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题。
1 、在探索结论阶段,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例如,教材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求出方格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比较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由此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通过对几个特殊例子的考察归纳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般规律,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和所得结论。
2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有较多的体现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正方形的面积想到;而在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中,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由数想到正方形的面积.3 、初步应用结论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的长度,可以求得第三边的长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埃及人利用结绳的方法作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蚂蚁的最短路线等。
4 、证明结论阶段主要是理清思路,而不只是介绍某一种证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探索更多的证明方法。
5、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强调两类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能力6、注重介绍数学史,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7、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于本章的学习,除了考查勾股定理的解题应用外,还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例如,让学生动手截、割、拼、补,使学生参与定理的发现、探索、验证过程,既能培养学生数学的直观能力,又能体现教学的针对性、活动性、开放性与合作性。
8、布置撰写小论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布置他们撰写有关勾股定理知识的小论文,并在适当时间进行交流和评价。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D本题学生容易错误地理解为梯子的顶端动的距离是CD ,因为梯子的长度没有改变,认为(5)湖水如何知深浅?例8 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平平湖水清可鉴,。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本节课通过探究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但勾股定理的证明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克服困难,积极思考,理解并掌握证明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三角形、尺子、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定理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师呈现勾股定理的表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勾股定理的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通过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同时还介绍了一种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应用,重点是勾股定理,难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
2.教材特点本章知识是为后继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做铺垫。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不仅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数学及其它自然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呈现方式上,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
如:对勾股定理是通过问题引出加以探索认识的。
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勾股定理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
在问题的选取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本章内容的课时安排18.1 勾股定理——————————2 课时18.2 勾股逆定理—————————1 课时复习———————————————2 课时三、学法分析本节学法的指导是鼓励学生要善于动手探索,通过建模来帮助实现问题的转化。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3.几点注意: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应用意识。
勾股定理描述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是这个三角形必须是直角三角形。
应强调通过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要从代数表示联想到有关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到有关的代数表示。
勾股定理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通过图形的分割探讨图形之间面积的关系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种规律性特征。
在历史上经过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的不懈努力,现在记载的方法有很多种,证明的思路主要是通过拼凑两个或多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再依面积相等的关系,获得结果。
这种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更为直接、简洁。
教学中要引导、鼓励学生要多动手探索、多观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优秀3篇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优秀3篇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优秀3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篇一一、教案背景概述: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榜样。
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它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
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勾股定理,难点是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学生分析:1、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能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2、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1、经历用面积割、补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合理推理能力,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2、经历用多种割、补图形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地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4、欣赏设计图形美。
二、教案运行描述:教学准备阶段:学生准备:正方形网格纸若干,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干,彩笔、直角三角尺、铅笔等。
老师准备:毕达哥拉斯、赵爽、刘徽等证明勾股定理的图片以及其它有关人物历史资料等投影图片。
三、教学流程:(一)引入同学们,当你每天手握三角尺绘制自己的宏伟蓝图时,你是否想过:他们的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探索这一小秘密。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揭示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与生活”是这章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探索、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行正确的应用。
2、教学目标<1> 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勾股定理验证方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感悟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 通过拼图活动,尝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经历查询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计算推理、动手操作等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成功和克服困难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进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
<4>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1> 分析和欣赏几种常见的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1>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通过拼图,探求验证勾股定理的新方法。
4、教法和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1、以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缺乏七年级学生那种强烈的新奇感,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而且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只要教师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他们能够就勾股定理这一主题展开探索,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word
勾股定理一、课标要求: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自身合情推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意识地发现自己说理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可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体会它的文化价值。
二、中考要求: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A级)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B级)3、了解定义、命题、定理含义;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A级)三、本章结构图:互逆定理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要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8.1 勾股定理3课时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课时18.3 小结2课时五、本章教材在学习中地位: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基础,是三角形知识的深化, 他紧密联系了数学中最基本的两个量——数和形,能够把形(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转化成数量关系(三边之间满足222cba=+),既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又体现了转化和方程思想。
由于本章在二次根式之前,学生对根式的运算极不熟悉,故本章的运算结果如何保留,如何有效地减少计算错,需要老师们注意。
六、本章教学特点:1、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从勾股定理证明的探索,到教科书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探究三个问题:探究1是木板进门的问题,探究2是梯子滑动问题,探究32、注意体现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本章无论勾股定理还是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研究都体现着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
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一节中,从古代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谈起,然后让学生画一些直角三角形,可以猜想出如果三边长222,,a b c a b c +=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显然是直角三角形,即教科书的命题2。
《勾股定理》优秀说课稿(精选12篇)
《勾股定理》优秀说课稿(精选12篇)《勾股定理》优秀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从知识结构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学生认知结构上看,它把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架起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桥梁;勾股定理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其中情感态度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限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突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教学与学法分析教学方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因此教师利用几何直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探索,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验证,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学法指导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我国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使学生感受其传承的魅力,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情境导入古韵今风给出《七巧八分图》中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利用两组七巧板进行合作拼图。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它们围成了怎么样三角形,反映在三边上,又蕴含着怎么样数学奥秘呢?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好奇、探究的欲望。
第二、追溯历史解密真相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依照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我设计如下三个活动。
从上面低起点的问题入手,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
学生很容易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如下关系。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doc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一、本章概述及重要意义⒈本章主要学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及它们的应用。
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验证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勾股定理,又由生活实例及三角形全等方法得出由三边关系得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习时应注意区分,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了解定理、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相关内容。
(展示图片)⒉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
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二、主要内容框架、学习目标、重难点、关键。
㈠、知识结构框图。
㈡、学习目标:⒈掌握勾股定理探索过程,并掌握适用范围。
⒉会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⒊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过程,并会应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⒋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联系和区别。
⒌了解勾股数、定理、互逆命题、互逆定理间的相关内容。
㈢、重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及应用难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验证,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关键:掌握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抓住其适用条件,会应用它及逆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注意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三、内容介绍:在第一节中观察计算发现勾股定理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
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在教科书中,图18.1-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18.1-3(3)中的图形。
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
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说课稿4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1节的内容,它是初中的重要几何定理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勾股定理,并通过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验证。
教材还提供了多种证明方法,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是,对于证明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几何证明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方法,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证明方法,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验证,并展示汇报。
3.证明: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理解证明方法的本质。
4.应用: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勾股定理说课稿15篇
勾股定理说课稿15篇勾股定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流程等几个方面向各位专家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这节内容选自《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勾股定理》中的第二节。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是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也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
还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
八年级正是学生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展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判别思想,会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和证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
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
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
关键:动手验证,体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分层导学法。
让学生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是否为一个直角三角形。
体会观察,作出合理的推测。
同时通过引入,让学生了解古代都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直角的。
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命题的形成过程,自然地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学情分析
勾股定理学情分析《勾股定理学情分析》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学习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进行的。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勾股定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
它解释了直角三角形三遍之间的数量关系。
他在数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重点:1.勾股定理的探索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验证勾股定理三、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勾股定理的由来,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运用2.过程性目标经历观察探索猜想归纳验证结合的过程,培养学生推导能力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四、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学生已经学过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简单多边形的相关性质,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不利因素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五、教法学法根据对教材、重难点、目标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宗旨,确定以下教法、学法:教法分析: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本节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由浅到深,有特殊到一般提问,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法分析:依据本节课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未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地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认知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实践探索→归纳猜想→证明定理→知识运用→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七、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1.1在我国古算书中《周髀算经》中:约1100年前,人们已经知道,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就是5。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说课稿
(3)在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时,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勾股定理,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年龄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机械记忆,缺乏深度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首先介绍勾股定理的定义,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关系。
2.接着,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发现无论三角形大小如何变化,勾股定理始终成立。
3.然后,我会提供几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包括几何拼贴法、代数法等,让学生在理解定理的同时,也了解不同的证明思路。
主要知识点包括:
1.勾股定理的定义及表述。
2.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3.勾股定理的应用,包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定义、表述及证明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板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勾股定理的表述、证明步骤、应用案例以及相关的数学公式。风格上,我会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表,以及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区分不同类别的内容,增强视觉效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结构化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擦拭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板书的整洁。同时,我会用箭头和编号来指示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
《勾股定理》说课稿【优秀6篇】
《勾股定理》说课稿【优秀6篇】《勾股定理》说课稿篇一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勾股定理》。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的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版),八年级第十九章第二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便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2)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与运用2、教学难点:用面积法等方法证明勾股定理3、难点成因: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4、突破措施:(1)创设情景,激发思维:创设生动、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冲突,让学生在感到“有趣”、“有意思”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过程;(2)自主探索,敢于猜想:充分让自己动手操作,大胆猜想数学问题的结论,老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更是一位参入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作,从而形成生动的课堂环境;(3)张扬个性,展示风采:实行“小组合作制”,各小组中自己推荐一人担任“发言人”,一人担任“书记员”,在讨论结束后,由小组的“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可上台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台”展示本组的优秀作品,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初中数学_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勾股定理姓名:单位: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与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展示图片)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
(新图片)这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
(展示课本封面)。
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此图被称为“赵爽弦图”,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它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通过欣赏图片,了解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通过讲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二)观察特例,发现新知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师:下面先让我们认识一个人物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展示图片)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我们也来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生:观察思考,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生若能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你们从不同角度发现了不同的内容,我们来看看数学家发现了什么);若学生观察不出内容,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来学习(我们只看到了地砖的装饰效果,数学家却看到了这样一个图形)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图形,请大家根据这一图形观察分析: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存在什么关系?生:观察分析,发表见解 A的面积加B的面积等于C的面积。
师:图中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边关系,并用语言叙述: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其他的直角三角形是否都具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呢?(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2、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师: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这种性质?(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1)(展示图片)请分别计算出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A、B的面积很容易求出。
(完整word版)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课堂引入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四、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4×21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21ab +c 2右边S=(a+b)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21ab +c 2=(a+b )2化简可证。
六、课堂练习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
2.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A Bbb b b aa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勾股定理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勾股定理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勾股定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分析本节研究的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及其应用。
它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对直角三角形的特征进行了刻画。
它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勾股定理,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又是后面学习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它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才能充分实现。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全面、适度、明确、具体,便于检测。
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
(2)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运用勾股定理会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
2、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直角三角形和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体会、掌握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拼图、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等有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3)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关注学生是否能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的进行思考;关注学生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通过探索、拼图验证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经验。
《勾股定理》说课稿
《勾股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一定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究和证明,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性质,如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等。
但是对于勾股定理这样较为抽象的数学定理,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在数学证明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以及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讲练结合法:在讲解完新知识后,及时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法(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勾股定理的内容。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新版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勾股定理”为独立的一章,其主要包括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结构框架如下:
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也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定理之一。
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地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尝试用数形结合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
2、教材编写特点
(1)趣味性—— 本章教材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2)现代性——渗透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和勾股定理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并可通过教师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
(3)实践性—— 问题编排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
(4)探究性——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获取知识技能;
(5)思想性—— 通过“赵爽弦图”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情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勾股定理是解几何题中有关线段计算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
本章的难点是勾股定理的证明。
课本通过构造图形,利用面积相等来证明的,证明思路的获得学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 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方法
应用
C D
E B A 生感到困难,这涉及到了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之一:割补法。
4、中考热点
勾股定理在中考数学中单独命题考查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相对较少,而主要是与方程、函数、四边形、圆以及相似形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灵活性强,涉及面广、能力要求高。
二、学情与学法探讨
1 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存在认知误区和思维障碍。
(1)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如在Rt △ABC 中,∠B =900,a ,b ,c 分别为三条边,a =3,b =4,求边c 的长。
不少学生会认为c =5,忽视了b 是斜边这一隐含条件。
(2)忽视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有的同学一看到三角形的两边是3和4,就会认为第三边是5,
(3)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漏解.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
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4)不会添加辅助线将非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如
如图,∠A =450, ∠B= ∠D=900 ,BC=1,AD =2, 求CD
的长。
2 本章内容的学法指导 (1)在解题教学中,多让学生体会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多练习利用添加辅助线将非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探索中发现勾股定理,感悟几何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及文字语言的运用,自主获取新的知识;
(3)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5)把探究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教学建议
本章教学教师可采用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找,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本章的教学步骤可分五步:探索结论——验证结论——初步应用结论——证明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1 、在探索结论阶段,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
例如,教材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求出方格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比较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由此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通过对几个特殊例子的考察归纳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般规律,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和所得结论。
2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正方形的面积想到;而在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中,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由数想到正方形的面积.
3 、初步应用结论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的长度,可以求得第三边的长度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埃及人利用结绳的方法作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蚂蚁的最短路线等。
4 、证明结论阶段主要是理清思路,而不只是介绍某一种证明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探索更多的证明方法。
5、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强调两类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能力
6 、注重介绍数学史,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
7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于本章的学习,除了考查勾股定理的解题应用外,还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例如,让学生动手截、割、拼、补,使学生参与定理的发现、探索、验证过程,既能培养学生数学的直观能力,又能体现教学的针对性、活动性、开放性与合作性。
8 、布置撰写小论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布置他们撰写有关
E
B A 勾股定理知识的小论文,并在适当时间进行交流和评价。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4 常见典型错误简析
(1)如何求第三边?
例1 在Rt △ABC 中,∠B =900,a ,b ,c 分别为三条边,a =3,b =4,求边c 的长。
例2 判断:在△ABC 中,AC =3,BC =4,则AB =5。
例3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例4 如图,∠A =450, ∠B= ∠D=900 ,BC=1,AD =2, 求CD 的长。
(2)蚂蚁怎么走最近? 例5 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的下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C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本题常见错误有两个:一是不能正确地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从而无法进行求解;二是误将圆柱侧面展开图(矩形)的对角线作为所求的AC .
(3)木板能否经过门框?
例6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 ,宽2.2m 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B C A D C A A
B
C
为什么?
不少学生一看此题,就会给出答案:不能.而不知应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再进行判断。
(4)梯子底端下滑几米?
例7 如图,一个3 m 长的梯子AC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B 上,这时AB 的距离为2.5 m ,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m ,那么梯子底端C 也外移0.5吗?
本题学生容易错误地理解为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 m 时,梯子底端C 向外移动的距离是CD ,因为梯子的长度没有改变,认为CD=AE ,得出错误解答。
(5)湖水如何知深浅?
例8 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年一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
“平平湖水清可鉴,
面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
忽被强风吹一边,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
2m
D C
A B
1m D
E
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答这个问题.
本题是我在上课时补充的一道课堂作业,发现学生的错误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地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