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体系及学科前沿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容属性——文学性与知识性
1、文学教育的作用 (1)学习语言 (2)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 (3)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4)发展形象思维
2、语文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2)中学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第二,理论之源——《大教学论》。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
实践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 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20世纪初,王国维将夸美纽斯 的教育学说引进我国。
第三,体系之源——裴斯泰洛齐。他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和
要素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在语言 教学法、数学教学法、地理教学法等方面,奠定了初等教育各科教 学法的基础,在教育发展史上堪称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赢得了“各科教学法之父”的美誉。
前沿问题
教学反思 有效作文教学 文本解读 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预设与生成 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素养 多元评价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谢 谢
工具 性与 人文 性
内容 属性
文学 性与 内容 性
学科 特点
技能 性与 社会 性
工具性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内涵是:教学生热爱 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 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使学 生能有效掌握这一工具,提高进行思维、交 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指在语文学习 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 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指引导学生 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 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是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 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百年语文教学目的的演变、 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语文教学目标的构成。
语文教学 目的
语文教学目的结构示意图
品德培养 双基教学 智能开发
思想觉悟
道德情操
意志行为

基础知识

教学

篇 听
理解
基本技能
(吸收)

训练
运用

观察力
(表达)
记忆力

想象力
思维力
自学能力 创新能力
回顾语文教学目标的演变与发展,分析语 文教学目的的确立与构成,历史的经验,现 实的关照,规律的探究,原理的剖析,无不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语文教育旨在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
陈述性知识: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
问题,也叫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或步骤性知识。
(三)学科特点——技能性与社会性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为教学提供的新视角: 1、要启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寻找把学习 与习得联系起来的悟性和兴趣; 2、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语言的运用; 3、要重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活动的联系与 配合; 4、语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贴近现 实生活,不断引进社会生活的“活水”,更新 教学内容。
工具性
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片面强调工具性或人文性,片面理解工具性或 人文性,都将给语文教育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 在认识工具性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时要防止和克 服片面化的倾向,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在倡导人 文性,弘扬人文精神之际,不能脱离科学精神, 要在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基础上,确立自 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内在相通的大科学 观,拓宽科学视野,使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更 富有广博的内容和实践意义。
目录
壹· 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归属和学术发源 贰· 语文科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关系 叁· 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宗旨和教学目的 肆· 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伍· 语文课程的特点 陆· 语文学科教学类课程学习方法 柒· 语文学科教学的前沿问题
(一)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归属
语文教学论
属于什么学
科,它是怎 样产生的?
小学语文名师:
窦桂梅、薛法根、李白坚、曹永鸣、熊生贵、王崧舟、武宏钧 陈金才、吴 琳、董耀红、刘云生、李卫东、潘文彬 、岳乃红、 张学伟、黄亢美、朱 瑛、张敬义、周学静、方利民、李建荣、 商德远、李伟忠、李祥辉、李怀源、马建明、郭学萍、何莹娟、 徐民慧、王建刚、张志欣、马延灯
中学语文名师:
于 漪、余映潮、唐建新、胡明道、程红兵、蒋念祖、张悦群、朱震国、 曹公奇、丁卫军、顾之川、张玉新、董一菲、李 震、程韶荣、李迪明、 程一凡、吴 泓、杨万欣、赵炳庭、胡涛海、钟湘麟、王大绩、魏本亚、 张宝童、严华银、张俊峰、魏书生、陈绍兰、张正耀、卞东华、赵克明、 黄厚江、陈一鸣、曹勇军、胡家曙、李前尚、张国生、赵福楼、王爱娣、 朱庆和、董旭午、李珍霞、张华清、王尔楷、陈成龙、魏建宽、黄荣华、 刘春文、王德庆、宋胜杰、陈树元、杨和平、葛维春、杨红霞、
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语文教学的现
象和规律,主要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 生之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四个 问题:一时为何教学,二是教学什么,三是 怎样教学,四是什么人教。
第一要研究为什么教和学,大致研究包括语文学科性质、语
语文教学论的发展:哲学分化为文学、语 言学、文字学、文章学、美学和教育学、心 理学、生理学等;教育学同其他学科综合, 生成学科教育学,也称学科教学论。现在我 们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也就是平常所说 的语文学科,实际包容了文学、语言学、文 字学、文章学及美学等在内。语文学科同教 育学科的交叉,也就生成语文教育学,今天 就叫做语文教学论。
基石——理论知识
广泛涉猎群书,积累教育学、心理学、语 文知识等相关理论知识。
方向——名师名课
拜读、品味语文教学名师的著作,观看、 研究名师的公开课、教学实录等,了解当代中 国前沿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揣摩、学 习名家授课特点,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阶梯——教学实践
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 及时改正;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锻炼自己的口语 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书写能 力、多媒体制作水平等。
“语文素养”是指通过学习与时间,“学 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 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详见“语文素养多重因素动态系统图” (下页)


操作层







语文感悟
实施层

语文知识
语文技能 思想水平

知识

视野
语文思维
道德品质 审美情趣 文化品位 基
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关系
语文学科教学论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
基础学科,它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他们都只统
摄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1、语文教学与哲学
2、语文教学法与教育学
3、语文教学法与心理学、生理学
4、语文教学法与语文学
从“知识和能力”这一角度,所关注的是在语文教 学中要培养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语文知识和语文 能力,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所关注的是学习主体在 言语时间过程中语感和文化的积累、认知能力和学习 策略的发展,以奠定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所关注的是学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高尚的人格情操与审美情趣的发展, 并在这样的一种人文熏陶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动 态 系
智力 发展

语文学习态度
语言
语文学习动机
语文行为意志 积累 层
统 个性人格
语文学习习惯

动力层
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上确立了“知识 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 目标的基本框架。
文教学目的、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方法

Leabharlann Baidu
等语文教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

第二要研究教与学什么,主要研究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与教

学大纲,语文教材体系,以及古代、近代、现代、当代语

文教材的发展变迁等语文教材论方面的问题。

第三要研究怎么样的教和学或者教和育。研究怎么样的教

和学,是进行语文教学操作研究,包括阅读教学等语文双
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归属:教育学(学 科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课程与教 学论(学科、专业或称二级学科)→语文教 学论(研究方向或称三级学科)
(二)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学术发源
语文学科
教学论从 何发源而
来?
包括语文教学论在内的学科教学论的形成,大致
有三大来源:
第一,体制之源——师范教育。近代学校教育意义上的师范
有机整化
语文学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两大领域,分设语文知识、
语文能力、语文教学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属于语文知识范畴) 互为作用
有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文章学、
文艺学、文化学等。第二层级(属于语文能力范畴)有听知学、 相互促进
演讲学、阅读学、写作学、传播学等。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传递语
教学
目的
语文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 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教师教育区别于 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
他的教学目的,一是要教给学生有关中小 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二是要训练学生从 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三是要帮助 学生树立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心。
语文教学目的研究
语文教学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语文教学为 什么教育为什么学的问题。他决定语文教学 的方向,是编选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过 程和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检测语 文教学效果的标尺。

基教学,常用文体教学等语文课文教学,以及语文研究性
究 对
学习等;研究怎么样的教和育,是进行语文教育教养研究, 包括语文学科德育研究、美育研究、自学能力研究等。

第四要研究由什么人来教,主要是语文教师教育研究,研
究的是有关语文教师素养以及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等语文教
师论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程的特点
本体 属性
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等教学规律的科学,是语文学科的第三层
级。
5、语文教学法与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论)、新三论(协同论、耗散论、突变论)
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宗旨: 它要研究语文教育(主要是汉语
文的母语教育)的全部过程和种种 现象,研究它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研究它的外部联系与内在关系,从 中探索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建构 由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学的科学体 系,以此指导我国语文教育的教学 与改革的实践,推动我国语文教育 的发展,有助于极大的提高中小学 乃至全民族的语文素养和人民精神。
教育开办于中世纪之后。1684年,法国开办教师讲习所,培训初等 学校教师,这是欧洲开办师范学校之滥觞。后来,教师讲习所又附 设“练习学校”,成为教育实习的开端。在中国,1897年南洋公学 创办,设立师范院,首创新学师范。由于师范学校以培养教师为办 学目标,故设置以传授教育教学理论和训练教学能力为宗旨的教育 学科,教育学以及教授法和各科教授法乃得以开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