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cc0a2ac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2.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父亲默默付出、无私关爱儿子的故事,展现了父爱的伟大。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旨在让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父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针对课文中的深层次情感,需要通过引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和感悟。
同时,学生对于父亲的关爱和付出,可能存在不同的认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珍惜父爱,关爱家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感悟。
3.相关素材:准备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图片等,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父亲的关爱和付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融入。
《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0ac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5.png)
《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2.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通过朗读、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性。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难点1.通过仔细观察,写一写自己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读”到的内容。
2.以师生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学生:“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大自然中都有哪些好玩的东西?2.引导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面带微笑)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读不完的大书》,还记得这本书指的是什么吗?学生齐答:大自然!教师:非常好!那大自然中都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谁能来给我们说说?学生A:有小麻雀、老鹰、蚂蚁,还有花草、果树。
教师:真不错,记得很清楚。
那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齐读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
3.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去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
二、落实要素,感受生动语言(一)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动物的有趣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动物们的乐趣?画一画。
2.一边读一边想象,再说一说你感受到的乐趣。
3.交流有趣的句子,体会生动的语言:预设句子及引导方式:(1)“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抓住老鹰捕猎时的动作,结合图片资料,想象画面,说说感受。
学生B:“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教师:很好,这句话描绘了老鹰捕猎时的场景。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4篇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85f5f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8.png)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6“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老师工作的形象比喻。
的确,做为一名教师,每一天都会像园丁一样培养人,塑造人。
但做为一名教师,最高的境界是能走进学生心里,催开学生的心灵,让心灵开花。
今天,听了何玉秀老师讲授的《桥》一课,,惊喜地发现,何老师凭着自己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在瞬间走进了学生的心,让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开花。
一、让人性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
老汉是党支部书记,又是父亲。
面对滔滔的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
慌而不乱的老汉,此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是干部,心中只有群众,这是人性第一美。
当他发出了“是党员的留下”的时候,他想到了他是党员,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是人性第二美。
当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儿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儿子留在最后,在这一时刻,老汉的人性美达到了高潮,这是人性第三美。
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何老师没有一处空泛地讲解,而是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朗读形式,针对不同的朗读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
第一读,他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就像一座山”这一处,让学生通过读,品悟出这座山代指老汉。
他平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像一座山,在困难面前他又是人们的一座靠山!第二读。
他让学生练习朗读:“你还算是党员吗?”因为儿子在老汉心中,不仅仅是儿子,他更是一名党员。
所以,他让学生先用党员的语气读这句话,又用父亲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对比中,学生自然感悟出了老汉内心中的矛盾,更懂得了老汉此时此刻抛弃了亲情,牢记着党性。
第三读,他设计让学生练读“少废话,快走!”当群众安全过桥,仅剩下父子的时候,老汉才想到自己是一位父亲。
这三处读的设计,可见何老师煞费苦心。
三处内容是课文中人性之美的一次次升华。
学生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这种充满着党性与亲情的人性美。
这种对党的热爱,对老汉这位父亲的热爱油然而生。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d8c4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2.png)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积累并理解课文中的拟声词和优美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等声音的美妙和变化。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理解并感受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等声音的美妙和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声音描写,体会其背后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以及课文相关图片和动画。
生字词卡片:用于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角色头饰:用于角色扮演环节,如小鸟、小溪、河流、大海等。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生字词卡片,快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准确。
2.播放一段包含大自然风、水、动物等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并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微笑)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的声音世界,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生字词吗?(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复习氛围热烈。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得很牢固。
那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段音频,看看你们能否听出这是大自然中的哪些声音?(播放音频)(学生们认真聆听,随后纷纷举手回答,气氛活跃。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1.第二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声音。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句子,手风琴是怎么演奏的?播放音频感受。
(3)学习四个“不一样”。
感受: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4)微风和狂风对比学习。
①观看微风的视频,再通过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感受微风的温柔,指导朗读。
②听狂风的声音,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感受狂风的威力。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dc4f4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2.png)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带有计划表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一、课程的目的:
1、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文化气氛;
2、活泼的专题体验,让孩子们参与到有趣的大自然的声音,唤醒的孩子们的好奇心,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视觉和听觉感知能力。
二、课程安排
时间内容活动器材
上课前导入:1、播放大自然动物录音,让孩子们认识不同大自然里的生物一台教室小音响
2、引导孩子们从认知的角度关注大自然的声音
上课中互动环节1、播放电视节目里的动物录音,请孩子们说出每类动物的名字一台投影仪
2、让孩子们朗读动物录音,并自己尝试模仿它们
3、对对碰,歌唱游戏,让孩子们自由互动玩耍,启发孩子们感受录音
下课后总结:1、分享自己探索和收获
2、给大家分发录音收回家听
三、教学反思
1、适当活跃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活跃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2、适当调动孩子学习的热情,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3、适当给予孩子们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7两件宝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7两件宝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4054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2.png)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7两件宝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两件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巩固认识“宝、脑、双" 等12 个生字,会写“工、用、又”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双手和大脑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写3 个字,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会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实践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游戏“生字大闯关"。
将生字卡片随机贴在黑板上,分成三组,每组四个生字。
请三位学生上台,每人选择一组生字进行认读。
读对一个生字得一分,看谁得分最高。
全班齐读剩下的生字卡片进行巩固。
回顾课文内容。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件宝》,谁能说说人有哪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两件宝有什么作用呢?(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二)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和情感。
比如读第一句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时,要读出郑重的感觉;读第二句话“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时,可以稍微轻快一些,突出双手和大脑的功能;读第三句话“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时,要充满期待和鼓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可以从声音是否响亮、读音是否准确、感情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评价。
分析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句话。
提问: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呢?引导学生理解双手和大脑对人的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如果没有双手和大脑会怎么样。
比如没有双手就不能写字、画画、吃饭等;没有大脑就不能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等。
拓展:除了双手和大脑,你还知道人有哪些重要的器官或能力吗?比如眼睛可以看东西,耳朵可以听声音,嘴巴可以说话和吃东西等。
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a11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d.png)
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线上课程录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普罗米修斯》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故事”,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指向写作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课文《普罗米修斯》改写自古希腊神话,讲述了人类因为没有火,生活非常悲惨,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勇敢地“盜"取火种,却遭受了宙斯残酷的惩罚,但他不屈不挠,后来得到大力士的救护,终于获得自由的故事。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写普罗米修斯不忍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决心拿取火种,带到人间;第二部分(第3-8 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写拿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受到宙斯严厉的惩罚,但他决不屈服;第三部分(第9 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他终于获得了自由。
课后习题从朗读、口语训练、阅读拓展上提出要求。
第一题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众神的名字。
”第二题“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第三题是“故事中哪个情节触动了你?和同学交流。
”还有阅读链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神奇的想象。
【学情分析】已知: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羿射九日》,对神话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这次专门编排神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未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能力的培养更全面、更深入,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1ea1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f.png)
1、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的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定。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这一课,这些词你会读吗?出示:咆哮、狞笑、势不可当、跌跌撞撞、乱哄哄、拥戴、祭奠、读的真好!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样的内容,你能够选出上面的三到四个词语来说一说吗?二、感受“桥”是的,老汉一个人支撑起了这座桥,可是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座桥的?你来说说。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桥窄窄的,)窄到什么程度?生:窄到一个人才能通过你还能体会出什么?哪个词(只有又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唯一一条,别无选择,十分重要)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分组读你读出了桥的窄。
你读出了村民过河的别无选择!你读出了桥对村民的十分重要!你还读出了为村民过桥的担心!三、感受“洪水”这座木桥可能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存在,可是就在一个特殊的黎明,他不仅承载着一百多人的生命,还要面临突如其来的暴雨和山洪。
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课文,迅速用横线标出课文里描写大雨和山洪的句子。
来吧,咱们来交流交流,(……)集体的智慧就是了不起,一下子找了这么多,老师也摘录了五个句子。
课件出示: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我们开火车,来读读这几个句子。
你从这几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这些句子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本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大特点。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共5篇]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f1a85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2.png)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共5篇]第一篇: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孙玉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讲故事。
2.联系上下文和展开想像的方法理解“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为民造福”的意思。
3.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2.积累语言,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2分钟)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三课——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填空,填好之后齐读一遍,并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师:说得真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边认真读书,一边发挥丰富合理的想象,一起走进这个传说。
二、概括地讲故事(8分钟)1.课文从那一段开始在写这个传说?你从哪儿发现的?(很久很久以前)一般的传说都有这样的句子,怎样才能读好呢?指名读。
很久很久以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理解“漆黑一团”。
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还会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格式概括。
(板书:恶龙吞日月)2.会读书的孩子,能将一段话,简单概括成一句话。
对于这样写一件事情的文章,概括的时候可以先看写了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概括。
请大家默读3-6自然段,先试着自己概括每个自然段,然后跟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争取每段的概括不超过8个字。
3.指名概括。
及时引导概括要准确,简洁。
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学生很容易概括成人们想办法,此时要引导学生明白传说的主人公是大尖和水社,而不是其他村民。
根据概括,依次在黑板上板书:两人挺身出千辛万苦救日月化作青山守潭边日月潭由此得名4.通过努力,日月潭的传说这个故事被我们变成了简单的一句话。
【新教材-大单元】5《gkh》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教材-大单元】5《gkh》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129c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3.png)
【新教材-大单元】5《gkh》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2课时(部编版)一年级上5 g k hContents目录素养目标01学习活动02课后作业03素养目标01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正确认读生字,朗读简单的儿歌。
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步掌握三拼音节拼读方法,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自主借助拼音拼读词语,思考汉字的记忆方法,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观察汉字形态,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学习活动02板块一学拼读西瓜南瓜黄瓜图上画的是什么?学习拼读三拼音节声母韵母介母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
ɡuāɡuā学习拼读联系生活组词,拼读音节。
gàguàu悬挂xuán guà学习拼读kākuāu夸奖kuājiǎng学习拼读háhuáu滑雪huáxuě学习拼读gōguōu火锅huǒguō学习拼读kòkuòu宽阔kuān kuò学习拼读hǒhuǒu火苗huǒmiáo 学习拼读guākuāguōhuókuò每读对一个卡片就会得到卡片背面的小红花,看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学习拼读板块二学生词huàhuà画画héhuā荷花图上有什么?gēge哥哥dìdi弟弟学习字词哥大哥gē弟兄弟dì学习字词画画家画笔huà学习字词花桃花huā学习字词板块三学儿歌听一听,读一读儿歌运用课后作业03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下将三拼音节、生字组词、儿歌读给家长听。
下课啦!https:///help/help_extract.php第2课时课题:和gkh一起做游戏内容分析: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3个声母,有一幅小河边的情境图。
一个小女孩坐在小河边椅子上喝水。
女孩的喝水动作提示h的读音,旁边飞来一只白鸽,嘴里衔着草,草环形状提示声母g的形,白鸽提示声母g的发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c523b53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d.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养麻雀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通过讨论、感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文中的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自然界的小动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麻雀的生活习性,他们可能想要了解更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某些描述,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感悟,理解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麻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然后,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课文中的麻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喜欢麻雀?”“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造句。
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eba2e6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6.png)
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举点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难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L通过开火车、指名读等方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和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玲玲一起经历了一场小小的波折, 还记得我们学了哪些生字吗?现在我们来一场“生字快车"游戏,看谁能最快地读出这些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朗读°)学生:(积极参与,依次朗读生字。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
接下来,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停顿。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1-4自然段(I)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幅精美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并想象如果自己完成这样一幅画后的心情。
然后话锋一转,提出:“但是,如果这幅画不小心被弄脏了,你会怎么办呢?”(2)让学生自由朗读1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圈出生字词。
(3)利用多媒体或生字卡片,展示本段中的生字词,如“玲"、“详”、”幅”等,引导学生认读并理健其意思。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掌握。
(4)指名几位学生分段朗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玲玲在画这幅画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她是怎么做的?(5)讨论交流:朗读结束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1350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9.png)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寓意,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葫芦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画等)。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课文朗读音频或视频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上节课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面带微笑,手持生字卡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
我们来开火车读生字,准备好了吗?(学生依次接龙读生字,气氛活跃。
)2.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生字掌握得很牢固。
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呢?谁能来简单回顾一下?学生A: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个人种葫芦,但是他只关注葫芦,不关心叶子上的蚜虫,最后葫芦都落了。
教师:说得很对,今天我们就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失去他的葫芦的。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引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态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学生选择是什么意思:A.有几个虫子很可怕B.有几个虫子不可怕C.问小虫子最怕什么课件出示两个相同意思的句子进行比较: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400a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d.png)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提示,并能根据提示比较准确地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体会在困难面前,只有敢于克服困难,才能成功;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懂得我们应当亲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在困难面前要敢于克服困难,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难点:从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形式的爬山,谁来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爬山干什么?怎样爬?结果怎样?)2.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一种形式的爬山,谁来说说这种形式的爬山应该怎样学?(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体会思想感情”,师相机板书:体会思想感情)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从“爬山是一件不可攀登的`高不可攀的大山”到“我”爬上了峰顶,取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旁边试着作上简单的批注。
(2)在同学面前大胆地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3.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相关的句子并相机理解。
*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A. 理解“高不可攀”。
B. 指导朗读,读出“不可攀登”的感觉。
C. 适时评价:你读出了“不可攀登”的感觉,相信你一定能取得峰顶的信心。
*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还有叔叔……最后终于都爬上了峰顶。
A. 理解“终于”,你从哪里看出“我”爬得很吃力?B.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喘息声和“终于”取得了峰顶的喜悦之情。
C. 你还想了解哪些地方?D. 适时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在老爷爷的鼓舞下,从峰顶上获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喜悦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8ccd11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8.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父爱之舟》的主要内容,领会其中传达的父爱和家庭关系的情感。
2.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生字词汇,掌握课文的基本语音、语调。
3.能够通过讨论和分组互动,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 理解文章《父爱之舟》的主旨和情感。
- 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掌握基本语音、语调。
难点:- 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父爱的表达方式。
- 熟练朗读课文,准确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等呈现形式。
2.板书准备:整理好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3.辅助教材:适当准备一些关于家庭和父爱的故事或图片,作为课堂互动的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引入•利用一段引人入胜的片段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讨论家庭中父亲的作用与重要性。
2. 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讲解课文内容。
重点强调父爱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
3. 生字词汇学习•教师逐个解释并让学生朗读生字词汇,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语音、语调。
4. 文本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传达的父爱之情。
5. 课文情感表达•分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表达对父爱的感受,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爱。
6. 总结提高•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化对父爱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家中表达对父亲的感恩和关爱。
五、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父爱的伟大,提高了对家庭关系的认识。
但也需要引导学生深化对父爱情感的表达,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父爱的温暖。
六、作业布置•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感恩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之情,增强家庭情感,在学生心中埋下感恩与关爱之种子,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温暖和力量。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11764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7f.png)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公开课教案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公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明白得课文内容,提高认识,初步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三)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缘故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畴专门小,什么缘故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什么缘故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明白得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的专用词语。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伙儿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如何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依照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漂亮而又微小)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照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漂亮。
重点关心学生明白得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
如:“纹痕相互交错”。
3、什么缘故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什么缘故说地球是微小的,人类活动范畴更小?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关心学生明白得“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辉煌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可不能再长大。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明白得。
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地球是漂亮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微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畴更是专门小专门小。
我们应该珍爱它,爱护它。
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边听边摸索: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5f8a5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2.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要内容;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麻雀》;3.能够理解人物命运转变的原因,理解人生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知自然之美,激励学生珍爱和保护生态环境;2.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困境及价值取向,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课文《麻雀》;2.理解故事内容,掌握主要事件。
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命运起伏;2.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一幅麻雀的图片导入话题,让学生猜测今天我们将学习的内容是关于什么;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将故事情节串起来。
二、学习新课1.听老师朗读课文《麻雀》,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2.请学生跟读课文,重点注意语音语调;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麻雀和樵夫的精神境界。
三、课堂延伸1.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思考麻雀和樵夫的命运为什么会有巨大反转;2.师生互动,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总结1.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记忆;2.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生哲理进行总结,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麻雀》,注意语音语调;2.思考《麻雀》中樵夫和麻雀的命运转折,写一段感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fd08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f.png)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了解火烧圆明园这一屈辱历史,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但文中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的意图。
2.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使命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出示学习目标复习导入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xxx你能说一说,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吗?可以自己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说。
师:好,那那位同学还能说说从第三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或者说让你感受、印象很深刻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二、走进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1、抓重点词体会圆明园的布局美。
通过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圆明园的布局美。
体会圆明园的建筑美学习第三自然段知道了圆明园里面的建筑宏伟精美,景物很多而且各具特色。
课件出示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让学生数一数作者用了多少个“有"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建筑物种类多,数量多。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师:所以作者才会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了各地的风景名胜,还有谁知道了?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培养: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2.思想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学一点做人的道理。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对提高写作能力会有帮助。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2.难点:学会从具体事件当中领悟文章所寄寓的道理。
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结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目标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
(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扁鹊多次规劝蔡桓公治病,桓侯不听,最终导致
自身死亡的故事。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再次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故事的发生:初见疾在腠理
故事的发展:居十日复见病在肌肤
居十日复见病在肠胃
居十日望桓侯而还走病在骨髓
故事结局:居五日逃秦遂死
归纳:按时间顺序。
三、分析探究
1、扁鹊通过四次晋见,给蔡桓公开出来怎样的诊断书?
2、从这份诊断书上我们看出,蔡桓公的病情如何?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1).“疾”与“病”的不同之处:
①“疾,小病也”,
“矢”字暗含了“疾”只是皮毛的外伤的意思。
这种病来得快去得快,是小病。
②“病,疾加也”
《说文解字》中解释:“病,疾加也。
”就是病加重的意思。
(2)病情发展的位置:
“腠理”——“肌肤”——“肠胃”——“骨髓”(步步加重)
(3)从治理方案看:
汤熨——针石——火齐——无奈何(有解——无解)
3、面对桓公日益加重的病情,扁鹊是怎么做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
屡次请见尽职力劝(三见三劝)
语言:“恐深”、“益深”,二者能否调换呢?
不治将恐深”译为:不治疗怕是要严重了。
“不治将益深”译为:不治会更严重。
扁鹊说第一句时,蔡桓公的病并不严重,而且扁鹊认为蔡桓公会听取扁鹊的意见,所以善意提醒,语气相对平和。
而第二句中加了个“益”,就有强调意味了。
所以第二句的语气明显强于第一句。
第三句中“益深”的语气就更焦急了,规劝中暗含警告。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
(医术高明、尽职尽责)
4、面对扁鹊的屡次忠告,蔡桓公又是如何看待他提到的病情的呢?
语言上:“寡人无疾”语气斩钉截铁(盲目自信)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语气讽刺挖苦(讽刺、挖苦)
神态、心理上:“不应”“又不悦”;“又不应”“又不悦”(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小结蔡桓公的形象:固执己见,刚愎自用,讳疾忌医
5、表演情景剧
(过渡)一代神医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不足百字,然而人物的情态、心理却跃然纸上。
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你能否与同学们一起合作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场景呢?请同学们选择默契的伙伴,一起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场景吧!
(生分小组合作,师巡回指导)
6、评价表演
师言:你觉得刚才那个小组演得好吗?好在哪里?你可以就其中的一个动作、神情或者说话语气等作出评价。
7、桓侯之死谁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
欣赏完了课本剧,使我们更透彻地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故事的结局是桓侯死了,那么是谁断送了桓侯的性命呢?也就是说:桓侯之死谁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然后请同学发言。
四、探究寓意,获得启示
1、剧中结尾写道:“桓侯遂死”。
让我们来假设一下:临死前,桓侯预知自己离死亡已为期不远,于是他写了一封遗书给他的子孙,他会留下怎样的遗言呢?(文字不必过长,三四十字即可)
(生动笔写遗书)写毕,请部分学生朗读蔡桓公的遗书。
从桓侯身上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请用“不要……而要……”的句式说说
2、由“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你联想到生活中哪些事、哪些富有同样哲理的话语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五、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桓侯掩饰的是自己的病,而我们很多同学掩饰的是自己的缺点、错误,古今一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些缺点、错误。
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这样我们就会在学习中不断成熟,在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