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 练习二 教案

合集下载

第6课时 过河(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第6课时 过河(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6课时过河(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模拟物品过河和相关计算,运用归纳法总结出物品过河的规律,培养三年级学生“发现规律”的动手、思考和总结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拓宽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模拟物品过河,理解重量对过河的影响。

2.能够总结规律,掌握物品过河的计算方法。

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合作,表达个人看法和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1.多个物品过河的计算方法。

2.怎样通过模拟和归纳法总结出物品过河的规律。

3.怎样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四、教学活动活动1:欣赏视频播放视频《村庄过河》, 学生观看后,老师可提问引发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过河”和“重量”的关系。

活动2:模拟物品过河1.老师在课堂上举例子,模拟两个人过河或两只小猪过河,学生通过模拟,探讨重量对物品过河的影响。

2.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模拟多个物品过河,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物品,并根据相应的重量进一步探究计算方法。

活动3:总结规律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单个物品和多个物品过河的计算方法。

2.老师提出问题,如:三只小羊和一个小狼如何过河?学生可以自行思考并总结计算方法,同时可以借助小组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来解决问题。

活动4:展示合作成果1.老师提醒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配合,分享思路,并形成共识。

2.学生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疑问,进一步促进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上述活动的观察和评价,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同时,可以借助测试、问卷等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态度。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第5节【第二课时】 练习二》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第5节【第二课时】 练习二》精品教案

第5节练习二【第二课时】练习二一、教学目标1.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借助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并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三、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四、教学具准备挂图等五、教学过程(一)归纳整理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谁来说说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 相同数位要对齐2. 从个位算起3. 在加法中,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在减法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比一比谁的计算最准确。

(二)复习提高1.计算下面各题。

(书P32/2)(1)指名到前面板演(2)同学评价,集体订正(3)怎样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呢?现在请你将前两题的验算写在本上。

532+168= 962-8042.计算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是否能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P32/1)答案:(1)800-276-314=210(本)或800-(276+314)=210(本)(2)198-76+198=320(个)同一道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下面这道题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P32/3答案:方法一:经学校去运动场:430+280+270=980(米),经超市去运动场:410+460+290=1160(米),1160-980=180(米),经学校到运动场近,近180米。

方法二:因为:460>430,410>280,290>270460-430=30(米)410-280=130(米)(290-270=20(米)30+130+20=180(米)所以:从家到运动场经过学校、电影院这条路最近。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 加与减第6课时 练习二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 加与减第6课时 练习二

第6课时练习二练习二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重点: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难点:提高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1.提问: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1.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1)找出数量关系。

(2)列式解决问题。

2.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培养学生独立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订正。

4.小组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集体交流,订正。

5.先让学生尝试独立解题,再集体订正。

6.(1)小组讨论,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2)解决问题。

(3)集体订正。

7.解决有关里程表的问题,目的是提高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先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正确理解给出的信息并解决问题。

(2)集体订正。

8.(1)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独立尝试寻找答案。

(2)第三个竖式有多种填法,组织学生讨论。

练习二学生通过练习,领会、巩固、加深理解了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教案【全套】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教案【全套】
2.出示第8题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思考能不能一次运走。
这辆车能不能装完这些水果,应该把300千克和什么进行比较?
这些水果的总重量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是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算出这两部分的重量?
3.出示第9题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下面哪些动物可以一起经过。
教师:题中说一起经过是什么意思?
学生看图,读题并分析题意,然后小组交流。
它们的总重量应该比1吨小。单位不统一应该进行单位换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学生尝试完成,把结果填在下表中。
你发现了什么?
4.出示第10题
教师出示天平,让学生明白怎样用天平去称物体重量。再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天平一次最多能称几十克的重量。
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50克花生有多少个?
4.完成第4题
动物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列问题,你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吗?
5.完成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9元钱是买鸡蛋的总价,3千克是鸡蛋的数量,知道了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应该用除法。
6.完成第6题
教师:一袋方便面有多少克?
1千克是多少克?1000克里面有多少个100?
以后在计算时,如果单位不统一应该主怎么办?
这两袋盐既是1000克,又是1千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练习
2千克=( )克
5千克=( )克
16千克=()克
3000克=( )千克
15000克=( )千克
三.课堂巩固
1.选择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200( )
一只鸭重3( )
一条鲤鱼重500( )
一袋大米重50( )
四.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结知识?能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6课时 里程表(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6课时 里程表(二)教案

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六、教学反思
1细心研读教材,利用“从哪里到哪里多少千米”和“里程表读数与行驶里程数、电表的读数与用电量”知识的相通之处进行迁移教学,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2借助“北京—西安”的路线图比较形象地理解所求问题,迁移到通过“里程表的转动”及“电表的转动”来展开丰富想象进行比较抽象的理解,它们的思路是一致的,直观地演示将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支撑,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分析题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三单元 加与减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三单元  加与减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律,灵活运用运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讲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本学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备课方案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万以内的混合运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好习惯。

备内容捐书活动(1课时)→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运白菜(1课时)→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加与减节余多少钱(2课时)→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里程表(一)(1课时)→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解决起点为0的里程问题里程表(二)(1课时)→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解决起点非0的里程问题备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备重难点重点1.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6课时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6课时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

第6课时里程表(二)教学内容:教材P26。

教学目标1.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读懂里程表,理解每个数据的含意,然后再通过画图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

2.在教学中,多次安排学生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之间分享思考的成果,发现他人的长处,体会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出租车里程表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画图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最终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解决有关里程表的问题的?引导学生回忆学习“里程表(一)”这一节课的经过,回忆利用路线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相关内容及学习过程,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1.观察里程表,获取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26页的情境图。

师: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读题,说一说从里程表中了解到的信息。

预设生1: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里程表中的数逐渐变大。

生2:里程表中的数表示的是这辆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生3:比如160不仅包括星期一这天行驶的里程,还包括之前行驶的35千米。

2.观察线段图,理解题意。

(1)出示淘气根据题意画出的线段图,提问: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讨论交流,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交流,理解线段图。

师:线段图的起点是几?表示什么意思?哪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星期一实际上行驶了多少千米?预设生1:线段图的起点是35千米,35千米表示的是星期一之前车所行驶的里程。

生2:35千米到160千米这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的里程,160千米既包括星期一之前行驶的里程35千米,也包括星期一当天行驶的里程。

生3:星期一实际上行驶的里程应该是160千米与35千米的差。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4、班内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菜方法展示给大家看?”“选一个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班内讲一讲自己的配菜方法。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提问、补充(课件展示两种搭配方法,四种配菜方案)5、对比评价。

“谁的配菜方法好,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学生评价)他按一定的顺序搭配,所以没有重复的,也不遗漏。

6、师:我们一起来,有顺序的搭配一下!(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搭配)固定1种荤菜,用牛排配豆腐,一种;用牛排配油菜,两种;用荤菜中的鱼配豆腐,三种;用鱼配油菜,四种。

一共有四种配菜方法。

也可以固定1种素菜,……。

7、师:星期三有四种搭配方法。

其实,每一种方法都是大家的创造。

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做到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三)运用方法,引申练习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学会了按照一定的顺序配菜,如果有“两荤三素”,你还会搭配吗?1、出示星期五的菜谱,独立读一读图中的信息,让学生说说星期五的菜。

2、师:按一荤一素的要求,星期五有几种配菜方法。

(出示问题)3、学生独立做。

做后,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4、班内汇报。

“谁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搭配的?”让学生讲自己的搭配过程。

5、班内明确。

星期五有6种搭配方法。

教师让一个学生回答搭配方案,板书在黑板上。

6、升华:“大家搭配对了吗?”“很棒!都学会有顺序的搭配。

来,表扬表扬自己!”有6种配菜方案,有两个荤菜,三个素菜。

大家仔细看,配菜方法数与荤菜素菜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搭配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总结出荤菜数乘素菜数等于搭配的方法数)。

(四)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配菜,配的都很好。

你们为什么配的这么好,有什么秘密吗?说给老师听听?(学生说)很棒!你真会说!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都学会了搭配中的学问,下面,周老师要考考你,会不会用搭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敢接受挑战吗?(一)出示情境图(p27、1),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

1、提问学生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1)有多重教学内容:课本第18~20页内容。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克、1千克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2.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了解克和千克。

教学难点:了解1克、1千克的实际质量是多少,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人体称、台称和弹簧称,学生调查哪些物品重1千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1.让学生掂一掂自己的数学书和一枝笔,看哪个比较重。

2.教师:物体的重量有轻有重,你知道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称体重?3.出示常用称重量的工具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

教师:你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吗?二.通过具体事例引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一)认识“千克”。

1.出示人体秤并提问:大家见过这种秤吗?哪个同学用这种称称过自己的体重?你体检时的重量是多少?学生活动,相互交流,掂一掂看哪个比较重。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都用什么秤来称体重。

学生从图片中认识一些常见的秤。

师生互相交流常见秤的使用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重,说一说自己体检时的重量是多少。

1.有条件的学生准备一件1千克重的东西。

2.教师准备2袋500克重的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2.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

3.列举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的物体实例。

4.讲述:千克常用㎏来表示,你在生活中见过这种符号吗?5.列举生活中觉的1千克的例子:你在生活中见过1千克重的东西吗?6.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自己准备的千克的物品的重量。

(二).认识“克”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枚2分的硬币,你们猜一猜它和1千克的物品重量差别大吗?比比看。

2.称一称教师:下面我们来称一称这枚硬币到底有多重。

教师称量完后向学生介绍:这枚硬币大约有1克重。

3.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4.你在生活中见过以克作为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物体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 练习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  练习二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加与减”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还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呢。

看里程表,从里程表中能获得很多信息。

画图分析题意更形象直观,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你们真正地掌握了吗?下面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二、探究新知。

你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使竖式成立吗?自己试一试,跟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第8题)学生尝试完成填空,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第一道是三位数的加法竖式,我们先看个位上的5与一个数的和是8,由此能算出这个数是3;然后看十位上的一个数与7的和是10,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写0,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是3;最后看百位上的7与一个数的和再加上进上来的1,和是10,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只能是2,这样就把这道题的竖式补充完整了,如下所示。

第二道是三位数的减法竖式,我们先看个位上的0减一个数的差是4,显然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变成10减一个数得4,由此可知这个数是6;再看十位上的一个数借走1后再减2得6,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9;最后看百位上的8减一个数差是0,所以这个数只能是8,这样就把竖式完整地填好了,如下所示。

第三道是三位数的减法计算,我们先看个位上的一个数减5得6,这样的数应该是11,也就是说个位是1,因为不够减向十位借1,变成11减5得6;然后看十位上是一个数借走1后减2,得数不知道,那就看百位,百位上是6减4,得数是1,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十位上不够减借走了1,只有这样竖式才成立,那么十位上是几减2才不够减呢?有三种可能,2、1或0,如果是1,那么十位上的得数就是8;如果是0,十位上的得数就是7。

最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最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三加与减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本册教科书中有两个单元都是学习有关混合运算的内容。

第一单元学习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本单元学习的是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科书第三次出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数域扩大到万以内,出现了有小括号的算式,并要求脱式计算。

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出错,能准确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大数目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合理选择计算策略,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养成细心计算和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

单元知识框架及课时安排
7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练习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练习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练习二|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练习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二。

本节课主要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内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判断奇偶性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能够正确比较大小,判断奇偶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杂情况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正确比较大小,判断奇偶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数、比大小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我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例1:23 + 17 = 40例2:45 28 = 17然后,我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找出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尝试,发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3. 课堂练习(10分钟)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

练习题:1. 25 + 37 =2. 56 29 =3. 44 + 11 =4. 77 48 =答案:1. 622. 273. 554. 294. 应用拓展(10分钟)我将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1. 小明有20个苹果,他吃掉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 小华买了3个面包和2个鸡蛋,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1. 12个苹果2. 答案不唯一,具体取决于面包和鸡蛋的价格。

六、板书设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加法:两个数相加,结果为正减法:两个数相减,结果为负比较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奇偶性: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第2课时运白菜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一)第4课时节余多少钱 (二)第5课时里程表(一)第6课时里程表(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教学内容:教材P17。

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可以把每个班捐书的数目取整百数或整十数,那么这两个年级捐书的总数都可以用算式100+100+90=290计算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年级捐书的数量都超过了290本。

生2: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三个班捐书的数量分别作比较,三年级(1)班捐的118本比四年级(1)班捐的103本多出了15本;三年级(2)班捐的104本比四年级(2)班捐的109本少5本;三年级(3)班捐的95本比四年级(3)班捐的98本少3本。

这样综合起来看,三年级捐的比四年级捐的还要多15-5-3=7(本),所以三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设计意图:以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说:•三(1)班和三(2)班共捐书多少本?•三(1)班和三(3)班共捐书多少本?•三(1)班和四(1)班共捐书多少本?•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表格,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6 加与减 练习二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6 加与减 练习二 教案

第6课时练习二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用练习,运用里程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28~29页练习二第1,3,5,7,8题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巩固里程表的知识,会读里程表,并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练习二第2题及下列算式445-365-137197+745-42021点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顺序,再独立计算。

课件出示答案订正二、指导练习1.教学教材第28页练习二第1题。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个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组织学生同桌间相互说一说。

点名学生回答点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

课件出示答案订正2.教学教材第28页练习二第3题。

师:奇思从家到运动场有几条路可以走?组织学生看图。

点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路径师:现在请大家计算这两条路的长度,比较哪一条路更近。

学生独立计算。

课件出示答案订正3.教学教材第28页练习二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道题可以怎么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自已的解题思路?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完善。

课件出示解题思路方法一先算离开后还剩多少人,再算来人后有多少人。

方法二先算来的人比离开的人多的人数,再算这时有多少人。

点名学生列式,板书:方法一256-142+150方法二256+150-142学生独立计算。

课件出示答案订正4.教学教材第29页练习二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12题。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观察学生画图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

课件出示答案订正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同桌间相互交流。

5.教学教材第29页练习二第8题。

师:三位数的加减法大家都掌握得差不多了,现在来考考大家,完成这几道竖式谜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

学 案三、计算 520-(325-225) 1000-(246+554) 476-399+566950-486+114 574-98-102 416+389+111四、灵活应用1、三年级有203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6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水果店运进318千克荔枝,上午卖出276千克,下午又进货288千克,问现在有多少千克荔枝?3、新华书店的一种新书有600本,上午卖出192本,下午卖出249本,还剩下多少本?(5分)4、下面是小张家1-6月份每个月月底电表的读数(单位:度)1月底 2月底 3月底 4月底 5月底 6月底60 120 240 369 600 700(1)想一想,画一画,用图表示你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5分)(2)哪一月的用电量最大?(5分)(3) 算一算小张家2月份至6月份总的用电量。

(5分)主备人:李院芹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6课时课题 练习二课型练习课学习 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预 习 过 程巩固练习一、填空1、758+( )=900 225+275=( ) 800-692=( )362-( )=54 898-288-112=( ) 398+400+202=( )2、在计算683-125+324时,先算( )法,再算( )法 在计算683-(125+324)时,先算( )法,再算( )法3、在估算691+243,可以把691看成( ),把( )看成250,估算结果是( );1000-125-275可以先算( )与( )相加的和,再用1000来减,改变后的算式( )加小括号(填要或不要) 二、选择题1、一根铁丝长350米,第一次用去126米,第二次用去207米,这根铁丝还剩下多少米,正确列式为( )A 、350-126+207B 、126+207C 、350-(126+207)2、由2、3、6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跟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 ),再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 )A 、868B 、858C 、895 A 、672 B 、572 C 、4723、小明、李亮、王娟三个人玩猜数字游戏,小明说:“我说的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李亮说:“我的数比王娟的大600”,王娟说:“我的数比小明的小52”,你知道他们说的数分别是多少吗?( )A 、100 48 648B 、100 58 658C 、100 152 7524、根据图意,你知道同时只能由哪三只动物一起过河吗?()A、熊、马和牛B、熊、牛和梅花鹿C、熊、马和梅花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练习二》 优质课教案_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练习二》 优质课教案_0

《练习二》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4.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3.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1、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加与减的学习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关于这部分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吗?现在羊村里的8只小羊被灰太狼抓走了,大家想去救它们吗?那就让我们来个小测试,谁通过了,谁就可以去闯关救小羊啦!三、教学新知: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8页,练习二第1题如下:a.引导观察左面的线段图,说说你读到的数学信息?并说完整的题意b.全班思考分别找学生说一说。

c.试列式计算(一生板演全班练习)d.引导学习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二关的题2、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8页,练习二第2题如下:a.想一想:怎样比较走哪条路近?b.分别找学生说一说你的想法。

c.试独立解答。

d.师引导列式计算解答:3、同学们太棒了,已经救出三只小羊啦。

快去第四关看看又有什么难题吧!a.一年级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b.三年有多少人怎么求呢?4、你能独立把第5关闯过去去吗?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二第6题如下:(1)观察上图说说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分别找学生说一说。

(2)试列式计算(一生板演全班练习)(3)师:订正讲解。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数学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少重,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

这些内容安排在“有多重”和“1吨有多重”两个情境活动之中。

教材结合“有多重”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结合“1吨有多重”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位,了解1吨有多重。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题目1吨有多重备课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教学准备电脑、实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课件)1、故事导入。

2、建立物体质量的概念。

二、实践操作,建立概念(一)认识生活中的秤。

(二)看一看常见物品的质量。

课件演示:牙膏重190克、一包方便面重203克、一盒糖500克、一桶洗洁精2千克、一桶油5千克、一袋大米重25千克。

师:看了这几样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发现吗?小结:千克和克是世界各个国家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还有一个有趣的英文名字,千克叫作kg。

g是表示克的符号!(三)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介绍台秤的使用方法,认识台秤称物体所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1、称一称。

小组合作称出第一袋一千克的米米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6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加与减”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还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呢。

看里程表,从里程表中能获得很多信息。

画图分析题意更形象直观,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你们真正地掌握了吗?下面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你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使竖式成立吗?自己试一试,跟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第8题)
学生尝试完成填空,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第一道是三位数的加法竖式,我们先看个位上的5与一个数的和是8,由此能算出这个数是3;然后看十位上的一个数与7的和是10,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写0,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是3;最后看百位上的7与一个数的和再加上进上来的1,和是10,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只能是2,这样就把这道题的竖式补充完整了,如下所示。

第二道是三位数的减法竖式,我们先看个位上的0减一个数的差是4,显然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变成10减一个数得4,由此可知这个数是6;再看十位上的一
个数借走1后再减2得6,由此可以算出这个数9;最后看百位上的8减一个数差是0,所以这个数只能是8,这样就把竖式完整地填好了,如下所示。

第三道是三位数的减法计算,我们先看个位上的一个数减5得6,这样的数应该是11,也就是说个位是1,因为不够减向十位借1,变成11减5得6;然后看十位上是一个数借走1后减2,得数不知道,那就看百位,百位上是6减4,得数是1,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十位上不够减借走了1,只有这样竖式才成立,那么十位上是几减2才不够减呢?有三种可能,2、1或0,如果是1,那么十位上的得数就是8;如果是0,十位上的得数就是7。

如果是2,十位上的得数就是9。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二
三位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看里程表,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策略的多样化。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