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小结: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观看视频,思考
两位同学将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气球同时、同步的加入稀盐酸中
分组实验:奇数组的同学把稀盐酸逐滴滴入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偶数组的同学把Na2CO3溶液逐滴滴2mL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
探究实验
提问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设疑
与碱的反应
与盐的反应
鉴别和转化
总结
从苏打水、苏打饼干、苏打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的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布置实验方案
巡视、指导
通过实验,你对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有什么认识?
播放实验视频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将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邀请学生完成演示实验
CaCI2白色沉淀不反应
教学
反思
同时和酸反应,碳酸钠慢,为什么呢?
和学生分析,讨论并利用坐标来解释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NaOH、
Ca(OH)2反应时的异同
讲述:Na2CO3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
指导、评价
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
聆听、思索,初步了解钠盐的用途
分组动手实验
观察Na2CO3,NaHCO3外观上的细小区别;加入水比较溶解性;分别加2滴酚酞溶液,比较
课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授课人源自朱春芳学校安图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
2.理解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为何存在差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与反思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差异,并能鉴别两者。
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学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同学们都吃过刀削面和馒头吧,它们都是用面粉做的,但它们口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在制作时,馒头加入了碳酸氢钠(发酵粉成分之一),使得馒头变软变膨松。
为什么碳酸氢钠能使面粉变膨松?在制作馒头时体现了碳酸氢钠的什么性质?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物理性质阅读:课本56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第一段。
[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颜色状态、溶解性及溶液酸碱性完成学案:物理性质部分过渡:从物理性质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相似,不容易鉴别,利用化学性质能不能呢?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 溶液酸碱性板书:化学性质(1)溶液的酸碱性:碳酸钠溶液碱性>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科学探究] 对比实验:相同质量Na2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相同质量NaH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总结化学性质,完成学案中相关化学方程式。
板书:(2)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设疑:(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2)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如果是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科学探究] Na2CO3和NaHCO3受热分解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总结化学性质,相关化学方程式写到学案中。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重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醋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用途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2. 列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途,如烹饪调料、清洁剂、药品等。
三、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0分钟)1. 解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及其分子结构。
2. 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溶解度等。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解性和酸碱性变化。
2. 使用酚酞指示剂和醋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提出拓展问题,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小结,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某一性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浪费。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工业用于哪些领域?同学们有没有蒸过馒头?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什么一小块面团能蒸出一个大馒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
过渡
引导
板书
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
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
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碳酸钠: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
颜色及晶形:碳酸钠:白色粉末,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2.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3.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4.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试剂瓶、试剂盒、试管、酒精灯、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等;2. PPT或黑板、粉笔等;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详细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包括化学式、酸碱性质、溶解度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如碳酸钠的烧碱法和碳酸氢钠的中和法。
2. 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知识。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六、知识总结(1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补充。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撰写实验报告。
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环节,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3.能够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操作,并能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数据的正确记录。
四、教学内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碳酸钠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白色晶体或粉末状物质。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纺织、造纸、化肥、洗涤剂等行业。
此外,碳酸钠还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碳酸氢钠、硼酸、过氧化氢等。
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
它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面包、饼干、蛋糕等烘焙食品的发酵剂。
此外,碳酸氢钠还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碳酸钠、氯化钠、碳酸钙等。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碳酸钠的制备方法碳酸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氨法和索达法。
氨法氨法是将氨气通过食盐水溶液,使其与食盐反应生成氯化铵,再将氯化铵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钙,最后将氨气通过浓碱液,使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氨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H3 + 2NaCl + CO2 + H2O → 2NaHCO3 + 2NH4Cl索达法索达法是将石灰石和食盐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再将氯化钙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最后将氯化铵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钙,最终将氨气通过浓碱液,使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索达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 + 2NaCl → Na2CO3 + CaCl2CaCl2 + 2NH3 + 2H2O → Ca(OH)2 + 2NH4Cl2NH4Cl + CaCO3 → CaCl2 + 2NH3 + H2O + CO22NH3 + CO2 + H2O → (NH4)2CO3(NH4)2CO3 + Na2CO3 → 2NaHCO3 + 2NH3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反硝化法和氨法。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总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那么两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
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2.看来呀姐姐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妹妹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教案:化学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及化学反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器材和药品: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2. 硝酸银溶液(0.1mol/L)。
3. 盐酸溶液(1mol/L)。
4. 化学试剂瓶、滴管、试管、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分别称取适量,分别加入试管中。
2. 碳酸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加入一个试管中,用蒸馏水溶解,摇匀。
3. 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另一个试管中,用蒸馏水溶解,摇匀。
4. 酸碱中和反应: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5. 酸碱中和反应: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试剂(盐酸溶液),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1. 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正确使用和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1. 示范实验法:教师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课堂讨论: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拓展练习:1. 尝试使用其他试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结果。
2. 制定一份安全实验操作规范,要求清晰明确。
教学延伸:1. 可与其他相关实验内容进行结合,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2. 可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一、教材分析《钠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上一节钠的知识的理解,并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途。
钠的化合物知识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别。
②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够根据Na2CO3、NaHCO3的性质差异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②学生能够对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做出正确分析,给出合理解释,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④通过课外阅读侯氏制碱法,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活动[由厨房中常用的面碱和发酵粉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1】学生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描述相关的物理性质。
【学生小结,老师补充】填表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而且通过图表的对比,更容易清晰地掌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和性质;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反应特点;3. 知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法:通过观看相关实验和生产视频,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特性和应用;2. 演示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酸碱反应、溶解反应、加热反应等特性反应;3. 讨论交流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分享知识,提高互动式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拿出一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让学生看一看,然后询问:你们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什么吗?有什么用途?Step 2 视频教学然后,老师可以播放相关实验、生产视频,让学生观看,以便更好地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特性和应用。
Step 3 理论讲解接下来,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和性质。
碳酸钠(Na2CO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呈碱性,易溶于水,生成碳酸盐和氢氧化钠。
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酸性,也容易溶于水和醇,生成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Step 4 实验演示在讲解完理论之后,老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特性反应。
例如:反应一:碳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反应将碳酸钠溶液倒入盛有少量盐酸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气泡,这是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反应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将碳酸氢钠放入锡箔纸中,然后用火烤约5分钟,会产生气泡和白色粉末,这是由于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制造玻璃、洗涤剂、肥料、消防泡沫等。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和性质、反应特点以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反应和听课时的反应,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认知;2. 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时的反应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认知;3. 收集学生分享的应用案例,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领域的认知,检验本次教学的效果。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3. 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及反应产物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教学难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典型反应及其机理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及实验仪器2. 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的PPT3. 相关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题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如洗涤剂、小苏打等,引起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兴趣。
Step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2.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
2.2 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情况。
Step 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3.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3.2 通过逐步展示实验现象和相关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典型反应及其机理。
Step 4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4.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态和熔点等。
4.2 通过实验演示和展示相关实验数据,加深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的理解。
Step 5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5.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玻璃制造、纸张制造、食品加工等。
5.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这些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Step 6 小组讨论及总结6.1 分组讨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其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
6.2 讲解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加深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的理解。
6.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Step 7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沪科版拓展型课程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沪科版拓展型课程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一门沪科版拓展型课程,主要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两种化合物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工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问题;•能够设计实验,掌握实验技能,独立完成科学实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教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对科学知识持续求知。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掌握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技能;•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合成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略带渗透的问题,如『你知道什么样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剂和烘焙面包中吗?』,引导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所了解。
接着,播放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视频资料,并启发学生关于这些化合物可能的用途。
2. 学习过程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实验操作设计相关的实验任务,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性质。
实验涉及到相关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方案设计、数据记录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能够训练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讨论和解析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相关问题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及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从而深化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
课堂检测通过调查问卷、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对相关难点的理解度进行综合性评估。
3. 作业布置通过教师在课程中的介绍和推荐,要求学生自主搜索和查询一些有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知识来进行竞赛报告撰写,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拓宽知识面。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课堂实录【引入】侯氏制碱法古代,人们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后来又从盐碱地和盐湖等天然资源中获取碳酸钠,但量太小。
1862年,比利时人索而维以NaCl、CO2、H2O、NH3为原料生产Na2CO3,叫索而维法。
1940年,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冲破了外国对“索而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
该法生产的“红三角”牌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在1926年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讲】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侯氏制碱法中两个重要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我们学习物质,一般先学习物理性质,再学习化学性质,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先比较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区别【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PPT展示物理性质对比表格】【讲】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而碳酸氢钠少了一个钠,多了一个氢:NaHCO3。
【实验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现在大家观察老师手上这两瓶药品,左手拿着的是碳酸钠,右手拿的是碳酸氢钠,大家对比一下这两瓶药品有什么异同呢?【学生回答】A:都是白色的固体;B:左边的是粉末状,右边看起来像盐。
【讲】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碳酸氢钠是白色的细小晶体,那么他们的俗名大家初中有学习过,还有没有同学记得呢?【学生回答】A:一个是苏打一个是小苏打。
B:【科学探究1】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酸碱性以及热稳定性【PPT展示】展示套管实验装置,并讲解套管实验原理,播放热稳定性实验视频。
要求同学们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问】如何证明纯碱(Na2CO3)固体里面是否混有小苏打(NaHCO3) ?如果有,应如何除去它?【学生回答】加热,若产生气体,而且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Na2CO3粉末中含有NaHCO3.除去方法:加热,直到没有气体放出,NaHCO3就已除尽。
教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讲课稿院别: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班级: 2010级1班姓名:罗大英讲课题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指导老师:刘凯学号: 20100441080《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课时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碱性和热稳定性探究及两者的转化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知识衔接(导入)讲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钠的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钠)的性质。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钠的其他化合物。
在古代文学界,存在这样三个才人,他们被世人合称为“三苏”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
他们是哪三位呢?在我们化学界,也后起了“三苏”,不过她们的性别有所不同,她们就是“苏氏三姐妹”。
那么这三姐妹在“性格”上会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其中的两姐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第二环节:综合实验探究过度:虽然“苏氏三姐妹”名字相似,但是她们的脾气却不一样,对人类的贡献也不一样。
那么我们就从她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来探究、比较她们,看他们怎样个不同法。
【探究实验系列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探究⑴对照实验法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状态、溶解热效应、溶解度实验表(非探究点)【探究实验系列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探究⑶思考:碳酸钠与BaCl 2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都可以归为钠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Na 2CO 3 = 2Na + + CO 32— NaHCO 3 = Na + + HCO 3—其大多数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可以总结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酸碱盐的反应情况。
①有气体生成 Na 2CO 3、NaHCO 3能与盐酸反应 ②有水生成 NaHCO 3能与碱反应③有沉淀生成 Na 2CO 3能与B a ﹢、Ca ﹢以及Ca(OH)等反应 ⑷回顾:在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 2气体,有哪些现象?请写出反应方程式预测: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可生成什么物质呢?写出离子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环节三: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环节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环节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四、课堂评价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
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
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实验、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
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反思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
面要求不高。
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a
2CO
3
和NaHCO
3
的实验”,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
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2、教学方式反思
根据内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标定位在“让学生体
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
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3、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
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
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