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合集下载

河道整治的环保措施

河道整治的环保措施

河道整治的环保措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河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城市河道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课题,因此河道整治也成为了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

河道整治的环保措施尤为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河道整治的环保措施。

河道整治的环保措施1.生态修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需要保护并修复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河道水质的改善;二是河道生态的重建;三是河道景观的提升。

2.植被种植河道的植被种植有助于增加河道的生态价值,可以促进河道生态的恢复,改善河道环境,提升河道的生态功能。

合理的植被种植还可以控制雨水径流,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河道岸线的作用。

3.建立河道生物通道建立河道生物通道可以促进水生生物的转移和扩散。

河道生物通道的建设需要进行专业的规划和设计,必须保证建设与河道整治的统一,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4.绿化工程绿化工程包括整治河滩、岸线绿化和防护绿化等,可以防止滩涂土壤流失、河岸冲蚀和保持岸线的稳定性。

此外,绿化工程还可以吸收大量的有害气体,提升河道的空气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5.水质监测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水质监测,监测河道的水质变化趋势和水文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污染源进行检查和整治工作。

水质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河道的生态环境变化,及时了解水环境的恢复情况和污染源的变化情况,从而在未来的河道整治工作中,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改善方案。

6.宣传教育河道整治环保措施的宣传教育是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

河道整治环保措施的宣传教育需要在多方面开展,包括各种媒体宣传、集中宣传、分散宣传等,增强公众对河道整治工作的认同度和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行动。

结语综上所述,河道整治的环保措施至关重要,这不仅与城市环境的改善有关,更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关。

为了实现河道整治的环保目标,河道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强社会宣传教育,使更多的城市居民了解到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共同参与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不仅涉及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还关乎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概述河道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其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环境,增强对洪水、干旱、水污染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达到维护水资源和土壤的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而生态修复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重塑和重建原有的水生态系统,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提高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身动态平衡。

在河道治理中着重进行生态修复,不仅可以达到治理河流、改善水质的效果,还有利于保护和重建沿岸的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二、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1.湿地建设湿地是自然的生物过滤器,能够有效清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在河道治理中,通过构建湿地植被和模拟湿地环境,可以有效吸收周围的污染物,同时为鸟类和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2.植被修复植被修复是河道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通过种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水生植被,保持河道的湿度和稳定性,同时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泥沙的侵蚀和水土流失,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3.河道结构的改善河道结构的改善包括河道的整体规划设计,沿岸护岸工程和河床整治等方面。

通过对河道结构的改善,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稳定河道环境,提高水质,为生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三、河道生态修复的社会意义和价值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的河道不仅是城市的血脉,也是城市的绿肺,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2.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河道的生态修复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水利工程中的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

水利工程中的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

水利工程中的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成为当今水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河流整治旨在提高河道的安全性和通航能力,而生态修复旨在恢复和保护河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

1. 河流整治的重要性河流整治在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河流整治可以改善水文条件,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河道的淤积和堆积问题日益凸显。

通过河流整治,可以清淤疏浚,恢复河流的正常水流,提高洪水排涝能力,减少洪水的发生。

其次,河流整治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质和重建生态系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推进,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通过河流整治,可以加强水污染治理,修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环境的质量,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最后,河流整治有助于促进河岸带的综合开发利用。

通过整治,可以改善河岸带的环境质量和景观功能,提升河岸带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

这对于促进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河流整治的挑战然而,河流整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河流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河道的淤积、水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精细的勘察和分析,同时需要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来解决。

这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河流整治往往涉及到土地征用和人口搬迁等问题,引发社会矛盾和舆论压力。

由于整治工程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和生计。

同时,整治工程可能导致一些居民被迫搬迁,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在进行河流整治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并与相关部门和居民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

3. 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首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加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资金。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方案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方案
排实施策略 [J]. 居舍 ,2020(08):153-154. [3] 沈玮 .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节能减排
实施策略 [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12):35-36. [4] 戴畅 .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节能减排实施
对策 [J]. 建材与装饰 ,2019(18):165-166. [5] 邓亚蒙 , 李要磊 , 殷睿 , 等 . 建筑工程技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 方案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2.135
对城市河道生态开展治理工作,实施环境修 复方案,按照流域综合治理、分阶段、分梯次、 分片区开发逐步转向科学治理、系统治理、精准 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战略方针,首要是根据 国家、地方有关政策 管理部门和机构有关要求 做好流域总体规划,以现代科技为手段,进行系 统分析,找准方向,精准定位,明确生态开发建 设和整治任务目标,其次是有条不紊积极地实施 生态开发建设,推行把文旅产业和地方特色科技 产业与生态开发建设有机结合互补,助推全流域 可持续战略发展。对河道生态治理 环境修复工 程建设是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是人类社会进步 的象征,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存 发展的需要,符合大自然发展的规律,是推进农 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 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推进全国乃至全球高质量发 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 环境修复方案的建设对 于改善主城区内的水环境质量是必要且迫切的, 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同时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一处融入大自然、韵味文 旅、舒展心灵、健康体魄的城市休闲空间。城市 河道生态治理 环境修复建设势在必行,社会效 益、生态效益于民于国均意义重大。

城市河道修复与生态修复规划

城市河道修复与生态修复规划

城市河道修复与生态修复规划
城市河道修复与生态修复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河道进行改造、恢复和保护,达到提升河道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具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河道改造与恢复:修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和水文特征,恢复河道的水质、水量和水流速,提升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改善生态环境。

2. 河道绿化与景观规划:通过沿岸绿化和景观规划,打造河岸带的生态景观,增加绿地和湿地的面积,提升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3. 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河道修复,增加水资源的供应能力,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水环境净化功能;增加绿地面积和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供自然生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4. 防洪与排涝措施:通过对河道进行改造和整治,增加河道的蓄水能力和水流通量,提高河道对洪水的容纳能力,减轻洪水灾害;同时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增加排水能力,提高城市防涝能力。

5. 社区参与与教育宣传:加强社区居民对于河道修复与生态修复的认知和支持,在修复过程中鼓励居民参与,并开展相关教育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城市河道修复与生态修复规划应该综合考虑河道周边的城市发展需求、人文历史要素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具体的河道修复与生态修复方案,确保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研究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研究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研究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是指对城市河道水体进行综合治理,修复和保护其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水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水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河道修复:根据河道的生态功能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河道进行修复和整治,恢复其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修复的重点包括保护和恢复河道的生态景观,修复河道的自然演替过程,增加河道的水体留滞能力和沿岸带的生物多样性。

2. 水体净化:通过设置生态滤池、人工湿地等水体净化设施,利用水生植被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对河道的污染物进行逐级处理和去除。

还可以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河道的直接排放。

3. 水资源管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机制,实现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有效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包括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推行水资源的经济合理利用。

4. 河道生态系统重建: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手段,加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建设和重建,促进河道的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提高。

可以通过人工增加水生植物、设置人工湿地和生物通道等手段,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5. 河道污染源控制:通过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工业企业和生活垃圾等污染源的治理,减少城市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可以采取生态化的排水方式,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6. 河道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河道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护和改善河道的水环境。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和水质传感器,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才能保护河道的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城市河流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措施

城市河流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措施

城市河流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措施李江(成都市河道管理处四川成都610017)摘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城市居民提供生存所必须的水源,承担着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功能,是自然环境中营养传输、污染物运移转化和生物迁移的重要生态廊道,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及周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城市景观、城市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城市河流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生态修复和景观修补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为恢复河流原有的自然功能,构建美丽、和谐、连贯、稳定、可持续的城市滨水生态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措施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4-0285-021河流在城市中的主要作用受自然地理、地域、地形与地貌的限制,河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的一种先天资源,在城市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流能给城镇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生产用水,同时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水和超出城镇容纳能力的降水排出城镇范围;能为城市生物提供必要的庇护空间和稳定的迁徙走廊;能通过水流带动城市内空气的流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能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休闲娱乐空间;同建筑、道路、桥梁、公园等城市部件一起构成了城市的形象,代表城市的水平和品位,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代化水平和开放程度。

2城市河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1不同城市河流之间的水系连通性不良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由于对水系生态、景观等各种价值认识的不足,很多地方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填埋部分城市河道用作城市开发与建设,致使许多原本优美的城市河流变成了埋在地下的暗渠,原来流动互通的水系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污水沟或污水池。

2.2城市蓝线规划滞后,河流滨水带缺乏连通性目前河道整治已经开始关注河道旅游、景观、休闲娱乐等各项功能的综合发挥,但城市蓝线规划工作滞后,特别是对滨水带的连通性仍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城市河流岸线不畅,景观格局不良。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随着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内外许多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土地利用,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地下水位下降、洪涝灾害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通过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对河道进行建设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生态修复及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修复1.复原湿地景观河岸带上的湿地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景观类型,也是水体净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辅助手段。

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但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许多湿地被损毁或消失。

生态修复工程可以通过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增加湿地的面积,形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2.建设植被带植被带是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植被带分为植物防护带和人工林带两种。

植物防护带是沿河两岸种植防护森林,通过植被的根系和叶片来吸收和利用水体中的养分,保护河道不受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影响。

人工林带是在河道上游的山区和原始森林等位置建造人工林地,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和高山植物及珍稀野生动物等资源。

3.沿岸生态修复沿岸区域是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岸区域的生态环境对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沿岸生态修复包括岸滩修复、边坡修复和沿岸堤坝及防御工程的生态修复。

通过搭建岸滩、加固岸边、修建盖沙工程等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沿岸环境,提高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

二、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管理手段,促进和加强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引导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对于河道治理工程,生态建设是保护和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生态建设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1.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是生态建设工程的关键点,包括河道水环境、沿岸植被、水生动植物等。

对于水体的污染治理,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清理废弃物并整治乱排乱放现象等方式,提高河道的水质。

城市河道治理措施

城市河道治理措施

城市河道治理措施城市河道治理是指对城市中的河道进行整治和综合治理的工作。

城市河道治理措施多样,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恢复、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景观提升等方面。

下面将具体介绍城市河道治理的各项措施。

一、水环境治理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是城市河道治理的核心。

主要包括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污染治理、河道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 改善河道水质。

通过净化污水、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措施,降低河道水质的污染程度,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指标。

2. 河道污染治理。

通过排放口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水源保护区域建设等措施,减少河道污水排放,达到水污染的治理效果。

3. 河道水生态修复。

通过湿地修复、水草种植、生态恢复工程等手段,提高河道水质,恢复和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水生态恢复城市河道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水生态恢复。

水生态恢复包括湿地恢复、岸线生态修复、鱼类和水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 湿地恢复。

通过人工湿地、河道湿地红线、湿地保护区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河道水环境的净化能力。

2. 岸线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堤岸绿化、岸线生态带规划等手段,修复和保护河岸线的生态系统,增加河道的景观价值。

3. 鱼类和水生动植物保护。

通过建立鱼类保护区、水生动植物保护区等措施,保护和繁育河道中的鱼类和水生动植物,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是为了改善城市河道的水文条件,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 河道疏浚和清淤。

通过疏浚和清淤,保持河道的通畅,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减少洪水和内涝的发生。

2. 建设河道防洪设施。

通过修建堤坝、拓宽河道、设置泄洪闸门等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保护沿岸居民安全。

3. 水资源利用工程。

通过修建水库、引水渠等水资源利用工程,提高河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文条件,增加水资源供给。

四、河道景观提升河道景观是城市河道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绿色河道整治工程方案

绿色河道整治工程方案

绿色河道整治工程方案一、整治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河道整治工程的目标是通过改善河道水质,恢复河道生态,打造具有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整治方案1. 河道生态修复(1)植物种植:选择耐污染、耐盐碱的水生、湿生植物进行种植,如芦苇、香蒲、菖蒲等,以增加河道植被覆盖率,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2)水生植物采风过滤:在河道适当区域设置水生植物区,利用水生植物的富集作用,净化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

(3)湿地建设:在河道周边设置湿地保护区,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增加生态景观。

(4)水质监测:设置水质监测点,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2. 河道环境整治(1)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加强排污口管理,减少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的情况。

(2)河岸修缮:修复河道岸边的护岸砖砌、铺装、景观绿化等设施,提高河道边坡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3)河床淤泥清理: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清除富集的有害物质,恢复河床原始状态。

3. 河道生态景观建设(1)绿化景观设计:沿河道设置绿化带,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生态廊道。

(2)景观亮化工程:在河道周边设置景观灯光,打造夜间美丽的河道景观,增强市民休闲娱乐体验。

(3)景观设施设置:设置游步道、观景台、休闲座椅等景观设施,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生态公园建设(1)规划设计:在河道周边规划建设生态公园,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2)植被景观布局:在生态公园内种植丰富的植被,打造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价值的景观。

(3)生态公园设施: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公共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空间。

5. 餐饮休闲区规划(1)餐饮休闲区设置:河道周边设置餐饮休闲区,为市民提供休闲就餐和娱乐的场所。

(2)环境布置设计:在餐饮休闲区进行景观绿化、亮化工程,打造宜人的就餐环境。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生物/生态方法改
*
常用菌种: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优点:见效快,针对性强。 缺点:适用范围狭窄,生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微生物净水技术是针对特定的水污染源投放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达到削减污染负荷并保护水体的目的。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
微生物技术
*
综合技术的需求
污染反复 治标不治本 二次污染 成本昂贵 破坏水生态系统
河道为什么会污染?
当外界污染超过河流自净能力或污染负荷承载力时,就会发生的水污染现象。
河道治理的任务
(1)控制外源污染: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进度进程,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增强缓冲区截污、纳污、消污功能。 (2)消除底泥污染:合理利用生态疏浚,底层曝气,微生物菌剂,水生植物修复,环境友好型药剂治理,消减底泥中的污染物。 (3)改善水质,消除黑臭:通过底泥理化调理技术、生态浮床构建技术、生态溢流坝构建技术、土著微生物消泥技术、超磁分离技术、水下森林打造技术等作用改善水质。 (4)打造生态驳岸,提高自然化率: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河岸建设,打通水陆的物质循环通道,提高生物生境多样性。 (5)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恢复水生动物栖息场所、恢复沿岸带湿地植物、逐步恢复全系列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
*
2、水动力学物理模型----流体动力学
*
*
3、环境-生物数据相关性分析
项目

1
2
3
4
特征值
0.397
0.369
0.310
0.148
种类-环境相关性
1.000
0.998
0.998
1.000
物种数据累积变化百分率
28.4

河道恢复措施

河道恢复措施

河道恢复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恢复河道的健康状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河岸整治和水资源管理四个方面,探讨河道恢复的措施。

一、生态修复1. 植被恢复:在河道两岸种植适合生长的树木和灌木,提高河岸的植被覆盖率。

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

2. 湿地建设:在适当的地点修建湿地,增加湿地面积,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

湿地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3. 鱼类放流: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需要恢复水中的生物多样性。

定期进行适量的鱼类放流,增加河道中的鱼类数量,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二、水质改善1. 减少污染源: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减少污水直排河道的情况。

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降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2. 河道清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清除淤泥和底泥中的富营养化物质,改善河道的水质。

3. 水生植物净化:在河道中种植一些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如浮萍、莲藕等,利用其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

三、河岸整治1. 建设护岸工程:修建河道两岸的护岸工程,防止水流冲刷河岸,造成河道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2. 绿化河岸:在河道两岸种植绿化植物,提高河岸的景观价值,使河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3. 划定河岸利用范围:划定河道两岸的利用范围,严禁在河道附近建设违法建筑或进行违法填埋行为,保护河道的完整性。

四、水资源管理1.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合理分配河道的水资源,保证河道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用水的需求。

2. 加强水资源监测: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及时了解河道水质状况和水量变化情况,为河道恢复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宣传,倡导节约用水,减少对河道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通过以上的河道恢复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质,提高河道的景观价值和利用效益。

河道综合整治方案

河道综合整治方案
6.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河道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河道整治效果长期稳定。
六、预期效果
1.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著提升。
3.河道周边景观品质提高,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七、总结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某河道的综合整治,实现河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和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为确保整治效果,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健全河道保护与监管制度,共同努力,为打造美丽河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4.工程实施: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河道整治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效果评估与优化:工程完成后,评估整治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6.长效管理:建立河道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河道整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
2.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政府投资,合理利用社会资金,确保整治工程资金需求。
3.防洪排涝能力提升
(1)拓宽河道:对部分狭窄河段进行拓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2)加固河堤:对河堤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河堤安全。
4.生态保护与监管
(1)建立健全河道保护制度:制定河道保护相关规定,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河道保护与监管。
(2)设立河道保护专项资金:保障河道整治及日常维护的资金需求。
(3)加强河道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河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河道清淤:采用环保型清淤设备,对河道进行定期清淤,减少内源污染。
(3)生态修复: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浮床等技术,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2.生态景观建设
(1)绿化带建设:在河道两侧设置绿化带,种植适宜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提高河道周边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景观建设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景观建设

浅谈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景观建设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的功能分析,提出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景观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河道整治;景观建设;城市水环境;生态护坡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环境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水利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许多大、中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兴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整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

为此,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城市河道整治,满足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结合近年来我国河道综合治理经验和做法,对于城市河道整治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城市生态景观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城市河道的功能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能滋润生命、塑造城市气质,还能反映城市的健康程度。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像散落的珍珠,被交错的河流编织成湖北旅游引人入胜的水乡泽国风光,一条河道就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线。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都偏爱“近水而居”,现如今城市河道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多样。

城市河道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

1.1防洪排涝功能。

城市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

蜿蜒曲折的河道、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

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可以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

1.2灌溉供水功能。

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环境得以存在的必要因素。

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河道的水环境是保障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

实例分析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水景观建设

实例分析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水景观建设

对 问题 ,合 理适 度提 高 城市 河 道水 面 是 建设 山水 城 市 重 要载 体 ,我们 在 现有 7 0hn 水 面的 水东 水库 基 础上 . 1 r 在 城 区青 印溪建设 两 座 坝高 25 .m,长分 别 为 5 0和 5 的 7m
橡 皮 坝 , 尤 溪 河 大儒 名城 建 高 42m, 1 2m 的 桥 闸 , 在 . 长 6 使 城 区 中心 区拥有 稳 定水 面 5 . h 筑 坝稳 定 水位 成 湖 6 m , 7 的处 理对 于河 道 景观 的 营造 以及 生 态 系统 的 建立 有 着非
筑坝 提 高水 位是 城 市水 景观建 设 的主 体 .在水 资 源 十 分 紧缺 的今 天 ,合理 调节 和 利用 水 资 源始 终 是我 们 面
利 用 现 有 水 利工 程 在 河 网体 系 中进行 水 资源 调 度 ,
是 在 短期 内削 减 污染 负荷 、扭 转 水环 境 质 量恶 化 的速 治
4 城 市河 道综合 整治的景观治理
城 市河 道 水 景观建 设 和 生 态修 复 是城 市 河 道综 合 整 治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和追 求 目标 。城 市 水景 观 是 城市 景 观
截污 纳 管 中最核 心 的 内容 就 是建 立 和完 善 城 市 污水 管 网体 系 。首 先应 对河 道沿线 排 水户 进行 详细 调查 , 将其
后 , 清挖 的淤 泥进 行合 理 处 理和 利用 , 是 清淤 疏 浚工 对 也
程 需要 重 点考 虑 的范 畴 。对 重金 属 含 量严 重超 标 的有 毒
污 泥 应 及 时 做 好 填 埋 , 止 对 环 境 的 二 次 污 染 ; 毒 淤 泥 防 无
就 近 接 人 敷 设 在 城 镇 道 路 下 的 二 级 管 网污 水 管 道 系 统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方案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方案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一、综合整治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城市河道的污染、涵养、防洪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某城市的实际情况,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防洪及利用功能综合方案展开讨论和建议。

二、综合整治内容1. 污染治理(1)建立污染物排查监测系统,对污水排放口进行严格管控,制定详细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严格依法查处超标排放。

(2)加强河道的清淤工作,及时清理河道中的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并建立定期巡查、监测和清理机制,确保河道水质的清洁。

(3)在河道两岸建立生物监测点,开展定期的生物监测工作,借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等指标,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 生态修复(1)启动生态恢复工程,包括河道两岸的植物绿化工程、湿地修复工程、水生植物引种工程等,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

(2)利用适宜的生物修复技术,对污染严重的河段进行生物修复,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等,降解有机废水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3)建立生态保护区,划定河道两岸一定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当地特有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

3. 景观提升(1)对河道两岸进行景观绿化,种植适宜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沿河绿地和步行道。

(2)在河道两岸建设景观工程,如雕塑、喷泉、亭台等,增加河道的观赏性和人文氛围。

(3)进行河道文化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艺术节等活动,提升河道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4. 防洪及利用功能(1)对河道进行整治,增设必要的护岸工程和排洪渠,提高河道的洪水承载能力。

(2)河道整治过程中,设置适当的水生物种群及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水文生态功能。

(3)引入环保绿色建筑理念,建设沿河的公共利用设施,如体育场馆、公园、休闲广场等,满足沿岸居民的生活娱乐需求。

三、综合整治方案实施1. 编制整治方案在河道综合整治之前,需要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河道污染、防洪、生态等状况进行调研,制定详细的综合整治方案。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摘要:河流生态系统软件要想正常运行,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虽然传统的流域管理项目可以有效地管理路线,但由于之前流域生态系统软件之间缺乏协调,受项目原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对河流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生态和谐理念为指导的河流整治,需要把握河流的生态自然环境和流域的生态特征,对流域进行相应的整治,在河流生态敏感区给予河流一定的尺度空间,尽可能利用生态工程数据进行整治。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环境;影响;保护修复;措施1工程概况1.1防洪工程现状上寮河全长6.98km,大多数河流每10至50年处理一次。

港头污水池至五孔管涵出入口段为纯天然河道,河道宽度约30~60m。

该路段已纳入桥梁底部规划区域的防涝工程进行处理。

本工程整治范围包括五孔管涵进出口至巫山水利枢纽主坝中下游河段。

其中,创新路以下流域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在3米至4米之间,部分底点高程不足3米。

同时,由于港头污水池水位的支撑和中央路宝安大道管涵的降低,该地区城市内涝较为严重。

1.2水生态修复工程现状河道的上下游约0.75公里为丘陵地形。

河道毗邻深圳市福永供水公司、巫山水利枢纽和凤凰山。

目前,通道两侧都有菜园和工业生产工厂。

河流的左岸是一个直立的挡土墙,工厂墙靠近河流而建,创造了一个没有扩张的室内空间。

左岸有一个菜园,可以利用大的室内空间。

沿途没有搬迁,道路完全连通。

但边坡落差较大,路堤高8~9米,被人和水阻挡。

目前的景观主要是地面覆盖物和果树。

由于项目建设、野生物种入侵等自然原因,部分边坡遭到破坏,杂草丛生,不仅影响滨江休闲旅游的安全,也缺乏良好的景观效果。

中上游约2km为小型复合断面。

台湾海峡两岸都是工业用地。

工业工厂聚集在一起,有些建筑杂乱无章。

沿河修建了几座工程建筑,导致沿河的畅通道路受阻。

不过,在拆除少量旧工程建筑后,海峡两岸的交通可以完全连通。

目前,绿色数量不够,缺乏颜色变化,物种单一,缺乏层次,因此无法建立良好的绿色植物生态生物群落。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水是一城市的历史,是财富,是资源,是文明素质和文化底蕴的象征。

然而近二十年随着人口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内河及相关体的环境条件越来越差。

城区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未能同步增长,城市内河接纳污染的负荷越来越大。

水体恶臭及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化泛滥,给城市水体景观和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应该来说,河道治理及水体修复是刻不容缓的。

xx江位于宁波市xx区,全长1186m,平均宽为28m,工程面积33066m2 ,水深0.8~1.35m,总蓄水量2.6~4.5万m3,上游工业污水、农业污染、沿河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

工程实施前,虽然xx江航道在前几年清过淤(1999年清淤),但因xx江水域长期受上游污水及两岸生活污水影响,故仍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该河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

沿河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因未接入规划的市政管道,未经处理就直排入河。

1.水体复氧技术:在xx江进行曝气,改善局部水域生态环境,恢复好氧微生物群落,确保浮游动物、鱼类生存2.生物围网生物围网工程的关键是利用生物治污原理,植物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植物根茎附着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利用这一原理净化水质。

在以围网为框架控制植物生长区域,避免漂浮植物在水域内狂长形成二次污染,失去控制。

3. 植物浮岛“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湖岸的植物附着泥碳层向上浮起,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本工程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的人工浮体,在上边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 漂浮在水面。

它具有附着生物多、直接吸收水中N、P成分等特点,在对浮游植物的抑制、提高水的透视度等方面效果比较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浮岛在抑制浮游植物,降低COD方面效果突出。

专家普遍认为,它的主要作用体现为:净化水质、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

城市河道不仅要发挥防洪、排涝、蓄水、航行等基本功能, 还需要具有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功能。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摘要:由于城市河道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等众多方面,对城市污染河道进行修复关系着城市生态系统和民众人居环境,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综述了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的发展进程,介绍了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等城市河道修复技术的适应情况和优缺点。

此外,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精细化和差异化特征识别、河道修复技术层面和社会经济层面兼容性和冲突性等问题两方面对河道环境修复给出了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城市污染河道环境修复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污染河道;生态修复;特征识别1当前阶段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1.1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水体是仅次于土壤的第二种微生物天然培养基。

污染的水体,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水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厌氧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促使水体黑臭现象的形成,影响水体水质。

刑鹏等[2]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快速分解和厌氧反应过程中,真菌、梭菌等微生物是河涌、湖泊致黑物质形成的关键。

由此可知,水体中淤积大量的污染物质,河道水体缺乏氧气,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污染物,产生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水体中的Fe、Mn元素被还原,与水中的硫生成FeS、MnS等悬浮颗粒,引起水体发黑发臭。

1.2对污水的拦截不彻底,仍然有污水不断排入河道中很多工厂因为考虑经济成本、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再加之主管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工厂产生的废水、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等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涌,这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从源头上给河道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导致无法从根本上将污染源彻底地解决,也就无法彻底解决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

1.3河道环境治理不彻底目前,对河道治理都是只针对某一条河道或者某一段水体进行治理,这样碎片化的治理形式无法满足对整个水环境质量的提高。

河道清理专项整治方案范文

河道清理专项整治方案范文

河道清理专项整治方案范文一、总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治理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快河道水质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市拟对河道进行清理专项整治,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1.河道清理:对城市河道的淤泥、垃圾等进行清理,保障河道畅通;2.水质改善:减少河道污染源排放,提高水质净化能力;3.生态修复: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河道水生植被,改善河道生态系统功能。

4.治理成效:确保整治后河道水质稳定改善,河道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三、工作内容1. 河道清淤对河道淤积的泥沙进行清理,保障河道通畅。

清淤工作主要包括机械清淤、人工清淤和生态洗涤等方式,确保河道的通畅和功能运行。

2. 河道清理对河道中的垃圾和固体废物进行清理,特别是重点清理沿岸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保障河道环境整洁。

3. 河道水质净化对河道中的污染源进行治理,监控河道水质改善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净化河道水质,以达到国家水质标准。

4. 河道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河道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保护和再生水生植被,增加水生动植物种群。

5. 河道环境监测对清理整治后的河道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分析河道水质、水质参数、河道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评估河道整治效果。

四、工作步骤1. 组织规划成立河道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清淤、清理、净化、修复工作详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完成时间和工作要求等。

2. 技术调研对河道清理整治所需的设备、材料、技术进行调研,确定清理整治的最佳工艺、方法和措施。

3. 现场勘查对需要进行清理整治的河道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河道情况,排查污染源,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4. 设备采购根据技术要求和调研情况,确定所需设备、材料等并进行采购。

5. 施工实施组织清淤、清理、净化、修复工作的实施,确保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6. 监测评估施工结束后,对整治后的河道环境进行监测评估,评估整治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河道除了承担防汛除涝功能,还承担了航运、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

文中以涨水洪河道整治为例,提出了河道的整治目标,同时介绍了护岸结构设计,通过采取生态护坡建设,岸坡生态绿化等工程措施改善河道水环境。

关键词:城镇河道整治;生态景观;修复
引言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中国东部海岸的中心位置。

崇明岛内河道密布,纵
横交错,水面率较大。

密集的河网水系,是崇明岛特色生态景观之一,河道除了
承担防汛除涝功能,还承担了航运、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

涨水洪河
道位于崇明岛东部的陈家镇,是崇明岛南北向的主要输水通道之一,现状河道南
接老南横引河,北至四号河以北,西边相邻的南北向竖河为溪家港。

现状河底高
程为-0.74~1.97m,现状河道河口宽度约为18~58m;河道岸线现状较顺直,以
轴线河为界,南段河道较宽,平均河宽在50m左右;北段河道较窄,宽度约为
20m。

区域规划控制的最高水位3.65m、常水位2.50~3.00m,突击预降水位
2.10m。

现状河道堤岸普遍存在坍塌现象,加之调引长江水中的泥沙淤浅作用,
河道规模不断缩小和退化,严重影响和降低区域洪涝水蓄滞和排泄能力,对区域
防洪除涝安全构成影响,存在较大的洪涝灾害风险。

水污染日趋严重,现状水质
较差。

随着崇明经济的加速发展,由于污染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同时由于河道
淤浅,水环境容量不断降低,导致河道水质逐年下降,部分断面水质下降到劣V 类。

再加之河坡平台被人为擅自侵占,修造码头,河坡、青坎、削坡违章种植常
有发生。

河道中任意设置明暗捕鱼的设施以及不合理的引排水等,都不同程度地
加剧了河道的水体污染。

1河道整治目标
1)增加河道的过水断面,提高河道的槽蓄和过流能力,并且增加岸坡的抗
冲能力,防止河道岸坡坍塌,降低河床淤积速度,更好地发挥河道在区域防汛除
涝和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对岸坡易冲蚀部位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河道岸坡
的稳定性,并种植防风固土的植被护坡,增强边坡的抗冲能力,使边坡不再坍塌,可以有效控制河岸的水土流失。

3)使河道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环境怡人的
景致,为河道两岸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涨水洪横穿陈家镇开发区。

涨水洪位于开发的裕安社区和实验生态社区的东侧,与奚家港间距约2.1km。


涨水洪规模扩大并向南、北延伸,对提高两个社区的排涝能力有很大帮助。

同时
能提升地区整体形象,可依水造景,联动开发,提升地块价值。

2工程措施
为满足现代城镇对景观及生态河道的要求,根据周围环境及功能,经过对仿
木桩钢筋混凝土挡墙、干砌石、景观叠石和浆砌块石等各类生态护岸的经济性和
合理性进行综合比选,该工程选择稳定性好的挡墙加仿木桩护岸和景观性较好、
生态和谐的景观叠石挡墙护岸。

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保持水土、人水和谐、生态优
先的原则,为生态建设和景观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

1)仿木桩挡墙护岸。

斜坡
式钢筋混凝土直立挡墙加仿木桩结构,适用于南段生态社区段和北段的裕安现代
社区段,从河底以边坡1∶3至高程2.5m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平台,平台宽0.80m,
平台内侧设钢筋混凝土挡墙,顶高程为3.20m,顶宽0.3m,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顶面高程为2.0m,底板厚度为0.40m,宽度为1.40m,下设厚100mm素
砼垫层。

墙前设?150mm×1400mm仿木桩,仿木桩间隔布置,每2根桩间隔
50mm为1组,每组之间间隔150mm,营造疏密有间的景观效果。

墙后以1∶3
的植草护坡至堤顶高程4.00m,堤顶设3.0m宽防汛道路。

墙下设C30钢筋混凝
土方桩。

生态社区段和裕安现代社区段均为商住社区及企事业单位,采用钢筋混
凝土挡墙安全性高,为了美化环境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在高程2.5m平台上种
植水生植物,不仅可提高河道水体的净化能力,同时可起到软化硬质护岸结构的
效果,浅水平台同时起到减少或避免安全隐患,仿木桩露出水面具有较好的回归
自然的景观效果,该护岸具有不同季节不同的景观效果,且针对崇明岛土质偏砂
性和涨水洪河道沿线多支河口,河口处冲刷较严重的特点,该护岸可有效防止水
土流失。

2)景观堆石挡墙护岸。

适用于森林公园景观段,为斜坡加景观叠石挡
墙结构,从河底以边坡1∶3至高程2.5m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平台,平台宽0.60m。

平台内侧采用景观堆石挡墙护岸,挡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底板,厚400mm,为降低造价,挡墙墙身下部采用浆砌块石,顶高程为2.70m,底宽1.0m,顶宽
0.50m,上部采用园艺堆石,堆石自然堆放,高低错落,与沿岸郁郁葱葱的植物
相协调,营造出自然古朴充满灵韵的的景观效果,堆石与墙顶接触面以M10砂浆砌筑密实,临土侧理砌,采用C20细石混凝土灌缝;顶高程不低于3.20m。

墙后
再以1∶3的植草护坡至堤顶高程4.00m,堤顶设3.0m宽防汛道路。

墙下设C30
钢筋混凝土方桩。

3生态景观的修复措施
3.1建立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规划目标
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之初就应建立规划目标。

具体做法可以是设计
者与园林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部门相协同,并且在充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规划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目标,并且在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的基础之上科
学运用当代景观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值得提出的是,无论是在运用当代景观设
计的风格上还是在运用当代景观的设计手法上都应该尽力与河道所在城市的本土
特色相互结合。

在设计与修复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体现出城镇河道环境
绿化区域和河道休闲区域的独特风格和魅力,让设计者的精心设计与当地文化特
色相得益彰。

河道地区之前所拥有的独特地理特点都应该被设计者充分利用。

附近的自然
风景资源也可以成为设计者们难能可贵的设计素材。

设计者在精心运用已有素材
之余,可采用多维表现技巧,利用美学原理和特征通过材质、色彩及细节上的处理,向城市居民及更多的人群传达出给人们带来独特感受的舒展、动感等自然美。

3.2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要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人类重视的主体之一。

人们越
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毫无质疑,生态理念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河道生态景观
设计中都有不用程度地运用和体现。

这就要求设计者们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之前就
应全面理解生态学的基本丰富内涵,并且在了解的基础之上活学活用。

具体可以
是设计师们要尊重自然,要认识到河道及其周围存在的一切生物,并且对于河道
及其周围存在的诸多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及时了解,同时也对各
个生物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加以剖析,在进行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时,要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河道及其周围的生物。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设计者们在进
行具体的设计与修复工作中高度的尊重自然,同时最大限度地反对和摒弃孤立的、
违反自然规律的设计与修复行为。

与此同时,设计师们还要理解生态学的深刻内涵,把其与简单的绿化区分开来,科学地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设计。

设计者们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更要顺应自然的发展,降低人工改造的数量,同时也尽量减少成本,把设计与修复中对于环境破坏的程度降到最低。

结语
河道整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各大城市正着力开展此项工作。

该工程协同崇明岛内河网水系中的其它河道的整治建设及综合运用可提高岛内的防洪除涝能力,保障河道所在地区的防汛安全。

通过工程的综合整治措施,提高河道的引排水过流能力,为区域防汛除涝及水资源调配创造良好的输送水条件;通过对河道两岸的护岸建设,可以有效避免岸坡继续坍塌,保持河岸的稳定,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通过对河道两岸岸顶的绿化建设,可以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更好的与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发展相协调。

河段延伸对于近期开发的裕安社区和实验生态两个社区的排涝能力有很大帮助,该工程对陈家镇开发区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卉,朱雪诞,卓元午,盛晖,蔡育.崇明农村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程以万平河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6).
[2]陈杰,黄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J].水电与新能源,2012,10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