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样本
温岭两城两湖总体规划
温岭市两城两湖温岭市建设两城两湖的规划,就是推动人港产城文旅一体发展,即以九龙湖为中心,主城区、泽国、大溪、温峤相向发展,一体建设“品质新城”,以龙门湖为纽带,经济开发区、松门、石塘联动发展,一体建设“滨海新城”,在全市形成“东西并进、陆海联动、双核引擎”的城市发展格局。
在此重大命题之下,交通作为“两城两湖”战略的重大支撑,我市聚焦“两城畅联、交通提速、路轨协同”,大力实施道路快速化、高架化、轨道化改造,谋划了“五纵五横三环”快速路网体系,倾力打造全域十五分钟交通圈。
五纵五横三环○一环:以大石一级公路石刺头至城北段组成一环北线;规划市政道路东环路为一环东线;228国道城东至西环互通组成一环南线;市政路西环路和城西大道组成一环西线。
一环基本合围了城区五个街道,是温岭真正的中心城区。
○二环:东线与一环东线重合,利用路泽太高架继续北延至泽国形成新的二环东线;北线以东万线为基础,进行快速化改造;西线以204省道为基础,新建大溪至温峤段;南线还是228国道,由西环互通西延至疏港公路交汇处(204省道终点)。
○三环:基本能够串联起温岭全部镇,个别环外镇能够通过快速路快速抵达三环主线。
由228国道、两高联络线、路泽太高架、东万线、204省道等组成,全长约100公里。
三环也可以定位为温岭的绕城快速路。
“五纵五横三环”快速路网,总投资达370亿元,其中新增投资201亿元,涉及十大标志性工程,均为全线不设红绿灯的快速道路。
包括两条在建、八条计划建设项目,今年拟开工市区至东部快速路(原81省道全高架改造)和东环大道(原81省道至中心大道、大石一级公路)。
十大快速路项目如下图至2026年,构建出全市总里程近200公里的快速路,并形成总长近100公里的快速路环线,基本实现全域十五分钟快速通达。
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2014年调整完善版说明
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2014调整完善版说明(送审稿)二。
一六年四月本说明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规划调整完善情况说明。
主要针对《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2014调整完善版)的主要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包括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和过程、规划调整完善背景、规划调整完善思路和重点、规划调整完善基础数据、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评价、相关规划衔接、规划调整完善的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成果等章节,目的是为了说明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形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逻辑性,说明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的可操作性,增强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完整性。
第二部分为规划调整完善条文修订说明,通过规划条文对比具体说明规划调整完善前后的规划条文修改情况。
以调整完善版为主体,与原规划文本进行逐章逐条的对照说明,对新增、删除、修改的条目进行调整原因的详细说明。
第一部分调整完善情况说明前言 (1)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和过程 (1)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1)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三、规划调整完善过程 (5)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7)一、市域概况 (7)二、土地资源状况 (10)三、2006—2013年规划执行情况 (12)第三章规划调整完善思路和重点 (16)一、规划调整完善思路 (16)-、戈,J••••••••••••••••••••••••••••••••••••••••••••••••••••••••••••••••••••17第四章规划调整完善基础数据 (21)一、规划基数 (21)■、人及城镇化率数据••••••••••••••••••••••••••••••••••••••••••••••••••••••••••••••••三、经济发展目标及其他相关数据 (25)四、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26)第五章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评价 (28)一、与现行规划方案比较评价 (28)二、对调整完善方案科学性、可行性的评价 (31)--、戈U i∏,∙∙*∙∙∙∙∙∙∙∙∙∙∙∙∙∙∙∙∙∙∙∙∙∙∙∙*∙∙∙∙∙∙∙∙∙∙∙∙∙∙*∙∙∙∙∙∙∙∙∙∙∙∙∙∙∙∙∙∙∙∙∙∙∙∙∙∙∙∙∙∙∙∙∙32第六章相关规划衔接 (34)一、与国民经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34)二、与温岭市域总体规划的衔接 (34)三、与温岭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衔接 (36)四、与温岭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衔接 (37)五、与温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的衔接 (37)六、与温岭市湿地保护规划的衔接 (39)七、与交通、水利、电力能源、旅游规划的衔接 (39)八、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 (39)第七章规划调整完善的公众参与 (41)一、工作准备阶段 (41)二、布局方案制定阶段 (41)--、iι1∙∙∙∙∙∙∙∙∙∙∙∙∙∙∙∙∙∙∙∙∙∙∙∙∙∙∙∙∙∙∙∙∙∙∙∙∙∙∙∙∙∙∙∙∙∙∙∙∙∙∙∙∙∙∙∙∙∙∙∙∙∙∙∙∙∙∙∙∙∙∙∙∙∙∙∙∙42第八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3)一、评价目标 (43)—、J∙∙∙∙∙∙∙∙∙∙∙∙∙∙∙∙∙∙∙∙∙∙∙∙∙∙∙∙∙∙∙∙∙∙∙∙∙∙∙∙∙∙∙∙∙∙∙∙∙∙∙∙∙∙∙∙∙∙∙∙∙∙∙∙∙∙∙∙∙∙∙∙∙∙∙∙43三、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 (44)四、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45)第九章规划调整兀善王要成果7一、文本 (47)二、图件 (47)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48)四、规划附件 (48)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和过程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2010年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023年温岭拆迁规划最新
2023年温岭拆迁规划最新太平街道山下金村,城东街道晋岙村、湖南村、下岙严股份经济合作社,城北街道万昌村,横峰街道汇川王村、西洋村、长洋村,大溪镇上新建村、中溪村、下新建村,城南镇叠岭村根据《土地征收公告(20225号)》,计划征收16、6431公顷土地。
其中:(1)太平街道:山下金村0、7772公顷。
(2)城东街道:晋岙村3、7506公顷、湖南村1、4699公顷、下岙严股份经济合作社0、114公顷。
(3)城北街道:万昌村1、2304公顷。
(4)横峰街道:汇川王村3、7118公顷、西洋村0、1538公顷、长洋村0、0229公顷。
(5)大溪镇:上新建村3、1342公顷、中溪村0、8210公顷、下新建村0、3632公顷。
(6)城南镇:叠岭村1、0941公顷。
城东街道洋河村,横峰街道屯田村、石刺头村、长洋村,泽国镇珠山村、山北村、下汇头、大陈池村根据《土地征收公告(20226号)》,计划征收7、8177公顷土地。
其中:(1)城东街道:洋河村2、2244公顷。
(2)横峰街道:屯田村0、4583公顷、石刺头村0、7895公顷、长洋村0、2299公顷。
(3)泽国镇:珠山村0、2548公顷、山北村3、5106公顷、下汇头0、0665公顷、大陈池村0、2837公顷。
3、城北街道万昌村根据《土地征收公告(20227号)》,计划征收0、0401公顷土地,位于城北街道万昌村。
4、横峰街道横峰村根据《土地征收公告(20228号)》,计划征收0、0975公顷土地,位于横峰街道横峰村。
5、太平街道山下金村,城东街道洋河村,城北街道山马村、琅岙村,横峰街道下洋林村、洋江村,泽国镇长大村,大溪镇前瓦屿村、后瓦屿村、许家渭村、翁岙村、山市村,新河镇大墩村,温峤镇西洋潘村、横泾堂村,坞根镇花溪村根据《土地征收公告(20229号)》,计划征收16、5951公顷土地。
其中:(1)太平街道:山下金村2、6338公顷。
(2)城东街道:洋河村1、4328公顷。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目录new
前言滨海镇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温岭市东北19公里处,她是在新世纪第一年诞生的由原来的横河、镇海、新街三乡镇撤镇合并而成的新设建制镇。
全镇镇域面积52.09平方公里,人口7.115万人。
建镇伊始,在“建设一个中心,接通两条动脉,搞好三个试点,丰满四大集镇,落实六大区块,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环保型绿色城镇”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滨海镇人民政府决定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滨海镇进行全面的城镇总体规划。
规划组于2001年底完成了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基础资料的工作,于2001年底至2002年4月多次提出讨论方案交滨海镇政府讨论。
在新的修改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评审稿。
本次规划遵循《浙江省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浙建村1998(84)号)文件精神,对新兴的滨海镇进行全面统一规划。
技术标准以国家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为蓝本。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温岭市建设规划局、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滨海镇人民政府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OO2年5月编制单位和人员委托单位:温岭市滨海镇人民政府主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审定人:李玉堂教授技术总负责:吴俊平总规划师项目负责:吴俊平总规划师参编人员:吴俊平总规划师郭亮注册规划师杜希华规划师李志刚注册规划师李毅助理规划师张俊怡助理规划师协助编制单位人员 : 潘文华中共滨海镇委书记李君标滨海镇人民政府镇长顾宗贤滨海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梁灵智滨海镇人民政府村镇建设办主任陈福燕滨海镇人民政府规划员应冬生滨海镇人民政府规划员林松玲滨海镇人民政府规划员地方规划主管单位人员 : 赵云明温岭市建设规划局局长陈光辉温岭市建设规划局副局长王桂琴温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小兵温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胡清波温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工程师陈恩明温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工程师文本目录总则 (1)第一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1)第二章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1)第三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第四章城镇性质 (2)第五章人口规模 (2)第六章城镇规划区 (2)第七章城镇建设用地布局 (3)第一节城镇功能分区 (3)第二节用地规划及布局要求 (2)第三节城镇用地技术经济指标 (4)第八章对外交通规划 (4)第九章城镇道路系统规划 (4)第十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第一节行政办公设施 (4)第二节商业服务设施 (4)第三节文化娱乐设施 (4)第四节体育设施 (4)第五节医疗卫生设施 (5)第六节教育设施 (5)第十一章市政工程规划 (5)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5)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5)第五节广播电视规划 (5)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5)第十二章绿地系统规划 (6)第十三章防灾规划 (6)第一节防洪规划 (6)第二节防震规划 (6)第三节消防规划 (6)第十四章城乡环境规划 (6)第十五章规划建设实施措施 (7)第十六章附则 (7)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概况 (8)第一节城镇基本情况 (8)第二节规划背景和依据 (11)一、规划背景 (11)二、本轮规划的新课题 (11)三、规划依据 (11)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2)一、指导思想 (12)二、规划原则 (12)第四节规划期限和层次 (12)一、指导期限 (12)二、规划层次 (12)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13)第一节区域与城镇发展和建设条件 (13)一、市域体系现行等级结构模式 (13)二、镇域体系规划目的 (13)三、发展的历史条件 (13)四、经济基础分析 (14)五、镇域条件评价 (14)第二节预测镇域人口、确定城市化目标 (14)一、村镇体系现状概况 (14)二、镇域人口和总人口预测 (14)三、城市化水平预测 (15)第三节村镇体系规划 (15)一、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15)二、村镇职能结构 (16)三、村镇体系规划布局 (16)四、村镇空间布局结构 (16)第四节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7)一、给水工程规划 (17)二、排水工程规划 (17)三、供电、电讯 (17)第五节村镇发展政策 (18)一、分期建设原则 (18)二、村镇发展政策措施 (19)第三章城镇规划区范围及性质规模 (19)第一节规划区范围 (19)第二节城镇性质 (19)第三节城镇规模 (19)第四章城镇总体布局 (20)第一节城镇发展用地条件分析 (20)第二节城镇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第三节规划结构 (22)第四节居住用地规划 (22)第五节公共设施规划 (23)第六节工业用地规划 (24)第七节城镇发展备用地 (25)第八节城市建设技术经济指标 (25)第九节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实施要求 (26)第五章对外交通规划 (26)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26)二、对外交通规划 (26)三、规划措施 (26)第六章道路广场规划 (27)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27)二、路网系统及交通设施规划 (27)三、用地指标 (28)第七章绿地景观规划 (28)一、现状存在问题 (28)二、规划原则 (28)三、规划布局 (28)四、规划指标 (28)第八章市政工程规划 (29)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9)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0)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0)第四节电讯工程规划 (31)第五节广播电视规划 .................................................................. .32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 (32)第九章专项规划 (33)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33)第二节市容环卫规划 (33)第三节消防规划 (34)第四节防洪规划 (34)第五节防震、防台规划 (34)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5)一、近期建设原则 (35)二、近期建设用地的选择 (35)三、近期建设内容 (35)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36)。
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一、温岭简介温岭市是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普照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925.8平方公里,岛屿面积14.72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5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
陆域地势自西和西南向东渐倾,西部和西南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低山丘陵,最高处为太湖山主峰,海拔734米,系北雁荡山余脉。
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7. 3℃,年平均降水量1659.4毫米,无霜期约251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常住人口为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城镇人口为53.3万,其中居住在城市的常住人口为17.5万,居住在小城镇的城市人口为35. 8万,城市化水平为45.9%。
温岭市是“温台模式”的创造者之一,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
周边山体众多,风光秀丽,水网密布,旅游资源丰富,是浙江省富有山水园林特色的工贸名城。
二、项目概况项目用地位于温岭现有城区的北部,北起横峰大道,南至塔山公园,东临万昌北路,西靠西环路,属于温岭市区往北拓展的城市新区,规划面积约15.46平方公里。
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保持一致,规划期限分为近、远期两部分,规划近期为2000—2010年;规划远期为2010—2020年。
上一层次的规划有2003年的总体规划和2004年中规院的市域总体规划,2004年中规院的市域总体规划确定了温岭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大三角及其扩展区域“金十字”型,“一城四片区、山水园林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温岭市区由大三角及扩展地区城市组合而成。
四片:即主城区、泽国、大溪、新河四个城镇片区,各片区又由若干城市组团构成。
其中主城区由一个中心城区、五个周边功能组团构成;山水园林:体现空间结构形态的特点,强调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滨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滨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说明滨海县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1)二、前期工作阶段 (2)三、成果编制阶段 (2)四、数据建库阶段 (2)五、论证报批阶段 (3)六、主要成果 (3)第二章现行规划实施评估 (4)一、土地利用现状 (4)二、土地利用变化特点 (5)三、规划实施成效评价 (5)第三章规划基础数据说明 (10)一、主要资料来源 (10)二、土地利用数据 (10)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11)三、相关规划数据 (11)四、经济社会数据 (11)第四章调整方案指标分解 (12)一、指标分解原则 (12)二、指标分解思路与方法 (12)三、具体指标分解说明 (14)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0)一、土地用途分区 (20)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1)第六章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4)一、统筹安排农业生产用地 (24)二、优化协调科学发展用地 (24)三、科学布设生态屏障用地 (25)第七章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26)一、与滨海“十三五”规划的衔接 (26)二、与滨海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26)三、与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 (27)附表1:滨海县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2015—202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总体战略部署。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规范建设利用土地的重要依据。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温岭市滨海镇城镇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1996年批准的《横河镇城镇总体规划》与1999年批准《新街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原规划自本规划批准之日起作废。
第三条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滨海镇人民政府负责,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
第五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1.近期:2001-2005年2. 中期:2006-2010年3. 远期:2010-2020年第一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第七条本次规划确定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经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提高工业经济总体质量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依托各类专业市场,通过改造、完善、提高,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展以镇区为中心,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使之成为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八条预测镇域各期人口(此人口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如下:规划近期镇域人口:7.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3.9%;规划中期镇域人口:7.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0.8%;规划远期镇域人口:7.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9%。
第九条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城镇——中心村(单列村)二级体系结构,具体见《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及《村镇体系规划布局一览表》。
第三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第十条给水规划:规划镇域各中心村生活用水均由滨海镇镇区水厂引用长潭水库水源供水供应,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人均综合用水量300L/日,总用水量为2.3万吨/日。
温岭市城市新区规划
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原则第三章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第四章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九章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给水规划第十一章排水规划第十二章电力规划第十三章电信规划第十四章燃气规划第十五章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六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第十七章城市设计导引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的策略与措施第十九章九龙汇田园风光带规划第二十章附则附表1 城市用地汇总表附表2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表3 绿地规划控制指标表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文本第一章前言第一条为加强温岭市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温岭市域总体规划(2003—2030)》、《温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温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及国家和温岭市其他相关法规和条例,进行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的编制。
本次分区规划在对规划区发展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温岭市城市新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落实并完善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提出整体的城市空间架构,为编制下层次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规划区内的建设开发持续稳步进行和规划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第二条本规划是温岭市城市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温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规定按本规划执行。
下一层次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三条本次分区规划的规划范围面积为15.46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分为近、远期两部分,规划近期为2000—2010年;规划远期为2010—2020年。
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原则第五条温岭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太平、大溪、泽国大三角地区为基础,连接新河,形成一横一纵“金十字”型,贯连四个城镇片区的城市组合发展空间。
滨海新区规划图
滨海新区规划图滨海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个新发展区域,也是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滨海新区规划图就是对滨海新区的规划布局进行展示和说明的图纸。
下面是一份滨海新区规划图的简要描述。
整个滨海新区规划图呈现出一种“海”字形状,整体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
规划图主要分为五个功能区域:经济中心区、科技创新区、生态保护区、休闲旅游区和居住区。
经济中心区位于规划图的中心位置,拥有最好的交通条件和配套设施。
这一区域是滨海新区的经济核心,规划了大型企业总部基地、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中心等。
在经济中心区还规划了多个城市公园和商业中心,提供供市民居住和休闲的场所。
科技创新区位于经济中心区的东北部,拥有卓越的科技创新环境和优质的科研资源。
这一区域规划了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相关的科技企业和孵化器。
目标是打造一个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和领先地位。
生态保护区位于规划图的西侧,这是为了保护和修复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而设立的。
规划了多个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和维护地方生态平衡。
这也是为了提供一个供市民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的场所。
休闲旅游区位于规划图的南部海岸线,这是滨海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
规划了多个海滨公园和度假村,提供沙滩、海水浴场和水上娱乐等休闲设施。
这一区域还规划了滨海文化展览中心和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结合。
居住区位于滨海新区的北部和东南部,规划了多个高品质住宅区和配套设施。
这一区域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包括公园、学校、医院和商业中心等。
滨海新区还规划了多个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线路,方便居民出行。
总的来说,滨海新区规划图呈现出一种集经济、科技、生态、旅游和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通过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滨海新区将成为一个繁荣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
温岭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编辑)
温岭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编辑)温岭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规划文本温岭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温岭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一条规划目的..1第二条规划依据..1第三条规划原则..3第四条规划任务..4第五条规划范围与期限5 第六条规划基数..5第七条规划适用范围与对象5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6 第八条规划总体目标..6 第九条主要控制指标..6 第十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7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8 第十一条土地利用现状数据8第十二条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9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1 第十三条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原则. 11 第十四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1 第十五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2 第十六条未利用地结构调整.13 第十七条用地布局优化..13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细则..15 第十八条土地用途分区原则.15 第十九条土地用途分区类型.15 第二十条基本农田保护区15第二十一条一般农地区..16 第二十二条林业用地区..17 第二十三条城镇建设用地区..17 第二十四条村镇建设用地区..18 第二十五条风景旅游用地区..19 第二十六条其它用地区..20 第六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1 I温岭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文本第二十七条规划目标.21第二十八条耕地保护规划.21 第二十九条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1第三十条基本农田调整条件.22 第三十一条标准农田保护规划23 第七章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25 T第三十二条.目标任务 25第三十三条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25 第三十四条村庄用地规划与布局.26 第三十五条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与规划.27 第三十六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27 第八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30 第三十七条规划目的.30 第三十八条规划原则.30第三十九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途径30 第四十条村庄综合整治规划.31 第四十一条土地开发复垦整理31 第九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33 第四十二条城镇重点建设区块33 第四十三条 T交通道路项目.33 第四十四条水利设施项目.34 第四十五条城市污水设施项目34 第四十六条电力设施项目.34 第四十七条其他项目.34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35第四十八条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35第四十九条控制建设用地规模35第五十条推进土地综合整治.36第五十一条建立规划实施财政保障及监督管理37 第十一章附则38第五十二条规划成果及其效力38第五十三条规划实施起始日期38第五十四条规划实施与解释责任.38II温岭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关于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任务,确定温岭市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用地数量及空间布局,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科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产出效益,为温岭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保障。
滨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滨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滨海县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规划背景 (8)第一节区域概况 (8)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10)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调整完善目标 (14)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4)第二节规划调整完善目标 (1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8)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管护 (22)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 (22)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3)第六章集约高效配置建设用地 (26)第一节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 (26)第二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27)第三节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27)第四节规划流量指标归还计划 (28)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9)第七章土地用途管制与调控 (32)第八章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35)第九章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 (36)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8)第一节加强规划实施总体控制 (38)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行政措施 (39)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经济机制 (41)第四节改进规划实施技术手段 (41)第五节推进规划实施民主决策 (42)第十一章附则 (43)附表附表1: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变化情况表附表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3: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落实表附表4: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表附表5:已批未变更土地情况统计表附图附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附图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20年)附图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附图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5: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东坎等15个镇(场)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前言《滨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自2005年6月开始编制,于2011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苏政复〔2011〕76号),《规划》正式实施。
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的基本背景第一节区域宏观环境一、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变化1.加入WTO意味着机遇、挑战,同时意味着世界一些主流发展理念、规划思想的导入融入世界,更要求城市结构符合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维护、山水园林风貌等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2.温岭市经济、人口等要素流动性大,开放功能强加入WTO后,其开放度不断扩大,使得温岭市域对外联系的通道与接口对城市的影响加大,尤其是与具有国际性、区际性口岸性质的港口城市联系日益重要。
上海、宁波、温州、台州等港口是吸引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外在影响因素。
二、浙江省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全省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主导的城市化区域正在形成。
尤其是沪杭甬都市连绵区、温台都市连绵区在全省经济地位不断上升。
温岭位于甬、温两大中心城市之间,是沿海开放地带的前岸,是其中发展基础与发展潜力有较大优势的城市。
三、台州市域的发展战略1.建设大城市、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是台州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战略选择。
甬台温高速通道与台州沿海大通道将台州南北资源与经济整合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发展整体。
2.温岭市地处台州市南部城镇与经济密集地区,市域支柱产业与台州市大工业发展战略相一致,是台州市大工业战略的重要实施区域。
3.随着台州中心城市与港口的发展,温岭市应作为最邻近中心城区与港口的城市,充分融入台州都市区地域,承担区域产业基地与设施基地功能。
四、相邻区县的崛起1.台州市区的发展,尤其是紧邻的路桥区作为台州新市区后,功能、地位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2.玉环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同时大麦屿港作为台州港的重要组成,并可能承担温州港的部分功能,作为近邻的温岭市,压力与竞争不可忽视。
第二节温岭市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内部结构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温岭经济经历的是一段快速增长时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至2000年,全市GDP达179.9亿元(当年价),人均15841元,二十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3.8%和22.8%。
【VIP专享】滨海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滨海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深度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及图纸包括:规划说明书、现状图、总平面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用地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纸。
2、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3)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宽度及出入口的位置;(4)建筑物功能、编号、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基底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等;(7)绿地界线,绿地布局;(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3、道路系统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控制点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布局、泊车量等。
4、绿地系统规划图: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设施设计等。
5、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高程等6、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各专业管线和管网综合规划等。
规划内容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管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并需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初步意见。
7、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8、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或1:1000第六条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报批:凡报批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须提供如下图纸、资料:1、书面申请报告(1份)。
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规划文本温岭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前言《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自实施以来,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等快速交通干线的建成,温岭市与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愈发严峻。
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用地布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用地需求。
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按照《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结合温岭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合理需求,温岭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分析了温岭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全市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重大工程项目,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温岭市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相关规划,必须符合《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战略定位 (1)第二条规划依据 (1)第三条规划原则 (4)第四条规划任务 (4)第五条规划范围 (5)第六条规划期限 (5)第二章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 (6)第七条确定规划目标的依据 (6)第八条市域发展思路及战略定位 (6)第九条规划目标 (7)第十条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8)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0)第十一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原则 (10)第十二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0)第十三条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2)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 (15)第十四条土地用途分区类型 (15)第十五条基本农田保护区 (15)第十六条一般农地区 (16)第十七条林业用地区 (17)第十八条城镇建设用地区 (18)第十九条村镇建设用地区 (19)第二十条风景旅游用地区 (20)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2)第二十二条规划目标 (22)第二十三条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布局 (22)第二十四条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24)第六章生态保育用地规划与布局 (27)第二十五条规划目标 (27)第二十六条生态功能区划 (27)第二十七条生态保育重点区块 (28)第二十八条生态保育用地规划措施 (29)第七章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31)第二十九条规划目标 (31)第三十条基本原则 (31)第三十一条规划重点项目 (32)第三十二条规划布局 (32)第三十三条开发利用措施 (33)第八章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 (35)第三十四条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 (35)第三十五条村庄用地规划与布局 (36)第三十六条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与规划 (38)第三十七条风景旅游用地 (39)第三十八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9)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42)第三十九条规划控制范围 (42)第四十条规划目标 (42)第四十一条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3)第四十三条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44)第四十四条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与利用 (45)第四十五条土地用途分区 (45)第四十六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6)第十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49)第四十七条规划目标 (49)第四十八条规划原则 (49)第四十九条规划任务 (49)第五十条村庄用地整治 (50)第五十一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整治 (51)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54)第五十二条乡镇规划引导 (54)第五十三条乡镇发展方向 (54)第五十四条乡镇指标分解原则 (56)第五十五条乡镇指标分解依据 (56)第五十六条指标分解方法 (57)第五十七条控制指标分解 (58)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60)第五十八条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60)第五十九条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60)第六十条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61)第六十一条建立规划实施财政保障及监督管理 (62)第十三章附则 (6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战略定位落实《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关于温岭市的土地利用任务,指导市域内各镇(街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说明书new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城镇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滨海镇地处浙江省温岭市东北沿海,地理位置为东经120°3´,北纬302°。
它距温岭市区19.1公里,东临东海,西靠温岭市新河镇,南接温岭市箬横镇,北毗台州市金清镇。
镇域面积52.09平方公里,辖60个行政村。
2001年底镇域户籍常住人口71150人,人口密度1365人/平方公里,另有暂住一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3500人左右。
滨海镇区现状建成区范围涉及18个行政村,目前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2001年底户籍城镇人口总计13971人,另有外来流动人口约600人。
二、历史沿革滨海镇由原有镇海、横河、新街三镇合并而成。
其中,镇海乡以境内镇海寺得名,该辖区明清时属第八都。
民国时属新河岱石乡,1949年改属滨海乡;1951年建为镇海乡;1956年雨伞、新街、横径并入,称镇海大乡;1958年分为四个营,均属新河人民公社;1959年镇海、雨伞两营合并为镇海管理区;1961年成立镇海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乡。
横河镇镇以河名。
民清时属第八都,民国时为横河乡、河洋乡。
解放初沿称河洋乡,属新河区;1951年分为横河、必胜、镇靖三乡;1956年合三乡为横河乡;1958年又分为必胜、横河、永安三个营,属新河人民公社;1959年三营合并为横河管理区;1961年成立横河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1992年撤区并乡独立为横河乡,1998年撤乡建镇。
新街镇民清属第八都。
民国属新河岱石乡,1949年改属滨海乡。
解放后,1951年建立新街乡横径乡;1956年由雨伞、新街、横径并为镇海大乡;1958年又从镇海乡分出,称新街营,属新河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新街管理区;1961年成立新街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1986年4月改制为镇;1992年撤区并乡后独立为新街镇。
2001年温岭市市域撤镇合并将镇海、横河、新街三镇合并为一,统称滨海镇。
三、自然条件1. 气候滨海镇属中亚热带类型,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样本
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温岭市滨海镇城镇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 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1996年批准的《横河镇城镇总体规划》与1999年批准《新街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 原规划自本规划批准之日起作废。
第三条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滨海镇人民政府负责, 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
第五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 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城市规划经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1.近期: -2. 中期: -3. 远期: -2020年第一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第七条本次规划确定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 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 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经营, 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以提高工业经济总体质量为主攻方向, 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 依托各类专业市场, 经过改造、完善、提高, 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发展以镇区为中心, 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 使之成为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八条预测镇域各期人口( 此人口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 及城镇化水平如下:规划近期镇域人口: 7.1(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23.9%;规划中期镇域人口: 7.3(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30.8%;规划远期镇域人口: 7.0(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42.9%。
第九条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城镇——中心村( 单列村) 二级体系结构, 具体见《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及《村镇体系规划布局一览表》。
第三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第十条给水规划:规划镇域各中心村生活用水均由滨海镇镇区水厂引用长潭水库水源供水供应, 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人均综合用水量300L/日, 总用水量为2.3万吨/日。
温岭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温岭市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开发、保护各种资源,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区范围为温岭市全部行政区域,在温岭市域内进行的各种开发建设行为,均应服从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关于加快推进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19号)《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条城乡规划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温岭建设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
第六条产业布局、城乡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原则(1)坚持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城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3)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协调好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优化市域城乡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形成各地互促、互补、互动的发展格局。
(4)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
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城市对农村和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
(5)坚持安全发展原则。
为人民提供安全、适宜、健康、优美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为城乡各种功能布局、各项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提供安全空间。
第二章发展目标第七条城市定位温岭市是以山、水为特色的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
泽国温岭城市总体规划
泽国温岭城市总体规划泽国温岭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1.1城市总体布局1.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特点:一条轴线,南北贯通,整体融合。
用地发展模式:中央生活,两侧生产,弹性发展。
功能分区:围绕绿心的主次城市中心,南北五个居住区,东西两个工业园。
交通网络:开放的区域性快速道路网,路河相间、外通内畅的城市道路系统。
景观框架:东西“工贸”(G104复线)、南北“山水”(南官河),“十”字型景观框架。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泽国城市近期用地向西南和东南发展,中远期随着城镇功能的逐渐加强,城市用地全面向南发展,与牧屿联为一体。
3.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发展在于三城区相向开发和沿高速公路出口G104线方向扩展。
总体发展形态可以总结为:主次中心,轴向带状,弹性发展的山水型城市形态。
1.2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结构为两级:居住区-居住小区(老城区为街坊)。
城市分为5个居住区,分别为老城居住区、新渎山居住区、章袁居住区、渚里居住区、牧屿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分布见表1。
表1 规划居住用地分布表中小学校:规划设中学八所(其中两所高中),小学十所,具体布置见表2。
表2 中小学校规划表2.工业用地发展对策:强化支柱产业,发挥产值优势,进一步加大出口,产业集聚,集中布局,增加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城东工业园:以水仓工业区为基础,沿泽国大道西南,文昌路以东,跨G104国道复线两侧,形成城东以鞋业为特色的文昌工业区,用地规模132万平方米,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与北侧中心市场群、物流中心一起形成产研工贸园区。
联树、埭头、牧屿与沈桥等村在城东工业园区内。
城西工业园:城西丹崖工业园作为空压机特色工业园区,以现状丹崖工业区为基础,向西、向南发展,以二类工业用地为主,少量三类工业用地,用地规模253万平方米。
牧屿工业小区:分别以现状两个工业点为基础,向北、向南发展形成一类工业小区。
规划期内,应加强环境整治贺污染治理工作,对于工业污染相对较重的企业原则上应加紧治理并迁到城东、城西工业园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温岭市滨海镇城镇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 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1996年批准的《横河镇城镇总体规划》与1999年批准《新街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 原规划自本规划批准之日起作废。
第三条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滨海镇人民政府负责, 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
第五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 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城市规划经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1.近期: -2. 中期: -3. 远期: -2020年第一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第七条本次规划确定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 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 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经营, 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以提高工业经济总体质量为主攻方向, 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 依托各类专业市场, 经过改造、完善、提高, 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发展以镇区为中心, 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 使之成为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八条预测镇域各期人口( 此人口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 及城镇化水平如下:规划近期镇域人口: 7.1(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23.9%;规划中期镇域人口: 7.3(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30.8%;规划远期镇域人口: 7.0( 万人) , 城镇化水平为: 42.9%。
第九条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城镇——中心村( 单列村) 二级体系结构, 具体见《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及《村镇体系规划布局一览表》。
第三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第十条给水规划:规划镇域各中心村生活用水均由滨海镇镇区水厂引用长潭水库水源供水供应, 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人均综合用水量300L/日, 总用水量为2.3万吨/日。
第十一条排水规划:镇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镇区污水经过污水管道送往新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中心村排水体制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只铺设一套污水管, 雨水就近分散排放。
第十二条电力规划:规划近期仍由新河110kV变电站供电, 中期在镇区西侧设35kV变电站, 往西北与新河110kV变电站连接, 以增强用电的稳定性, 远期在35kV变电站南侧改建为110kV变电站。
镇域范围内由滨海110kV变供电。
第十三条电信规划:远期在镇区南部新建电讯支局, 并逐步完成用户网改造; 现状二塘庙邮政所远期保留邮政功能, 改为滨海邮政支局, 中心村可根据邮政实际业务量需要确定设置邮政代办点。
第四章城镇性质第十四条规划确定滨海镇城镇性质为: 滨海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温岭市域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及农业观光基地。
第十五条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1. 正确处理区域与个体的关系, 在区域的整体协调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从而保证整体与个体的协调发展。
2.寻求合理的城乡关系、可行的城乡人口转换方式及速度, 以及合适的土地使用原则, 以确保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3.寻求合理的功能分区, 并加以整体协调, 以保证城镇整体结构的优化。
4.根据近、中、远期发展的需要, 合理确定规划目标, 并加强对规划分阶段实施步骤的研究, 从而拟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速度, 以保证规划远近结合, 分期实施。
5.重视环境建设, 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六条城镇建设的战略步骤规划确定城镇建设的总体战略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 近期( - ) 总体目标是开发建设锦湾路、横河路及金山路、镇海路沿线及其周围地段, 合理安排居住区及公共设施的配置, 加强镇南组团工业小区的建设; 预留沿河绿化带, 以利于远期镇区绿地系统的形成。
第二阶段: 中期( - ) 完善镇南、镇北组团; 重点建设行政中心区、文化、商贸区, 以初步形成滨海城镇中心区; 建设长途汽车站; 对旧城的居住用地, 应着手进行改造; 对新的居住区, 应着手进行公共设施的完善及配套。
第三阶段: 远期( -2020年) 全面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等镇级设施, 以提升其中心功能; 同时, 对镇区的绿化建设应进一步完善, 以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 对旧城的居住用地, 应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以合理的规划来改进居住生活品质; 加强对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 按规划完成全部城镇设施的开发建设。
第五章人口规模第十七条规划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
第十八条规划确定城镇人口规模为: 近期2.0万人, 中期2.7万人, 远期3.5万人。
第六章城镇规划区第十九条规划确定滨海镇城镇规划区范围如下: 包括18个村的范围, 即湾下村、二塘庙村、新农村、新胜村、镇中村、永胜村、东楼村、新湾村、定海村、永定村、东林村、海新村及平安、镇靖、镇海、民益、闸南、中海的部分用地。
规划区用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发展备用地和规划控制用地。
第二十条城镇建设用地是城镇各类建设设施用地, 包括居住、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和市政设施等用地, 规划期内城镇各类建设设施均应控制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
第二十一条规划区内城镇发展备用地和各类规划控制用地, 主要为镇北备用地;第二十二条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得占用城镇发展备用地。
在城镇建设用地确实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 可依照规划法对规划进行调整, 根据规划调整的城镇用地性质, 作为城镇建设用地的一部分进行建设。
第七章城镇建设用地布局第一节城镇功能分区第二十三条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根据自然和现状的特点, 按”一心二轴三组团”布局。
一心:即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二轴:即以滨海大道为主的城镇发展轴和中央水文化景观绿轴。
三组团:镇北组团——以居住、工业为主;镇中组团——以办公、商贸、文化及居住为主;镇南组团——以居住、工业为主;第二节用地规划及布局要求第二十四条各类城镇建设用地应根据《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确定的用地性质选址布局, 不得随意改变规划用地性质。
第二十五条居住用地范围内除安排布置各类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必要的市政工程设施外, 原则上不得安排与上述内容无关的工程, 严禁布置工业工程。
老镇区生活区内的工业工程应逐步调整到工业区内, 以改进生活居住环境。
居住用地的开发必须严格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 开发速度应与城镇人口规模相适应。
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与住宅建设相配套, 新建住宅应以多层为主, 即5-6层, 可适当放宽居住规范, 同时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规划期内应对现状居住逐步改造, 近、中期新建几处居住小区及进行居住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系统的配套; 远期对住宅进行改造, 逐步将低层改造为多层配套式住宅。
第二十六条工业工程的布局应在镇内统筹考虑, 镇北组团工业应以一类工业为主, 镇南组团以二类工业为主。
第二十七条仓储用地主要结合厂房安排, 以方便物质的储运和中转。
第二十八条规划在镇区建设”一主两次”三处商业服务中心, 分别位于镇北、镇中、镇南三个组团。
其中; 镇中组团主要布置镇一级公共设施, 而另两个次级中心则主要建设各种为本组团服务的设施。
第二十九条《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确定的各类生活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等用地) 、城镇各类绿化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 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布置。
第三十条城镇道路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的要求, 退出道路红线进行建设( 主干路退红线7m、次干路退红线5m、支路退红线3m) , 大型公建设施应在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 作为人流集散场地和停车场地。
第三十一条旧镇区内现有占地面积较大, 用地较空的单位, 应对其用地进行清理, 以充分利用沿街地段, 逐步改变现状用地空、散、乱的局面。
第三节城镇用地技术经济指标第三十二条城镇各类用地的面积, 人均指标应符合《城镇规划用地平衡表》的要求。
第三十三条居住用地指标是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的综合控制指标, 为中限指标。
其中, 新建居住小区应按25m2/人控制。
现状居住用地应经过旧城改造, 逐步降低人均用地水平。
居住小区内的各项设施的用地指标, 应在居住小区详细规划中加以确定, 应不低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表4–4中规定的城镇公共绿地指标为下限指标应按规划要求严格控制。
居住小区及公共绿地指标不得低于1.5 m2/人。
第三十五条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和卫生用地等, 其人均用地指标和面积指标均为下限指标, 不得低于表4–4中规定。
第三十六条对外交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道路用地, 采用面积指标进行控制, 不得低于表4–4的规定。
其中道路用地同时采用道路红线控制指标。
第三十七条其它各类用地指标均为规划建议指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第八章对外交通规划第三十八条对外交通规划1. 对原有公路应进行拓宽改造, 以改进通道的交通能力。
2. 建设海盛大道, 加强与大石一级公路的联系, 并与台州沿海一级公路采用互通式立交相连接, 以提升本镇的交通区位优势。
第三十九条长途汽车站规划在海盛大道西入口的北侧布置长途汽车站, 用地面积3.1ha。
第九章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第四十条城镇道路系统为方格网式, 以形成各组团间相互联系方便, 各自相对独立的道路体系。
规划城镇道路体系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第四十一条城镇主、次干路的道路断面应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隔离带。
城镇主、次干道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应设有绿化隔离带。
第四十二条规划在镇区共设置五处社会停车场, 总用地面积3.69ha。
第四十三条规划在镇政府南侧设一处市民广场。
用地面积3.3ha。
在镇中组团文化中心处可考虑结合文化娱乐设施的设计安排一处水文化广场。
第四十四条规划在镇区东部出入口停车场旁设加油站, 用地1.1ha。
第四十五条城镇道路的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应根据《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的要求实施, 严格控制道路红线宽度, 严禁侵占道路红线进行建设。
规定建筑后退红线: 主干路两侧后退5M 以上, 次干路后退3M, 支路后退2.5M。
第十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一节行政办公设施第四十六条规划中远期在镇中组团中心地段新建镇政府, 建设用地9.5ha。
第二节商业服务设施第四十七条规划在镇区各组团建设三处相对集中的商业、贸易、服务中心, 形成”一主两次”的中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