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色彩活力研究
浅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浅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d20eac8e009581b6bd9eb8f.png)
浅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摘要:从文学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构建着后人的主观经验和文化世界。
它呈现出了隐喻性、间接性、可感性、形象性、情感性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描写景物、人物、事件的语言;一类是人物的对话,包括独白。
作家似乎是用语言描写对象,风花雪月如何,阴晴圆缺如何,但其实他的描写性语言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艺术直觉和艺术个性的显露。
另一类就是各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也被当成了被加工的对象,经过艺术加工,人物的对话有丰富蕴含,它虽然有传达信息的一面,但又不止于传达信息。
一、文学语言具有隐喻性文学语言的隐喻性的层面是针对现实语言来说的。
现实语言只能传达现实意义, 比如,日常语言只能以表象传达感性经验, 理论语言只能以概念传达知性经验, 它们都不能传达生存体验, 揭示人生真谛和价值。
哲学语言虽然能以范畴揭示生存意义, 但却不能够把具体的、鲜活的生存体验表达出来, 而只是它的抽象化。
只有文学语言是对生存体验的具体的、活生生的描述, 而且可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是文学语言独具的超越性, 它能突破现实语言的限制, 消解其意义层面, 保留其含义层面, 具有多层的隐喻和转喻意义。
像我们大家熟知的唐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就不单单是叙说了一件寻找隐士高人而不得的平凡日常事件, 而在字面背后隐藏了很深刻的对人生处境的感悟。
宋人杨万里诗《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等到前头山脚尽, 堂堂小溪出前村。
多么平常的物象景色, 却又昭示了几多人生境遇,抒写了几多人事情怀。
二、文学语言的间接性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首先在于其间接性,文学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往往给读者传达一种间接的信息。
语言文字成为其中的传达媒介,读者先读语言文字,再在脑海里唤起画面感,从而产生不同的印象。
叙事的含义与特征
![叙事的含义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5f14d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3.png)
叙事的含义与特征叙事,作为一种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和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经历,同时也通过叙事来理解和探讨世界的复杂性。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更是常常被运用为表达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叙事的含义和特征入手,深入探讨叙事在文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叙事可以被理解为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的一种方式。
叙事的基本特征是讲述性和连续性。
讲述性是指叙事必须以某种方式呈现给听众或读者,而不是以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形式存在。
在叙事中,一系列事件或情节被连接在一起,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叙事还具有情节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即故事中的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和逻辑发展。
通过叙事,读者可以逐步了解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最终体验到故事带来的感动和思考。
叙事的特征和含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叙事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反映了作家对生活、人性和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叙事可以是简单直接的线性叙事,也可以是复杂多样的交叉叙事;可以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也可以是客观客观的叙事;可以是严谨逻辑的传统叙事,也可以是富有想象力和幻想的现实主义叙事。
因此,通过研究叙事的特征和含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主题,揭示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核心观点。
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叙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通过讲述性的叙事方式,读者可以像经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一样,共情并参与到故事情节中,体验到情感的起伏和思想的碰撞。
叙事还可以帮助读者认识自己和世界,激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叙事,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获得更深刻的启示和体验。
其次,叙事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表达主题和传递信息的重要角色。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与特点及局限性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与特点及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7c98cde0f61fb7360b4c6570.png)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与特点及局限性摘要:教育叙事研究是作为质的研究方法而进人教育领域并为学者所接受和认可的,厘清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特点,认清教育叙事研究的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合理地选择教育研究方法。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特点;教育研究方法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康纳利和克莱丁宁认为,叙事是基于反思并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制造意义,具有整体主义的品质。
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了相似的看法。
莱布里奇等人认为,叙事研究指的是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叙事材料可以是一些故事,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收集到的材料,叙事材料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其他问题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群体,了解某一社会现象或一段历史时期,或探索个人发展史。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借此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
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专指教师叙事研究,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目前,研究者广泛使用教育叙事研究去研究教师。
而教师或作为研究对象或作为研究者也很乐意接纳这种研究方法,这使得教师叙事研究似乎成为教育叙事研究的代名词。
但是,实际上,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叙事研究,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现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而且能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
此外,从更大的范围来考察,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领域,国家及地区间教育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的比较研究、具体的学科领域和教学研究等都可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问题。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a43e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7.png)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一:叙事性强欧阳修的散文往往以叙述为主要手法,通过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方式来引导读者进入情境中。
他善于运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在描述场景或塑造人物形象上给予了极大关注。
二:抒情色彩浓厚除了对客观世界进行描摹外,欧阳修还常常借助自己内心真挚感慨之情向读者传递出更加深层次意义。
他能够凭借文字唤起共鸣,并使得读者与其产生共鸣。
三: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作为一个重视社会变革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知识分子,欧阳修在其散文中也经常涉及到当时社会存在问题,并试图提供解决方法或启示。
这种批评精神不仅赋予了文章新颖活力,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借鉴。
四:语言简练精炼欧阳修散文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寥寥数语便能道出深意,并通过巧妙安排句子结构和词汇选择使得文章更加通顺流畅。
五:注重人物刻画在欧阳修的散文中,人物形象是非常丰满生动的。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被赋予了具体性格特点和情感色彩,在读者心目中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六:追求真实与美好并存尽管对社会问题进行批评反思,但欧阳修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乐观豪放之态度。
他试图将自身理想化愿景融入到作品当中,并希望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一种关于未来美好可能性存在之信念。
附件:1. 欧阳修《新唐书》摘录.pdf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作者或其他权利人就其所创造或享有知识产权对象(包括文字作品)所享有的专属经济利益。
2. 知识产权: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包括版权、专利权等。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e02a25ccbff121dd36834d.png)
1935年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问世,使电影由黑白两色转向了彩色的斑斓。
色彩不但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更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在电影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精心选择场景,准确布置色彩与光线,拍摄出风格迥异的优秀影片,使影片赏心悦目甚至回味无穷,电影中色彩的美学作用也许就在此。
一、营造意境与氛围在现在的电影创作中,色彩也开始上升为一种风格化的造型元素,成为一种符号,刻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如吴贻弓的《城南旧事》,与婉丽的抒情风格相协调,电影画面则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晨雾般迷蒙的色调,出色地传达出海外游子怀恋童年故土的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
李安的《卧虎藏龙》,整体的画面是一种象征中国古代文人的“灰白”色光线基调,表现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净化。
因是具有东方传统色彩的武侠片,导演刻意营造出山水画般的灰白画面,传达给观众有如中国水墨画般的优美意境。
竹林里两个白衣人飞跃打斗,长镜头所呈现出的竹林背景,大量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
在中国,竹林长久以来被士大夫赋予君子的象征,如宋画家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所以在此绿色的竹子具有君子与文人的道德象征意义。
在色彩学的感性语汇中,白色象征着和平,纯洁,善良,虚无。
绿色象征生命,活力,仁慈,再生,希望等内涵。
由色彩的语汇联想,也隐喻出本片追求儒家思想的虚无与和平的境界。
再如,影片《芙蓉镇》那条石块铺就的路,道两旁有破旧木屋的街道,在漆黑的夜晚,在浓雾的早晨,门缝里挤出的一丝橙黄油灯的光线,梅雨染湿了的大地……暗淡的青紫色调,在银幕上托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特定的人性压抑的江南水镇。
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造型同男女主人公当时的悲惨境遇完全相合,让人觉得和谐而统一。
芙蓉镇的街道设计,从人物复杂的心态来看,便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夜晚街道的气氛多悲,早晨街道的气氛多喜,白天的街道氛围热闹中多阴谋,雨中的街道氛围中又多悲愤……这样,镇街上的一切便具有脉脉的人情味了。
论《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
![论《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8b03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6.png)
论《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摘要】《到灯塔去》是一部充满叙事艺术的经典小说,通过描写人物性格和情节设置、分析作者的叙述手法、探讨小说的叙事结构和节奏控制、考察意象和象征的运用以及论述叙事技巧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展示了其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总结其特点,并展望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也将对叙事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一定的展望,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深入的画面。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灯塔去》这部作品的精髓,以及叙事艺术在当今文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到灯塔去》、叙事艺术、人物性格、情节设置、叙述手法、叙事结构、节奏控制、意象、象征、叙事技巧、艺术特点、影响、当代文学、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到灯塔去》的背景《到灯塔去》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小说,于1927年首次出版。
小说以灯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夏季度假期间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展示了时间、记忆和自我意识等主题。
《到灯塔去》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小说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广泛的读者群,并被誉为伍尔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精致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设置,展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迷茫,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人生和存在的意义。
1.2 阐述叙事艺术的重要性叙事艺术是文学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述手法等方面的运用,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深化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叙事艺术不仅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更是作者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精妙的叙事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叙事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不仅能够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深度,更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和观念。
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精湛的叙事艺术,只有通过艺术的叙述,作品才能真正触动读者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记。
叙事研究法
![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b40519fc4ffe473368abe3.png)
“叙事研究法”在低段语文教学研究中的运用【内容摘要】从提高低段语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角度入手,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运用叙事研究法的实践策略。
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有助于教师教学评价和教学机智的提高、完善,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
【关键词】低段语文教学叙事研究法教学研究能力【正文】一、问题的提出随着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化,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面临接踵而来的问题与困惑:譬如新课程教材容量偏大、教材难度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最终目的?如低段语文教学中什么时机穿插识字教学才不会使教学结构紊乱?在物质条件相对薄弱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阅读教学目标中第一学段1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怎么去完成……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语文教学研究中运用叙事研究法,也同样存在现实可行性。
下面我们主要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以及研究方式等三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二、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运用叙事研究法的可行性分析。
1、叙事研究法的实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育叙事研究,实质上是从生活出发,从事实出发,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学生以及家长的经验与感受出发”,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而生活本身就蕴涵语文的实践的机会,从生活出发,使儿童们感受到生活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触发他们的情感,联系生活练习听说读写。
留心观察我们的课堂,这里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包括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支配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活动,也有与此相反的没有效率的学习活动,有教师创设的良好语文学习环境,也有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它会长久地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语文教学。
电影片段色彩分析八百到一千字
![电影片段色彩分析八百到一千字](https://img.taocdn.com/s3/m/640db56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d.png)
电影片段色彩分析八百到一千字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电影从黑白变成彩色之后,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色彩从此在电影中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元素。
影片中,不同的色彩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红色象征着热情、活力,蓝色象征着忧伤、宁静等,色彩增强了电影画面的感染力,让观众更加直观的体验色彩带给他们的心理感受。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色彩的运用可谓独到,让人印象深刻。
整部片子以一支点燃的蜡烛作为开场画面,橙红温暖的烛光在犹太人家庭的祷告歌声中慢慢燃尽,电影画面也从彩色转变成了完全的黑白两色。
因为《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片子,记录的是二战那个时期的故事,所以导演别出心裁地使用了这种彩色向黑白色转变的方法,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体现了历史的凝重感,带有客观叙事意味,也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
同时,黑白两色也还有各自的象征义。
二战时期,毫无人性的屠杀使得犹太人内心一片痛苦绝望的黑白,被泯灭人性的纳粹党同样也是麻木的黑白。
影片里,屠杀中逃亡的街头穿红衣的小女孩是整段黑白叙事里的唯一亮色,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黑白画面里的那一抹红色,代表着那个残酷世界里仅存的一线希望,然而最终这个女孩儿还是出现在了尸体堆里,将人们心中的希望抹杀了。
影片的最后,画面由黑白重又转变为彩色,战争结束,世界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所有的情感,所以在许多电影中,导演都会选择用颜色起到隐喻、表达主题的作用。
法国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经典电影《蓝白红》三部曲中,色彩的隐喻和主题的表达都达到了极致。
《红》中,红色的樱桃是情感出现危险的预示,红色吉普是热情的象征,红色的救生衣则是人性的博爱;影片《蓝》中,每当女人陷入痛苦、迷茫、挣扎,她会跳进蓝色的水池里游泳,让水淹没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在这里,蓝色象征着自由、宁静,可以给人宽慰,给人力量。
中国导演张艺谋的许多优秀作品中,色彩也发挥重要作用,蕴含丰富的民族性色彩。
《老残游记》叙事学分析
![《老残游记》叙事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0b896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7.png)
《老残游记》叙事学分析《老残游记》是一部以描述老残男子李银水自述其人生经历为主线,批判社会盲目追求物质、忽视对有残疾和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的现实题材的小说。
小说通过李银水的视角,叙述了他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各种遭遇,从而勾画出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
因此,在分析《老残游记》的叙事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小说的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节奏。
一、叙事方式的多样性《老残游记》的叙事方式非常多样,从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箴言、歇后语、俗语等形式上的多样性,到内容上的多样性,如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等。
这种多样性不仅给小说增加了趣味性和亲和力,也使得小说的叙事更具灵活性和表现力。
首先,小说的语言为其叙事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俗语、语言技巧和独特的笔法,从而为李银水的生活经历注入了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
例如,在小说的开场中,作者运用了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活着是让人受罪”,表达了李银水深受痛苦的状态,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他的苦难经历。
此外,还有很多形式丰富、语言鲜活的叙事方式,例如用歇后语来表达,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其次,在叙事的结构上,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故事随着时空变换而不断发生进展,通过不同时间、地点、场景的转化制造出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叙事情节。
整个小说通过李银水回溯自己的生命史,其结构上不断翻转叙事人物、时间轴、主题等要素,从而不断增加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不断解密精彩的故事内容。
此外,在小说的内容上,作者还采用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等方式来进行思想表达和启示。
例如,作者引用了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的表达权。
”通过对这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引用,不仅可以突显出小说的思想深度,同时也阐释了人权和言论自由的重要价值。
二、人物塑造的紧凑性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方面,作者通过对李银水这个残老男子的生动刻画,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具有真实感和创新性的形象。
戏剧学中的戏剧结构与叙事技巧研究
![戏剧学中的戏剧结构与叙事技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31ed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2.png)
戏剧学中的戏剧结构与叙事技巧研究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吸引着观众和学者的关注。
在戏剧学的研究中,戏剧结构与叙事技巧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戏剧学中的戏剧结构与叙事技巧,并分析其对戏剧作品的影响。
戏剧结构是戏剧作品的骨架,它决定了戏剧的整体框架和发展方式。
在戏剧结构中,常见的形式包括五幕剧、三幕剧以及单幕剧等。
五幕剧是最常见的戏剧结构形式,它通常包含引子、起承转合和结局等部分。
引子用于引入观众,起承转合则是戏剧情节的发展过程,结局则是戏剧的高潮和结束。
通过这种结构,戏剧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给观众带来戏剧性的体验。
除了戏剧结构,叙事技巧也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叙事技巧可以通过对话、动作和舞台布景等手段来展现。
其中,对话是最常见的叙事方式。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观众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
动作则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信息。
通过动作的细微变化,观众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舞台布景则通过舞台设计来传达信息。
通过布景的变化,观众可以感受到戏剧情节的时空背景和环境氛围。
在戏剧结构与叙事技巧的研究中,有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被广泛运用,那就是三幕剧。
三幕剧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戏剧结构,它通常包含引子、冲突和解决等部分。
通过这种结构,戏剧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同时,三幕剧的叙事技巧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话、动作和舞台布景等手段的巧妙运用,演员可以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戏剧的内涵。
除了三幕剧,单幕剧也是一种常见的戏剧结构形式。
单幕剧通常包含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在单幕剧中,叙事技巧的运用尤为重要。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演员需要通过对话、动作和舞台布景等手段来迅速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要求演员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和创造力,以便将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戏剧结构与叙事技巧的研究不仅对于戏剧学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戏剧从业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https://img.taocdn.com/s3/m/1a3fdfda0508763231121299.png)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及感情色彩摘要自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登上世界舞台以来,屡出新作,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二胡的语汇,拓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法,二胡的表现力也得到了跨越性的提高,使得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2005年11月22日,二胡振兴会在日本大阪成立,阂蕙芬被特邀为会长,程农化为二胡理事。
这个二胡振兴会的成立为二胡在日本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众多优秀的二胡作品中,作曲家关铭创作的《兰花花叙事曲》以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风格韵味为优势,将民歌转换为一种二胡语言,深受广大演奏者和人民群众的青睐。
《兰花花叙事曲》取材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主题音乐和歌词的故事情节,作者运用了歌词里的故事情节顺序,自然的叙事手法,描述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山村姑娘兰花花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以及她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强性格和感人场面。
本篇论文主要想借助于故事主人公兰花花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亲身经历所引出的本首乐曲的创作风格和创作背景来进行,对乐曲结构、演奏技法、曲调、感情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及感情色彩,凸显乐曲借鉴西洋奏鸣曲式呈示、展开、再现的结构形式,融合了我国戏曲音乐板式结构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特点和悲情色彩。
关键词:《兰花花叙事曲》创作特征感情色彩目录摘要 (I)1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研究方法 (2)1.3.1文献分析法 (2)1.3.2综合分析法 (2)1.3.3历史法 (2)1.4研究内容 (2)2文献综述 (3)2.1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3)2.1.1作曲家资料 (3)2.1.2作品的创作背景 (3)2.2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在国内的影响 (4)3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特征 (4)3.1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演奏技法 (4)3.1.1二胡叙事曲《兰花花》的揉弦换把应用 (4)3.1.2二胡叙事曲《兰花花》的弓法运用 (5)3.2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创作技法 (6)4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感情色彩 (7)4.1悲情性 (7)4.2悲痛沉重 (7)4.3斗争性 (8)5由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所引发的思考 (8)6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民族音乐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就应该思索如何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全球文化的撞击中不被融化、同化。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faef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7.png)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1. 引言1.1 介绍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魔王》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为他著名的《鬼车》乐曲集中的一部分,于1817年首次发表。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恐怖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王国受到邪恶魔王的威胁,英雄最终将其击败的传奇情节。
舒伯特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这一惊心动魄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魔王》是一首充满魔幻色彩和戏剧张力的艺术歌曲,展示了舒伯特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值得音乐爱好者深入研究和品味。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这首歌曲的音乐叙事和风格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舒伯特音乐作品的魅力。
1.2 概述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的重要性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在研究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叙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风格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从而建立起对他们的音乐语言的认识。
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对于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意义和价值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其音乐叙事和风格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首作品,理解舒伯特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特色,为后续的研究和欣赏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背景介绍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奥地利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生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其作品却在之后被广泛传颂。
舒伯特广泛涉猎各类音乐形式,包括歌曲、室内乐、交响乐等,其中歌曲创作尤以其艺术歌曲闻名。
《魔王》是舒伯特的一首艺术歌曲,作于1816年,是其早期创作之一。
《魔王》以舒伯特的音乐才华展现出对恐怖主题的创造力。
歌曲的歌词取材于德国诗人约翰·歌德的戏剧作品《浮士德》中的角色魔王,描述了一个邪恶的魔王带来的毁灭和恐惧。
舒伯特通过音乐将这一恐怖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旋律凶猛而神秘,和声充满张力,给人以压抑和恐惧的感受。
动画的色彩叙事特点
![动画的色彩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36d4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a.png)
动画的色彩叙事特点
动画的色彩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营造氛围:色彩可以有效地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例如欢快、悲伤、紧张等。
在动画中,色彩的运用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帮助构建场景和角色的特点,并创造出适合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
2. 深化情感:色彩可以用于强调或表达特定的情感。
例如,暖色调可能代表幸福和温馨,而冷色调可能代表悲伤或冷漠。
通过色彩的运用,动画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感共鸣。
3. 视觉冲击力:色彩可以提供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引人注目。
动画的色彩运用可以打破现实主义的限制,创造出超现实或抽象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故事的视觉表现力。
4. 创造视觉隐喻:色彩也可以用于创造视觉隐喻,即通过色彩的变化或对比来暗示故事中的某些元素或情感。
例如,故事中的角色可能在特定情境下改变颜色,暗示其情绪或命运的转变。
5. 增强角色塑造:色彩可以用于突出角色的特点,增强角色的视觉识别度。
例如,通过为角色设定特定的颜色,可以使角色在动画中更加突出,同时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或性格变化。
6.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色彩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强调重要的元素或场景。
例如,在复杂的画面中,可以通过调整某些区域的色彩饱和度或亮度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从而强调重要的信息或情节。
总的来说,动画的色彩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营造氛围、深化情感、视觉冲击力、创造视觉隐喻、增强角色塑造以及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等方
面。
这些特点使得色彩在动画中成为重要的叙事工具,能够增强动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研究
![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bb7e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e.png)
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电影海报设计主要以片名、演员阵容和主题海报为主,宣传电影的基本信息。
这样的设计方式往往缺乏引人入胜的叙事性,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
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中,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公司和设计师开始注重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
通过运用叙事性设计的手法,电影海报不仅可以传达电影的情节、主题和氛围,还可以通过设计元素的组合和谋划,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种更具叙事性的设计形式,不仅提升了电影海报的艺术性和创意性,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情感表达。
研究电影海报中叙事性设计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工具,其设计风格和内容对电影的宣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现电影的情节和主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票房。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如何制作一张引人注目的电影海报成为了电影制作方和宣传公司必须重视的问题。
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和文字的结合,更是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让观众在一瞬间就能够了解电影的主题和看点。
因此,深入研究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电影的宣传效果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研究,从理论分析到案例分析,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为电影宣传设计提供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叙事性设计的概念及特点叙事性设计是指通过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来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的设计手法。
在电影海报中,叙事性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电影的兴趣,并激发其想要观影的欲望。
叙事性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要具有强烈的故事性,通过设计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来展示电影的主题、情节和角色关系。
叙事性文本的解读内容、解读立场及解读策略
![叙事性文本的解读内容、解读立场及解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a004d233186bceb18e8bbbe.png)
叙事性文本的解读内容、解读立场及解读策略作者:张静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第11期张静所谓“叙事性文本”,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性文本包括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等。
对于叙事性文本,教学中应当教什么?应当怎样教?又为什么这样教?这些取决于教师对叙事性文本的解读,包括解读内容、解读立场及其解读策略。
在这个维度上,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文本是语文教师的漂亮的倒影。
”一、叙事性文本的解读内容在对叙事性文本解读中,教师首先要正确把握叙事性文本特点,对叙事性文本进行正确解读。
叙事性文本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包括鲜明的主题、起伏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场景等。
只有把握了其文体特征,把握了其需要解读的内容,才能激活叙事性文本的活力因子。
1.主题叙事性文本是作者传达思想、情感和意蕴的载体,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寄寓着作家的主观精神。
因此,任何叙事性文本都蕴含着意义。
因此,解读叙事性文本,首先就必须追寻文本的意义,包括政治意义、伦理意义、历史意义、人生意义等。
比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所传达的主题就是“只要有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本的构成要素之一,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构成。
情节是叙事性文本中最为典型、最为生动的内容。
解读叙事性文本,不仅要抓住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更应抓住情节的内在冲突、矛盾等。
如《爱之链》,其“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的情节(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也就无意中帮助了女店主的丈夫乔依,这就是“爱之链”),彰显了作家的精巧构思。
3.形象叙事性文本通过各种描写来塑造人物,或借助人物活动展现情节。
在叙事性文本中,人物通常具有典型性。
正如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所说:“典型的本质在于:即便描写挑水人,也不要只描写挑水的‘某一个’人,而是要描写挑水的‘一切人’。
”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尽管林冲、洪教头是作家塑造出来的,生活中没有,但生活中却处处可看到具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物,比如临危不惧、谦逊礼让,比如嚣张跋扈、傲慢无礼等。
谈色彩在电影叙事方面的作用
![谈色彩在电影叙事方面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2e737f09b89680203d82590.png)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这种艺术与文学一样,都需要通过讲述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来完成自身的艺术职能,由此可见,叙事性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特征。
在电影艺术中,色彩是重要的表现元素之一,并且在电影叙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影导演可以对色彩赋予特定的主观意识与意象,从而让叙事过程更加完整与个性化。
作为世界动画电影领域中的成功典范,宫崎骏在动画电影中带来的标志性影响就是将色彩融入到电影叙事的过程当中,这些色彩简洁而不简陋,观众在变换的场景中,享受这视觉的饕餮,也感受着日本文化的精妙。
[1]以《千与千寻》为例来对色彩在电影叙事中的推动作用作出探讨,不仅有利于对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为现代电影叙事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带来启示。
一、色彩叙事功能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体现在动画电影中,色彩是重要的叙事符号,同时能够体现出动画电影导演的创作风格以及动画电影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通过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对色彩作出合理的运用,不仅仅可以装饰动画画面,而且可以刻画角色情感、营造场景环境氛围、表现角色心理特征的文化内蕴。
[2]而这些内容在推动动画电影叙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色彩叙事功能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体现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不同的颜色能够点明不同的主题。
每部电影的叙事都需要围绕一个主题来开展,但是往往在电影叙事中,又不会对主题作出明确的表达,而需要观众从情节、意象中对主题进行发现与挖掘。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意象,同时也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色彩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电影叙事中,色彩能够发挥出点明主题的作用。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绿色是最常用的色彩,这中颜色承载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宫崎骏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宫崎骏的每一部动画电影中,绿色都对生命活力进行着彰显,无论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象征着和平与宽恕的秘密花园还是《龙猫》中展现自然的乡村美景,都展现出了颜色在点明电影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掌握叙事结构的重要性
![掌握叙事结构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cb0468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3.png)
掌握叙事结构的重要性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叙事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扮演着引导读者或观众进入故事世界的角色。
掌握叙事结构的重要性就好比是拥有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框架,它能够为作品注入活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首先,叙事结构可以帮助作者或导演更好地组织故事。
通过明确的叙事结构,作者可以将复杂的情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组织,避免故事过于杂乱或容易让读者或观众迷失其中。
例如,许多小说或电影会使用线性结构,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展示故事情节,这样的结构能够让人容易理解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种结构下,作者可以选择控制故事节奏的速度,以便更好地展示角色的成长和情节的发展。
其次,叙事结构有助于创造悬念和紧张感。
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中,作者可以适时插入悬念,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好奇心,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例如,在一部推理小说中,作者可以选择在关键时刻使用倒叙的结构,以揭示一些之前未曾被透露的关键信息,从而深化读者对故事情节的探究欲望。
通过这样的叙事技巧,作者能够在读者或观众中产生紧张感,并让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此外,叙事结构还可以帮助表达主题和情感。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事结构,作者可以更好地传达故事中所包含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使用回忆的结构可以让读者或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验到他们的情感起伏和成长过程。
而选择多视角的结构,则可以让读者或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掌握叙事结构可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一个好的叙事结构能够使作品更加吸引人,让读者或观众乐于沉浸其中。
当读者或观众无法预测下一步的情节发展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品中,去思考和推测故事的走向。
这样的参与感不仅会增强与作品的互动性,也会增加他们对作品的满意度和回味价值。
综上所述,掌握叙事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作者或导演更好地组织故事,创造悬念和紧张感,表达主题和情感,以及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村上隆太阳花 作品解读
![村上隆太阳花 作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14cad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f.png)
村上隆太阳花作品解读
村上隆太阳花:一场绚烂的艺术盛宴
村上隆是当代日本知名艺术家,他的太阳花系列作品备受瞩目。
这些作品以鲜艳夺目的色彩、夸张的形状和富有活力的主题而闻名。
太阳花作品解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太阳花作品是村上隆创作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系列之一。
他引用了太阳花这一日常物象,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突显对生命力和活力的追求。
太阳花作品呈现出愉悦、欢乐和阳光的感觉,象征着向日葵般的坚韧和生命力。
其次,村上隆的太阳花作品展现了对大众文化和流行艺术的巧妙运用。
他常常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日本动漫、流行文化以及消费社会的元素,使作品充满了现代感。
这种叙事性的表达方式使观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品,引发思考和对话。
此外,太阳花作品还传达了对艺术和生活的平等看待。
村上隆认为艺术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画廊或博物馆中,而应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他通过大规模的户外装置作品和商品化的艺术品,将艺术呈现给更广泛的观众,并试图打破传统艺术的领域壁垒。
最后,太阳花作品也呈现出村上隆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以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状勾勒出充满活力的太阳花,创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景象。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使作品容易被观众记忆,并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村上隆的太阳花作品展示了他对生命力和活力的追求,以及对大众文化和艺术融合的探索。
这些作品不仅美丽绚烂,也引发了对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太阳花成为了村上隆艺术创作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主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绚烂的艺术盛宴。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https://img.taocdn.com/s3/m/35917bbce87101f69f319595.png)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及感情色彩摘要自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登上世界舞台以来,屡出新作,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二胡的语汇,拓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法,二胡的表现力也得到了跨越性的提高,使得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2005年11月22日,二胡振兴会在日本大阪成立,阂蕙芬被特邀为会长,程农化为二胡理事。
这个二胡振兴会的成立为二胡在日本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众多优秀的二胡作品中,作曲家关铭创作的《兰花花叙事曲》以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风格韵味为优势,将民歌转换为一种二胡语言,深受广大演奏者和人民群众的青睐。
《兰花花叙事曲》取材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主题音乐和歌词的故事情节,作者运用了歌词里的故事情节顺序,自然的叙事手法,描述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山村姑娘兰花花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以及她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强性格和感人场面。
本篇论文主要想借助于故事主人公兰花花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亲身经历所引出的本首乐曲的创作风格和创作背景来进行,对乐曲结构、演奏技法、曲调、感情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及感情色彩,凸显乐曲借鉴西洋奏鸣曲式呈示、展开、再现的结构形式,融合了我国戏曲音乐板式结构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特点和悲情色彩。
关键词:《兰花花叙事曲》创作特征感情色彩目录摘要 (I)1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国外研究现状 (1)1.3研究方法 (2)1.3.1文献分析法 (2)1.3.2综合分析法 (2)1.3.3历史法 (2)1.4研究容 (2)2文献综述 (3)2.1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3)2.1.1作曲家资料 (3)2.1.2作品的创作背景 (3)2.2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在国的影响 (4)3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特征 (4)3.1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演奏技法 (4)3.1.1二胡叙事曲《兰花花》的揉弦换把应用 (4)3.1.2二胡叙事曲《兰花花》的弓法运用 (5)3.2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创作技法 (6)4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感情色彩 (7)4.1悲情性 (7)4.2悲痛沉重 (8)4.3斗争性 (8)5由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所引发的思考 (9)6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 (12)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民族音乐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就应该思索如何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全球文化的撞击中不被融化、同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性色彩活力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空间叙事性和色彩的空间知觉特性理论,提出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的概念。
从色彩空间效果和色彩心理感知的角度,对空间、功能和使用者的叙事性体验的一致性进行重新审视。
力求为城市色彩规划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色彩空间;色彩活力;叙事性;
中图分类号:j20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research on narrative color dynamics /lou haiwen,xu hao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ace narrative and colorific space consciousness characteristics,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treet space narrative color dynamics. this paper makes the color landscape analysis from two aspects:color space effect and color percep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function, color,user’s narrative experience, and trying to making every effort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 for urban color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colorspace;colour dynamics;narrative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国内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对色彩研究主要停留在城市设计导则和建筑单体的色彩运用两个层次。
前者多运用于城市历
史文化传承与特定自然地理相融合等角度,后者主要通过色彩使用来表达建筑的功能、文化等指向;在对色彩的使用与功能的发挥方面尚存一定局限。
在色彩研究和学科交叉不断深入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在色彩运用上,需要进一步审视色彩对人的感知特性等影响,从而建立一套更为人性化和富有时代意义的色彩规划设计方式。
2基础理论研究
2.1色彩的空间知觉特性
色彩的空间知觉特性,是基于色彩理论特别是色彩空间理论,对具体的空间实体和物质实体,进行色彩心理感知,所获得的色彩空间感觉。
它包括色彩的空间效果和色彩的心理感知两个方面[1]。
单一色彩的空间感源于人眼的生理反应,它会因不同的色相、明度、彩度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多个色彩组合的空间感源于色彩的空间效果和色彩的心理知觉两个部分的叠加。
色彩的空间效果通常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色度或面积对比表现出来。
2.2空间叙事性理论
空间的叙事性,就是用一种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表达有意味的空间图景,构建一种充满事件与生活情节的空间情境,使人们获得认知与体验[4]。
比文学叙事的二维叙述更进一步的是,空间叙事具有包含“空间”与“时间”在内的四维叙述视角。
随着叙事学在越来越多学科间的渗入,尤其是景观设计、建筑设
计、城市规划等学科,借助色彩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完成空间叙事性的表达将会是一项有益的拓展,并对设计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研究
3.1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概念
“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即色彩的空间叙事性表达能力,具体而言,指色彩发挥其空间知觉属性,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叙事性特征的表达上能力的度量。
3.2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特征
“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包含两层含义,即空间叙事性特征和色彩表达能力。
为完成两者的结合,第一要存在充满活力与连续的空间,第二要存在与具体功能相吻合的色彩空间。
(1)空间的叙事性
空间的叙事性即空间场景的设定与运动的过程形成一种戏剧性的互动关系,从而使使用者与空间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场所性关联。
换言之,使用者在场所中活动的时候,场所固有的各种趣味空间被使用者主观所感知,通过人与空间的互动,完成了空间的故事性(图1)。
图1叙事性特征示意图
(2)色彩活力表达
色彩活力表达即城市公共空间的叙事性特征——人与空间互动、空间被人感知,空间各要素在色彩的引导得以强化和完善。
比如,
通过发挥空间各要素的色彩空间知觉特性,感知设计者意图、并在设计者引导下活动,完成空间功能和使用者活动路径的密切关联(图2)。
图2色彩活力表达示意图
“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的提出,将城市空间、功能、使用者与色彩的研究融为一体(图3)。
图3“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示意图
3应用前景
城市空间色彩规划设计源于设计者对色彩空间与知觉的理解。
通过空间各要素的色彩设计,强化空间感,完成使用者活动和空间功能的关联,从而使人们在体会新鲜感、娱乐性的同时,获得场所的归属感。
“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的提出,在认识论层面把色彩空间效果和色彩心理感知提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将色彩、空间、功能、使用者体验融为一体,探讨色彩对完善空间叙事性表达的可能性;在方法论层面,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质量的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试图实现对传统空间色彩规划设计方法的革新,对丰富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手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多奇,付锌砂.道路景观色彩分析与应用[j].华中建筑.2004,(6)
[2] 阎树鑫,郑正.城市设计中的色彩引导——以温州中心城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4)
[4] 游涛.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研究——以南京大桥北路色彩规划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06,(7)
[5] 王璐.上海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现状与分析——以外滩、淮海中路、朱家角二个地段为例.广西艺术学院学报[j].2007,(2) [6] 王旭东,潘波.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控制方法初探一以沈阳市为例[j].科技信息.2007(,2):1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