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讲义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学《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二叠纪古生物
三叠纪古生物
侏 罗 纪、 白 垩 纪 生 物
新生代古生物
人类的出现
第四节 生态系统
r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间不断进行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成的统一体。 即: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物 质-能量系统 生态系统 = 生物群落 + 环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生 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组织—维管束
Ø 分为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 祼子植物 被子植物
(四)后生动物
Ø 多细胞生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Ø 细胞
组织
器官
器官系统
Ø 重要特征——运动
Ø 异养型——植物、动物、寄生
第二节 生物圈的结构
垂直准正态分布结构 水平连续不均匀结构 多级嵌套结构 结构特性 生物的地域分异与区系性
一 、垂直准正态分布结构
Ø 在垂直方向上,集中分布在某一 范围内,向上或向下都逐渐减少。
Ø 主要集中在海平面及地面附近
如:浅海区——1500种鱼类
850种
200-1000m,
只有150种
1000-4000m,
陆地上 0-500m, 约51.6%
约20%
500-1000m ,
1000-2000m,
陆地面积随海拔的变化
地表的光强大于地下和水下,水深或者埋深越 大光强越小,生物的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光 合作用的强弱。生物圈结构上的亲光性反映了 太阳辐射对于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温控性
Ø 热带生产率高于寒带
生物圈结构上的温控性,是指生物圈的结构特征受 到温度分布控制的性质,反映了温度或者热量对于 生物的影响。
五、生物地域分异与区系性

生物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圈

生物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圈
应对全球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保护生物圈 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途径。
生物圈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01
02
03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 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 植物栖息地,防止人类活 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推广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 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 和水资源,促进农业生态 系统的良性循环。
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等方面,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 续发展。
03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通过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不断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 间流动和转化。
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在生物群落中传递和转化,维持了 生态系统的生命活动。
02
生物圈概述
生物圈的定义与范围
生物圈是由无数个大小不同、类型各异的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生态系统相互 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物圈的整体结构。
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功能实现的基础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都是在生态 系统中进行和实现的。没有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功能将无法正常运转。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许多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过度 开发、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可能 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进 而影响生物圈的平衡与稳定。因此, 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 维持生物圈的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意 义。
04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保护
05
生物圈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圈保护的意义与重要性
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保护生物圈对于维护生 态平衡至关重要,它确保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生物圈的关系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生物圈的关系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生物圈的关系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而生物群落则是由一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物种所组成的。

生物圈则包含了所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区域。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生物圈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首先,生物圈提供了生态系统的边界。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气候、大气、水域和陆地等各种环境要素的总和。

这些环境要素决定了不同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延续,为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例如,水域生态系统的存在依赖于地球上广泛的水资源,而陆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则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因此,生物圈的环境要素是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存在的必要条件。

其次,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是构成生物圈的基本单位。

生物圈中包含了众多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等。

每个生态系统都包含了不同的生物群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维护着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动物、微生物等构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它们相互作用,维持着森林的生态平衡。

因此,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对生物圈的健康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圈中的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网络。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机制,维持了生物圈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例如,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的储存和净化功能,对维持水资源的平衡至关重要。

如果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或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将会对生物圈的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改变也会对生物圈产生反馈作用。

生态系统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群落的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这种反馈作用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

例如,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使得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遭到破坏,进而导致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共30张PPT)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共30张PPT)

比较干旱地区 。 动植物种类较少,降雨量很不均匀。植物主要 为草本植物。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类型
分布 区域
特点
作用
主要植物 主要动物
海洋生态系统
水域生 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 内陆
动物种类数量 较多,植物种 类少,数量大。 海洋生态系统
是大气中 氧气的主
要来源
结构稳定。
多为藻类植 物及浮游植

珊瑚虫、 鱼、虾、 哺乳类等
植物一般分布 在浅水层和水 的上层;动物 适应静水中生

人和动物 所需水的 主要来源
主要是芦苇、 香蒲
有鱼类、 鸟类、昆
虫等
林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
统和人工牧场 生态系统)
陆地生 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草原和人工 牧场生态系统)
湿润或 比较湿 润的地

生物种类繁多, 营养结构复杂, 生态系统能长 期处于较稳定
状态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植物主要为 高大的乔木、 灌木和草本
植物。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比较干 旱的地

动植物种类较 少,降雨量很
不均匀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草本植物
主要是草 食动物, 少量肉食
动物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林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往往不稳定,其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人类活动的干扰又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如:桑基鱼塘
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类: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必修课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物必修课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0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概念及价值评估
生物多样性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 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价值评估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科学研究、提供生态服 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
威胁生物多样性因素分析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描述元素在生物圈和岩石 圈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 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等。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状 态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 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原状的能力 。
调节机制
包括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其中负反 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 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保护措施与政策建议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及其物 种的完整性,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推广生态友好型技术
发展和推广生态友好型技术,减少对自然资 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生物必修课件生态系 统和生物圈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 录
• 引言 •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 生物圈层次与特点 • 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当地生态系统
01
引言

自然地理学-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2)生物

自然地理学-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2)生物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如日光、热、水、风、矿物盐类和其他生物等。 生境: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素的总体。 限制因素: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素的量或质低于或高于生物所 能忍受的临界限时,不管其他因素是否适合,生物的生长发育 和繁殖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死亡。 是最易阻挠和限制生物生存的因素。
植被:一个地区全部植物群落的总体。
(1)群落的种类成分(组成)
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 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原则 。
优势种: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 的生物。
建群种: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生物量也最大、 占有最大空间,并在建造群落、改造环境和在物质与能量交换 中作用最突出的生物种。
(六)生物之间的关系 主要有下列六种形式: 1、互助(原始合作):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或种群,
彼此均受到利益,它们并不须互相依赖,可以单独生存。
2、互惠(利)共生:两个不同物
种的有机体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共同 的生活中互相依赖,均获得一定的利益, 但是彼此不能分开而单独地生存。
动物-植物互助
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并不
一、原核生物界 细菌和蓝藻。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按其营养方式可分为异养的、光自养的 和化能自养的三类。 蓝藻:一种细胞中无细胞核、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 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藻体多呈蓝绿色。 有机体有单细胞的、群体的和多细胞的丝状体等形态。 所有水体和湿润陆地环境。
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明显细胞核.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 为等与其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互相统一、彼此适合的现象。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生物圈与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而生态系统则是指由生物圈中特定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自然系统。

本文将从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定义、特征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支持生命存在的范围,它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层等各部分环境。

生物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1 大小范围广阔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生态家园,生物圈范围广阔。

陆地上覆盖着广袤的森林、草原和沙漠,海洋则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1.2 异质性生物圈包含了极为广泛的各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包括各种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1.3 干扰及其影响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圈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干扰,如森林破坏、水体污染等。

这些干扰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它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如土壤、水、气候等)。

2.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的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而动物则通过呼吸反应将氧气吸入并释放二氧化碳。

这种物质循环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主要依赖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

能量从一级生产者(如植物)到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再到食物链的更高层级流动。

这样的能量流动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2.3 营养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营养关系。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则以食草动物为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营养链。

三、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首先,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各种生物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和物质循环。

其次,生态系统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生物圈的健康与稳定。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生物圈:在地球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20公里。

生物圈存在所需要的条件,首先需要有大量液态水,其次要有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变化和其间的变化;还要有必须能得到来自太阳的充足能量。

环境: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所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综合。

即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体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动植物。

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生物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所有地理过程都受生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因子: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

即对生物影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

例如对绿色植物来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元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就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对于生物的生存并非总是适宜的,因为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非常大,而每种生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却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或高于生物的生存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这种接近或超过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称作限制因子。

例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和限制强度随时间地点而变化,也因生物种类和其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即凡是限制其他生态因素对生命活动发挥正常显著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或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围,在这里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

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根据耐受范围的宽广或狭小,把生物分为广生态幅生物和狭生态幅生物。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概念的区分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概念的区分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概念的区分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两个相互交互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主要区别在
于视角分析的不同。

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生态平衡,而生物圈则是指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及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首先,生态系统重点关注生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功能以
及特点。

此外,在研究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解每个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以及各
元素之间的有机组合。

这些原则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

例如,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互相作用,也影响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原始
生态平衡的结构。

生物圈的范围要比生态系统的范围要广,它更多地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形态,而
不是生物的个体。

生物圈是指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及其共生植物和动物等以及它
们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例如,森林、山脉、河流、海洋等,它们完全不同的形
态所组成的,是一个统一的生态环境。

这个生态环境中的分布有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对该
环境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改变,这就是生物圈的本质。

地球的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物圈与生态系统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支持生命存在的区域,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内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密不可分,互为因果,共同维系着地球生命的存续。

一、生物圈的概念与组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全部生物及其栖息地的总和。

它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生命体系。

生物圈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植物: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的生物群体,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氧气。

2. 动物:动物包括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飞行动物等各种生物类型。

它们与植物相互依存,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小的生物体。

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循环元素和维护环境平衡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同时也是许多微生物和生物之间的栖息地。

二、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类型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中的生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的系统。

生态系统根据其所处的环境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和常见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资源。

2.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中存在着多样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鱼类、海藻等。

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3. 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是由湖泊及其周围的水体、土壤和植物等组成。

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并且承载着众多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4.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主要以草原植被为主体,同时也包括了多样的动物。

草原生态系统在维持土壤水源保持、水循环和碳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拟态
毒 蛇
毒蛇
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 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 害性 毛 毛 虫
警戒色
典型例题
• [例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属 于 ( B ) A.群落和种群 C.种群和植被 B.种群和群落 D.群落和植被
[例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在草 鹿 狼多构成 (C) 的食物链中,如果狼被大量捕杀,则鹿的变化是 A.一直变多 B.先变多后变少 C.先变多后变少,再稳定 D.几乎不变
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它所生活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4).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 空气、矿物质等。 (2)生产者:绿色植物。 (3)消费者: (4)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 的一种联系。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 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食物网 。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螳 螂
青 蛙
变 色 龙
蝴蝶
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 或 躲避天敌, 从而适应环境
保护色
稚鸡 竹 节 虫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形或色斑,与 其他生物或周围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是物质和能量.
写出下面的一条食物链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一 营养级兔ຫໍສະໝຸດ 第二 营养级狐第三 营养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7微生物生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7微生物生态

11
4
草甸土
黑龙江亚沟
7,863
29
23
嵝土
陕西武功
951
1,032
4
白浆土
吉林皎河
1,598
55
3
滨海盐土
江苏连云港
466
41
0.4
12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特点
① 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 到营养物、含水量、氧、温度、pH 等因子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 同而有很大变化。 ② 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 有关,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 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逐 步减少。 ③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其 次位放线菌和真菌。
16
4. 土壤生物修复
—— 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 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 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 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修复工作的步骤:
① 调查本底资料; ② 制定治理方案,进行适当的可行性试验; ③ 技术实施。
17
土壤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① 微生物种 ② 微生物营养 ③ 溶解氧 ④ 环境因子
地点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暗棕壤
黑龙江呼玛
2,327
612
13
棕壤
辽宁沈阳
1,284
39
36
黄棕壤
江苏南京
1,406
271
6
红壤
浙江杭州
1,103
123
4
砖红壤
广东徐闻
507
39
11
磷质石灰土 西沙群岛
2,229
1,105
15
黑土
黑龙江哈尔滨

生物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物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物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知识点你知道吗?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舞台,上面各种生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而这背后,有着一套神奇的规则在掌控着一切,那就是关于生物、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知识。

先来说说生物。

生物这玩意儿,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啥样的都有。

就拿我上次去郊外游玩看到的那些来说吧。

我看到了在草丛里蹦跶的蚂蚱,那家伙,细长的腿一蹬,“嗖”的一下就没影了。

它的身体绿油油的,和周围的草几乎融为一体,要不是它跳起来,还真不容易发现。

还有那树上的蝉,扯着嗓子叫个不停,“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死啦热死啦”。

我凑近去看,它的翅膀薄薄的,透明得很,上面还有一些细密的纹路,真好看。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条小溪。

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好多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那些小鱼有的身上带着金色的条纹,有的则是银灰色的,一闪一闪的。

它们摆动着尾巴,灵活地穿梭在石头和水草之间,时不时还会冒个头,吐个泡泡,有趣极了。

溪边还有几只青蛙,鼓着大大的眼睛,“呱呱”叫着。

一有动静,它们就“扑通”一声跳进水里,瞬间没了踪影。

这就是生物,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模样和习性,都在努力地活着。

接下来聊聊生物圈。

生物圈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包裹,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包在里面。

从高山到深海,从沙漠到雨林,到处都有生命的存在。

我曾经去过一次热带雨林,那可真是生物圈的一个精彩展示。

一进入雨林,就感觉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树木高大得不像话,抬头都看不到顶,阳光只能从树叶的缝隙里艰难地透下来,形成一道道光柱。

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走在上面软软的,还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雨林里的空气湿漉漉的,带着一股泥土和植物的混合味道。

各种各样的藤蔓像蛇一样缠绕在树上,有的甚至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形成了天然的桥梁。

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大的小的,形状各异。

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果实,不知道能不能吃。

在雨林里,每走一步都能发现新的生命。

有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的猴子,它们灵活得像杂技演员;有躲在树叶后面的鸟儿,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还有在地上慢慢爬的蜗牛,背着自己的小房子,不紧不慢。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

五、淡水生态系统
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六、农田生态系统
1、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2、动植物的种类市居民和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 的人工生态系统 2、消费者主要是人,而不是动物 3、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小
二、湿地生态系统
1、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 ——沼泽
3、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地球的肾”
三、海洋生态系统
1、绝大多数是浮游植物 2、动物种类多 3、生物主要受阳光、温度和海水盐度影响
四、森林生态系统
1、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2、动植物的种类繁多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绿色水库” 4、营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1、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 都属 于生物圈范围。
2、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 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 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一、草原生态系统
1、分布在干旱地区 2、动植物的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3、穴居生活种类多 4、大都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 生物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一、生物圈的范围
地球的内部结构
生物圈的范围
有孔虫,生活于世界上最 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一、生物圈的概念: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 环境的总称。
二、关于生物圈的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化作用
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
也称脱氨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为
氮气。
返回
磷循环
➢磷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磷的来源
●磷酸盐岩石和沉积物 ●鸟粪和动物化石
➢磷循环示意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磷的作用
●磷是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存储的场所。
●植物库 ●动物库
交换库
●大气库
●土壤库 ●水体库
储存库
流(flow) 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准一运动状态。
●能量流 ●物质流 ●信息流
3、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
能量流是物质流的动力 物质流是能量流的载体
4、物质循环过程
碳循环 氮循环 磷循环 硫循环 氧循环 水循环
●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
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气相型循环 ●沉积型循环
气相型循环(gaseous type cycles) 碳、氮、氧等元素: 水圈—>大气圈—>植物
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s) 矿物元素
地壳—>植物—>环境—>沉积—>岩石
2、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库(pool)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太阳辐射
非生物组分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
生态系统
土壤
生产者(producters)
生物组分 消费者(consumers)
分解者(reducers)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1、初级生产量
也叫第一性生产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所固定的能量。
2、总第一性生产量 地表绿色植物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有机物。
3、净第一性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中除去植物用于呼吸和代谢部分
后剩余的有机物质。
净第一性生产量 = 第一性生产量 – 植物自身消耗的有机物
4、生物量 单位面积上的生物现存量。 包括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物质,即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五、生态系统的类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 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和 代谢功能的生态学单位。
生态系统 = 生物群落 + 环境
由地下水带入海洋 浮游生物和珊瑚摄取Ca2+和HCO3-构成CaCO3 骨骼 生物死亡之后,碳酸钙就沉积在海底
碳的生物循环 大气中的CO2被植物吸收 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有机物质 通过呼吸作用和细菌分解作用转换为CO2进入大 气
氮循环
氮在地球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都有分布:
●大气中氮的储量最为丰富; ●地壳中的氮是常见元素之一; ●生物圈中的氮最少,但对生命体有决定性的作用。
营养级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就是 一个营养级。
自然界中的每个生物种群都 处在一定的营养级上,但也有一 些种群可以处于几个营养级。
食物网
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学金字塔
林德曼效应: 也叫十分之一
定律,即每个营 养级的能量大约 有1/10传递到下 一个营养级。
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内能量流是单向的。
移都是通过高能磷酸键在二磷酸腺苷(ADP)和 三磷酸腺苷(ATP)之间的可逆转化实现的;
●磷是构成核酸的重要元素。
磷循环示意图
磷酸盐岩石 鸟粪 动物化石
动物
鸟和鱼
侵蚀开采
陆地生态系统 分解
浮游植物
溶解磷酸盐
植物
海洋沉积物
磷酸盐进入水体和土壤,供植物吸收利用,然后 进入食物链,这些磷的大部分随水流失到海洋的沉 积层中。
此处加标题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 系统
眼镜小生制作
第一节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圈 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圈
1、概念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2、范围 平流层下层 对流层 水圈 岩石圈上层 地面以上最大高度23Km,地面以下最深12Km。
二、生物多样性
概念: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纷繁多样性和 它们的遗传及变异。
光 和
生产者


生产者呼吸
消费者呼吸 消费者
还原者 腐生生物分解和呼吸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参与合成生物有机体的各种营养元素在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过程。
1、物质循环的类型 2、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3、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 4、物质循环过程
1、物质循环的类型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因此,在生物圈内,磷的大部分只是单向流动, 形不成循环。磷酸盐资源也因而成为一种不能再生 的资源。
硫循环
生物体
残体腐烂
海洋
大气(H2S)
沉积
岩石(黄铁 矿黄铜矿)
地表径流 残体腐烂 风化剥蚀
降氧 水化
土壤
酸雨问题
地表的硫以挥发性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又随降 水而回到地表,这是全球硫循环中的一个子循环。
干物质。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食物链 2、营养级 3、食物网 4、生物学金字塔 5、能量流动的特点
食物链
生物之间通过吃与 被吃的食性关系,相互 结成一个整体。
食物链分类: ●活食性食物链
植物—>食叶昆虫—>蜘蛛—>小鸟—>鹰
●腐食性食物链
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真菌、细菌—>CO2、水、矿物质、热 能
固氮作用
●通过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
氮,形成氨或硝酸盐;
●工业固氮; ●生物固氮:根瘤菌、蓝藻等固氮,占地球固氮
的90%。
氮循环示意图
反硝化细菌
大气N2
硝酸盐
闪电 固氮菌 蓝藻
植物体->动物蛋白
硝化作用
残体及含氮排泄物

氨化作用
返回
氨化作用
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氨(氨基酸和 核酸)分解为氨化合物。
开采利用,致使更多的CO2被排入 大气。CO2能吸收地表的红外辐射, 是一种典型的温室气体。
1880~1980温 度与大气中CO2 浓度的关系
碳的地球化学循环
在风化过程中,沉积物中的碳有两种循环方式: ➢干酪根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MgCO3、CaCO3受地下水溶解产生Ca2+、Mg2+ 和HCO3-
碳循环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广泛地分布 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同时碳又 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 素。
●二氧化碳问题 ●碳的地球化学循环 ●碳的生物循环
二氧化碳问题 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使地球的
环境基本保持不变。 然而人类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含碳能源的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