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区域经济学论文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区域经济学论文

开题报告:区域经济学论文

开题报告:区域经济学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对于加强区域发展规划,提高地区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本文旨在研究当前区域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探讨国内外主要的研究成果和重要进展。

2.分析与评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总结不同国情、民情和地情的影响因素。

3.研究区域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人口流动、城市化、资金流动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和综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发现。

研究计划与时间表本文的研究计划如下:1.第一阶段(2周):完成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2.第二阶段(4周):根据收集的文献和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2周):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进行最终的定稿。

本文的时间表如下:时间计划项第1周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第2周文献分析和整理第3-6周实证研究和报告撰写第7-8周报告修改和完善第9周最终定稿和提交论文研究成果预期本文旨在研究当前区域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加强区域发展规划,提高地区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预期成果如下:1.对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的综述和分析。

2.分析和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总结不同国情、民情和地情的影响因素。

3.研究区域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人口流动、城市化、资金流动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1.张钢,杨炯,黄贤金.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集群[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关志立,该书论编委会编. 区域经济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3.赵虹. 区域经济[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Krugman, P.R.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Trade[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1991.5.Porter, M.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New York:Free Press, 1990.。

区域经济学本科论文2200字_区域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区域经济学本科论文2200字_区域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区域经济学本科论文2200字_区域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区域经济学本科论文2200字(一):网络技术发展引发区域经济学变革的分析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一直紧跟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每当社会经济条件变革时,区域经济学科的相关理论也会产生变革。

本文阐述了网络技术发展对区域经济学变革的影响,以及当前的网络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带来的变革作用和积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技术;技术发展;区域经济学;理论变革前言:区域经济学就是研究在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生产力)发展运动的规律,其学科理论的应用性和实际意义非常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总结和参考意义。

不同的经济区域会产生政策制度的区别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差异,区域经济学的内容也因此得到了不断的填充和完善。

1网络技术发展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网络技术是新兴的现代化技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活动虚拟化的进程,实现了高效低耗的生产力发展目标,对于当前的生产结构也进行了优化。

区域经济所依赖的要素受到了“虚拟化”的冲击,由于互联网在打破时间、地域限制方面的独特优势,“地理区域”这一概念在区域经济学当中已经变得十分模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十分致命。

1.1经济发展由实体经济扩展到虚拟经济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虚拟经济世界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活动已经逐渐趋向网络化、虚拟化以及全球化。

以网络技术作为桥梁,不仅能把产业内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串联,还可以把不同的行业的产品以及服务也进行串联,将他们融入到同一片市场当中,这样也促进了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世界的转变。

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济发展的界限,实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一个地理区域的经济活动,都可以拥有全球市场。

对由此引发的实践活动的探索也在不断丰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推演论证也可以更完美的应用于区域经济活动发展当中。

以“双转移”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_毕业论文模板

以“双转移”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_毕业论文模板

以“双转移”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_毕业论文模板论文导读::双转移”是广东省为协调城乡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广东省委、省政府从2000年开始高度重视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双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前言广东省经济总量一直都居全国前列,但GDP增幅却徘徊于全国后位,2009年居第27位,可见广东省目前的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从2000年开始高度重视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每两年举办一届“山洽会”,大力推进珠三角洲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的经贸技术合作,但一直执行不够,效果不大。

直到2008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把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区际转移作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双转移”是广东省为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解决经济增长瓶颈的空前创举。

主要是指把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经历了9年时间的探讨与实践,区域城乡发展趋于协调毕业论文模板,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广东省实施“双转移”状况分析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双转移”势在必行。

广东省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地区间发展差异系数高达0.76,远高于全国0.66的平均水平。

2005-2009年,广州和深圳的人均GDP 分别是梅州地区的7.17倍和7.88倍,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是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3.60倍、3.08倍和3.62倍。

2005-2007年,广东省各区域的产业平均集中率,珠三角为77.33%,粤北山区为10.87%,粤西为7.03%,粤东为4.77%,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突出。

非珠三角洲区域未能充分发挥本地的生产要素优势,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市场容纳能力。

当地区域经济学论文

当地区域经济学论文

当地区域经济学论文当地区域经济学论文不要标题引言当地区域经济学研究了一个特定地区内经济活动的组织和影响。

该领域着重于地方经济的特殊特征和特定要素的影响。

地方特色包括地理位置、人口特征、资源和产业结构等。

当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地区特征的分析首先,我们对当地的地理位置、人口特征、资源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是否靠近城市或交通网络,以及是否有自然资源供给。

同时,人口特征也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例如年龄分布、教育程度和就业率等。

接着,地区的资源和产业结构也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例。

地方经济政策分析其次,我们研究了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政府的税收政策和补助政策对地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

此外,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合理的政策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我们研究了一些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

例如,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等因素都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人力资本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产业集聚可以形成经济规模效应。

结论综上所述,当地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地方经济的特征、政策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当地的经济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机理,并为地方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地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地方经济的特殊性和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

因此,研究当地区域经济学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律,也有助于为地方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另外,当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还可以为地方经济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思路和路径。

在深入分析地方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针对性地利用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研究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研究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杭州市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广东省已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但是,由于广东省各地的情况如自然条件、经济基和优惠政策等条件存在不同的差异,因而,广东各地区域经济的差距也也在不断增大,且有加剧之势。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日益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普遍地存在区域经济不平行发展的状况。

但是,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应过大,因为过大的经济差距会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冲突,弱化各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为此,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各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再探讨造成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差异目录1引言及文献回顾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文献回顾 (2)2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 (3)2.1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指标 (3)2.2 广东省经济区域的划分 (4)2.3 广东省各地经济总量差异分析 (5)2.3.1 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总量差异分析 (6)2.3.1.1 广东省内各地级市之间经济总量的差异状况 (6)2.3.1.2 广东省与福建省江苏省之间市际经济总量差异的比较 (7)2.3.2 广东省四大区域经济总量差异分析 (9)2.4 广东省各地人均GDP差异分析 (10)2.4.1 广东省各地级市人均GDP差异分析 (10)2.4.1.1广东省内各地级市之间人均GDP的差异状况 (10)2.4.1.2 广东省与福建省江苏省之间市际人均GDP差异的比较 (12)2.4.2 广东省四大区域人均GDP差异分析 (13)3.5 广东省各地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14)3.5.1 广东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14)3.5.2 广东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差异分析 (18)2.6 广东省各地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分析 (20)2.6.1 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差异 (20)2.6.2 广东省各地级市人均GDP发展速度差异 (21)2.7 广东省各地经济发展速度波动状况差异分析 (24)2.7.1 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波动状况分析 (24)2.7.2 广东省各地级市人均GDP增长速度波动状况分析 (27)2.8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总结 (30)3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及其影响 (32)3.1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 (32)3.1.1 广东省各地区经济总量差异的演变 (32)3.1.1.1 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总量差异的演变 (32)3.1.1.2 广东省四大区域经济总量差异的演变 (33)3.1.2 广东省各地级市人均GDP差异的演变 (34)3.1.3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结构分解 (36)3.1.4 威廉姆森的“倒U型假说” (39)3.2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39)3.2.1 区域差异的经济效应 (39)3.2.1.1 区域差异的正面经济效应 (39)3.2.1.2 区域差异的负面经济效应 (40)3.2.2 区域差异的社会效应 (41)3.2.2.1 区域差异的正面社会效应 (41)3.2.2.2 区域差异的负面社会效应 (42)4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 (42)4.1 自然地理及区位条件方面 (42)4.1.1 自然地理方面的差异 (42)4.1.2 区位条件差异 (42)4.2 人文社会及经济方面 (43)4.2.1 政策及制度差异 (43)4.2.2 产业结构差异 (44)4.2.3 外商投资差异 (44)4.2.4 制度变迁差异 (44)4.2.5 基础设施条件差异 (45)4.2.6 思想观念及文化差异 (45)4.2.7 教育及技术差异 (46)4.2.8 侨乡优势差异 (47)5 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 (47)5.1 加快区域产业整合与升级 (47)5.2 运用区域性优惠政策 (48)5.3 运用区域性财税政策 (48)5.4 鼓励区域经济协作 (49)5.4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50)5.5 积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50)5.6 运用点轴扩散与据点开发的空间策略 (51)5.7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52)5.8 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 (52)5.9 金融调控 (53)5.10 移民就业与移业就民并举 (54)5.11 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建设为机遇,加快区域信息化进程 (54)5.12 发掘海外华人资源 (54)6 结论 (55)1 引言及文献回顾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区域经济学最新论文范文怎么写

区域经济学最新论文范文怎么写

区域经济学最新论文范文怎么写虽然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经济发不平衡,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区域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区域经济发展下高职教育探究》一、以深度对接为主线,推动高职教育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要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以深度对接为主线,以“五个对接”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共荣,互惠共赢,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理顺高职教育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根据产业发展体系的新要求,建立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制度,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

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保持同步。

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使得职业教育布局必须与产业布局有机结合,满足社区功能完善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规划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一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规模,建立动态高职教育发展机制。

2.理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建立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推动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职业院校治理,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担任职业院校领导干部。

高职院校要坚守“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不断提高校企合作。

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培训基地建在学校。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建立新型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组成由学校、行业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机构。

3.理顺高职院校与市场的关系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要以区域劳动力市场指挥棒,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全方位对接,高职教育要充分面向市场自主办学。

区域经济学论文范文2篇

区域经济学论文范文2篇

区域经济学论文范文2篇区域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区域经济发展下公路运输论文一、公路运输的特征首先,公路运输具有反应灵活的特征。

对比其他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中车辆的运输具有随时、任意性。

不像火车以及轮船等运输方式需要固定的时间表,公路运输可以灵活的安排运输时间。

同时,公路运输能够将不同地域连接起来,节省时间。

其次,公路运输具有速度优势的特征。

速度优势是运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尤其是在中、短途运输过程中,公路运输担当着主力军。

公路运输中货物不需要中途中转,并能够保持较快的运输速度。

再次,公路运输具有资金优势。

公路运输的运营成本较低,无需专门的设施即可以完成运输任务。

并且公路运输的投资周期较短,能够较快回收资金。

这在国家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公路运输的优势显现出来。

二、公路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公路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连,能够帮助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一方面,公路运输帮助增强经济发展的流动性。

不同省市、不同区域的资源在公路运输的支持下,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

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程度。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将获得提高。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公路运输的需求。

公路运输建设成果突出,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各种便利条件,继而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另外,公路运输将带动我国其他不同产业的深度发展。

例如,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公路运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汽车制造业不断适应公路运输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汽车安全性、创新性的相关研究,提高了汽车制造业的质量,使该产业得到更高端的发展机会。

三、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不通过国家所致力于发展的内容之一。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公路运输的要求逐步提升。

公路运输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广州重大政经论文

广州重大政经论文

广州重大政经论文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及我国重要的对外经济贸易口岸,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今天广州正以豪迈的英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

一、广州经济发展因素分析(一)国际环境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世界经济出现全球性回升,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复苏以及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较为成熟的广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广州市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形势将会有较明显的好转。

此外,中国加人WTO在即,为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以提高2-3个百分点,以后几年国民经济将呈现持续平稳增长态势,广州市经济增长的大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但是,我们也是应该看到一些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利的因素。

首先,当前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周边国家纷纷把扩大出口作为摆脱贫困、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从而在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方面形成与我国更加激烈的竞争。

其次,西方经济处于景气上升期,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跨国资本在发达国家间相互流动的趋势有所增强,发展中国家资金普遍短缺,这更加剧了我国引进外资的困难。

再则,在全球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美,欧保持增态势,他们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国际竞争,使价格下调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又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金向发达国家的流动。

此外,西方强国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将设置一些限制,即使我国加入了WTO,这种情形短期内也不可能消失。

(二)国内环境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为广州经济发展造成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中央提出了继续实行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组,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广州市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

广州市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67~172Acta Agr i culturae Jiangxi广州市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谢学宁1,4,张正栋2,夏斌1,3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53);国家3项目(B )。

作者简介谢学宁(6),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0;3.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以区域经济差异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成熟的区域经济差异计量模型,借助SPSS 等统计软件,系统地对广州市内部的经济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时间演变特征来看,广州市各区(市)之间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维持在高水平缓慢增长;从空间分布规律特征来看,第一类地区集中分布在中心区域,第二类地区集中分布在广州市西部和南部,第三类地区分布在广州市边缘,且县区差距巨大;从各类地区内部经济差异看,各类地区内部经济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区域经济;时空差异;广州市中图分类号:F29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1)04-0167-06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扰。

合理测度区域差异、找出区域差异成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课题[1~3]。

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不少学者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大小以及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4~13]。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我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

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图1)。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第一篇:区域经济学论文院系:国际教育学院班级:国际商务096班姓名:学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合作增强了区域间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不同地区能够得到共同发展。

但这种增长方式仍然是以粗放型方式为主,是以无计划的利用环境资源而换来的。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继续飞速发展,其与自然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会日益尖锐。

一方面,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另一方面,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后,经济赖以飞速发展的基础减弱,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要平衡两者,达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简述、特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包括整体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个体系,是完整的,子系统的不协调会限制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整体系统也要控制子系统,实现共同的目标;公平性:只有做到公平,当代人才能获得和后代人同样的发展机会;动态性:整个体系当中的子系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要注意子系统的协调;效率性:因为效率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把效率性作为重要特征;可控性:在整个体系的运作当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体系造成影响,这就需要调控来保证整个体系的顺利进行;地域性:区域发展并不平衡,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地域特点。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

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

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

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区域经济学论文-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区域经济的实例

区域经济学论文-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区域经济的实例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可分为三个方面:
政治背景:
在西方,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了加强,政府手段更加强硬,有能力去干预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充当资源配置的主体,在区域之间按自己的意愿有计划地配置资源,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分配资源。
(三)对区域经济学的不断探索促进了其发展的进程
区域经济学是由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交叉形成的。正是由于它的学科交叉性,使得它的研究方向没有一个确切的对象和范围。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没有得到一个广泛认同,有些理论自成一派,甚至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界定也各有各的理解。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产生,才使得区域经济的研究得到了不断地突破和进步,区域经济的研究才能长盛不衰。
第二章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区域经济的实例
第一节圈层结构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一、从区位论角度分析旧城拆迁的内在发生机制
旧城拆迁利用了圈层结构的理论原理。在中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发现,老房子被拆除了,荒地被商业开发利用了,高档楼盘建起来了,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形成网状结构联系了四方,一片片经济集聚区被写字楼占满,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城市中心区的地价节节攀升,越靠近城市中心经济越繁华,整个城市呈现圈层结构划分,这种情况体现了圈层结构的形式。根据杜能区位论选址的结果是,为了使城市逐渐形成圈层结构,城市中心的旧城以及具有历史色彩的街道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形成新兴的商业区和高档住宅区。很明显,率先被改造的老街区大多位于中心圈层,适合进行商业开发和高档住宅区开发,在区位论的引导机制下它们逐步被置换到外围圈层[6]。
二、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战略选择
中部小城镇建设的理念利用了圈层结构形式的理论。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尖锐交错的地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对于贯彻实施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加快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从整体上看,我国城镇化的道路应以大中城市为主导,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应依托大中城市做好规划选择和布局,走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城市发展的圈层结构,而不能全面地小城镇化。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探究-发展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探究-发展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探究-发展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联系问题首先,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在与其他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竞争互补的关系,但需要明确的是,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阻力仍然存在。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利益为出发点的行政壁垒对于珠江三角洲空间经济的联系和运行有着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了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发展的渐近化和趋同化[1].因此珠江三角洲应当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实现广州与珠江三角洲腹地区域之间的错位经济发展。

其次,应当积极重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内部分异趋势。

广州与佛山以及肇庆等城市之间的经济互补相对理想,但广州与深圳、东莞、江门等城市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这不利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因此,要想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应当制定合理的步骤和进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例如可以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分解,建立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的经济圈,以此来带动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最后,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其与腹地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性还有待提升,例如广州与中山的相对距离要大于空间距离更加远的深圳。

因此应当积极加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网络建设,从而加强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其他城市的联系。

2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珠江三角洲在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要想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二次发展,应当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

2.1 发展问题分析2.1.1 内部问题突出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定位重叠问题较为严重,这就导致了其内部重复建设较多、产业结构同构问题严重、经济合作深入不足等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的城市彼此之间的整合不足,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地位虽然凸显,但广州也仅仅局限于点的发展,并没有形成拓展和辐射作用,从而限制了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延伸,降低了中心功能,城市认同感和凝聚力缩小。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3200字_区域经济学课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3200字_区域经济学课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3200字_区域经济学课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3200字(一):关于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重点问题思考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对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理论上分析和解释,增强学生把基础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分析的能力。

但现行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授课教师应该通过典型问题引入、经典案例讨论、课程论文撰写及讨论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全方面调动学生们积极性,增强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学生们也应以积极主动心态学习新的知识,这相对容易地克服了传统课堂上所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材选择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不同于其他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规律(孙久文,叶裕民2010)。

区域学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边缘学科,区域经济学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

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学教学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迫切我们探索能够突出学科特色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

尽管诸多研究者对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当前以下几个问题更应该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课程考核体系如何进一步地完善课程有诸多种类的考核体系,有的考核体系侧重于基础理论掌握程度,而有的考核体系更侧重于实际操作水平。

然而,不同种类的考核体系也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

科学的考核方式不但能够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区域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课程考核基本上是“期末卷定輸赢”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会导致学生只关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课程考试来临之际,他们通常会采取临阵磨枪和突击方式来应对考试。

经济学-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论文

经济学-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论文

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摘要】现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已经走过40年,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下,无论是国际范围还是国内范围,企业、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每个角色间的合作、商贸等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金融或者说金融机构,正是金融服务行业的存在,才能使得各种金融资源以高效率在经济社会中流动,支撑着社会、国家的发展,在当今社会金融已然是核心产业之一。

同时人们的需求也不断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于是因为各种驱动力的影响,金融要素渐渐集中,组成了一种规模庞大,专业化极强的集群,这就是金融产业的集聚。

而金融的集聚则以更加强大的力量继续对经济产生影响,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就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本文是基于国内外已有的金融产业集聚有关研究成果上完成的。

通过文献的收集和整理,阐释了金融产业集聚的概念和理论,金融产业集聚的测度方式和角度,金融产业集聚的模型构建和实证方法。

然后以区位熵为指标对广东省目前各地级市的金融产业集聚情况进行统计性描述。

在区位熵和其他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单位根检验、Kao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以确定模型,最后进行回归分析。

文章的最后则对基础上文的研究分析进行总结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区位熵;面板数据模型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Taking Guangdong Province asan Example[Abstract] Nowadays, China has gone through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der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economy, whether it is international or domestic,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dividuals and other roles of cooperation, business and other economic activities. It is the existence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that enables various financial resources to flow in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high efficiency,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In today ’s social finance, it is already a core industry On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driving forces, financial elements are gradually concentrated, forming a large-scale, highly specialized cluster, which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n economic growth.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h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ngle of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he model 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methods of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re explained. Then use the location entropy as an indicator to statistically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various c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location entropy and other indicators, a panel data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unit root test, Kao cointegration test, and Hausman test a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model, and finally regress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above and puts forward reference opinion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Keywords]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Location entropy Panel data model目录1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研究方法 (2)1.4文献综述 (2)1.4.1国外研究现状 (3)1.4.2国内研究现状 (4)2广东省金融集聚现状与经济发展现状 (6)2.1广东经济发展水平 (6)2.2广东金融集聚测度 (7)3金融集聚的实证分析 (10)3.1模型构建 (10)3.2实证分析 (12)3.2.1平稳性检验 (12)3.2.2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14)3.2.3Hausman 检验确定回归模型 (14)3.3结果分析 (15)4结论与政策建议 (18)4.1研究结论 (18)4.2政策建议 (19)4.2.1研究多变的金融发展体系体制,使金融产业的管理和经营规范化、多元化 (19)4.2.2实施针对不同地区情况统筹优化的金融政策,使人才和资源向珠三角外的区域流动 (19)4.2.3打造高素质金融人才团队,加快金融创新,使金融产业与高新产业紧密融合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发展广东申论作文

区域发展广东申论作文

区域发展广东申论作文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广东的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广东积极引进外资,吸纳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广东的地理位置独特,毗邻香港和澳门,紧靠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对外合作优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推动了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广东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广东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也不断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再次,广东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广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优化了交通运输环境,加快了货物和人员流动速度。

此外,广东还规划建设了一批国际化的综合性商务区和科技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创新氛围。

最后,广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发展。

广东地处珠江三角洲的黄金地段,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也面临着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

因此,广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推行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广东的区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广东通过引进外资、加大科技创新、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举措,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升了区域的整体实力。

未来,广东将继续努力,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学论文题目 广州

经济学论文题目 广州

经济学论文题目广州
广州经济的发展和地区差异分析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广州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

然而,与广州的繁荣发展相对应的是地区间的差异化发展现象。

具体而言,广州市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从而实现了更快速的经济增长。

而在广州周边的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许多地区面临着就业问题和贫困困扰。

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广州市的整体经济发展,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资源浪费。

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广州地区经济的均衡增长。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投资,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提升当地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聚集效应,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产业向偏远地区转移,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

同时,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区间的差异化发展。

总之,对广州地区经济的差异化发展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区经济的结构和特点,更好地指导政策制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珠三角相关经济学论文

珠三角相关经济学论文

珠三角相关经济学论文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金流入。

然而,这一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环境污染、人口密集等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该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然而,这种高速增长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过度密集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是加强环保政策的执行,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

其次是优化城市规划,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另外,还需要加大对人口密集地区的投资,提高住房和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

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珠三角地区也面临着人才流失和人才引进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成为了关键的资源。

然而,由于房价上涨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其他发展地区的吸引力,许多人才选择离开珠三角地区。

因此,地区需要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包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改善生活环境和加大对人才的激励政策。

此外,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面临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地区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投资。

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地区的产业价值链水平。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合作。

政府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激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

而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支持和推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广州与深圳区域经济发展比较

论文:广州与深圳区域经济发展比较

广州与深圳区域经济发展比较摘要:广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其城市经济基础是多元化的,其城市职能也是多功能的。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就,成长为一个经济实力直逼广州的新兴城市。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广州和深圳这两个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最具实力的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定位其城市功能,确定其产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广州与深圳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对比,结合两市在城市功能与区位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揭示了2 座核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1、广州与深圳概况广州是华南地区传统中心城市。

据第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市总人口1004.58万人(2007年末),人口密度1351人/ km2。

其中,城市总人口833.12万人,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51.02%上升至83.79%。

而深圳原是一个毗邻香港,沉寂、落后的边陲小镇,改革开放政策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作为中国首批特区城市,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至。

2006年,深圳常住人口数达846万,实际总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人口密度高达4334人/km2,居全省之首,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10.68 %跃升至92.46%,亦居全省首位。

2、经济综合实力对比分析对比广州与深圳1980~2001年GDP增长变化,1980~1983年间,深圳GDP平均增速高达58.3%,远高于14%的珠三角平均增速,而广州则以10.9%的平均增速处于珠三角平均增速之下,仅相当于深圳同期的1/5。

从成因来看,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深圳的GDP总量基数较小,其4年的GDP总和仅为29.04亿元,仅相当于1980年广州当年GDP(57.55亿元)总量的50%。

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特区的设立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对深圳影响之巨。

对比珠三角GDP增长速度,第一阶段明显下降的趋势,可从改革开放初期区域整体的非均衡发展得到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以广州为例,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谈谈广州市在金融危机和后亚运时代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地理与区位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

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

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

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

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二.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广州是我国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城市第三位。

广州又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交通门户枢纽。

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也是世界大型航空枢纽机场。

广州港是华南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

广州信息港是全国电信和互联网三大节点、三大国际出口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中心大港,广州历来是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主要门户和窗口,故称“千年商都”。

明清长期锁国,唯广州一口通外,富称“天子南库”。

新中国建立以来,广州一直为祖国“南大门”。

自1957年起,我国每年春秋两季专门在广州举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称“中国第一展”。

从2007年第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广交会会址现所在地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先进的国际会议展览基地之一。

2008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169家在广州投资。

三.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稳定作用初步显现,对广东经济平稳运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广州像沿海各大城市一样面临严峻考验。

但是通过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三大需求协调发展,广州经济在冲击中站稳了脚跟。

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广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出口“腿长”、消费和投资“腿短”的格局已经改变,2008年1月至11月,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出口总值增长15.2%。

三者预计全年将分别迈上3000亿元人民币、2000亿元人民币和400亿美元新台阶,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初步形成。

危机的来临对传统、落后产能形成“倒逼”态势,善于应变的广州人把危机看成了调结构、促产业升级的良好契机。

以亚运为契机,2008年,广州市相继出台了《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以及节能减排、小火电关停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调整结构的力度,引导低附加值生产加工环节,纺织、服装、五金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从而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认为,从广州自身发展看,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

特别是广州目前发展面临两大难得的机遇:一是2010年将在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二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给予广州新的定位——广州要建成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目前广州市已制定多项措施,积极化解经济下行风险,同时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注重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经济平稳发展与全面提升发展后劲相结合,在调整中“广筑巢、广育苗”,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以亚运会为契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把握亚运为的机会,分批将城市内部一些非政策支持的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企业、依赖各种要素(包括除资金、技术等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各种要素)行业转移到省内外其他城市工业园或者东南亚地区去;大力加大“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城市“腾笼换鸟”,将土地释放出来,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入驻。

为广州市在金融危机和后亚运时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区域产业结构矛盾凸显,亟需转型升级。

推进新型城市化与产业转型升级互动发展简言之,广州的产业转移、转型升级应该从过去的拼资源、拼汗水,转型至拼智力、拼服务。

•应该符合“六坚持”的标准:坚持在区域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坚持实现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城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统筹;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与和谐发展;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要求;坚持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达到共同富裕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广州可以考虑重点发展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捷运技术等。

可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旅游产业。

•提高广州城市化发展水平要树立城市转型发展新理念,探索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城市化道路。

要把人民的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建设经济持续发展、景色优美怡人、交通安全便捷、生活舒适方便、文化气息浓厚、社会和谐稳定、公共服务健全、人文关怀备至的理想城市。

特别要树立绿色、智慧、包容、以人为本的四大发展理念。

3.试以你最熟悉的一个城市(以你自己的家乡)为例,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谈谈该城市发展应该如何定位?说明该城市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何在?潮州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关键词:潮州市旅游SWOT 分析一、潮州市旅游发展的SWOT 分析(一)优势分析Strengths1.旅游资源丰富潮州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有:⑴种类丰富。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分析,潮州市拥有全部8 主类旅游资源,资源类型齐全。

⑵总量多。

潮州市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侨乡,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中华古典文化橱窗”等美誉。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潮州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也非常突出。

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 处,是粤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这些人文胜迹在广东,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⑶文化品位高,内涵丰富。

潮州本土的原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融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类型———潮州文化,是潮州综合的人文旅游资源。

其特点有:一、内容丰富。

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民俗风情等,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潮州因而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

二、品位高、特色鲜明。

其建筑、雕刻、饮食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地位。

如潮剧为全国十大出国演出地方剧种之一;潮州刺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中粤绣的重要一支;潮州木雕是我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潮州大吴泥塑与无锡惠山泥塑、天津泥人张同为全国三大泥塑产区;潮州枫溪的工艺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细如丝、声如罄”见长,是中国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被誉为“中国瓷都”。

⑷开发潜力大。

潮州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种类多,适合多种经营与开发、创新发展。

而这些也是潮州发展旅游的先机和基础。

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开发。

2.区位条件优越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西与福建接壤,省内则与汕头、梅州等著名的旅游城市接壤,这样可以吸引旅游客源就近前来游览。

交通方面也比较方便:潮州地处要塞,公路与铁路都相当发达汕汾高速公路、国道G324 线、广梅汕铁路等重要干线都经过境内,与省内及周边城市连接紧密,邻近汕头外砂机场与规划建设中的潮汕国际机场。

另外,汕梅(州)高速公路、潮揭(阳)高速公路、厦深铁路正在建设,交通条件上对外进入相对比较便捷。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潮州区位条件堪称粤东之优。

3.旅游客源市场优势首先,潮州比邻汕头、梅州以及厦门等著名旅游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就近前来游览;其次,作为著名的侨乡,1000 多万的旅居海外的潮籍侨胞,这是潮汕旅游发展的先天市场条件。

同时,华侨也丝推广潮州旅游形象和以侨引外的条件。

再者,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其他优势,它将成为珠三角地区以及厦漳泉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出游选择的重要目的地。

客源市场优势比较突出。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1.产品特色不鲜明潮州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功能和效应,还停留在普通大众化观光旅游方面,没有形成鲜明的主题形象和高品位、组合型的系列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项目。

现有的大多数旅游产品已经较为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仍然是以文化性的观光旅游为主,处于较低层级的阶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创新不够;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观光类占多数,给游客带来的体验参与比较少。

2.旅游品牌定位不准潮州旅游品牌定位方面存在着“贪大”、特色不鲜明、定位过高或过低、定位混乱等问题。

在旅游品牌的形象提炼中,没有准确提炼品牌形象、反映内容不贴切,缺乏时代感、品牌宣传口号不洗练等等。

如主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名片,在如此激烈旅游市场竞争中,面对更为理性的旅游消费者来说,已难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加上潮州的客源市场目标基本定位在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没有进一步向内陆或国外延伸,使得客源市场空间更为狭小。

3.宣传营销不充分从旅游开发的实践来看,潮州在旅游宣传和营销方面力度仍然不够,旅游产业的广告远远没有市场规范,没有设立专项的宣传促销经费,各部门各单位力量薄弱,未能形成统一联合的促销格局;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推广与营销执行渠道、宣传推广不到位而得不到外界的认可和接纳,影响了潮州市旅游资源知名度的扩大和提高。

区域经济52北方经济·2009 年第2 期NORTHERN ECONOMY4.旅游接待能力较弱旅游住宿设施不完善。

目前,全市较具规模的酒店有28家,近百家低档旅社,共有客房1577 间,床位2997 张,餐位7640 个。

目前仍没有五星级酒店。

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讲,潮州的酒店接待能力都处于劣势。

由于酒店规模小,大多数管理、服务水平有限,经营特色不突出,全市旅游酒店的整体竞争力较弱。

旅游景区景点都比较小,可进入性差,设施不齐全,整体的接待能力低。

难以吸引和接待大批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本市旅行社数量略少,且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其中国际旅行社4 家,国内旅行社14 家,整体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比较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