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是化合物?A. 氧气B. 水C. 铁锈D. 空气2.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哪种物质来检验二氧化碳?A. 紫色石蕊试液B. 澄清石灰水C. 稀盐酸D. 碘酒3. 下列哪种变化是化学变化?A. 湿衣晾干B. 灯泡发光C. 木柴燃烧D. 冰融化4.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有机物?A. 碳酸钙B. 甲烷C. 氯化钠D. 硫酸5. 在下列金属中,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最强?A. 铁B. 锌C. 铜银D. 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酸性溶液的pH值一定小于7。
()3. 燃烧是一种物理变化。
()4. 所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5.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的活动性大于铜。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的化学式是______。
2. 碳酸钙的化学式是______。
3. 铁在空气中生锈是由于与______和______发生反应。
4.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会出现______现象。
5.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前面的金属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2. 什么是氧化反应?3. 简述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4. 什么是催化剂?举例说明。
5. 简述燃烧的条件。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计算并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与稀硫酸反应。
2. 如果实验室有20克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最多可以产生多少克的氢气?3. 某溶液的pH值为9,该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4. 下列反应中,哪个是置换反应?A. 2H2 + O2 → 2H2O B. CaCO3 → CaO + CO2↑ C. Zn + H2SO4 → ZnSO4 + H2↑ D. 2Na + Cl2 → 2NaCl5. 如何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铁生锈的条件,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分析。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能量变化C. 有颜色变化D. 有气味变化2.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空气D. 水3. 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正确答案是:A. AB. CC. BD. D4. 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正确答案是:A. AB. CC. BD. D5. 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正确答案是:A. AC. BD. D(以下题目依此类推,共10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值。
3. 根据题目所给的空格,填写正确的答案。
(以下题目依此类推,共5空)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请解释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并简述水的化学性质。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并说明注意事项。
2. 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条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酸的性质。
五、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某工厂需要生产纯度为98%的硫酸,现有一批纯硫酸溶液,其质量为100kg,求需要加入多少水才能达到要求。
2.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六、综合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现象和数据,分析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1. A2. C3. A(以下题目依此类推,共10题)二、填空题1. 质量守恒,原子守恒2. 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3. 根据题目所给的空格,填写正确的答案。
三、简答题1.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九上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九上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食盐水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3. 根据化学方程式 \(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若氢气的质量为2g,氧气的质量为3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A. 36gB. 4gC. 8gD. 无法计算4.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A. 铁B. 铜C. 锌D. 铁5. 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A. 分子量B. 原子量C. 相对原子质量D. 相对分子质量6.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下列金属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 镁B. 锌C. 铁D. 铜7. 溶液的pH值小于7表示溶液是:A. 酸性B. 中性C. 碱性D. 无法判断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9.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氧化物?A. 水B. 二氧化碳C. 氧气D. 氧化铁10.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钠B. 镁C. 硫D. 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化学方程式 \(CaO + H_2O \rightarrow Ca(OH)_2\) 表示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
12.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13. 根据化学方程式 \(2H_2O \rightarrow 2H_2 + O_2\),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中,水是________。
14. 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5. 根据化学方程式 \(Zn + CuSO_4 \rightarrow ZnSO_4 + Cu\),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这是一个________反应。
初三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属于固态的是:A) 水 B) 空气 C) 酒精 D) 铸铁答案:D) 铸铁2. 下列关于电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电子按一定的能级存在于原子内部B) 每个原子有一套自己特有的能级C) 同一能级的电子数目不超过2D) 原子核外的电子越接近原子核,能级越高答案:D) 原子核外的电子越接近原子核,能级越低3. 下列元素中,属于惰性气体的是:A) 氧气 B) 氮气 C) 氢气 D) 氦气答案:D) 氦气4. 从下列物质中只能用物理方法分离的是:A) 混合酸 B) 食盐水 C) 酒精 D) 铁砂答案:C) 酒精5. 物体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重量分别为20N、30N、40N和50N,则物体所在的方向为:A) 东 B) 南 C) 西 D) 北答案:A) 东二、填空题1.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______的顺序排列。
答案:原子序数2. 根据粒子间的相对运动状态,物质可以分为__固体__、__液体__和__气体__三种状态。
答案:固体、液体、气体3. 照镜子时,人会观察到一个与自己的左右互异的影像,这个现象叫做________。
答案:左右对称性4. 以下元素中,化学符号是“Fe”的元素是_______。
答案:铁5.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
答案:氯化钠,水三、解答题1. 水加热至100℃发生沸腾,请解释为什么水在沸腾时温度停止上升。
答案:水在沸腾时温度停止上升是因为水在沸腾时,液体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随着水蒸气的形式逸出。
在液体表面产生的气泡能带走热量,使水的温度停止上升。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物理变化是:A. 水结成冰B. 木炭燃烧C. 铁杵成针D. 糖溶于水{答案:B}2. 下列哪种气体无色无味?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氮C. 氧气D. 二氧化硫{答案:C}3. 下列哪种溶液的pH值大于7?A. 盐酸B. 硫酸C. 氢氧化钠D. 醋酸{答案:C}4.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 氧气B. 氢气C. 金属铁D. 沙子{答案:C}5. 下列哪种实验操作不能准确测量液体体积?A. 使用量筒B. 使用烧杯C. 使用胶头滴管D. 使用电子秤{答案:D}二、填空题1. 水的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H2O}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答案:氮气}3. 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_______。
{答案:铁锈}4.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
{答案:水}5.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氧气、着火点}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答案: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粒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分子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2.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四、实验题1. 实验目的:测定某溶液的pH值。
- 实验器材:pH试纸、玻璃棒、滴定管、标准氢氧化钠溶液。
- 实验步骤: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滴定管滴取少量待测溶液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
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 结果分析:根据测得的pH值,判断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该溶液的pH值为7,属于中性。
}注意: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可能有所不同。
如有疑问,请以实际考试为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5套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Cl:35.5K:39Fe:56一、选择题。
1、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铁生锈2、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A.干冰B.黄金C.金刚石D.氯化钠4、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A.针筒里的气体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B.湿衣服变干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氧气验满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6、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化学式为(FeHCON343244是()A.组成血红素的元素有五种B.血红素中的碳、氢、氧、氮、铁的质量比为34∶32∶4∶4∶1C.血红蛋白与CO的结合能力远远大于它与O2的结合能力,CO能破坏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导致人缺氧而窒息D.1个血红素分子中原子个数共有75个7、下列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导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9、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B.反应过程中,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10、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可以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可以说明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②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④既可以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⑤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及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及答案[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Ca-40Fe-56 N—14 Cu—64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红磷燃烧 B.冰融化成水 C.矿石粉碎 D.铜丝弯曲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制作刀具 B.水作溶剂C.用16%的食盐水选种 D.氧气供给呼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不锈钢就是永不生锈的钢C.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D.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利用了铁的导电性4、溴酸钠(NaBrO3)是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对头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
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是A、 +5B、 +4C、 +3D、-15、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6.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7、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氯酸钾 B.氧化镁 C.空气 D.水9、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我认为下列节约行为合理的是A、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B、用剩的药品倒入废液缸C、吃经高温蒸煮后的变质大米D、用淘米水浇花10、“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11.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12、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中,可行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B.盐酸跟氧化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D.稀硫酸跟铜反应制取氢气13、在X+2O2 CO2+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A.CH4 B.C2H5OH C.C D.CO15、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①单质、③氧化物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C.①单质、③化合物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初三上册(2024)化学试卷(含答案)

初三上册(2024)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
下列仪器中没有用到此工艺处理的是A.广口瓶B.细口瓶C.集气瓶D.烧杯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振荡试管充分反应B.固体药品的取用C.连接仪器D.熄灭酒精灯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4.保护水资源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下列方法不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工厂用水重复使用B.给庄稼浇水改漫灌为滴灌C.厕所马桶使用节水器D.全程使用流动水刷锅洗碗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放热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取用块状固体C.倾倒液体试剂D.加热液体试剂7.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实验室可以用手直接取用试剂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试剂C.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别人D.为了方便,熄灭酒精灯时,直接用嘴吹灭8.下列关于“一定”和“不一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颜色改变或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D.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9.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氧气可供呼吸,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0.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上不应该张贴的标志是A.B.C.D.11.正确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门窗通风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是因为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12.下列有关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C.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3.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H2O2B. N2C. NaClD. CH4答案:B2. 化学反应中,主要观察的性质有()A. 颜色的变化B. 温度的变化C. 质量的变化D. 味道的变化答案:A3. 下列能否表示质量守恒的是()A. 容器加热,水蒸气凝聚B. NaCl溶解在水中C. 橘子派投放入水中化为乳白色D. Mg+O2→MgO答案:D4. 下列物质的固体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A. CH4B.H2OC. KClD. C6H14答案:C5. 下列处理方法与物质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是()A. 降低温度B. 加热C. 滤过D. 溶解答案:B6. 下列化学式中,法氧化反应的是()A. CaO + H2O →Ca(OH)2B. 2H2O2 →2H2O + O2C. Na + Cl2 →2NaClD. H2 + Cl2 → 2HCl答案:A7. 下列化学式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 + H2O → NaOH + H2B. 2K + 2H2O → 2KOH + H2↑C. Ca + 2HCl → CaCl2 + H2↑D. 2KClO3 → 2KCl + 3O2答案:A8. 某物质能与酸发生放出氢气的反应,它可能是()A. NaB. AgC. O2D. CO2答案:A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I. 一般情况验证质量守恒,用天平。
II. 问题的提出与综合分析,是一个科学化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III. 根据综合测定结果,可假定物质未发生变化。
A. 仅I正确B. 仅II正确C. 仅I、II正确D. I、II、III均正确答案:D10. 化学反应中不言而喻的保守定律是()A. 质量守恒定律B. 能量守恒定律C. 电量守恒定律D. 动量定律答案:A二、填空题11. 酸性溶液的pH在__以下;碱性溶液的pH在__以上。
答案:7;712.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变成产物并释放出新的物质的过程称为__。
初三上册化学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矿泉水C. 氢气D. 铁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 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3.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水B. 碳酸氢钠C. 氯化钠D. 氨气4.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 产生蓝色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D. 产生大量黑烟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A. 加热高锰酸钾B. 电解水C.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7.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若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则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
8. 铁的化学式为______,铜的化学式为______。
9.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的总和不变。
10.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描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解释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已知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质量为10g,反应物B的质量为20g,生成物C的质量为25g。
试计算生成物D的质量。
14. 若某化合物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12:1,试计算该化合物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
五、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5. 描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并说明注意事项。
16.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D二、填空题6. 有新物质生成,能量变化7. 18g8. Fe, Cu9. 元素种类10. 浓硫酸,氢氧化钠三、简答题11.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 → Fe3O4。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B. 空气C. 纯碱D. 铜2. 根据化学式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C.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D.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氧分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3.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的现象是()A. 颜色变化B. 放出气体C. 放出热量D. 产生新物质二、填空题4. 请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text{ } \]5. 化学式CO2表示()。
6.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氧气与铁反应生成()。
三、实验题7. 请简述如何用实验证明氧气支持燃烧。
四、计算题8. 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 \],若在标准状况下,有4克氢气完全反应,求生成水的质量。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D二、填空题4. \[ 2H_2O \overset{通电}{\rightarrow} 2H_2↑ + O_2↑ \]5. 二氧化碳6. 铁锈(或氧化铁)三、实验题7.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支持燃烧。
四、计算题8. 根据反应方程式,2摩尔氢气与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水。
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克/摩尔,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克/摩尔,水的摩尔质量为18克/摩尔。
4克氢气为2摩尔,完全反应需要1摩尔氧气,生成2摩尔水。
因此,生成水的质量为2摩尔水乘以18克/摩尔,即36克。
通过本试题,学生可以检验对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理解、化学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气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计算。
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和进行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Δ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 .2.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 9H 11O 2N )。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 .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 .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 .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4.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5.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7.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9.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0.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九年级上册化学经典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经典习题(附答案)本文档汇集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经典题,并附有答案供参考。
这些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题一:元素符号与原子序数1. 请写出以下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a) 氧元素:O,原子序数8b) 碳元素:C,原子序数6c) 铁元素:Fe,原子序数262. 根据元素的符号,填写其原子序数:a) H:1b) Na:11c) Ne:10题二:化学方程式平衡1. 将以下化学方程式平衡:a) 2H₂ + O₂ → 2H₂Ob) Mg + O₂→ MgOc) N₂ + H₂ → NH₃2. 将以下化学方程式平衡,并注明所需系数的个数:a) Fe + Cl₂ → FeCl₃ (需要2个系数)b) CO₂ + H₂O → C₆H₁₂O₆ + O₂ (需要6个系数)c) Zn + HCl → ZnCl₂ + H₂ (需要2个系数)题三:化学键与分子式1. 填写以下化合物的分子式:a) 水:H₂Ob) 二氧化碳:CO₂c) 氯化钠:NaCl2. 根据化合物的分子式,写出其名称:a) HCl:盐酸b) CO:一氧化碳c) CaCO₃:碳酸钙题四: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判断以下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a) 油燃烧:化学变化b) 冰融化:物理变化c) 铁生锈:化学变化2. 填写以下物质的性质:a) 氧气:无色、无味、不可燃b) 水:透明、无味、可溶于许多物质c) 醋:具有酸味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经典题的一部分,希望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若需要更多题和答案,请参考教材或其他辅导资料。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答案

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栏中)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空气液化制氧气C.轮胎受热爆炸D.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2.(2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不锈钢C.石油D.冰水混合物3.(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碳B.硫C.磷D.铁4.(2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有限B.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可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5.(2分)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鼻子闻B.嘴巴吹C.耳朵听D.眼睛看6.(2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液化石油气可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隙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分子不断的运动C.氢气与液氢都能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D.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生成了新的分子A.A B.B C.C D.D7.(2分)下列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是()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B.镁条和盐酸反应C.生石灰和水反应 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8.(2分)“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B.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D.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9.(2分)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10.(2分)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中提供能量的最基本糖类物质,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B.葡萄糖属于氧化物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D.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12.(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合理的是()A.4Fe+3O22Fe2O3B.H2CO3═H2O+CO2C.2Fe+3H2SO4═Fe2(SO4)3+3H2↑D.4P+5O22P2O513.(2分)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Y、X、Z B.Z、X、Y C.Y、Z、X D.X、Z、Y14.(2分)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的质量甲乙丙丁反应前25g x5g5g反应后8g23g5g8gA.x=9gB.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C.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5.(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3分)16.(4分)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水分子;(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3)实验室用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用某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7.(3分)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若该粒子为钠离子,则m=;(2)若该粒子为原子时,则m x+2(选填“>”“<”或“=”),若m=3x,则该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18.(4分)“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1)“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例如:2NO+2CO══N2+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在空气中含量最高,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2)“化学使空气更清新、健康.”竹子可加工成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用于除去异味、毒素等,其作用与简易净水器中的(填物质名称)相似.(3)“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乙醇属于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19.(3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1)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提高温度外,主要还起到的作用;(2)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从而再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3)白磷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从而易发生自燃.下列关于缓慢氧化和燃烧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都发光B.都放热C.都要与氧气反应.20.(5分)现有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所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1)5gA和10gB充分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15g(填“≥”、“=”或“≤”);(2)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3)若A为质量m g的铁片,B为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附有铜的铁片,称得其质量为n g,则m n(填“>”、“=”或“<”);(4)若A为固体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体现了A物质具有性.21.(4分)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H2质量(m)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曲线的化学方程式;(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②反应结束后一定镁粉有剩余③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④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⑤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3)若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同时放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若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填化学式).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22.(6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设计的有关实验装置如图:试回答以下问题:(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胶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一段时间,若观察到,说明气密性良好.(2)若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用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中应加入的试剂是.(3)根据图D中气球浮起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若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填“能”或“否”).(4)实验室使用A、B装置(B仍为空瓶),还可完成如下气体制取实验:a.若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填名称);b.若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验满的方法为.23.(6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填“①”或“②”).(2)C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束后,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棕色全部变成黑色.小明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单质铁,但小华提出了质疑,认为还可能是其它物质,如铁的常见氧化物: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填名称).于是大家查阅资料.【查阅资料】上述氧化物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与猜想】(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b.全部为四氧化三铁c.(3)该小组按上述猜想设计实验,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m g(冷却到室温称量)【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1)若猜想a成立,则m=;(2)若猜想c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为:.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24.(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该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盐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101010101010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9.358.78.057.4 6.75 6.75(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最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栏中)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空气液化制氧气C.轮胎受热爆炸D.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煤的干馏生成了煤焦油、焦炉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 正确;B、空气液化制取氧气,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轮胎受热爆炸是由于里面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压力过大造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不锈钢C.石油D.冰水混合物【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不锈钢是铁与碳等其他物质形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石油中能分离出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冰水混合物就是由水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区分混合物、纯净物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应注意不要简单从元素上来判断.3.(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碳B.硫C.磷D.铁【分析】根据其燃烧产物分析解答:木炭燃烧能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红磷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解答】解:A、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不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符合题意;C、红磷燃烧不能生成气体,故不符合题意;D、铁在氧气中燃烧不能生成气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及生成物,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4.(2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有限B.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可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分析】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B、使用含磷洗衣粉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C、工业废水不能直接灌溉农田;D、可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解答】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故A正确;B、使用含磷洗衣粉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C、工业废水不能直接灌溉农田,故C错误;D、可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D正确.故选:C.【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5.(2分)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鼻子闻B.嘴巴吹C.耳朵听D.眼睛看【分析】A、闻气味时鼻孔与试剂瓶口大约一尺左右,用手轻轻扇动气体,切不可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B、酒精灯使用中经常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包括查灯芯是否齐整、酒精是否适量、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的、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就酒精、不可吹灭;C、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动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听声音,如轻微的“噗”地一声,说明氢气纯净,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D、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一般用量筒,量筒必须平放,读数时视线看有刻度的一侧并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解答】解:A、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的操作是不正确的,因此答案A不正确;B、答案中该同学直接吹灭酒精灯是错误的,应该用灯帽盖灭,因此答案B不正确;C、氢气纯度的检验中主要是听声音因此C答案正确;D、答案中眼在仰视刻度,因此,D答案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药品的加热、过滤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要了然于胸.另外深入探究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问题的实质,密切注意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融汇贯通.6.(2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液化石油气可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隙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分子不断的运动C.氢气与液氢都能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D.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生成了新的分子A.A B.B C.C D.D【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液化石油气可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气体体积变小(分子间隔变小)的过程,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的原因;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是灰尘的颗粒在风力的作用下导致的,所以与分子的运动无直接关系;C、氢气与液氢都能做燃料体现了氢气的可燃性,两者都是由氢气分子构成,所以可以用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D、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所以一定是生成了新的分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特征方面的知识,能用微粒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解题的关键.7.(2分)下列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是()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B.镁条和盐酸反应C.生石灰和水反应 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分析】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该反应进行时需要热量供给才能完成,因此只要找到反应条件是加热或高温的化学变化即可.【解答】解:A、葡萄糖在人体中被氧化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镁与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的置换反应,故放出热量.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会放出热量.D、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反应的过程中需要高温完成,所以需要吸热热量.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反应进行时吸热知识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找到需加热才能完成的反应即可.8.(2分)“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B.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D.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分析】根据题意:“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能减少电能的消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一次性餐具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使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大消耗的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B.【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通过解答,让学生体会到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并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9.(2分)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分析】A、根据天然水或自来水中因为溶解有多种物质,从而增强了导电能力进行解答;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C、根据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解答;D、根据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时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进行解答.【解答】解:A、如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故A错误;B、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B错误;C、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促进燃烧.故D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10.(2分)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中提供能量的最基本糖类物质,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B.葡萄糖属于氧化物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D.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1个葡萄糖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12):(16×6)=6:1:8,故选项说法错误.B、葡萄糖中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故选项说法正确.D、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2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分析】根据金属之最解答,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年产量最高的是铁,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不活泼的如金、银以单质形式存在,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合金.【解答】解:A、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故错误B、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故错误;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错误;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故正确;故选:D.【点评】明确金属之最及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是解答本题关健.12.(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合理的是()A.4Fe+3O22Fe2O3B.H2CO3═H2O+CO2C.2Fe+3H2SO4═Fe2(SO4)3+3H2↑D.4P+5O22P2O5【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B、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C、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H2SO4═FeSO4+H2↑.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3.(2分)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Y、X、Z B.Z、X、Y C.Y、Z、X D.X、Z、Y【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其性质稳定.【解答】解:Y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Y的活动性最弱;X放入Z的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说明X>Z,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Z、Y;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14.(2分)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的质量甲乙丙丁反应前25g x5g5g反应后8g23g5g8gA.x=9gB.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C.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分析】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求出X的数值.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进而判断出该反应的类型.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者是没有参加反应,故对丙来说更无需谈化学计量数了.【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知25+x+5+5=8+23+5+8,x=9g,故A正确.B、该题不能确定丙、丁的化学计量数比因为丙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C、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该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错误;D、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乙+丁,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还要求学生具有会从图表中挖掘出有效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15.(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B. 蒸馏水C. 空气D. 盐水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 热能B. 光能C. 电能D. 机械能3. 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氢气4.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排在氢后面的金属()。
A. 也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B. 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C. 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快D. 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慢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A. 加热高锰酸钾B.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C. 电解水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氢的原子序数是______。
2.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4. 酸的化学性质包括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
5.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金属的通性。
2. 描述水的电解实验过程,并说明实验现象。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已知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求该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 实验室用98%的硫酸溶液配制500mL 0.5mol/L的稀硫酸溶液,需要多少毫升的浓硫酸?3. 某学生在实验中称取了4.9g的碳酸钙,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为0.448L(在标准状况下),求碳酸钙的纯度。
4. 已知某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5%,求100g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A4. B5. D二、填空题1. 12. 三氧化二铁3. 元素种类4. 红5. 不能三、简答题1. 金属的通性包括: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大多数金属具有延展性,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初三上册化学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空气B. 二氧化碳C. 水D. 氧气答案:A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能量变化C. 有颜色变化D. 有气体生成答案:A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B. 河水C. 蒸馏水D. 汽水答案:C4.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碳酸钙答案:C5.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碳酸钙答案:B6.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碳酸钙答案:B7.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A8.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B9.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C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甲烷D. 水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______的变化。
答案:能量12.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______种物质组成。
答案:两或两以上13. 单质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答案:一14. 化合物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答案:两或两以上15. 氧化物是由______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另一种元素16.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的化合物。
答案:氢离子17.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的化合物。
答案:氢氧根离子18. 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金属离子19. 有机物是指含______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碳20. 燃烧是一种______反应。
初三化上册学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上册学试题及答案初三化学上册的试题及答案如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颜色变化C. 是否有气体生成D. 是否有能量变化答案:A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空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答案:B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参与了反应B.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C.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D.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答案:B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体积关系C.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个数关系D.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分子个数关系答案:A5.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B. 空气C. 蒸馏水D. 河水答案:C6.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体积关系C.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个数关系D.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分子个数关系答案:A7. 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氢气C. 水D. 铁答案:C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参与了反应B.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C.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D.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答案:B9.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空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答案:A10.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体积关系C.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个数关系D.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分子个数关系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颜色变化C. 有气体生成D. 有沉淀生成答案:A2.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答案:A3.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氢气C. 空气D. 二氧化碳答案:C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答案:D5. 根据燃烧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B.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与氧气接触D.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与氧气接触,并且有热量放出答案:C6.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B. 氢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C. 氢前的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氢气D. 氢后的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答案:A7. 根据酸碱盐的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B.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 碱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D. 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答案:B8. 根据溶液的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B. 不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D. 不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答案:A9. 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分解反应是一种多变一的反应B. 化合反应是一种多变一的反应C. 置换反应是一种一变多的反应D. 复分解反应是一种多变多的反应答案:B10.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B. 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反应条件C. 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生成物的状态D. 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答案:A11. 根据化学计量的计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B.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kg/molC.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D.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kg答案:A12. 根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B.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C.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使用酒精灯间接加热D.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不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答案:C13. 根据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结束后,可以直接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 实验结束后,可以直接将剩余的药品倒入废液缸C. 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D. 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并进行处理答案:D14. 根据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数据需要进行四舍五入B. 实验数据需要进行精确计算C. 实验数据需要进行有效数字的处理D. 实验数据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答案:C15. 根据化学实验的误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 实验误差是可以完全消除的C. 实验误差只能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D. 实验误差只能通过改进实验仪器来减小答案:A16. 根据化学实验的仪器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B. 烧杯可以直接加热C. 量筒可以直接加热D. 烧瓶可以直接加热答案:A17. 根据化学实验的药品取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取用药品时,需要使用药匙B. 取用药品时,需要使用镊子C. 取用药品时,需要使用滴管D. 取用药品时,需要使用量筒答案:A18. 根据化学实验的溶液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B. 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量筒量取药品的体积C. 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烧杯溶解药品D. 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漏斗过滤溶液答案:C19. 根据化学实验的气体收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收集气体时,需要使用排水法B. 收集气体时,需要使用排空气法C. 收集气体时,需要使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D. 收集气体时,需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答案:D20. 根据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数据需要进行四舍五入B. 实验数据需要进行精确计算C. 实验数据需要进行有效数字的处理D. 实验数据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2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____,氧气占____,稀有气体占____,二氧化碳占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占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成语中只包含物理变化的是()A.沙里淘金 B.刀耕火耨 C.釜底抽薪 D.百炼成钢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铁还是植物制造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这里的“铁”是(铁离子 D. C.铁元素 A.铁分子 B.铁单质、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为解决人民饮水安4 )全问题,需对水进行净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经过吸附作用可使硬水变为软水 BA.此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长期饮用纯净水对身体健康有利C.用肥皂水能区别硬水和软水】作为氧化剂和漂白剂,被广泛地用于蓄电池等行业;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长SO5、过硫酸铵【(NH)8224)元素的化合价(期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过硫酸铵中硫(S)-2 D. +4 C B.+6 . A.+7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低的后熄灭,如右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 6、)由此可看出: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A .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C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1L黄豆和1L芝麻混合,体积小于2LD、是可裂变核元素,在中子轰击下2358、涉及核武器问题,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
铀,那么其核电92可发生链式核裂变反应,可用作原子弹的核装料和核电站反应堆的燃料。
铀235的质子数为()荷数为51 . D 143 C.92 .A235 B.)、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9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Cl ===== 2FeCl+ 3H↑A23点燃 3Fe + 2O===== FeO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2 3O + H + COCa(OH) === CaCOCO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2322 CO + O=== COCO、除去DCO中混有的少量:222)存在于许多酒以及菠萝、香蕉等果品中。
白酒中主要成分乙醇与少量存在的乙CHCOOCHCH、乙酸乙酯(10323酸缓慢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使白酒带香味,这也是陈酿越陈越珍贵的原因。
下列关于乙酸乙酯说法正确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是()A.乙酸乙酯由14个原子构成 B.乙酸乙酯是一种氧化物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D.乙酸乙酯中碳、氮、氢元素质量比为2:4:1 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甲物质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C.化学反应中分子的总数一定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不正确的3.6g4.4g二氧化碳和12、1.6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是)(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A.1 3: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1: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二、填空题分)分,共个小题,每空116(本题包括6(填化学式);物质的组成与结构____ _____ ___ ;雪碧等饮料中常含的一种酸1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不同。
决定物质的性质。
导致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5.0g14、实验操作时,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由于失误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天平平衡时,读数为。
;在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结果则实际所称量药品的质量为(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方法为CO15、若要除去中混有的少量CO2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问题:火炬的外壳主要采用轻薄高品质的铝200816、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有关北京同时还生成氧气,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常以氧化铝等形式存在。
合金材料。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方程式为。
为 17、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②图中所表示的元素属于种元素。
A ①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表示的阳离子的是(用序号表示)。
③图中表示的阴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2分)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计算、(18 。
)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 (。
(2)若按说明书上用量补钙,每天补充钙的质量为三、简答题)个小题。
共(本题包括413分。
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化学式为Ca(ClO)[19、(1分)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2↓+2HClO,次氯酸钠与此反应类似,试写出次氯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O+COCa(ClO)+H=CaCO3222式。
20、(分)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5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装置取并收集一(1)某同学用A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瓶氧,为CEBDA。
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操作①点燃酒精灯,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固定装置④排水法收集气体(2) 。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正确顺序是B、⑦③②①④⑥⑤A、⑦②③①④⑤⑥D、⑦②③①④⑥⑤C、⑤⑦③②①④⑥在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应(3) 。
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___ __分)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
21、(3、(4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22 _ __。
(1)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若弹簧夹未夹紧,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偏%。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若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2)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推测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推测二】【查阅资料】固体,反应的方程式)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N23,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为:的方程式为(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______ ___ ___ 。
四、综合应用题分)(共9 、实验是化学学科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多种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23)磷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不足则生成三氧化二磷;试列举所学的相同实(1例;;;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2)31g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磷与(3)当31g30g氧气反应时生成物为足量时反应如下:与NaOH的反应与上述反应类似,COCO+ NaOH == NaHCO)(4CO3222== NaCO + HO;当通入CO时反应过程可看做如下进行:+ COCO量不足时反应如下: 2NaOH 先发生此反应CO + 2NaOH 2222232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NaCO + HO;232若CO有剩余,继续发生NaCO + HO + CO == 2NaHCO 322223现有8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6.6gCO,请计算生成NaCO和NaHCO的质量。
32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A2、D3、C4、C5、A6、B7、C 8、C 9、B 10、C 11、C 12、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HO ;HCO ;碳原子排列方式22 314、5.0g ;偏小15、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或CO + Ca(OH)== CaCO↓+ HO2223电解16、2AlO ===== 4Al + 3O↑;分解反应32217、① 4 ;非金属② B ③ +118、9.3% ;0.0372g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
共13分)19、2NaClO + CO + HO = NaCO + 2HClO3222△20、(1)2KClO ==== 2KCl + 3O↑;集气瓶内水未装满或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23MnO 2(2)A(3)C ;E21、先检验纯度;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2、(1)大(2点燃点燃N;Mg + CO === ;氮气在高温下与其他物质反应或氮气溶于水等21 )MgO + C Mg + N === Mg22 23(3)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不一定是氧化反应;二氧化碳不能用于所有物质的灭火,如镁的燃烧四、综合应用题分)(共923、(1)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2)24g ;40g(3)三氧化二磷和五氧化二磷的混合物(4)解:设首先反应生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二氧化碳y则;CO + 2NaOH === NaCO + HO;232244 2×40 106精品文档.精品文档y 80g×10% xy442?4080g?10%= = 10%80g?106?402x解得: x=10.6g y=4.4g 剩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4.4g=2.2g设反应生成NaHCO质量为a,消耗NaCO质量为b则;332NaCO + HO + CO == 2NaHCO 3b 2322 106 44 284 ×2.2g ab442.1062g= = g22.84?44a2解得: a=8.4g b=5.3g则剩余NaCO质量为:10.6g-5.3g=5.3gNaCO质量为5.3g,生成NaHCO质量为8.4g。
32332答:生成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