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角的和差学案(zyw).doc

合集下载

角的和与差教案

角的和与差教案

角的和与差教案教案标题:角的和与差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和与差的概念;2. 能够计算角的和与差;3. 运用角的和与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白板、黑板笔、教学PPT、角度模型等;2. 学生准备:角度量具、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上的图形,向学生展示两个角度的示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师提问学生:两个角度的和与差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

3. 教师解释角的和与差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定义。

Step 2: 角的和的计算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上的图形,向学生展示两个角度之和的示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和。

2. 教师讲解计算角的和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 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角的和的计算方法。

Step 3: 角的差的计算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上的图形,向学生展示两个角度之差的示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差。

2. 教师讲解计算角的差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 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角的差的计算方法。

Step 4: 实际问题应用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角的和与差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讨论解决方案,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5: 总结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完成拓展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Step 6: 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练习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上提交。

评估与反馈: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和与差》教案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和与差》教案

《角的和与差》教案知识、能力目标: (1) 结合具体图形,了解可以用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会用等式表示角的和、差关系。

(2) 会进行较的和、差运算,能用角描述物体相对于某点的方向。

(3)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理解互余、互补反映的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4)懂得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角的计算,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观念。

(2).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进行角度和、差运算。

2.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难点:1.进行角的和、差运算时,进行进位和借位。

2.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的应用 节前预习:如图:∠AOB=∠ +∠∠AOC=∠ -∠ ∠COB=∠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钟表,想一想:(1)时钟由2点30分走到2点55分,时针、分针各转过多大的角度? (2)钟表上2时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锐角是多少度? 二.学习新知:1.角的加减运算:如图,∠AOC=45°35′, ∠BOC=30°15 ′∠AOB=∠ +∠ = + =从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另一个量代替,叫做等量代换。

A BO C AB OC1 2例1 如图,已知∠1=103°24′28″,∠2=30°54″求∠1+∠2和∠1-∠2的度数。

请你通过预习和合作学习,完成下面的填空:解:∠1+∠2=()+()103°24′28″+()( = )()所以,∠1+∠2=()。

∠1-∠2=()-()( ) ( = )- 30°54″( )所以,∠1-∠2=()。

角的互余和互补:在图(1)中,∠AOB=90°;在图(2)中,∠DSF=180°,显然有∠ +∠ =∠AOB=90°;∠ +∠ =∠DSF=180°.①如果两个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

《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5篇)

《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5篇)

《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5篇)第一篇:《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角的和与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会表示方位角.2.能说出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会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3.能用角描述物体相对于某点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创设恰当的情景,认识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可以用等角表示角的和差关系,结合角的度量,进行角的和差运算.2.通过演示和讨论,归纳总结出互余、互补的定义,通过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巩固互余和互补的概念及角的运算.3.通过探究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际情况认识角的运算的必要性,培养方向感,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角的加减运算,互余、互补的概念与性质难点:角的度、分、秒经过换算后再进行运算教具准备:多媒体,一副三角板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思路:两节课都用三角板引入,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从而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一、引入同学们,我们所用的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 °,而其他两个角,一块是30 °与60 °,另一块的两个角都是45°.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三角板拼一拼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二、探索∠3=45︒,∠4=135在图1中,∠1=30︒,∠2=60︒,看一看,是否也有这种特殊关系?∠11++∠∠22的余角,==9090∠︒︒,1,+∠2也是=90∠︒,1+∠2=90数量关系:如∠1+∠2=90︒,则∠是的余角.︒,∠3+∠4=180∠∠33++∠∠44==180180∠3+∠4=180∠3+∠4=180∠1=3 0︒,∠2=260︒,∠3=45︒,∠4=135︒,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图中,图2∠∠11++∠∠22==9090︒,∠︒,1+∠2=90︒∠,1+∠2=90︒,∠1+∠2=90︒,∠33++∠∠44=的补角,=180180∠3+∠4也是=180∠3+∠4=180数量关系:如∠3+∠4=180︒,则∠是的补角.三、谈一谈在图⑴中,∠AOB=90︒;在图⑵中,∠DSE=180︒.1.在图4—24中,哪两个角互为余角?哪两个角互为补角?∠COB 的余角是哪个角?∠COB的补角是哪个角? 2.如果一个角是49°,那么它的余角是多少度?它的补角是多少度? 例3 已知∠α=63︒18',∠β是∠α的余角.(1)求∠β的度数.(2)求∠β的补角的度数.四、一起探究1.如果∠1和∠2都是∠α的余角,那么∠1和∠2相等吗?试着说说理由.2.如果∠3和∠4都是∠β的补角,那么∠3和∠4相等吗?试着说说理由.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第二篇:《角的和与差》教案-第1课时角的和与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会表示方位角.2.能说出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会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3.能用角描述物体相对于某点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创设恰当的情景,认识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可以用等角表示角的和差关系,结合角的度量,进行角的和差运算.2.通过演示和讨论,归纳总结出互余、互补的定义,通过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巩固互余和互补的概念及角的运算.3.通过探究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际情况认识角的运算的必要性,培养方向感,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角的加减运算,互余、互补的概念与性质难点:角的度、分、秒经过换算后再进行运算教具准备:多媒体,一副三角板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思路:两节课都用三角板引入,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从而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预先要求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含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30°角的直角三角形)1.实践活动:(1)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三角板拼出下列特殊角.75°,105°,15°,120°,150°,180°,135°.(2)提问:能拼出大于180°且小于360°的角吗?(如210°,270°,195°)(3)能做出50°+20°吗?89°15′-32°10′吗?2.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从刚才大家的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根据两副三角板中的特殊角,做出它们的和、差等,但对于任意角的和、差的运算就没有办法进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一起探究提问:如图4—19,这里有三个角:∠AOC,∠COB,∠AOB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AOB=∠AOC+∠COB∠AOC=∠AOB-∠COB∠COB=∠AOB-∠AO C这就是用两个角的和或差表示第三个角.在图4-19中,如果知道任意两个角的度数,那么第三个角的度数就可以通过运算求出来.师:遇到减法的借位问题,因为角度的进制为60进制,所以借位时,借到的应该是60,即借1°为60′,借1′为60″,或者说“借一当60”计算时师生共同总结注意事项:(1)关键问题是牢记角度制是60进制,“逢60进一,借一当60”.(2)减法的运算过程要防止借一当十.三、做一做如图4-21,射线OA表示一艘轮船的航线.经测量,射线OA和表示正北方向的射线的夹角为60°,我们把这艘轮船航行的方向描述为:北偏东60°请同学在图4-21中,从O分别画出表示“北偏西30°”和“南偏东45°”方向的射线四、练习1.计算:(1)67°35′43″+23°8′12″;(2)45°3′23″+2°58′57″;(3)53°34′5″-23°55′17″ 2.小明坐在学校的凉亭(A)中,绘制了学校的一张简图(如图所示).体育馆在凉亭的正北方向.测得:∠DAE=109︒35'∠EAF=61︒35'求实验楼在凉亭北偏西多少度的方向上.五、课堂小结:1.角的运算包括两种情况:(1)对两个角的度数进行加,减运算(2)从位置上将一个角表示为另外两个角的和或差2.角的运算应注意:切记度,分,秒的换算是60近率3.列竖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计算,但要注意:度,分,秒分别对齐;结果要化为最简形式4.方位角表示要求一是南北在前,二是角度在0 °到90 °之间第三篇:2.7 角的和与差教案(最终版)2.7角的和与差数学备课组主备人李瑛2014.10.20 知识、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图形,了解可以用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会用等式表示角的和、差关系。

《6.7角的和差》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浙教版12七年级上册

《6.7角的和差》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浙教版12七年级上册

《角的和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作业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角的和差概念,能够正确计算角的和差,理解角的度数在和差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角的和差》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知识练习: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度数表示方法以及角的基本运算(如互为邻补角、互为余角等)。

2. 角的和差计算:通过具体题目练习,让学生掌握角的和差计算方法,包括同角或等角相加、相减的度数计算。

3. 实际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情境中的角的问题,如建筑物的角度测量、地图上的方向角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探究题: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和差与其他几何元素(如线、面)的关系,加深对空间几何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练习部分要求学生对概念清晰,能够准确表述并运用相关知识点。

2. 角的和差计算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注意运算过程中的进位和借位问题。

3. 实际应用题部分要求学生理解题目背景,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探究题部分要求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5. 作业书写要求整洁、规范,计算过程清晰明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评价标准如下:1.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角的和差计算是否准确无误。

3. 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及思路是否清晰。

4. 探究题的思考深度及创新性。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将进行详细的错误分析,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4.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角的和差》这一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角的和差》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角的和差》教案、教学设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涵盖角的和差的计算、性质应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和差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等。
3.讲解角的和差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4.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和计算角的和差,并强调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三角形模型、量角器等工具。
2.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两个角的和是多少度?如何计算?
-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角的和差具有哪些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角的和差学习的兴趣。
2.培养自信: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3.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提高审美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角的和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感受数学图形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角的和差的概念及其度数表示;角的和差的性质;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
2.难点:角的和差性质的推导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角的和差计算。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如校园中的角雕塑、建筑物的角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角的和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和绘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和与差》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和与差》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角的和与差》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图形,了解两个角的和与差的意义.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知道如何进位或借位.2、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及其简单应用,了角两角互余、两角互补的意义,会正确表示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能熟练的求出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通过探究,了解“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教学重点1、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及其意义.2、互余、互补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学难点两角互余、两角互补的本质特征,互余、互补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有关知识.请问:你们能用手中三角板画出30°、45°、60°、90°的角吗?但我遇到了困难,用三角板怎样作出15°、75°、150°的角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活动1:从图形上研究角的和与差.观察图形,思考如下问题:1、图中都有哪些角?2、这些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例题1、(1)如图:如果∠AOC=∠DOB ,那么∠AOD 与∠COB 相等吗(2)如果∠AOD=∠COB ,那么∠AOC 与∠DOB 相等吗 学习活动2:由一般到特殊,引出角的平分线.O C在纸上画出∠AOB ,将∠AOB 对折,使OA 与OB 重合,得到折痕OC ,由学生说出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角平分线的概念:射线OP 将角∠AOB 分成两个相等的角,我们就把射线OP 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板书:角的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如果∠AOC =∠BOC ,那么射线OC 是∠A OB 的平分线;反之,如果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那么∠A OC =∠BOC.例题2AOCB如图,如果∠AOC= 50°,∠BOC=32°,OP 是∠AOC 的平分线,OQ 是∠BOC 的平分线,①请求出∠POQ 的度数.②∠POQ 与∠AOC+∠BOC 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吗?学习活动3:从角的数量上研究角的和与差.例题3已知∠1=149°29′6″,∠2 =30°54 ″,求∠1+∠2和∠1-∠2.练一练28°18′36″+54°27′43″ 74°14′54″--38°36′21″ 18°35″+56°18′4″ 90°--64°32′48″ A BC PQO。

七年级数学上册 6.7《角的和差》导学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6.7《角的和差》导学案(新版)浙教版

6.7 角的和差【学习目标】1、理解角的和差的概念,会计算角的和差,会用量角器作两个角的和差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平分线3、会利用角的和差及角的平分线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自学指导】利用折叠法找到一个角的平分线【知识管理】1、一般地,如果一个角的__________是另两个角的_________的和,那么这个角就叫做另两个角的和;如果一个角的__________是另两个角的_________差,那么这个角就叫做另两个角的差。

两个的和或差仍是______________。

2、从一个角的___________引出的一条__________,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_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3、类似的还有角的三等分线:从一个角的____________引出的_______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_______个相等的角,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三等分线。

【典题分析】例1:已知∠1与∠2(如图),用量角器作∠1与∠2的和。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角平分线:上图中OC平分∠AOB,那么∠AOC、∠BOC与∠AOB之间有怎么样的大小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怎么表示?例2:如图,∠ABC=90°,∠CBD=30°,BP平分∠ABD,求∠ABP的度数。

【自我反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当堂检测】1、已知五角星的五个顶点在同一圆上,且均分布,五角星的中心是这个圆的圆心,则圆心与两个相邻顶点的连线,构成的角度为()A.30°B.45°C.60°D.75°2、两个锐角的和()A.一定是锐角B.一定是钝角C.一定是直角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度比是3∶2,这两个角是()A.108°,72°B.95°,85°C.108°,80°D.110°,70°4、下列各角中是钝角的为()A.4 1周角B.6 5平角C.3 2直角D.3 1直角5、船的航向从正北按顺时针方向转到东南方向,它转了()A.135°B.225°C.180°D.90°6、有两个角,它们的比为7∶3,它们的差为72°,则这两个角是()A.70°、30°B.108°、72°C.相等D.126°、54°7、四个角和是180°,其中有三个角相等,且都是第四个角的2/3,求这四个角。

6.7角的和差学案

6.7角的和差学案

6.7角的和差【学习目标】1、理解角的和差概念。

2、会表示两个角的和差,并会在图中辨认角的和差。

3、会用量角器作两个角的和或差。

4、★理解角平分线定义,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平分线5、会进行有关角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和差概念及辨认难点:例题2【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1准备:请在所给的半透明纸上任意画一个角。

2自主学习书本P160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理解角的和差定义及表示方法(注意角的和或差仍是一个角)(2)做一做:同一端点的三条射线如图.请完成下面的填空:∠AOB+∠BOC=∠________=__________ 度;∠AOC-∠BOC=∠______ =______度;∠BOC=∠AOC-∠______ =_______ 度.(3)再一试:根据图形填空:①∠AOB=∠AOC+______②∠AOD=∠AOB-_______ =_______ -∠COD.③∠AOC+∠BOD-∠AOB=_________探究活动二:角的和或差作图1、一副三角板,你能根据上节课知识继续利用本课所学角的和或差,继续做出一些角吗?2、已知如图∠α,∠β,用量角器作∠AOB=∠α+∠β3、练习:(1)已知∠α,∠β如图,用量角器求作∠AOC=∠α-∠β(2)用量角器求作∠AOM=2∠β.4、OA、OB、OC是从同一端点出发的三条射线,已知∠AOB=60°,∠BOC=20°,请你画出图形,并求∠AOC 的度数。

角的平分线1、把所给半透明纸上画好的角,折叠使得角的两边重合,然后展开铺平,并请画出折痕,你发现了什么?2、角的平分线定义:3、根据书本图6-39完成下列填空:4、用量角器作角平分线探究活动三:新知应用:(自学例题2)如图6-40,∠ABC=90°,∠CBD=30°,BP平分∠ABD,求∠ABP的度数.解∵∠ABD=∠+∠=°+ °= °又∵BP平分∠ABD∴∠ABP=∠ABD=12×=当堂检测1、如图,∠ABC=60°,∠ABD=145°,BE平分∠ABC. 求∠DBE的度数.2、如图,点O在直线AC上,∠AOB=55°.用量角器作出∠BOC的角平分线OD,并计算∠AOD的度数.3、如图,E 是直线AC 上一点,EF,EG 分别是∠AEB,∠BEC 的平分线.求∠GEF的度数.参考答案1、∵∠ABC=60°,BE平分∠ABC∴∠CBE=30°∵∠DBC=∠ABD-∠ABC=145°-60°=85°∴∠DBE=85°+30°=115°2、∵∠AOB=55°∴∠BOC=180°-55°=125°∵OD平分∠BOC∴∠BOD=125°÷2=62.5°∵∠AOB=55°∴∠AOD=55°﹢62.5°=117.5°3、∵EF、EG分别是∠AEB、∠BEC的角平分线∴∠GEB=∠AEB÷2,∠BEF=∠BEA÷2∴∠GEF=∠GEB+∠BEF=(∠AEB+∠BEA) ÷2=∠CEA÷2=90°。

6.7 角的和差【教案】

6.7 角的和差【教案】

6.7 角的和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角的和差的概念。

(2)会表示两个角的和、差,会在图形中辨认角的和差,会用量角器作两个角的和差。

(3)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平分线,会进行有关的角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运算。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使学生逻辑逐步清晰,过程逐渐规范。

并且培养学生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及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及其意义。

难点:例2涉及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等诸多概念,包含了较多角的数量关系,是本节教学中的重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角的大小比较,用线段的和差引出角的和差:一般地,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角叫做另两个角的和;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差,那么这个角叫做另两个角的差。

(二)探究新知:1、例1:已知∠1与∠2(如图),用量角器作∠1与∠2的和.(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本试着做一下)2、下面请大家各自在纸上任意画一个∠BOA,再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你们发现了什么?(∠AOC=∠BOC)像刚才这条折痕,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把原来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说明:①板书定义及几何语言描述②强调“射线”问:你们能用量角器画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吗?下面请大家完成课本P162的课内练习2(学生板演)3、出示:课本例2的图6-40,(1)根据图形填空:①∠DBA =∠DBC +②∠DBC =∠DBP - =∠DBA -③∠DBP +∠ABC -∠ABD =(2)变式:Ⅰ:如图,若∠ABC =90º,∠CBD =30º,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 Ⅱ:若在Ⅰ的条件下再添上BP 平分∠ABD ,你还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4、探究活动: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说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动画逐一演示过程及结论:15 º、30 º、45 º、60 º、75 º、90 º、105 º、135 º、150 º、180 º。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 角的和差》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 角的和差》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 角的和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7 角的和差》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角的和差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更为复杂的角度计算和几何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角的和与差,角的和差的计算,以及运用角的和差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和差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和差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角的和差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和差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角的和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列举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和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角的和差相关内容的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有关角的和差的应用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角的和差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角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角的和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和差。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 角的和差》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 角的和差》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 角的和差》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 角的和差》是学生在掌握了角的含义、分类、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运算。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可以相加减,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以角的和差为主线,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使学生掌握角的和差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和度量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角的大小和形状容易混淆,对角的和差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角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和差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学会用角的和差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大小和形状的区别。

2.角的和差运算规律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和差运算规律。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角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沟通能力。

4.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角模型和教具。

3.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角的和差实例,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角的和差运算规律,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可以相加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和差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角的和差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和差运算是否适用于其他几何图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浙教版数学七上6.7《角的和差》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上6.7《角的和差》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上6.7《角的和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角的和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角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及一些常见术语的理解。

2.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3.角的和差的性质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并能正确运用相关术语。

2.掌握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给定角的和差。

3.理解角的和差的性质,能够运用角的和差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加法与减法的定义、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角的和差的性质。

2.教学难点: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数学七上》,学生练习册。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角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与复习前几节课学过的角的基本知识。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角的一些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请举个例子,讲讲角的定义和一些术语。

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现在,我们进一步学习角的加法与减法,请看下面的问题:问题1:两个角的和是90度,其中一个角是30度,另一个角是多少度?2. 角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引出相关术语。

例如:教师:同学们,根据前面问题的思考,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

教师:非常好!那么,根据这个发现,我们可以得出角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请看下面的解析:解析: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我们可以将它们表示为:角A + 角B = 90°。

同样的道理,两个角的差等于90度,我们可以将它们表示为:角A - 角B = 90°。

这就是角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对于角的加法,我们将角A和角B的度数相加;对于角的减法,我们将角B的度数从角A的度数中减去。

请注意,角的加法与减法中的两个角可以是相同的角,也可以是不同的角。

3. 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教授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

角的和差教案

角的和差教案

角的和差教案教案标题:角的和差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和差的概念以及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角的和差公式来计算角的和差。

3. 学生能够解决与角的和差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1. 黑板/白板2. 彩色粉笔/白板笔3. 直尺4. 量角器5. 教材或练习册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一个与角的和差相关的日常生活情境,比如两个人同时朝着相同方向起跑,一个速度较快,一个速度较慢,问学生他们的行进方向是否会产生角的和差,并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

知识讲解:2. 使用黑板/白板绘制两条射线的图形,并标识出形成的两个角:角A和角B。

3. 解释角的和差的概念,角的和是指两个角的度数相加,而角的差是指两个角的度数相减。

4. 引导学生推导出角的和差公式:角的和:A + B = C角的差:A - B = D5. 通过具体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角的和差公式,并指导他们进行计算。

练习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纸张和量角器。

7. 给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答,并使用量角器测量需要计算的角度。

8. 演示并讲解解答步骤,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9.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巩固扩展:10.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角的和差计算题目。

11.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检查,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12.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在班级中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13. 鼓励学生发问和讨论,加深对角的和差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回顾:14.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的和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5. 概括角的和差公式,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用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16. 鼓励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角的和差现象,如两辆车行驶的夹角、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的角度等,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17. 学生可以利用角的和差公式计算这些角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角的和差 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7角的和差 教案

6.7 角的和差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和差的概念。

2.会表示两个角的和、差,会在图形中辨认角的和差,会用量角器作两个角的和差。

3.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量角器画一个叫的平分线。

4.会进行有关的角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和差的概念难点:例2涉及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等诸多概念,包含了较多的数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分析:1.让学生先认识到本章主要研究线、角的问题,既然线段有和差的概念,引导学生思索角是否也有和差的定义。

进而回顾线段的和差概念,让学生自己给角的和差概念下定义。

2.通过教材P160做一做让学生从形的方面来认识角的和差。

3.完成教材例1,掌握会用量角器做两个角的和差4.完成教材例2,让学生学会进行有关角的和差的简单计算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师:老师这里画了三个角,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度数大声地读出来生: 师: 这三个角的度数有怎样的关系?生:前两个角的度数的和等于第三个角的度数。

师追问:除了看成和的关系之外,还能……?生: 看成差师:我们已经知道,线段不仅可以比较大小,还能进行和差的计算,那么,角是不是和线段一样,既能比较大小,也能进行和与差的计算呢?生:能。

师:如果能,怎样定义角的和差?(揭示课题)二、 探究新知1、 角的和差的定义:师:我们能不能仿造线段的和差的定义,类比得到角的和差的定义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和,那么这个角叫做另两个角的和;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差,那么这个角叫做另两个角的差 师:另外,两条线段的和差仍是一条线段,两个角的和差仍是一个角2、角的和差的表示:师:在具体的图形中,同学们会不会表示两个角的和差呢?我来考考大家 (书P160 做一做)︒=∠30α︒=∠120β︒=∠150γ师:同一端点出发的三条射线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度数分别是?请三位同学来填一填生:师:若再加一条线,图中共几个角?生:6个角师:我们再来填一填2、作角的和差师:同学们会表示了吗?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画两个角的和差例1 已知∠1与∠2(如图),用量角器作∠1与∠2的和分析:这两个角的和仍是什么?(角)要想作出这个角,首先要知道什么?(角的度数)度数和谁有关?(∠1∠2)所以我们先要去做什么?(量∠1∠2)(PPT演示)师板演作出角,并下结论:师:你们能作出这两个角的差吗?请同学们画在练习本上(用投影仪校对)3、角平分线的概念师:在一张透明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 (如图),把这张透明纸折叠,使角的两边OA和OB重合,然后把这张纸展开、铺平,画出折痕OC.同学们能发现∠AOC 与∠BOC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生:师:这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它们是相等的?生:叠合法师: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其实它和线段的中点很类似,中点是怎么定义的啊?生:把线段分成相等两部分的点师:那谁能给角的平分线下个定义?生:把角分成相等两部分的线师:具体是指哪种线?(射线)为什么是射线而不是线段呢?师:所以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完整地说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和与差-教学设计(二)

角的和与差-教学设计(二)

2.7角的和与差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会表示方位角.2.能说出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会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3.能用角描述物体相对于某点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创设恰当的情景,认识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可以用等角表示角的和差关系,结合角的度量,进行角的和差运算.2.通过演示和讨论,归纳总结出互余、互补的定义,通过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巩固互余和互补的概念及角的运算.3.通过探究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际情况认识角的运算的必要性,培养方向感,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角的加减运算,互余、互补的概念与性质难点:角的度、分、秒经过换算后再进行运算教具准备:多媒体,一副三角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思路:两节课都用三角板引入,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从而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一、引入同学们,我们所用的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 °,而其他两个角,一块是30 °与60 °,另一块的两个角都是45°.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三角板拼一拼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二、探索在图1中,=∠︒=∠︒=∠︒=∠1354453602301,,,看一看,是否也有这种特殊关系?图1板书:两个角的和等于90 °(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数量关系:如=∠+∠︒=∠+∠180439021,,则=∠+∠︒=∠+∠180439021,是=∠+∠︒=∠+∠180439021,的余角,=∠+∠︒=∠+∠180439021,也是=∠+∠︒=∠+∠180439021,的余角. 在图2中,︒=∠︒=∠︒=∠︒=∠1354453602301,,,,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2板书: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数量关系:如︒=∠+∠︒=∠+∠180439021,,则=∠+∠︒=∠+∠180439021,是=∠+∠︒=∠+∠180439021,的补角,=∠+∠︒=∠+∠180439021,也是=∠+∠︒=∠+∠180439021,的补角.三、谈一谈在图⑴中,︒=∠90AOB ;在图⑵中,︒=∠180DSE .1.在图4—24中,哪两个角互为余角?哪两个角互为补角?COB ∠的余角是哪个角?COB ∠的补角是哪个角?2.如果一个角是49°,那么它的余角是多少度?它的补角是多少度?例3 已知αβα∠∠'︒=∠是,1863的余角.(1)求β∠的度数.(2)求β∠的补角的度数.解:(1)'︒='︒-︒=∠4226186390β⑵β∠的补角'︒='︒-︒=181534226180四、一起探究1.如果1∠和2∠都是α∠的余角,那么1∠和2∠相等吗?试着说说理由.2.如果3∠和4∠都是β∠的补角,那么3∠和4∠相等吗?试着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五、练习如图,已知︒=∠+∠︒=∠+∠︒=∠+∠904190329031,,,写出4321∠∠∠∠,,,中的等量关系,并试着说说理由.六、小结1.互余、互补的定义2.互余、互补的性质3.互余、互补之间有什么样区别和联系七、作业P132 1,2,3,4八、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角的和与差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角的和与差

角的和与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图形,了解两个角的和与差的意义.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知道如何进位或借位.2、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及其简单应用,了角两角互余、两角互补的意义,会正确表示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能熟练的求出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通过探究,了解“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图形,了解两个角的和与差的意义。

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知道如何进位或借位。

2、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及其简单应用,了角两角互余、两角互补的意义,会正确表示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能熟练的求出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

通过探究,了解“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使学生逻辑逐步清晰,过程逐渐规范。

并且培养学生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能力。

数学思考:1、由一个顶点引出三角射线构成的图形是本节课的基本图形,它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基本和差关系。

通过将角对折,由基本图形转化出角的平分线这种特殊情形,让学生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由角度数的计算,又到两角之和为90度、180度的特殊数量关系,同样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2、对于角平分线的教学,可类比线段的中点,体会类比的思想。

3、整个教学过程从两大方面研究:一是从图形上研究角的和与差,一是从数量上研究角的和与差,并且体会它们之间的互应联系。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及合作交流精神。

教学重点:1、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及其意义。

2、互余、互补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两角互余、两角互补的本质特征,互余、互补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用纸片做的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有关知识。

请问:你们能用手中三角板画出30°、45°、60°、90°的角吗?但我遇到了困难,用三角板怎样作出15°、75°、150°的角呢?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今天的探索之旅——(板书:角的和与差)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非常熟悉的三角板作出30°、45°等特殊角,使他们觉得非常容易。

角的和差教学设计

角的和差教学设计

6.7角的和差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拼一拼:借助一副三角尺,你能拼出750的角吗?请把它们画出来。

2、想一想:为什么你认为你拼出来的这个角就是750?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1、已知∠α=300,∠β=1200,∠γ=1500∠α的度数与∠β的度数之 = ∠γ的度数,∠γ的度数与∠β的度数之 = ∠α的度数 记作∠α+∠β=∠ , ∠γ-∠β=∠ ,∠γ-∠α=∠2、一般地,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和,那么这个角就叫做另两个角的和;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差,那么这个角就叫做另两个角的差。

注意:两个角的和或差仍是一个角。

3、感悟定义:1.同一端点的三条射线如图.请完成下面的填空:∠AOB +∠BOC =∠________=______ 度; ∠AOC -∠BOC =∠______ =______ 度; ∠BOC =∠AOC -∠______ =_______度。

2.根据图形完成下例填空:(1)∠AOB=∠AOC+( ) (2)∠A0D=∠AOB-( )=( )-∠COD(3)∠AOC+∠BOD - ∠AOB= ( )三、例题讲解 熟练掌握1.例1:已知∠1与∠2(如图),用量角器作∠1与∠2的和.(让学生自己利用导学案试着做一下)2、用纸片作材料任意剪一个角,折叠这张纸片,将这个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摊平,画出折痕,你能知道到什么?说明:①板书角平分线定义及几何语言描述②强调“射线”3、动手画一画:任意画一个角∠AOB ,你有什么方法画出它的平分线?4、例2:如图,∠ABC=90°,∠CBD=30°,BP 平分∠ABD ,求∠ABP 的度数.四、尝试练习 体验成功1.根据图形填空:(1)∠ABD=∠CBD + ____ (2)∠CBD=∠PBD – ____=∠ABD – ____(3)如图,若∠ABC=90°,∠CBD=20°, 则∠ABD= _____.(4)在第(3)题的条件下,若BP 平分∠ABD ,则∠ABP= ____,∠PBC= ____.B 2. 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平分线。

《角的和差》导学案1

《角的和差》导学案1

角的和差A. 完全学懂B. 基本学懂C. 基本不懂【课前探究1】请用量角器画三个角,∠α=30°,∠β=120°,∠γ=150°,你能发现这三个角的度数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思考:(1)你能画出一个角∠1,使得∠1=∠α+∠β吗(2)你能画出一个角∠2,使得∠2=∠β—∠α吗【自主预学】角平分线的性质(P161)1.阅读书本P160角的和差的概念(重点词句圈画),并完成书本P160做一做。

2.在下面空白处任意画一个角∠AOB,你能把这个角平分吗说说你的方法。

【独立尝试】如图,已知∠AOB=50°,∠BOC=28°,请你自己设计问题并回答。

【疑难问题】反馈单1.如图所示,若∠AOB=∠COD ,那么( )A.∠1>∠2B.∠1=∠2C.∠1<∠2D.∠1、∠2无法比较2.两个锐角的和 ( )A. 一定是锐角B. 一定是直角C. 一定是钝角D.无法确定3.如图,∠ABC =90°,∠CBD =300, BP 平分∠ABD ,则∠ABP 的度数为___________.4.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拼在一起。

写出图中下列角的度数_____=∠B 、______=∠BCD 、_____=∠D 、____=∠AED5.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EOF=90°,若∠BOC=2∠COE ,∠AOF 的度数比∠COE 的度数的4倍少8°,求∠BCEDAPC DABEOC 的度数。

附加题:(拓展、创新、中考)如图所示,(1)在∠AOB 中,以O 为顶点引射线, 填下表:(2)若∠AOB 内射线的条数是n ,用n 的式子表示角的总个数为___________(3)若根据(2)的结论,当n =2021时,共有几个角OABC ABO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ZYW
【学习冃标】 课型:新授 总第63课时 时间:周三2012/12/19
= ___________ 度; _____ 度; 度. 课题:6・7角的和差比较
1、理解角的和差概念。

2、 会表示两个角的和差,并会在图屮辨认角的和差。

3、 会用量角器作两个角的和或差。

4、 理解角平分线定义,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平分线
5、 会进行有关角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和差概念及辨认 难点:例题2
【学习过程】 一、准备:请在所给的半透明纸上任意画一个角。

二、白主学习书本P160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 理解角的和差定义及表示方法(注意角的和或差仍是一个角)
(2) 做一做:同一端点的三条
射线如图.
请完成下團的填空: ZAOB + ZBOC=Z
ZAOC-ZBOC=Z
ZBOC=ZAOC-Z
(3) 再一试:根据图形填空:
(1)
ZA 0 B=ZA 0 C4-_ (2) ZAOD=ZAOB- ____________ = ________ -ZC 0 D. (3) Z A O C + ZB O D-Z A O B =
三、实验探索:
(一)角的和或差作图
3、练习:(1)已知ZP 如图,用屋角器求作ZAOC=Za - ZP (2)用量角器求作ZA0M=2Z P .
4、0A 、OB 、0C 是从同一端点出发的三条射线,已知ZAOB 二60° , ZBOC 二20° ,请你画出图形,并求ZA0C 的度数。

(二)角的平分线
(第3題
)
1、 -•副三角板,你能根据上节课知识继续利用本课所学角的和或羞,继续做出一些角吗?
2、 已知如图Za , Z0 ,用最角器作ZAOB=Za +Z0
•••0C是ZA0B的平分线,.\ZA0C=ZB0C= ____ ZA0B 或ZA0B= ZAOC- ZBOC
TZAOC二ZB0C二一ZA0B
2

ZA0B=2ZA0C=2ZB0C
k把所给半透明纸上画好的角,折叠使得角的两边重合,然后展开铺平,并请画出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2 伯的平分纟&宗乂•
3【根据书本图6-39
用最角器作角平分线
A O
四、新知应用:(自学例题2)如图6-40, ZA B C=90° , ZC B D =30° , B P平分ZA B D, 求ZA B P的度数.
解••• Z A B D = Z __ + Z _____
XV B F平分ZA B D
・•・ ZA B P= ______ ZA B D
1
=—X =
2
尝试练习
1、如图,ZA B C=60°, ZA B D = 145°, B E 平分ZA B C .求ZD B E 的度数.
c
D / £
B
2、如图,点0在直线AC±, ZA0B=55°•用量角器作出ZB0C的角平分线0D,并计算ZAOD的度数.
3.如图,E是直线AC上一点,E F, EG分别是ZAEB, ZBEC的平分线•求ZGEF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