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数数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本节《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3--75页。

本节课,执教老师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创造性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从观察、认知、掌握最后到应用,水到渠成。

课堂中,教师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纵观本课,教学过程有如下的特点:一、注重数感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在引导观察过程、在联系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的不同数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多次的让学生进行比对性的估测活动,并让学生说出估测的依据,这些无疑将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与发展。

二、注重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如现场的人数、数豆子、东方明珠以及南浦大桥等都将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比较思维活动的展开,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体现了生活的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应当说对于该年龄段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用口头一千、一千的从一千数到一万是没有困难的,然而这只表明学生的认知背景中有了这一模糊的知识点,并不表明学生对一万以内比一千大的数已经形成了概念。

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精选7篇)

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精选7篇)

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精选7篇)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篇1今天我们有幸听了中心小学龚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觉得这节课质朴文华,耐人寻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和谐统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去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同时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从这节课的教学实施上看,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

新课伊始,教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做孕伏和铺垫。

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摆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填表并交流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各多少平方厘米?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观察、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用5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一列,共由4个小正方形,说明每行5个小正方形,共可摆4列,共需要摆20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最后出示试一试中的长方形,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实践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呢?总结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是充满了观察、操作、探索、抽象、概括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亲历操作——思考——交谈——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与思考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中发展自我。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11篇)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曹老师“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一课中引导学生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重算理阐述:在得出15÷3=5(人)15÷5=3(组)曹老师问: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在学生不断的说理过程中,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理解的更明确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如在例题教学时,曹老师提出:又来了3个小朋友,那每组应有几人?你是怎样算的?如果又来了一人,这时还能平均分成三组吗?为什么?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的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

3、注重联系设计灵活巧妙:在练习中曹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小白兔种了18棵白菜,12棵萝卜。

要把白菜装在3个筐里,平均每筐装几棵?猴妈妈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小猴和它的3个同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让学生选择一些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练习的巧妙性。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程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用素材,激发推理兴趣程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1. 教学目标。

-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

教师设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从课堂的实施来看,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能够达到这一目标。

例如,在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出像34 + 28、56 - 19这样的算式,这表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2.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丰富且具有针对性。

教师从简单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入手,如23+12、45 - 32,逐步引导学生过渡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样的内容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

在讲解进位加法时,教师利用小棒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很好地解释了进位的概念。

对于退位减法,教师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从十位借一当十的原理。

3. 教学方法。

- 方法多样且灵活。

教师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如前面提到的小棒和计数器演示,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效。

他们能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操作,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还运用了练习法,课堂上安排了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而且练习的形式多样,有书面练习、口头回答,还有小组竞赛式的练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学过程。

- 导入环节简洁明了。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小明有23颗糖,小红又给了他15颗,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100以内加法内容。

新授环节,教师讲解细致,在讲解进位加法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然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例如,有些学生在计算36+27时,忘记进位,教师通过再次演示小棒的操作,让学生明白了进位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环节,题目由浅入深,既有基础的计算练习,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如“班级里有45个学生,出去了18个,还剩下多少个学生?”这样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通用15篇)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通用15篇)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评课稿(通用15篇)二年级数学评课稿1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

在20xx年,我在自己学校也开过这节课,感觉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不能将移动的规律找到,尤其是后进生。

任老师的《找规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

刚开始出示彩旗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列,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方向,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渗透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中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彩旗、密码门以及聪聪请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师在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和合适选择教学素材的意识,并能在情境中提炼出主干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使所创设的情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如在学生上来操作、表述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学生表述,同桌互说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在学习方阵排列规律时,陈老师在一个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请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过程;接着,让学生在表述规律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动作,由动作引导知识的建立;在学习线形排列规律时,陈老师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摆一摆探索出规律,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和形成过程。

5、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个移到最后面,其它依次向前移()格”,特别强调了“依次”,注重表述的严谨性。

6、关注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从基本巩固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

本节课,陈老师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老师的植树问题一课,对我的启发很大。

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1、开课的导入采用手指谜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手指后,有利用手指帮学生初步理解间隔的意思,很直观。

但这里出现间隔长有些早。

2、情景问题出示后,用选择题的.形式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两端都栽的意思,形象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3、教师质疑问题及时且很有数学的味道。

如帮工人想象办法,隔几米栽一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很好的理解了等距离的含义。

4、体现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要求明确、准备充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生桌的还是很好的。

5、教师表格的设计很方便学生发现诸多的数学问题。

比单纯的图形要好找规律好表达。

但这里讲解交流时,如能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从数字中发现的规律的话,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会更容易,从而灵活的应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6、练习中对比练习及时出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但对两边与两端的区别我认为更加直观一些会好些,借助教室两边加以解释。

7、练习紧扣本节教学目标,形式多样,尤其选择问题我认为能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8、歌谣的结尾给本节课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数学评课稿篇2一、评教学目标关注要点: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要求?是否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的要求?2.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有数学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二、评教学内容关注的要点:1.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2.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是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对难点是否考虑如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3.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4.是否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解决数学思维的训练?三、评教学实施关注的要点:1.是否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是否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2.是否注重建立数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3.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是否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4.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能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5.是否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并且有意义和实效?6.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是否恰当,能否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提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7.能否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四、评教学资源关注的要点:1.能否根据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2.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合理性等?3.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否及时关注并生成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五、评教学效果关注的要点: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是否充分地体现?2.是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基”,以及发展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体现,并在学习的准确性、速度和质量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六、评专业素养关注的要点:1.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数数》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下《数数》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下《数数》评课稿范文一、开课引入直奔主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

祝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到处可见,而且让学生明白比100大的数对我们生活的帮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祝老师马上切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比100大的数的有关知识,方便今后的运用。

”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明白了学习目标,而且还可以马上联想到以往学过的知识“数数”是怎么数的?这对下一步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打下伏笔。

二、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在引出1000之前,祝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

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

随后,祝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

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

祝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与概述本课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单元。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记录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在本次学习中,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学会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 2. 学会用图表的形式表示数据; 3. 学习基本的数据描述方法,比如最多、最少、相同等;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动手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通过图表形式表示数据。

2. 教学难点•数据描述方法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的观察和收集; 2.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3. 用图表表示数据; 4. 数据的描述和比较。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和描述这些物品呢?•带领学生讨论,引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概念。

第二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例如班级同学的喜好,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

•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据的特点。

第三步:用图表表示数据•引导学生学习用柱状图和折线图来表示数据,并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的数据图表。

•带领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图表的特点和优缺点。

第四步:数据的描述和比较•引导学生学习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数据,例如最多、最少、相同等。

•带领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例如在小组内收集某一类物品的数据,并用图表表示和描述。

•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近似数_人教新课标-精选文档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近似数_人教新课标-精选文档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近似数人教新课标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教师引领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数据,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分类,体现了分类的标准在分类中的作用,这不仅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抽象出准确数和近似数,同时也建立了数感。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29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29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29篇)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评课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同时能运用这一概念去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首先王老师把握住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一特点,采用了直观的摆一摆、画一画等实际操作,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之后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让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自我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

在这些摆一摆、画一画环节中,我想在学生独自操作过程中,老师最好能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两行图形的左端最好能对齐,画出的倍数关系要分明等,为今后线段图的学习作好准备。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对单一的、显性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但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只注重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呈现出套用题型的现象,像今天的课《倍的认识》,学生已经找到了规律,都是用乘法计算,也许走出这堂课,很多学生又会感到无从下手,基于这种考虑,王老师把述说解题思路作为本节课解决问题实施的重要策略之一。

“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再把他的想法说一说吗?”等等,指名说,自己说,同桌互相说一说,让学生在阐述中检索自己的思考过程。

再来说说王老师选取的教学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活动。

创设的猜年龄练习,起先只告知学生妈妈的年龄是小华的倍数,学生答案挺多,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条件猜,是5的倍数,不但让学生明白猜想是要有依据的,而且要符合实际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巧妙的对有关倍的知识进行了练习,学生这样学习的兴趣也是浓厚的。

踢毽子的练习,让学生根据多个信息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从而进行区分解决,这一练习开放性强,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解决问题,更是拓展了思考的空间,使所学的知识向纵深发展。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评课稿集锦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1王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本节课的内容部署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在一年级中学生已接触过10以内连加连减的办法,所以在整节课中,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办法。

并规定学生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从中培养孩子们的书写规范。

我想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袁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地方是做得非常不错的:一、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去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新知的同时,引用了教科书的收西瓜的情境,带学生进入了生活中的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现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然地投入了学习中,并在此同时,教师善于抓住每个时刻,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地方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善于用一些儿童用语,更形象地描述计算的过程。

有一个环节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教师在分析连加竖式的办法的时候,学生出示了两种不一样的竖式算法,第一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把答案与第三个数相加。

第二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紧接在下面加上第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完成。

教师在分析两种办法好坏的时候,能形象地把这两种办法比喻为学生走路的情景:第一种是走完路了,歇一会,再跟第三个数相加,继续走。

第二种是与第二个数相加了,不歇继续加上第三个数,继续走。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锐角与钝角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锐角与钝角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锐角与钝角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与钝角》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lei老师讲的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锐角与钝角》。

在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雷老师的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发。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情景辩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

在二年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辩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判断了一个角是锐角还是直角。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关于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

雷老师老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她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复习旧知识来为新知识做好铺垫。

2、在活动探索中,雷老师设计了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小房子,让学生数角、画角,还让学生用一张纸尝试折出锐角、直角和钝角,通过游戏活动既帮助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又培养了学
励性语言与动作、并对学生的表现能够做到及时评价的话会更好。

总体来说,本节课讲得很好,能紧紧围绕教学要求来进行授课,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

评课水平有限,敬请指正。

小学数学评课用语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11篇)

小学数学评课用语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11篇)

小学数学评课用语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11篇)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一张**老师上的《美丽的田园》这节课是一节综合课,具有下面的特点:一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演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课堂的主要形式“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二是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意识,正如新课程强调要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三是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注意捕捉课堂资源,适度点拔,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四是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分工合作,学生配合默契,我们可以看到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场面在课堂中涌动。

俗语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见张绪老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以师生的情感为依托,以问题为中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教师能领悟课标,活化教材,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驾驭这堂课,体现了新课程教师的教育智慧的提升的功能。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篇二雷xx老师这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实来源于小学数学二年级的乘加,乘减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办法去解决。

在这堂课上,主角是学生,老师只是一个引导着和听众,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把更大的舞台让学生去展示。

对于这节课,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1、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雷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出示了带领孩子去科技馆的情景,通过解决坐车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运用乘加,乘减来解决。

在问题的伊始,让学生自主理解题意,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何为坐得下,何为坐不下,对解决此问题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小学数学评课稿1精彩课堂,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关注。

关注学生,也就是关注了课堂实效,更是关注了课的价值。

通过__老师的课,我读到了学生的自信与分享,探究与成功。

一、尊重学生——学导课堂的立足点尊重学生意味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把握学生的需求,懂得学生的困境,悦纳学生的差异。

__老师的课就是在学生的'身上做足了文章,课堂走得从容。

一是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出发。

小数的加减法学生都有所认识,他们都知道怎么算。

所以,__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尝试,让学生自己表达怎么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效。

二是把握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

这节课中__老师就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同伴之意进行互评:“他这种做法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做得怎样?”一节课中就是在学生这样评价中认识新知,学生学得积极、有趣。

二、关注思考——学导课堂的核心点数学思考,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让数学思考充盈整个课堂,这也恰是学导课堂的核心点。

__老师这节课小数加减法虽然简单,但金老师还是围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数点对齐”进行了深度推进。

第一个层次,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与沟通,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对齐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从数学的特殊化思想、演绎推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真正内涵。

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这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探讨:在最后的练习环节,__老师设计了3题,形式、难易变化不大,是否设计一些更有趣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在最后的环节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进行最后一次高兴潮呢?小学数学评课稿2周二,听了倪老师上的一节数学课。

这是一节学了8、9的认识和加减法后的“用数学”的课。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授课教师姓名]老师的这堂二年级数学课,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堂课的感受。

一、亮点多多。

(一)情境导入,趣味十足。

一上课,[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用一个充满趣味的小故事或者小动画,把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住了。

比如说,今天讲的是加减法,老师就讲了一个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小兔子一会儿采了几个,一会儿又丢了几个,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数学的世界。

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觉得数学好玩,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真是妙不可言!(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就像一个指挥家,把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得得心应手。

一会儿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一会儿又让他们小组讨论,一会儿又来个小游戏。

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特别是那个小组讨论,每个孩子都像小专家一样,发表自己的意见,那认真的模样,真让人感动。

(三)关注个体,耐心引导。

咱们都知道,二年级的孩子还小,有时候理解起来会比较慢。

但是[授课教师姓名]老师特别有耐心,对于那些没有跟上节奏的孩子,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直到他们明白为止。

而且,老师还会给他们一些小鼓励,比如一个小贴纸,一句表扬的话,让孩子们瞬间充满了信心。

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太贴心了!(四)课堂练习,层次分明。

这堂课的练习设计也非常巧妙,就像一个步步高的楼梯。

先是一些基础的题目,让孩子们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然后是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让孩子们开动脑筋,挑战一下自己;最后还有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够吃得饱。

这样的练习设计,既照顾了大多数孩子,又能让优秀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是一举两得!二、小小建议。

(一)时间把控,可以再精准。

这堂课整体上非常精彩,但是在时间的把控上,可能稍微有点小瑕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搭配评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搭配评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搭配评课
小学时期的数学课是每一位学生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不仅通过发散思维提升
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教育界对于小学数学课有着高度重视。

下面来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程进行一个搭配评论。

首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齐全充实,课本编排合理,其基础教育理念积极引导
学生的学习,从数学逻辑角度出发拓展学生的知识延拓,激发他们对数学的了解以及数学技能的开发,提高他们对自身学习表现的自信心。

其次,课程体系设计细腻,在以“运算知识”为中心,以“团队精神”为统领
的背景下,将数据信息建模,进行模式构建,有效转化出学生想象力及思考素养,进而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打造优秀的团队“数学能力”。

再者,用新的教学手段于玩乐中学,教学动画精心构建,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比赛,运用数学公式来解决一切所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的含义,真正把数学“变成与自身紧密相连的朋友”。

总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程全面、系统地完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功能,深刻
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程,以其崭新的教学方法,高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和运用,起到了最佳的小学数学教育作用。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评课稿1其实倪老师的这节课确切的说我是听了3次,从第一次的准备到第二次的改进再到这次课的形成,我们也一起讨论修改好多具体细节。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

于是倪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整节课他讲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分别坐在四个不同的位置,以活动课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有些不足之处或者不到位的'见解望谅解。

一、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

倪老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

在课堂一开始,倪老师就安排各个学生的座位,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模式,小朋友们很有兴趣,一个个热情高涨,老师顺势提上课的要求。

倪老师将自己在家里的储蓄罐从各个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学生各抒己见,一步步接近实物,老师及时总结观察物体要全面。

同时倪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只不同颜色的小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开始仔细观察小象,这节有趣的数学课拉开了序幕。

二、教学环节生动有趣,步步紧扣。

分发小象完毕后,倪老师以一句“你愿意跟小象做朋友吗?”拉近了学生与小象的距离,也更加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小象。

“说说你在小象的什么位置”很自然的引出下一个知识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倪老师多次安排小组讨论汇报,小组各个学生交换位置观察等活动,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才是全面的、有序的。

但整节课下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板书的安排还可以再设计简洁明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还不是很大,我们对板书的要求自然会更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数》评课稿
一、开课引入直奔主题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

祝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比 100 大的数到处可见,而且让学生明白比 100 大的数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祝老师马上切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 天我们就要学习比 100 大的数的有关知识,方便今后的运用。

”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明白了 学习目标,而且还可以马上联想到以往学过的知识“数数”是怎么数的?这对下一步教学环 节“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打下伏笔。

二、注重学生对于 1000 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的认识由 100 以内扩展到 1000 以 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在引出 1000 之前,祝老师 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 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 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 个一百是 1000。

在整 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 1000 这个概念,已 经相当深刻了。

随后,祝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 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

通过这一活动,再 一次强化了 1000 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 1000 的感受与认识。

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 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

祝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 示 1000 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 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 0 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 0 是表示占 位。

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

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 数。

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 985 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蔡老师首先让学生 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 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

随后,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 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

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 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