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021/3/7
CHENLI
10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021/3/7
CHENLI
3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
2021/3/7
CHENLI
9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 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附参考答案及解析)一、【2022黑龙江绥化市】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而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在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出的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二、【2022辽宁盘锦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夕次盱眙①县韦应物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

[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

②逗:短暂停留。

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2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2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解析】B.颔联B.意颔思联是:意秋思霜是早早:地秋从霜北方早来早到地这里从,北北方方来的云到也 把这秋里色带,过北了方汾河的。云从也视觉把角秋度色写出带太过原了早秋汾的河特。点。从没视有觉听觉角。度写 出太原早秋的特点。没有听觉。
2.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2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思乡之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
类型四 咏史怀古 题组一:
题潼关①楼 [唐]崔 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②,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注释】①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②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 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 这里指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 析。(2 分) 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 赏诗 让,的那这最些样贵后贵人两人们句们也许说欣可洞赏以庭,体会湖这到风样猿景贵啼雁壮人飞阔们、优也流民美许逐,可客可以行以体旅的画会奔成到波图猿之苦画啼,, 含雁蓄飞地流、露流出民羁旅逐漂客泊行之感旅和的对奔贵人波们之的苦怨愤,。含蓄地流露出羁旅 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分析。(2 分)
诗歌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①描写一家老小冒雨插秧的日常劳动场景,
分诗工歌合充作,满秩了序农井然村,生显活得活气泼息而。富有①情描趣写;②一运家用老口小语,冒语雨言插浅白秧流 畅的,日生活常气劳息动浓郁场。景,分工合作,秩序井然,显得活泼而 富有情趣;②运用口语,语言浅白流畅,生活气息浓 郁。
类型三 山水田园 题组一:(2022·山东济南)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

中考语文全国中考古诗词试题汇编2

中考语文全国中考古诗词试题汇编2

中考语文全国中考古诗词试题汇编221 《登飞来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9.(2分)古诗词鉴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

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分析】《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B.有误,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故选:B。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2 《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二、阅读(34分)10.(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专题30:课外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

专题30:课外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0:课外古诗词阅读精练一、(2024·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笋朱松春风吹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咏新荷蔡楠朱阑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

[注]①箨(tuò)龙:竹笋的别名。

②戢戢(jí):象声词。

风吹竹笋声。

③苍头:仆人。

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

⑤水仙:水中女神。

⑥吟意:吟诗的兴趣。

⑦罗:丝织品。

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中迅速成长的景象。

B.《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C.《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D.《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2.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答案】1.B 2.示例一:两首诗都是写新生事物,所写景物清新而充满生机,富有情趣。

示例二:两首诗写物都发挥想象,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新笋》后两句意为:急忙唤起奴仆上山在那烟雨之中挖掘竹笋。

不然的话,明天就会被春风吹得变成高高低低的绿色竿子。

由“明朝吹作碧参差”可知,作者想象的是第二天竹笋长成竹子的情形。

本项“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有误;故选B。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两首诗的题目“新笋”和“咏新荷”可知,这两首诗分别描写的是新生的竹笋和新生的荷。

两者都属于新生事物。

根据第一首诗中的“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可知,春风把竹笋都吹出了地面,满山遍野聚在一起,人们都还不知道。

作者描写了新生的竹笋满山遍野,景物清新而富有生机。

根据第二首诗中的“疑似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可知,作者想象水仙似乎是无意吟诗,反倒是有写诗的兴致,那些将舒未舒的新生荷叶就像是还没有题诗的纸笺一样。

中考语文历年古诗词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历年古诗词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历年古诗词试题汇编9. (2010·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诗。

(1分)(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分)【答案】(1)送别(2)答案提示: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41. (2010·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3-26,8分)审美体验(8分,每小题2分)(一)古诗欣赏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23.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4.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案】(一)古诗欣赏23.(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4.(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说明:意近即可。

59. (2010·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诗。

(1分)(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分)【答案】(1)送别(2)答案提示: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六、诗歌鉴赏(共6分)2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八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八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一组(一)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中的“迷”字包含两层意思:既是对当时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明了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

B.三、四句虚拟一问一答,不是实写。

C.“谁向孤舟怜逐客”点出诗人的身份,把诗人自己遭受政治打击后孤独困厄的处境和盘托出。

D.“白云相送大江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云以人的情感,将诗人自己的情感巧妙寄托其中。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①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②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选自《陆绩怀橘》)【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

②怀:装到怀里。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 ) (2)对( ) (3)欲(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2)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绩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组(一)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闲居山园的满足及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宁静和谐的氛围。

B.“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上句写景,饱含着赞赏之情;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

C.下阕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老夫静处闲看”中的“闲”字,表现了词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状态。

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古诗词阅读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古诗词阅读1、(浙江衢州)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2(浙江丽水)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

(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2.景中有情。

(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3、(浙江嘉兴)野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 4、(山东滨州)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 ③ 劳动人民(农民、百姓、穷人等) 。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 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 愿天寒 ”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 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 示例一: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 原因,表现了他的“悯农”情怀,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所 以应归入“情怀”类。
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或:死去元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 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示例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 示例二:面对地图上朝廷未能收复的失地而流泪,表达了 诗人对这片土地(祖国)的热爱之情。
水际柴扉②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 ②扉:一作“门”。③并:都。
1.下列王安石的诗句中,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C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注释】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 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 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 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 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一、单项选择题1.古诗赏析,完成下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 “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3.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2004—2011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试题》汇集

2004—2011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试题》汇集

2004—2011 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试题》汇集(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_____________的有趣生活。

2、诗人以山峰环绕,竹林茂盛为背景,描绘了最有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1、山中。

2、鸟儿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3、3、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4、4、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此诗描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相伴的情景。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三、四句运用 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相照”与一,二句中的“_____________”一词相照应,意思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弹琴、长啸、明月。

2、宁静、淡泊。

3、3、拟人,“独坐”,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广州市· 2011)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竹里馆王维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 分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 12. ( 1) 幽篁:幽深的竹林。

长啸:长声呼啸( 2)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B;
2、D。
10、(2012山东济宁)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答案: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3分)
(评分:共3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意思对即可。)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2.(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来源:Z+xx+]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4、(2012山东滨州)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
1.(2分)明
2.(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7、(2012四川成都)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
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8、(2012湖南株洲)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3、(2012浙江嘉兴)
野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2分)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11、(2012上海)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2分)[来源:学科网]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2(2012浙江丽水)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2分)
1.B (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2.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12、(2012江苏南京)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分)愉悦、快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意写出即可)
6、(2012浙江温州)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1.湍急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2012浙江台州)
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9、(2012江西)
玉楼春戏赋云山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
1、(2012浙江衢州)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