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评估病情优先选择非侵入式排尿,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二、插导尿管及行导管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制度。
三、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理的导尿管,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导尿管前端插入部分应涂抹足够润滑剂,使用一次性包装灭菌合格的润滑剂。
四、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五、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六、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七、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八、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九、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前,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十、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实行)》[S].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计生委.《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2016。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每天评估置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 导尿管时间。
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最新研究与进展
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发生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导尿 管外壁上附着一层较厚的粘液样物质,其中可发现 被基质蛋白和细菌多糖包裹的细菌,提示细菌对尿 管外壁的黏附作用在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中起 着重要作用
1-5% 100% 20%
感染源
内源性 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以无症状菌尿病人为主 外源性 1. 10-20%病原菌来自于集尿系统和尿袋,此种感染多发
生在24-48小时内 2. 生殖道和外科手术感染经血引起泌尿道感染 3. 灭菌不严的膀胱镜、导尿盘、冲洗液、消毒液等 4. 尿道口分泌物细菌的滋生 5. 医护人员的手
置入导尿管后要适当加以固定保护,预防尿管滑动 不要随意牵拉导尿管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必须采用密闭式无菌引流
持续维护密闭无菌引流系统,定时消毒
不要分离导尿管和引流管,除非必须冲洗导尿 管。
如果违反了无菌操作、或出现了分离或渗漏应 消毒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后,再用无菌技术 重新放置集尿系统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 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ml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确 定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 换尿管。
置管后
全麻、腰麻及长时间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
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的
导尿管置入术的禁忌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为进一步控制和预防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因手术、导尿等介入性操作导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我办根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指导性文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臵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臵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臵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臵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臵入与维护方面。
1.导尿管留臵时间2.导尿管臵入方法3.导尿管护理质量4.抗菌药物临床使用5.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常规更换导管。
不推荐。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中的频率更换,或者导尿管阻塞是及时更换。
2.恰当安全固定导尿管,避免移动或尿道牵拉。保持导尿管和收集管不缠绕。
3.如密闭性破坏、尿管脱开或出现渗漏时,应消毒导尿管-集尿袋连接处并更换集尿系统。
4.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5.活动或转运时,暂时夹闭导尿管。
导尿管更换频率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其他措施
选择型号大小、材质适宜的导尿管
应尽可能选择小的导经管,导尿管型号达到合适的引流效果即可。型号较小的导尿管可减少对尿道的损伤。
2.置管和导尿管维护时遵循无菌技术,包括使用无菌手套铺市、海绵等。
清洁与消毒尿道口
1.每日清洁尿道口。
2.大便失禁患者,清洁后宜消毒尿道周围。
3.沐浴或擦浴时应避免导尿管浸在水中。
4.不要将尿袋放在地板上。
可选择温开水、生理盐水进行清洁,无需使用抗菌剂进行尿道口清洁。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畅通性和密闭性
1.保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
日标监测
1.根据导管使用频率和潜在风险,确定目标性监测的人群或科室。
2.通过监测反馈不断改进防控措施。
不常规推荐或不推荐的措施
使用银涂层/抗菌药物涂层导管。
不常规推荐。
在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筛查无症状性菌尿。
不推荐。
膀胱冲洗。
1.不推荐以预防CAUTI为
目的的膀胱冲洗。
2.如果可能发生尿道梗阻,可使用密闭式膀胱冲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文件编号:
制订者: 审核者: 版次:
制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执行日期:
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CAUTI)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拔除导尿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是指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后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以制定以下制度:1. 严格遵守洗手和手卫生规范:- 插入和护理导尿管前后必须洗手。
-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 避免插入导尿管时触摸不洁之处。
2. 禁止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 医疗机构中应建立导尿管使用必要性评估的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经过必要性评估。
- 确保有充分的医疗依据支持导尿管使用的决策。
3. 适当选择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硅胶导尿管,可考虑使用抗菌涂层的导尿管。
4. 严格执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指南:- 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插入和护理导尿管。
-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插入导尿管,避免交叉感染。
- 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是否松动,及时调整。
- 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更换。
5.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知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和正确使用导尿袋的意识。
- 督促患者定期清洁导尿袋、保持导尿通路的畅通,并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6.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率:- 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定期评估CAUTI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些基本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 )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预防(一)避免不必要的置管。
(二)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成人男性选择16F,女性选择14F。
(三)严格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导尿前洗手或手消毒并戴无菌手套,导尿时仔细清洗消毒尿道及会阴,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留置导尿时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后防控(一)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集尿袋。
(二)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
(三)留取尿常规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留取尿培养标本时,不应打开集尿系统,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尽量减少尿液监测频率。
(四)每天要检查导尿管有无移位,导尿管是否通畅,集尿系统有无破损漏尿;如果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五)疑似尿路感染时,尽可能停止留置导尿,需要留置导尿时更换导尿管。
(六)不建议为预防感染常规膀胱冲洗;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常规膀胱冲洗;不建议为预防感染常规更换导尿管。
如病情允许,可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
(七)预防尿路感染:不主张常规使用抗菌素,不主张常规在尿道使用抗菌药物软膏;发现当患者有尿路感染征兆时,应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就先更换导尿管。
(八)患者下床活动、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避免导尿管扭曲或脱落。
(九)做好会阴部及尿道的清洁、消毒及皮肤护理:插管后,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周围皮肤粘膜2次/日。
(十)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1次/2周);应定期更换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尿管,不得冲洗。
(十一)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必要性,以期尽早拔除。
(十二)插管患者的空间隔离:为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机会,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不应住同一房间。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 更换导尿管,以减少细菌在导
尿管上的定植和繁殖。
保持会阴部清洁
患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细 菌逆行感染。
避免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可能导致导尿管移位或脱 落,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加强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尿液检查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异常。
VS
细菌培养
对于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尿液细 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 感性。
抗生素的使用与治疗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导尿过程中,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针对性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CAUTI的发病率和流行程度在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但
普遍存在。
导尿管作为感染的主要传播途 径,其使用和管理应得到充分
重视和规范。
指南目的
提供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 制的基本原则和具 体措施。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 全水平,保障患者 健康权益。
降低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和传播风险。
导尿管的更换与拔除
导尿管更换
定期更换导尿管是预防感 染的重要措施,一般建议 每周更换一次。
导尿管拔除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减 少感染的风险。
无菌操作
在更换或拔除导尿管时, 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与卫 生。
05
特殊情况下的预防与控制 建议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增加医疗资源消耗
影响医疗质量和声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频繁发生需 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人力投入,如抗 生素的使用、患者的观察和治疗等。
频繁的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的医疗质 量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医院的 形象和声誉。
增加医院感染风险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 重要来源之一,可能对其他患者和医 护人员造成威胁。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害 • 预防措施 • 控制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通过制定和实施预防与控制指南,降低患者因留置导尿管而引发的尿路感染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通过减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为 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加强宣传和培训
开展研究和临床验证
继续加强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和 控制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 意识和技能水平。
鼓励开展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相关研究 和临床验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控 制方法。
报告制度
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导尿 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 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加强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意 识。
VS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留置导尿管、更换导尿管等操 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 风险。同时,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其留 置导尿管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高其自我防 护意识。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导尿管护理技术指南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导尿管护理技术指南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其中导尿管是主要的感染源。
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是提高导尿管护理质量的关键。
下面将提供一份导尿管护理技术指南,以帮助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
一、导尿管的选择和插入1.在需要导尿的患者中,应尽量选择正确尺寸和材质的导尿管。
正确的导尿管尺寸应确保导尿管的安全插入和引流。
选择导尿管的材质时,应优先考虑聚乙烯材质的导尿管,因其可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2.插入导尿管前,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采取无菌技术。
插入导尿管时,注意避免导尿管的污染。
3.对于女性患者,应将患者的双腿分开,并使用无菌透明导尿套将外阴包裹起来,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二、导尿管的固定和保护1.导尿管的固定应保持适当紧固,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尿液引流。
2.导尿管连接的外部管路应远离地面和污染物,以减少污染风险。
3. 导尿袋应固定在患者床边,并保持离地面30cm以上,避免引流的回流。
4.导尿袋应保持下垂状态,避免导尿管和袋子之间的曲折和摩擦。
5.导尿袋不得用于他用。
三、导尿管护理常规1.定期检查患者的导尿管和导尿袋,注意导尿管是否有漏尿、结石、阻塞等异常情况。
2.每日及时记录导尿管引流的量和颜色,以便随时发现异常变化。
3.导尿袋应每8小时倒出并清洗一次,保持导尿袋内的尿液不浑浊。
4.导尿管与外部连接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污染和感染。
5.避免导尿管的反复拔出和再插入,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四、导尿管感染的预防1.导尿管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并正确使用洗手液进行手卫生。
2.导尿管皮肤周围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建议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无菌纱布进行清洗。
3.避免导尿袋的漏尿和患者的自行碰触导尿管,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导尿袋接入外部设备时,应遵循无菌原则,并避免连接松脱或脱落。
5.护理人员每天应向患者进行相关教育,告知患者导尿管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因错误使用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医院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目的明确医院有效预防与控制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感染的发生。
内容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1.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1.2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1.3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1.4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1.5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1.6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股静脉留置导管;1.7建议碘伏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待消毒剂自然干燥后,行后续操作;1.8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 MRSA 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2.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2.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2.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 2d,专用贴膜可至 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2.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2.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2.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2.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最长不超过24小时);2.7对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紧急置管,应在 48h 内选择另一穿刺点更换导管;2.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2.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2.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3.其他预防措施3.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3.2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与管理,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3.3定期公布 CR-BSI 的发生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插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严格执行手卫生。
3、导尿前彻底清洁外阴。
4、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有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等应立即更换。
5、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二)插管中1、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戴手套程序。
2、消毒:用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每个棉球只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至肛门。
3、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选用无菌润滑剂,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三)插管后1、引流系统密闭:留置导尿患者,采用密闭式引流。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2、悬垂尿袋,不要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3、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4、如留取常规尿标本,对集尿袋出口进行消毒后采集,但此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如需做病原学检查采取无菌方法从耻骨联合上穿刺或按直接导尿采集法和留置导尿采集法采集。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在更换新导管后留置尿标本。
5、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应消毒。
6、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尿管,不得冲洗。
不应常规使用消毒剂或含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7、不对导尿的病人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泌尿道感染。
疑似出现尿路感染需要应用抗菌药物之前,应先更换尿管。
8、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将导管浸入水中。
9、不应频繁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长期留置导尿的病人,更换导尿管时间1次/4周,集尿袋1次/周。
10、严密观察保留导尿病人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及时留取标本,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外二科石蕾一、cauti的详述1、定义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cfu/ml)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cfu/ml)。
2、确诊标准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3、分类(1)传统的分类方式――按解剖学部位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2)崭新分类进展1――按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系统的解剖学、病理和功能状态分类单纯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解剖学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菌素化疗即可治好,很少对肾功能导致影响。
复杂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bph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
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崭新分类进展2――按病毒感染类型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细菌感染特异性感染特异性尿路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感染4、临床重要性南武线灌洗为目前化解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约存有25%的住院病人须要南武线灌洗尿路感染为院内病毒感染的第2十一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全球每年1.5亿人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5-35%,为院内败血症的首位原因二、cauti的原因分析1、cauti发生机理(1)细菌步入尿路的途径: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步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导流贯通处开裂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导流袋的污染细菌下行步入膀胱。
(2)细菌粘附: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固体表面,由细菌自身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组成的细菌群落。
(3)导管因素:导尿管在填入过程中受损尿道黏膜。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2、趾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见到细菌。
4、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尿道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05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
医护人员培训内容与方法建议
培训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导尿管相关操作技能、感染防控措 施等。
培训方法
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 平和操作技能。
患者及家属教育内容与方式选择
教育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导尿管护理方法、感染 症状识别等。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宣传视频、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 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针 对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的患者及家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 式和内容,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06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介绍
监测指标设定
数据分析方法
设定明确、可操作的监测指标,包括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病 原菌种类、耐药性等。
背景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感染之一,对患者康复和医疗资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至关重要。
0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指患者在使用导尿管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这种感染与导尿管的 留置和使用密切相关。- 分类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引言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 预防措施 • 控制策略 •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 •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
01
引言
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 预防与控制方法,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6
三、插管后
7
1
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3
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4
8
5
疑似导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
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7
8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
9 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更换导尿管。
10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
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 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10
四、其他预防措施
1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 宣教。
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1
2
12
THANKS
1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
1
插管前
目录
2 插管时
3
插管后
4
其他预防措施
2
一、插管前
3
1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
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引流系统。
4
二、插管时
5
1
使用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 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 唇,然后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