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教学设计2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品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引导学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实记叙的内容、增进记叙的兴趣。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步骤及方法】一、布置预习(不占课时)1、看预习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学习重点。
2、,给下边加线字注音:确凿菜畦蟋蟀缠络竹筛觅食渊博鼎沸绣像锡箔3、参照文下注释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4、参考课后练习理解文章内容。
自我了解: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二、课堂教学(第一课时)1、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⑴用词语卡片或词语小黑板检查学生给加点词注音的情况。
⑵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编入哪本文集。
(只要求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内容,知道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即可。
)2、导语引入新课: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幅幅画面时,语句渗透着的感情色彩。
3、齐读第一段: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范文(3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范文(3篇)第1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默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诗词启发,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二)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胡令能《小儿垂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生齐读课件上的诗句)师: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
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学前和小学时的生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呢?(生思考并回答)本文的作者,看似严肃的著名作家鲁迅,又有过怎样有意思的童年时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看吧!(板书课文题目及作者)【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古诗词导入,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其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用童心阅读、感悟文章,消除阅读鲁迅文章的距离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知人论世(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资料助读:课件出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的一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1第一部分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这节的难点问题)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⑷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这两段写了什么?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提问: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③提问: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
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小结]: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6篇)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6篇)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6篇)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
第1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
一般的语文老师象“广播员”,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恹恹欲睡。
好一点的语文老师象“相声演员”,滔滔不绝,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兴致勃勃。
其共同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而学生却不会自己吃,汲取实力,消化实力都很差。
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缘由。
要变更这种状况,必需实施素养教化,实行“启发式”,注意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
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实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索、自己分析、自己解答。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当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案就是根据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化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肯定要避开把课文搞得支离破裂,不得要领。
第一部分要详讲,其次部分可略讲。
二、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每个人的童年都肯定会由很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
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原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原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三、解题思路: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省略了“我”)其次,依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再次,想一想,作者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最新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最新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最新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4篇优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通过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写法。
3、学习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和理解。
(2)两相比照的结构。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划分文章结构,教读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约二分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絮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与向往。
鲁迅先生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之情。
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二、看文下注释和“预习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学习重点。
〈约三分钟〉三、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
〈约五分钟〉1、出示小黑板(学生说、互相纠正、教师指导)①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畦敛髓罕蜕鼎拗②辨析读音(要求掌握)确凿攒成长妈妈系一条长绳宿儒③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葚蛉蝥珊瑚窦厥倜傥叵盔2、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确凿轻捷鉴赏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四、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读后回答〈约五分钟〉1、根据本文标题的结构“从……到……”分清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一、(1-8)节、二、(9-24)节]2、哪一节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过渡段?[第9节]五、教读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分析第二节。
〈约二十八分钟〉1、范读第1节,回答:〈约3分钟〉这一节包含几句话?[两句]每一句话的重点词语是什么?[①句:百草园;②句:是“我”的乐园]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目的要求:一、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二、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三、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要点难点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写作背景本文的发表、结集和写作背景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看,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
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
无论是在1924年的女师大事件中,还是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
当然,这也就更加触怒了封建军阀,而被诬陷,被通缉。
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在许寿裳等友人的敦促和帮助下,先是暂避在西城锦什坊的莽原社里,后又辗转住进几家外国医院,最后于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导入:歌曲小小少年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彷徨》杂文集:《二心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二、题目解读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先写“百草园”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乏味。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三味”的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三、课文阅读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缠络chán觅食mì竹筛shāi宿儒sù渊博yuān鼎沸dǐng珊瑚shān锡箔bó倜傥tìtǎng脑髓suǐ蝉蜕tuì攒cuán盔甲kuī东方朔shuò敛liǎn四、文章总析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通过老师恰当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去感知、领悟课文,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实现“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位一体的对话。
主要教学形式: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过程:熟悉课文——解读课文——感受课文——形成观点(后三步在教学中同时进行)。
活动一: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意的把“园”字和“屋”留出大面积空白,以便学生发挥填写)1、问:这个题目哪个词让你较感兴趣?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了三味书屋,实际上表现的内容却非常多,可以说是从乐园走到了书斋,(同时在“园”字中板书“乐园”一个词,在“屋”字中板书“书斋”一个词),那你们还从这两个地方读出了哪些感受呢?(意在引导学生自己来解读文本,)能把你的感受也归纳出来吗?2、让学生上黑板来板书他对两个地方的感受,并说说是从书中哪些内容读出这种感受的。
(学生可能会写是从快乐走到了痛苦,或从自由走到了束缚等)。
3、学生写的词语所代表的认识和感受,不一定被认同,学生之间可能对彼此的认识有争议,老师要鼓励大家质疑,不求意见的统一,只求言之成理即可。
(在这一主要活动中集中体现“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位一体的对话。
)活动二:在学生尽情陈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后,自然结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准备把自己的学习乐园建成什么样子?课后练习:与鲁迅比一比童年,看一看有无快乐值得收藏?说明:这一活动优点有三方面:(1)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自己去熟悉,解读文本,并形成自己的认识,避免了老师按文本大量的去灌输式教学。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创造能力,(3)让学生在彼此质疑中学会自己独立的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一活动意在完全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中,以学生为主体,去自由的领悟课文内容,特别是学生所概括的这两个词,就是他对课文主题的一种理解,只要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特别要指出的是,不必按照教参,一定要把学生拉入封建私塾教育的框架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教学说明: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景色描写形象细腻,事情记叙完整生动,人物描摹惟妙惟肖。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些特点,学习本文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组织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并讨论下列问题:1.从课文标题和文章看,全文写了哪两个地方?对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感情?2.文章的过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什么?(2)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
(3)“雪地捕鸟”这一情节,哪些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4)“美女蛇”故事的插叙有什么作用?(5)离开百草园,的心情怎样?这一小节(第9小节)的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第一部分,体会所表达的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10、11小节,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并找出相关的词语进行分析。
2.学习课文第12节至文章最后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这部分内容写了几件事情?(2)写大家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除了表现孩子们的天性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3)哪些内容的描写表现了封建教育的陈腐与失败?四、课后练习。
1.认真朗读并背诵课文第2小节,体会写景手法的高妙。
2.通读全文,请说出你所认为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儿时游戏与学习的一段经历;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3理解对比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而对“三味书屋”部分,因其距学生的生活略显遥远,可略学。
所谓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之说,较牵强,有概念化之嫌,可不涉及。
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口头作文、书面写作等形式,努力创设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空间和氛围,真正把“讲堂”变成“学堂”。
一、教学目标基于上述认识,这一课着重实现两个教学目标:(一)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
(二)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法。
二、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
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
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教师以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或用配乐磁带),为学生理解文意题旨及风格特点作好铺垫。
(如换成学生自读,效果较难保证)。
四、重点学习(一)详学“百草园”部分。
问:作者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
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
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①《我的乐园——百草园》;②《童年的乐园》;③《童年趣事》;④《绿色童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
)“相传叫百草园”,连园名都是“相传”而来,可见年代久远。
开篇即渲染一种沧桑感、神秘感,令人向往,急欲一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文学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也需要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和理解,以此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语文》课程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个重要的篇目,怎么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文化题材呢?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探究。
一、设计目的1.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诗文中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理解技能的训练。
难点: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文化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展开一些与中华文化和传统文学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讲解(20分钟)教师现场带领学生阅读并讲解课文,当遇到一些重要的词句时及时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民间传统文化、古代文学等。
3. 情感输出(10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课文的情感输出。
例如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触、评论课文中的一些诗句、分享一些相关的故事等。
4. 回答问题(10分钟)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课文中一些重点问题进行解答,加深对语文知识和理解的理解和应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拓展相关的阅读作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四、教学设施1. 课本。
2. 阅读器材(课外阅读)。
3. 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个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针对课文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将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感受输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果对他们进行评分。
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朗诵比赛和文学知识问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促进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目标②〖难点〗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
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2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篇9一、说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
”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老课文,不管教材编排如何变化,总少不了它的位置。
不得不承认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范文形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童年往事的优美乐章。
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美丽景物和奇闻趣事的描写及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熟教育的若干侧面。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将本文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法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课教学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导引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三、说学法首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与老师同学网络等的合作中质疑解难探究。
其次应依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抓住“神”——主旨,然后掌握“形”——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教学设计2篇
Teaching design of intensive reading guidanc e for "from BaiCaoYuan to Sanwei bookstore"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教学设计
2、篇章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篇章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导读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之三
一、讲读要点
本文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讲读这篇课文的要点是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学习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事物,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优良品质,认识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本质。
讲读这篇课文的关健是第一部分,特别是第二自然段描写百
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写得具体、生动、真切,要讲、读、练并举,做到字句落实。
二、讲读进程:
指导学生预习,通读全文,把不会读和讲的字划出来,查字
典解决读音和释义,熟读注解,做“思考和练习四”。
检查预习,用小黑板写出“练习四”,抽学生作答。
解题补充注解①。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
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这篇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
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文章所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两段生活。
当时中国正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
统治下,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
他童年所受的尊孔
读经、科举求仕的教育,只能摧残青少年,不能培养出救国志士。
这篇散文“重提旧事”的时间是在一九二六年。
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镇压爱国学生的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了对
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通辑。
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xxx大学也充满陈腐空气,那里的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
生尊孔读经。
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
也
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强迫儿
童们读那些无用的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启发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找出前后两部分的过渡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讨论所写内容。
着重讲清“似乎”、“确凿”这两个词用在一起的作用。
默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在书上用横线划出这段里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在小黑板的横线空格上填写确切的词语。
(小黑板教学板书内容另附)讨论这段所写的景色是哪些季节的景色,方位、动静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上小黑板)让大家齐读小黑板上的句子,考虑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这样有声有色,亲切感人?
小结这段所写的内容:描写百草园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
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表情朗读第二自然段(或放录音),并让学生轻声朗读,比比谁先背得这一段,
指名朗读第三至六自然段,讨论第一部分第三层写的内容。
齐读第七、八自然段,研究所写内容。
默读第九自然段,提问这段写的内容及作用。
布置学生回忆自己小时的趣事,写一篇以《童年趣事》为题的作文。
朗读第十、十一自然段,概述这第二部分第一层的内容。
分角色朗读十二至二十四自然段。
(一人读“我”,一人读
先生,一人读叙述部分。
朗读二十一自然段时请同学把引号里的
句子加上标点。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讨论“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作者对束缚儿
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感情怎样?
小结第二部分内容:写“我”在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
归纳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的生
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
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总结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用词准确、鲜明、生动,抓住并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布置做“思考和练习二”。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篇章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教案示例之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粤南
(一)重点、难点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知识点落实规划
掌握下列字词:菜畦、皂荚、桑椹、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脑髓、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确凿、书塾、恭敬、方正、消释、渊博、宿儒、蝉蜕、人声鼎沸、倜傥。
(三)实施教学的思路及主要方法
1.简介鲁迅及《朝花夕拾》。
2.明确本文的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文题“从……到……”表明文章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有空间、时间的变化。
启发学生理清本文结构。
3.欣赏作者笔下百草园的景色:
①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举例说明。
②透过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可看出作者所描摹的是什么季节?
③是从哪些角度、顺序展开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与“无限趣味”有什么联系?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5.朗读7、8段,说一说冬天的百草园又有怎样的趣味;画
出捕鸟过程的一连串动词,体味其作用。
6.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
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呢?你怎样理
解这两个词语连用所表达的意思呢?(从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考虑)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学生轻声齐读
第9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家里人要送十二岁的鲁迅到三味书屋里去了,当时他是怎
样想的?(从课文内容考虑)
②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联系他的家庭教育考虑)
③他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当时他的思想感
情是怎样的?
8.边读课文后半部分,边与“百草园”的生活作比较,填写
下列空格:百草园景物美丽丰富,三味书屋陈设(),百草园生
活有趣多彩,三味书屋学习(),长妈妈讲的神话故事美丽动人,三味书屋的先生(),和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三味书屋读
的书();百草园是个有无限趣味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的私塾。
9.鲁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书屋和书屋后面小园的对比,先生的入神读书和儿童偷偷作游戏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讨论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的态度及感情如何?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