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protein)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色氨酸为1)。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
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
3.供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
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 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含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消化率、利用率。
生物价(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储留氮
生物价=----------×100
吸收氮
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 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氨基酸评分(AAS)、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成人:RNI为1.16g/(kg·d);占总能量的10%-12%。
脂类(lipids)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类脂:磷脂、固醇类等。
甘油三酯及其功能:(体内)1.贮存和提供能量(1g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9.7kJ的能量);
2.维持正常体温;
3.保护机体脏器免受外力伤害;
4.内分泌作用;
5.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和对蛋白质节约作用;
6.构成机体组织;
(食物) 7.增加饱腹感;8.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9.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
1.脂肪酸根据其碳链的长短分为:长链脂肪酸(14--24碳)、中链脂肪酸(含8--12碳)、短链脂肪酸(6碳以下)。
2.根据其饱和程度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单不饱和脂肪酸最常见的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亚油酸和亚麻酸。
3.按脂肪酸的空间结构分为: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生理必需、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n-6系列的亚油酸(n-6)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n-3);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类脂(1)磷脂功能:1.供能、构成生物膜;
2.作为乳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
3.降低血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脂肪肝;
4.磷脂经一系列水解后可生成胆碱,进而合成乙酰胆碱,参与神经系统功能;
(2)固醇类:胆固醇功能:(1)构成细胞膜、(2)合成重要生理活性物质。
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1.脂肪的消化率;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3.各种脂肪酸的比例;
4.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5.其它重要脂肪酸的含量:DHA、EPA、花生四烯酸等。
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20%--30%; EFA的摄入量≥总能量的3%。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1)单糖:葡萄糖(D型和L型,人体只能利用D型)、果糖、半乳糖等。
(2)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及海藻糖等。
(3)寡糖:由3-10个单糖分子而构成。
大豆低聚糖:主要指水苏糖(四糖)和棉子糖(密三糖),不能被肠道消化——“大豆胀气因子”。
(4)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
1.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2.淀粉:①可吸收淀粉:直链淀粉(易老化)和支链淀粉(易糊化)。次级水解产物:糊精。②抗性淀粉。
3.纤维:
①不溶性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②可溶性纤维主要包括: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等。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氧化供能:1g碳水化合物可提供16.7kJ的能量;
2.构成组织;
3.节约蛋白质作用;(糖原异生作用)
4.抗生酮作用;(50-100g碳水化合物防止酮血症)
5.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型;
6.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改善肠道功能、有利于粪便排出;
2.控制体重和减肥;
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4.可能具有预防结肠癌作用。小肠:为碳水化合物分解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乳糖不耐受症原因:
1.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
2.某些药物或肠道感染使乳糖酶分泌减少;
3.随着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降低。血糖指数(GI):50g碳水化物的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同一个体摄入50g碳水化物的标准食物(葡萄糖)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
食物GI的应用:1.指导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2.控制体重;3.改善胃肠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55%-65%;精制糖的摄入,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10%。
能量(energy)
1kcal=4.184kJ;产能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生热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人体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
基础代谢(BM):是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水平(PAL):指1人1天24小时总能量消耗(TEE)与基础代谢能量消耗(RMR)之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