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翻译的国内外研究
国内外英语翻译
国内外英语翻译一、引言:国内外英语翻译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英语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商业合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英语翻译需求,我国翻译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国内外英语翻译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英语翻译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英语翻译的必要性1.文化交流的桥梁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英语翻译,我国的文化产品得以走向世界,世界的文化也得以传入我国,实现了文化交流的互利共赢。
2.商业合作的纽带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英语翻译起到了沟通协调的作用。
无论是国际贸易、招商引资还是海外投资,英语翻译都是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3.学术研究的基石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语言。
英语翻译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它帮助我国学者紧跟国际研究前沿,提升国内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
三、国内外英语翻译市场的概况1.国内翻译市场现状我国英语翻译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需求广泛,质量参差不齐,专业翻译人才短缺。
虽然近年来翻译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距离满足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2.国际翻译市场的趋势在国际翻译市场,英语翻译的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英语翻译服务逐渐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同时,翻译技术的发展为英语翻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英语翻译的挑战与对策1.语言差异英语翻译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语言差异。
为了提高翻译质量,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同时熟悉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2.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翻译需要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递原文的含义,避免文化误解。
3.专业领域知识随着英语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英语翻译涉及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译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才能确保翻译质量。
4.提高翻译质量的方法(1)加强译者培训,提高翻译素质;(2)运用翻译技术,提高翻译效率;(3)建立翻译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翻译质量。
商务英语翻译国内外研究的综述
商务英语翻译国内外研究的综述/h1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扩大和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商务英语作为ESP的重要分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关于“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简称ESP)的教学理论。
1.ESP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回答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语言本质、学科属性、文体特征等认识论层面的问题。
例如,Strevens指出:在内容和目标有特定学习群体的特殊需要时,ESP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Barber、Tarone和Lackstrom等学者从文体学、句法学、语用学、体裁分析等角度研究了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语言特征和文体特征,通过分析语言的宏观结构和实现这些结构的微观语法词汇模式,来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索特定商务交际情境下的语言学习。
2.ESP的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主要解决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关的系列问题,如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语言技能的培训、测量和评估以及教学方法等。
例如,Dudley主张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以任务为主,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
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ouglas指出,特殊目的语言能力由语言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功能知识和社会语言学知识),策略能力和背景知识(话语领域)构成,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应从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商务背景知识三方面着手。
二、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从2010年起开始蓬勃发展,并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具体研究现状如下:1.研究主题类型。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大体分为五类,一是进行理论剖析,即分析语言学理论尤其是翻译学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如建构主义、功能目的理论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二是研究教学模式,即探讨当今流行的一些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中的运用,如任务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三是研究现状、提出对策,即描述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如学生基础较差、教材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四是研究翻译实训教学,即关注校企合作,面向市场或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五是关注网络多媒体和语料库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习语翻译研究
英语习语翻译研究李继文(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在翻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英语习语翻译既应保留原作的风采,也要符合中国读者口味。
英语习语翻译技巧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及其背景,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8)022*******R esearch in the T ranslation of E nglish IdiomsLI Ji 2w en(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Fuzhou 350108,Fujian ,China ) Abstract :Being the essence of English and its culture ,English idioms have taken an outstanding place in translation.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should not only retain the graceful bearing of the original ,but accord with the flavor of Chinese readers.The technique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idioms are helpful for Chinese learners to know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ir background and intercultural exchange. K ey w ords :English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翻译是一门艺术,它是两种不同语言间的媒介和文化桥梁。
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英 语 习语 结 构 的 固 定 性是 指 英 语 习语 wa t e r ( 翻译 成 “ 处 于 困境 ” ) , i n a p p l e - p i e 的 每 个 单 词 和 词组 的 搭 配 是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英 语 习语 的 来 源 主 要 有 Ⅸ 圣经》 、 民间 o r d e r ( 翻译成“ 整整 齐 齐 ” ) , 都 是 源 自家 庭 。 过 程 中 约定 俗 成 的 , 不 可 改变 , 它不 因语 法 创作 、 希腊神话、 以 及 文 学 作 品 四种 。 ( 3 ) 希腊神话。 或 个 人 的喜 好 而 发 生 变 化 , 这 要 求 英 语 语 ( 1 ) 《 圣 经》 。 希 腊 神 话 均 来 自 欧 洲 最 早 的 民 间 创 言 学 习 者 不 仅 要 掌 握 丰 富 的 词 汇 理 论 知 《 圣经》 在 世 界 文 学 史 上 占有 不 可 替 代 作 , 约是产生于公元前 1 2 世纪一 公元前8 世 识 , 还要 拥 有 深 厚 的 欧 美 文 学 底 蕴 , 在学 习 的地位 。 很 多 外 国 的 பைடு நூலகம்说 、 诗 歌 以 及 戏 剧都 纪 。 它 经 过 古 希 腊长 达 百 年 的 传 承 , 历 经 多 中积 累 , 在积 累中学习 。 譬如 , 不能将 ” b y 是以《 圣经》 中 的 某个 故 事 为 题 材 来 展 开 创 人 的艺 术 加 工 , 最终 保 存 在 以 后 的 文 学 、 历 t wo s a n d t h r e e s ( 译为 “ 三三两 两” ) ” 写成“ b y
学 术 论 坛
S C I E N O E &T E C H N o L 0 G Y .
墨圆
英 语 习语 翻 译 策 略研 究 ①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摘要:习语既是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语言文化的镜子。
这些习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英语中丰富的习语表现了语言所蕴含的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
为再现原文的表现力,在翻译中,除了力求忠实原文,还应根据目的语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源语言作相应的艺术加工,以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探讨如何实现英语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习语 翻译 一、引 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通过语言来交流和传承,语言只能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而存在。
人们在对语言与文化二者的关系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
而在语言这个大家庭中,习语是其中的核心和精华。
如果没有习语,语言将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反之,如果运用得当,习语可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
如何准确传达习语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并再现原作的表现力,往往是翻译的难点。
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角度来探讨如何翻译英语习语。
二、跨文化交际及习语翻译的相关概念 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交际理论的兴起,翻译研究已经从纯语言的角度转向文化角度,翻译被广泛地视作是文化交流的行为。
(尤今·奈达,2001:82)既然任何语言文本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背景存在,翻译必然不仅和语言有关,也和文化有关。
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
因此,翻译可以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是不同国度、不同种族、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与交往。
英语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达的语言之一,有大量的习语。
习语是语言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定形性的、文化承载量最为丰富的词组或短语。
史密斯在《词汇和语法》一书中说:“我们最好的习语和最好的词一样,不是产生于图书馆、会客室或华丽的剧院,而是在工厂、厨房和农场里产生的。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英汉习语的文化传承与翻译策略研究
英汉习语的文化传承与翻译策略研究习语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语言现象,既有着极高的使用频率,同时也承载了每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英汉习语翻译不仅存在着语言障碍,更加涉及到文化传承和翻译策略问题。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背景英语对于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可以追溯到英国移民在17世纪迁往北美大陆以及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英语自此开始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广泛应用致使英语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习语。
中文的繁荣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基础,早在甲骨文时期就有了雏形。
中文习语就在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继承。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与文化传承英语习语数据庞大,其中不乏表达时间久远、历史事件、民间故事、地方风俗、人物传说等等的内容。
这些习语直接关联到英语民族的文化习俗、民族历史、神话传说等方面,丰富了英语民族的人文内涵。
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习语翻译便成为了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作为中文普通话的使用者,我们翻译英语习语时容易陷入字面意思的解释中,而忽视了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
例如,“in the same boat”这个英语习语的字面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上”的意思。
但是在全球共同面对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个习语在中文中经常被用来表达“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概念。
如果我们忽略了其传达的文化内涵,在表达时就有可能导致误解和文化沟通的失败。
因此,在英语习语的翻译中,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运用文化解读和语用分析方法,找到原文中的情感、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传承和拓展其文化内涵。
三、中文习语的翻译与文化传承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都是一个非常崇尚文化传承的国家。
中文习语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英语习语不同,中文习语一般从物、事、人、动等方面衍生出来,其中蕴涵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底蕴。
例如,中文习语“风雨同舟”最初出现在《左传》中,是说政治家们应该像在同舟中的人一样,同心协力,共同渡过建国时期的艰难困苦。
英语习语中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英语专业
英语习语中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摘要:文章根据习语与文化的关系,针对汉语和英语在风俗、历史典故以及生活环境等等层面所存在的不同之处,提出在进行习语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方式有注释、直译、意译以及借用等等,为翻译者在英语习语翻译的过程中提供参卡参考。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研究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ioms and cultur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erms of customs, historical allusion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poses that the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process of idiom translation include annot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borrowing, etc.,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nsla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Key worlds:English-Chinese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studies引言习语是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累积的产物,是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一种精练化呈现,也是服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短语,具体包括的类型有谚语、成语、格言以及歇后语等等。
习语具体就是某种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固定性的,具有特殊形式的以及传统意义的表达形式。
英汉国内外翻译现状
翻译的功能和作用
•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 它的目的是要促进语言社会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 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 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移注到另 一种语言中去
• 翻译也是沟通人类不同文化的桥梁。古往 今来,翻译在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 传承世界文明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翻译,古希腊文明就不可能融于古罗 马文化;没有翻译,《圣经》就不可能在 世界各地传播开来;没有翻译,马列主义 和西方进步文学就不可能进入中国;没有 翻译,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就难以被 引入我国。“翻译不仅可以拓宽文学经验, 丰富民族文化和个人生活,传递信息,而 且还能用作政治工具。”(Arrowsmith & Shattuck, 1961)
• 我国译学的不足之处:
• (1)我国的译学研究尚未形成权威的、为我国译 界乃至全球译界所公认的系统译学。关于翻译理 论的讨论缺乏高度和深度,多局限于具体问题的 争论,如“直译与意译”、“可译与不可译”等, 大多数所谓的“翻译标准新说”只不过是“信、 达、雅”的翻版和解释而已。而西方国家早已出 现了不少系统性较强的专著。 • (2)我国的译学研究大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还 应进一步探讨翻译实践之外的的问题,并加强与 其它学科的联系。 • (3)指导思想有偏差,过分强调“大而全”、 “高而深”。我们现在应该强调的是基础研究, 为将来大规模的系统研究铺平道路。
• 现代翻译史
•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原则。“五四”运 动以后,中国译坛又陆续涌现出一大批翻 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大家,其中有很多都是 著名的文学家,如鲁迅、胡适、林语堂、 茅盾、郭沫若、瞿秋白、朱生豪、朱光潜 等。这个时期翻译理论开始受到重视并有 了长足的发展。 • 优点,这类翻译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 到读者,比较全面。 • 不足,是付诸实践时让人感到过于笼统和 抽象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汉习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是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和汉语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对英汉习语的翻译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英汉习语成为研究者和翻译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以及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常见的翻译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法,旨在为英汉习语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习语是每个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习语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和传统,还有助于提升翻译水平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表达的奥妙,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度。
研究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有助于翻译工作者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歧义,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更加稳固和畅通的桥梁。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翻译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提升翻译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和加深跨文化理解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英汉习语的来源英语习语的来源多种多样,通常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在历史上,英语习语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影响,比如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等。
这些文化因素都对英语习语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英语习语的来源还包括了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事件等各种元素。
比如,许多习语源自莎士比亚的作品,比如“to be or not to be”、“star-crossed lovers”等。
这些习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含义被传承下来,成为了英语中的常用表达方式。
与英语习语相比,中文习语的来源也十分丰富多样。
中文习语通常包括了历史、文化、哲学、民间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比如,“井底之蛙”这个习语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意味着目光短浅,不见世面。
英语习语翻译的国内外研究
Overseas ResearchFor a long time, English idioms is always a hot spot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 scholars. Their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mainly involves the researches of idioms form and semantic, and the researches of idioms function and idioms cognitive.Makkai’s Idiom structure in English identifies two major types of idioms: those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He classified idioms of decoding as lexemic and sememic, giving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lexemic variety.L.P.Smith’s book Words and Idioms (1925), is an exposition of what language idiosyncrasies or peculiarities tell us about the usage of idioms in English. Smit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ructural peculiarities and idiomatic tranagessions than to the semantics of idioms. To him, idioms are essentially those forms peculiar to a language, whether they are literal or not.C. Fernando’s Idioms and Idiomaticity classifies the English idioms into three kinds of idioms are: ideational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terpersonal idiomatic expressions, and relational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 of Fernando’s book is that she moves the study of idiom firmly outof the domain of the phrase and the sentence into a consider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idioms in contexts of communication (R.Carter 1996). Fernando accounts for the ubiquity of idioms by analyzing what they do in different discourse types.Domestic ResearchIn our country, there was a little late for starting to study the English idioms in domestic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key point of stud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experience period and multiple theory phase.Learning English Idioms,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by FungChuiWah in 1978, was the earliest article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of English idioms writings. Since then, many schoolars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idioms. But this time’s studies just limited i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kills discussion.In 1998, SheXianjun published an article whose tittle w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ioms: Structure or Extraction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which marked the domestic study of idioms was transit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 period tomultiple theory phase.For about 10 years, Domestic idioms research gradually extended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idioms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the types of English idioms, semantic, syntactic features and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idioms, allusion and its source and the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idioms.In the application of idioms research, many scholars focu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WngWenbin and YaoJun explained the caus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metaphors in idio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and explored their intrinsic cognitive mechan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The de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idioms research into multiple theorization period, the relevant domestic research papers of English idioms emerge in a large amount. But from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situation of now,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not yet mature, especially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content, method, which are still existing many problems and defects.。
英语习语研究述评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1998-2009)国内学者对英语习
英语习语研究述评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1998-2009)国内学者对英语习 ...英语习语研究述评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1998,2009)国内学者对英语习语的研究概况,就CSSCI(2008,2009)来源期刊中的50余篇研究论文从研究趋向、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对英语习语研究的未来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对当前和未来的英语习语研究提供参考。
英语习语(idiom)是英语词汇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在。
成人本族语者一生中大约讲出1,000万个隐喻和2,000万个习语,也就是说每周大约3,000个隐喻和7,000个习语。
长期以来,英语习语一直是国外语言学者研究的热点。
其理论建树主要涉及习语形式和语义的研究、习语的功能研究和习语的认知研究。
国内对于英语习语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初期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英语习语的类型、形式、语义、句法特征、词源及翻译技巧等。
本文将主要回顾近10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习语的研究状况,希望能对当前和未来的习语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成果回顾国内的习语研究起步较晚,到现在仅仅30年左右的时间。
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经验期(1978,1997)和多元理论期(1998,现在)。
国内对英语习语研究的著述最早见于FungChuiWah于1978年发表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LearningEnglishIdioms”。
从此众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柏松,1980;许巧军,1997;宋志平,1998等)都曾致力于习语研究,但是这个阶段的研究重点仅限于对习语的基本特性及其翻译技巧的探讨。
1998年,佘贤君等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题为“惯用语的理解:构造还是提取”一文标志着国内习语研究由传统的经验期向多元理论期过渡。
在这一时期内,国内习语研究蓬勃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
研究内容从词源、结构、句法向理解模式、认知机制、交际功能等方向发展”。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1
Manyscholars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roposed various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the process of idioms translating, and Nida’s functionalequivalence translationtheory is much flexible in dealing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source language in translating because of basing on functionalequivalence. Additionally, the theory also considers thereceptorin the target language,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he thesis will discuss thetranslation of idiom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Chinese to English based on Nida’s functionalequivalence. The idioms to b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will bedefinedin broad, including set phrases, common sayings, proverbs, allusions, etc. It is hoped that themisunderstandingand mistranslation of idioms can be reduced through comprehensively idioms study,meanwhile, it will help us to learn the excellent cultur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nations to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world.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cultural system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have similarities and obvious differences in meanings and expression forms. So in the re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 will surely appear misunderstanding, culture conflict, even hatred amo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 leading the failur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nations.
浅议英语习语的翻译
浅议英语习语的翻译摘要习语是在语言的长期运用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大多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信息承载量大。
是民族特色、文化信息和各种修辞手法的集中表现。
其形式广泛,包括成语、格言、谚语、俚语、行话及歇后语等。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尽量克服文化障碍,实现习语跨文化间的转换。
关键词习语翻译文化一、引言习语是语言精华,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文化、历史色彩。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迥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文化特点,也就导致了英汉习语之间的差异。
因此,英汉习语翻译常常会遇到许多障碍。
二、英汉习语的来源及文化差异首先,习语的产生受地理生存环境差异的影响。
不同的生存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习语,多来自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劳动,这又与所生活的环境休戚相关。
中国自古为农业大国,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相当一部分与农业和土地相关的习语应运而生。
如“斩草除根”、“挥金如土”、“瓜熟蒂落”等。
英国是一个岛国,所以就有了许多与水、鱼及航海相关的习语。
如drink like a fish(豪饮)、as weak as water(弱不禁风)、to miss the boat(错失良机)。
其次,宗教信仰也是习语的重要来源。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它对语言表达同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英汉语言中,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存在。
中华民族主要信仰道教与佛教,敬奉天神。
由此,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习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天无绝人之路”等。
而在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是基督教,God 具有无上的法力。
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危险过后,人们也常说God bless you或Thank God.再次,习语源自神话、传说和寓言。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一
【 摘 要】 英语 习语是 英语语 言发 展的 结晶 ,是英语 中使 用最普遍 、表 达力最强 , 文化 内涵最丰 富的一部分 ,它承 栽着一个民
t a l k a p ss a i v e 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 o n e ’s w o r k . ; 临
以必须 使用意 译 的方法。如 : “ k e e p o n e ’S n o s e c l e a n ” 译为 “ 明哲保身 ”比译为 “ 保持 h o u r o f n e e d s e e k h e l p a t t h e l st a mo me n t / ma k e 鼻子干净 ”要好 。C a t 's p a w( 被人利用 ); a Mm t i e l a s t — m i n u t e e f o r t ) ;道 高 一 尺,魔 高 t o r a i n c a t s nd a d o s( g 倾盆大雨 ) 。 丈 t I l et r u h t g r o w s a f o o t h i g h , he t e v i l g r o w st o 3 .直 译 、 意译 相 结合 的方 法
论英 语 习语 的翻译
4 5 1 1 9 1 河 南机 电职 业 学院 河南 郑州 雷 晓艳
信仰的习语 , 大部分 习语都来源于 《 圣经》。 或近似 ,甚至隐含的意义也相 同,故直译是 如出自《 圣经 》的 《 诺 亚方舟 》的故事 中, 习语翻译的最佳方法 。其一方面保 留了原文 o l i v e b r a n c h ( 橄榄枝 ) ,意味着 的文化特 色和 文化信息。 而这 些文化 差异 含义为 “ 讲和”。 化 。如 : t o dd a f u e l t o h t e l f a m e s火上浇油 ; t o 对 习 语 的 形 成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 致使 习语 在 中 国,儒 家 教 人 “ 安 贫 乐 道 ,” 恪 b l o w o n e ’s o w n h o r n 自 吹 自擂 ; mi s f o t r u n e s 的 翻 译 是 特 别 复 杂 的 。 本 文 对 英 语 习语 的 定 守忠勇 ;道家 教人 “ 清静无 为”, “ 知足 而 n e v e r c o me s i n g l y祸 不 单行 。 ;中国人信奉佛 教和道教 ,所 以汉语 中 2 . 意 译 法 义、来源等方 面进 行 了探讨 ,并 着重对英语 乐 “ 习语 的翻 译 方 法做 了阐述 。 的大多 习语来 自于佛教和道教 ,如 :做一 天 由于受文 化因素的影响 ,有些习语在 翻 【 关键词 】习 语 ;文化差异;翻译 和尚撞 一天钟 g o o n t o l l i n g he t b e l l a s l o n g a s 译 时无 法保留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 ,另一种 o n e i s a mo n k , d o t h e l e a s t t h a t i s e x p e c t e d o f o n e / 语 言的读 者不了解这些习语 的文化背景 ,所
《2024年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习语口译是语言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翻译对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在目的论的视角下,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习语口译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目的论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习语口译中,目的论要求译者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准确传达原语信息、保持文化交流畅通的目的。
三、习语口译的特点及难点习语口译的翻译对象具有独特性,其语言简练、含义丰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此,习语口译的翻译难度较大,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
在目的论的视角下,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等因素,以实现准确传达原语信息的目的。
四、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与意译是习语口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
直译可以保持原语的语义和文化内涵,但可能因为语言习惯差异导致听众难以理解。
意译则更注重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可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因此,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以实现准确传达原语信息的目的。
2. 文化背景的传达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容易被忽视。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需要关注文化背景的传达,通过解释、注释等方式,将习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准确传递给听众。
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原语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还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习语的含义。
3. 语境的把握语境是影响习语口译的重要因素。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需要充分把握语境,根据上下文信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如,在正式场合的演讲中,译者需要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而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则可以适当地运用口语化、幽默化的翻译策略,以增强交流的互动性。
五、案例分析以“爱面子”这一习语的翻译为例,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标语受众,选择直译、意译或解释性翻译等策略。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
247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文/张春花掌握两种语言,同时要熟悉两种文化的特点,准确、深刻理解英语习语及其文化背景,既要表达出英语习语的含义与其包含的形象,又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文化背景,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因此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合理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目的论视角下英语习语翻译方法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译者可以在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的指导下,在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前提下,研究翻译目的、分析目标读者,深入解读源语文本、采用多种翻译方法进行英语习语翻译,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以及译文读者易于理解的前提下,直接翻译这类习语,通过字面翻译来保留原文习语的民族、历史、文化、地域等比喻和形象的特点,这样既能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又可以丰富译文语言,即遵循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使译文文本再现原文文本的内容和特点,保持语际连贯一致。
例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源自一个传说,即凯瑟琳女皇曾经在卢浮宫的房间墙内安装了一种特殊材料,在一个房间里讲话,在另一个房间里可以听得一清二楚,就这样凯瑟琳女皇偷听到很多机密的情报。
在中国古代,也有古者言:“墙有耳,伏寇在侧”,英汉两种语言都用“墙有耳朵”这个比喻形容密谋的事情被人偷听去了,英汉两个习语可以用来表达同样的含义,这时可以直译。
又如fish in troubled/muddywaters“浑水摸鱼”,源自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渔夫在河里张网捕鱼,用缚着石块的绳子拍击河水,使泥水泛起,河水浑浊,鱼儿在慌乱中纷纷自投罗网,就这样渔夫捕到很多鱼。
英语习语的含义是to take advantage of troubled or uncertain condition for personal profit,对应中文译文的含义是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英汉两种习语在语言形式和比喻含义上都十分相似,这时可以直译。
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作者:李婷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3期李婷(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结晶,它蕴含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丰富深沉的文化底蕴。
翻译习语时既要保持语言的本来面貌,又要根据其文化背景进行艺术加工,以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本文从英语习语的来源入手,分析英语习语的特征,探讨其主要翻译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从而帮助我国英语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及其背景,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策略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45-02习语,指的是人们通过长时间使用某种语言,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汇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情、民情、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凝聚了无数语言使用者的经验智慧,它蕴含着无数语言之外的信息和哲理。
随着翻译的发展,人们不再把翻译仅仅当作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当作一种跨文化交际。
习语翻译的准确程度对译文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正是基于此,本文探讨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和技巧,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英语习语的来源英语习语的来源主要有《圣经》、民间创作、希腊神话、以及文学作品四种。
(1)《圣经》。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很多外国的小说、诗歌以及戏剧都是以《圣经》中的某个故事为题材来展开创作的。
《圣经》不仅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对作品中的语言也有着深入地影响。
譬如,英语习语“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源自《圣经出埃及纪》;而“Neither do men 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 else the bottles break, and the wine runneth out and bottles perish”(同样没有人想把新酒装进旧皮袋里。
英语习语的中译研究
英语习语的中译研究A Research on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IdiomsAbstract: Every language is laden with idioms. English, as the most active and widely used language, enjoys a vast idiomatic basis, which makes itslearning very exciting and interesting. And the task of translatingentails comparing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n terms of culturaldifferences. When speaking of E-C idiom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hatenter our minds are two pairs of term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he academic circle ofE-C idioms translation has argued over their use for years, but till nowno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In fact, the two pairs of translationmethods deal with transla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theyare just like two overlapping circles with only small shared parts.Researches on its norm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can facilitatetranslations purposefully to peaceful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alcommunities.Key words: English idioms; translation;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methods摘要:任何语言都包含着习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verseas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 English idioms is always a hot spot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 scholars. Their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mainly involves the researches of idioms form and semantic, and the researches of idioms function and idioms cognitive.
Makkai’s Idiom structure in English identifies two major types of idioms: those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He classified idioms of decoding as lexemic and sememic, giving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lexemic variety.
L.P.Smith’s book Words and Idioms (1925), is an exposition of what language idiosyncrasies or peculiarities tell us about the usage of idioms in English. Smit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ructural peculiarities and idiomatic tranagessions than to the semantics of idioms. To him, idioms are essentially those forms peculiar to a language, whether they are literal or not.
C. Fernando’s Idioms and Idiomaticity classifies the English idioms into three kinds of idioms are: ideational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terpersonal idiomatic expressions, and relational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 of Fernando’s book is that she moves the study of idiom firmly out
of the domain of the phrase and the sentence into a consider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idioms in contexts of communication (R.Carter 1996). Fernando accounts for the ubiquity of idioms by analyzing what they do in different discourse types.
Domestic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there was a little late for starting to study the English idioms in domestic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key point of stud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experience period and multiple theory phase.
Learning English Idioms,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by FungChuiWah in 1978, was the earliest article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of English idioms writings. Since then, many schoolars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idioms. But this time’s studies just limited i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kills discussion.
In 1998, SheXianjun published an article whose tittle w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ioms: Structure or Extraction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which marked the domestic study of idioms was transit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 period to
multiple theory phase.
For about 10 years, Domestic idioms research gradually extended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idioms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the types of English idioms, semantic, syntactic features and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idioms, allusion and its source and the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idio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dioms research, many scholars focu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WngWenbin and YaoJun explained the caus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metaphors in idio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and explored their intrinsic cognitive mechan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de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idioms research into multiple theorization period, the relevant domestic research papers of English idioms emerge in a large amount. But from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situation of now,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not yet mature, especially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content, method, which are still existing many problems and def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