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第六章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生态工程(教材中第六、八章合并,课外内容)•第七章 生物毒理与生物富集(教材中第七章部分内容)•第八章 生态管理、生态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监测(教材中第九章、第七章部分)•第九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中第十章、课外内容)掌握内容第一章 绪论1生态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生物、非环境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生态圈: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人与环境: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700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物种“适应辐射”250万年前人属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现代人的进化活动可能发生在50万年到3.4万年前之间标志现代文明的文字出现在大约6000年前农业社会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4.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

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5.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

①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 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 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⑤ 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⑥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⑦ 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 环境规划。

⑨ 环境管理。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其内在因素。

生态系统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系统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态系统概论1、生态学起源洪堡《植物地理学随笔》关注的是什么决定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相对多度。

达尔文《物种起源》“是什么驱动力决定着这一草坪上每种植物种类与比例”恩斯特.赫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Ecology”坦斯利 1935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定义强调了生态系统中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以及生物有机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性。

G.Evelyn Hutchinson(G.伊芙琳.哈钎森) “现代生态学之父”Raymond Lindeman(莱曼德.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Odum兄弟,能流,开创了“生态系统”研究的热潮,创建了能值理论与方法。

20世纪中叶,“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观点形成了以Robert MacArthur(侧重于研究较小等级的生态学系统)和Eugene Odum为首的两大学派。

广泛应用数学模型工具。

20世纪50-60年代酸雨等环境问题,导致环境生态学兴起,开始了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寂静的春天》1962 蕾切尔.卡逊2、生态系统的特性:(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调节也就失去了作用;(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能量流动是单方向逐级递减的,物质流动是循环式的,信息传递则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构成了信息网;(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大损失。

因此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特性4、反馈:指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过程5、生态系统生态学:指研究(1)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变化与演替,(2)系统内部组分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4)人为影响与调控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过程机理及管理技术的科学。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名词解释。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空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2、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并且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

7、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种群,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8、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的调查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dB/dt=NP-H-D9、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1、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1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最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最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最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尺度: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2.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小环境: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的特定栖息地。

5.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6.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物因子,比如食物,天敌等。

7.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比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8.太阳常数:地球在日地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垂直的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的所有波长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10.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有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1.广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均较远的现象12.狭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很低的现象。

13.驯化: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物水平比在温暖环境中高。

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

14.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光谱主要由短波(紫外线,波长小于380nm)、可见光(波长380-760nm之间)、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组成,三者分别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45%,46%,大约辐射能的一半是在可见光谱范围内。

15.太阳高度角:以平行光速射向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16.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nm—710nm波长的辐射能,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生物群落B 生态系统C 生物圈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涵盖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整个生物圈。

2、以下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 年龄结构B 出生率和死亡率C 性别比例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主要有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 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B 草原C 农田D 荒漠答案:A解析: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5、生物多样性包括()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填空题1、生态因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群落的演替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初生演替;次生演替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调节机制主要是________。

答案:负反馈调节三、简答题1、简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如磷循环)。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3.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4.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5.生态监测: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干扰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监测与评价环境质量的一套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指示生物法:是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7.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9.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的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10.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是若干类型系统的组合,其数据的空间尺度要比生态系统大,主要是气候、地形、群落与生态系统、土壤物理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分布等。

11.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有形的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12.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生态学复习资料全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

它关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生态学的基本原则- 相互依赖性:生物和环境彼此依赖,相互影响。

- 营养网络: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营养链。

- 演化:进化是推动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

- 能量流动: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支持生物的生存和生长。

- 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由树木、植物、动物等组成,起到氧气供应、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作用。

-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物、海洋水文和海洋地质环境,影响全球气候和生物圈。

-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沼泽和湖泊等,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净化场所。

- 草原生态系统:包括草地和牧场,对动物饲养和土壤保护至关重要。

-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学的应用- 自然保护:生态学研究为自然保护提供依据和策略,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 农业发展: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

- 水资源管理:生态学研究帮助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质和水量利用效率。

- 城市规划: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助于构建更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以上是关于生态学的简要复资料,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8). 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最新生态学期末重点考试考点

最新生态学期末重点考试考点

一、名词解释与填空题1、生态学将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个体、种群和群落。

a3、研究生态学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传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现代生态学主要有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3大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6、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生物的总和。

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7、生态因子是指组成环境的因素,又称环境因子。

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8、生态因子的分类:①按属性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②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③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④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9、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0、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1、光的生物学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光质、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

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表现:【贝格曼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个体较大;阿伦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突出部位(耳、四肢、尾)有变短的趋势。

】13、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

K=(N-N0)(T-C)14、种群: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

15、种群的3种分布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主要)。

16、①影响出生率的因素:性成熟的速度;每次新产个体数;单位时间的繁殖次数;繁殖期长短。

②影响死亡率的因素:种群密度越高,死亡率越高;个体发育期,幼体死亡率高;环境恶劣死亡率高。

17、种群年龄的3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8、生命表: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表格。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开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开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5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根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大小范围、具体、相对〕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局部。

生活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直接性与间接性,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任何单一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植物生长。

〔2〕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活因子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缺乏,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一样的生态效应。

即为可补偿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其组合的生态作用不同〔5〕直接性与间接性间接因子通过直接因子表达,如地形因子属间接因子。

生态复习资料

生态复习资料

生态复习资料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面。

要在生态学领域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

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在考试前巩固知识。

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系统。

- 种群:同一物种个体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的集合。

- 生物群落:同一生态系统内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群落的集合。

- 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 生态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 基因流动:基因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换。

-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同层级之间的转移和利用。

2. 生态学的原则- 普遍性:生态学原理适用于所有生物和生态系统。

- 动态性: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和演化的。

- 层次性:生态学可以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 联系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和影响。

- 稳态性:生态系统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 非线性: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常常是非线性的,存在阈值效应和突变。

3. 生态学研究方法- 野外观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生物的行为和生态特征。

- 实验设计: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来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响应。

- 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工具和模型来推断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动态。

- 分子技术:使用分子工具研究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动。

-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和无人机等技术监测和分析大规模生态系统的变化。

4. 生态问题与挑战- 过度开发和资源枯竭: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 污染: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 资源分配不均衡: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社会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5. 生态学的应用- 自然保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高校生态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高校生态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二、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之为生物圈2.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对流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

三、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四、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按不同的研究性质进行多种划分1.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2.根据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出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3.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岛屿生态学4.根据研究性质划分理论生态学:涉及生态学进程、生态关系的数学推理及生态学建模。

应用生态学:A、应用于各类农业资源的管理,产生了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家畜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等;B、应用于城市建设C、应用于环境保护与受损资源的恢复则形成了:保育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D、应用于人类社会,则产生了:人类生态学;生态伦理学E、还有学科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例如:数量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

(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野外、实验和理论野外:是研究方法中的第一位,是通过对自然生态现象的观察和记载收集资料。

实验:是分析生态事例因果关系有用的补充手段,实验可以对条件控制严格,重复性强,结果分析可靠,但是实验室可能与野外自然条件有所区别。

理论: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第二章个体生态学一、环境的概念与特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最新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

最新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3.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4.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5.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6.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所产生的新的分支学科。

7.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生物与环境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3.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决定的,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据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4.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5.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米以内的气候。

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调节。

6.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7.生境:指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8.主导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9.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10.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也称短板理论。

12.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

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

1.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

但是采集数据时各种误差较大,而且野外条件下影响因子很多我们关注的未必就是关键性的因子,从而得出不正确结论。

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实验研究的优点是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但实验室条件不可能完全模拟野外自然状态,因此这些数据的规律在野外条件下可能不成立。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是理论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模型研究的预测,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其预测结果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通过修改参数再进行模拟,使模型研究逐步逼近现实。

同样的原因,模型关注的通常也是一些因子而不是全部,结论只是近似而达不到准确。

2.生物对极端高、低温会产生哪些适应?答:生物对低温适应的生理变化表现如下:在低温下生活的植物,通常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使细胞液冰点常在-5—-1°C,增加了抗寒防冻力;动物中鱼类通过依赖同功酶参与调解激活代谢来适应寒冷;生活在温带及寒带小型鸟兽之类的哺乳动物在寒冷季节通过依靠生理调节机制,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加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包括增加基础代谢产热和非颤抖性产热,颤抖性产热只在急性冷暴露中其非常重要作用;北方内温动物对寒冷的适应的另一种生理表现为异温性,除此之外还有迁徙和集群方面等等。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生理适应表现如下: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慢代谢率,增加原生质的抗凝剂能力。

其次,靠旺盛的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

动物对高温适应的重要途径是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在高温炎热的时候,将热量储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环境温度降低时或躲到阴凉处后,再通过自然的对流、传导和辐射的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

3.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答:光照有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日照长短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其中有:1)、生物的昼夜节律;2)、生物的光周期现象: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c、中日照植物 d、日中性植物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a、繁殖的光周期现象b、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c、换毛与换羽的光周期现象d、动物迁徙的光周期现象4.简述陆地上水的分布及规律?答:陆地上的水分布不均匀,潮湿冷空气遇冷形成降雨,降雨是陆地上重要的降水,占绝大部分,而在高纬度地区,降雪是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复习资料一、绪论生态学定义:广泛: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德国博物学家Haeckel(1869):研究生物(特别是动物)对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

英国埃尔顿(Charles Elton,1927):“科学的自然历史”(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澳大利亚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1954):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强调了对种群动态的研究法国的布朗布伦奎特(Braun-Blanquet,1932)认为植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

美国奥德姆( E. Odum,1954,1959,1971,1983):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自然历史-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学萌芽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生态学成长期16世纪——20世纪40年代现代生态学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研究方法: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生态网络和综合分析。

二、生物与环境1.生物种及个体生态学物种:内在因素(生殖等生理行为特性)联系起来的集合,生态学的最小单位。

物种性状包括基因型和表型。

2. 环境与生态因子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境(habitat):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态因子分类1)按性质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2)生命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3)生态因子对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 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4)稳定性及其作用特定: 稳定因子变动因子(说明一个因子属于哪一类)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生态因子作用规律: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物的生理现象就停止;最适状态下显示为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在最大状态时生理现象又停止。

耐受性定律(Shelford’law of 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该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会用生态幅解释例子)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举例说明哪些生物是内稳态/非内稳态,如恒温,渗透压调节等)4.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适应光:光强(光合作用强度,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质(光谱和光合作用效率),光周期(节律,长日照,短日照)。

温度: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低温限度和高温限度。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分布和种植):K有效积温=N一年内超过最低生长温度的天数(T平均温度-T0最低生长温度)。

极端温度影响:低温-植物冷伤,冰冻伤;高温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呼吸加快,酶破坏,产生毒物,动物酶破坏,缺氧,神经损坏。

极端低温适应:形态(P油脂,鳞片,蜡,毛,木栓,匍匐;A毛,个体大小,末端结构大小),生理(P减少水分,增加糖;A产热,减小末端供血),行为(P休眠;A冬眠迁徙)。

极端高温适应:P叶片排列,低水,加强蒸腾,高糖高离子;A降低恒温性,夏眠,穴居,夜间活动。

水:植物水生:沉水(封闭式的通气组织),浮水(机械组织不发达。

叶表面有气孔,或有特化气囊),挺水;陆生:湿生,中生,旱生(根系发达,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水生植物特点:(1)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根、茎、叶形成连贯的通气组织,以保证植物体各部分对氧气的需要。

(2)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

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

如荷花从叶片气孔进入的空气,通过叶柄、茎进入地下茎和根部的气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气组织。

动物水生:等渗(从食物中获得、饮用海水并排除溶质、食物同化过程中产生代谢水),低渗(体液浓度远远低于海水,需大量饮水。

例:鲱、鲑),低盐,变渗,淡水;水生动物: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

陆生动物: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与植物不同之处在于动物有活动能力,动物可以通过迁移等多种行为途径来主动避开不良的水分环境。

(考点:动植物以何种器官或何种方式来适应水环境)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趋同适应(Convergent adaptation):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相似特征的现象。

这些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由不同种生物构成的类群就是生活型(Biotype)。

趋同适应导致不同种生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型.例1:鲸、海豚、海象、海豹属哺乳动物,但形似鱼类。

趋异适应(divergen adaptation):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长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在个体群之间会产生相应的生态变异和分化。

这种现象称为趋异适应。

趋异适应导致生态型的形成。

例:艾蒿(Artemisia vulgaris)有三个生态型,横穿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部,其中:★局限于西侧海滨生长的,n=9;★内陆地区生长的,n=27;★东部大盆地和大平原上生长的,n=18。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有低洼地和碎石滩两个土壤生态型;羊茅(Festuca ovina)有耐铅的生态型;细弱剪股颖(Agrostis tenuis)有耐多种金属的不同生态型。

生态型(ecotype):一个物种对于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Turesson,1922)。

三、种群生态学种群:一定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组合。

出生率(natality):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

死亡率(mortality):死亡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结构特征:年龄金字塔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①均匀型(uniform)②随机型(random)③成群型(clumped)逻辑斯蒂方程:r:物种潜在的增殖能力K:环境容纳量应用:最大可持续捕获量r,K 在进化对策理论中的应用“S”生长曲线:停滞期、指数期、静止期繁殖生物形成新个体的所有方式的总称:无性繁殖营养繁殖孢子繁殖有性繁殖扩散:有机体扩展种群空间的一种行为。

分为主动扩散与被动扩散。

(1)植物的扩散植物多为固着生长(浮游植物除外),只有繁殖体可以移动,多需借助媒介。

繁殖体:孢子、鳞茎、根茎、果实、块根、块茎、种子等。

(2)动物的扩散多为主动扩散(可动性)原因:食物资源不足、社会结构及领域性、自然环境与气候季节性变化、躲避天敌、追寻配偶、生境突变、环境污染等。

形式:迁出emigration、迁入immigration、迁移migration (外因性迁移:环境变化;内因性迁移:繁殖、密度控制等)动植物扩散的意义:?1)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个体得以交换、防止近亲繁殖。

?2)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3)扩大种群分布区。

r-选择和K-选择?1.K-选择:K-选择的生物种群比较稳定,种群密度常处于K-值周围,可称为K-对策者。

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长世代周期。

扩散能力弱,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

K对策种特征:个体大、寿命长,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稳定环境下竞争能力较高,对每个后代投资巨大。

? 2.r-选择: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

扩散能力强,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R对策种特征:个体小,寿命短,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在裸地生境具有很强的占有能力,对后代的投资不注重质量,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

在植物界表现为种子小,结实量大,能够远距离传播种子。

植物种群种内关系:最后产量恒值法则c=w·d,-3/2自疏定律w=c?d-3/2 动物种群种内关系:领域性、社会等级种间关系:1. 原始合作2. 偏利共生3. 互利共生4. 竞争竞争排斥原理表述: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要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也称之为竞争排斥原理(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

5. 捕食6. 寄生7. 偏害四、群落生态学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基本特征(1) 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种类组成)生长类型反映植物群落的外貌。

(2) 一定的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3) 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态、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

例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等。

(4)形成群落环境。

(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6) 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等。

(7)分布范围。

(8)群落的边界特征群落交错区(ecotone):不同群落之间存在过渡带环境变化较陡& 环境梯度连续变化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能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edge effect),(生产力高、物种丰富,信息交换活跃)。

群落的组成: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或稀见种频度(frequency)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genetic biodiversity)物种多样性(species bio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biodiversity)生态位的定义:有机体在其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

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分层现象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与地下成层,层(layer)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生活型,因生活型决定了该种处于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和地面以上不同的深度。

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