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药理学-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细菌产生灭活酶,使药物失活。
四环素
抗菌特点
对G+G的+抑、制G作-、用肺强炎于支阴原性菌体,、但立对克G次+的体作、用螺不如旋 青霉体素类、和放头线孢菌菌均素有,效对G,-的对作某用些不厌如氧氨菌基糖亦苷有
多西环素
抗菌作用:具有强效、速效、长效的特点,比四环素强210倍,对土霉素、四环素耐药的金葡菌有效,是此类药 的首选药;可首选用于治疗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衣 原体以及某些螺旋体感染。
体内过口程服:时口,服吸应收大迅量速饮且水完送全,服不,易并受保食持物直影响立;体 不良反位 药应3可:0出m胃i现肠n道以舌刺上麻激,木症以及状免口、引腔舌起炎异、食味口管感腔炎。炎,易和静致肛脉门光炎给敏,应
真菌病: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见。表现为 口腔鹅口疮、肠炎,可用抗真菌药治疗。
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细菌产生毒性强 烈的外毒素,引起肠壁坏死,体液渗出,剧烈 腹痛,导致失水或休克等症状,有死亡危险。 此种情况必须停药并口服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对骨、牙生长发育的影响
主要是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影响,四环素能与新 形成的骨、牙中所沉积的钙相结合从而引起牙 齿釉质变黄和骨骼发育不全。
体内过程
肠道上部吸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 液内,脑脊液中较其它抗生素高。能透过胎 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可分泌到乳汁。还能 透过血眼屏障进入眼组织,可进入细胞内发 挥作用,抑制胞内菌,故对沙门菌等细胞内 感染有效。90%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而失活,以原形及代谢物从尿排出。
临床应用
作为备选药物,应用的前
2.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胞内的核苷酸及 其他重要成分外漏,抑制DNA复制。
42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
广泛分布全身组织,易沉积在骨、牙组织内 原形经肾排泄,部分胆汁排泄,形成肝肠循环,胆汁中 浓度较血药浓度10-20倍,有利于治疗尿路和胆道感染。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临床应用】
速效抑菌剂
常规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呈杀菌作用。 耐药菌株增多,存在交叉耐药,限制其临床应用,不做首
不良反应常见胃肠道反应、光敏性皮炎。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米诺环素(minocycline)
口服吸收良好。分布广泛,脑脊液终浓度高于同类抗 生素;
抗菌作用同类中最强,对四环素耐药的链球菌、金葡 菌和大肠癌细菌仍然敏感。
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呼吸道、胆道、耳
鼻喉部感染,也用于酒渣鼻、痤疮及脓皮病治疗。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静 注浓度过高导致静脉炎。
2.
二重感染:若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敏感细菌受抑,不 敏感菌株乘机生长繁殖,引起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
菌感染引起口腔炎、鹅口疮、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
菌感染引起伪膜性肠炎等。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用 抗真菌药(对抗白色念珠菌)、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对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治疗;
多西环素(doxycycline)
首选药,速效、强效、长效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泛,脑脊液中浓度较高;
肝内代谢,大部分肠腔排泄,少部分肾排泄;
肠道中的药物以无活性的结合型或络合型存在,不易
产生二重感染;
治疗敏感菌导致的呼吸道、尿路、胆道、耳鼻喉部感 染,淋病性淋巴肉芽肿、立克次体病、恙虫病、支原 体肺炎、回归热等;酒渣鼻、痤疮等。
第42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
抗菌谱广泛的抗生素,不仅对G+菌和G-菌具有快
速抑菌作用,而且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第一节
四环素类
分类
天然:四环素 土霉素 金霉素 半合成: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常用) 美他环素
理化特性
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碱性溶液
氟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
3.立克次体感染
患严重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
寒、Q热和恙虫病)的8岁以下儿童、孕妇或对
四环素类药物过敏者可选用。
4.眼科局部用药---沙眼、结膜炎
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毒性 血细胞减少(可逆) ---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与剂量和 疗程呈正相关,及时停药可以恢复。
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可逆)
真菌病(白假丝酵母菌)---抗真菌药 伪膜性肠炎(难辨梭菌)---万古霉素、甲硝唑
口腔念珠菌病
爱滋病病人口腔念珠菌病
3.对骨骼和牙齿生长的影响:
① 四环素类药物与牙齿中的钙离子形成四环素-钙-磷酸
盐复合物,沉积于牙本质中。这种复合物本身呈淡黄色,暴露 在日光下后,在紫外线的作用下,逐渐由黄色变为棕黄色、棕 色,甚至棕灰色。 ②还可抑制婴儿骨骼发育,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 儿童禁用四环素
G-菌:一般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对 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作用强,为 杀菌药。 四 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作用强;支原体、螺旋 体有效 对结核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无效
作用机制
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活性, 使P位肽链不能移向A位,阻止肽链延伸,从而抑 制蛋白质合成。
但由于其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以及新的抗菌药
第42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ppt课件
【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与50S亚基可逆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为抑菌剂。耐药性与膜孔道蛋白表达减少相关。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分布广泛,易透过 BBB、胎盘屏障及血眼屏障,可进入细胞内 发挥抑菌作用。在肝代谢肾排泄,5-10%原型 经肾排泄,仍高于血药浓度可用于尿路感染。
【临床应用】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选用时耐
药菌诱发的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 1. 血液系统毒性:骨髓抑制 1)可逆性血细胞减少: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停药后可恢复。 2)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性髓细胞性白细胞: 与剂量和疗程无直接关系。 2. 灰婴综合症;3. 其他
多西环素(doxycycline) 1.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脂溶性高,大部分经胆 汁排泄。半衰期12-22hr。在体内24hr均可维持 有效血药浓度。 2. 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作用强2-10倍。是四
环素类药物的首选药。
3. 不良反应较四环素少。
第二节 氯霉素类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抗菌特点】 对G+菌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对G-菌作 用较强;对厌氧菌有相当的抗菌活性;对支原 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有效。与其他 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四环素(tetracycline) 【抗菌特点】 广谱抑菌,极高浓度也杀菌。对G+作用 不及青霉素和头孢;对G-作用不及庆大霉素。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不完全,易受食物等因素影响, 宜空腹时服用;分布广泛,可沉积在骨及牙组 织中;部分肝代谢,可分泌胆汁,形成肠肝循 环,20-50%以原型经肾排泄。
第42章 四环素 类与氯霉素类抗 生素
【作用机制】 1. 与3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伸而阻碍细 菌蛋白质的合成。 2. 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耐药性】 核糖体保护蛋白表达增多、膜孔道蛋白表 达减少、主动外排系统、产生灭活酶。
第42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的基本类别 天然品(抗生素):四环素 土霉素(氧四环素) 金霉素(外用);半合成品(半合成抗生素):美他环素(甲烯土霉素) 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 米诺环素抗菌作用• 广谱G+,G-,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某些原虫,放线菌,布氏杆菌病,阿米巴原虫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绿脓杆菌,病毒与真菌无效;• 本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由耐药质粒介导,产生膜蛋白,改变膜通透性抗菌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单位在A位上特异性结合,阻止aa-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结,阻止肽链延伸和蛋白质合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胞内核苷酸和其他重药成分外漏,抑制DNA复制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体内过程• 四环素吸收较土霉素好;• 含多价阳离子的药物和食物可与四环素络合;• 胃液中酸度高时药物吸收良好(溶解完全);• 口服四环素与土霉素吸收量有一定限度,服药量>0.5g以上,血药浓度并不随剂量增加而提高,只增加粪便中的排泄量;• 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并能沉积于骨及牙,不易渗入CSF,易渗入胸腔,腹腔,胎儿循环及乳汁中;• 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尿液浓度较高,可治疗尿路感染;• 形成肝肠循环,胆汁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10 ~ 20倍应用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肺炎首选※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直接刺激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土霉素多见,与食物同服可减轻;•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婴儿,老年人,体弱者,腹部手术者,机体抵抗力低下时较易发生,以消化道念珠菌感染最多见,如鹅口疮或肠炎,较严重的是伪膜性肠炎,发病急,腹泻,脱水,休克,近年多为难辨梭菌所致,抢救宜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常见致病菌: 真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菌,绿脓杆菌 常见感染部位: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 •对骨、牙齿生长的影响易与形成期的牙齿和骨骼中的沉积钙相结合,釉质发育不全,牙齿黄染,易发生龋齿;妊娠5 个月以上孕妇服用,损及胎儿乳齿;出生后4~6个月——7岁幼儿服用,影响恒齿;抑制婴幼儿的骨骼生长停药后易恢复;孕妇,乳母及7岁以下儿童禁用•其他 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给药,致严重肝脏损害,也能加剧原有的肾功能不全;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抗菌作用 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2~10倍 对土四环素耐药的金葡菌有效,与天然四环素无明显交叉耐药性,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轻•体内过程 脂溶性高;肠肝循环;半衰期长达20小时,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24小时以上;药物大部分随粪便排泄•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胆道感染;对肾功能不良患者的肾外感染也可使用;霍乱不良反应常见胃肠道刺激性反应,宜饭后服用;皮疹及二重感染少见;静注过程中舌头麻木,口内特殊气味,个别有呕吐相互作用与肝药酶诱导及合用时,多西环素半衰期可缩短,为7小时左右,血药浓度降低而减效米诺环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特点• 长效(半衰期约为13小时,药物在体内长期存留于脂肪组织,经尿,粪排泄量本类最低);• 高效,抗菌作用为四环素类中最强;• 应用 尿路,胃肠道,呼吸道,脓皮病,疟疾,骨髓炎,眼耳鼻喉部感染 • 不良反应 与其他四环素类基本相同,但可致可逆性前庭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昏,眼花及运动失调等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抗菌作用 广谱,同四环素相似而较强;G->G+,伤寒, 副伤寒杆菌及其他沙门氏菌, 百日咳杆菌,立克次体有特效,因造血系统不良反应,伤寒, 副伤寒已为喹诺酮类所替代;某些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抗菌机制 核糖体50S亚基,与其发生可逆性结合后,阻止氨基酰-tRNA与核糖体结合,并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转肽反应,影响肽链的延伸•耐药性 细菌对氯霉素耐药较少,较慢,可自动消失;耐药机制,通过基因突变,也可通过R因子的转移而获得耐药性,获得R因子的细菌能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使氯霉素灭活•体内过程 脂溶性高,口服吸收量取决于制剂颗粒粗细;肌注吸收慢,持效长;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CSF浓度较其他抗生素为高,约为60%血药浓度;尿中原形药5%~15%,达有效抗菌浓度•应用 流感杆菌所致脑膜炎及其他特效的严重的感染效果最好不良反应 较严重•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可逆的抑制骨髓造血机能较常见,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与剂量和疗程有关,线粒体铁AU合酶的抑制,及时发现,立即停药,多能恢复;※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但死亡率高,属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中与细菌相同的70S核糖体 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 •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灰婴综合征 新生儿与早产儿剂量过大时出现循环衰竭。
药理学-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
抗菌特点
对G+G的+抑、制G作-、用肺强炎于支阴原性菌体,、但立对克G次+的体作、用螺不如旋 青霉体素类、和放头线孢菌菌均素有,效对G,-的对作某用些不厌如氧氨菌基糖亦苷有 类及效氯霉素类。
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 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无效;
3.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
4.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视神经炎、视力障碍等, 还可见溶血性贫血(葡萄-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
女,17岁,主诉发热、全血细胞减少伴阴道流血20天。1 个半月前饮食不洁而患急性胃肠炎,当地医院给每日静滴氯霉 素1g,共5天。呕吐腹泻止,未查血常规又给2天氯霉素口服。 回家后感头晕、乏力、盗汗。20天前,开始发热,刷牙出血、 阴道流血不止。查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显著 低于正常,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及瘀斑,骨髓穿刺增生极度低下, 巨核细胞缺失,血小板不易见到。诊断为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 性贫血。曾用输血、抗生素、止血剂、辅酶A、中药等,但病 情继续恶化,发热持续不退, 出血不止,终因感染、休克死 亡。
分布各组织,能沉积于骨、牙组织中。易 渗入胸腔、腹腔、胎儿循环及母乳中,不 易透过血脑屏障。胆汁中浓度为血中的1020倍,有肝肠循环。
临床应用
1. 抗菌谱广,口服有效。目前耐药菌株增 多,副作用多,使用减少,一般不作首选 药。 2. 对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 支原体肺炎有很好疗效。 3.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治疗鼠疫。
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可分为流行性斑疹伤寒及地方性斑疹伤寒。
前者系普氏立克次体以体虱为传播媒介感染 人体所致,1~5月发病较多,临床特征为稽 留高热、头痛、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_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2. 灰婴综合征 表现: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微循环障 碍、呼吸浅表等。因苍白和循环障碍 突出,故称为 灰婴综合征 。
原因:因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 同时肾排泄能力差,使血药浓度过高 引起。
注意: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3. 其它:二重感染,消化道反应等。
小结
四环素
氯霉素
抗菌谱
广谱
抗菌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服药时多饮水 2. 二重感染:※※※※※ 定义: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使敏感菌受到抑
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在体内生长繁殖,造成 新的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表现:1)念珠菌性口腔炎——抗真菌药;
2)伪膜性肠炎——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难辨梭状菌感染)
不良反应
3、影响骨骼及牙的生长发育 “四环素牙”以及骨发育不良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长期用药: 二重感染和伪膜性肠炎(难辨梭
状芽孢杆菌感染)
万古霉素类
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抗菌谱】
窄谱杀菌药,仅对G+菌有强大作用,对 厌氧的难辨梭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耐药性】一般不易产生
【体内过程】口服难吸收,肌注疼痛和组织坏死。 宜稀释后缓慢静滴。
2. 分布:吸收后分布比较广泛。
(1)可沉积在骨和牙组织中(可能与Ca 2+络 合有关),注意不良反应发生。
(2)胆汁中浓度较高:可在肝中浓缩排入胆 汁, 形成肝肠循环,胆汁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 10—20倍,可用于胆道感染。
3. 排泄:
(1)部分以原形由尿排泄,故尿中浓度高, 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2)由于肝肠循环,部分可从肠道排泄。
二、抗菌作用 1. 抗菌谱广 (1)对G +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2)对G -菌作用不及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 (3)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某些螺旋 体作用强。 (4)对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无效
四环素和氯霉素类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广,包 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立克次体、衣 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某些厌氧菌、放线 菌,还具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常称之为 广谱抗生素。
第一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一、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
• 基本化学结构为菲烷,仅 在5、6、7位上的取代基 有所不同。有天然产品和 半合成产品两类。 • 天然(第一代)产品: 金霉素、土霉素(氧四环素)、 四环素等。 • 半合成(第二代)产品: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美他环素等。
3.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回归螺旋体感染
至今四环素类仍是最有效药物。
还可以首选用于: 鼠疫、霍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
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卟啉单胞
菌引起的牙周炎等。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
不宜肌注。静注易脉管炎。口服刺激胃粘膜,引 起上腹部不适,个别患者出现消化道溃疡。
【临床应用】
由于血液毒性以及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多,氯霉素的临 床应用日益受到限制,逐渐被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 物等所代替,一般不做首选药。
该类药脂溶性大,通过血脑屏障、血眼屏障好,在某 些感染性疾病中仍可应用。 应用时须有明确的适应证;有血液病史、过敏史者避 免使用;早产儿、新生儿、孕妇、哺乳期不宜使用; 掌握剂量疗程;治疗过程定期查血象,必要时进行血 药浓度检测。
合成,产生骨髓抑制毒性,对哺乳动物胞 质80S核蛋白体抑制作用较弱。
【耐药机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氯霉素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乙酰化产物 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及大肠杆菌
【体内过程】
1.吸收: 氯霉素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棕榈氯霉素口 服后须在十二指肠水解成氯霉素才能吸收,峰 浓度出现较晚也较低。琥珀氯霉素亦为氯霉素 的前体药物。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的不良反应
二重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 敏感菌被抑制,而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 平衡被破坏,致使一些耐药菌和真菌乘 机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有口腔鹅口疮和肠炎(真菌感染)及伪 膜性肠炎(葡萄球菌感染)。
四环素的不良反应
抑制骨牙生长 其他:胃肠道反应,长期大量 服用造成肝损害,加重原有肾 功能不全。另有药热皮疹。
多西环素(doxycycline)
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但强2-10倍, 对四环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 效,T1/2较长,16-18小时,服用次 数少,不良反应轻。
氯霉素(chloromycetin)
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及应用
广谱,抑菌药,抗菌作用较强,对
G-菌作用优于G+菌,特别对伤寒杆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赖泳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 四环素类抗生素 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
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美他环素
• 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 四环素(tetracycline) 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 多西环素
四环素的抗菌谱
菌及沙门氏菌有特效,为治疗伤寒、 副伤寒的首选药。
作用机制
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 肽酰基转移,抑制蛋白质合成。
不良反应
• 骨髓抑制 可逆性各类血细胞减少:与剂量疗程有 关。 不可逆性再障:变态反应,与剂量无关。 • 灰婴综合症:早产及新生儿,肝肾功能 差,用量过大。
• 其他: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谱,对G+和G-菌均有效,仅作次选药。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课件
氯霉素的抗菌机制
【耐药性】耐药性呈缓慢上升趋势 各种细菌都可发生,大肠/痢疾/变形杆菌等 多见,伤寒杆菌及金葡菌较少见 耐药机制:
①产生钝化酶:乙酰转移酶使氯霉素灭活 ②通透性降低:外膜蛋白缺失导致不通透
【体内过程】
脂溶性高,口服吸收好,肌注琥珀酸钠盐吸收慢 但持效长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CSF浓度高 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尿中原形药5%~15%
抗菌作用特点
抗菌谱:广谱 _
G+菌、G 菌、部分厌氧菌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 原虫 无效:铜绿假单胞菌、病毒与真菌
抗菌活性: 快速抑菌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 四环素>土霉素。
抗菌机制
亲水孔及能量依赖性转运系统 ①抑制蛋白质合成 靶位:30s亚基A位 阻止“进位” ②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胞内核苷酸及其他重要成分外漏, 从而抑 制DNA复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
四环素类
母核:并四苯羧基酰胺;两性物质,碱性水溶液 易降解,酸性水溶液较稳定(一般用其盐酸盐)
基本类别
天 然 品: 四环素 土霉素(氧四环素,少用) 金霉素(外用) 地美环素(去甲金~) 半合成品: 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 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美他环素(甲烯土霉素)
【体内过程】
• 吸收 影响:食物;多价阳离子;胃液酸度 吸收限度:服药量 0.5 g • 分布 较广泛,可沉积于骨、牙,可进入胎儿 循环、乳汁,但不易渗入CSF • 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临床应用】 1.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和恙虫病);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所致鹦鹉热、性病性淋巴 肉芽肿;回归热等
2.敏感菌所致呼吸道、胆道、尿路及皮肤 软组织等感染,如霍乱、布鲁氏菌病及 耐青霉素或青霉素过敏者等
42、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回归热等)-四环素或青霉素类,还可首选治疗鼠疫、布鲁菌病、霍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
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时首选多西环素
1.胃肠道刺激:
服药时多饮水
2.二重感染表现:
1)真菌感染鹅口疮、肠炎—抗真菌药
2)难辨梭状菌伪膜性肠炎—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口服吸收不规则、不完全
影响吸收的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多价阳离子Mg2+ ,Ca2+, Al3+, Fe2+—间隔>3h
②食物显著减少药物的吸收空腹服用③酸性药物维生素C可促进药物吸收④与碱性药、抗酸药合用-降低药物溶解度,减少四环素吸收—间隔>3h
首选:立克次体感染(恙虫病、斑疹伤寒、Q热)、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
对肠道菌群影响小,二重感染少见;对肾功能影响小肾功能不全者仍可使用胃肠道刺激症状-饭后服用;大量水送服,并保持直立体位30min静脉滴注-舌麻木感及口腔异味感
米诺环素
口服吸收完全,不受牛奶和食物影响,抗菌活性最强
主要用于治疗酒糟鼻、痤疮及对四环素或青霉素耐药的G+感染
有其独特的前庭反应,
可迅速出现而停药,
3.对骨骼及牙生长的影响
“四环素牙”(永久性棕色色素沉着或称牙齿黄染)及抑制骨骼发育
4.过敏反应、肝脏及肾脏损伤孕妇、哺乳妇女、婴儿和8岁以下儿童禁用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但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少受食物影响,t1/2长
应用同四环素且首选,是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外敏感细菌感染最为安全的一种四环素、胆道感染、酒糟鼻、痤疮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分布广泛 沉积于新形成的骨骼、牙齿 进入胎盘,通过乳汁 胆汁中药物浓度高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代谢与排泄 存在肝肠循环,胆汁药物浓度较高—胆道感染 原形经肾小球滤过,尿液药浓较高—尿路感染 碱化尿液增加排泄
临床应用
首选: 立克次体感染(恙虫病,斑疹伤寒,Q热) 支原体感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 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螺旋体感染 (回归热)-四环素或青霉素类
抗菌机制——快速抑菌,高浓度杀菌
抑制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
•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A位结合,阻
止氨基酰-tRNA进位--抑制蛋白质合成
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核酸和
其他重要物质外漏
抑制DNA复制
3.耐药性
耐药株较多,特别是G+球菌、肠道菌
1) 天然四环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 2) 天然与半合成四环素有部分交叉
天然 :
分类
四环素(tetracycline) 4次/d
土霉素(terramycin)4次/d源自金霉素(aureomycin)
外用
地美环素(demeclocycline,去甲金霉素)
4次/d
半合成 :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 1~2次/d 米诺环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 2次/d 美他环素(metacycline,甲烯土霉素) 2次/d
抗菌谱
抗菌作用
• G+ 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
球菌、部分葡萄球菌、 霍乱弧菌、破伤风杆
菌、炭疽杆菌
• G- 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痢 疾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
• 厌氧菌:拟杆菌、梭形杆菌,幽门螺杆菌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肠道感 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此外,它们还用于治疗某些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和梅毒 。
02 氯霉素类抗生素概述
定义与特性
氯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 抗菌作用。
氯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等优点,但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氯霉素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甲砜霉素、氟氯西林、氯霉素等,其中氯霉素是最早发现 的氯霉素类抗生素。
发现与历史
氯霉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 代,当时科学家在研究一种名为委内 瑞拉链霉菌的土壤细菌时,发现了这 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氯霉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 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治疗伤寒、 副伤寒、斑疹伤寒等疾病方面。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目录
•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 氯霉素类抗生素概述 •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的比较 •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的使用注意事项 •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的未来发展
01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由放线菌产生 的广谱抗生素,属于四环素族抗菌素 。
特性
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 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 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效,包括支原体、 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
耐药性问题
01
02
03
耐药性监测
加强耐药性的监测,及时 发现和了解病原菌的耐药 性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 依据。
耐药性逆转
研究耐药性逆转的方法, 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或药 物干预,降低病原菌的耐 药性,提高药物疗效。
耐药性传播控制
加强耐药性传播的控制, 通过切断传播途径、加强 医院感染控制等措施,降 低耐药性的传播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十三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
一、四环素与土霉素
抗菌作用:广谱,对革兰阳性的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部分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和炭疽杆菌等有效;对革兰阴性细菌的脑膜炎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巴氏杆菌属、布氏杆菌等及某些厌氧菌(如拟杆菌、梭形杆菌)都有效。
此外,对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对绿脓杆菌、病毒与真菌无效。
抗菌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在A位特异性结合,阻止aa-tRNA的联结,阻止肽链延伸和细菌蛋白质合成,还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胞内的核苷酸和其他重要成分外漏,从而抑制DNA复制。
临床应用:对立克次体感染和斑疹伤寒、恙虫病以及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有良效,为首选。
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百日咳、痢疾、肺炎杆菌所致的尿道、呼吸道与胆道感染,可用新四环素作次选药。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二重感染3.对骨、牙生长的影响4. 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给予可造成严重肝脏损害,也能加剧原有的肾功能不全,影响氨基酸代谢而增加氮质血症5.引起药热和皮疹等过敏反应。
二、氯霉素
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作用较强,对伤寒杆菌、流感杆菌、副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也有效,但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
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后因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故对其临床应用现已做出严格控制。
可用于有特效作用的伤寒、副伤寒和立克次体病等及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也常用于治疗其他药物疗效较差的脑膜炎患者。
不良反应:抑制骨髓造血机能:一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二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但死亡率高。
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
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
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但都比较轻微。
新生儿与早产儿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制,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
[作业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下列药物中抗菌谱最广的是
A青霉素G B红霉素C诺氟沙星
D四环素E氧氟沙星
2. 四环素对下列病原体无效的是
A 肺炎球菌
B 溶血性链球菌
C 破伤风杆菌
D 炭疽杆菌
E 绿脓杆菌
3. 四环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
A 主要在肝代谢
B 服用等量的碳酸氢钠,吸收药量增加
C 不易渗入胸、腹腔
D 胆汁浓度高,为血浓度的10~20倍
E 脑脊液浓度高
4.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常引起二重感染的病原体是
A 溶血性链球菌
B 肺炎球菌
C 霍乱弧菌
D 大肠杆菌
E 白色念珠菌
5. 治疗斑疹伤寒的首选药是
A四环素B氯霉素C青霉素G
D庆大霉素E红霉素
6. 强力霉素吸收快而完全是因为
A 脂溶性大
B 脂溶性小
C 极性大
D 分子小
E 酸性强
7. 四环素类产生耐药性是由于
A 产生钝化酶
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C 核糖体靶位结构改变
D 药酶的诱导
E RNA多聚酶的改变
8. 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是
A四环素B氯霉素C青霉素G
D庆大霉素E红霉素
9. 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胃肠道反应B二重感染C骨髓抑制
D肾毒性E过敏反应
10. 口服铁剂对下列何药的肠道吸收影响最大
A异烟肼B乙酰螺旋霉素C磺胺嘧啶
D四环素E氧氟沙星
11. 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灭活的药是
A多西环素B氯霉素C青霉素G
D磺胺嘧啶E多粘菌素
12. 胆道感染宜选用
A四环素B青霉素G C庆大霉素
D氯霉素E异烟肼
13. 服用四环素引起二重感染,应如何抢救
A 服用头孢菌素
B 服用林可霉素
C 服用土霉素
D 服用万古霉素
E 服用青霉素
14. 由于四环素的各种不良反应,以下哪些人应禁用此药
A 心脏病患者
B 淋病患者
C 甲肝患者
D 肺结核患者
E 孕妇、乳母
15. 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脑膜炎首选
A 氯霉素
B 卡那霉素
C 万古霉素
E 林可霉素E 四环素
(二)B型题
A青霉素G B四环素C氯霉素D多粘菌素B E万古霉素
16. 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是
17. 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是
18.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的是
A 四环素
B 米诺环素
C 土霉素
D 强力霉素E氯霉素
19. 口服吸收大于和快于肌注的药物是
20. 约有76%病人发生可逆性前庭反应
21. 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2~10倍的半合成抗生素是
A 痢疾杆菌
B 病毒
C 伤寒杆菌D脑膜炎球菌E阿米巴原虫
22. 四环素类抗菌谱中不包括的是
23. 氯霉素首选治疗的疾病是由于哪种细菌引起的疾病
(三)X型题
24. 四环素的抗菌谱包括
A立克次体
B支原体
C破伤风杆菌
D氯脓杆菌
E真菌
25. 关于四环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慢速抑菌药,抗菌作用较弱
B同类药物之间可有交叉耐药性
C多价阳离子可妨碍其口服吸收
D在体内分布广泛,易透过血脑屏障
E可形成肝肠循环
26. 关于氯霉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口服不易吸收,多注射给药
B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C各种细菌都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D新生儿不宜使用
E多以原形经尿排除,故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
27. 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系
A 与抑制骨髓干细胞有关
B 与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70S核蛋白体有关
C 与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50S核蛋白体有关
D 与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微粒体中70S核蛋白体有关
E 与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微粒体中50S核蛋白体有关
28. 可引起粒细胞下降的抗菌药是
A 红霉素
B氯霉素
C卡那霉素
D磺胺异噁唑
E氨苄西林
29. 天然四环素对下列病原体感染有效
A 痢疾杆菌
B 大肠杆菌
C 伤寒杆菌
D脑膜炎球菌
E阿米巴原虫
30. 氯霉素其特点是
A 是广谱抗菌药,对G+、G-均有作用
B 能通过血脑屏障
C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灭活
D 可产生灰婴综合症
E 为肝药酶的抑制剂
(四)英文选择题
31. The use of chloramphenicol may result in
A Bone marrow stimulation
B Phototoxicity
C Aplastic anemia
D Staining of teeth
E Alopecia
32. The most effective agent in the treatment of Rickettsia,Mycoplasma,and Chlamydia infections is
A Penicillin G
B Tetracycline
C Vancomycin
D Gentamicin
E Bacitracin
二、问答题
33. 四环素可作为哪些疾病的首选药?
34. 四环素主要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防治?
35. 对氯霉素敏感的病原体有哪些?临床应用是什么?
36. 氯霉素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37. 强力霉素区别于同类药物的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1. D 2. E 3. D 4. E 5. A 6. A 7. B 8. B 9. C 10. D 11. B 12. A 13. D 14. E (二)
(三)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