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摘要:历史本来应该是生动有趣的。但我们的历史教材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学生也很难正真的对历史产生兴趣。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这种体验式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本文将从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和编排历史课本创设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和各位同仁探讨如何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问题情境、历史剧

从事历史教育的几年来,我所遇到的学生大都对历史没有兴趣。历史在他们眼中无异于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甚至历史老师也成为他们心中的老古董、老学纠。由于没有兴趣,学生们只是迫于升学压力被动的去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这种状况就无法扭转吗?当然不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接受知识转变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直是历史教育界各位同仁所共同关注的话题。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将每个教育工作者推向了风口浪尖。如何真正的、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历史课堂更加的有效、高效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将历史课上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至关重要。

先说说什么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得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1]。那么,如何有效的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历史”不应该是被淹没的冰冷的遗迹,也不应该是堆积如山的史料。“历史”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时期的人们都在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所以“历史”应该是鲜活的、有感情、有生命的。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也都是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感情的个体。所以,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如浩瀚的云海般丰富多彩。而历史教材是浓缩的,追求的是精炼。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将历史事件描绘的栩栩如生,也不可能将人物的性格、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那如何将历史人物的情感传递出去,将历史事件更加直观的传递给学生呢?这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2]。多媒体教学可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再现”的历史,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我在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时,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随着音乐的播放,学生慢慢的陷入沉思,是什么让东北人民抛开美丽富饶的故乡,离开爹娘四处流浪呢?低沉悲怆的曲调使学生一下子感受到东北沦陷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样在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奠定了本课的情感基调。关于“西安事变”,我播放了视频资料,使学生感受到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有志之士所要面临的艰难抉择。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从民族大义出发和国民党摒弃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决策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此外,历史学习离不开史料。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教材内容十分有限。但

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着深刻的、复杂的背景。比如,在讲到《俄国的十月革命》时,课本关于其背景的介绍就非常的概括,而且不够全面。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受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如何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必然性的理解呢?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补充所需要的材料。背景中讲到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的某些特征,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十分落后。在讲授这一点是我就通过课件给学生不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包括关于俄国1681年改革不彻底的材料和俄国与英美法德等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表格。我认为这样就做到了“论从史出”,学生不至于觉得老师给出的结论过于空洞,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还有一句总结的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在这里也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去补充材料,让学生理解俄国充斥着复杂的矛盾使得“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善于质疑,敢于提问,对于我们学习至关重要。提出问题对于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增加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就历史教科书而言,它是一部分人智慧的结晶,是一部分人对浩如烟海的历史提炼的结果。所以精炼的历史教材无法面面俱到的讲述某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等。而且作为别人的研究成果,是别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所以教材中会有很多结论性的内容。那我们要抱着这些结论死记硬背吗?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被教材忽略的、对教学特别有用的历史信息呢?

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智慧与认识是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所以利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大有裨益。

比如《难忘九一八》一课,书中并未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而这一块内容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因为背景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九一八事变,也能够体现历史时间的整体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历史使得知识更具系统性。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呢?为此,我给同学们补充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给日本天皇密奏的内容,即“五步走战略”。第二则材料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对外战争来摆脱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第三则材料是“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蒋介石忙于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感知史料,从而思考概括出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这样既避免了直接给出结论造成学生不理解,同时又使得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既提高了阅读水平,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2)利用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断地成长着、发展着。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调动起来,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十分重要。而历史本身也具有连续性、逻辑性、系统性。所以,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历史课堂中要注重培养的。

例如在讲授《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一课的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时,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原本的知识积累。因为学生以前肯定阅读过很多关于这段历史的故事,了解过很多于此有关的成语。所以我便在黑板上写下一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