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肝癌早期没有症状,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虽然在病情发展后能产生症状,但常见的症状是肝区疼痛、食欲下降、消瘦、乏力、腹胀、腹泻、黄疸等,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类等类似。

况且肝癌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很难依靠这些症状来诊断肝癌。

即使摸到肿块或有黄疸、腹水,有时也难以与结肠癌、胰腺癌区别开来。

所以诊断肝癌必须借助于各种特殊检查。

一、肝癌的定性诊断1.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在各种检查中,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最有价值。

除了因取材不当导致假阳性外,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是绝对可信的。

肝癌的定性诊断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曾也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得肝癌活组织的方法为肝穿刺。

为取材准确,多在腹腔镜明视下或超声引导下穿刺。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对肝癌的定性诊断固然十分可靠,但属于侵入性操作,而且有并发出血或肿瘤沿针道播散的风险,医生和病人都会有所顾忌,故仅在非侵入性检查无法定性时才予考虑。

2. 肝癌标志物检查肝癌标志物是由肝癌或宿主产生的针对肝癌的较为特异的物质,如抗原、酶、特殊的蛋白质等。

肝癌标志物检查为非侵入性操作,可反复进行动态观察,对肝癌的定性诊断极有价值,也是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如下:⑴甲胎蛋白(AFP)AFP是在众多的肝癌标志物中对肝癌诊断价值最高的一个。

如能达到400µg/L以上,持续存在4周以上并能排除个别假阳性情况的,甚至即可据此诊断肝癌。

AFP在肝癌的早期,甚至在肝癌的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便可出现阳性结果。

所以AFP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包括对于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早期诊断。

由于AFP在一定量(如>400µg/L)、一定持续时间(如>4周)的前提下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所以可用于肝癌的鉴别诊断。

AFP检测已成为诊断肝癌的基本的和必备的检查项目。

尽管AFP对于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AFP在肝癌中的阳性率却只有60%-70%。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发热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肝大、腹水等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原发性肝癌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PET-CT等。

在B超检查中,原发性肝癌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边界模糊,部分病灶可出现点状强回声。

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及血供情况,对于肝内转移灶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MRI检查对于肝脏的软组织分辨更好,对于小肿瘤和血管浸润的显示也更为清晰。

PET-CT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有着重要意义。

常规的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α-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的检测,这些指标的异常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肝穿刺活检是常用的组织学检查手段,通过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肝癌核磁共振报告

肝癌核磁共振报告

肝癌核磁共振报告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模式,可以提供肝脏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

本报告旨在描述肝癌的MRI特征,通过观察和分析肝脏病变来辅助诊断和治疗。

方法进行肝癌核磁共振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平躺位,使用专用的身体线圈放置在腹部区域。

常用的MRI序列包括T1加权、T2加权、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动态增强成像等。

结果肿块表现肝癌在MRI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或中等信号的肿块。

T1加权图像上,肝癌常呈低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上,肝癌常呈高信号。

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的细胞内有丰富的脂质,导致T1信号降低。

另外,由于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坏死,T2信号相对增高。

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评估肿瘤组织弥散性的成像模式。

在DWI图像上,肝癌区域呈现高信号,这主要是因为肝癌细胞的增殖导致水分子的受限扩散。

动态增强成像动态增强成像是通过连续拍摄多个序列,观察肝脏血流的变化。

动态增强成像可以提供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范围。

在肝癌的动态增强成像中,通常可以观察到肿瘤早期强化,之后出现排除强化的特征。

华氏曲线华氏曲线是动态增强成像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nhancement pattern of liver tumors. 华氏曲线分析通过计算肝脏区域的信号强度与时间的变化,提供了关于肝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在肝癌的华氏曲线上,通常显示出快速的强化和排除强化的特征。

诊断根据MRI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得出肝癌的初步诊断。

讨论肝癌的MRI特征是基于肿瘤细胞的不同组织学特点和水分子的扩散性质。

通过使用不同的MRI序列和成像模式,可以提供详细的肝脏解剖和功能信息,有助于与其他肝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由于MRI的高分辨率和非侵入性特点,使其成为肝癌诊断和随访的重要工具。

肝癌影像诊断

肝癌影像诊断

胰腺癌肝转移
胃癌肝转移 (环形强化)
少血供 MHC
淋巴瘤
继发多见,多数为NHL 结节型:单发或多发的结节影,无包膜。边缘较
清,密度较均。轻度强化。 弥漫型:肝体积大。整个肝脏信号不均,T1WI呈
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边界模糊 需结合其它征象,如脾大,腹腔及后腹腔淋巴结
肿大以及临床资料
❖ 弥漫型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2. 根据病理细胞学:
肝细胞型 胆管细胞型 混合型
影像学检查方法
❖ 血管造影 ❖ CT检查 ➢ 常规CT检查 ➢ 螺旋CT检查 ➢ 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脉期, ➢ CT血管造影:CTA,CTAP ➢ CT灌注检查:BV、BF、MMT、PS
影像学检查方法
❖ MR检查
主观 对不典型肝癌、所用机器性能认 识不足
原发性肝癌--MRI诊断
T1WI 信号改变
等低信号占2/3,高信号占1/3 高信号与病灶内出血、脂肪变性、肿瘤细胞的分
化程度以及病灶内金属含量如铜等有关 小肝癌出现高信号的几率达50%
原发性肝癌--MRI诊断
包膜
约70%-80%,分化越好,假包膜出现的几率越 高
❖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肝脏有三个主裂:正中裂,左叶间裂,右叶间裂 正中裂将肝脏分成左半肝和右半肝
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外叶和左内叶
右叶间裂将右半肝分成右前叶和右后叶加上尾状叶, 一共将肝脏分成五叶
以肝静脉和门静脉在肝内的解剖分布为基础,将肝脏分为8 段。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1. 根据大体标本观察:
受累程度,如局限在3个肝段以下,可行切除
转移瘤
多数转移瘤:T2WI为中等高信号 T2WI明显高信号:富血供者,如胃癌、结肠癌、乳

低场MRI磁共振平扫对原发性肝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低场MRI磁共振平扫对原发性肝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无1 例是等信号或高信号 ;T WI 2 :呈 明显高信 号 ( 图 4 ,信 号 强 度 在 35 0—3 80之 间 , 如 ) 0 0 四 回波 可见 呈 “ 泡征 ” 改变 ( 图 5 ,7, 灯 如 ,6 8 ,病灶信号均匀 ,边界光滑锐利,2 ) 0例为多 发 ,8 例单发,无 1 例伴肝硬化腹水 。
院 20 0 4年 ~ 0 5年共 收 治 4 20 O个 原 发 性 肝 癌 病
等高混杂信号 ;T WI 2 :呈等或 稍高信号 ( 如图 1 ,信号强度在 2 7 ~ 0 ,压脂像更易显示 ) 6 250 0
病 灶 ( 图 2 ,亦呈 稍 高 信 号 ,多 数 病 灶 信号 如 ) 不 均 ,少数有 包 膜 ,l 伴 有 腔 静 脉 和 门静 脉 5例 癌 栓 ,2 伴肝硬 化腹 水 ,脾大 。 0例
原 发性 肝癌 ,绝大部 分是 肝细胞 癌 ,在全球
T WI 号强 度 在 122~25 6之 问 ,即 有低 1 :信 5 9
癌症死亡率 中居第三位 ,在我 国为第二症死因,
全球 5 % 以 上 的肝 癌 发 生 在 我 国 ,尤 其是 贵州 0 等边远 山区 ,饮酒 及 乙肝 感染 肝癌 高危患 者相对 多 ,男 性 多于女性 。肝海 绵状 血管 瘤 ,是 肝脏最 常见 的 良性肿 瘤 ,女性 多于男 性 ,常在偶 尔体检 中发 现 ,其 重要性 在于 和原发 性肝 癌相鉴 别 。我
压脂像 。 2 结 果
5 % 的病 例伴 肝硬化腹 水 ,再结 合化 验 ,肝功 能 0

般都 有异 常 ,A P多 数有升 高 ,病人一 般有 隐 F
痛不 适 、 消瘦 、腹 胀 等 临 床 症 状 ,无 须 做 M I R

小肝癌的MRI诊断探讨

小肝癌的MRI诊断探讨

关 。2 % 一5 %的小肝 癌在 MR 上 可见肿瘤包膜 , 4 6 I 尤其 在肿
个 重要 因素 。尤其是有些早期转移淋巴结并不肿大。( ) 3 在
瘤大 于 2 0 m时 ,显 示率较 高 ,T 加权像包 膜 的显示优 于 .c 。
少数情况 下具有某些特殊性。如淋 巴结结核常有 肿大 , 相互粘 T加权像 和 C 2 T扫描 。 肿瘤 包膜可完整 或不完整 , 包膜不 完整 连融合的特征。故在淋巴结 良恶性鉴别 中要结合 临床其他 检 不能 作为小肝癌包膜 外侵犯 的确切 征象 , 包膜 外侵犯 的特异
MR 对小肝癌 的显示可与 C I T动脉性门脉造影 (T P C A )媲美 ,
经肝动脉注入 G d—D P T A后作动态 MR 扫描亦有助于小肝癌 I 的检 出。 3 .小肝癌的 M 诊 断 砌 肿瘤 包膜 是小 肝癌 较特异 性 的征 象 ,MR 能 显示 厚 为 I
多发粘连时应高度提示 是恶性 , 应寻找原 发灶 。
小肝癌 的边界可清楚或呈不规则形 ,大 多数肿瘤信 号不 均匀 , 小肝癌在 T 加权像上多呈低信号 , l 部分病灶呈 等信号 、 稍高信号或混杂信 号,肿瘤在 T 加权像 上呈高信号亦是小肝 l 癌较特异性表现之 一, 与其内脂肪 变性有关 。T 加权像上 , 绝 大多数小肝癌病灶呈高信号 , 少数里等信号 , 只有 当肿瘤发生 完 全 凝 固 性 坏 死 时 才 呈 低 信 号 。 分 化 良 好 的 小 肝 癌 ( d o sn— ti r I 病灶 , 论其 内是否有脂 肪沉 积, E m do S n 级) ee 不 在
途径有相关特征 : 腺 、 主动脉周 围淋 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多 胰 胰
长压迫周围肝脏实质所致 , 病理上肿瘤包膜有两层结构 , 内层 富含纤维成分 ,外层 内含许多受压 的小血管和新形成 的胆管 结构 , 外层的厚度大于内层。镶嵌形式约 占肝癌一半左 右 , 是 指大体标本上肿瘤结构不均匀和瘤 内纤维 间隔形成 。小 肝癌 内亦可发生出血 、 坏死 和瘢痕 。瘢痕 多为胶原性或炎性成分。

肝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延迟
弥漫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形成
原发性肝癌的MRI表现:
1.T1WI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2.信号均匀与否与病变大小有关, 病变较大时往往信号不均;液化坏
死及囊变等在T1WI呈更低信号;而在T2WI呈较高信号;出血在 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而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则为血管 和钙化 3.部分病变形态较规则,呈球型或类圆型,边缘清楚(可见假包膜: T1WI/T2WI均为低信号)或不清楚
肝脓肿MRI平扫及增强
平扫: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 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增强:脓肿壁呈环形强化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体检偶然发现,平扫为单发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无明显包膜。 • 增强时动脉期、门脉早期均匀明显强化,在门脉晚期、延迟期有造
剂充填,与单发转移瘤容易鉴别。
• 平扫:
常用检查方法的选择
• X线 平片一般难以发现 • CT扫描 主要检查方法 平扫可诊断典型病例
增强 • MRI 可作为CT扫描的补充 • DSA • B超(USG)
乏血供转移转移瘤
• 最常见,好发于胃肠道、肺、乳腺和头/颈部肿瘤 • 强化特点:门静脉晚期正常肝实质强化,少血供转移瘤表现为低密度病变,有时有边缘强
一般无症状多见于3050岁可有afp大多有慢性肝病t1w等或稍低信号稍高等或稍低信号较低信号较低信号t2w等或稍高信号等或稍高信号有时信号不均高信号信号较均匀稍高信号巨块型信号不均强化特点快进门脉期呈等信号强化均匀强化方式与fnh基本一致慢进病灶边缘向中心强化快进快出包膜有假包膜可有纤维性包膜无包膜可有纤维性包膜中心瘢痕星状瘢痕延迟期有轻度强灶内可含有脂肪出血坏死等无延迟期强化大的血管瘤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延迟期无明显强化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对早期肝癌诊断意义论文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对早期肝癌诊断意义论文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对早期肝癌诊断意义【摘要】目的定期通过各种检查方法从肝癌高危人群中筛选出早期肝癌,以提高早期肝癌的诊疗效果。

方法划定高危人群,通过血清学检查和b超诊断进行筛查,再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各期图像分析重建,结合mri、t1wi和t2wi信号特点确诊早期肝癌。

结果 64排螺旋ct和mri对早期肝癌能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明显提高其检出率、确诊率。

结论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和mri为肝癌的定性定量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早期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早期肝癌;甲胎蛋白;b超;筛查;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中晚期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诊断较易,预后较差,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但手术后五年生存率高,故迫切需要对早期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我院通过血清学检查和b超筛查肝癌高危人群,进一步通过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技术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达到满意效果。

以期提高我院对肝癌的诊疗水平。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搜集2009年9月——2012年9月经血清学和b超筛查过的高危人群290例中,直径小于3cm的肝占位患者64例,经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技术诊断,早期肝癌36例,男25例,女11例;肝转移瘤18例:男11例,女7例;肝血管瘤10例:男3例,女7例。

年龄30-69岁,平均55岁。

1.2 方法1.2.1 划定肝癌高危人群,以我院感染科和肝病门诊中收集患有慢性肝病,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肝纤维化的患者。

1.2.2 对上述患者,定期行血法学检查(甲胎蛋白测定)及b超诊断筛查发现直径小于3cm的肝占位患者64例。

1.2.3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1.2.3.1 检查前准备患者在扫描前4-6h禁食、禁水,做碘过敏试验,检查前30min口服2%的泛影葡胺400ml,上检查床前再服400ml。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功能ChildA。 I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余同上。 IIa: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
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余同上。 IIb:单个或多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 。在半肝或两个肿瘤
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余同上。或肿瘤情况不论, 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ChildB。 III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 或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ChildA或B。 Ⅲb:肿瘤情况不论,癌栓、转移情况不论;肝功能分级ChildC。
4、肝脓肿:发热、腹痛、肝肿大、触痛、右 上腹肌紧张、白细胞升高、超声下示液性暗区。
>110nKat/L为阳性。AFP阴性肝癌、小肝癌阳性 率70%。
5、其他:酸性同工铁蛋白(AIF)、醛缩酶A (ALD-A)、M2型丙酮酸激酶(M2-PyK)、碱 性磷酸酶同工酶Ⅰ(ALP-I)、CEA。
(二)影像学检查
1、 超声: > 1cm,早期定位。
2、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 CT):
(四)并发症
1、肝性脑病:1/3的患者因此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15%因此死亡。 呕血、黑便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10%, 疼痛,腹膜刺激征,大量出血休克,死 亡,小量血性腹水
4、继发感染:肺炎、败血症、 肠道感 染
五、辅助检查
(一)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1、甲胎蛋白(AFP)
(1) >500ug/L,持续4周。 (2) >200ug/L,持续8周。 (3) 持续升高。
3、肝组织学检查证实原发性肝癌。
(二)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 道、乳房的癌灶。

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并进行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肝癌的识别、常见的诊断方法以及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等角度,探讨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识别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有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继发性肝癌。

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食欲不振等。

此外,肝癌还可能导致黄疸、肝肿大以及腹水等症状的出现。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慢性肝炎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应加强对肝癌的识别和筛查。

二、常见的肝癌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以及PET-CT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且经济实惠的检查方式,可以帮助确定肝癌的位置、数量和大小。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肿瘤定位和分期信息。

MRI在区分肝癌和其他肝脏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优势,可以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2. 血液标志物检测肝癌的诊断还可以通过血液标志物进行辅助。

常见的肝癌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角蛋白19-9(CA19-9)、α-胎球蛋白(AFP-L3)等。

AFP是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之一,其升高可以提示肝癌的存在。

CA19-9和AFP-L3等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评估预后的准确性。

三、肝癌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肝癌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题之一,因为许多肝疾病在影像学和血液标志物方面的表现有些相似。

下面将介绍肝癌与肝硬化、肝血管瘤以及肝脓肿的鉴别诊断方法。

1. 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结构改变的结果,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肝硬化和肝癌在影像学上表现相似,但两者的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

对于可疑肝癌病灶,可以考虑进行病理学检查或动态观察。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影像学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影像学表现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超声、CT、MRI和PET等多种检查方法。

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直观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肝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的肿块,边界清晰,有时可见血流信号。

超声能够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但对于小肿瘤和深部肿瘤的检出率较低。

2. CT检查CT检查是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够提供肝脏的横断面图像。

肝癌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的肿块,边界模糊或分叶状。

动脉期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低密度。

CT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多种序列的图像,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肝癌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的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

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肝内血管和正常肝组织呈现低信号。

MRI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胆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二、肝癌的鉴别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肝脏病变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肝脏炎症等。

1. 肝脏良性肿瘤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脏脂肪瘤和肝腺瘤等。

肝血管瘤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肝脂肪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可见脂肪沉积的高信号区。

磁共振成像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2020年12月第18卷第24期ONCOLOGY PROGRESS,Dec2020,V ol.18,No.24*综述*磁共振成像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邢金子,宋扬#,龙钰函大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116011摘要摘要::肝癌是主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MRI是肝癌检查的主要方法,主要利用计算机对肿瘤不同能量区域进行对比成像,对肝癌的密度及信号变化、肿瘤的强化程度进行观察,尤其是多种新型MRI功能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延迟成像、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成像等,可以从分子水平、细胞功能等多个方面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因此,进一步对比分析肝癌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肝癌;磁共振成像;病理特征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5735..7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20.18.24.04肝癌是主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分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细胞与胆内管细胞混合性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肝癌新发病例数约为37.0万例,病死例数约为32.6万例,肝癌发病率位居中国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病死率居第二位[1-2]。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临床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手段确诊肝癌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有积极意义。

影像学是肝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等。

肝癌肝外转移诊断标准

肝癌肝外转移诊断标准

肝癌肝外转移诊断标准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肝外转移是指肝癌细胞转移到肝脏以外
的其他器官或组织。

肝癌肝外转移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
用于发现肝外转移的部位和数量。

肝外转移通常会在这些检查中显
示出肿块或病变。

2.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
认是否存在肝外转移。

这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通过镜下观察细胞
形态和组织结构来确定是否为肝癌的转移灶。

3. 临床表现,肝外转移可能会导致一些特定的临床症状,如体
重下降、乏力、黄疸、腹水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辅助诊断。

4. 实验室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如AFP、CA19-9等的检测也可
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但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

5. 临床综合评估,医生会综合以上各项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
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肝外转移的诊断。

需要指出的是,肝癌肝外转移的诊断标准可能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项检查结果,以确定最终的诊断结论。

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诊断标准也可能会有所调整和更新。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分析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分析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5T06:08:08.28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刘大丰[导读]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

刘大丰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5例小肝癌及2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纳入研究,对其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观察MRI对两种肝硬化病变的鉴别价值。

结果 MRI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及小肝癌灵敏度93.3%,特异度94.5%,准确度94.6%,与病理诊断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MRI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准确度高,能够准确鉴别两种疾病类型,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MRI[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irrhotic regenerative nodules a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2019 to October 2021. 15 patients with small liver cancer and 22 patients with regenerative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diagnosed by patholog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MRI diagnostic results were analyze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ial value of MRI in the two kinds of liver cirrhosis. Results MRI showed 93.3% sensitivity, 94.5% specificity and 94.6%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regenerative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RI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P < 0.05). Conclusion MRI has high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cirrhotic regenerative nodules a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t can accurately distinguish the two disease types, and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 regenerative nodules in liver cirrhosis; Small liver cancer; MRI研究显示,小肝癌及肝硬化再生结节病变特征有较高的相似性,尤其是肝硬化再生结节进行性发展有导致小肝癌发生的可能【1】。

(5.2.1)--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5.2.1)--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管CA--MRI
鉴别3:肝腺瘤,(m/60)
鉴别4:局灶性增生结节(FNH)
•无中央疤痕 * •并脂肪肝时,相对高密度√ • 多发 •少血供,强化不均 、不显或 无、延时疤痕无强化 •瘢痕边缘有低密度环(扩张 的淋巴管和淋巴细胞浸润) •肿块边缘环形强化(边缘受 压肝组织) •周围肝实质异常灌注
鉴别5:肝硬化再生结节(RN)与DN
• RN:肝硬化局灶增生形成, 小于10mm,成分类似正常 (肝枯胆纤);
• DN(发育不良结节):较大, 有假包膜。与周围肝实质有异。 肝细胞、血管、胆管(成分变 化,细胞异化)
• 多数情况下,肝内弥漫性再生 结节,T1稍高,T2低等,信 号均匀,无膜无强
• 少数小肝CA与RN无法鉴别
脑等) 淋巴结转移
(直接浸润)种植转移少见
(二 ) 肝癌CT表现
• 平扫: 肝硬化/慢性肝病背景**,也可无 • 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区域分布,形态,数量, (马赛克图案--条块分割,假包膜,出血,坏死,脂
肪变) • CE+: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快进快出类
型) • 上述表现在临床上常常简称为一些代表性征象
热;晚期肝脾肿大,腹水黄疸,出血* 其他表现:低血糖,高血钙,RBC↑/WBC

肝细胞癌(HCC)
病理三型:巨块型:直径D>5cm 结节型:D<5 弥漫型:<1cm,肝硬化
小肝癌:单个结节最大径≤3cm, 2个结节径线之和≤3cm(“国标”)
肝癌扩散途径: 血行转移门V,肝V肝内外(肺、肾上腺、骨、肾、
• 依据密度(信号)差别推测病理成分 • 增强曲线通常为流出型,典型病例可直接
诊断 • 不典型病例需结合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

肝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肝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肝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目前,肝癌的金标准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超声、CT、MRI等。

其中,MRI是最为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PET-CT和肝脏动脉造影也可用于肝癌诊断。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范围等信息。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血液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诊断肝癌。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9等。

肿瘤标志物检测虽然不如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准确,但可以用于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对于肝癌的鉴别诊断,应注意与肝脏转移瘤、肝硬化和肝囊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 1 -。

肝癌和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

肝癌和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

肝癌和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肿瘤之一。

在进行肝癌的鉴别诊断时,我们需要考虑与其他肿瘤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肝癌与其他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和特点。

一、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与肝癌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在CT或MRI影像学检查中,肝血管瘤通常呈现为均匀强化的结节,而肝癌则呈现为不均匀强化的结节。

此外,肝血管瘤的边缘清晰,而肝癌的边缘常常模糊不清。

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也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血管瘤在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较低,而肝癌则相对较高。

二、肝癌与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肝转移瘤是其他恶性肿瘤在肝脏内的转移,与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

然而,在影像学检查中,肝转移瘤通常表现为多发性结节状病灶,而肝癌则常常呈现为单发性或少量结节。

此外,肝转移瘤的边缘也常常清晰,而肝癌的边缘模糊。

对于疑似肝转移瘤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全身检查以确定原发肿瘤的存在。

三、肝癌与肝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肝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其肝脏病变与肝癌在影像学上有时相似。

在CT或MRI影像学检查中,肝血吸虫病可表现为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扩张和肝内蜂窝状改变,而肝癌则表现为肝内肿块。

此外,血吸虫病患者常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和黄疸等,而肝癌则可能无明显症状。

因此,在鉴别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总结起来,肝癌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影像学技术,如CT、MRI和超声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此外,对于疑难病例,还可以考虑进行组织学检查,如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陆建平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X线影像学,它是一种多参数成像的新技术,软组织对比优良,提供的信息量最为丰富,能做任意方向的断面成像。

十年多的实践证明,MRI具众多突出的优点而对肝内病变的检出、定位和定性,较其他影像学有其独到之处,正逐渐成为大部分肝脏占位病变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部分病变甚至是首选检查。

肝脏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结构复杂,病变的种类繁多。

MRI有多种检查方法,取决于扫描序列参数的变化组合,也可选择不同种类的造影剂作特殊的增强检查,然而全部MRI扫描方法都用于每一例检查是不现实的,因此检查前当班医生明确检查目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至关重要。

例如对疑有肝脏占位的患者,MRI检查通常要明确病灶的有无、多少、精确的部位、内部质地、病灶内血供、门腔静脉有无受累甚至组织的特异性等等。

要达到这些目的,检查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及体征,与临床医生作必要的沟通,深入研究其他已经完成的影像检查材料,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扫描方法及序列。

此外,当今国内MR机的品牌很多,场强高低不一,图像质量参差不齐,每一位医生必须熟知所使用机器的特性,从诊断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机器优势,避免无效的检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我们认为中高场MR机的肝脏检查才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一、肝癌的MRI检查技术随着MR机性能的改善,可供选择的扫描条件、序列很多,参数变化很大,何为肝脏MRI最佳常规扫描方法确实难以规范,基本原则是优先保证图像质量,力争获取更多病灶信息,兼顾省时快速。

(一)扫描前准备1.病人须禁食检查前一餐,以防胃肠道内容物与病变相混淆或掩盖病变。

检查前30分钟可口服0.1~0.2mmol/L浓度的枸缘酸铁胺溶液500~1000ml,作为阴性对比剂,以区别胃肠道与肝脏。

也有使用阳性对比剂,如钆-二乙烯五胺乙酸(Gd-DTPA)的稀释液,其效果不如阴性对比剂。

2.病人取仰卧位,将肝脏部位放置在体部线圈或相控阵线圈的中央,嘱病人不必紧张,平静呼吸。

如果采用非屏气扫描序列,最好用腹带加压上腹部,减少由腹式呼吸引起的伪影,过分肥胖者使用腹带效果不甚理想。

目前在多数大型教学医院,通常拥有新颖的高场MR机(场强1.5T以上),一般选择使用腹部相控阵线圈,可明显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肝脏检查因此而被改进为常规的屏气扫描。

3.对需作屏气扫描的患者,宜先训练屏气方法,并告知大约屏气时间。

4.对需作增强的患者可预置非金属针管及抗凝导管,也可预接高压注射器。

(二)平扫横断面成像是肝脏扫描的基本方位,层厚要求在8mm 以下,层间距1mm左右,共15~20层覆盖整个肝区,扫描野头足侧各加一个饱和区可减少呼吸运动及血管搏动伪影。

1.T1加权像自旋回波(Spin Echo,SE)为常用扫描序列,短的重复时间及短的回波时间(TR /TE=450~600/15msec)获取T1加权像,采集3~4次;层厚越薄,矩阵要求越大,采集次数也应相对增加。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FSE 或Turbo Spin Echo,TSE)的T1加权像反映病灶的信号不如SE的有规律,省时也不多,一般较少采用。

近年来,利用梯度回波序列如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等做屏气的横断面准T1加权像逐渐增多,成像时间明显缩短,图像没有呼吸伪影,如再联用相控阵线圈,图像质量甚佳,而且多数病灶与肝组织对比良好,因此在高场机上似有作为常规补充或取代SET1加权像的趋势。

2.T2加权像为了便于对比,T2加权像必须与T1加权像保持同层面扫描。

SE序列的T2加权像反映病灶的信号变化典型,而且积累了丰富经验,通常被作为“金标准”,选择长TR短TE(1600-2200/20msec)产生质子加权像;长TR及长TE(1600-2200/80msec)产生T2加权像,也可选用三回波或四回波技术,产生更重的T2加权像,来描述病灶的信号变化,对部分占位的定性诊断确有帮助,但这些序列最大缺点是耗时很长,以采集2次、矩阵160×256计算,检查时间都在10min以上,不仅患者难以忍受,同样占床时间过长,减少病人检查数量。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FSE或Turbo Spin Echo,TSE)二回波、三回波的质子及T2加权像的成像时间较SE序列缩短3~10倍,适当增加采集次数后的图像质量接近或优于前者,病灶信号变化也能较好反映内部组织结构,因而在多数医院广泛使用;联合应用脂肪抑制,病灶检出率有一定的提高,而且勾划肝脏边缘良好,有利发现与相邻器官交界部的病灶,但有病灶信号不典型的缺点,增加解释分析的难度,一般作为补充手段,或明确病灶内有无脂肪成分。

超快速序列的单回波T2加权像,可作屏气扫描,当联用相控阵线圈,图像质量尚好,而且省时快速,但肿瘤与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噪声比欠佳,在部分呼吸伪影较大者,可用它补充或取代SE及TSE的T2加权像。

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是为了帮助病灶的立体定位,一般选用耗时较短的梯度回波序列作屏气的准T1加权像扫描,也有偏爱做超快速序列的屏气T2加权像(如Truefisp序列)。

(三)增强检查增强扫描在肝脏MRI检查中越来越重要,在提高病灶检出率的同时,不仅可获取血液动力学特征,也可得到一定的组织学的信息,为定性诊断拓宽了途径。

1.MRI造影剂及增强原理近年来用于肝脏病变检查的新颖造影剂不断推出,部分已广泛应用临床,部分已进入临床三期试验,还有部分仍在实验室阶段。

它们的基本原理是积聚在相关的组织内,改变组织的质子弛豫,多数造影剂同时缩短组织的T1及T2时间,只是它们各自的性质、浓度、颗粒的大小及所选择扫描序列的不同,从而表现为缩短T1时间为主或T2时间为主的造影剂,也可表现为随时相变化缩短T1及T2时间的程度也相应变化。

有些造影剂是通过强化病灶,与正常肝脏形成对比;有些造影剂是强化正常肝组织,对比突出病灶。

造影剂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对组织增强后信号强度的增减,将造影剂分成阳性和阴性两大类;根据磁化性质不同,分成顺磁性螯合物、超顺磁性颗粒和铁磁性颗粒。

目前普遍使用的分类是根据在机体内分布,分成非特异性细胞外、肝脏特异性(网状内皮细胞靶向或肝细胞靶向)及血池造影剂。

(1)非特异性细胞外造影剂代表产品是离子型的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商品名为马根维显,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它呈高度水溶性,几乎全部分布在细胞外间隙,血浆中的半衰期是90分钟,75%在3小时以内经肾脏排出。

临床推荐剂量是0.1~0.2mmol/kg体重,非常安全,发生变态反应的机率甚至比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还低。

这种造影剂本身不产生信号,信号仍来源于氢质子,造影剂接近有关质子后,主要缩短组织的T1值而增加信号强度,称为强化。

增强后表现及其反映的病理学意义基本相似于CT的含碘造影剂,主要用于描述病灶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或门、腔静脉MR造影。

与Gd-DTPA相似性质的钆鳌合物有Gadoterate megulumine(Gd-DOTA)等,还的其他非离子产品。

(2)网状内皮靶向性造影剂一定大小的超顺磁氧化铁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能被富含网状内皮系统的器官如肝、脾、淋巴系统甚至骨髓所吞噬,这些多种材料包被的铁粒子(直径30~400nm)缩短组织的T2值,强化组织表现为T2加权像上信号减低,实际上是一种阴性造影剂;而某些肝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瘤因缺少网状内皮细胞表现为无强化,反而呈相对高信号。

这类造影剂在提高病灶检出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组织学特异性,代表产品有Ferumoxides(AMI-25),商品名为FeridexⅣ或Endorem。

临床推荐剂量是10~15μmol/kg,常见的副反应是背部疼痛,发生率为3~4%。

相似性质的造影剂还有SHU 555A等。

(3)肝细胞靶向性造影剂肝细胞靶向性造影剂有肝胆造影剂和受体造影剂。

肝胆造影剂有Gd-DTPA的衍生物,如Gadoxetate disodium(Gd-EOB-DTPA)等.还有锰-吡哆醛二磷酸盐(Manganese dypiridoxyl diphosphate,Mn-DPDP)等。

这些造影剂被正常肝细胞摄取,缩短T1时间。

前者静注0.1mmol/kg后,持续强化2小时左右,副反应极少。

后者静脉注射5μmol/kg后15分钟至4小时,正常肝组织明显强化,团注副反应发生率甚高,有脸色潮红、恶心、呕吐、一过性血压增高等,缓慢注射(10~15分钟)可明显减少副反应,四倍正常剂量可引起骨骼发育畸形,孕妇禁用。

受体造影剂仍在研究阶段,用特殊材料包被的超微超顺磁氧化铁粒子,如AG-MION等,在肝细胞的血窦一侧被特异的受体结合,进入肝细胞内而产生强化作用。

(4)血池造影剂一类是葡聚糖包被的超微超顺磁氧化铁粒子,如Ferumoxtran(AMI-227,BMS180549),微小的颗粒(平均直径20~30nm)使它们在血中半衰期可达200分钟,在淋巴结及骨髓中的积聚远多于肝脾的网状内皮系统,实际上它既是血池造影剂,也是网状内皮靶向性造影剂,在血管时相的T1加权像,血管和肝脏表现为信号增强,在T2加权像上信号减低,延迟相时只有缩短T2效应。

另一类是Gd-DTPA的巨分子衍生物,延长在血管内的滞留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危险性,目前仍在动物研究阶段,而且有可能被其他种类具有相似作用的造影剂取代。

2.增强后扫描方法(1)扫描序列增强后扫描序列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种类的造影剂,如选用观察血液动力学的Gd-DTPA,必须作多时相动态扫描,观察病灶在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等加权像,如梯不同时期的强化表现。

一般选用时间短、图像信噪比较好的屏气准T1度回波序列FLASH等。

由于MRI的成像原理不同于CT,一次屏气多层扫描的每一层图像都含盖了整个屏气扫描时间(如20s)段的增强信息;而螺旋CT的每一层扫描仅反映扫描该层所需时间段的信息,因此即使同在一个动脉期,靠膈面的层面反映了相对较早的动脉期,靠脏面的层面反映了相对较晚的动脉期。

近期的结果表明,使用三维梯度回波序列进行多时相增强扫描,能够更好地显示病灶的血管构型,并且因层厚一般<3mm,可以更清楚地反映病灶内部强化特征,被认为是目前最优的扫描序列。

SE序列的T1加权像扫描时间长达几分钟,反映肝脏或病灶在扫描时间段内强化的总和,不能精准反映随时间而变化的信号强度,因此这种序列基本不被使用,或仅用于延迟扫描。

(2)造影剂注射及扫描时相的掌握Gd-DTPA造影剂的注射通常选择回流较快的肘前静脉,要求在4~8s内完成,此后进行序列装载、并通知病员作好屏气准备,约10s左右后启动动脉期扫描,层厚<8mm,12~15层需屏气18~22s;约在注造影剂40s后再次扫描门脉期;在90s 后作平衡期及不同程度的延迟期扫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