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意见_0
当前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当前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当前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覆盖面不广:目前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覆盖面仍然不够广泛,一些弱势群体仍然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救助政策和福利待遇。
2. 受益标准不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受益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导致一些人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救助待遇。
3. 缺乏科学评估机制:当前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估机制,往往照搬照抄,无法真正切合实际情况和需要,导致救助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
基于上述问题,对于当前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扩大救助范围: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扩大救助范围,确保每一个有需求的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救助。
2. 统一受益标准:建立统一的受益标准,消除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确保公平、公正的救助待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
3. 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救助政策和措施,确保救助资源的有效
利用和公平分配。
4. 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城乡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救助体系的认知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5. 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救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实现。
武乡县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民政 部 门按政 策规 定领取二 次补偿金 ,每 人每 年最 高可补
助 80 0 0元 。
拔 了 2 1 年新 型农村合作 医疗补助 资金 1.5 元 ,其 中: 00 2 亿 0 省 级财 政补 助 资金 50 . 4亿元 、 中央财政 补 助 资金 70 . 1亿
元 ,确 保 我 省 新 型 农村 合 作 医疗 工作 顺 利 开展 。
高 , 由 2 0 年 的人 均 财 政 补 助 标 准 8 提 高到 10元 ,增 09 0元 2 幅 5 % 。 其 中 , 中 央 财 政 补 助 由人 均 4 0 0元 提 高到 6 O元 , 省 级 财 政 补 助 由人 均 2 0元 提 高 到 3 0元 ,提 前 一 年 达 到 了 中央 增 加 新 农 合 财 政 补 助 标 准 的 要 求 。 为 确 保 2 1 新 型 00年
一
是 积极 参与制定廉租 住房保 障工作相 关的政 策文件 。
根 据 全 市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财 力 状 况 。 结 合 居 民 家庭 人 均 收
为继承和发展 珠算 文化 ,推 广珠 心算技 术 ,朔 州市珠 算心算协会 于近 日成 立。这是我 省珠 协基层 组织 开始换届 工作的 第一 家 ,标志 着全省珠协 系统 换届 工作正 式拉 开 了
极 筹 措 廉 租住 房 保 障 资金 。 三 是 强 化 资金 管 理 。 将 廉 租 住 房 租 金 纳 入 “ 支 两 条 收 线 ” 管理 ,确 保 及 时 足 额 缴 库 和 专 款 专 用 。 加 强 对 廉 租 住 房 保 障 资金 的 监 督 管 理 , 确 保 资 金 专 项 用 于 廉 租 住 房 保 障
一
定资金 为农 村特 困户缴 纳新农合 参合 费 。同时 ,参保 的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也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投入。
政府应当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增加财政补贴力度,确保城乡救助金的及时发放和覆盖面的扩大。
同时,加强对城市低保、农村五保、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切实惠及困难群体。
二、完善城乡救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方面,应当优先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增加低保标准,减少缺口;在农村方面,应当针对五保户、特困人员、残疾人和困难儿童等贫困人口,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
三、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机制是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应当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确保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在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中加强社区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救助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
四、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宣传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宣传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
应当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意识和保障权益的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救助申请和审核机制,确保救助资金的使用合法、公正、透明。
总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救助工作的平稳推进;社会力量可以参与到救助工作中,减轻政府的负担。
通过不断优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共同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的愿景。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法规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体目标是,用2年左右时间,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救助法制健全完备,体制机制高效顺畅,服务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密实牢靠,总体适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意见》从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2年12月160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李欢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北京,100070)摘 要: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和基础,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助于维持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章以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会救助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2—0160—02 农村社会救助是国家和集体针对农村中的“三无”人员和因灾害和生病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生活困难的贫困现象,给予的资金、物质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救助,以使其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的80%集中在农村,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因此农村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建设在当前更有其客观必要性。
首先,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频繁的自然灾害问题需要社会救助制度。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区域性和季节性强,因灾造成的损失,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然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远大于城市,但在农村救灾资金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需要。
另一方面,缓解农村贫困问题需要社会救助。
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人口素质低,进行开发式扶贫的难度大,而且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返贫现象,这些都离不开救济扶持和保障基金的投入。
其次,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助于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社会救助具有覆盖对象的广泛性和保障功能的基础性,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制度。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特性以及特殊的国情,在农村迫切需要社会保障而很难很快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只能按照社会保障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当前的实际状况,先易后难,先急后缓,从完善社会救助开始,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06•【字号】新政办发[2006]86号•【施行日期】2006.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新政办发〔2006〕86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现就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来,我区相继建立健全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了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就业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一系列专项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临时救助、社会互助等措施,保障了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区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新兴工业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
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深化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部门工作考核目标,作为领导重点督办事项,逐步建立和完善为民解困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我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构建和谐新疆,加快建立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灾民救助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重点,社会互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性、多层次覆盖全区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商南县全面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片绿地 、 个花 园、 群鸡 鸭 、 一 一栏 肉 猪 、 块 菜 地 、 一 活 动 室 、 一 服 务 队 一 个 一支
一 一
善 了灾 害 防 范 、应 急 处 理 、灾 后 重 建 等 机 制 ,确 保 救 灾物 资 在 灾 害 发 生 后 第 一 时 问 运 往 灾 区 , 证 灾 民“ 饭 吃 、 衣 保 有 有 穿、 房 住、 水 喝、 医疗 ” 有 有 有 。年 均 牧 助 灾 民 1 2万 人 , 发 放 救 灾 资 金 7 0万 . 0 元 。 在 妥 善 安 置 好 灾 民生 活 的 基 础 上 , 大 力 实 施 农 民“ 居 工 程 ” 三 年 来 , 安 。 先 后 投 入 资 金 4 0万 元 , 帮 助 5 2户 特 5 3 困群众 新建 、 缮住房 21 修 3 2间 , 特 困 使 群 众 住 房 困 难 问 题 得 到 明 显 改 善 。 五
这 里 属 于 郊 区 ,荒 郊 野 外 , 安 全 是 个 问
索, 已形成了一套较 为成熟的模式 。环境 是发 展的前提, 先做好清扫保沽 工作, 首 全 天 保 洁 , 小 区 产 生 的生 活垃 圾 坚 持 做
南爨全 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商 南 县 委 、县 政 府 高 度 重 视 民政 工 作 , 记 雷 雨 、 长 陆 邦 柱 亲 自抓 惠 民 工 书 县 程 , 后 出 台 了八 个 政 策 性 文 件 , 别 是 先 特 “ 老 工程 ” 敬 。近 年 来 , 照“ 个 _。即 按 七 。 ”
度 提 高 五 保 供 养 对 象 的供 养 标 准 , 由 年 人均 18 0 0元 提 高 到 2 0 14元 。 全 面 实 施
施 移 民 程 、 危 房 改 造 工 程 、 医 保 : [ 程 、 望 工 程 、 天 计 划 工 程 , 渠 道 希 明 多 帮 助 困 难 群 众 解 决 住 房 难 、 医 疗 难 和 子 女 就 学 难 等 问题 。 回 ( 晓明) 海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06•【字号】佳政发[2006]22号•【施行日期】2006.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佳政发〔2006〕2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佳木斯市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九月六日佳木斯市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效途径。
为加快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救助能力和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救助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生活救助和扶持生产相结合、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实施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救助和引导救助对象自助自立自强相结合的原则。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城乡社会救助功能,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建立以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灾、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府职责明确,组织网络化,管理法制化,保障规范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几点建议
( 一 ) 对 低 保 福 利 捆 绑 的 认 识
完善 低保 救 助对象 就 业后 低保渐 退 机 制 。除对 有 劳动 能力 的低 保对 象 实行
严 格 的 定 时 复 核 制 度 外 ,可 以 采 取 限
现 有 的低保 政 策容 易形 成 “ 福 利
捆绑 ” 。低 保 制 度 设 计 初 衷 是 为 了 解 决
( 二 )对 低 保 福 利 捆 绑 的 对 策
助 长 了一部 分低 保户 的懒 惰 心理 ,因
此 ,在救 助 政策 的制 定 中 ,要 更 加强 调 注重 救 助对 象个体 能 力 的提高 ,把 更 多 的救 助资 金用 于发 展 和促进 就业
1 . 着力构建相互衔 接协调发展 的社 会 救 助 体 系 。 整 合 现 有 各 项 救 助 制
定程 度 上 出 现 了 “ 福 利依赖” 。
太谷 县现 在正 在 进行 的农 村 低保 专 项 整 治 工 作 ,严 格 按 照政 策办 事 , 把家 庭收 入作 为衡 量 是否 低保 的唯 一
救 助 和专 项救 助 ;低 收 入家 庭享 临 时
救助 的梯 次救 助体 系 ,以避 免低 保福
要健 全 核 对机 构 。成 立各 级 居
民家庭 经 济状 况核 对机 构 ,是 确保 有
—
.
46 — —
人 核对 、有机 构核 对 、有 可 能实 现信
息互 通的基础环节 。
度 ,依然 实 行着 城市 和农 村 的 区别对 待 ,造 成在 救助 标 准 、救助 项 目、配
应 注重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一
户 享受 的待 遇标 准 ,这类 对象 肯定 会
选 择 不 就业 或 者 想 方 设法 隐 瞒收 入 ,
关于困难群体救助意见
关于困难群体救助意见区直各委、局、办,各街办(镇),直属公司(队),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做好我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在全面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区情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救助对象(一)城市低保救助对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现行302元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市民政局规定不能保障的情形者不予保障。
(二)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现行215元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
(三)城市低保边缘户:家庭人均收入超出太原市城市低保标准,但低于400元的户籍在我区城市居民可申请低保边缘户救助。
(四)一、二级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对象:我区的城市居民中家庭收入较低、父母均年满50周岁,本人年满22周岁就业困难的一、二级城市残疾人,可申请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
(五)临时救助对象:有我区城市户籍且没有纳入城市低保的低收入家庭中无生活来源的一、二级残疾人(申请人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元且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608元);因患重、特大病在申请政府医疗救助给予封顶线救助后仍然生活特殊困难者;因突发灾害造成困难的家庭,可申请临时救助。
(六)医疗救助对象: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参照低保标准发放生活救助金的一、二级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和因病返贫户,可申请医疗救助。
二、救助标准(一)城市低保户救助标准:按家庭实际人均收入与城市低保标准的差额部分补助,并实行分类施保。
(二)农村低保户救助标准:按市民政局[2010]96号文件执行。
(三)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标准:每人每季领取100元的救助金。
(四)一、二级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标准:每人每月领取城市低保标准的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金。
(五)临时救助标准:没有纳入城市低保的低收入家庭中无生活来源的一、二级残疾人(申请人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元且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608元),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的救助;对因患重、特大疾病在申请政府医疗救助封顶线救助后仍然生活特殊困难者,给予每年1200元的救助;对突发灾害造成贫困的家庭,按户给予一次性500—1000元的救助。
江西省: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会救助体系建设纳人了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 在城市.低保 对象看病难的 问题也十分突 在全雀 2 个县 c 3 市 区) 开展 了城市医疗 体规划 .按照 点上突破,面上拓展.单 出 因此 . 从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取得突 救助试点 从试点情况来看.城市医疗救
51. IA CVL FAR CHN IIA F I S
巾田目B. 51
I实践版 _
维普资讯
/典型扫描
三是完善农 村五保供 养制度 , 提高城
—
—
城市 低保资金全省 投入 28 .4亿 9 9个 县 ( 、区 )在 2 0 市 0 3年 成 立 了低 保
维普资讯
江 西省 民政 厅
江西省是革命老 区 又是 自然灾害频 中.我们从困难群 众最 需要 帮助的方面着 了实施农村 伍保的 目标原则 保 障范 围.
发地区 经济基础薄弱 . 困难群体面较大
手
通过单项 突破 ,整体推进的途柽源自.建 家庭收八核算 审核 审批程序 .资金筹措
顷突破 、系统完善 的总体思路.积极探 破 有利于提升城 乡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 助对缓解城市低保对象看病难 改善城市 索 推进城 乡社会救 助体 系建设 的有效途 水平 . 一步完善城 乡社会救助体系 进 困难群众基 本生活状 况发挥 了积极 的作 径 在完善 制度 和创新 工作机 制上下 功 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 搭建农村社 用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 在全省全面实 夫 . 乡社会救助体 系建设逐步 迈上了新 城 会救助平台 生活宽裕 是新农村建设的 施城市救助制度 . 1 0 将 0 万城市低保对象 台阶。今年 省委召开常委会 省政 府召 重要 组成部分 .而 困难群众 的主体 在农 纳入 医疗救助范 围。同时 . 进一步完善农 开常务会研究社会救助 工作。6月.省政 村. 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 村 医疗救助 制度 . 救助对象 由原农村五保 府下发 了 《 关于完善城 乡社 会救 助体 系的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 实行城乡 户 和农村特 困户 中的常年救助对象 . 扩大 意见》 要求在完善城市低保 、 . 农村医疗救 体化的低保 制度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 到所有农村五保户和农村最低 生活保障对 助 ,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 助和就 内容 .为此.我们今年把建立农村低保制 象:据此 ,省民政厅.省卫生厅 省财政 业援助等制度 的基础上 全 面实施农村低 度. 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头等大 厅下发了 《 关于 建立 和完善城 乡医疗救助 保和城市 医疗救助制 度 大幅度提高五保 事来抓。上半年 省 民政厅 .省财政厅组 制度的实施意见》 .明确 建立健全城 乡医 供养标准 使 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 织联台工作组深A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 摸 疗救 助制度 基本 原则 医疗救助 的主要 内 了新 的突破 清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 困难原 困等基本 容 救助资金的筹描 、申请 审批程序 以及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社会救助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层社会救助逐步扩展到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低收入困难群众帮扶与救助等业务,社会救助工作日益完善;但从基层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社会更加公平的实现。
一是资金来源单一,救助广度深度受限。
近几年来政府和慈善方面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虽然逐年见长,但是需救助的人员涨幅大于资金投入的涨幅,加之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投入,社会筹资渠道少、数量小,来源较为单一;由于资金少,救助标准仍然较低,被救助对象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标准制定固化,救助公平公正受限。
将家庭收入作为主要的确认标准,没有考虑家庭的刚性支出,致使许多家庭收入高于救助标准,但家庭刚性支出过大的群众无法享受国家应有的救助;将有无赡养人作为特困供养的确认标准,缺不考虑赡养人的赡养能力,造成一些有子女,但子女物质条件不高或者赡养能力差的老人无法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三是项目实施单一,救助体系完善受限。
我国当前虽然建立了以生活救助为主,生产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和灾害救助等社会救助为辅的基本体系,但在具体实施中主要还是单一的生活救助,重在保障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其他专项救助仍“徒有其表”,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下列三点建议:一是扩宽筹资渠道,增强救助的广度深度。
建立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募捐,把社会救助的“蛋糕”做大,提高救助标准,确保救助对象接受救助后生活能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科学制定标准,强化救助的公平公正。
建立复合型的救助标准,改变单一的以家庭收入,赡养人情况为主的救助标准,根据家庭实际收入情况建立复合型的救助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更加公平公正。
三是全面实施救助,完善救助的体系建设。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施救助工作,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和更多得困难现象得到救助,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为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现就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力争到2010年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受灾群众救助、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与住房、教育、司法救助衔接配套,以临时救助、各项优惠政策和慈善救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覆盖全省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二是依法救助、公开公平的原则;三是社会救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四是突出重点、分类救助的原则;五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二、工作任务(一)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进一步规范管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因素适时调整低保标准,每年公布一次。
规范城市居民收入核算办法,对低保家庭中的“三无人员”、重病、重残、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对象,在政策范围内分类施保。
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做好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衔接,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对象积极就业。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71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DOI:10.16661/ki.1672-3791.2019.28.171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①何龙华(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摘 要:社会救助制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且我国当前所采取的救助制度是从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演变而来的,很难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发展与完善,助力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
关键词:社会救助制度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171-021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想要对当前我国救助制度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就需要了解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在进行社会救助制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与城市贫困问题相结合,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维护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就需要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制定出合理的措施解决当前城市出现的贫困群体,做好城市救助机制的建立。
从开始确立社会救助制度到逐渐的普及应用,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速度较快,由政府和社会基金机构共同承担相应费用,通过现金救助、现金与实物结合救助、实物发放救助3种形式,在全国各地区落实救助策略,救助方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结合上海发展情况,需要采用实物救助与资金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救助工作的开展,城市生活保障机制的建立是传统社会发展逐渐衍生出的。
从最初的政府思想到后来的社会实践,取得了优秀的发展成果,中国当前采用的低保制度,有效地减轻了城市贫困户的生活难度,减少了家庭之间的贫富收入差距。
(2)农村基本生活救助。
在进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社会救助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贫困问题仍然是社会建设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在农村设立最低生活保障试点。
社会救助监测预警 意见
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意见一、建立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实施社会救助监测预警的基础。
应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制度的衔接配套,形成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二、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信息化手段等,及时发现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主动实施救助。
预警机制应具备实时监测、快速响应、科学评估等功能,确保救助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家庭经济状况核实加强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确保社会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
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整合公安、人社、住建、金融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信息实时查询、比对和核实。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核查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级民政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加强数据整合和挖掘分析,为社会救助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救助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基层能力提升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提升基层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加大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政策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
完善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加强与社区、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和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六、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财政部门要保障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和监管;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工作;公安、银行等部门要提供家庭经济状况查询服务;统计部门要做好困难家庭收入核查的技术支持工作。
各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社会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特困群众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特困群众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15•【字号】宿政发[2006]50号•【施行日期】2006.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特困群众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06〕5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保障我市城乡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及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全面构筑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保障制度化、手段信息化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全市经济后发快进和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开公平、规范有序;分类施救、全面覆盖;城乡结合、运作协调”的原则。
三、救助对象的范围城乡特困群众分为常年救助对象和临时救助对象两大类。
常年救助对象为: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失去双亲生活无着的未成年孤儿、贫困残疾人家庭等;临时救助对象为:城乡因病致贫户、重灾户、城郊失地失居群众、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边缘化贫困群体。
四、救助标准的确定(一)城市低保对象保障标准为160元/月;农村低保对象保障标准为70元/月。
(二)农村五保户年供养标准为集中供养1800―2200元;分散供养1400―1800元。
(三)城市孤弃儿童按城市低保标准进行全额救助;农村孤弃儿童按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进行救助。
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信息简报
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信息简报摘要本文旨在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情况;二、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三、改进社会救助体系的措施和建议。
一、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情况社会救助体系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面对困境、贫困和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基本制度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组成,基本制度包括五个方面:低保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教育资助制度和优抚安置制度。
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分别面向不同的人群和需要。
2. 覆盖范围社会救助体系主要面向城乡低收入人群、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孤儿、退伍军人等多个群体。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低收入人群纳入低保范围的有近6000万人,救助范围相对较广。
3. 资金来源社会救助体系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预算安排、社会组织捐赠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基金。
其中,中央财政是社会救助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地方财政的压力较大。
二、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尽管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之处。
1. 覆盖不完全尽管社会救助体系在覆盖范围上有一定的扩大,但仍然存在一部分特殊困难群体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贫困群体由于信息不畅、权益保障不到位等原因,未能享受到应有的救助待遇。
2. 救助标准不够科学当前社会救助标准主要是根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的,存在与时俱进的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救助标准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亟待提升。
3. 救助机制不够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缺乏一套完善的救助机制,导致救助工作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和程序。
不同地区在救助标准、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公平性和效率性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意见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工作的紧迫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广大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天灾人祸等原因,尚有不少特困人口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困难群众面临的问题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基本生活之外,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困难进一步突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大。
因此,建立健全覆盖全省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势在必行。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城乡社会救助
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全省城乡社会救助能力和水平。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一)建立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创新工作模式,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逐步构建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救助工作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
(二)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
加强领导,确保必需的投入,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是制度统一、标准有别。
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要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充分体现公民权益的平等,使各类救助对象都能得到应有的救助。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实行不同的救助标准。
三是依法救助、管理规范。
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各项制度之间的配套与衔接,提高工作效能。
救助工作要依法行政,规范程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四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促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协调发展。
既要考虑城乡共性又要突出各自特点,既要考虑资源共享又要适当向农村倾斜。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逐步提高保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要科学调整救助水平。
根据物价上涨指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等因
素,通过科学测算,实事求是地调整保障标准,做到既能满足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又能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自主创业。
二要推行分类施保。
对低保对象中大病、重残、单亲家庭、子女上学等特殊困难家庭给予政策倾斜,适当提高补助水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要实行动态管理。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及时停止其低保待遇。
尽快建立规范、统一的农村低保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
(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妥善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经费来源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入、多形式供养的保障机制。
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三)全面实施城乡特
困居民医疗救助制度。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
积极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医疗难的问题。
积极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搞好调查测算,制定审批程序,公正合理地确定医疗救助对象,使患有重大疾病的特困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四)逐步完善特困群众住房救助制度。
加快建立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对符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住房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核减租金为辅。
以财政预算资金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稳定规范的住房保障资金来源。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住房保障事业进行捐赠。
同时,力争每年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建设和修缮一批住房,逐步缓解其住房困难。
(五)大力开展城乡教育救助工作。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到2007年,使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两免一补”(即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
继续做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慈善捐助等专项救助工作。
完善高等学校资助政策体系,大力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积极实施勤工助学和爱心助学等资助措施。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调动企业、经济实体及个人捐赠教育的积极性,帮助贫困群众子女完成学业。
(六)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健全县级和县级以上法律援助机构,建立以财政为主渠道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获得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七)积极实施就业援助。
积极支持和鼓励困难群众就业,优先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帮助尽早实现就业再就业。
将低保对象和低保申请人优先纳入就业服务
范围。
加强低保和就业政策的有机衔接,推进特困人群就业岗位的开发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八)建立应急救助机制。
一是做好突发困难的临时救助工作。
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并吸收社会捐款,主要用于解决困难群众因重大疾病、天灾人祸等造成家庭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已经得到救助、但仍然十分困难的城乡低保对象和虽然不符合低保条件,但确因上述原因造成严重困难的“边缘户”家庭。
二是做好重大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工作。
要制定工作预案,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做好灾民转移安置,确保灾民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需要,组织好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九)建立和完善社会帮扶、捐助制度。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坚持和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贫困户活动,并形成制度;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实现捐助活动经常化;组织广泛的社会互助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日常生活困难。
四、合
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建立政府领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
各市、县(市、区)要建立由政府主管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灾民救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卫生部门负责医疗费用减免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建设部门负责困难群众的住房援助工作;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救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司法部门负责法律援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援助;审计、监察部门负责救助款物的审计、监察工作。
(二)落实社会救助必需的资金。
各地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将各项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的落实。
(三)加快建设基层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网络。
要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
选配优秀干部充实社会救助工作队伍。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开展培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
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进一步增强广大社会救助工作者的“亲民、爱民、为民”意识。
加快研制社会救助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汇集城乡各类困难群众的信息,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技术保障。
(四)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管理。
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科学、严密的工作程序,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公开、公正,提高救助效果,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公示制度。
要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意见责任编辑:小胥老师阅读:人次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