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案】2013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9bb74aad02de80d4d840ee.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课题:海底世界——数数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电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1、放录象《海底世界》师:你看到了什么?(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
师:你是怎样数的?(生说:一行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7914e7e27d3240c8547ef05.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一)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4bcfcf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4.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一)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一)第一单元备课第一课时课题:海底世界——数数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电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1、放录象《海底世界》师:你看到了什么?(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
师:你是怎样数的?(生说:一行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1677bb284ac850ad0242ee.png)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海底世界-- 数数2、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1)1-10各数的认识(2)0的认识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0以内数的加法(2)10以内数的减法(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探索规律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空间与图形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2、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三)统计与概率1、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2、我又换牙了--统计(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2、教学广场找规律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5、雪山乐园 --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707b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c.png)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1-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2. 了解算式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加法、减法口算3.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并进行简单的比较4.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 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 数的认知2. 基本的加、减法口算3. 刻度尺的使用及长度比较教学难点:1. 加、减法运算口算2. 刻度尺的使用及长度比较教学方法:1. 课前启发——运用故事、图片等形式启发孩子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2. 演示——展示授课内容,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3. 操作练习——让孩子们掌握相关技能4. 课后巩固——提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1. 数的认知(2课时)活动1:自我介绍与数带来的魅力教师可以用图片、故事等形式介绍数字,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等信息,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2:数字的学习1. 教师用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展示 1-10 的数字,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数和写数。
2. 带着学生熟悉数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自行说出 1-10 中每个数字的前面和后面是哪个数字。
3. 让学生画出一张数字卡片,用写字本上的标准字体写出 1-10 中每个数字,颜色可以自由选择。
4. 让学生自行分解数字,如将 8分解成 6+2 或 4+4 等。
5. 带着学生运用有趣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 基本的加、减法口算(3课时)活动1:认识算式1. 在纸上画出一些加减算式,如 3+5=、7+1=、4-2= 等,让孩子们看图说话,猜出算式的答案。
2. 用实物或图片来解释算式的意义,如让学生将葡萄和苹果相加几个,再拿走一些,算一下剩下多少。
活动2:认识加法1. 教师展示加法表,并逐个读出表上的算式。
2. 灵活运用教学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基本的加法规则。
3.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加法口算,如 1+1=、2+3=、5+6= 等。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e0b86c8e9951e79b8927a8.png)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海底世界-- 数数2、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1)1-10各数的认识(2)0的认识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0以内数的加法(2)10以内数的减法(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探索规律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空间与图形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2、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三)统计与概率1、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2、我又换牙了--统计(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2、教学广场找规律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5、雪山乐园 --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0e0a3ada38376bae1fae60.png)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新疆高一生物期中试卷(必修)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Ⅰ卷选择题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 染色体数目增加B. 染色体片段移接到一条非同源染色体C.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增加D. 染色体片段倒位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3.四倍体曼陀罗体细胞中有48条染色体,则其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为()A、48B、24C、12 D.、44.八倍体黑小麦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112条,则其单倍体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A. 56条B. 28条C. 14条D. 7条5. 以E图为对照,下列A、B、C、D四图中表示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6.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科学家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出小麦幼苗是()A.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B.单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C.六倍体,含六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D.单倍体,含一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7.人的下列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结合会产生先天性智力障碍的男孩()①23+X ②22+X ③21+Y ④22+Y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它们起作用的时期一般是()A.有丝分裂间期B.有丝分裂前期C.有丝分裂中期D.有丝分裂后期9.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互换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⑥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A.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10.自然界中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这种“剧烈变化”的条件对细胞的作用相当于下列哪种条件对细胞的影响( )A.射线B.激光C.秋水仙素D.生长素11.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A.n/4 B.n/8 C.n/16 D.012.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A. 培养技术操作简单B. 单倍体植物生长迅速C.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 单倍体植物繁殖条件要求低、13.有关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着色B.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RNA和蛋白质C. 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的含量是稳定不变的D. 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中能保持稳定但有性生殖不能1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细菌和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①无毒R型②有毒R型③无毒S型④有毒S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是()A杂交实验法B单独直接地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C病毒侵染法D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16.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6cbd66f767f5acfa1c7cdfa.png)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 57人,其中女生26人,这些学生来自周围多个自然村。
他们大部分天真活泼,有礼貌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主动回答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
一方面,通过“分一分”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5b0c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4.png)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2. 掌握0-10的数值大小关系;3.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2. 数值大小关系的掌握。
教学难点:1. 数字0-10的书写;2. 数值大小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3. 数学游戏道具(如计数棒、磁性数字等);4. 彩色粉笔、黑板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如:教室里有10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谁呢?2. 出示数字卡片0-10,让学生认识并说出每个数字。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呈现数字0-10的书写形式,让学生模仿书写。
2.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特点,如0是一个圆圈,1是一根直线等。
3. 通过比较数字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 分发图形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2. 利用计数棒或磁性数字等道具,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让他们说出比这个数字大或小的数字。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利用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如教室里的座位号、书架上的书本数量等。
2.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图形,让他们说出图形上的数字以及数字的大小关系。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2. 引导学生总结数字的大小关系规律。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书写数字0-10的作业,要求规范书写。
2. 布置观察和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的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悉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并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e61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0.png)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课程简介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本教案旨在帮助老师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本教案包括全册教学目标、知识体系、教学重点及技巧、课堂演示等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数的概念并能够用手指和语言表示0~5之间的数字。
2.能够用手指和语言表示0~10之间的数字。
3.能够比较大小并用符号进行表达。
4.理解加法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5.理解减法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6.发现并解决问题。
知识体系数的概念1.了解数字的含义,认识0、1、2、3、4、5等数字。
2.用手指和语言表示0~5之间的数字。
3.用手指和语言表示0~10之间的数字。
比较大小1.比较大小的意义与方法。
2.掌握比较大小符号的使用。
加法1.学习加法的概念,认识和掌握加法的符号。
2.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减法1.学习减法的概念,认识和掌握减法的符号。
2.掌握简单的减法计算方法。
问题解决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及技巧掌握数字概念在进行数字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0、1、2、3、4、5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数字大小的概念是什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用手指和语言表示数字,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数字,并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
比较大小在进行比较大小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意义和方法,并掌握比较大小符号的使用。
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做一些比较大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比较大小能力。
加法在进行加法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概念,认识和掌握加法的符号,并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做一些加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到加法的应用。
减法在进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减法的概念,认识和掌握减法的符号,并掌握简单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做一些减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减法计算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https://img.taocdn.com/s3/m/2a3cef00ba1aa8114431d9f3.png)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海底世界-- 数数2、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1)1-10各数的认识(2)0的认识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0以内数的加法(2)10以内数的减法(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探索规律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空间与图形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2、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三)统计与概率1、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2、我又换牙了--统计(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2、教学广场找规律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5、雪山乐园 --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f8baf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2.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
活动一,4的组成。
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
活动二,5的组成。
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
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
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
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
活动三:6的组成。
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
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fa5dd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2.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数字1-10,理解数与量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和减法;认识简单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学会比较和排序,以及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册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认识并书写数字1-10,理解其代表的数量。
2. 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识别并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4. 比较物体的大小、长度和高度,并能进行排序。
5. 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基本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本册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2.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命名,特别是对不规则图形的辨识。
3. 比较和排序技巧的掌握,尤其是排序逻辑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 数字卡片和几何图形模型。
2. 计算器或计算板,用于演示加减法运算。
3. 排序和比较活动材料,如大小不一的玩具或图片。
4. 练习题和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将分为几个阶段:1. 导入阶段:通过故事、游戏或日常实例引入新的数学概念。
2. 探究阶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教具学具,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3. 讲解阶段:教师讲解知识点,演示运算过程,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练习阶段: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应用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阶段:回顾所学内容,进行小测验或讨论,确保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清晰展示每个课题的核心内容,包括:1. 数字和运算的示例。
2. 几何图形的插图和名称。
3. 比较和排序的示例。
4. 关键概念的强调。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家中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1. 基础练习:包括加减法运算题和图形识别题。
2. 应用题:设计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创意作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数学,如绘制含有数学元素的图画。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1. 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2013年9月海底世界数数授课时间2013年9,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
(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探索新知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图片。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
(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五、课后反思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科技小组活动”,通过提出“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信息还可以数一共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中一个问题做引导,通过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并借助自主练习中数“天上大约有几只小鸟”渗透初步的估计意识。
第二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数扎小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理解穿红上衣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
在自主练习中,借助“饭前准备”的画面,学习2个2个数的方法,初步渗透按群计数的方法。
在“贴一贴”练习中培养学生简单找规律的意识。
第三个信息窗是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借助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引起学生的争论。
两边人数不相等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跑过来的小朋友的加入使两边人数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而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第四个信息窗是“快乐课堂”,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树上苹果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关0的问题。
同时图中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进一步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
自主练习中又设计了“按顺序连线”的内容,进一步熟悉0—10各数的顺序。
四、教学措施: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一课时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一授课时间2013;9,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3、6题。
教学目标: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
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
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
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给熊猫画五官。
4、自主练习第6题,给学生3秒钟的时间看第六题的小鸟,学生估一估天上有几只小鸟?看谁估的最准。
估过之后,数一数验证一下。
再让学生观察图上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快乐的校园1—5的写法授课时间2013,9 6教学内容:教科书1—5数字的写法,“自主练习”第2、4、5题。
教学目的:1、会写1-5各数。
2、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点子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
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好吗?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行了。
“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
最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
“4”、“5”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2题,按照题目设计,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再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子图,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
2、自主练习第4题,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旁边的表格要我们干什么?学生能填对数就可,不做过多要求。
3、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观察,让学生把题意先看清楚,说一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
(根据给定的数涂出对应的圆圈个数,只要涂的个数与数字对应就可)再引导学生找出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
四、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二授课时间2013,9,7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1、2、3、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二、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独立看图(2)汇报观察结果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3)组间交流三、解决问题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教师随机板书问题)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和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象什么?4、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
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五、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快乐的校园6—10的写法授课时间2013,9,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6—10的写法及自主练习2、4、5题。
教学目标:1、学写6—10各数。
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