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贴敷的运用PPT课件

贴敷材料的使用方法
01
选取合适的贴敷材料,如姜、 蒜、艾草等
03
将贴敷材料捣碎或磨成粉, 加入适量水或油调和成糊状
05
贴敷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02
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
04
将调好的贴敷材料均匀涂抹 在穴位上
06
贴敷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避免剧烈运动
3
内科疾病的贴敷治疗
肤破损、感染
贴敷禁忌:孕妇、 皮肤过敏者、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等不宜贴敷
贴敷方法:按照说 明书操作,注意贴
敷的力度和方向
贴敷后的护理措施
贴敷后2小时内避 贴敷后避免长时间
免剧烈运动
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贴敷后避免使用 刺激性护肤品
贴敷后避免长时 间热水浴或桑拿
贴敷后避免长时 间使用电子产品
贴敷后避免长时 间暴露在阳光下
感冒等
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
01
刺激穴位:通过贴敷刺 激穴位,激发人体自身 的调节功能
02
药物渗透:药物通过皮 肤渗透,进入体内,发 挥药效
03
经络调节:通过穴位贴 敷,调节经络,平衡阴 阳,调和气血
04
整体调节:通过穴位贴 敷,调节全身,达到整 体平衡,提高免疫力
穴位贴敷的适用范围
01 内科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等
03
软组织损伤:促进损 伤修复,减轻疼痛
04
烧伤:促进创面愈合, 减轻疼痛
05
皮肤病:治疗皮肤病, 减轻症状
06
外科感染:促进感染 控制,减轻症状
儿科疾病的贴敷治疗
感冒:贴 敷大椎穴、
肺俞穴等
咳嗽:贴 敷天突穴、
膻中穴等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安全有效:通 过穴位刺激, 达到治疗效果, 副作用小
适应症广:适 用于多种疾病, 如颈椎病、腰 腿痛等
经济实惠:价 格相对较低, 适合长期使用
PART - 02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1 如感冒、咳嗽、 哮喘等
消化系统疾病: 2 如胃痛、腹泻、 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 3 如头痛、失眠、 神经衰弱等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疗效与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PART - 0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达到治 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方法。
1 穴位:人体特定部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 2 贴敷: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 3 原理:药物通过穴位进入体内,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4 适应症: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风湿、骨伤、皮肤病等 5 特点:安全、简便、无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穴位贴敷疗法特点
操作简便:无 需专业医生操 作,患者可自 行完成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 和体质,在医生指导
下调整贴敷时间
贴敷疗程:7-10天
贴敷部位
A
穴位选择:根据病症选 择合适的穴位
B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和药 物特性确定贴敷时间
C
贴敷方法:按照说明书或 医生建议进行贴敷
D
贴敷环境:选择通风、干 燥、清洁的环境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
5.主要用药:
穴位贴敷疗法
6.选穴原则: 基本上与针灸用穴基本一致,即:局部选穴、远
端选穴、辩证选穴。 但又有其特殊性,如多直接用痛点,即“阿是穴”
以利于药物作用于患处。其次多选用窍穴,如神阙穴。
穴位贴敷疗法
7.操作流程: (1)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 疗前评估,把握好适应证。 (2)四诊合参并进行经络诊查,制定穴位处方及中 药配方。 (3)医生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过程,以期配合。 (4)制作贴敷药膏,将药膏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 (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交待患者治疗后的 注意事项。
10.禁பைடு நூலகம்证:
(1)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止应用。 (2)有出血倾向者禁止应用。 (3)孕妇不能应用行气活血的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 因为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
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为天灸或 自灸(三伏天、三九天)现代 也称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 敷于脐中(神阙穴),通过脐 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 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穴位贴敷疗法
2.理论依据: 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特定的
穴位贴敷疗法
目录
一、定义 二、理论依据 三、主要功效 四、主要特点 五、主要用药
六、选穴原则 七、操作流程 八、疗程 九、适应证 十、禁忌证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
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 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 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精品医学)穴位贴敷PPT演示课件

.
1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研为极细粉末,过80~100目 筛,混合均匀后,用水调和成团,根据具 体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胶布面上,直接 贴敷于穴位上。此方法制作简便,可根据 病情变化随时增减药味和药量,储存方便, 临床应用较广泛。也可将药末直接撒布在 普通膏药中间贴于穴位上。
.
2糊剂
糊剂是将粉碎过筛的药末,加入酒、醋、 姜汁、鸡蛋清、水等赋形剂调为糊状,敷 贴于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糊剂 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 缓和药物毒性。
.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刺激发泡类药物 常用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 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 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 能的效果。
.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气味俱厚类药物 常用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 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 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 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 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 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 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 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
赋型剂的选择
9凡士林 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
上配制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 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稠度适宜,穿透 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 和为软膏外敷。
.
赋型剂的选择
10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1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研为极细粉末,过80~100目 筛,混合均匀后,用水调和成团,根据具 体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胶布面上,直接 贴敷于穴位上。此方法制作简便,可根据 病情变化随时增减药味和药量,储存方便, 临床应用较广泛。也可将药末直接撒布在 普通膏药中间贴于穴位上。
.
2糊剂
糊剂是将粉碎过筛的药末,加入酒、醋、 姜汁、鸡蛋清、水等赋形剂调为糊状,敷 贴于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糊剂 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 缓和药物毒性。
.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刺激发泡类药物 常用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 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 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 能的效果。
.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气味俱厚类药物 常用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 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 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 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 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 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 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 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
赋型剂的选择
9凡士林 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
上配制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 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稠度适宜,穿透 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 和为软膏外敷。
.
赋型剂的选择
10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03
CATALOGUE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及环境要求
选定穴位
根据病情和具体穴位选择合适的 贴敷部位,做好标记。
清洁皮肤
贴敷前需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无破损。
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温度适 宜,避免患者受凉。
正确使用贴敷药物和辅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注意 药物的性质、气味、功效等。
穴位贴敷法
汇报人:xxx
2024-01-0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穴位贴敷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局限性
CATALOGUE
目 录
• 现代科技在穴位贴敷法中的应用及 前景展望
• 总结:传承创新,推动穴位贴敷法 发展
胃痛
贴敷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穴位 ,可缓解胃痛、胃胀、恶心等症
状。
腹泻
贴敷神阙、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 复。
便秘
贴敷支沟、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头痛
贴敷百会、风池、太阳等 穴位,可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头部不适。
失眠
贴敷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可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02
CATALOGUE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
贴敷大椎、风门、肺俞等 穴位,可缓解感冒症状, 如发热、头痛、鼻塞等。
咳嗽
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 穴位,可减轻咳嗽症状, 促进排痰。
哮喘
贴敷定喘、肺俞、膏肓等 穴位,可缓解哮喘发作时 的喘息、气促等症状。
(精品医学)穴位贴敷PPT演示课件

.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 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 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 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 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 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 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 “自灸”或“发泡疗法”。如果将药物贴 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 防治疾病时,又称定
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 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 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
固定方法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 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在头面 部,外加绷带固定特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 眼内,避免发生意外。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 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 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 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 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 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 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 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 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 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
11药袋
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 以水、醋、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 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后更换。
.
12磁片
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 的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 贴敷于相应穴位。
.
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基本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 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 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 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 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 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 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 “自灸”或“发泡疗法”。如果将药物贴 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 防治疾病时,又称定
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 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 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
固定方法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 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在头面 部,外加绷带固定特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 眼内,避免发生意外。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 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 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 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 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 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 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 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 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 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
11药袋
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 以水、醋、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 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后更换。
.
12磁片
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 的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 贴敷于相应穴位。
.
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基本
穴位贴敷ppt课件

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基本操作方法
有人做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 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 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 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 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 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 占97%以上。
1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基本操作方法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 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 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 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 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穴位贴敷概述
❖ 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延 伸,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的药 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 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瘖病、口疮、小 儿遗尿等方面的病证。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 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 副作用小等特点。
七、禁忌症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 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基本操作方法
有人做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 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 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 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 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 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 占97%以上。
1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基本操作方法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 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 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 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 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穴位贴敷概述
❖ 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延 伸,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的药 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 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瘖病、口疮、小 儿遗尿等方面的病证。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 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 副作用小等特点。
七、禁忌症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 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三、基本操作方法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 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 性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 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 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四、贴敷疗法的特点
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 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 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 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 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 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一、概述
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 延伸,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 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 常用于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瘖病、 口疮、小儿遗尿等方面的病证。穴位贴敷 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 效佳、价廉、副作用小等特点。
二、发展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 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 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 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 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 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来治疗毒蛇咬伤。 当为穴位贴敷疗法的最早记载。
二、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 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 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 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 中药贴膏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 止痛的辣椒膏等。
三、基本操作方法
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 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宜少而精,一 般不超过2-4穴。如风寒咳嗽选肺俞、风门等。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 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 相应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敷贴的方法课件

燥。
其他
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 麻油、蜂蜜等辅料,增
强药效和贴敷效果。
贴敷方法
清洁皮肤
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保持干 燥。
调制药物
将药物调制为适宜的粘稠度, 以便于贴敷。
敷药
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或纱布 上,然后贴敷在穴位上。
固定
轻轻按压敷料,确保药物与皮 肤紧密接触,并用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与更换频率
时间
根据药物和病情需要,一般贴敷时间为6至8小时,儿童贴敷 时间应适当缩短。
更换频率
根据药物作用和皮肤反应,一般每2至3天更换一次敷料。若 出现过敏、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咨询医生。
03
穴位敷贴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案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穴位敷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泡 等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穴位敷贴时,应注意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情况,避免在皮肤敏感或破 损的部位进行敷贴。同时,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2
穴位敷贴的操作步骤
选穴原则
01
02
03
04
对应证候
根据病情选择对应的穴位,以 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
局部选穴
选取病痛局部或邻近的穴位, 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疗效
。
05
穴位敷贴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敷贴材料
研究开发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和透气性 的敷贴材料,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 效果。
VS
智能敷贴技术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开发能够实时 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和药物释放情况的智能 敷贴,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与证据积累
其他
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 麻油、蜂蜜等辅料,增
强药效和贴敷效果。
贴敷方法
清洁皮肤
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保持干 燥。
调制药物
将药物调制为适宜的粘稠度, 以便于贴敷。
敷药
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或纱布 上,然后贴敷在穴位上。
固定
轻轻按压敷料,确保药物与皮 肤紧密接触,并用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与更换频率
时间
根据药物和病情需要,一般贴敷时间为6至8小时,儿童贴敷 时间应适当缩短。
更换频率
根据药物作用和皮肤反应,一般每2至3天更换一次敷料。若 出现过敏、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咨询医生。
03
穴位敷贴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案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穴位敷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泡 等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穴位敷贴时,应注意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情况,避免在皮肤敏感或破 损的部位进行敷贴。同时,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2
穴位敷贴的操作步骤
选穴原则
01
02
03
04
对应证候
根据病情选择对应的穴位,以 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
局部选穴
选取病痛局部或邻近的穴位, 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疗效
。
05
穴位敷贴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敷贴材料
研究开发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和透气性 的敷贴材料,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 效果。
VS
智能敷贴技术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开发能够实时 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和药物释放情况的智能 敷贴,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与证据积累
穴位敷贴PPT课件

其他禁忌
如患有恶性肿瘤、炎症等特殊疾病的 患者,以及皮肤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等情况下 应禁用穴位敷贴。
06
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现状
穴位敷贴的历史渊源
详细介绍了穴位敷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穴位敷贴的现代研究
概述了当前关于穴位敷贴的科研进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 方面的内容。
穴位敷贴的应用范围
其他辅助材料
01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食醋、姜汁、 蒜汁等,这些材料可以增强敷贴 的药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2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有些穴位 敷贴产品会配备说明书、使用指 南等资料,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敷 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确定适应症
穴位敷贴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慢 性胃肠炎等。在操作前应明确适应症, 避免误用。
。
敷贴操作
将调制好的药物放在选定的穴 位上,用胶布固定,保持敷贴
干燥、紧贴皮肤。
敷贴时间
一般敷贴时间为2-4小时,但 具体时间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
生建议而定。
敷贴后的护理
观察反应
敷贴后应观察皮肤反应,如出 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
及时取下敷贴并就医。
避免抓挠
敷贴后应避免抓挠敷贴部位, 以免损伤皮肤或导致药物脱落 。
历史
穴位敷贴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 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原理与作用
原理
穴位敷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 体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增 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4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 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 本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 少有毒药物外,本法一般无危险性和 毒副作用,较为安全、简便,对于衰 老稚弱者、药入即吐者尤宜。
腧穴敷贴法与现代医学的“透皮 给药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随着现 代医学“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不断 深入,中药透皮治疗与经络腧穴相结 合,将为中医外治法开拓广阔的前景。
23
2、咯血
取穴:双侧涌泉。药物:独头蒜1头, 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
用法:将大蒜去皮洗净,捣烂成泥膏 状,再加入上药末调匀。敷贴时每次 用10克,分别贴于双侧涌泉穴,用胶 布固定。为防止局部起泡,可先在穴 位处涂擦植物油少许。每次敷贴3~5 小时。每日1次,连续3天为1疗程。
24
3、支气管哮喘
27
(三)注意事项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需随调配随敷 贴,以防蒸发。 2.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 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无纺布制品 或用绷带固定敷贴药物。
28
4.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敷贴 穴位不宜过多,敷贴面积不宜过大, 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 或发生药物中毒。 5.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 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 大,敷贴时间不宜过久,并在敷贴 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36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 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 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 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37
38
谢谢!
39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 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 本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 少有毒药物外,本法一般无危险性和 毒副作用,较为安全、简便,对于衰 老稚弱者、药入即吐者尤宜。
腧穴敷贴法与现代医学的“透皮 给药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随着现 代医学“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不断 深入,中药透皮治疗与经络腧穴相结 合,将为中医外治法开拓广阔的前景。
23
2、咯血
取穴:双侧涌泉。药物:独头蒜1头, 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
用法:将大蒜去皮洗净,捣烂成泥膏 状,再加入上药末调匀。敷贴时每次 用10克,分别贴于双侧涌泉穴,用胶 布固定。为防止局部起泡,可先在穴 位处涂擦植物油少许。每次敷贴3~5 小时。每日1次,连续3天为1疗程。
24
3、支气管哮喘
27
(三)注意事项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需随调配随敷 贴,以防蒸发。 2.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 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无纺布制品 或用绷带固定敷贴药物。
28
4.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敷贴 穴位不宜过多,敷贴面积不宜过大, 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 或发生药物中毒。 5.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 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 大,敷贴时间不宜过久,并在敷贴 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36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 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 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 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37
38
谢谢!
39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学习交流
12
湿疹 方药:黄连、黄柏各30g,硫磺5g,冷霜100g 取穴:阿是穴 方法:取黄连、黄柏各30g,加水200ml,文火煎40分钟,滤过去渣 加入硫磺5g搅拌,再加入冷霜100g,加温调糊状,涂抹患处,每日 2~3次。
PPT学习交流
13
风湿痹症 方药:川草乌、威灵仙、乳没、肉桂、南星、羌活、独活、桑寄生 取穴:阿是穴
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治疗
PPT学习交流
1
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 方药:白附子、白芥子、细辛、元胡 姜汁调 取穴:大椎、肺俞、肾俞、命门、定喘、天突
PPT学习交流
2
咳嗽 方药:大蒜适量 取穴:涌泉穴(双侧)
PPT学习交流
3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白芥子、荆芥、苍耳子、辛夷花、细辛 用穴: 大椎、肺俞、迎香、肾俞、命门
PPT学习交流
14
谢谢!
PPT学习交流
15
姜汁调
PPT学习交流
4
口疮、咽喉肿痛: 方药:吴茱萸、胆南星 醋调 取穴:涌泉
PPT学习交流
5
便秘
方药: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厚朴、陈皮、槟榔、木
香、桃仁、红花
醋调
取穴:神阙穴、天枢
PPT学习交流
6
腹泻 方药:车前子、丁香、肉桂 姜汁调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
PPT学习交流
7
消化不良 方药:吴茱萸子30g,丁香6g,胡椒30粒。醋调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中脘
PPT学习交流
8
盆腔炎 方药: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降香末。 姜汁调 取穴:阿是穴
PPT学习交流
9
乳腺炎 药物:升丹、生石膏、青黛 取穴:乳根穴源自PPT学习交流10
乳腺炎 方药:新仙人掌或仙人球适量 取穴:乳根穴、阿是穴
PPT学习交流
11
痄腮 方药:吴茱萸 、虎杖、紫花地丁、胆南星 取穴:涌泉(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