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新古典主义音乐【圣才出品】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复习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巴罗克时期音乐(第4章 器乐的发展) 【圣才
第4章器乐的发展4.1 复习笔记一、博洛尼亚乐派1.背景(1)博洛尼亚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北部城市中博洛尼亚是器乐创作和表演最重要的发展中心。
博洛尼亚作为一个商业、文化和教育中心,其重要性在教皇辖地中仅次于罗马。
(2)圣彼特罗尼奥教堂博洛尼亚的公众音乐生活是以当地教堂为中心的。
其中圣彼特罗尼奥教堂最为最重要。
自15世纪起,圣彼特罗尼奥教堂不断吸引了大量优秀音乐家前来演奏和创作。
博洛尼亚乐派便由此开始。
2.代表人物(1)维塔利①创作他的创作包括大量的声乐作品,但最负盛名的是器乐作品。
生前出版了四卷合奏的奏鸣曲和五卷合奏的舞曲。
这两类不同的器乐曲,后来分别被称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
②影响a.维塔利的作品为后来的音乐语言奠定了一个基础。
成熟的意大利和德国的巴罗克风格,是在维塔利及其同代作曲家形成的基本语言的基础上扩展和提高的。
b.早期作品已在很多方面预示了科雷利及其后继者的创作,例如:第一,由和弦或动机的模进产生乐句;第二,功能性和声集中于主、属和弦;第三,对位附属于和声背景;第四,低音保持稳定节拍,并偶然承担动机角色。
第五,大小调的调性和声系统在维塔利的作品中已经初步成熟,只是还处于比较简单和初级的阶段。
(2)科雷利①地位阿堪杰罗•科雷利在博洛尼亚乐派中最负盛名。
作为巴罗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小提琴家,科雷利几乎只为弓弦乐器进行创作。
②作品一生共有6套为弦乐器而作的作品得以出版,每一套包括12首益子。
其中大部分是三重奏鸣曲,这是当时最流行的音乐体裁。
a.作品第一号12首三重教堂奏鸣曲(罗马,1681),为两把小提琴、大提琴或低音琉特琴,以及管风琴而作,献给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b.作品第二号11首室内奏鸣曲和一首恰空(罗马,1685),为两把小提琴、大提琴或羽管键琴而作,献给帕姆菲利红衣主教。
c.作品第三号12首教堂奏鸣曲(罗马,1689),为两把小提琴、大提琴或低音琉特琴,以及管风琴而作,献给莫迪纳公爵。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十六章 前古典时期的器乐——第
第十六章前古典时期的器乐一、填空题1.古典主义时期,形成管弦乐队的标准配置,即由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组构成的乐队,其中管乐器都运用两件,被称为“双管制管弦乐队”。
【答案】打击乐器【解析】古典主义时期,管弦乐队的标准配置是由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构成的。
2.18世纪下半叶,由于大型戏剧性结构的确立和成熟,奏鸣曲、、等器乐音乐体裁的发展也走向高峰。
【答案】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解析】18世纪下半叶,在器乐音乐领域,包含对比主题,反映矛盾冲突、富于动力性的奏鸣曲式成为最重要的形式结构。
基于奏鸣曲式的交响曲、室内乐、奏鸣曲等体裁从萌发走向了成熟定型。
3.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构成。
呈示部包含两个对比的主题:和,它们在形象性格和调性上形成鲜明对比。
奏鸣曲式结构往往用于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的第一乐章。
【答案】主部主题;副部主题;交响曲【解析】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构成。
仅由乐队提示出的第一呈示部包含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两个对比的主题。
奏鸣曲式结构常用于大型器乐套曲交响曲和奏鸣曲的第一乐章。
4.古典奏鸣曲多指由钢琴独奏的器乐套曲,第一乐章往往用奏鸣曲式写作,意大利作曲家和德国作曲家是古典奏鸣曲的重要奠基人。
【答案】斯卡拉第;巴赫【解析】多梅尼科·斯卡拉第(1685~1757)是古典主义早期意大利最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之一,埃玛纽尔·巴赫是当时德国声望最高,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古典奏鸣曲式的确立有重要贡献。
5.古典交响曲的前身是,早期意大利交响曲的主要作曲家为,德奥地区交响曲发展以乐派和曼海姆乐派为代表。
【答案】意大利歌剧序曲;萨马尔蒂尼;柏林【解析】意大利歌剧序曲是古典交响曲的前身,意大利米兰的作曲家乔万尼·巴蒂斯塔·萨马尔蒂尼(1698~1775)是18世纪早期交响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德奥地区交响曲发展以柏林乐派和曼海姆乐派为代表。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二十二章 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
第二十二章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一、填空题1.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写作的第一部标题交响曲是《》,作品共有五个乐章,每一乐章都有作曲家亲自写作的,他用一个固定的旋律来代表曲中的女主角,这一旋律他称为“”,在每一乐章以不同面貌出现。
【答案】幻想交响曲;标题/文字说明;固定乐思【解析】法国作曲家柏辽兹(1803~1869)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导者,使文学性情节和戏剧性构思侵入交响曲领域,首先体现在写作的第一部标题交响曲《幻想交响曲》中。
作品共有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均加上标题,用“固定乐思”代表曲中的女主角,并在各乐章以不同的面貌和性格出现。
2.《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是柏辽兹受帕格尼尼委托写的一部(体裁),后改成交响曲,作品以英国诗人的长诗为蓝本,表现了当时青年的典型性格,用乐器演奏代表哈罗尔德的固定旋律。
【答案】中提琴协奏曲;拜伦;中提琴【解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是柏辽兹受帕格尼尼委托写的一部中提琴协奏曲,后改成一部带中提琴的交响曲。
以拜仑的长诗为兰本,哈罗尔德式的青年在当时有典型性——既有对民主、民族革命的热情,又常常悲观失望,对生活感到厌倦。
中提琴既演奏代表哈罗尔德的固定乐思,又是一种主导音色。
3.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各乐章近似的一场,不仅有文字说明,还加入人声演唱。
【答案】戏剧交响曲;歌剧【解析】柏辽兹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为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演唱劳伦斯神父)、合唱与管弦乐队而作的一部声乐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仅有标题和文字说明,还加进独唱和合唱,各乐章近似歌剧的一场。
4.柏辽兹称他的大型戏剧合唱作品《浮士德的责罚》为,这部作品带有体裁和体裁的倾向,既可在剧院演出,也可在音乐厅演出。
【答案】戏剧传奇;交响曲;歌剧【解析】柏辽兹称他的大型戏剧合唱《浮士德的沉沦》为戏剧传奇,根据法国诗人纳瓦尔所译的歌德《浮士德》的情节而写。
这部带有交响曲体裁和歌剧体裁倾向的作品,既可在剧院演出,也可在音乐厅演出。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复习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中世纪音乐(第3章 中世纪单声歌曲) 【圣才
第3章中世纪单声歌曲3.1 复习笔记一、拉丁歌曲1.孔杜克图斯孔杜克图斯是拉丁歌曲的一种,盛行于12、13世纪,在中世纪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戈利亚德歌曲(1)戈利亚德诗人由一群不规矩的学生和逃避枯燥的修道院生活的云游僧侣构成。
(2)戈利亚德歌曲①歌曲内容多是关于酒、女人或讽刺,内容放肆和不拘礼节。
②歌曲风格清新动听,为人喜爱,因而手抄成册,广为流传。
③《卡尔米拉·布拉纳》是保存戈利亚德歌曲最多的手稿。
大约13世纪晚期产生于慕尼黑南部的本笃修道院。
从不同地区搜集的约200首拉丁诗歌,很大部分是流浪歌、酒歌、爱情歌曲,也包括一些严肃歌曲。
(3)发展在12世纪和13世纪早期是发展盛期,随着13世纪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而衰落。
二、方言歌曲1.地方语的方言歌曲欧洲许多地区曾经属于西罗马帝国,普遍使用拉丁语,但各地的拉丁语存在差异。
12、13世纪随着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意识增强,地方语言的重要性逐渐突出。
方言文学和诗歌的蓬勃兴起,影响了这一时期的音乐。
2.早期的方言歌曲“英雄业绩歌”是现在所知最早的一种方言歌曲,是史诗性的长篇叙事诗,歌颂忠诚、勇敢的骑士英雄。
(1)特点以民间说唱形式咏唱,音乐简单缺乏变化,以口传形式而没有得到保留。
(2)代表作品《罗兰之歌》,罗兰是查理大帝的一名将领,在与阿拉伯人作战时为王捐躯。
产生于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用北方方言罗曼语写成,是一部宏大的英雄主义诗篇。
(3)演唱艺人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游吟艺人,出现于10世纪左右。
他们单独或结伙浪迹江湖,经常在教堂或宫廷演唱英雄业绩歌,有时靠卖艺维持生活。
他们即兴弹唱或传唱一些流行曲调。
使拉丁诗歌和早期方言歌曲得到传播。
3.法国游吟诗人及其歌曲(1)法国游吟诗人①游吟诗人的产生11世纪末持续了近两百年的战争,骑士成为被关注的重要阶层,涌现了许多歌颂骑士战争冒险和英雄气概的文学作品。
封建领主、骑士开始努力冲破宗教禁欲主义,要求自由地表达生活,歌唱人间爱情。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复习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第0章概述)【圣才出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复习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第0章概述)【圣才出第0章概述0.1 复习笔记一、“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到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高峰阶段,它包含两大时段。
1.“前古典时期”(“后巴罗克时期”)体现新时期风格的三个主要音乐现象。
(1)18世纪20~30年代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2)18世纪中叶格鲁克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
(3)18世纪中下叶器乐领域中多种形式的成熟与发展。
2.“维也纳古典时期”(“古典主义高峰”)是指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成熟期创作为代表,在器乐及声乐领域所形成的音乐风格。
二、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下的音乐1.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运动(1)启蒙运动①背景a.18世纪中、下叶,工业革命以及一系列科技发明促使西方文明向前推进。
b.以王权、教权为标志的传统体制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
②表现a.法国“百科全书派”掀起“启蒙运动”,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学者继承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以“理性”为武器,对传统的信仰和权威给以猛烈批判。
b.新兴阶层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科学和知识,提倡平等和自由,呼吁宗教宽容和人类博爱。
③影响“启蒙运动”唤醒了欧洲人对自然法则与自由竞争意识的尊重,影响遍及各个领域。
(2)狂飙突进运动①核心内容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学戏剧界的“狂飙突进运动”,反对法国学者对理性的单纯崇拜,强调人的五官知觉,追求自然、天性和本能。
②影响对人的本性、人的自我价值和情感的自觉关注,预示了下个世纪的浪漫主义趋向。
2.音乐艺术的世俗化、大众化(1)新兴市民阶层壮大,专供市民欣赏娱乐的音乐会繁荣起来。
(2)市民阶层、普通平民的趣味与爱好,逐渐上升为社会音乐生活的主要导向。
适应新艺术趣味的音乐大量涌现,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供普通音乐爱好者娱乐的实用音乐。
(3)乐谱的印刷,乐器的技术改进,促进了音乐创作,适应了市民业余音乐生活需要。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复习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第5章 19世纪中、下叶的
第5章19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5.1 复习笔记一、瓦格纳1.创作生涯(1)酝酿时期①1832年,初试器乐创作后,瓦格纳开始尝试创作交响曲和歌剧。
②1833年,瓦格纳得到乌茨堡合唱指导的职位。
1934年的《仙女》是模仿德国浪漫歌剧风格的试作;1936年的《恋禁》则受到意大利贝里尼的影响。
③1838年,瓦格纳去里加歌剧院任音乐指导。
④1839年,瓦格纳与妻子离开里加前往法国。
在巴黎奋斗的三年经历影响到瓦格纳后来对社会和艺术现状的批判态度。
(2)成熟时期①《黎恩齐》(1837~1840)a.简介《黎恩齐——最后的罗马护民官》是英国作家布维尔的作品,剧本由瓦格纳本人撰写。
b.特点从题材到风格都依照法国大歌剧的模式:14世纪的历史性题材,五幕的宏大结构,群众性及舞蹈的豪华场面,段落清晰的传统结构(宣叙调、咏叹调、合唱或乐队)以及合唱的气势与作用等。
这部歌剧所体现的诸多大歌剧特征和影响直至瓦格纳后期创作中还不时隐现。
②《漂泊的荷兰人》(1841~1843)a.简介这部歌剧因为包含了瓦格纳追求的情节因素,即德国浪漫派艺术家所喜爱的那种北欧民间传说而深受他本人喜爱。
b.情节一位荷兰人由于魔鬼的惩罚而终生漂流无定,最终得到善良美丽的姑娘森塔的爱情和牺牲才得以解脱。
c.特点第一,荷兰人传说那阴暗神秘的色彩、受难与被拯救的永恒主题在瓦格纳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在形式上《漂泊的荷兰人》与《黎恩齐》同样沿用传统分曲的结构,具有法、意歌剧通常具有的咏叹调完整旋律。
第三,歌剧中主导动机的使用、民间色彩的合唱以及灰暗沉闷的舞台背景,都使人意识到瓦格纳是在沿着德国浪浪漫歌剧的道路继续向前。
③《汤豪赛以及瓦尔堡的歌咏比赛》a.简介《汤豪赛》属于“大型浪漫歌剧”,是在瓦格纳任德累斯顿宫廷指挥期间完成的,在情节上与《漂泊的荷兰人》有相通之处。
b.特点尽管《汤豪赛》显示出法国大歌剧的深刻影响,但瓦格纳在这里已经开始改革的探索。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三十一章 50、60年代的音乐
第三十一章50、60年代的音乐一、填空题1.1949年,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发表钢琴曲《》,是整体序列主义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
他的学生和德国青年作曲家对整体序列主义音乐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答案】时值与力度的模式;布列兹;斯托克豪森【解析】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序列”作品是法国作曲家梅西安于1949年在达姆施塔特讲习班上发表的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
50年代整体序列音乐的衣钵是由他的两位弟子——布列兹和斯托克豪森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2.美国作曲家是偶然音乐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1952年他发表了偶然音乐的著名作品钢琴曲《》。
积极参与偶然音乐创作的作曲家还有德国作曲家泽纳基斯和希腊数学家。
【答案】约翰·凯奇;4分33秒;斯托克豪森【解析】偶然音乐是指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有意放弃对音乐中某些参数的主观控制,而采用一些客观的方式来加以确定,或者是交由演奏者在表演时作即兴的处理。
代表人物有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和希腊数学家泽纳基斯。
1952年,约翰·凯奇发表了著名的钢琴曲《4分33秒》将他的偶然音乐观念推向极致。
3.电子音乐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具体音乐、和计算机音乐。
巴黎、和米兰先后建立了电子音乐研究中心,德国作曲家创作的《电子音乐练习曲I&II》和法国作曲家布列兹创作的《电子之诗》是电子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
【答案】合成器音乐;科隆;斯托克豪森【解析】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也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电子音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音乐、合成器音乐和计算机音乐。
巴黎、科隆和米兰先后建立了电子音乐工作室。
代表作品有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练习曲I&II》和法国作曲家的《电子之诗》。
4.“音色音乐”著名的作品有:布列兹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利盖蒂的《》和潘德雷茨基的《》,后两部作品运用“音块”手法写作。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器乐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一、填空题1.歌剧诞生在意大利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诞生于1597年,是根据古希腊神话创作的《》,1600年又诞生了由同一作曲家佩里创作的《》。
意大利罗马城歌剧的发展与历任教皇关系密切,代表作有创作的歌剧《圣.阿列修》,其幕与幕之间演出的小喜剧是后来喜歌剧的前身。
【答案】达夫妮;犹丽迪西;兰迪【解析】西欧的歌剧于17世纪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达夫妮》是佩里根据古希腊神话创作的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
1600年佩里又创作了《犹丽迪西》,是为佛罗伦萨的大公爵梅迪奇家族的婚礼而赠送的礼物。
罗马歌剧主要通过富有的教会人士的兴趣和赞助来发展。
代表作是兰迪创作的歌剧《圣阿莱修》,它是第一部以历史题材表现人的内心生活的歌剧,其幕与幕之间演出的小喜剧是后来喜歌剧的前身。
2.1637年在意大利的城建立了欧洲第一座公开歌剧院圣卡西亚诺,使这座城市成为17世纪下半叶欧洲歌剧发展的中心,其歌剧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他于1607年上演的《奥菲欧》,是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大量采用独唱和重唱形式,多处使用“激情风格”。
他的歌剧《阿里安娜》现存一首哀歌,已初具三段体咏叹调的形式,歌剧《》是最早采用历史题材写作的歌剧作品。
【答案】威尼斯;蒙泰威尔第;波佩亚的加冕【解析】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
其歌剧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蒙泰威尔第,他是巴罗克早期的一位最伟大的作曲家。
1607年2月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在曼图亚上演。
《阿里安娜》现存一首哀歌,《波佩亚的加冕》是最早采用历史题材写作的歌剧作品。
3.18世纪欧洲歌剧发展的中心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主要代表人物为,他对于歌剧的贡献有:将宣叙调区分为清宣叙调和带伴奏宣叙调;创用;确立了意大利序曲的形式,由三段构成,是后来重要的器乐曲交响曲的先驱;运用的乐队编制,以弦乐四部为中心。
【答案】斯卡拉第;返始咏叹调;快—慢—快【解析】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是18世纪欧洲歌剧发展的中心。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中世纪单声歌曲【圣才出品】
【解析】中世纪奥尔加农是 9 世纪至 14 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阶段,
可分为 4 种类型: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奥尔加农、华丽(花唱)奥尔加农和有量奥尔
加农。
3.12~14 世纪欧洲复调音乐作曲艺术中心在法国的
教堂,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其
中的杰出作曲家。
【答案】巴黎圣母院
【解析】12、13 世纪巴黎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复调音乐的中心也转向巴黎,
2.巴黎圣母院乐派 答:巴黎圣母院是 12—13 世纪欧洲教堂音乐的中心,发展复调音乐的重要基地,聚集 了大批出色的作曲家,使这一时期的欧洲复调音乐臻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莱奥南和佩罗坦是 巴黎圣母院乐派仅有的留下名字的两位巨匠,前者被称为“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后 者则有“最杰出的迪斯康斯作曲家”的美誉。
4.卡农曲 答:卡农(canon)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 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proposta), 模仿的声部称作“答句”(risposta)。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 程或各种顺序进入。早期的卡农体裁有罗塔舞曲(rota)、狩猎曲(caccia)和追赶曲(catch), 14~17 世纪赋格(fuge)成为卡农的称谓。
巴黎圣母院成为晚期中世纪复调最具创造性的中心。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圣母院乐派的最重要
人物。
1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中世纪的
调式系统以古希腊音乐理论为基础,同时受到东方教会八调式系统
的影响而形成,它们的名称沿用了古希腊托诺斯的名称如多里亚、弗里几亚等。
3.孔特克图斯
4 / 22
西方音乐史考研配套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真题集
西方音乐史考研配套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真题集一、填空题1古希腊的福尔明克斯、巴比通和基萨拉都是______琴的变体,这种拨弦乐器常用于祭典______神的崇拜仪式。
而古希腊的双簧类管乐器______常用于祭典______神的崇拜仪式。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案】里拉;太阳;阿夫洛斯;酒@@【解析】古希腊的弦乐器有福尔明克斯、巴比通、里拉和基萨拉。
里拉是古希腊弦乐器的代表,在崇拜太阳神阿波罗的仪式上弹奏。
福尔明克斯、巴比通和基萨拉都是里拉琴的变体,福尔明克斯是希腊早期的一种拨弦乐器,常用于为独唱伴奏;巴比通和里拉琴极为相似;基萨拉是大型的里拉琴,为史诗朗诵和歌唱伴奏,是专业音乐家的乐器。
管乐器有阿弗洛斯、萨尔平克斯和绪任克斯。
阿夫洛斯管是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所用乐器;萨尔平克斯是荷马时期的小号;绪任克斯是类似中国排箫的乐器。
2巴罗克时期器乐协奏曲有两大类,一类是______,一类是______。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研]【答案】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解析】巴罗克的器乐协奏曲有两大类,一类是大协奏曲,另一类是独奏协奏曲。
大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的一种最早的形式。
其中一个独奏者组成的小组与较大的乐队之间互相抗衡。
独奏组经常是由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组成的,被称为“小合奏组”或“主奏部”。
3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研]【答案】斯特拉文斯基;阿瑟·奥涅格;保罗·兴德米特@@【解析】新古典主义作为音乐运动真正开始是在1920年,代表人物是斯特拉文斯基,以他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舞剧《浦契涅拉》的首演为标志。
阿瑟·奥涅格生于法国勒阿弗尔,父母是瑞士人。
他曾在苏黎世音乐学院学习,接受德国音乐教育,受巴赫、贝多芬,直至瓦格纳影响极深,因此成为新古典主义代表团体“六人团”其中之一。
保罗·兴德米特的创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新古典主义时期。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复习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第2章 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第2章前古典时期的器乐2.1 复习笔记一、前古典时期“奏鸣曲”和室内器乐曲的发展1.奏鸣曲和奏鸣曲式(1)含义①“奏鸣曲”奏鸣曲指18世纪逐渐形成的“奏鸣曲”体裁,由不同数目的乐章组成,乐章之间在调性、速度、情绪上形成对比,几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彼此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②“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指“奏鸣曲”体裁内部所采用的结构曲式,当第一乐章采用时,通常被称为“奏鸣曲式快板”,其他各乐章也常使用奏鸣曲式或其他曲式。
(2)发展表现①巴罗克时期的独奏奏鸣曲多为提琴、长笛而作,前古典时期的发展则更多地体现在键盘乐器作品中。
②新时期的作曲家渴望与公众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力图通过器乐表达更多的个人情感,因此他们非常重视独奏奏鸣曲。
③1765年的奏鸣曲慢乐章以一个抒情感伤的旋律贯穿,在呈述、装饰和变化的过程中,使其具有典型的“情感风格”。
(3)代表人物①多米尼科·斯卡拉第斯卡拉第的作品显示出18世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对探索奏鸣曲乐章内部的结构、挖掘并发挥羽管键琴的演奏技巧都做出了贡献。
②多米尼科·阿尔贝蒂阿尔贝蒂在奏鸣曲中,左手常以一种不断反复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从属于右手的旋律,整体和声的节奏变化缓慢,被通称为“阿尔贝蒂低音”。
③巴尔达萨雷·加卢皮加卢皮的作品沿用当时流行的“华丽风格”。
乐曲短小精致,带有周期性节奏与明晰的分句,在和弦音上构成旋律线条,并用装饰音增加其情感表现。
2.其他室内器乐曲(1)小型的乐器合奏与管弦乐①小型的器乐合奏是指在业余音乐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室内重奏曲。
②管弦乐作品专指在音乐厅演奏的序曲、交响曲及协奏曲。
(2)室内器乐曲的优点①在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上轻松简捷,比起较大型的管弦乐队来更易普及。
②乐器配置的数量和样式很随意,比如四重奏形式,可以单纯为弦乐,也可以为混杂的乐器组合。
(3)代表人物①弗朗茨·泽维尔·里赫特波希米亚人,里赫特是著名的“曼海姆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新旧风格间的过渡和融合,新的主调风格与巴罗克时期的复调风格相结合。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四章 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奥尔加农,故 B 项正确。A 项,狄斯康特多用以指 12 世
纪运用运用了创作技巧使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结构特征的多声部作品,区别于即兴式松散
结构的奥尔加农。C 项,孔杜克图斯是 12 世纪下半叶后教会音乐中出现的分节歌式的歌曲
体裁。D 项,克劳苏拉,即华丽奥尔加农中以第斯康特风格写成的圣咏复调段落。
【解析】奥尔加农是西方最早的产生于约公元 10 世纪的复调音乐,以格里高利圣咏(亦
称素歌)为固定调,对位声部一般由训练有素的独唱者担任。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上方或下方
附加一个五度或四度的声部,构成二声部音乐。
2.中世纪奥尔加农的发展阶段分别为
、反向和斜向奥尔加农、
和有量奥
尔加农。
【答案】平行奥尔加农;华丽(花唱)奥尔加农
2.巴黎圣母院乐派 答:巴黎圣母院是 12—13 世纪欧洲教堂音乐的中心,发展复调音乐的重要基地,聚集 了大批出色的作曲家,使这一时期的欧洲复调音乐臻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莱奥南和佩罗坦是 巴黎圣母院乐派仅有的留下名字的两位巨匠,前者被称为“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后 者则有“最杰出的迪斯康斯作曲家”的美誉。
3.孔特克图斯
4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在 11~12 世纪出现的孔特克图斯(conductus)是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它促进了中 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作为单声部歌曲的孔特克图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音乐不借助于圣 咏创作,旋律与歌词的关系是音节式的,旋律因反复而具有分节歌的样式特点。在 12~13 世纪左右,圣母院乐派中出现了复调音乐发展形式的孔特克图斯,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分节 歌形式不再依赖圣咏,它放弃圣咏的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②包括二至四个声部,常 见为三声部,一般采用狄斯康特的节奏型;③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④孔特克图斯的 歌词内容较自由,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复习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第4章 贝多芬) 【圣才出
第4章贝多芬4.1 复习笔记一、贝多芬的生平1.波恩时期(1770~1792年)(1)社会背景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是贝多芬度过他人生最初22年的城市。
波恩受到当时法国“启蒙运动”与德国“狂飙运动”的影响这里的大学及图书馆成了新思想的传播地,知识界包括一些贵族青年人崇尚自由、博爱、人道主义思想,社会上形成争相模仿法旧新思想与行为的潮流。
(2)创作表现①宫廷管风琴师聂费引导贝多芬将艺术视野扩展到德国文学与音乐的优秀传统中。
②贝多芬自学乐器演奏与音乐创作,还到波恩大学选修哲学和希腊文学的课程。
③贝多芬早期主要创作三重奏、四重奏作品,钢琴变奏曲、回旋曲小品及歌曲等。
④贝多芬为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逝世写作了纪念性康塔塔。
2.维也纳时期(1792~1802年)(1)重要作品前两部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前20首钢琴奏鸣曲,一系列变奏曲,大提琴奏鸣曲,6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等室内乐作品,以及歌曲《阿德拉依德》等。
(2)创作表现①随海顿学习作曲,跟阿尔布来希贝尔格研习对位,向萨里耶里求教。
②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尤其是即兴演奏的天才形象,得到维也纳上层社会的欢迎。
③以对艺术的信念克服海利根施塔特精神危机,坚持创作。
3.创作成熟时期(1802~1815)《第三交响曲》的构思与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
他与海顿、莫扎特并列为当时三位最伟大的音乐大师。
(1)重要作品①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第21~26首钢琴奏鸣曲。
《第三交响曲》高扬英雄主义精神,其初衷是“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
②小提琴协奏曲及“克罗采”、“春天”小提琴奏鸣曲。
③“拉祖莫夫斯基”和作品74、95等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④管弦乐配乐及序曲《科里奥兰》、《埃格蒙特》、《莱奥诺拉》及《普罗米修斯》,歌剧《费德里奥》等。
(3)音乐特色①繁多的变化和意外处理;②其长度及演奏难度难以接受;③音乐中蕴涵猛烈的力量和热情。
4.创作晚期(1815~1827)(1)作品①苏格兰民歌创作,抒情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十章 巴罗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第十章巴罗克音乐的主要特点一、填空题1.西方音乐史中的巴罗克时期,通常指年至1750年之间的历史阶段。
前者是音乐新体裁的诞生之年,后者是巴罗克音乐巨匠的逝世之年。
【答案】1600;歌剧;巴赫【解析】音乐史上通常将1600年(歌剧诞生)至1750年(巴赫去世)这150年称为巴罗克时期。
二、选择题1.巴洛克时期()是欧洲最有影响的音乐之邦。
A.德国B.法国C.意大利D.英国E.西班牙F.奥地利【答案】C【解析】十六世纪末叶,文艺复兴运动末期,意大利音乐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真正的革命。
这场变革吸引了大量的音乐人才的关注和参与,同时也促进者意大利音乐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
在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成为音乐之邦。
三、名词解释1.通奏低音答:巴洛克时期常用的一种简略的记谱方式,作曲家只写作高音旋律线和低音部,同时在低音部的上下方标以各种数字,用来指示演奏家应奏出的内部和声,又称“数字低音”。
通奏低音给予演奏家很大的即兴创造空间,巴洛克时期因盛行这种记谱法而被称为“通奏低音时代”。
四、简述题1.“巴罗克”一词的含义及时间划分。
答:(1)含义:巴罗克(Baroque,又译:巴洛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意为不规则的珍珠。
人们曾用该词来形容17~18世纪建筑物中装饰性的风格,后来巴罗克一词随着时间变化,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名词。
在艺术史上,巴罗克风格是指17、18世纪一种华丽的建筑风格,表现为精密的雕刻、弯曲的线条和夸大的装饰,这种风格明显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平衡风格形成对比。
(2)时间:音乐史中通常将1600~1750年这一百五十年的历史称为巴罗克时期。
即从第一部歌剧诞生开始到巴赫去世为止。
2.巴罗克音乐的风格特征。
答:巴罗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奏低音(thoroughbass,basso continuo,又称数字低音):即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写旋律和低音,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弦中的位置,然后演奏者根据这些标识,即兴地把和声填上去(例如:低音旁标记数字6,表示在该音的上方奏出六度音程,演奏者还会根据当时约定俗成的原则同时奏出一个三度音,构成三和弦的第一转位)。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圣才
第二十六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一、填空题1.法国作曲家弗朗克的主要代表作有:清唱剧《》、交响诗《》、唯一的交响曲《》。
【答案】赎罪;风神;d小调交响曲【解析】赛萨尔·弗朗克(1822~1890)是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代表作有清唱剧《赎罪》、交响诗《风神》和唯一的交响曲《d小调交响曲》。
2.圣桑的主要管弦乐作品有:加管风琴的《》、双钢琴与乐队组曲《》、交响诗《》等。
【答案】第三交响曲;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解析】卡米尔·圣桑(1835~1921)是法国浪漫时期的钢琴及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其管弦乐的创作基于古典传统,代表作有带管风琴的《第三交响曲》、双钢琴与乐队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骷髅之舞》等。
3.福雷的创作以抒情小曲见长,集中在和两种体裁。
【答案】钢琴曲;艺术歌曲【解析】加勃里埃利·福雷(1845~1924)是法国连接19与20世纪的重要作曲家。
其创作以抒情小曲见长,集中在钢琴曲和艺术歌曲两种体裁。
4.马勒写作的艺术歌曲套曲包括:对早年恋爱生活回忆的《》、取材于德国三十年战争期间士兵歌谣的《》,以及表达了一位失去爱子父亲悲痛的《》。
【答案】旅人之歌;少年魔角;亡儿之歌【解析】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是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
其艺术歌曲套取的代表作有《旅人之歌》、《少年魔角》、《亡儿之歌》等。
《旅人之歌》是对早年恋爱生活的回忆;《少年魔角》取材于德国三十年战争期间士兵歌谣,这类歌曲常常突出军乐因素和梦幻性格;《亡儿之歌》表达了一位失去爱子的父亲的悲痛。
5.马勒是遵循维也纳古典交响乐传统的19世纪最后一位德奥作曲家,他的《》编制庞大,被称为“千人交响曲”。
【答案】第八交响曲【解析】马勒的《第八交响曲》需要有规模无比宏大的管弦乐队、8个独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参加演出而被称为“千人交响曲”。
6.马勒的《大地之歌》共有6个乐章,分别采用了中国唐代诗人、等人的诗歌为词。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贝多芬【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海顿和莫扎特一、填空题1.海顿创作了首交响曲和首弦乐四重奏,为他赢得“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称号。
【答案】108;68【解析】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是奥地利作曲家,他常被世人称作“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最重要的贡献是104部交响曲和84首四重奏,在这两个领域里集中体现出他那永不停歇的探求精神。
2.海顿早期的弦乐四重奏是五乐章结构,后来开始采用与一样的奏鸣曲式四乐章结构,并用谈话原则将四件弦乐器组合在一起,以对位手法安排各声部的进行,其弦乐四重奏的代表作有“”弦乐四重奏和“”弦乐四重奏等。
【答案】交响曲;皇帝;云雀【解析】海顿早期的弦乐四重奏混合了其他重奏音乐的特征,后来开始采用与交响曲一样的奏鸣曲式四乐章结构,以一种互相交谈般的“谈话原则”组合在一起。
代表作有“皇帝”弦乐四重奏和“云雀”弦乐四重奏。
3.海顿出色的宗教声乐音乐有体裁和两部清唱剧作品《》和《》。
【答案】弥撒曲;四季;创世纪【解析】海顿一生的作品颇丰,宗教性作品在海顿的创作中占据不小的比重,包括大量的弥撒曲、康塔塔和清唱剧。
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是海顿一生中的杰作,完全可以和晚期的交响曲与四重奏相媲美。
4.莫扎特的歌剧杰作有:意大利喜歌剧《》和《唐璜》。
意大利正歌剧《》和《魔笛》。
【答案】费加罗的婚礼;狄托的仁慈;德语歌唱剧【解析】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是奥地利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为人类留下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
代表作品有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开罗的鹅》《受骗的丈夫》等,意大利正歌剧《狄托的仁慈》和德语歌唱剧《魔笛》等。
5.古典协奏曲的形式结构为:个乐章构成的套曲,第一乐章运用带有的奏鸣曲式,在第一乐章尾声之前,独奏者演奏。
【答案】三;双呈示部;华彩段【解析】莫扎特在自己的创作中完善了古典协奏曲的形式结构,分为三个乐章结构: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带有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当再现部进入结束终止式时,独奏者演奏华彩段,最后以乐队与独奏的合奏结束整个乐章。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模拟试题(二)【圣才出品】
4.巴罗克时期的古钢琴分成
和
两种,1710 年在
(国家)产生了最
早的可表现强弱的钢琴。
【答案】楔槌键琴;羽管键琴;意大利
【解析】巴罗克时期采用的古钢琴分成击弦与拨弦两类:用铜楔击弦发音的楔槌键琴和
用羽管或皮制簧片拨弦发音的羽管键琴。1710 年意大利的克里斯托弗里制造出最早的钢琴,
称为“可强可弱的羽管键琴”,但巴罗克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羽管键琴。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古希腊时期集戏剧、诗歌、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称为______。 【答案】悲剧 【解析】古希腊时期集戏剧、诗歌、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称为悲剧。古希 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 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
创作的歌剧《圣.阿列修》,
其幕与幕之间演出的小喜剧是后来喜歌剧的前身。
【答案】达夫妮;犹丽迪西;兰迪
1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西欧的歌剧于 17 世纪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达夫妮》是佩里根据古希腊 神话创作的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1600 年佩里又创作了《犹丽迪西》,是为佛罗伦萨的大公 爵梅迪奇家族的婚礼而赠送的礼物。罗马歌剧主要通过富有的教会人士的兴趣和赞助来发 展。代表作是兰迪创作的歌剧《圣阿莱修》,它是第一部以历史题材表现人的内心生活的歌 剧,其幕与幕之间演出的小喜剧是后来喜歌剧的前身。
著名作品钢琴曲《
》。积极参与偶然音乐创作的作曲家还有德国作曲家泽纳基斯和希
腊数学家
。
【答案】约翰·凯奇;4 分 33 秒;斯托克豪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七章表现主义音乐
一、填空题
1.表现主义音乐产生在德奥,是绘画的对应艺术,代表人物有奥地利作曲家、和威伯恩,他们被称为“第二维也纳乐派”。
【答案】表现主义;勋伯格;贝尔格
【解析】表现主义音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于德奥的一种艺术流派,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对应艺术。
代表人物有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阿尔班·贝尔格、安东·威伯恩,他们被称为“第二维也纳乐派”。
2.勋伯格于1921~1923年确立了一种全新的作曲法“”,从观念和实践上成功地替代了调性作曲法。
【答案】十二音技法
【解析】阿诺尔德·勋伯格是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勋伯格创作了一种新的技法“十二音技法”,是将一个八度中12个半音各自作为平等的一员,废除中心音的存在而进行作曲的一种技法。
代表作品有钢琴《组曲》等。
3.勋伯格后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和康塔塔《古列之歌》。
勋伯格以无调性技法写作、描绘一个丑角在月光下冥想的配乐诵唱作品《》是表现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
他的十二音作品有歌剧《》和反战性的康塔塔《一个华沙幸存者》。
【答案】升华之夜;月光下的彼埃罗;摩西与亚伦
【解析】勋伯格后浪漫主义时期的10部作品,包含歌曲、两首标题器乐曲和几首纯器乐曲。
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和康塔塔《古列之歌》等。
《期待》、《幸运之手》和《月光下的彼埃罗》是表现主义的杰作,其中《月光下的彼埃罗》以无调性技法写作、描绘一个丑角在月光下冥想。
十二音作品有歌剧《摩西与亚伦》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华沙幸存者》。
4.贝尔格的主要作品有:以“十二音体系”创作的《》、弦乐四重奏《组曲》和歌剧《》。
【答案】小提琴协奏曲;抒情;沃采克/露露
【解析】阿尔班·贝尔格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以“十二音体系”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歌剧《沃采克》、《露露》等。
5.韦伯恩的音乐显示出“”的艺术特色,对20世纪后来的作曲家有极大的启示。
【答案】点描音乐
【解析】安东·韦伯恩是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进行了“点描音乐”的尝试,首次将无声视为一种音响与有声取得相同的地位,极大的启发了约翰·凯奇、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等作曲家。
6.20世纪的作曲家勋伯格、贝尔格和威伯恩被称为______乐派。
【答案】第二维也纳
【解析】第二维也纳乐派是指十二音体系代表人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作曲家贝尔格及作曲家威伯恩。
其中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音乐流派中,受到绘画的影响而产生的有()。
A.印象主义
B.表现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新民族主义
E.简约主义
F.整体序列主义
【答案】ABE
【解析】A项,印象主义音乐是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向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
它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追求和声化学的新发现。
B项,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于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起源于绘画方面后扩展到音乐方面,表现主义音乐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
E项,简约主义音乐是由简约主义派生而来。
简约主义最早却是被用在形容一种视觉设计之风格。
2.“第二维也纳乐派”包括作曲家()。
A.勋伯格
B.欣德米特
C.理查·斯特劳斯
D.威伯恩
E.贝尔格
F.马勒
【答案】ADE
【解析】第二维也纳乐派是指十二音体系代表人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作曲家贝尔格及作曲家韦伯恩。
阿诺尔德·勋伯格是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韦伯恩是奥地利作曲家,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3.下列作品中,()是“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创作的歌剧作品。
A.《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B.《沃采克》
C.《露露》
D.《莎乐美》
E.《摩西与亚伦》
F.《一个华沙幸存者》
【答案】BCE
【解析】《沃采克》是1914-1921年间由阿尔班·贝尔格创作的3幕歌剧。
根据德国著名剧作家毕希纳的未完成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成。
《露露》是阿尔班·贝尔格创作的两幕十二音歌剧,根据弗兰克·魏德金德的《露露》改编。
《摩西与亚伦》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的一部未完成十二音歌剧作品,取材自旧约的出埃及记。
三、名词解释
1.勋伯格
答:美籍奥地利作曲家,20世纪音乐巨人之一。
与其门生贝尔格、韦伯恩一起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成为十二音作曲法的开山鼻祖。
一生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涵盖了自调性音乐到序列音乐的几个流派,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配乐诵唱《月光下的彼埃
罗》、歌剧《摩西与阿伦》、康塔塔《一个华沙幸存者》等。
2.贝尔格
答:奥地利作曲家,一战前从勋伯格学习,成为“新维也纳乐派”成员。
创作技艺精湛、善于表达深刻感情,自由无调性歌剧《沃采克》为他树立了崇高声誉,运用十二音体系写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璐璐》显示了其出众才华,前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协奏曲之一。
3.威伯恩
答:奥地利作曲家,与贝尔格同为勋伯格的学生。
他运用十二音技术创作,手法精炼,将一些看似孤立的音乐素材,按复杂的对位和节奏型有机结合,虽作品结构微小,但极具表现力。
作品多为简洁短小的室内乐曲和歌曲,预示了整体序列音乐的观念,对20世纪后半叶作曲家有很大启示。
4.第二维也纳乐派
答:以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及韦伯恩为代表的表现主义作曲家群体,又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师徒三人都出生于维也纳,并且在音乐创作中彻底瓦解17世纪运用以来的调性体系,创用“十二音体系”的全新作曲法,使他们在20世纪作曲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5.《月光下的彼埃罗》
答: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配乐颂唱作品。
选用比利时象征主义诗人吉罗的诗歌为词,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丑角彼埃罗在月光下的醉饮和梦魇,描绘了超现实的情景,共21曲。
作品为女声和8件乐器而作,用无调性技法写作,女声演唱运用介于歌唱和
朗诵之间的“吟诵”方式。
6.《一个华沙幸存者》
答: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康塔塔,为叙事者、男声合唱和管弦乐队而作,通过一个在华沙集中营幸存的犹太人的叙述,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行,作品主要用英语讲述,穿插有德语的叫喊声和希伯来语的合唱。
作品由作曲家自撰歌词,用十二音技法写作,表达了作曲家对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念。
7.《沃采克》
答: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创作的三幕歌剧,为自由无调性音乐作品,剧情描述:下级士兵沃采克为养活同居女友玛丽与孩子,不得不供军医做人体医学试验,饱受凌辱,当他得知玛丽与军乐队长私通,杀死了玛丽后自沉河底。
作曲家用夸张的“诵唱”方式来表现战争对人性造成的扭曲,作品技艺精湛,蕴意深刻,在20世纪影响巨大。
8.十二音体系
答:20世纪组织音高的一种全新体系。
在创作时,作曲家将一个八度内的12个半音排成一定的次序,称为“音列”,作为乐曲的旋律与和弦的基础。
音列可以有4种基本形态:原型、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这4种音列形态可以转移到任何音高上,可集中或分散在一个声部或各个声部上使用。
该体系形成于1921年,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韦伯恩对“十二音体系”的付诸实践有很大贡献。
四、简述题
1.简述表现主义音乐。
答:(1)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