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论文

合集下载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范文一:生态学视域下的英汉翻译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学研究。

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

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

对于英汉翻译的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

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互相促进。

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

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立一种整体性思维。

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

”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

翻译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

梳理和廓清这些形成翻译活动的要素的动态平衡发展,有助于建构英汉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域。

[文学,翻译,创造性,其他论文文档]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

[文学,翻译,创造性,其他论文文档]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精品源自数学科摘要:文学的翻译是译者用另一种语言把厡作者的意图艺术地传达出来,使读者在阅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作者那样如身临其景,有同感同悟,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限度与可接受性必须符合以下及格标准:符合知识的客观性,遵守理解的合理性、文本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关键词: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可接受性一、文学翻译是创造性叛逆(一)文学翻译的创造性。

任何翻译,不管是一般的日常翻译、科技翻译,还是文学翻译,其本质其实都是把一种语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去,但是文学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文学翻译不是机械的去堆砌语言,而是为了给读者带来能够领略异国风情和不同民族文学的“创作”工作。

然而,已有的翻译实践表明,现有的文学翻译作品和文学翻译要达到的要求始终存在这一定的差距。

(二)文学翻译的叛逆性。

如果说,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那么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就是反应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

但是,这仅仅是从理论上而言,在实际的文学翻译中,创造性与叛逆性其实是根本无法分隔开来的,它们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

因此,法国文学社会家埃斯卡皮(RobertEscarpit)提出了一个术语——“创造性叛逆”(CreativeTreason),并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最根本的特点是:“它把原作引入了一个原作者原先所没有预料到的接受环境,并且改变了原作者原先赋予作品的形式。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意义是巨大的,正如埃斯卡皮所说:“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基于文化意象的文学翻译论文

基于文化意象的文学翻译论文

基于文化意象的文学翻译论文一、文学作品中的文化重构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按照符合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预期的预设实行文化意象重构。

这就要求译者首先对自己头脑中储备的文化预设相关信息全面了解,同时要努力提升自己对译入语文化的了解和把握水平,其次要具备双文化水平。

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闹天宫》反映的是孙悟空大无畏的叛逆精神,为中国人所乐道。

不过该书在被译成阿拉伯语时成了“大闹天堂”的意思,结果引起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感。

因为在阿拉伯国家的观点中,天堂是至高无上的圣洁之殿,岂是能够大闹之地。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包括传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世界观或人生观、民族心理和性格、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范式、审美倾向、文化取向等。

每一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信息也会异彩纷呈。

译者要根据自己头脑中的预设知识对作者预设的信息实行推断和填补,从而做出合理的解读,并对译入语语境实行准确把握和重构,以恰当的方式让译入语读者易于接受,从而达到文化交流和交际的目的。

二、文化预设重构的途径从文化出发的翻译一般采取归化和异化的方法。

归化法能够让读者比较自然地接受熟悉的“本土文化产物”,而异化法能够让读者对外来的“异国他乡的新事物”产生兴趣,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

比如,傅东华翻译的《飘》,其译本采用的就是归化的手法,为了让中国读者容易接受,使作品深入大众,把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姓名加上了中国传统的姓氏,译成了“郝思嘉”“白瑞德”……并解释说归化手法的“目的是忠实于全书趣味精神,不在求忠实于一枝一节”。

另外,杨宪益先生在翻译《红楼梦》时所确定的翻译目的就是传播源语文化,让中国的文化更广泛全面地被西方所了解,同时也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因而在其译文中较多地应用了异化的手法。

让喜欢新奇勇于探索的西方人对神秘古老、包罗人间万象的中华经典产生兴趣。

在对文学材料处理时,译者要考虑到两种文化所涉及的具体语境,从文化态势、主体区分、言语对象、表现手法、语用效果、翻译质量等方面综合把握。

林纾小说文学翻译论文

林纾小说文学翻译论文

林纾小说文学翻译论文在译自狄更斯的《董贝父子》(DombeyandSon)小说中,林纾描述了董贝一家由盛而衰的不幸遭遇以及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疾苦,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从而改良政治,推动社会变革。

在《迦茵小传》(JoanHaste)、《巴黎茶花女遗事》(Ladameauxcamélias)、《块肉余生述》(DavidCopperfield)、《离恨天》(PauletVirginie)等小说中,都传递出对西方社会自由、平等婚恋观的肯定,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礼教色彩和人文精神。

而同时,林纾为使译作被广大读者所接受,他在翻译过程中适时迎合主流意识形态、考虑国人的心理接受水准,对原著内容进行删减或改编。

在《黑奴吁天录》的《例言》中,林纾曾写道:“是书言教门事孔多,悉经魏君节去原文稍烦琐者,本以取便观者”。

因此,在不影响情节叙述的前提下,他将书中原著作者抒发宗教情怀、宣扬宗教力量的大篇幅相关基督教义的描写大量删去,以剔除宗教局限性对作品思想意义的影响。

此外,为迎合国人的阅读习惯,将大量细致的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删减或缩译以突出作品的故事情节。

例如,《块肉余生述》开篇第一章原著作者关于医生的127个词的大段描写,被林纾仅以“医生平惋不杵人,亦不叱狗”11个字一笔概括,堪称经典。

同时,为顺应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的价值理念,林纾还将很多原著的书名加以中国化转译,例如,将英国作家哈葛德的《蒙特祖马的女儿》(Montezuma’sDaughter)译为《英孝子火山报仇录》、将大畏克司蒂穆雷的TheMartyredFool译为《双孝子喋血酬恩记》、将狄更斯的《老古玩店》(TheOldCuriosityShop)译为《孝女耐儿传》、将Dr.JohnsonandHisFather译为《孝子悔过》等。

第二,林纾还采用异化策略,在坚持使用古文笔体翻译西文小说以挽救古文逐渐衰亡命运的同时,积极改良章回体等文言叙事传统,借鉴西方文学元素,介绍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西方文学的创作手法,以通过“以彼新理,助我行文”赋予古文更加丰富的价值和表现力,另外,在译作的序跋或注释中将中西文学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开启了中西文学比较之先河,为革新我国传统文学观念、改良创作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2篇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一:接受美学视阀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一、审美特征首先,儿童文学相较成人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独有的稚拙性。

为适应儿童的口味,儿童文学作品往往稚嫩、淳朴、清新自然,具有成人文学所没有的原初本真的“傻里傻气”。

这种稚拙之美通过的作家的笔深入作品中,折射出儿童内心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提及儿童文学,人们就会联想到浪漫与想象、梦幻与诗意、神秘与瑰丽的意境。

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往往与幻想联系起来。

没有幻想就没有儿童文学。

儿童的理性思维偏弱、现实感不强,分不清现实与想象,也不懂得事物的内在联系。

为接近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文学主张要张扬幻想。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能为儿童打开通往幻想世界的大门。

再次,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被儿童常态化适用。

在童趣审美意象组成的单纯简约的外层结构下,儿童文学浓缩着创作主体的复杂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

单纯想象的审美符号体系下,寓言形态的儿童文学容易被儿童接受,引发共鸣。

蕴含于作品中关于社会、人类、自然等复杂的深层内涵可以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释放能量,帮助儿童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健康人格的建立。

二、语言特征首先,儿童文学的语言浅显易懂。

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思维能力弱,语言能力在逐步完善,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浅显、简洁、准确、流畅,能够被儿童读者理解接受,并未儿童的语言习得提供范本。

其次,儿童文学的语言具象化。

由于儿童抽象思维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文学的语言是形象、生动、具体、动态的。

运用儿童熟悉、常见的具体形象进行描述,把人物和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神态等具体、直接的表现出来,与儿童闹钟的形象相吻合。

再次,儿童喜游戏玩乐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文学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有趣的东西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快乐的情趣。

有经验的儿童文学作者往往把“引起兴趣和引人发笑”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也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

翻译实践报告毕业论文

翻译实践报告毕业论文

翻译实践报告毕业论文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我选择了进行一项研究项目——翻译实践报告毕业论文。

这个项目既是对我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也是对我个人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的一次考验。

研究的主题是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转译。

我选取了一篇中国现代散文作品进行翻译,并将其中的文化元素转译成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翻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首先,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最重要的是准确传递原文中的思想和情感。

在进行翻译时,我不仅要理解作者的用词和句法结构,还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化背景。

只有在全面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我才能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文学作品中常常涉及到文化元素,如习俗、传统、历史背景等。

在翻译过程中,我不仅要将原文的文化元素转译成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还要确保转译后的表达方式能在目标文化中传达相同的意义和情感。

这就要求我对目标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以便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此外,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语言风格和文体的保持也至关重要。

每个作家都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体,这是他们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

在翻译时,我要尽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独特魅力。

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抽象而隐喻的,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需要将作者的抽象形象和隐喻意义准确地转译成目标文化的具体形象和意义,这要求我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一定的决策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我常常面临多种表达方式的选择。

我需要在准确传达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观点,并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这就要求我有较好的语言判断和决策能力。

最后,在翻译实践中我也收获了很多。

通过与教授和同学的讨论和反思,我对翻译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能力。

我也学会了在短时间内高效地组织和完成一项大型翻译项目,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英语翻译方向的论文范文

关于英语翻译方向的论文范文

关于英语翻译方向的论文范文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不可没,英语翻译,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语翻译的论文篇1文化空缺与英汉翻译摘要:不同民族的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承载的文化也不尽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多相异之处,文化空缺就是这些差异的极端表现,它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与其它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性的充分体现,这无疑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所以文化空缺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迁移,更是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文化空缺英汉翻译翻译作为人类最早进行的交流活动之一,一直在不同的语言集团间沟通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翻译所起的中介作用,民族间才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为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

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也因此而更加受到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开放性的特点。

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人们交流思想和文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传播文化信息、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凸显。

翻译界对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心从译意到译信息再到以文化为导向的翻译,正说明翻译实质是文化的翻译。

如Bassnet & Lefevele就指出翻译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文化互动的研究,Nida亦强调译者的双文化能力。

而在交流与翻译活动过程中,各民族由于语言文化异质性的客观存在,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交流的障碍。

其中作为语言文化异质性极致体现形式的文化空缺现象更使交流者进入了两难的境地。

为积极应对空缺现象带来的问题,促使交流与翻译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在交流与翻译过程中逐步探寻处理文化空缺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翻译,在古时候叫做“象寄”或“通事”。

《说文解字》里说:“传译四夷之言者。

”《义疏》里也提到:“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文学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文学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学翻译过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英语句子成分的省略及汉译”“文学翻译中隐喻的传译”一、选题范围1、翻译与文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宏观方面,一般从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的生产、接受、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讨论,可以从社会、文化、历史、交际的视角切入。

阐述为什么有那样的译文?如严复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傅东华翻译《漂》时为什么使用归化的手段,鲁迅翻译的策略,翻译材料的选择等等。

微观方面,可以讨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如何在翻译中表达,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

2、翻译与语言学理论:可以从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如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等),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考虑选题。

如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中讨论的衔接与连贯及其翻译,也可以讨论他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别入手,进一步讨论他们在翻译中的处理,主位、述位的推进极其在翻译中的体现。

英语汉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等等。

3、翻译与语文学。

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问题。

4、应用翻译:主要从特殊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讨论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如何处理。

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等。

5、译文对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在同以时期或不同时期进行的翻译做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个译者对同一篇文章或书在不同时期的翻译的对比;可以是翻译技巧等微观层面的对比,也可以是宏观曾面的对比,以探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译者回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原因?6、翻译及评论:首先选择一篇长文,一般是文学作品且没有人翻译过,进行翻译,翻译完后,从上述五个方面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论。

7、译者风格。

8、翻译与美学。

二、选题方法:上述各个方面均可写出几本甚至几十本专著,因此大家从上述方面可以选出一个写作的范围。

缩小选题范围:首先是广泛浏览上述各有关方面翻译研究资料,以确定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且有话可说,这是缩小范围的第一步。

关于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关于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关于英美文学论文范文英美文学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并且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著名的代表作和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宝贵的财富。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美文学论文范文篇1浅谈英美文学的翻译方法在过去的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之中,我们通常将我们的著作划分成美国文学和英国的文学。

然而两部分文学著作,又需要从不同的时期写出不同年代的故事,我们所学习的欣赏是从流派的代表作和作家入手,分为文学著作,文学的派别以及文学潮流,对于英美文学的赏析,作品是相当的多,我们只能够挑选出作品简略阐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实用性”课程的出现,其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面对当前的形势,作者试图从兴趣着手,结合教学实践,对文学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谈谈看法。

译者的文化选择与其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受主体文化的影响,许多译者大都有意无意间认同主体文化并采取一定的策略实现自己的文化选择。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美学的观点,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有其隐含的读者,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也有类似的观点,“接受是作品自身的构成部分,每部文学作品的构成都出于对其潜在可能的读者的意识,……作品的每一种姿态里都含蓄地暗示着它所期待的那种接受者。

在大学中我们学习到的英美文学课程,是我们高校英语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还有写作能力的,了解英语文学的能力,去了解一下文学的知识还有方法,通过阅读的形式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们的语言功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随着我们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学习的课程多方面的出现,这使得文学课程逐渐的边缘化。

如何才能够在当今的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可以提高们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带领我们走的很远。

因此,带着兴趣学习,针对如下的几个问题,讲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内容英美文学的学习,主要由两个大部分构成主要内容,一部分是英美国文学作品,另一部分是英美国文学历史。

文学英语论文范文3篇

文学英语论文范文3篇

⽂学英语论⽂范⽂3篇⽂学圈课外阅读中学英语论⽂⼀、扣准概念,是⽂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的基础毫⽆疑问,⽂学圈是核⼼概念。

根据丹尼尔的描述,笔者以为其所说的“⼀⼩群”与当前英语课堂上的⼩组类似,⼀个⼩组的成员即可成为这⼀⼩群学⽣(当然也可以是课后⾃由组合),“读⼀本书”保证了这⼀⼩群学⽣能够围绕同⼀个话题进⾏“深度研讨”“,圈”即“群体”,是学习的主体体现。

课外阅读是⽂学圈在本研究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促进学⽣英语阅读能⼒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情形来看,因为英语作为⼀种语⾔,其能⼒提升更多地发⽣在学⽣课后的英语意识与英语交流上。

但第⼆语⾔的学习⼜决定了学⽣不⼤可能有⼀个良好的英语交流情境,⽽⽂学圈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情境。

这样,将⽂学圈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个可以利⽤前者促进后者的情境,从⽽在理论上进⼀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亦为实践奠定基础。

⼆、精设步骤,是⽂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的途径有了上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到实践中,⽂学圈⼜应当如何应⽤呢?笔者通过研究,寻找到了重要步骤。

⼀是基于共同爱好,共选⼀本书,共建⼀个组。

在学⽣进⼊初⼀时,笔者就注意帮学⽣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基于⽂学圈的思想,笔者推荐学⽣以《悦读联播》作为阅读材料,并根据⾃⼰的朋友圈去初步形成阅读圈,教师根据学⽣⾃主建⽴的阅读圈中成员的英语学习能⼒进⾏调整,让阅读圈成为⽂学圈。

这样,通过⼀本⼤家都愿意阅读(这⼀点很重要)的书,将⽂学圈形成。

⼆是围绕⼀个话题,从⽂学解读的⾓度深⼊阅读。

笔者以为⽂学圈是离不开对⽂学的研读的,尽管初⼀学⽣能⼒有限,但这样的要求可以给学⽣培养⼀种意识。

从英语⾏⽂特点的⾓度去阅读,去理解,然后在⽂学圈内交流,这样学⽣的阅读就不只是浅显的“读”的层次,更能抵达理解、运⽤的层次。

值得强调的是,这⼀过程中不能完全局限于学⽣理解后再交流再应⽤,因为语⾔有⼀个特点,即其有可能在应⽤中加深理解。

三是教师适度介⼊。

文学翻译文化研究论文

文学翻译文化研究论文

文学翻译文化研究论文引言文学翻译在不同语言文化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的转移,更是文化的转移。

文学翻译涉及到的语言、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文学翻译成为了一项相当复杂的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文化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文学翻译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剖析文学翻译的难点与挑战,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讨论。

同时,本文还会探讨文学翻译对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积极意义,为人们更深入了解、理解和传播异国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文学翻译的难点与挑战文学翻译的难点在于涉及到文化的转移,特别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转移。

具体而言,文学翻译的难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语言是文学翻译中最基本的问题,它涉及到同一语言的同音同义词、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等问题。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再根据词语的使用和含义进行翻译。

因为不同语言之间对于词汇的使用、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对比。

文化文化是文学翻译中最为重要的难点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原文中的文化背景,并尽可能将之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方式。

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需要建立在具体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之上,所以有时候即使翻译者将原文翻译得很好,目标读者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不能正确理解。

文学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性要求比较高,对翻译者的语言表达和文学修养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文学翻译远比普通语言翻译更为困难。

翻译者需要将原文中的艺术形式和美感传递到译文中,并尽可能避免翻译过程中对文章的破坏。

文学翻译的积极意义尽管文学翻译存在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它对于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文化交流文学翻译为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和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传递了理念、思想、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论文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论文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论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篇章语言学兴起,语篇连贯性被逐步引入翻译研究中。

德国语言学、翻译学家沃尔夫拉姆·威尔斯将翻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理解阶段和重构阶段。

文学翻译当然也不例外。

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文学翻译不同于科技和法律翻译,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在文学翻译重构阶段遵循一套特有的原则。

目前,中国德语译者和翻译学学生都急需掌握一套实用的翻译理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全文如下:摘要:《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威·梅·萨克雷的成名之作,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富幽默的天赋和善于讽刺的才能,“用逼真而动人的文笔,揭露出政治和社会上的真相—马克思”,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中上层社会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

小说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文章立足于解读杨必译著《名利场》,提出文学翻译在不能脱离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它的艺术性的观点。

翻译包括文学翻译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关于这个问题的论争,由来已久。

本文并不想对引起这一论争的原因及内容再做赘述,笔者赞成刘宓庆先生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提出的观点“翻译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而以科学性为基本属性,而这个基本属性又必须伴随翻译的艺术性,因为翻译的艺术性是它独具特色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

”文学翻译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涉及到译者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可以容许到多大程度这一重大问题。

众所周知,《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威?梅?萨克雷的成名之作,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富幽默的天赋和善于讽刺的才能,“用逼真而动人的文笔,揭露出政治和社会上的真相―马克思”,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中上层社会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

小说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而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所以能获得翻译界的一致好评,原因也正在于杨译用地道、流畅的汉语,忠实地传达了原作幽默、讽刺的意味,再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论文

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论文

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论文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它将翻译视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的目的。

在文学翻译中,目的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论文》旨在探讨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方法及其应用。

一、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方法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方法有三个关键因素:源语言、目标语言和目的。

源语言是原始文本所使用的语言,目标语言是翻译所要翻译成的语言,目的是指翻译的目的或目标。

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方法不只是单纯的词语翻译,而是一种基于目的的意识形态转换和语言转换的过程。

目的论的文学翻译方法注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考虑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考虑读者所期望的阅读体验,以此来确定翻译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翻译目的包括两方面:翻译的外在目的和翻译的内在目的。

翻译的外在目的是指翻译成品在目标语言文化范畴内的使用目的,例如:教育、宣传、娱乐等等。

翻译的内在目的则是指将原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等元素转化到译文中去。

在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翻译者需要考虑原著中所描绘的文化特征与目标语言文化的差异。

翻译的目的是要将原著的文化内涵传递到译文中,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翻译者需要使用目标语言文化中能够表达相同意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敏感性和准确性优秀的翻译必须不仅准确,而且要在表达过程中考虑到读者的敏感性。

在文学翻译中,误解或者失误将会破坏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文学意境。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可读性和流畅性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方法,要求翻译成品要受到读者的欢迎,因此,翻译者需要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翻译成品需要流畅自然,让读者能够享受到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美好阅读体验。

二、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应用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在文学翻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中外文学作品翻译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语言、文化和背景等一系列的差异,然后结合读者的需求和文学特征,最终完成译文。

【论文】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其翻译

【论文】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其翻译

【关键字】论文彼得•纽马克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诗歌的文化翻译【摘要】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形式,中国古代诗歌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还将其翻译成其它语言。

本文试图通过彼得•纽马克的理论对中国诗歌的文化翻译进行初步探讨,这也证明了此一理论在中国诗歌的文化翻译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语义翻译,诗歌翻译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形式,中国古代诗歌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还将其翻译成其它语言。

对于不同的译者,翻译的版本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基于自己过去的研究和其他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原则。

1.诗歌翻译的特点诗歌翻译完全不同于小说、戏剧、散文以及电影剧本的翻译,这取决于它自身的特点。

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一般来说,有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诗强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一首美丽的诗在其诗行之间必须有致命的吸引力。

当你听到一些迷人的诗歌正在被阅读,似乎你正在听一首美丽的歌谣。

其次,从语言的角度看,诗的语言很简洁,每个信息都有一个单元结构。

由于其韵律、节奏和形式的要求,它的结构相当不同于一些常见的语言结构。

最后,诗是文学的最高级形式。

诗歌是韵律、形式和理念的集成,这其中任何一项的缺失都会导致诗歌的崩毁。

更重要的是,诗的意义应该在诗行间得到理解。

因为当作家写作一首诗时,诗行间便充溢着许多想象的成分。

这也就是说,我们总能看到诗的朦胧之美。

对一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取决于欣赏者、时间和空间。

2.关于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交际翻译对读者产生的效果能够尽可能地接近读者的原初理解。

语义翻译则试图在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确切地去表达原始环境中的背景意义。

从理论上讲,这两种方法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交际翻译必须更强调效果,而不是消息的内容。

语义翻译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是效果较差。

文学翻译异化与归化论文

文学翻译异化与归化论文

文学翻译异化与归化论文摘要:归化和异化是译者针对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面对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其目的是指导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与运用。

归化趋向于译文读者的思维,力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的规范,较好地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需求;异化是趋向于源语国的思维方式,力求保留原文的语言及文化特色,以丰富译文读者对译文“陌生感”的需求。

运用何种翻译策略,还需要译者考察具体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无论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都是为了使译本能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达到沟通不同文化的目的。

洪堡在给施莱格尔的信中写道:“在我看来,所有翻译都只不过是试图完成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任何译者都注定会被两块绊脚石中的任何一块所绊倒:他不是贴原作贴得太紧而牺牲本民族的风格和语言,就是贴本族特点贴得太紧而牺牲原作。

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路线不是难于找到而是根本不可能找到。

”因此,就其本质而言,翻译通过转换语言的形式来传递源语文化,使处于不同文化氛围下的读者尽可能地拥有共同的理解,促进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1.文学翻译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文学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转化的艺术,一如茅盾对文学翻译的界定,他认为:“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这样的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作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适合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

”[1]因此,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艺术,是翻译主体对客体的进行艺术再加工的过程。

相对于原作而言,文学翻译是基于原作的一种二次创作。

译者基于原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和艺术风格等,通过自身的理解、感受、体会和创作能力再运用自身的方式所呈现。

网络文学翻译论文3000字_网络文学翻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网络文学翻译论文3000字_网络文学翻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网络文学翻译论文3000字_网络文学翻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网络文学翻译论文3000字(一):当代网络文学翻译与传统文学翻译的对比论文摘要:网络文学翻译作为一种新的翻译模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学术生活。

网络文学翻译相比传统文学翻译,有翻译技术、网络平台作为支撑,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网络文学翻译与传统文学翻译相比有哪些优势、劣势,翻译质量如何保障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文学翻译;传统文学翻译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逐渐兴起,网络翻译也层出不穷,这对传统文学翻译产生了冲击。

网络文学翻译相较于传统文学翻译有一些新特征,例如:更即时、更多互动、受众更广、更便捷等。

相对于传统文学翻译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网络文学翻译有更多可塑空间,当然网络文学翻译误译、漏译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传统文学翻译传统文学翻译是以纸张为媒介,译者把自己的译文逐字逐句誊写在纸上,由出版社编辑出版,最后印刷上市的(张英洁,2013:7)。

传统文学翻译的译者完全脱离网络,不借用电子词典或翻译机器,不使用计算机录入文本,这也是最早的一种翻译方法。

二、网络文学翻译网络文化是当代影响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契机,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网络也给文学的发展创造了平台,网络文学随之产生。

外国文化的流行让翻译外国畅销文学作品成为翻译爱好者一种文学时尚。

网络文学翻译就是指翻译行为的网络化,包括把传统文学翻译作品上传到网络上或者直接在网络上利用翻译工具进行文学翻译。

这种网络化的文学翻译给文学翻译提供了更大众的平台,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学翻译的翻译策略,以及译者、读者的角色等。

(郭振星,2013)三、网络文学翻译的新特征(一)即时性与传统文学翻译相比,网络文学翻译具有即时性。

外国文学畅销作品很快能呈现在网上,与之相应的中文版也会在网上随之推出,翻译者可能是翻译专家,也可能是民间翻译团队或个人。

网络文学翻译的即时性特点,使读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学作品的故事内容,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探究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论文

探究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论文

探究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论文英语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它既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又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

本文将探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并着重分析其中的三个方面:对源文学作品的忠诚度、再创作与创新、以及语言的美与韵律。

首先,对源文学作品的忠诚度是英语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

忠诚度意味着翻译者应该尽可能保持原作的风格、语调和意境,尽力传达原作的情感与思想。

然而,在追求忠诚度的过程中,翻译者也需要面对许多挑战,例如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不足以及不可直接翻译的文化内涵等。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使得英语文学翻译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翻译者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专业能力的机会。

第二,再创作与创新是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征。

翻译并不只是简单地将源文学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而是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与创新。

翻译者可以通过对文本的重组、扩展或缩减,以及改变语言的运用和结构等方式,增添或强调原作中的一些特征。

通过这种再创作和创新,英语文学翻译可以使作品更加适应目标读者的背景和文化,并且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语言的美与韵律也是英语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而翻译则是将这种灵魂传递给其他文化和语言的一种方式。

在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借助自己的敏感度和判断力,选择合适的词汇、句式和结构,以保持源文学作品的美感和韵律。

同时,英语文学翻译也会受到目标语言的特点和文化的影响,因此翻译者还需要进行权衡和调整,以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具备独特的美感和韵律。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翻译具有许多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

在实践中,翻译者需要在保持源文学作品忠诚度的同时,进行再创作和创新,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语言结构,使译文具备美感和韵律。

通过这些努力,英语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成为了一门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和创造力的艺术。

伦理模式的文学翻译论文

伦理模式的文学翻译论文

伦理模式的文学翻译论文方华文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美好的追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社会形态的性质、面貌和人们的精神活动。

世界各国人民在文学艺术上的优秀创造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借鉴。

而文学翻译工作对于提升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以及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该观点只谈到了外译中的情况,即把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给中国读者的过程不仅是呈现“他者”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与“他者”交际的过程,在这个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译者推动了互为“他者”的中外双方之间的跨文化合作,同时使中国读者受益。

实际上,该观点已经蕴含了切斯特曼的交际伦理思想。

文学翻译的复杂性和困难度要大于非文学翻译,所以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归纳起来,方华文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必须具备进步的思想品质。

方华文认为译者不能单凭个人的好恶进行选材,而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祖国的需要加以取舍,只译有利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健康作品,而不应翻译反动落后、黄色淫情的作品。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明的时代,进步的时代,健康的时代,但也不乏低级趣味的文学作品。

作为翻译工作者,必须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热爱自己的祖国,善于区分准确与错误,区分思想崇高的作品及下流淫秽的作品,不为了经济利益的得失丧失自己的立场。

文学翻译工作者不仅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还将其视为政治、思想、生活修养的教科书,译出高品质的作品,服务于我国的各项事业。

我们可以看到,该素质要求译者译有所为,亦有所不为,选择原文本时除了考虑个人兴趣,还须考虑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为社会和祖国服务,同时履行翻译的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

这已蕴含了切斯特曼的服务伦理和承诺伦理思想。

2.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基本功,掌握驾驭语言的技巧。

方华文认为从事翻译工作,特别是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译者对语言的了解应该是深入的,而不应该停留在肤浅的层次。

语言在翻译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信息的载体、内容的外形,是交际的主要手段。

论文题目: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以《哈利·波特》为例

论文题目: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以《哈利·波特》为例

论文题目: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以《哈利·波特》为例2023年,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研究热点,这其中以《哈利·波特》的翻译和传播为案例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哈利·波特》是一部以魔法世界为背景的英国儿童奇幻小说,自1997年首次出版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并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极大的代表性。

文学翻译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翻译可以使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而文学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语言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尤其是在跨文化翻译和传播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对于《哈利·波特》这样的跨文化小说,进行翻译需要结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从而进行文化调整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比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留原著的文化元素和情感色彩,同时要避免直译和误译,准确地传达原著的意思和情感。

同时,文学翻译也需要加强对原著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的把握,从而使翻译后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更贴近原著,同时也更符合目标文化的阅读习惯和口味。

《哈利·波特》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原著的魅力和情节,在翻译和传播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成功之处。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相对相似,对魔法和奇幻等元素有相同的认知和兴趣,从而使翻译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也为文学翻译和文化传播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

比如在翻译和传播中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通过网络直播、朗读、演绎等方式进行多元化的传播。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支撑与促进。

翻译可以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便捷,而充满文化元素和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未来,文学翻译和文化传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形合与意合辩证法角度观古诗翻译策略(潘静20084033042 英语师范三班)摘要:形合( hypotaxis ) 和意合(parataxis)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也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所在。

本文提出应当运用哲学中的辩证法原理看待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真正做到学术研究全面、客观、严谨以及科学。

一方面,要重视句子及其以下层面的语言特点:英语侧重形合,汉语侧重意合;另一方面,更要研究英汉语的意合与形合在句子层面以上(段落、篇章)所具备的不同作用:英语篇章使用词汇手段等意合组织方式,而汉语篇章中则采用重复和骈偶等形合手段【1】。

本文利用对《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英译研究分析,强调辩证地、动态地看待英汉语中的形意合问题,改进汉语古诗翻译策略,使译作体现并契合原诗作者的思想与内容,使译作读者明白并理解原诗的内涵与文化。

关键词:形合意合辩证法古诗翻译Abstract: The very common mea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are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in a language should be researched in a dialectic way. Only in this way, can academic research become more complete and objective. On the one hand, ou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s and structures below the sentences leve l–English is more hypotactic while Chinese is more paratactic.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structures at the level of paragraphs in the two languages. Lexically paratactic structures are often found in English paragraphs, and hypotactic structures in the form of repetition and parallelism are frequently employed in Chinese. The author attaches the high importance to research languages in a dialectic way by the analysis of Mooring at night by Maple Bridge. So that we can find some strategies about the poem translation and make the successful exchange of two kinds of people with various background.Key words: hypotaxis, parataxis, dialectic way, poem translation1.引文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英汉语篇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符号由“散”(个体的词)到“集”(组织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具有外显性和刚性;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具有内隐性和柔性。

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意合则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2】。

著名学者奈达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 (1983年)一书中指出,就汉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即形意合之对比。

我国许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其中刘宓庆先生认为:形合和意合两种手段通常存在于一种语言当中,但是二者的作用绝不是等量奇观的。

许多语言都表现出各自的侧重点:英语以形合见长,结构紧密,注重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以形显义,注重句子形式;汉语以意合见长,行文散漫,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以神统形,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3】。

从英汉语的短语和句子结构来分析,“英语侧重形合,汉语侧重意合”这样的结论高度概括了两种语言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

2.动态、辩证化的翻译策略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研究视界的扩展,有不少学者发现,如果在语言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有的人直接将这句话片面理解为“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因此在翻译实践中直接套用这样的规律:英译汉即是形合变意合,汉译英则是一个逆过程。

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化,绝对化,是极为不科学的。

只有运用哲学中的辩证法来辩证地动态地看待这一问题,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不会犯片面化、绝对化的错误。

由此可见,英汉语种形合与意合的应用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在一般情况下,形合与意合是对立地存在于英汉语当中的,只是在一定语境中,其功能又会发生变化【1】。

具体来说,形合与意合的研究须包括两个层面:句子及句子以下(词组、单词)与句子以上(段落、篇章)。

从上面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语在不同研究层面上的形合、意合侧重程度是有差异性的。

英语形合为主,意合为辅;形合主要出现在句内,意合主要出现在篇中;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意合用于句中,形合出现在篇里【1】。

因此,在讨论翻译策略时,我们不可以将其绝对化、公式化。

翻译有法,但法无定法。

也就是说翻译策略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没有绝对化、公式化的规律。

辩证法突破了形合和意合研究的局限性,也为英汉/汉英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即英汉语在不同层面的形、意合侧重程度差异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独特技巧:增译和减译。

英译汉可能会增加某些东西,但绝对必须减掉一些东西;汉译英时可能会减掉某些东西上,但是绝对会增加一些东西【4】。

+ 汉语表达的篇中格式—英语表达的句内形式英语汉语+英语表达的句内形式(英语形合)—汉语表达的篇中格式3.运用动态、辩证化翻译策略进行古诗翻译诗歌翻译别是一家。

提“别”字在于诗歌翻译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和高超的艺术手段。

众所周知,诗歌是语言高度浓缩、形神兼备的艺术品。

因此,诗歌中词汇容量大,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具有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特征。

为达到翻译“忠实”和“达意”的基本翻译要求,运用前面所阐述的动态、辩证翻译策略,可使译诗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现以意境清远、情景交融的唐诗《枫桥夜泊》这首诗歌作为个案分析,具体分析古诗英译的相关策略。

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译文一:The moon goes down, crows cry under the frosty sky;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Beyond the Gusu walls the Temple of Cold Hill;Rings bell which reach my boat,breaking the midnight still.(许渊冲,1998:224)译文二:Anchored at Night Near Maple BridgeThe old moon is going downAnd the crows make a ruckusThe world is covered with forestThere are maples on the riverbankAnd the lights of fishing boatsDrift with the currentI fall into a sad sleep跨行成句The monastery on Cold MountainIt is outside the town of GusuThe sound of its bellTouches the guestboat at midnight(王守义,约翰·诺弗尔合译)诗中描写了苏州城外江边的夜景:在逐渐西沉的残月下,天空布满了秋霜,耳边偶尔传来一两声乌鹊的啼鸣;在朦胧的夜色中,江边上的枫树只见黑黢黢的树影,江中的渔火在雾气茫茫中闪烁,这两种景色的对峙勾起了诗人的羁旅之思;附近寒山寺传来低沉而悠长的夜半钟声使诗人的乡愁更加深沉【5】。

A.从句子及句子以下的层面上来说,汉语诗歌注重意义连接,即使只是一堆名词堆砌在一块,也可以产生美的意境,产生新鲜的意义,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古诗英译增加了英语形合层面上而在汉语诗歌中隐含的东西。

比如说:许译本中动词的三人称单数形式(goes),名词复数形式,形容词副词形式(dimly),全部倒装(第三小句),定语从句等汉语中缺省但是却隐含在古诗当中的信息;王诺合译本中的过去分词,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被动语态等等形式连接。

(意合变形合,增译)英语中这些显性形式,给人带来了悠长的美感,正如汉语诗歌意义衔接上所带来的朦胧美、含蓄美。

B.从整个篇章结构来看,这两个译本在形式上均是以诗译诗,所不同的是,许译本用的是格律体,而王诺合译本当中运用的则是自由体。

两首诗均突破了汉语诗歌的格式,减掉了诗歌篇章上的形合,转化为一种符合英译诗习惯的格式。

王诺合译本比许译本突破的程度更大一些,采取了跨行成句和“and”这个连接词来进行篇章意义的衔接。

(形合化意合,减译)不过这种减译的程度是有限的,是有其自身的存在条件。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同样可以推断:在汉译诗当中,减掉英语中的形式连接时必定发生的,而增加一些汉语篇章上的形式却是可能发生的。

(也许不需要增加汉语篇章衔接上的形合)4.结语根据对《枫桥夜泊》英译诗的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和句子以上层面辩证的分析,动态地看待这两个层面上的形合与意合存在程度,从而打开古诗英译的新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