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培养: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2.思想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学一点做人的道理。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对提高写作能力会有帮助。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2.难点:学会从具体事件当中领悟文章所寄寓的道理。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结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目标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
(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扁鹊多次规劝蔡桓公治病,桓侯不听,最终导致
自身死亡的故事。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再次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故事的发生:初见疾在腠理
故事的发展:居十日复见病在肌肤
居十日复见病在肠胃
居十日望桓侯而还走病在骨髓
故事结局:居五日逃秦遂死
归纳:按时间顺序。
三、分析探究
1、扁鹊通过四次晋见,给蔡桓公开出来怎样的诊断书?
2、从这份诊断书上我们看出,蔡桓公的病情如何?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1).“疾”与“病”的不同之处:
①“疾,小病也”,
“矢”字暗含了“疾”只是皮毛的外伤的意思。这种病来得快去得快,是小病。
②“病,疾加也”
《说文解字》中解释:“病,疾加也。”就是病加重的意思。(2)病情发展的位置:
“腠理”——“肌肤”——“肠胃”——“骨髓”(步步加重)
(3)从治理方案看:
汤熨——针石——火齐——无奈何(有解——无解)
3、面对桓公日益加重的病情,扁鹊是怎么做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
屡次请见尽职力劝(三见三劝)
语言:“恐深”、“益深”,二者能否调换呢?
不治将恐深”译为:不治疗怕是要严重了。
“不治将益深”译为:不治会更严重。
扁鹊说第一句时,蔡桓公的病并不严重,而且扁鹊认为蔡桓公会听取扁鹊的意见,所以善意提醒,语气相对平和。而第二句中加了个“益”,就有强调意味了。所以第二句的语气明显强于第一句。第三句中“益深”的语气就更焦急了,规劝中暗含警告。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
(医术高明、尽职尽责)
4、面对扁鹊的屡次忠告,蔡桓公又是如何看待他提到的病情的呢?
语言上:“寡人无疾”语气斩钉截铁(盲目自信)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语气讽刺挖苦(讽刺、挖苦)
神态、心理上:“不应”“又不悦”;“又不应”“又不悦”(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小结蔡桓公的形象:固执己见,刚愎自用,讳疾忌医
5、表演情景剧
(过渡)一代神医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不足百字,然而人物的情态、心理却跃然纸上。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你能否与同学们一起合作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场景呢?请同学们选择默契的伙伴,一起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场景吧!
(生分小组合作,师巡回指导)
6、评价表演
师言:你觉得刚才那个小组演得好吗?好在哪里?你可以就其中的一个动作、神情或者说话语气等作出评价。
7、桓侯之死谁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
欣赏完了课本剧,使我们更透彻地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故事的结局是桓侯死了,那么是谁断送了桓侯的性命呢?也就是说:桓侯之死谁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然后请同学发言。
四、探究寓意,获得启示
1、剧中结尾写道:“桓侯遂死”。让我们来假设一下:临死前,桓侯预知自己离死亡已为期不远,于是他写了一封遗书给他的子孙,他会留下怎样的遗言呢?(文字不必过长,三四十字即可)
(生动笔写遗书)写毕,请部分学生朗读蔡桓公的遗书。
从桓侯身上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请用“不要……而要……”的句式说说
2、由“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你联想到生活中哪些事、哪些富有同样哲理的话语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五、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桓侯掩饰的是自己的病,而我们很多同学掩饰的是自己的缺点、错误,古今一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些缺点、错误。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这样我们就会在学习中不断成熟,在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