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中医特色治疗课件
合集下载
脾胃病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 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 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
.
8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脾胃病的中医护理
内四科 胡婷婷
.
.
1
一、概述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 赖以所养,脾胃具有对水谷受纳和消化及对精微的吸收和 输布的作用,将水谷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物质基础——津液、 营卫和气血,三者层层深化,津液化生营卫,营卫化生气 血。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大增 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 度的脾胃病。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 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 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
身肌. 肉放松、听音乐等。
.
7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 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
.
.
10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 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7.遵医嘱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 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 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
.
8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脾胃病的中医护理
内四科 胡婷婷
.
.
1
一、概述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 赖以所养,脾胃具有对水谷受纳和消化及对精微的吸收和 输布的作用,将水谷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物质基础——津液、 营卫和气血,三者层层深化,津液化生营卫,营卫化生气 血。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大增 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 度的脾胃病。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 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 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
身肌. 肉放松、听音乐等。
.
7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 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
.
.
10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 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脾胃系病症PPT课件
要点]
一、 诊断依据 1.主证: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
痛为特 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 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兼证: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4.病史: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 有明显的诱因。
8
二、 病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常用药: 加减:
18
7.脾胃虚寒证 症状: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 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 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
加减:
19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14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 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加减:
23
[预防调护] [结 语 ]
24
25
疼痛病位
主要症状特点
胃 痛
真心 痛
胁痛
上腹近心窝 处胃脘部
心,痛常及 心下
胁肋
胃脘部疼痛,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多为隐痛、 胀痛
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痛引 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 情危急
胁肋疼痛为主,伴发热恶寒,或目黄 肤黄,或胸闷太息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 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
一、 诊断依据 1.主证: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
痛为特 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 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兼证: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4.病史: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 有明显的诱因。
8
二、 病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常用药: 加减:
18
7.脾胃虚寒证 症状: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 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 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
加减:
19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14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 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加减:
23
[预防调护] [结 语 ]
24
25
疼痛病位
主要症状特点
胃 痛
真心 痛
胁痛
上腹近心窝 处胃脘部
心,痛常及 心下
胁肋
胃脘部疼痛,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多为隐痛、 胀痛
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痛引 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 情危急
胁肋疼痛为主,伴发热恶寒,或目黄 肤黄,或胸闷太息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 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辨证要点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
一 寒饮停胃证
概 念 寒邪犯胃,胃府失和之证
机制
饮食生冷 脘腹受凉
表现·分析
胃脘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
--- 寒盛胃络拘急
呕恶 --- 胃失和降 吐后痛减 --- 吐后气机得畅 实寒证: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
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寒饮停胃证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纳呆口苦 + 湿热见症
胃病辨证
一 胃气虚证
概 念 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之证
机制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表现·分析
A胃气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食少,胃脘隐 痛喜按,痞胀、食后尤甚
B胃气失和,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嗳气,恶 心,泛呕
C胃虚及脾,脾失健运,化源不足:面色萎黄, 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
四 气滞胃脘证
涵义:指胃脘气机阻滞,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 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内伤情志、饮食
外邪或病理产物内 扰
临床表现:
A气机阻滞:脘、腹胀痛走窜,或便秘 B气机走窜:嗳气,肠鸣,矢气 C舌脉:苔厚腻,脉弦
辨证要点:胃胀痛以及气机走窜症状为主
表现·分析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清阳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三 脾不统血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血失统摄之证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气虚证”
表现·分析
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胃脘灼痛拒按、口臭 + 实热见症
一 寒饮停胃证
概 念 寒邪犯胃,胃府失和之证
机制
饮食生冷 脘腹受凉
表现·分析
胃脘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
--- 寒盛胃络拘急
呕恶 --- 胃失和降 吐后痛减 --- 吐后气机得畅 实寒证: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
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寒饮停胃证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纳呆口苦 + 湿热见症
胃病辨证
一 胃气虚证
概 念 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之证
机制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表现·分析
A胃气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食少,胃脘隐 痛喜按,痞胀、食后尤甚
B胃气失和,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嗳气,恶 心,泛呕
C胃虚及脾,脾失健运,化源不足:面色萎黄, 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
四 气滞胃脘证
涵义:指胃脘气机阻滞,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 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内伤情志、饮食
外邪或病理产物内 扰
临床表现:
A气机阻滞:脘、腹胀痛走窜,或便秘 B气机走窜:嗳气,肠鸣,矢气 C舌脉:苔厚腻,脉弦
辨证要点:胃胀痛以及气机走窜症状为主
表现·分析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清阳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三 脾不统血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血失统摄之证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气虚证”
表现·分析
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胃脘灼痛拒按、口臭 + 实热见症
《脾胃病症》ppt课件
干结
酸腐 物
口中腐臭 酸臭、便秘
消谷善饥 饥不欲食 恶闻食臭
舌红苔黄 滑数 舌红少苔 细数
苔厚腻 滑
血瘀胃 刺 脘痛
口干不欲
呕血
饮
大便黑血
食少
舌紫暗,有 瘀点
涩
感谢下 载
(一)脾(胃)气虚证
概念:是脾(胃)气不足,运化失健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失健运证。 成因: 饮食不节 劳累过度 思虑伤脾 久病耗气
临床表现:气虚证 + 运化失司 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肢体倦怠 运化失司-腹胀纳呆,食后胀甚,便溏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面色恍白,形体肥胖 舌脉-舌淡苔白,脉缓弱
良附丸
(八)胃热炽盛证
概念:是指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过食辛辣,食积化火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邪热犯胃,胃火过旺 临床表现:胃脘灼热疼痛 + 实火 胃 -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消谷善饥, 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 热象-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胃散
(九)胃阴虚证
养胃汤
(十)食滞胃脘证
概念:指饮食停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临床表现:胃脘痛 + 食滞证
胃 -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呕吐酸腐食物,吐 后痛减 食滞-嗳腐吞酸,厌食,肠鸣腹痛,泻下不爽, 便如败卵,或大便秘结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保和丸
(十一)血瘀胃脘证
概念:指血液瘀滞胃脘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脾胃之病,或寒凝、气滞使血瘀胃脘 临床表现:
理中丸之 类
(四)脾不统血证
概念:是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久病脾虚; 劳倦伤脾 临床表现:脾虚证 + 出血症
脾气虚-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便溏,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出血-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崩漏、月经过多 舌脉-舌淡,脉细无力
脾胃病讲座ppt课件
5.溃疡宜托剂:
先贤云:“形不足者,调之以甘药”,治用小建 中汤或黄芪,桂枝,当可归编辑,课件白PPT芍,乳香,没药等。 25
6.胃脘嘈杂,灼热:
法宜清热温润,用川连5g,酒干姜3g,蒲公英20g, 加九香虫5g,酌用连翘,百合,芦根等。
7.脘腹隐痛:
宜温通降气,用白术,元胡,当归,没药,蚕砂等。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泄肝以安胃)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可编辑课件PPT
13
证治分类
本方疏肝理气,用于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柴胡疏肝散: 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柔肝止痛--佛手、延胡索 陈皮、枳壳、香附(苏梗)--理气和中--沉香、旋覆花 川芎—理血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健中汤加减
可编辑课件PPT
21
证治分类
本方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喜温喜按之胃脘隐痛
黄芪健中汤: 黄芪、桂枝、饴糖—甘温补中,辛甘化阳 白芍、甘草—缓急和营止痛 生姜、大枣—温胃和中补虚
备用方--或合良附丸、理中汤
可编辑课件PPT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 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 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病。
可编辑课件PPT
2
二.诊查要点
1、望舌象
望舌象包括望舌质,舌体,舌苔三部分。舌为心之 苗,舌质的色泽变化,舌体的形态改变,反映人体脏 腑的虚实和气血盛衰。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由胃气的蒸腾所生,有苔质,苔色等变化,反映病位 的浅深,疾病的寒热性质,病邪的进退和胃气的有无 等。
可编辑课件PPT
3
先贤云:“形不足者,调之以甘药”,治用小建 中汤或黄芪,桂枝,当可归编辑,课件白PPT芍,乳香,没药等。 25
6.胃脘嘈杂,灼热:
法宜清热温润,用川连5g,酒干姜3g,蒲公英20g, 加九香虫5g,酌用连翘,百合,芦根等。
7.脘腹隐痛:
宜温通降气,用白术,元胡,当归,没药,蚕砂等。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泄肝以安胃)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可编辑课件PPT
13
证治分类
本方疏肝理气,用于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柴胡疏肝散: 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柔肝止痛--佛手、延胡索 陈皮、枳壳、香附(苏梗)--理气和中--沉香、旋覆花 川芎—理血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健中汤加减
可编辑课件PPT
21
证治分类
本方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喜温喜按之胃脘隐痛
黄芪健中汤: 黄芪、桂枝、饴糖—甘温补中,辛甘化阳 白芍、甘草—缓急和营止痛 生姜、大枣—温胃和中补虚
备用方--或合良附丸、理中汤
可编辑课件PPT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 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 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病。
可编辑课件PPT
2
二.诊查要点
1、望舌象
望舌象包括望舌质,舌体,舌苔三部分。舌为心之 苗,舌质的色泽变化,舌体的形态改变,反映人体脏 腑的虚实和气血盛衰。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由胃气的蒸腾所生,有苔质,苔色等变化,反映病位 的浅深,疾病的寒热性质,病邪的进退和胃气的有无 等。
可编辑课件PPT
3
中医基础知识—脾胃病 ppt课件
PPT课件
2
(一)、 肝与脾关系的具体体现 在三个方面:
1、消化方面 2、血液方面 3、消化吸收方面
PPT课件
3
1.消化方面: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输人肠道,帮助脾胃对饮 食物的消化。所以,脾得肝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 所以说:“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医碥·五脏生克说》)。
“脾主中央湿土,其体淖泽……其性镇静是土之正气也。静则易 郁,必借木气以疏之。土为万物所归,四气具备,而求助于水和 木者尤亟。……故脾之用主于动,是木气也”(《读医随笔·升降 出入论》)。
会 损 伤 脾 气 。 脾 气 不 足 , 化
饮 食 不 调 , 或 忧 思 太 过 , 就
PPT课件
干补舌冷有溏运下来脾
姜脾淡痛形外化所,阳
、阳苔,寒,无致也虚
之炙。薄喜肢由权。可弱
,甘用白按冷于,临因多
收草理,喜,阳纳床过由
效 甚 捷 。
( )
加 木 香 、 砂 仁 治
中 汤 党 参 、 白 术 、
厚朴、杏仁作为基础方,再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PPT课件
18
等腹上茯缓大之劳
中重证苓无便证倦
气坠若、力稀。太
下,失陈等溏此过
用 补 中 益 气 丸 常 服 之 可 效 。
陷 之 证 。 其 治 当 补 中 益 气 , 升 举 阳 气 。
便 意 频 频 , 或 久 泻 、 脱 肛 , 或 子 宫 脱 垂
无力,均为阳虚,水寒之气内盛之证。
PPT课件
11
二、辨脾不统血证
(一)、含义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不足,统血无权,血溢出脉 外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或劳倦伤脾所引起。
PPT课件
12
中医基础知识—脾胃病ppt课件
更加薏苡仁、车前子治之,其效颇佳。
益 心 脾 , 宜 归 脾 汤 化 裁 。
舌 淡 苔 白 , 脉 细 弱 等 。 应 补
溏 , 心 悸 健 忘 , 失 眠 多 梦 ,
临 床 常 见 倦 怠 乏 力 , 食 少 便
并 成 心 脾 气 血 亏 损 证 。 此 证
生 血 液 减 少 , 则 心 血 必 亏 ,
厚朴、杏仁作为基础方,再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18
等腹上茯缓大之劳
中重证苓无便证倦
气坠若、力稀。太
下,失陈等溏此过
用 补 中 益 气 丸 常 服 之 可 效 。
陷 之 证 。 其 治 当 补 中 益 气 , 升 举 阳 气 。
便 意 频 频 , 或 久 泻 、 脱 肛 , 或 子 宫 脱 垂
治 、 误 治 , 就 会 导 致 病 情 加 重 而 出 现 脘
21
热在气分已解而证见口干咽燥,不饥不食,或大便微结,舌 红苔少,脉虚细者,为脾之津液亏损。应甘寒生津,用益胃汤(沙 参、冰糖、麦冬、生地、玉竹)加元参、石斛治之,于证甚切。
张,或肾结核等病。
(4)寒湿困脾:多因脾气素虚,或饮食生 冷,或淋雨、久卧湿地、湿困脾阳,不能 运化水湿所致。证候多有饮食减少、胃腹 满闷、恶心欲呕、口粘不渴,或渴不欲饮、 头身困重、腹泻肢肿,或皮肤暗晦而黄、 白带多、苔白厚腻、脉濡迟或缓。本证可 见于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某些水肿病
脾居中焦,属土,与胃相连,并与之相表 里,喜湿恶燥,能消化饮食,并运送水谷 之精微以养五脏,还能统血主肌肉。其为 病也,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也有脾病为
叶萎悴,必由土气之衰,一培其土,则根本坚固,津液上升,布
达周流,木欣欣向荣矣”(《程杏轩医案辑录》)。
4
益 心 脾 , 宜 归 脾 汤 化 裁 。
舌 淡 苔 白 , 脉 细 弱 等 。 应 补
溏 , 心 悸 健 忘 , 失 眠 多 梦 ,
临 床 常 见 倦 怠 乏 力 , 食 少 便
并 成 心 脾 气 血 亏 损 证 。 此 证
生 血 液 减 少 , 则 心 血 必 亏 ,
厚朴、杏仁作为基础方,再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18
等腹上茯缓大之劳
中重证苓无便证倦
气坠若、力稀。太
下,失陈等溏此过
用 补 中 益 气 丸 常 服 之 可 效 。
陷 之 证 。 其 治 当 补 中 益 气 , 升 举 阳 气 。
便 意 频 频 , 或 久 泻 、 脱 肛 , 或 子 宫 脱 垂
治 、 误 治 , 就 会 导 致 病 情 加 重 而 出 现 脘
21
热在气分已解而证见口干咽燥,不饥不食,或大便微结,舌 红苔少,脉虚细者,为脾之津液亏损。应甘寒生津,用益胃汤(沙 参、冰糖、麦冬、生地、玉竹)加元参、石斛治之,于证甚切。
张,或肾结核等病。
(4)寒湿困脾:多因脾气素虚,或饮食生 冷,或淋雨、久卧湿地、湿困脾阳,不能 运化水湿所致。证候多有饮食减少、胃腹 满闷、恶心欲呕、口粘不渴,或渴不欲饮、 头身困重、腹泻肢肿,或皮肤暗晦而黄、 白带多、苔白厚腻、脉濡迟或缓。本证可 见于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某些水肿病
脾居中焦,属土,与胃相连,并与之相表 里,喜湿恶燥,能消化饮食,并运送水谷 之精微以养五脏,还能统血主肌肉。其为 病也,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也有脾病为
叶萎悴,必由土气之衰,一培其土,则根本坚固,津液上升,布
达周流,木欣欣向荣矣”(《程杏轩医案辑录》)。
4
调治脾胃用药特点与治疗方法ppt课件
20、消积导滞法
用于饮食停滞之证,证见胃脘胀痛,嗳腐酸臭, 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苔厚 腻, 脉滑。治当消食和胃、理气导滞,以保和 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
21、滋养胃阴法
用于胃阴亏虚型,证见胃脘部灼热时痛,咽 干口燥,或大便干结,或饥而不食,舌干少 苔或无苔,呈镜面舌,脉细数。治当清胃滋 阴、敛阴止痛,以叶氏养胃汤或益胃汤加减。
22、健脾和胃法
用于脾胃气虚,脾胃不和之证。<明医指掌>云: “脾不和,那么食不化;胃不和,那么不思食。 脾胃不和那么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 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用治中汤。脾不 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实二陈汤、枳术丸; 胃不和者,平胃散。〞证见纳少腹胀,脘腹痞闷, 不思饮食,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或惨白,语音低 微,气短身倦,四肢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边有 齿印,苔薄白,脉虚弱或虚缓。治当益气补中、 健脾和胃,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14、辛开苦降法
湿热之气触自口鼻,假设脾胃虚弱,内外相引, 阻塞气分,三焦同病,湿那么太阴,热那么阳明, 湿热郁蒸,常致清窍不灵,发热不退,此湿遏热 伏,邪在卫分、气分,治宜清宣温化,化其浊, 逐其秽。假设湿重于热,肺气失宣,热蒸多汗, 头昏头重,胸闷不饥,口渴不饮,便尿不爽,午 后发热,状假设阴虚,胸闷呕恶,饮食不入者, 可与三仁汤加减;假设热重于湿,神识昏朦,尿 短黄赤者,与甘露消毒丹加减。
5、互为表里、脾胃并重:脾胃经脉相连,功能 相依,临床上该当脾胃并治,理脾不忘调胃,调 胃不忘理脾,脾胃并治。
6、气血兼顾、走守协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 源,脾胃为多气多血之脏腑,“脾统血〞、 “脾裹血〞。脾胃之病往往涉及气血,构成 气血同病。
二、详细治疗方法:
治疗时一直以顾护脾胃活力为第一要义,要切中 病机,全面统筹,运筹中州,脾胃同调,升降并 用,纳化并施,润燥兼顾,上下合一,内外同治, 缜密周到,方能万全;而且处方用药剂量不能大, 贵在轻灵敏泼,才干有利于药物和食物的吸收, 提高疗效,促进恢复脾胃功能。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辨证要点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
一 寒饮停胃证
概 念 寒邪犯胃,胃府失和之证
机制
饮食生冷 脘腹受凉
表现·分析
胃脘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
--- 寒盛胃络拘急
呕恶 --- 胃失和降 吐后痛减 --- 吐后气机得畅 实寒证: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
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寒饮停胃证
4、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李老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与其他脏腑 相互依存,五脏六腑皆禀受脾胃之营养运化, 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因而脾胃的病变必然影响 他脏腑,其他脏腑阴阳之失调也必然影响脾胃。 而在诸脏腑中,肝脏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 如情志伤肝,肝郁气滞,失其疏泄条达,横逆 脾胃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即所谓木郁克土; 如饮食损伤脾胃;或久病脾胃虚弱,湿阻中焦, 肝气失其正常的疏泄条达,均可导致肝脾失调 或肝胃不和,即土壅木郁。
Agency
Concept추출
Client
제작물 컨펌
实证
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概述
胃的生理功能: 仓廪之官 水谷之海 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主降、喜润恶燥
胃气虚
胃阴虚
虚证
胃阳虚
寒饮停胃
胃热炽盛
实证
食滞胃脘
气滞胃脘
脾病辩证
一 脾气虚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之证
机制
禀赋不足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思虑太过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纳呆口苦 + 湿热见症
胃病辨证
一 胃气虚证
概 念 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之证
机制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表现·分析
A胃气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食少,胃脘隐 痛喜按,痞胀、食后尤甚
一 寒饮停胃证
概 念 寒邪犯胃,胃府失和之证
机制
饮食生冷 脘腹受凉
表现·分析
胃脘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
--- 寒盛胃络拘急
呕恶 --- 胃失和降 吐后痛减 --- 吐后气机得畅 实寒证: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
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寒饮停胃证
4、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李老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与其他脏腑 相互依存,五脏六腑皆禀受脾胃之营养运化, 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因而脾胃的病变必然影响 他脏腑,其他脏腑阴阳之失调也必然影响脾胃。 而在诸脏腑中,肝脏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 如情志伤肝,肝郁气滞,失其疏泄条达,横逆 脾胃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即所谓木郁克土; 如饮食损伤脾胃;或久病脾胃虚弱,湿阻中焦, 肝气失其正常的疏泄条达,均可导致肝脾失调 或肝胃不和,即土壅木郁。
Agency
Concept추출
Client
제작물 컨펌
实证
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概述
胃的生理功能: 仓廪之官 水谷之海 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主降、喜润恶燥
胃气虚
胃阴虚
虚证
胃阳虚
寒饮停胃
胃热炽盛
实证
食滞胃脘
气滞胃脘
脾病辩证
一 脾气虚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之证
机制
禀赋不足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思虑太过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纳呆口苦 + 湿热见症
胃病辨证
一 胃气虚证
概 念 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之证
机制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表现·分析
A胃气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食少,胃脘隐 痛喜按,痞胀、食后尤甚
中医疗养脾胃-ppt课件
首先,应在饭后服药,避免空腹服药,这样,能减少药物与胃粘
膜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胃粘膜的损害。还可在服药前,先服用胃粘
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丽珠得乐、胃速乐、胃舒平、胃必治、甲氰米
胍、得乐等。
三、精神压力大是胃病元凶之一
提起“都市上班族”,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宽敞明 亮的写字楼、衣着光鲜的俊男靓女……殊不知, 加班、无规律的饮食,让这些精英们在展现自身 辉煌与荣耀的同时,也无奈地透支着健康。
正常的胃壁是什么样地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是消化道粘膜或肌层的创口或糜烂凹陷。消化性溃疡分为两 种主要类型:胃溃疡(发生在胃粘膜)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在小 肠和胃中间的二指肠)。其次,也可以发生在食道下段。消化道溃疡是 常见病,在美国,约有1/10的人患过本病。
溃疡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当胃酸和保护胃的粘液之间的正常平 衡被破坏后,酸腐蚀失去保护的胃粘膜,形成溃疡。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绝大多数药物 均要通过胃肠系统进行传递、消化和吸收 ,所以胃肠道首当其冲地受到某些药物的 刺激及损害。据临床资料表明,因用药不 慎而导致胃炎、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等疾病 的,约占胃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且 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临床发现,引起胃炎的常用药物主要有水 杨酸制剂(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保泰 松、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菌消炎 药物(如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红霉素),其 他药物如洋地黄、利血平、抗组织胺药等
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 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 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消化道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长期服用胃刺激物,如:烈酒、浓茶、咖啡等;吸烟过度; 经常口服水杨酸类药物;常吃胡椒、辣椒、芥末等;饮食 过烫;进食时不细嚼等,均能使粗糙食物反复地损伤胃粘 膜。
【正式版】脾胃病的饮食调理和中医治疗PPT
九戒不讲卫生。现已查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溃疡和胃癌发病的元凶,它可 以通过餐具、牙具、接吻等相互传染。因此,讲究卫生,不混用他人的餐具、牙具,预 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预防各种胃病。
十戒滥用药物。不少药物对胃都有较大刺激,久服会损伤胃粘膜,导致糜烂性胃炎、出 血性胃炎以及溃疡的发生。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等,激素类药如强 的松、地塞米松等,抗菌药如红霉素等,注意应用这类药物时,要严格遵医嘱,慎而用 之。
睡前进食不仅影响睡眠,而且会刺激胃酸分泌,容易诱发溃疡。
精神长期疡焦愈虑紧合张,。会泛通过酸大脑事皮的层影患响植者物应神经少系统用,牛使胃肠功能紊乱,胃粘膜血管收缩,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导致胃炎和 奶。 溃疡的发生。
保持思想松弛,精神愉快。
睡前进食不仅影响睡眠,而且会刺激胃酸分泌,容易诱发溃疡。
定如时稀定 饭量、:细9要面.做条注到、每牛意餐奶防食、量软寒适米度饭:,、每豆胃日浆部、3餐鸡定受蛋时、凉,瘦到肉后了、规会豆定腐时使和间豆胃,制不品的管;肚功子饿能不受饿,损都应,主动故进要食,注避免意过饥胃或部过饱保。 暖 不要受寒。 因此,除急性发作期并发出血、呕血的短期少食多餐外,平时应坚持一曰三餐规律进食。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
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 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 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十戒滥用药物。不少药物对胃都有较大刺激,久服会损伤胃粘膜,导致糜烂性胃炎、出 血性胃炎以及溃疡的发生。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等,激素类药如强 的松、地塞米松等,抗菌药如红霉素等,注意应用这类药物时,要严格遵医嘱,慎而用 之。
睡前进食不仅影响睡眠,而且会刺激胃酸分泌,容易诱发溃疡。
精神长期疡焦愈虑紧合张,。会泛通过酸大脑事皮的层影患响植者物应神经少系统用,牛使胃肠功能紊乱,胃粘膜血管收缩,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导致胃炎和 奶。 溃疡的发生。
保持思想松弛,精神愉快。
睡前进食不仅影响睡眠,而且会刺激胃酸分泌,容易诱发溃疡。
定如时稀定 饭量、:细9要面.做条注到、每牛意餐奶防食、量软寒适米度饭:,、每豆胃日浆部、3餐鸡定受蛋时、凉,瘦到肉后了、规会豆定腐时使和间豆胃,制不品的管;肚功子饿能不受饿,损都应,主动故进要食,注避免意过饥胃或部过饱保。 暖 不要受寒。 因此,除急性发作期并发出血、呕血的短期少食多餐外,平时应坚持一曰三餐规律进食。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
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 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 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9
3
• 取穴方法:
同身寸: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
胃痛、胃痞
泄泻、便秘
中脘 (剑突与脐中连线的中点)
4寸
2寸
2寸
天枢 神阙 天枢
天枢
下脘
2寸
神阙
3寸
关元
气海
2寸 2寸
天枢
1.5 寸
2020/3/29
4
腹部穴位图
2020/3/29
5
水针疗法
足三里
2020/3/29
1
科室简介
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 体的综合性科室,成立于八十年代初期,科室技术力量 雄厚,中医特色突出,开展了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电磁波 、药穴指针疗法、中药直肠滴入、中药消化道内镜介入 、穴位注射、辨证施善指导及针灸等绿色中医特色疗法 。多年来经过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对消化系疾病治疗积 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2020/3/29
6
足三里穴位图
取穴方法:小腿前外侧, 犊鼻穴(外膝眼)下3 寸,胫骨前缘一横指。
2020/3/29
7
• 常用药物: 1.中药制剂 如生脉、黄芪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 如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等。
• 操作方法:
2020/3/29
8
注意事项: 1、极度疲乏、饥饿或精神紧张时慎用。 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3、穴位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亦不能将药液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 内。 4、颈项、胸背部腧穴注射时,不能过深,以防误伤重要脏器。 5、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不宜作穴位注射。
2020/3/29
2
中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 络学说。它属灸法的延伸。选择健脾益气,和胃止痛,祛风散寒等中药制成 药膏 ,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 专门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具有治病防病,增强抵抗力的独特疗效,且操作方 便,毒副作用小。 • 适应症:慢性肠胃炎、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 结肠炎、肠功能紊乱以及便秘等。 • 禁忌症:高热体温超过38.5℃;实热证患者;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皮肤 对药物极度敏感者;孕妇。
2020/3/29
9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 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 药途径。 • 优点:
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 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 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 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 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 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 能。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 足三里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要穴,现代常用于治疗急 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痉挛,急慢性胰腺 炎,食欲减退,赢瘦虚弱,口腔疾患,腹膜炎,便秘等症.此穴主治 甚广,为全身强壮穴.
2020/3/29
13
2020/3/
2020/3/29
11
• 适应症:溃疡性结肠炎 • 禁忌症: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
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 。
• 操作方法:
2020/3/29
112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嘱咐患者先排便。 2、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在回盲肠部取右侧卧位并垫高臀 部。 3、控制药液温度在39-41℃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均可出现便意。 4、在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插入深度15-20cm,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 管向外抽动或向里轻轻插入即可。 5、滴入药液量不超过200ml。 6、保留药液应在1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