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首先,对于铁道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选择应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系统的性能。
目前常用的铁道客车空调系统制冷剂主要有R407C、R134a和R410A等。
这些制冷剂具有低毒性、低燃烧性和良好的热力性能,能够满足铁道客车空调系统对制冷剂的要求。
其次,设计铁道客车空调系统需要考虑合适的风量和温度控制系统。
空调系统的风量设计应能够满足车厢内部的空气流通要求,以保证车厢内的空气新鲜、舒适。
同时,温度控制系统应能够根据乘客需求自动调节车厢内的温度,以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风量和温度传感器等设备,结合控制算法实现精确的控制。
此外,优化空调系统结构也是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空调系统设计中,空调设备通常安装在车顶上,这样的设计存在噪音和空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底部进风和顶部出风的结构,通过底部进风引导新鲜空气,然后通过顶部出风口均匀分布到车厢各处。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乘客体验。
此外,为了增加空调系统的能效,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定速压缩机,效能较低。
而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空调系统能够根据车厢温度的需求,实现压缩机的自动调速,保证能效的同时减小噪音和磨损。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
除了上述设计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在铁道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也有应用。
例如,可以采用热泵技术,通过热泵循环系统,将室外的低温热能提取出来,供给车厢的加热系统使用,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空调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择合适的制冷剂、设计风量和温度控制系统、优化空调系统结构、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等。
这些设计技术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加能效和降低能源消耗。
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仿真分析

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仿真分析一、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简介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是指应用于高速铁路列车的新一代送风系统,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旨在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列车乘坐环境。
该系统主要包括送风设备、管道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通过这些部件的协同工作,可实现对列车车厢内空气的循环输送、过滤和调节,以维持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
二、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1.送风设备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送风设备,包括风机、风道和空调机组等。
风机通过电动机驱动,能够提供足够的送风风量,通过送风风道将空气输送到车厢内。
而空调机组则可以对送入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处理,以保持车厢内的舒适温度。
2.管道系统管道系统是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送风设备产生的空气输送到各个车厢,并在车厢内进行空气循环。
通过合理的管道设计和布局,可以确保车厢内的空气均匀分布,提高空气流通效果。
3.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是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的智能控制中枢,通过对送风设备和管道系统进行合理的调度,实现对列车车厢内空气质量和温度的精确控制。
该系统通常配备有温湿度传感器、风速控制装置等,可以根据乘客舒适感和列车运行状态进行智能调节。
三、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仿真分析为了评估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的性能和改进空间,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送风效果和系统运行情况。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仿真分析:1.送风效果分析通过仿真软件对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进行送风效果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工况下的送风风速、送风温度、送风均匀度等关键指标,以了解系统的送风性能并进行比较。
2.空气流通分析利用仿真软件模拟不同车厢内的空气流通情况,探究送风系统对车厢内空气的循环输送效果,评估空气流通效果和均匀性。
3.运行状态分析仿真软件还可以模拟列车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送风系统运行情况,如列车起动、加速、减速、停车等不同阶段的送风性能和空气流通效果,从而为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探讨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探讨地铁车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对于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
首先,对于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该根据车站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风模式。
通风模式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利用自然气流和自然风力进行空气交换,能够减少能耗,提高环境质量。
机械通风依靠机械设备进行空气交换,能够精确控制车站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根据车站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优劣,选择适当的通风模式。
其次,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合理安排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
通风口的位置应该考虑到乘客的出入口位置和通风效果,以保证车站内部的空气流通。
同时,通风口的数量和大小也需要考虑车站的规模和乘客流量等因素,以保证车站的通风效果。
另外,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合理控制空气循环和新风量。
空气循环可以通过合理的空调系统布局和设置风扇等设备来实现,以保证车站内部的空气流通。
同时,新风量的合理控制也很重要,可以根据车站的规模和乘客流量来确定新风量的大小,以保证车站内部的新鲜空气供应。
此外,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通风和疏散需求。
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通风系统要能够快速调整为紧急排烟状态,以保证乘客的安全疏散。
最后,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此外,对于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噪音控制也要加以重视,以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综上所述,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车站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风模式,并合理安排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
同时,还要合理控制空气循环和新风量,考虑紧急情况下的通风和疏散需求,以及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地铁车站的通风效果,提供舒适的乘客出行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研究首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冷负荷计算,需根据车辆的尺寸、载客量以及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预测车辆的冷负荷,为系统的选型和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是冷却方式的选择,可根据车厢空间、车辆的使用环境等因素选用不同的冷却方式,如风冷、水冷、热泵等。
此外,车厢内的空气流动及新风换气也是重要考虑因素,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车厢内的空气质量。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研究也是必要的。
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可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变频调节、能量回收等。
此外,选择低噪音、低功耗的制冷设备,减少噪声和电能损耗。
同时,应加强对制冷剂的选择和管理,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并合理处理废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车辆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车辆设计阶段,应考虑到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加强对制冷剂泄漏、电气系统短路、火灾等安全问题的防控措施。
此外,在运行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维护和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确保乘客的安全。
最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研究还应结合乘客的需求,追求舒适性和便利性。
在车厢内部布局方面,可以考虑合理的空气出风口布置和温度控制,使乘客在不同位置和季节感受到相对均匀的舒适温度。
同时,应提供方便的空调控制界面,方便乘客对车厢内温度的调整。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需要全面考虑车辆的设计、节能与环保、安全性和乘客的需求,提高车辆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将会越来越先进,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探讨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地铁交通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地铁车站通常是封闭的空间,人们在地下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探讨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
首先,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车站是高密度人流的场所,通风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处理并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高效的空气过滤器和新风系统,以保持新鲜空气的流通。
此外,应该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测试和净化,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地铁车站空调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车站内外温差的变化。
地铁车站通常位于地下,温度相对较低。
因此,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必须考虑到车站内外温度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
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根据车站内外温度差异自动调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此外,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还应考虑能源效率。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地铁交通的日益发达,地铁车站的能源消耗也在增加。
因此,在设计通风空调系统时,应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
例如,可以使用高效的风机和冷却设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可以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供能的选择,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最后,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还应考虑到车站使用者的舒适度。
舒适度是地铁车站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通风系统应能够提供适宜的空气流通,使人们感到舒适。
空调系统应能够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并减少温度差异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还应注意噪音和震动控制,以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综上所述,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适应车站内外温差的变化,提高能源效率,并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最新技术和设备,以确保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
144 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青岛理工大学胡松涛曹瑜郑小锋谭鲁志摘要:列车环境与建筑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建筑环境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列车的设计之中。
本文将建筑环境与列车相对照,参照空调设计方法提出了适合于列车空调设计的理论,便于今后为列车空调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列车建筑空调系统设计1 引言高速列车车内环境应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般包括:车内空气环境、车内声环境以及车内光环境。
车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部分构成。
热环境的好坏由空气温度的高低来判定;湿环境的优劣由空气的干湿度来表征;空气品质则由新风(新鲜空气)量的多少或空气的洁净度来区别[i]。
当列车以高速运行时,如果车厢密闭不严或开启车窗,则车内会产生强烈的紊流和噪声,因此高速列车与常速列车的区别之一就是它的车厢在列车运行时几乎为密闭空间。
列车工作条件的特殊性造成它的内部环境与普通建筑空调的室内环境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ii][iii][iv][v]:(1)列车内的人员密度大,二氧化碳及人体异味排放量大。
(2)车厢空间相对狭小,车内设施布置紧密,因此不利于空气流通,难以达到合理的气流组织。
(3)各种健康状况的人员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近距离接触,易于发生病菌传播。
(4)列车单位空间的外表面积大,与外界的热交换量大,近车厢壁面处空气的温度梯度较大,所以车厢内不易形成均匀的温度场。
(5)车窗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易受阳光直射,因此由辐射热引起的空调负荷较大。
因此,若要使车内环境达到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洁净的要求,在车内空调系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特点。
2 建筑空调设计方法简述我国建筑空调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理论,现在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业[vi]。
现对其归纳和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民用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设计原理图(1)负荷的计算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的计算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和空调设备容量的基本依据[vii]。
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和优化

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和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型的列车空调与通风系统已成为分散式动力动车组设计和优化的重要部分。
合理的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车厢环境,保障乘客的出行体验和舒适度。
在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和优化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列车空调系统的设计应该符合乘客的舒适要求。
这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方面的要求。
为了满足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需求,设计师需要考虑使用高效能空调系统,能够快速调节车厢温度并保持恒定。
同时,空气湿度的控制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确保乘客在旅途中舒适度的同时,避免车厢内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乘客健康的影响。
其次,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能够保持车厢空气的清新。
车内的吸附物质如灰尘、异味等对乘客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通风系统设计应能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保证车厢内空气质量达到既定标准。
此外,通风系统也需要考虑在对外部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应。
此外,节能环保也是分散式动力动车组列车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设计师可以考虑使用高效能的设备和技术,如采用节能型压缩机、热泵技术等。
此外,合理利用列车的动力、废热等资源也是提高能效的有效途径。
在系统优化方面,可以运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智能化系统来实现列车空调与通风系统的优化。
通过精确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器,可以实现对车厢环境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列车空调与通风系统的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异常情况,设计合理的应急措施和保护装置,以确保乘客和列车的安全。
除了上述的设计和优化原则之外,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空调与通风系统还需要考虑实际运营环境和运营需求。
对于长途运营的动车组,设计时需要考虑乘客的乘坐时间和舒适需求;对于短途通勤的动车组,设计时则需要注重乘客的快速上下车以及车厢通风换气的效率等问题。
地铁车辆空调通风系统研究

地铁车辆空调通风系统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地铁车辆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功能特性,重点说明了地铁车辆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关键词】地铁车辆空调系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开展,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而地铁车辆空调系统的作用就是使客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及洁净度〔主要指尘埃及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为乘客创造舒适的乘车环境。
通风系统有机械强迫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方式。
机械强迫通风系统是车辆空调装置中唯一不分季节而长期运转的系统,因此它的质量状态直接影响到旅客的舒适性和空调装置的经济性。
一般地铁车辆采用机械强迫通风方式,依靠送风机所造成的空气压力差,通过车内送风道输送经过处理后的空气,从而到达通风换气的目的。
送风机组是通风系统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吸入车外新风和客室回风,并将处理后空气加压,通过主风道等送入客室。
它通常由一台双向伸轴的双速电机和两台离心式送风机组成。
1.2送风道、回风道、排风道车顶的二台空调机组,通过与车体相连的两个吸振消音的连接风道,将处理后的空气送到车顶的主风道内。
送风道的作用是将经过处理的空气输送到室内。
车辆的风道沿车辆方向分为3个,中间大的为主风道,两侧为副风道,主副风道由隔板分开,隔板上设有一系列调整风量的气孔。
主风道的空气经隔板气孔进入副风道,使得两侧风道内的气流稳定地送入客室中。
司机室的送风量是通过在司机室增压器从副风道中引入,气流方向可以通过位于内顶板上的送风导向器来调节,空气可以直接吹到司机座位区。
风道一般用铝合金或玻璃钢制成,在整个风道外外表均覆盖足够厚度的隔热材料,以防止风道冷量损失和结霜。
回风道是用来抽取室内再循环空气的。
进入回风风道的空气,一局部通过设于车顶的静压排气孔排至车外,另一局部进入空调机组与吸入的新风混合后,经过冷却、过滤由离心机将其送入主风道,这样就在客室内形成空气循环,到达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目的。
排风道用以排除车内污浊空气,即排风口与车顶静压排风器间的通道。
铁路客车空调系统送风均匀性的研究

铁路客车空调系统送风均匀性的研究摘要:随着国家交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铁道交通运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传统铁道旅客列车的运营过程中,空调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组成部分,不过传统的空调系统往往出现送风不平衡的问题。
为此,本篇针对这一问题,对传统的铁道旅客列车空调系统中送风不均匀的成因做出了详尽的解析,同时阐述了静水压力送风道的基本构造,对各种型式的静水压力送风系统进行了送风均匀性试验,并进一步剖析送风不均匀的成因,并指出了提高静水压力送风系统输送均匀性的对策,期望为完善传统轨道旅客列车空调系统提供有用依据。
关键字:铁路客车;空调系统;送风;均匀性1铁路客车空调系统概述1.1空调通风系统的作用经空调机组加工过的压缩空气输入客室,并将压缩空气均匀分派到客室内,而且还可将客室内产生的污浊空气排放客室外,从而使客室内空气质量参数达到良好设计的要求,并用于调节列车内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洁净度等舒适度参数。
客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乘客的舒适度,以及空调设备为铁路客车带来的经济效益。
1.2空调通风系统的组成空调系统主要有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回风系统、废排装置、加热装置、自然通风装置等几大部分组成。
1.2.1空调机组空调机组主要分为单元式及分体式两中,主要功能包括供应新风,制冷,加热,新风、回风、混合风的过滤。
1.2.2送风系统1.2.2.1送风道的作用把空调机组通过制冷器以及加热器加工后的压缩空气送入客室内,而空调通风系统的送风道和送风口又是调通风系统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因此客室内温湿度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各送风口的送风量能否相等。
以前我国空调通风系统比较广泛的使用风口风量调整装置,但由于操作不方便等原因,无法发挥相应的调节功能,因而经常面临着室内空气温度沿高空和车长走向温度偏差较大的现象。
后续,经过四方所的研究实验,形成了条缝式平衡送风道,从而达到了比较满意的良好效果。
现在中国生产的客机上已基本使用了此种静压型式的送风道。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技术分析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技术分析地铁作为大城市中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舒适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广大乘客所关注的问题。
其中,通风空调系统技术是地铁车厢内的主要设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车厢的通风换气和温度控制,是保障乘客舒适度和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运作原理和优化方案。
一、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概述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主要由空调设备、通风设备、控制系统和输送管道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车厢内外隔离的前提下,将外界新鲜空气通过换气设备引入车厢,利用空调设备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循环大气条件下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通风系统是地铁车厢内的主要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通过排风和引风系统,使车厢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和对流,保证车厢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舒适度。
其中,排风设备主要是通过车厢顶部的排风口将车厢内的废气排出,而引风设备则是通过车厢底部的进风口将外界新鲜空气引入车厢。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需要根据地铁车厢的不同特点和所处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空调系统是地铁车厢内的另一个重要设备,它的作用是通过冷热源和送风系统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和循环处理。
其中,冷热源负责提供制冷或制热的能源,送风系统则是将处理好的空气通过送风口喷入车厢内,形成一定的气流环境。
与通风系统相比,空调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更为复杂,需要运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智能化技术手段,以确保车厢内温度和湿度稳定。
控制系统是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对通风和空调设备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
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通过各种传感器对车厢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将数据传送至中央控制器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通过执行器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
控制系统的优化和运行稳定性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输送管道是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传输通道,它的作用是将新鲜空气和处理好的空气分别输送至通风和空调设备。
探析地铁列车车辆空调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探析地铁列车车辆空调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在逐渐的推进当中,目前,地铁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为人们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
在地铁列车车辆空调控制系统进行合理化设计,能够保障地铁的平稳运行,使得人们可以更加舒适的乘坐地铁。
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地铁列车车辆空调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铁;空调控制系统;温度;空调机组前言:传统的城市交通能够为人们体用的服务形式有限,同时交通安全系数相比较地铁比较低。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率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更好的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就需要对其车辆的空调控制系统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以此保障车辆内部的舒适温度,使地铁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1 车载空调机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1.1机组的结构列车空调机组主要由分体式和单元式两种结构类型所组成,两种类型中,分体式结构类型的列车,底部会安装空调控制柜,而在空调的出风口处和车厢顶部的送风口衔接处,需要利用管道进行连接。
设计过程中,需要在车厢的内顶板上开孔,以实现送风的功能。
一般来说,回风口和回风管道会在车厢的侧壁行李架之下,并且都是沿着列车的长度放向进行布置的。
列车的回风,一部分需要经过回风管道抵达车厢的空调机组附近,而一部分则需要返回到列车的空调机组当中,此外还有一部分需要经过排风机顺利的排出车外。
这种分体式的空调机组结构上比较复杂,在修理的过程中比较困难,因此在我国的列车上,基本上采用的是单元式的结构类型。
单元式的空调机组主要采用顶置的构造,从空调机组的送风方式上看,需要通过车厢内上部的送风管道将风传输到车厢当中。
空调机组下方的回风口,是集中回风的位置。
单元式的空调机组,需要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等各种设备,全部安装在同一个机箱当中,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空调机组单元,安装在车厢的上部位置。
下图1 为单元式空调机组结构。
图1 单元式空调机组结构1.2地铁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地铁空调机组中,风力基本上由一台独立的压缩机压缩输出,输出主要分为两路,在风通过了蒸发器、节流阀以及冷凝器之后,便能够形成相应的回路,最终再次回到压缩机当中。
双管供风系统优化设计及探讨

摘要:介绍了传统客运列车的双管供风系统工作原理,从管路原理、硬件设计及选型、控制原理等方面,阐述了新型机车智能双管供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对双管供风装置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有效提升了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双管供风;故障;失效;智能化;试验验证0 引言目前现有客运机车一般采用双管供风方式为连挂客运车辆供风,即一条管路为供风管,为空气弹簧、塞拉门、集便器供风,称为辅助用风;另一条管路为列车管,为客车制动系统供风,称为制动用风。
虽然在担当牵引旅客列车的内燃、电力机车上普遍使用双管供风系统,但该系统在运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1)由于车辆用风的不确定性,制动机用风和双管供风用风易导致在总风压力低的情况下引起制动机工作异常,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2)因供风压力无法满足车辆需要,延误车辆在车站的挂车时间,造成发车晚点,引起旅客投诉,同时造成机务和车辆部门间的责任难以划分;(3)双管供风不足或车辆漏风等情况,可造成车门、集便器、空气弹簧等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降低旅客的乘坐舒适度,引起旅客投诉等。
鉴于双管供风系统存在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优化方案,该方案采用流量放大结构,优化了系统供风速度,同时实时监测控制机车总风压力、双管供风压力、双管供风流量等数据,并通过分析监控这些数据,对供风管流量进行智能控制。
1 双管供风系统优化方案1.1 传统客运机车的双管供风系统原理传统客运机车的双管供风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机车两端分别有一套双管供风模块,其主要组成包括总风切除塞门1、调压阀2、旁通塞门3、止回阀4等。
双管供风总风风源取自机车第一、第二总风缸,通过供风支路为后部车辆供风,供风管压力整定值为(600±20)kPa,以满足车辆气动设备的风压需求。
其中,调压阀用于整定双管供风的压力为(600±20)kPa,供风管压力过高可通过调压阀溢流,止回阀用于防止供风管风源逆流。
采用孔板调节的列车均匀送风系统研究

2011点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6。实验测试的各管段实际风量与理论f};风量和模拟 m风世的对比如罔7所示 南阿7日f“看出,仿真风量与理论计算风量偏差 不超7%,管段I和13的实验测试风量与理论计算风 世偏差分刖为lo%和12%,其E各管段均小超过7%, 可对管段1和13进行微调,渊节比较方便,故理论计 骨可以应用j。列车7L板均匀送风系统的嗣节,
……
a本系统Ⅲ降,b BST的25T豪华轼卧牟外接螺旋M管式☆截Ⅻ迮 风系统,c南m浦镇Ⅻ1二r 200knVh轼卧*带£管的等赦面祭缝式 送皿系统.d静M式iⅫ☆M系统
渊试都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沿K度方向L送风均 匀性基小能够满足要求,验汪r理论汁算在等截面7L 板均匀L送肛【系统巾应用的可靠性; 2)理论if算为CFD仿真模拟提供了设计方案的 参考避免丁仿真模拟中大量繁琐的州试过程;通过 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可呲更好地指导宴验调节; 3)等截面fL板上送风系统采川双层孔板送风.提 高了送风均匀性,优化了1-内气流组织; 4)主风道截面不变,改变出风口面积的孔板均匀 送m方J£制作『’岂简单.迸风量调节方便,丰风道内没 有任何阻力构件,人大降低了风机压头,系统压降远远 低于其它的列乍宅调送系统,故j{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已经在BST的TP2车型中得到应用。
■
叠
图3风道内各断面静压分布
图2孔板均匀送风道管段划分示意 沿风道长度方向上划分了17个管段,并进行编 号.具体管段划分见图2;孔板均匀送风道送风量 4500m‰,按照单位长度风量均匀分配的愿则,根据每 个管段的长度计算需要分配的风量,实现均匀送风。 理论计算的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管段1和17 比其它管段要长.按照单位长度均匀分配风量的原 则.开孔1和开孔17的风量要太于其它开}L。从表中 由图3和罔4可以看出,主风道内流速和静压分 布较为均匀.没有较大波动,系统比较稳定,计算得出 图4风道纵断面速度分布图
分散动力动车组的车辆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

分散动力动车组的车辆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车辆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在分散动力动车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直接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和舒适度。
因此,为了提高车辆空调与通风系统的效能,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空调供风、热负荷处理、噪音控制等关键因素。
首先,针对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我们需要从供风和换气角度进行考虑。
车辆空调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并以合适的速度和角度将空气送入车厢。
通过合理的空气分配和通风设计,可以确保车厢内空气的均衡流动,使得乘客无论坐在哪个座位上都能够享受到舒适的气候环境。
其次,针对车辆空调系统的热负荷处理,我们需要根据车辆使用的具体环境和季节特点,合理确定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能力。
在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的情况下,车辆空调系统应该能够快速降低或提高车厢内的温度,以确保乘客的舒适感。
此外,采用高效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优化制冷剂循环,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
另外,为了保证车辆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耗节约,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智能控制技术。
通过使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厢内的气候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和风速。
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此外,对于车辆空调系统的噪音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噪音对乘客的乘坐体验和健康非常有影响,因此在设计车辆空调系统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例如使用低噪音的风机和换气设备,加装隔音材料等。
同时,在空调系统的安装和布置中,也应特别考虑噪音的传导和扩散路径,以避免噪音的传播和集聚。
最后,在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应注重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采用可靠的设计和优质的耐用材料,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降低故障率。
此外,合理的系统布置和管道连接设计,以及易于维护的结构和操作界面,可以简化维护和保养工作,降低运营成本。
综上所述,分散动力动车组的车辆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涉及供风和换气、热负荷处理、噪音控制、智能控制以及可靠性和维护性等多个方面。
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仿真分析

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仿真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高速铁路的运营越来越广泛。
新型动车组作为高速铁路的主要车辆,其性能和安全性一直是各铁路部门关注的重点。
车辆内部的送风系统是直接关系到乘客舒适度和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ANSYS软件,对新型动车组的送风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1.概述新型动车组的送风系统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冷风系统和暖风系统。
冷风系统通过空调系统提供新鲜的冷气,暖风系统则通过暖汽机和空气加热器提供舒适的暖气。
为了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减少受累状况,送风系统必须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
本文将从送风系统的空气流量、温度分布、压力分布等方面进行仿真分析,从而优化送风系统的设计,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2.仿真分析2.1空气流量分析空气流量是衡量送风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新型动车组的送风系统中,空气流通主要由风扇和送风道路控制。
为了在乘客区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风扇必须具有足够的风量和正常的工作状态。
同时,送风道路的设计也应该尽可能减小阻力,以确保足够的空气流量。
本文使用ANSYS来分析新型动车组送风系统的空气流量。
首先,通过ANSYS中的Geomtry Builder对送风系统的结构进行建模。
然后使用3D Mesh对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
送风系统的风扇大小和输出流量信息已经被嵌入到模型中。
最后,将模型导入到ANSYS Fluent模拟软件中进行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显示空气流量与风扇的风量和送风道路的阻力相关。
增加风扇的风量或减小送风道路的阻力可以提高送风系统的空气流量。
此外,在仿真过程中还可以控制送风系统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参数,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2温度分布分析温度分布是评估送风系统的良好或不良表现的另一个重要参量。
在新型动车组的送风系统中,温度是由暖汽机和空气加热器控制的。
为使乘客在不同季节里保持适宜的舒适感,系统必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一定范围的温度,同时避免产生局部寒冷区域。
高速列车通风设计方法的研究

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 采用计算机仿真的基本计 算公式为[3 ]
5 (ρ<( x , y , z) ) / 5 t = - ·(ρU ( x , y , z) <( x , y , z) ) + (Γ< ( x , y , z) <( x , y , z) ) + S < ( x , y , z)
图 1 车厢形状及内部布置
当送风温差| T0 - Ts| ≤14. 0 ℃时 , 可保证 Z1 和 Z3 断面处的垂直温差不大于 3 ℃. 与此相比采用 射流公式 (2) 时只能得到射流轴心处的温差分布 ,
第 1 期 庄达民等 :高速列车通风设计方法的研究
55
且计算无法考虑到具体的车厢型状及座椅等的影 响 ,故最大的垂直温差分布在 Z1 和 Z4 断面处. 此时设| T0 - Ts| = 12. 0 ℃、送风速度为 1 m/ s 时 Z1 断面处的射流轴心处的温差为 9. 325 ℃, Z4 断面处的射流轴心处的温差为 6. 448 ℃. 从这两 个断面上的射流轴心处的温差分布比较来看尚能 满足舒适空调要求 , 但上述计算没有考虑室内形 状 、障碍物及排风气流的影响.
2第00206
年 卷
2 第1
月 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 ity of A 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ebruary 2000 Vol. 26 No11
高速列车通风设计方法的研究
庄达民
林国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1 求温度场和流场的经验公式
参照我国广深线准高速列车通风设计方案 ,
在车厢长度方向布置两长条条缝型送风口 ,从条 缝口送出的气流可看成为两维平面射流 ,即求出 沿车厢长度方向上某一断面的速度和温度分布后 就可将其代表车厢长度方向上任一断面的速度和 温度分布. 从条缝型送风口射出的射流轴心速度 和温度及射流断面速度的计算公式[2]如下所示 :
地铁列车空调送风风道优化设计研究

地铁列车空调送风风道优化设计研究刘智远;龙源;李行;杨天智;易柯;罗江果【期刊名称】《机车电传动》【年(卷),期】2024()1【摘要】空调送风风道是地铁列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优劣极大地影响着地铁的舒适性。
如何优化空调送风风道结构,提升其送风均匀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改善风道的送风量、送风均匀性和噪声等指标,文章基于均匀送风管道理论设计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CFD)验证的方法,优化了空调送风风道的结构。
首先基于客室低噪声要求,将动压到静压转换的腰形孔的平均出流速度控制在5 m/s;其次通过送风风道动压与静压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计算,控制动压腔内的动压和动静压腔之间的静压差来保证送风的均匀性;不同于传统的等宽动压腔风道结构,优化后的送风风道的动压腔为缩径结构,此结构可提升风道的送风均匀性。
为验证理论设计方法的准确性,采用CFD计算软件对通过理论设计优化的风道结构进行了流场仿真分析,将优化风道与原始风道模型搭建在同一客室模型上,并对两种风道与客室耦合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理论设计优化的风道结构各腰形孔的送风均匀性都控制在20%以内,客室内风速分布也得到较大改善,进一步验证了理论计算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对于空调风道的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6页(P58-63)【作者】刘智远;龙源;李行;杨天智;易柯;罗江果【作者单位】重载快捷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U270.383【相关文献】1.地铁列车空调均匀送风风道概述2.地铁列车空调系统送风风道气流组织模拟及优化3.地铁车辆空调风道气流仿真与送风均匀性优化4.某地铁车辆空调送风道出风性能仿真优化及分析5.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地铁空调送风风道结构优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列车送风系统送风均匀性及包厢气流组织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列车送风系统送风均匀性及包厢气流组织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送风系统的均匀性和包厢气流组织对旅客乘坐体验和健康状况都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国内外的高速列车送风系统存在着送风不够均匀、包厢温差大、空气质量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和不适。
因此,对列车送风系统的送风均匀性及包厢气流组织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列车送风系统的送风均匀性及包厢气流组织进行优化研究,改善列车内部空气质量,提高旅客的乘坐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当前高速列车送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建立列车送风系统送风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3.优化列车送风系统的送风管路结构,改善送风均匀性。
4.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探究不同送风参数对包厢气流组织的影响,调整送风参数,改善包厢内部气流组织状况。
5.研究改进后的列车送风系统的空气质量,评估对旅客健康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优化列车送风系统的送风均匀性和包厢气流组织,提高旅客的乘坐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2.提高列车内部空气质量,降低旅客呼吸系统疾病风险,促进旅客身体健康。
3.为高速列车送风系统的设计和改善提供有效的参考。
4.推动我国高铁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设计实验验证列车送风系统送风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2.研究改进送风系统的结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送风管路结构对送风均匀性的影响。
3.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送风参数对包厢气流组织的影响。
4.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确定列车送风系统改进方案和送风参数。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分析高速列车送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研究方案。
2.设计实验验证列车送风系统送风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3.进行送风管路结构改进实验,评价不同结构的送风均匀性。
第二年:1.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送风参数对包厢气流组织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胡松涛曹瑜郑小锋谭鲁志
摘要:列车环境与建筑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建筑环境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列车的设计之中。
本文将建筑环境与列车相对照,参照空调设计方法提出了适合于列车空调设计的理论,便于今后为列车空调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列车建筑空调系统设计
1 引言
高速列车车内环境应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般包括:车内空气环境、车内声环境以及车内光环境。
车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部分构成。
热环境的好坏由空气温度的高低来判定;湿环境的优劣由空气的干湿度来表征;空气品质则由新风(新鲜空气)量的多少或空气的洁净度来区别[i]。
当列车以高速运行时,如果车厢密闭不严或开启车窗,则车内会产生强烈的紊流和噪声,因此高速列车与常速列车的区别之一就是它的车厢在列车运行时几乎为密闭空间。
列车工作条件的特殊性造成它的内部环境与普通建筑空调的室内环境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ii][iii][iv][v]:(1)列车内的人员密度大,二氧化碳及人体异味排放量大。
(2)车厢空间相对狭小,车内设施布置紧密,因此不利于空气流通,难以达到合理的气流组织。
(3)各种健康状况的人员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近距离接触,易于发生病菌传播。
(4)列车单位空间的外表面积大,与外界的热交换量大,近车厢壁面处空气的温度梯度较大,所以车厢内不易形成均匀的温度场。
(5)车窗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易受阳光直射,因此由辐射热引起的空调负荷较大。
因此,若要使车内环境达到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洁净的要求,在车内空调系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特点。
2 建筑空调设计方法简述
我国建筑空调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理论,现在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业[vi]。
现对其归纳和总结如图1所示。
对空调房间的负荷
进行计算
确定空调方案
设备选型
水力计算
冷热源设计
消声减震设计
管道的防腐与保温设计
图1 民用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设计原理图
(1)负荷的计算
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的计算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和空调设备容量的基本依据[vii]。
其中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热量(太阳辐射进入的热量和室内外空气温差经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以及其他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2)空调方案的确定
由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室内空气状态点,根据焓湿图计算得出夏季空调总送风量;按照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取空调系统形式和冷热源方案,风系统(水系统)的设计,都是空调方案确定的重要内容。
(3)设备选型
在确定了空调方案之后,对设备的选型是一个支管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着此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4)水力计算
风系统(水系统)在确定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水力计算,从而确定管道尺寸。
(5)冷热源设计
冷热源方案再经过审核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计算和选型。
(6)其他设计
消声减震,防腐保温因为关系到系统的运行寿命等参数,也是空调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3 高速列车空调设计方法综述
翻开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高速铁路技术与各个国家的国情紧密相关,中国铁路的实际情况与西
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因此,要在短时间跨越西方国家高速铁路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高速铁路大国,并成为世界高速铁路的强国,就必须充分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站在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前沿,坚持自主创新,创造中国高速铁路的自主品牌[1]。
高速列车的环境与建筑空调的室内环境不同,它对空调通风系统的要求更高,不能简单将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的相关理论直接应用于列车空调系统之中。
本文参照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和列车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此类列车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viii][ix][x][xi]。
列车负荷计算送风参数
确定方案设计及设备
选型
气流组织
仿真实验验证
水力
计算
实验验证送风量确定
送风均匀性
仿真
风道设计完成,
保温防腐,消声减震处理
图2 列车空调设计原理图
对列车负荷进行计算时,列车与实际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运行期间不固定,太阳辐射强度和高度角等因素随着地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与民用建筑空调设计不同的是:列车负荷计算完成之后,不是由室内设计参数确定送风量,而是按照每人40-60m3/h的原则送风量确定。
因为列车是个密闭的空间,其内部环境与建筑环境不同,充足的风量是保证车内舒适的前提。
因此在送风量确定之后,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参照焓湿图计算送风状态点的参数。
列车送风系统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实车具体条件而定,风道和空调机组主要安装在车顶或车底。
送风方式选定之后,需要对设备选型和相应的水力计算(包括风管和水管),因大部分高速列车送风系统是全空气系统,故只需对风管的进行水力计算即可。
待系统空调送风方案、管道尺寸和送风参数等确定之后可借助SolidWorks、AIRPACK、FLUENT、PHOENICS 等计算机辅助软件建模,包括客室内气流组织的仿真模型和送风系统的仿真模型两部分。
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满足列车气流组织的要求是前提,送风均匀性是保证,送风均匀性的好坏关系着气流组织和优
劣,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兼顾二者,才能做到设计合理、高效。
实验是检验空调送风系统是否满足实际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模型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
由于模型边界条件的设置与实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故应对模型做进一步的修正。
模型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实验的工作量,参照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实验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效率较高。
可见模型仿真和实验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体现二者的最优效果。
空调送风系统经过实验验证之后,方可进行防腐保温和消声减震等设计。
[1].张曙光.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7
[2].胡万玲,管勇.我国列车空调的现状及其节能途径探讨[J].甘肃科技,2003,19(6):55-56
[3].铁路机车车辆科技手册编委会.铁路机车车辆科技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顾建明,祝伯福等.空调客车的通风及节能[J].节能技术,2000,18(4):25-26
[5].Lin C H,Han T,Koromilas C A.Effects of HVAC design parameters on passenger thermal
comfort[M]. In:SAE(Society of automative engineers),1992
[6].TAECHEOL KIM. OPTIMUM DUCT DESIGN FOR 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S[M]. Master of Science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Stillwater, Oklahoma December, 1990
[7].赵荣义. 简明空调设计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8].曹越,邓景山.国内铁路客车空调与地铁空调之比较[J].制冷学报,2001,20(4):27-29
[9].闻鸿莉,张德仁,孟昭军.客车空调系统送风风道的设计与计算[J].客车技术,1998,(2):18-22
[10].王玲.地铁车辆的空调暖通系统设计[J].电力机车技术,2002,25(3):32-34
[11].金泰木,张明,李连奎.CFD在客车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铁道车辆,41(3),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