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1、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2、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3、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 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4、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请告知。
5、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术前 24h 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
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将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 (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 (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 (污染手术)(2) 麻醉分级 (ASA 分级):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 手术持续时间: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属急诊手术在“□”打“ √ ”。
(4) 手术类别由麻醉师在相应“□”打“ √ ”。
(5) 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 24h 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术前医师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对病人评估,内容包括病情评估、心理评估;评估结束后拟定手术方案;告知患者评估结果及手术方案;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名;评估有疑问或困难,组织会诊并上报医务科。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师、麻醉师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综合评估,并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三)手术前24小时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与术前讨论制订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做好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方手术方案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嘱患方签字。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2级时,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
必要时在科主任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并由科主任向医疗管理部门报告。
(四)患者经过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术后风险评估相关规定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术后风险评估相关规定一、引言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术后风险评估相关规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术后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1. 风险评估原则(1)全面性原则:在手术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团队、医疗设备等因素。
(2)科学性原则:评估依据应科学、客观,采用国内外公认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
(3)动态性原则:风险评估应贯穿于手术前、中、后全过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评估结果。
2. 风险评估流程(1)术前风险评估① 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病情。
②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等,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
③ 医生应组织手术团队进行术前讨论,分析手术风险,制定防范措施。
(2)术中风险评估① 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② 医生应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③ 麻醉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麻醉安全。
(3)术后风险评估① 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② 医生应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降低术后风险。
3. 风险评估结果处理(1)对于风险评估结果较高的患者,医生应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防范措施,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风险。
(2)对于风险评估结果一般的患者,医生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确保手术安全。
(3)对于风险评估结果较低的患者,医生应仍保持警惕,防止意外发生。
三、术后风险评估相关规定1. 术后风险评估原则(1)全面性原则:术后风险评估应全面考虑患者病情、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术后治疗等因素。
(2)及时性原则:术后风险评估应在术后第一时间进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连续性原则:术后风险评估应持续进行,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手术风险评估核查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的所有手术,包括门诊手术和紧急手术。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手术风险评估核查小组,组长由科室主任担任,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及麻醉师。
2. 手术风险评估核查小组负责制定手术风险评估表,组织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核查。
四、手术风险评估1. 术前由主管医师、麻醉师和护士长共同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2.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既往病史、现症病状、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等。
3. 手术风险评估采用量化评分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手术风险程度。
4. 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低风险)、二级(中风险)、三级(高风险)和四级(极高风险)。
五、手术风险核查1. 术前核查: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和主管医师进行术前核查,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信息。
2. 术中核查:在手术开始前和术中关键步骤,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和主管医师进行核查,确保手术安全。
3. 术后核查: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和主管医师进行术后核查,确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部位无异常等情况。
1. 手术风险评估表和手术风险核查记录应当详细记录患者信息、评估内容及结果、核查情况等。
2. 手术风险评估表和手术风险核查记录应当由相关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
七、培训与质控1. 定期组织手术风险评估与核查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风险评估核查的认识和能力。
2. 建立手术风险评估核查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评估核查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和改进。
八、法律责任1. 医务人员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医务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核查,导致手术安全的,由所在科室负责人承担相应责任。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为提升医疗环节质量,进一步加强手术安全管理,充分科学地评估患者手术前状态,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我院特制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如下:一、医师对需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评估表随病历存放。
二、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在术前应对患者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参照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评估结果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术前知情同意工作。
四、对患者术前评估级别超过NNIS 2 级(2 分),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
五、患者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知情同意工作。
附:泰安市中心医院手术风险评估标准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1 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手术风险标准是根据手术切口分类、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
定义如下:1.1手术切口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0类手术切口、I 类手术切口、II 类手术切口、III 类手术切口。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1.1.1 0类手术切口: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1.2I 类手术切口(无菌切口):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1.1.3 II 类手术切口(沾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咽口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完整版)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完整版)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评
估手术风险并减少手术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
目标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评估方法,
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确定手术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制度内容
1. 评估工具: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估工具,包括病患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医疗设备及手术团队的专业水平
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手术风险分为不同等级,
如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手术的风险程度。
3. 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将提供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手
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手术后的护理措施等,以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4. 审核和更新: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将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以
确保评估工具和风险管理策略与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保持同步。
使用方法
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指引,对每位需要手术的
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中,并与患者及其家属
进行沟通,以确保他们对手术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和医疗团队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并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
结论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手术风险,并为患者提供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服务。
医疗机构应积极引入和使用这一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和更新。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范文(3篇)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范文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____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一)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手术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手术安全管理,切实保障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手术安全管理的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评估对象
所有手术患者(急诊手术、限期手术和择期手术)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评估实施者
(一)手术风险评估主要由手术医师对照《手术风险评估记录》的要素逐项进行评估。
(二)急诊手术的风险评估须由各专科主治以上职称(含主治)人员或外科住院总医师实施。
(三)限期和择期手术的风险评估应按照手术分级和分类由不同职级的医师负责实施。
四级手术、新开展手术、科研探索性手术、特殊感染手术、特殊类别手术须由各专科主任或主任医师职称人员实施;三级手术由各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含副主任医师)人员实施;二级和一级手术须由各专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含主治医师)人员实施。
三、评估内容
(一)临床病情评估
根据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逐项进行术前手术风险综合评估。
(二)风险分级评估
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对手术实施风险分级评估,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三个关键
变量对手术进行分级并进行综合评估。
四、评估后管理
(一)手术医师根据评估内容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二)临床病情评估认为存在较大风险和(或)风险分级评估结论为NNIS-3 级时,手术科室应该上报医务处,由医务处派人及时参与术前讨论,对手术计划、麻醉方式和各种保障措施进行完善后方可进行手术。
(三)急诊手术的评估程序应予以简化,但须由手术医师先进行简单评估并于术后6 小时内补齐相关评估记录。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2)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标题: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引言概述: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建立的一套评估体系。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手术风险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患者身体状况评估1.1 患者年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手术风险因素,老年患者更容易浮现术后并发症。
1.2 基础疾病: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对手术风险有直接影响。
1.3 体重指数:肥胖患者手术风险更高,需要额外注意。
二、手术类型评估2.1 手术部位:不同部位的手术风险不同,需要根据手术部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2 手术创口:手术创口大小、深度对手术风险有影响,需要评估感染风险。
2.3 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增加手术风险,需要合理安排手术时间。
三、术前检查评估3.1 血液检查: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3.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并发症的风险。
3.3 胸部X光片:胸部X光片可以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四、手术风险评估工具4.1 ASA分级:ASA分级是常用的手术风险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进行评分。
4.2 POSSUM评分:POSSUM评分是针对特定手术类型的风险评估工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手术风险。
4.3 定制化评估工具:有些医疗机构会根据自身情况定制化手术风险评估工具,更符合实际需要。
五、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应用5.1 术前告知: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风险,让患者有充分的准备。
5.2 术中调整: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医疗团队可以在手术中及时调整手术方案,降低风险。
5.3 术后管理: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医疗团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后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接受到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标题: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引言概述: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患者基本信息的采集1.1 个人病史:患者的个人病史对手术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包括患有的慢性病、过往手术史等。
1.2 家族史:家族史中的遗传病史和家族成员的疾病情况也会对手术风险评估产生影响。
1.3 过敏史:患者的过敏史对手术中使用药物和材料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二、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2.1 生理指标:通过测量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可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2.2 实验室检查: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检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功能。
2.3 影像学检查: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可能需要进行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三、手术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3.1 ASA分级:ASA分级是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分为I~V级,指导手术的选择和风险评估。
3.2 POSSUM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是一种综合评估手术风险的工具,通过评估生理指标和手术因素来确定手术的风险等级。
3.3 风险评估模型:一些医疗机构还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手术类型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
四、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4.1 手术决策: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可行性,指导手术决策。
4.2 术前准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医疗团队可以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降低手术风险。
4.3 术后管理: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术后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五、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意义5.1 降低手术风险:通过手术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手术风险。
5.2 提高手术成功率:准确评估患者的风险,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患者手术效果需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为此,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
当患者病情变化时,应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
我院特此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所有手术患者均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需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必要情况下,需做好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当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若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一)、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2)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手术风险的系统。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相关信息,预测手术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收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手术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术前检查和评估: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例如,对于心脏手术患者,可以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和手术风险。
3. 风险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术前评估结果,可以使用风险评分系统对手术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系统、POSSUM(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估)系统等。
这些评分系统根据不同的指标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医生和患者共同决策手术方案。
4. 风险预测模型:除了风险评分系统,还可以使用风险预测模型对手术风险进行预测。
风险预测模型是通过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和手术结果,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手术风险。
常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包括Surgical Apgar Score(SAS)和POSSUM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患者的特征和手术指标,预测手术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5. 风险管理和干预措施: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
例如,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采取更加保守的手术方案,或者提前进行预防性治疗,减少手术风险。
此外,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等环节都需要注意风险管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和风险预测,可以更好地选择手术方案,优化手术操作和管理,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需要指出的是,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替代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决策。
手术安全 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是指利用一套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类,以便提前发现潜在的手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以达到提高手术安全的目的。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标准和工具: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估标准和相应的评估工具,通过患者的个人特征、病情和手术类型等因素来评估手术风险。
2. 风险评估流程:明确评估的流程和责任分工,包括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进行评估、记录评估结果等环节。
3. 风险评估结果分类: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以便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 风险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优化术前准备、调整手术方案、加强术前宣教、完善手术操作规范等,以降低手术风险。
5. 监测和评估效果:建立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已经实施的风险干预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手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为提升医疗环节质量,进一步加强手术安全管理,使手术风险得到科学客观地评估,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名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术者、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应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三方确认后分别在表格上签名。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级时,须组织科内甚至院内会诊,并进行二次评估。
如评估结论仍为手术治疗,须由手术科室向医务部申报重大高危手术。
四、患者经过评估,如属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并协商下一步处理意见。
五、手术风险评估表填写说明1. 本表格由术者、麻醉医师在术前一天完成评估(急诊手术在术前完成评估即可),巡回护士在准备切开皮肤前参与核对。
2. 准备切开皮肤前,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分级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3. “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类别”、“手术持续时间”等内容由术者勾选相应分值,“手术风险评估”栏内各项分值由术者填写并计算NNIS分级。
其中,手术持续时间为预计时间,应在术前一天完成预评估(急诊手术除外)。
4. “麻醉分级(ASA分级)”由麻醉医师勾选相应分值。
5. “随访”视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前由主管医师勾选。
6. 如属急诊手术,由术者在术前勾选。
六、本表格由患者所在科室领用,是病历的组成部分。
七、本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某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日期:科别:住院号:1. 本表格由术者、麻醉医师在术前一天完成评估(急诊手术在术前完成评估即可),巡回护士在准备切开皮肤前参与核对。
2. 准备切开皮肤前,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分级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患者手术风险评估与术前准备制度
患者手术风险评估与术前准备制度第一节患者手术风险评估第一条目的和基本要求1.为了确保手术前准备和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手术风险,订立本制度。
2.通过对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体格检查和试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推断患者的手术风险等级。
3.手术风险评估应当准确、全面、科学,并与手术决策和术前准备相结合。
第二条手术风险评估的责任人1.主治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并与团队成员讨论确定手术风险等级。
2.手术风险评估团队应由主治医师、护士长、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等构成,各部门应乐观搭配。
第三条手术风险评估的内容1.个人资料:包含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2.病史:认真了解患者的过去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特别关注与手术相关的疾病和手术史。
3.体格检查:全面而细致地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含心肺听诊、血压测量、神经系统评估等。
4.试验室检查:依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试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5.心电图、胸部X片等特殊检查:对特定手术类型的患者,依据需要进行特殊检查的增补。
6.其他辅佑襄助检查:如心脏彩超、血管造影等,依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辅佑襄助检查。
7.依据以上信息,结合相关评估工具(如ASA分级、手术风险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等级。
第四条手术风险等级划分1.依据手术风险评估的结果,将患者的手术风险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
2.手术风险等级划分应基于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并做好相应书面记录。
3.不同手术风险等级的患者,手术室应依据需要调整手术团队和手术流程。
第二节术前准备第五条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基本要求1.术前准备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手术风险。
2.术前准备应依照手术风险等级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和准备工作。
第六条术前准备的责任人1.手术团队成员应将术前准备的任务合理调配,并明确责任人。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一、医师对需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
查、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
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医师在术前应对患者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包括病情轻重缓急、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评估结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术前知情同意工作。
四、对患者术前评估级别超过NNIS2级(2分),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求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刻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
对患者术前评估级别超过NNIS3级(3分)的须填写《大手术签报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审批,必要时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五、患者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知情同意工作。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手术患者生命安全,使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主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详细、科学的手术风险评估及对应计划,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为此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术者对手术的患者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特别是手术中的有利及无利方面的交代,并有患方签字。
三、术前术者应对患者按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诊断及评估,参照该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医师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签字。
四、临床医师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医师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
五、对患者术前病情复杂,评估风险较高,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部申请全院会诊,再进行评估。
六、对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应采取干预措施,使患者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手术,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要有观察记录及对应的具体措施,并在病历中体现。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试行)使用说明卫生部《2022 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麻醉实施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正确:是 □ 否 □手术方式确认: 是 □ 否 □ 手术部位与标识正确:是 □ 否 □手术知情允许: 是 □ 否 □ 麻醉知情允许: 是 □ 否 □ 麻醉方式确认: 是 □ 否 □ 麻醉设备安全检查完成:是 □ 否 □皮肤是否完整: 是 □ 否 □ 术野皮肤准备正确:是 □ 否 □静脉通道建立完成:是 □ 否 □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是 □ 否 □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有 □ 无 □术前备血: 有 □ 无 □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 资料□其他:手术开始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正确: 是 □ 否 □ 手术方式确认:是 □ 否 □ 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 是 □ 否 □手术医师陈述: 估计手术时间 □ 估计失血量 □手术关注点 □ 其它 □麻醉医师陈述:麻醉关注点 □其它 □手术护士陈述:物品灭菌合格 □仪器设备 □ 术前术中特殊用药情况 □ 其它 □ 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 是□ 否□其他: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正确:是 □ 否 □实际手术方式确认: 是 □ 否 □手术用药、输血的核查是 □ 否 □手术用物清点正确:是 □ 否 □手术标本确认:是 □ 否 □ 皮肤是否完整:是 □ 否 □ 中心静脉通路 □ 动脉通路 □ 气管插管 □ 伤口引流 □胃管 □尿管 □其他 □恢复室 □病房 □ICU 病房 □ 急诊 □ 离院 □其他: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日期:科 别:病案号:术 者:患者姓名:麻醉方式: 年龄: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
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
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一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非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手术风险分级标准( NNIS )简介: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 NNIS )”将手术分为四级,即 NNIS0 级、 NNIS1 级、 NNIS2 级和 NNIS3 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进一步提高我院围手术期管理质量,依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KK年版)》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评估制度:
一、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手术风险标准:是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
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KK〕187号]。
一.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Ⅱ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沿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Ⅲ类手术切口(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为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IV类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一)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二)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
(三)手术风险分级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0级,1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1级、2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2级,3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3级(表1、表2)表1:分值分配
(四)择期手术病人,手术前24小时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
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医务部,分管院长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病人,术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估结果向患者或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患者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知情同意和签字工作。
(七)《手术风险评估表》归入病历保存。
(八)医务部、护理部负责定期对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对落实不力的科室及个人一律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