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生物: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精品导学案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教学设计与实施1教材分析与课时安排“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第二个课题,学生已学习了有关培养基和无菌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掌握使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并测定其数量。
其中既有关于特定菌株的选择策略等知识性内容,又有土壤溶液的稀释、菌落数量统计等操作性内容,难度较大、探究性较强,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好素材。
本课题教学实施中的关键在于两点:①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性内容与操作性内容的关系,要让学生理解特定菌株的选择策略,并学习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程序;②处理好课常与课后的关系。
本课题的实验操作时间不长,但是操作前要制备培养基、对培养基和其他操作用具进行灭菌,操作后的培养时间和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则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统筹安排教学时间。
根据这一教材特点,本课题教学可分2个课时进行,2个课时之间应留有2 d左右的间隔,以便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简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和进行微生物计数的实验原理;说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性培养基的用途;归纳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和方法。
2.2能力目标学会制备土壤样本稀释液,学会用稀释涂布法将菌样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平板;学会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数量测定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体会在实验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准备3.1土壤样品的采集以及土壤溶液的配制为保证实验取得预期效果,应选择经常施用尿素的农田,铲去表土后采集3~8 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回实验室后,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枯枝败叶及其他杂物,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10 g,加入到盛有90g无菌水的锥形瓶中,震荡10min,即制得101土壤溶液;制备完成后可置于冰箱冷藏室内备用(1~2 d)。
《专题2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包括无菌操作、细菌分离培养等;3. 学会运用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需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针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分析方法等。
2. 实验操作: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包括采样、稀释、涂布、分离培养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算分解尿素的细菌数量,并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4. 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以及结论写成一份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方案设计要合理,符合科学原则;2. 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3. 数据统计与分析要真实、客观,符合统计学原则;4. 实验报告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是否符合无菌操作原则;3. 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否真实、客观,是否运用了正确的统计方法;4. 实验报告是否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实验过程和结果,结论是否合理。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老师或同学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2.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分离和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提升实验操作技能,理解细菌的数量和种类与环境的关系,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14: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习目标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
重点与难点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学习过程一、筛选菌株1.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能,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
2.科学家能从热泉中把耐热细菌筛选出来原理是。
[思考1]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提供氮源的是,琼脂的作用是。
[思考2]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
二、统计菌落数目1.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除此之外,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
通过统计,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思考3]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是。
[思考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
3.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菌落。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来表示。
三、设置对照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
[思考5]请设计本实验的对照实验组:。
四、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方案、材料用具、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2.根据图示2-7填写以下实验流程:3.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cm的近中性土壤中,约为细菌。
4.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其目的是保证获得的平板。
细菌稀释度为,放线菌稀释度为,真菌稀释度为。
5.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
细菌一般在℃培养1~2d,放线菌一般在℃培养5~7d,霉菌一般在℃的温度下培养3~4d。
6.在菌落计数时,每隔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
选取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2020-2021学年生物选修一配套导学案: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导学案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班级:高二()班姓名:【学习目标】1.简述细菌分解尿素的原理及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
2.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根据各类微生物的代谢特征,配制选择培养基。
3.学会分离、纯化特定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计数的操作过程。
【自主预习】一、筛选菌株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筛选的依据:根据它对_________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2.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__________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_____或_____其他微生物生长。
3.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把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_____,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_____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二、统计菌落数目1.常用方法:_________法。
2.统计依据:当样品的_______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_____。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3.操作:(1)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2)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株数在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4.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___________,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_____________,M代表_________。
三、设置对照1.对照实验:是指除了_____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主要目的:排除实验组中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例如,为了确认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需以不进行接种的培养基培养作为空白对照。
四、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1)取样原因:土壤有“微生物的___________”之称,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_____,种类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标要求】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4、探讨微生物的利用【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学习目标】1、明确选择培养基的功能和作用原理,能够根据微生物筛选原理确定取样地点和方法2、知道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会测定微生物的数量3、尝试设计微生物学实验并写出实验方案,能关注无菌操作和对照原则【导学流程】【预习案】一、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或其他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和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边学边练】(1)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 D .肽酶【边学边练】(2)教程第22页的培养基为什么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二、统计菌落数目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和。
1.稀释涂布平板法----活体计数法(1)原理:当样品的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2)操作方法:稀释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
(3)统计原则①、选30∼300 个菌落的平板统计。
②、每个稀释度取3 个平板取其平均值。
(4)统计结果: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
C: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所用稀释液的体积; M:稀释倍数。
2.显微镜直接计数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内微生物数量。
优点:准确统计微生物实际数目缺点:3.设置对照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
【边学边练】(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平均值为165,那么每克样品中菌落数是(稀释液体积为0.1ml)()A、1.65×108B、1.65×109C、165 D 、16.5【边学边练】(4)用来判断培养基是否起到对照作用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全营养)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D、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全营养)三、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一、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稀释、制备培养基、涂布平板、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菌落计数二、实验操作:(一)土壤取样1、土壤是天然培养基---- 其微生物数量、种类。
《专题2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我们将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探究土壤中存在哪些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并学习其分离与计数的科学方法。
二、学习目标1. 掌握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3. 理解选择性培养基在细菌分离中的作用;4. 学会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计数;5.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2. 评价学生对细菌培养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3. 考察学生能否正确使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4. 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和计数结果,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生活中的尿素分解现象,引出本课学习主题——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同时,简单介绍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理论学习讲解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介绍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及如何利用其进行细菌的分离。
同时,介绍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 结果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讨论如何进行菌落的计数和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五、检测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菌培养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3. 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学后反思1. 反思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总结经验教训。
2.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应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差异,探讨可能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学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
A.2.34×108B.2.34×109C.234 D.23.4
4.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
(5)菌落计数:在菌落计数时,每隔24 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一些菌落。当菌落数目_____时,选取菌落数在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在________下,至少对____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______,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结果登记表格设计:
稀释度
103
104
105……
培养皿编号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菌落数/平板
菌数/克土壤
8、结果分析与评价
内容
现象
结论
有无杂菌污染
的判断
空白对照的培养皿中无菌落生长
菌落形态多样,菌落数偏高
选择培养基的筛选作用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大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
样品的稀释操作
得到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
操作比较成功
重复组的结果
若选取同一种土样,统计结果应接近
思考:在稀释倍数为105所得到的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为186、213、204个,求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是多少?
【课堂练习】
1.PCR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这种酶要能忍受93℃左右的高温。如果请你来寻找这种耐高温的酶,你会去哪里寻找( )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一专题二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共1课时)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① 标题: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② 重点知识点:
- 尿素分解细菌的分离方法:涂抹平板法、比浊法、比色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 尿素分解细菌在土壤中的作用和意义。
③ 词句:
- 尿素分解细菌: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 分离与计数:通过实验方法将尿素分解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进行计数。
- 重点:通过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难点:学生可能对科学素养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不够了解,导致科学素养的提高有限。
- 重点:通过讲解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8.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 难点:学生可能对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方法不够了解,导致科学观念的建立不正确。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尿素分解细菌对土壤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六、课后作业(5分钟)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强调实验报告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实验报告。
师生互动环节:
1. 在情景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尿素分解细菌在土壤中的作用。
2. 在学习任务环节,教师讲解尿素分解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方法,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3. 在分组实验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出需要注意的细节,如涂抹平板法的均匀涂抹、比浊法的正确读数等。
高中生物《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1.doc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学科生物编号006 编制审核批准时间2009-2-23 【学习目标】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分析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找出共性和差异性【重点难点】课题重点: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课题难点: 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知识链接】1.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四类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2.培养基的分类:按照物理性质可以分为、、;按照化学性质分为和;按照用途分为和。
3.尿素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但是只有被分解成之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4.以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为研究对象,要达到的两个主要目的是:⑴;⑵。
5.PCR()是一种在体外将。
此项技术的自动化,但是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在93℃的条件下,所以要求使用耐高温的【导学过程】(一)筛选菌株1.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方法:选择培养基定义: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配制的的依据:①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可以做到这一点,加入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
这里的加入是在培养的培养成分的基础上加入的。
②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的改变也可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
如培养基中缺乏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
③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
④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讨论1:怎样找耐高温的酶呢?讨论2.如何找到能够分解石油的细菌?(二)统计菌落数目(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和。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
高中生物选修一精品学案: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培养基的配方,归纳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理解筛选微生物的原理。
2.结合实验设计,分析微生物数量测定实验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会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并对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1.筛选菌株(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原理: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实例:能产生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的Taq细菌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②实例:从土壤中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③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筛选。
2.选择培养基(1)概念: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举例: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按物理性质归类为固体培养基。
特别提醒原则上选择培养基只能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所需的微生物,还需进一步验证。
1.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提示该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验证该选择培养基的确筛选到了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提示增设牛肉膏蛋白胨基础培养基并进行涂布平板操作,如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则说明选择培养基的确起到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作用。
1.下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编号①②③④⑤成分(NH4)2SO4KH2PO4FeSO4CaCl2H2O含量/g 0.4 4.0 0.5 0.5 100 mLA.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B.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C.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圆褐固氮菌D.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答案] C[解析]分析题表可知,该培养基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氮源,但不含含碳有机物,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A、B项正确;圆褐固氮菌同化类型为异养型,培养基中必须存在含碳有机物,所以该培养基不能用来培养圆褐固氮菌,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2.2实验设计: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目的:1.学习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2.学习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的方法3.学习细菌平板记数的方法实验意义:农业中所使用的化学配料绝大多数都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而尿素在土壤中则需要先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够被植物吸收。
通过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过程,可以让学生对微生物有更深课的了解和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初级实验技能,还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实验原理:将细菌接种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微生物因缺少氮素而不能生长,只有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或者自生固氮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经稀释的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会形成菌落,菌落的数量可以反映稀释液中细菌的浓度。
实验过程:1.土样的采集在长期使用尿素的农田内采集3-8 cm深的土样200 g用信封或牛皮纸袋带回实验室。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配方将上述前5种物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1000 mL。
然后倒入大搪瓷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琼脂15.0 g,用电炉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
在培养基半冷却时分装至经高压灭菌的培养皿中。
冷却备用。
3. 样品的稀释取10 g土样容于90 g水中,充分摇匀,然后在此溶液中取菌液1 mL加无菌水9 mL中继续稀释。
以此方式继续将菌液稀释成一定浓度梯度。
将稀释10 000倍,100 000倍及1 000 000倍的菌液各取0.1 mL分别加入到事先加入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轻轻摇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每种浓度重复3次。
分别标记为104,1#;104,2#;104,3#;105,4#;105,5#;105,6#;106,7#;106,8#;106,9#;再取一个未接种的培养皿标记为:空白,10#。
4. 培养将1#--11#培养皿标记后室温培养48~72小时。
5. 记数记录各浓度(菌液稀释倍数)下每培养皿内菌落的数目,计算3个培养皿内的平均值,进而计算出每克土壤中所含的细菌的数目,填写下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1.尿素只有被分解成之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2.以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为研究对象,要达到的两个主要目的是:⑴;⑵。
3.PCR()是一种在体外将。
此项技术的自动化,要求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思考:怎样找耐高温的酶呢?4.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5.选择培养基是指。
6.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即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另外,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7.比较教材中两位同学的操作方法,哪位同学的结果接近真实值?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呢?如需要,如何改进?8.一般来说,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这是因为。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9.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0.对照实验是。
11.实验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12.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和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一般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
13.无菌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⑴⑵⑶14.在进行多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标记,其目的是。
思考:应标记哪些内容?怎样操作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15.对所需的微生物进行初步筛选,只是分离纯化菌种的第一步,要对分离的菌种进行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的方法。
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对菌种进行鉴定?【疑难点拨】1.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含义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教案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别与计数【课题目标】研究培育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目的测定。
【课题重难点】重点:对图样的选用和培育基的配置难点:微生物的计数【知识重点和教课方法】一、挑选菌株知识重点:微生物的选择培育,是指利用培育基的构成使适合生长的特定微生物获得较快生殖的技术,也称为微生物的“选择培育” 。
在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其余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生殖,所以能够在选择培育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必定是所需要的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教课方法:依据教材上的案例,剖析找寻菌株的重点,再依据书上的培育基配方,剖析选择培育的方法。
二、统计菌落数目知识重点: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照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育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根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一个活菌。
所以,适合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重点。
为了保证结果正确,往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育后再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教课方法:教材顶用楷体字编排的实例是为了说明设置重复组的重要性。
依据这个实例,启迪学生。
【教课过程】★课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微生物的实验室培育方法,本课题和下一课题都是在此基础上对详细微生物进行分别和纯化培育。
卫生么想到研究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呢?我们看一看教材课题背景部分。
★课题背景1.尿素的利用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
尿素不可以直接被农作物汲取。
只有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以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2.细菌能分解尿素的原由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
CO(NH2) 2 +H2O脲酶→2NH3+CO23.课题目的①从土壤中分别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②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终究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
★研究思路1.挑选菌株2.统计菌落数目3.设置比较★挑选菌株1.实例:DNA多聚酶链式反响(PCR)是一种在体外将少许DNA大批复制的技术,此项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 930C)的 DNA聚合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案含解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2.统计菌落数目(1)活菌计数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 ÷V )×M 。
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代表稀释倍数。
③统计方法: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其平均值。
.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活菌的数目,但统计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4.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因此可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5.鉴定分解尿素细菌的方法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依据是否变红进行判断。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微生物的数量。
3.设置对照(1)对照实验: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主要目的: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从富含有机质、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潮湿的土壤取样。
高中生物 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学习目标】XXXXX:1、巩固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选择的原理;巩固统计微生物数量的方法2、能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3、领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体会微生物分离计数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回忆教材内容,构建知识流程图;通过导学案,完善知识系统。
2、本节重难点:学会统计微生物数量的方法,能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进一步形成无菌技术的意识。
基础回顾一、植物能够利用的氮元素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农田施用尿素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吗?二、筛选菌株的思路。
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1、PCR技术需要什么酶,从什么生物中提取,从哪里获得?这提示我们,到自然界中筛选目的菌株需要怎么做?2、实验室中如何进行目的菌株的筛选?什么是选择培养基?对于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要注意些什么?三、分离与计数1、要分离微生物你如何选择所用的培养基类型和接种方法2、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几种?统计菌落数目是什么方法?菌落计数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四、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流程设计,各步骤中你认为要注意哪些小知识。
五、实验的计划性1、做好标记:2、制定计划:能力提升一、请结合P24的三则资料设计表格,比较与几种微生物有关的数据。
二、如果知道尿素分解菌的稀释倍数为104~6设置对照:你如何设置对照,能达到什么目的,一共需要几个平板?三、(联系课题三)1、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如何鉴定分离到的细菌是分解尿素的细菌呢,这与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方法有区别吗?2、本实验中为什么没有使用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四、(联系课题一)你认为如何进行无菌操作?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2、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完整版)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激素1、尿素[CO(NH 2)2]——重要的农业氮肥。
只能被土壤中细菌分解为NH 3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2、 CO(NH 2)2 + H 2O 细菌脲酶 CO 2+2NH 3 一、研究思路(一)筛选菌株1、实例----耐高温DNA 聚合酶的寻找美国科学家布鲁克(1966年)--在美国黄石公园的一个热泉中发现耐热细菌。
这说明寻找菌株要到期相应的 中寻找。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要分离一种微生物,必须根据该微生物的特点,包括营养、生理、生长条件等,采用 选择培养分离的方法,或抑制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或造成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使该菌在群落中的数量上升,再通过平板稀释等方法对它进行纯培养分离。
3、筛选菌株的培养基KH 2PO 4 1.4gNaHPO 4 2.1gMgSO 4 H 2O 0.2g葡萄糖 10.0g尿素 1.0g琼脂 15.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
4、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二)、统计菌落数目:1、活体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1)操作方法:稀释涂布平板 → 统计菌落数。
(2)原理:1个菌落→1个活菌。
(3)统计原则①、选 30∼300 个菌落的平板统计。
②、每个稀释度取3个平板取其平均值。
(4)统计结果: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 表示。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
C: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所用稀释液的体积; M:稀释倍数。
2、显微镜直接计数(三)设置对照1、设置对照的目的: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对照实验是指除了 被测试 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 的实验。
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对照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实验 组。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学习目标:1.简述尿素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及分解尿素的细菌的作用。
2.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3.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4.简述活菌计数技术的应用。
预学案一、理论基础1.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①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②或③其他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④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⑤或⑥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2.统计菌落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当样品的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⑧。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⑨的平板进行计数。
此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⑩直接计数。
3.设置对照: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
例如为了排除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了,需有。
二、实验设计土壤中某样品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操作步骤1.取样: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
先铲去表层土3 cm左右,再取样。
2.制备:准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作为对照,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3.微生物的与观察:将10 g土样加入盛有9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体积为250 mL),充分摇匀,吸取上清液,转移至盛有的生理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至107稀释度,并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进行平板涂布操作。
每个稀释度下需要3个选择培养基、1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在30 ℃温度下培养,及时观察和记录。
挑选选择培养基中不同形态的菌落接入含培养基的斜面中,观察能否产生颜色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尿素只有被分解成之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2.以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为研究对象,要达到的两个主要目的是:
⑴;⑵。
3.PCR()是一种在体外将。
此项技术的自动化,要求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思考:怎样找耐高温的酶呢?
4.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5.选择培养基是指。
6.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即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另外,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7.比较教材中两位同学的操作方法,哪位同学的结果接近真实值?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呢?如需要,如何改进?
8.一般来说,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这是因为。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9.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0.对照实验是。
11.实验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12.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和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一般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
13.无菌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
⑴
⑵
⑶
14.在进行多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标记,其目的是。
思考:应标记哪些内容?怎样操作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15.对所需的微生物进行初步筛选,只是分离纯化菌种的第一步,要对分离的菌种进行
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的方法。
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对菌种进行鉴定?
【疑难点拨】
1.选择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的含义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可以做到这一点,如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里的加入是在培养的培养成分的基础上加入的。
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的改变也可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
如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因为非固氮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
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
如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目的。
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2.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
3.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
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 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型细菌数约为2185万,放线菌数约为477万,霉菌数约为23.1万。
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
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