也要比进食前有 所增加,食物这种使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作用,称为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蛋白质:25-30% 糖和脂肪:4-5% 混合性食物:10% 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 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
RQ=1.0 →氧化糖; RQ=0.71→ 氧化脂肪; RQ=0.80→ 氧化蛋白质; RQ=0.85→一般饮食。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释放的能量=热能+外功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3.调定点学说
下丘脑PO/AH中的温度敏感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调定点:能使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活动后 恰好使散热和产热保持平衡的温度值。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上午8~10时 B.下午3~4时 C.清晨2~6时 D.夜间10~12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行经期 B.排卵前 C.排卵后 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 B.进食 C.精神、情绪 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A.肝脏 B.脑 C.心脏 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和对流 C.发汗蒸发 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10.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2.测 定
产热量=20.2kJ/L×耗氧量/体表面积 BMR=(实测值-平均正常值)/平均正常值
年龄 (岁) 男 11~15 195.5 16~17 193.4 18~19 166.2 20~30 157.8 31~40 158.6 41~50 154.0 >51 149.0

生理第0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理第0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
的因素,机体任何轻微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 率。运动或劳动时,机体耗氧量显著增加,剧烈 运动或强劳动时,短时间内其产热量比安静时可 增加数倍到十数倍。
• 2.精神活动 精神和情绪活动时能量代谢有显
著影响。因为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糖氧化释能, 安静思考时影响不大,但精神紧张时,如激动、 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产热量增多,能量 代谢率增高。
• 3.对流(convection)散热 机体借空气或液体
流动带走人体周围已加温的热空气,称为对流散 热,是传导散热的特殊方式。
• 4.蒸发(evaporation) 在任何条件下液体变为气 体蒸发时都带走一定的热量,此种散热方式称为 蒸发散热。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降温 即此道理。蒸发散热可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 • (1)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不感蒸 发是指液体中的水分直接渗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 等表面而被蒸发,并不被人们觉察,是持续进行 的一种散热方式,故称不感蒸发。
•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 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环境温度等不同而异。
• 1.昼夜变化 在一昼夜中,人体的体温是周期
性波动,清晨2时~6时体温最低,午后1时~6时 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 周期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
• 2.性别 女性基础体温高于同龄男性体温0.3℃且 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排卵前体温下降, 排卵后体温上升,原因是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 变化产生。 • 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曲线图
• 2.体温调节中枢 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各级部位,其基本 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 度敏感神经元,既能感受它局部组织温度变化的刺激,又 能对其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整合处理,因此, PO/AH现被认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 3.体温调定点学说(Set-point theory) 调定点学说体温 恒定的调节是通过机体内体温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体 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PO/AH中有个调定点,即 事先将调定点定在一个规定的数值(如37℃)。如果体温 偏离此数值则由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送到控制系统,然后 经过对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恒定。关于调定点的机 制尚未清楚。某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的作用就在于阻 断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第一节能量代谢通常把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贮存、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b5E2RGbCAP 一、动物能量的来源及利用<一)能量的来源与利用动物代谢的能量来自于食物,其中在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养分的化学键中贮存着动物所需要的化学能,以供给机体维持神经传导和兴奋、肌肉收缩和维持体温等所需的电能、机械能和热能。

p1EanqFDPw<二)机体中能量贮存和转化的载体机体在生命活动中所消耗的ATP,可通过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不断地将ADP重新转变成ATP而获得补充。

DXDiTa9E3d<三)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转化1.糖在氧供应充分的情况下,葡萄糖经有氧氧化,被完全分解为CO2和H2O,释放大量的能量。

2.脂肪脂肪<fat)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

当氧化供能时,每摩尔脂肪所释放的能量约为糖有氧氧化的2倍。

RTCrpUDGiT 3.蛋白质由于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中氧化不完全,一部分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经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由肾脏滤过随尿液排出,所以1mol的蛋白质在体内经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大约与1mol的葡萄糖生成的能量相近。

5PCzVD7HxA<四)机体能量代谢的划分食物燃烧时热量是突然集中释放的,把该热量称为食物的总能,也称粗能。

1.总能<gross energy, GE)总能<gross energy, GE)包括可消化能和粪能,2.可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 DE)可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 DE)包括代谢能、发酵能和尿能。

3.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 ME)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 ME)代谢能分为净能<net energy,NE)和特种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SDE)能。

jLBHrnAILg二、能量代谢的测定能量的法定标准计量单位为焦耳<Joules,J)或千焦耳<kilojoules,kJ)。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是指1g食物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xHAQX74J0X2.食物的氧热价食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和产热量间有一定的关系。

通常把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LDAYtRyKfE3.呼吸商机体依靠呼吸功能从外界摄取O2,以供各种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需要,同时也将代谢终产物CO2呼出体外。

各种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供能属于细胞呼吸过程,因而将各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所产生CO2的量与所消耗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

Zzz6ZB2Ltk<二)能量代谢测定原理和方法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由一种形式<动能、热能、电能和化学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dvzfvkwMI1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是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发散的总热量。

由此换算出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量,即能量代谢率。

rqyn14ZNXI直接测热法的设备复杂,操作繁锁,使用不便,因而极少应用。

一般都采用间接测热法。

2.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与产物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EmxvxOtOco3.耗氧量与CO2产量的测定方法及实际应用测定耗氧量和CO2产量的方法有两种:闭合式测定法和开放式测定法。

<1)闭合式测定法在动物实验中,将受试动物置于一个密闭的能吸热的装置中。

通过气泵,不断将定量的氧气送入装置。

动物不断地摄取氧,可根据装置中氧量的减少计算出该动物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

SixE2yXPq5<2)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它是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氧量和CO2产量的方法,所以称为开放法。

通过测定动物一定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分析呼出气中O2和CO2的容积百分比。

6ewMyirQFL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环境温度等。

<一)劳役和运动<二)精神活动<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四)环境温度四、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一)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即心、肝、脑和肾等器官的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kavU42VRUs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y6v3ALoS89 2.静止能量代谢由于许多动物不易达到和掌握测定基础代谢的条件,如很难达到肌肉完全处于安静状态,反刍动物很难通过几天的禁食来达到消化道空虚,因此动物基础代谢的测定非常困难,通常测定静止能量代谢来代替基础代谢。

M2ub6vSTnP<二)影响基础代谢率和静止能量代谢率的主要因素1.个体大小2.年龄3.性别4.品种5.生理状况6.营养状况7.季节8.气候9.其他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

恒温动物<homoeothermic animal)。

变温动物<poikilothermic animal)。

<一)体表体温和体核体温1.体表温度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主要指机体体表部分,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组织,四肢、耳和尾等部位的温度。

0YujCfmUCw2.体核温度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指机体深部<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处)的温度。

生理学所说的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体核温度比体表温度高,且相对稳定,由于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水平不同,它们的温度有小于1℃的差别。

eUts8ZQVRd<二)体温的生理性波动1.昼夜的变化2.年龄的影响3.性别的影响4.运动的影响5.其他因素的影响<三)皮肤温度和平均体温1.平均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mean skin temperature, MST)是通过测定多点体表皮肤温度,经平均后换算所得。

sQsAEJkW5T2.平均体温由于单纯以平均皮肤温度或某一部位的温度都不能代表机体的整体温度动态,因此引入了测算平均体温<mean body temperature, MBT)的方法。

GMsIasNXkA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一)产热过程1.产热和产热器官动物机体的热量是靠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组织器官中进行分解代谢时所产生。

机体的总产热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和组织器官活动所产生的热量。

2.机体的产热形式机体主要依靠战栗产热<shivering themogenesis)和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 themogenesis)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

TIrRGchYzg<1)战栗产热:<2)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3.温度适中范围机体的代谢强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环境温度低,代谢加强;外界温度高,代谢适当降低。

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恒定,这种环境温度的范围称为动物的温度适中范围<thermal neutral zone),又称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区。

7EqZcWLZNX温度适中范围的低限温度称为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高于温度适中范围上限的外界温度,称为过高温度<zone of hyperthemia)。

4.产热的调节<1)神经调节: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

<2)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产热的重要激素。

<二)散热过程动物能够以传导、辐射、方式散热,也可通过内部的生理过程来增加或减少散热。

1.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对流散热<thermal convection)指通过气体或液体交换热量的一种方式。

动物机体周围总是围绕有一薄层同皮肤接触的空气,机体的热量首先传给这一层空气,由于空气不断流动<对流),带走体热,并发散到空间。

lzq7IGf02E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是机体的直接散热方式,而且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意义。

2.蒸发散热蒸发散热<evaporation)是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黏膜表面<主要指呼吸道黏膜)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zvpgeqJ1hk蒸发散热有二种形式:即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和发汗<sweating)。

有些动物如犬、牛、猪,虽有汗腺结构,但在高温环境下也不能分泌汗液,此时,它们必须通过热喘呼吸<panting)和增加唾液分泌,经呼吸道和唾液的水分蒸发来增强散热。

NrpoJac3v1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

发汗是可以感觉到有明显的汗液分泌,因此又称为可感蒸发<sensible perspiration)。

1nowfTG4KI三、体温调节<一)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体温调节是生物自动控制系统的实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包括调定点<set point)神经元在内,属于控制系统。

它的传出信息控制着产热器官如肝、骨骼肌以及散热器官如皮肤血管、汗腺等受控系统的活动,使受控对象——机体深部温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而输出变量体温总是会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如运动、代谢率、气温、湿度和风速等的干扰。

它们则通过温度检测器——皮肤及深部温度感受器<包括中枢温度感受器)将干扰信息反馈于调定点,经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整合,再调整受控系统的活动,可建立起当时条件下的体热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