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弟子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弟子规》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两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用《弟子规》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行之有效。

众所周知,《弟子规》是一部关于礼节的启蒙经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是古代中国用以规范学童们日常言行的经典书籍,不仅对孩子,就是对我们这些大人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一书,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讲到了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清楚地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要求。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道理。

从《弟子规》里,我们可以看到“孝道”被摆在了首位。“孝悌”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把“孝”作为选拔任用官吏很重要的标准之一,有“举孝廉”一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就可以爱及天下的百姓。欧洲人曾经研究,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三个都消失掉了,为什么中国还存在?他们研究得出的最后结论:可能是因为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缘故。中国教育就是从伦理这点出发,目的就是希望“孝顺父母”贯穿人的一生,永远保持不变,然后能够把这种亲情之爱扩大延伸到爱家庭,爱邻里乡亲,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如果没有这个“孝”,后面也就无从谈起,你连父母都不要了,还说你爱国家,那是假的。

其次,从《弟子规》里,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永远行不通的。同时还要注意,凡事实事求是,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还读到了仁爱,讲的是对于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年龄长幼、不论地位尊贱、都一样给予关爱,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

反观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似乎都能在弟子规里找到答案:

一、早晨起床,拖拖拉拉

孩子起床,拖拖拉拉,这几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躲在被窝不想起,充耳不闻喊叫声”,致使很多孩子因此要受“皮肉之苦”。《弟子规》在“入则孝”一章中首先提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并把这一“呼”一“应”一“命”一“行”列入“孝”的范畴,如果“呼不应”、“命不行”就被看成“不孝”。“孝”文化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不孝子孙”是骂人的话,谁又愿意背一个“不孝”的骂名呢?所以,当孩子明白了这个浅显的道理后,自然就会“闹钟一响,翻身下床”了。

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脸涮牙了,这原本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可很多孩子却不以为然。只要家长不督促,再加上孩子拖拉,起床后急急忙忙背上书包拿一块面包就跑的也不在少数。《弟子规》在“谨”这一章明确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就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晨起床,洗脸涮口;大便小便,都要洗手。

二、一日三餐,挑挑捡捡

现在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一日三餐,都有父母精心安排。可有的孩子并不买账,吃饭时挑三捡四,偏食严重。孩子尚小,并不懂得营养搭配,吃什么全凭个人喜好,不顺口的蜻蜓点水,顺口的则狼吞虎咽,一顿饱一顿饥,既影响了身体健康,又影响了正常发育,令很多家长束

手无策。《弟子规》对此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凡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

三、着装打扮,追求时尚

吃完了早餐就该上学了,上学前要让孩子自觉地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扣子有没有扣好,鞋带有没有系紧,袜子和鞋子有没有穿反。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经常有纽扣错位鞋袜反穿的现象。要耐心地告诉他:“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等孩子稍大一点儿,知道攀比了,就吵着要名牌了。别人的一件衣服一百多元,而他的才二十几块,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也不要着急上火,孩子嘛,如果你不教育他就知道“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的道理,那他就不是孩子了。

四、出门回家,不打招呼

吃饱了肚子,穿戴整齐,就该上学去了,有些孩子连声“再见”都不会说,仿佛出入无人之境。这还不算什么,上学嘛,父母知道你去了什么地方。可有些孩子放了学出去玩,依然是“不吭一声”,父母压根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跟谁在一起?这就造成了“饭好了,依门望”的局面。有这么一个孩子,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不错,可就是不太懂礼节。有一次放学回到家,见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就一头钻进自己的“小窝”看书去了。妈妈做好饭后,一等不见人,二等不见影,半个小时过去了,妈妈就着急地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说他早回家了,妈妈又开始打电话给他的几个平时要好的同学,一直折腾了近一个小时,他才从“小窝”里出来。且不说妈妈的粗心,如果这个孩子进门跟妈妈打个招呼,这一切不就可以避免了吗?所以,《弟子规》要求:“出必告,反必面。”孩子出门要跟父母说再见,并告诉父母去哪里;回到家时,要面见父母,说一声“我回来了。”这一点,相信做起来也不难。

五、课堂学习,三心二意

孩子的定性是有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的时候,窗外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就会转头观望。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呢?《弟子规》这样规劝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老师所教内容没听懂时,就要做到:“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六、作业考试,马虎大意

常听家长们说,我的孩子作业太马虎了,粗心得要命。我也见过这么一个孩子,考试时愣把乘法看成除法,结果计算人数竟然算出小数点儿来。针对这种情况,《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要让孩子明白:谨慎从事方能万无一失。

七、同学交往,过于自私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体验不到兄弟姐妹的亲情氛围,感受不到兄弟姐妹的关怀和照顾,所以往往在性格上造成孤僻、自私等缺点。要引导孩子把学校当成一个家,把同学当成兄弟姐妹,做到“兄道友,弟道恭”,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当同学遇到困难求助于自己的时候,要做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同学之间要坦诚相待,做到“凡出言,信为先”;不说大话、假话、谎话、脏话,要牢记“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对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要“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对同学的缺点和错误,不仅要“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还应该懂得“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的道理。

时时处处多为别人着想,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才能造就宽容豁达的良好品德。

八、路见师长,不懂规矩

有些孩子路上遇见长辈或老师不会主动问好,原因有很多。有些天生羞涩,有些胆小怕事,也有些纯属“不懂规矩”。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尊师敬长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自古以来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