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力检测仪系统干扰因素及其对策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常见使用故障解决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常见使用故障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983c143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1.png)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常见使用故障解决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常见故障解决智能电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尽管其具有许多优势和便利之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智能电力技术故障,并提供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1. 电力监测设备故障电力监测设备是智能电力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用于实时监测和管理电力系统。
然而,有时这些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从而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或完全中断。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应首先检查设备的电源是否正常,确保供电稳定。
其次,检查设备与网络的连接是否良好,并确保无杂音干扰。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建议联系设备供应商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修。
2. 数据传输问题智能电力技术中的数据传输是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基础,但有时用户可能会遇到数据传输不稳定或中断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并确保信号强度足够。
此外,还应检查数据传输设备的设置是否正确,并确保软件版本是最新的。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以尝试重启设备或联系网络服务提供商寻求帮助。
3. 安全与隐私问题随着智能电力技术的普及,安全与隐私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一些用户可能担心他们的电力使用数据被泄露或滥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可靠的设备供应商,并确保其具有安全认证。
另外,在使用智能电力技术时,用户也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包括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使用防火墙等措施。
此外,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泄露,避免将敏感数据发送到不可信的网站或应用程序。
4. 系统兼容性问题智能电力技术通常由多个组件和设备组成,因此系统兼容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用户将不兼容的设备连接到智能电力系统中,会导致功能紊乱或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户在购买设备时应选择兼容的产品,并确保它们可以与现有的系统完美配合。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设备固件是否需要更新,并根据设备供应商的要求进行升级操作。
智能电力检测仪的系统干扰因素及其对策
![智能电力检测仪的系统干扰因素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0031f6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7.png)
智能电力检测仪的系统干扰因素及其对策智能电力检测仪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监测设备之一,其较为复杂的设计和传感器技术,有效地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减少了电力事故的发生,并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效率。
然而,智能电力检测仪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受到系统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检测信号干扰等问题,这些因素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了解智能电力检测仪受到的系统干扰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智能电力检测仪的系统干扰因素:1.电磁辐射干扰: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高压电源和大电流的电线,它们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会对智能电力检测仪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造成检测异常。
2.信号共模干扰:电力系统内的负载、电气器件等会占用系统地线,产生电流的共模电流,导致检测系统的共模干扰,最终影响智能电力检测仪的准确性。
3.电源干扰: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智能电力检测仪可能会受到其他电源干扰,如其他设备的供电电源、交流/直流电源、电磁波动等。
4.人造干扰:在高电磁辐射环境下,人造干扰如移动电话、电视机、计算机等设备也会干扰智能电力检测仪的工作。
二、对策:1. 接地保护:检测仪设备的完整接地非常重要,通过设置有效的接地保护,可以减少信号共模干扰,有效降低检测系统共模噪声的影响。
2. 电源滤波:为了解决电源干扰问题,可以通过设置电源滤波器来减少电源干扰,使智能电力检测仪更加稳定可靠。
3. 屏蔽干扰:在设计智能电力检测仪时,可以对检测仪使用电磁屏蔽技术,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对系统的影响,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技术提升:对于遭受电磁干扰的智能电力检测仪,需要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性,可采用增加抗干扰材料、采用数字滤波、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等方式来提升检测仪的抗干扰能力。
5. 环境控制:可以通过环境控制来降低智能电力检测仪遭受人造干扰的可能性,如设置线缆屏蔽、通过调整检测仪的位置或是增加屏蔽罩等方式。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对策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fef7e3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b.png)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对策摘要:电测仪表种类繁多,环境复杂。
因此,电测仪表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甚至故障,使其无法使用。
在正常情况下,影响电测仪表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是干扰信号,因为电测仪表必须将测量的参数转换为电气信号,才能进行下一处理,信号转换和传输过程受到国外信号的影响,从而影响有用的月份信号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测仪表的干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有关人员,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同一行业的工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测仪表;测量精度;干扰分析;处理对策前言在实际电气测量现场,测量时电测仪表会受到无关信号的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并且电气测量现场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也可能影响电气测量结果。
因此,在电测仪表实际测量过程中,有必要对误差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电测仪表的测量精度,为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电测仪表概述目前,各种电测仪表正在工业生产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测量和获取关键参数、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功能。
电测仪表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检测功能和持续应用功能上。
在结构上,电测仪表主要包括各种感应元件、信号传输线等提高所涉要素的可靠性,促进全面实施电测仪表的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电测仪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不断优化电测仪表应用的可靠性。
二、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1.电阻耦合干扰。
在不同信号线路的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现场使用寿命和工作条件的影响,绝缘材料和防护层泄漏、老化和损坏,导致其他测量信号的侵入和信号干扰;传感器有信号泄漏,泄漏电流进入信号测量元件和电缆引起干扰;20 V电源执行器电源信号电缆的电路,导致信号干扰。
2.电容感应耦合干扰。
在设备的供电系统中,大多数设施是集中的。
电源线与传输电缆位于同一位置,或使用相同的电缆。
这些信号线之间有分配电容器,它们最终会干扰信号的实际传输。
在交流电源线周围形成的可变磁场中,并联导线也可能受到电气干扰和信号干扰。
自动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自动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9eca3c31126edb6f1a10a1.png)
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常会有一些与被测信号无关的电压、电流存在,这样就影响了测量结果,产生测量误差。
这些信号就是干扰,它可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内部干扰是测量系统内部各部件间的互相干扰。
这种干扰可通过测量装置的正确设计及零部件的合理布局或采取隔离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弱。
如仪表中放大器的输入线与输出线、交流电源线,分开走线,不要平行走线,且输入走线尽可能短;又如触发可控硅的脉冲变压器用磁屏蔽,即利用高导磁率材料做成磁屏蔽罩。
外部干扰是测量系统外部的因素对仪器、仪表或系统产生的干扰。
在这里就自动化仪表检测工作中常会遇到的一些干扰及抑制方法归纳如下。
1 机械干扰机械干扰最为严重,也很广泛。
由于振动,会使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
抑制这类干扰用减振措施即可,如采用减振弹簧或减振橡胶等。
在有振动的环境中,仪器、仪表信号导线常因松动而影响测量,应定期加以紧固。
在此种环境中,少用动圈仪表。
2 温度干扰由于温度过高,波动且不均匀,在检测中常导致电子元件参数变化或产生热电势,从而对测量结果造成严重干扰。
在工程上,一般采用热屏蔽方法抑制热干扰,而把敏感元件装入恒温箱中。
在电子测量装置中,常采用温度补偿措施,以补偿温度变化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如:在实际现场使用热电偶时,自由端离热源很近,并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所以必须对自由端温度加以补偿。
无论是采用补偿导线还是补偿电桥等,都是为了抑制此种干扰。
又如:本人在修理天津仪表七厂生产的电动执行器位置反馈板时发现,不同的环境温度反应出不同的信号值。
采取的办法是:把反馈回路原有的电阻用普通电阻串联或并联一只热敏电阻代换,在实际应用中,效果相当不错。
再如,热电阻三线制接法,其中两根导线在不同的桥臂上,另一根接电源端,使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导线阻值的变化。
在不同的桥臂上同时增加或减小,而相互抵消。
四线制接法既可消除连接导线电阻的影响,又可消除线路中寄生电势引起的测量误差。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b110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9.png)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电表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智能电表具有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能够为能源管理和效率提供重要支持。
智能电表采集数据质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和供电企业。
智能电表采集质量的不稳定和不准确,可能导致能源消耗估计不准确,进而影响能源管理和计费。
分析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智能电表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智能电表数据采集质量的因素1.1 环境因素智能电表安装环境的杂音、干扰和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电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电表安装在供电较为不稳定的地方或者与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较大的地方,都会影响智能电表采集数据的质量。
环境的温度变化也会使智能电表的性能受到影响,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
1.2 通信因素智能电表采集数据依赖于通信网络,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通信网络的不稳定、信号干扰、通信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智能电表的数据采集质量。
特别是在远程地区或者信号覆盖较差的地方,通信环境的不良会使得智能电表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1.3 设备因素智能电表本身存在设备故障、老化以及质量问题等因素,这些因素同样会影响数据采集的质量。
不稳定的设备性能、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采集数据的不准确和不稳定。
1.4 管理因素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维护意识也是影响智能电表数据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
缺乏及时的维护和管理,不规范的操作流程,都会影响智能电表的运行状态,进而影响数据采集的质量。
2. 改进措施分析2.1 加强安装环境管理为了提高智能电表的数据采集质量,可以加强对安装环境的管理和规范。
在电表安装的环境中,可以采取一些减少电磁干扰的手段,如合理布局,加装屏蔽设备等。
对于环境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加装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补偿算法来提高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2.2 优化通信网络对于通信环境不良的地区,可以考虑优化通信网络,采用更加稳定可靠的通信方式。
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的抗干扰分析及解决措施
![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的抗干扰分析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7cfc63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6.png)
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的抗干扰分析及解决措施在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抗干扰分析和解决措施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环境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源,比如电磁干扰、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导致仪器仪表测量结果出现误差或失真。
本文将就几种常见的干扰源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首先,电磁干扰是仪器仪表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源。
电磁干扰可能来自于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电源线路等。
为了降低电磁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仪器仪表。
在购买仪器仪表时,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的产品。
2.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仪表的接地。
良好的接地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3.采用屏蔽措施,比如将仪器仪表放置在金属屏蔽箱中,减少电磁干扰的入侵。
其次,温度变化也是仪器仪表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源。
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仪器仪表的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
为了减轻温度变化的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制造应具备良好的温度补偿功能。
通过在仪器仪表中加入温度传感器,并利用温度补偿算法,可以有效减小温度变化对仪器仪表测量结果的影响。
2.减少仪器仪表与温度源的热传导。
通过增加绝缘材料、优化仪器仪表的散热设计等措施,可以减少温度变化的传导。
另外,湿度变化也可能会对仪器仪表的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湿度变化会导致仪器仪表的内部零部件受潮、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
为了降低湿度变化的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潮湿腐蚀的仪器仪表。
在购买仪器仪表时,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防潮湿性能的产品。
2.保持环境的恒温恒湿。
通过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小湿度变化对仪器仪表的影响。
3.加强仪器仪表的密封设计。
通过增加密封材料、优化仪器仪表的密封结构等措施,可以减少湿度的侵入。
除了以上几种干扰源外,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干扰源,比如振动、尘埃等。
在面对这些干扰源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措施。
总之,在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抗干扰分析及解决措施是确保仪器仪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预防方法分析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预防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afde7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8.png)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预防方法分析摘要:电测仪表在进行测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信号干扰的情况,当信号被干扰时,测量值就会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仪表受到了其他类型的干扰所引起的。
因此在进行电测仪表运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影响其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保证电测仪表的正常工作。
在对电测仪表进行故障分析时,首先要了解其产生干扰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相应的对策。
本文以电测仪表所受干扰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分析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测仪表;干扰;分析;预防由于电测仪表在工作中的应用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变化的,因此,在仪器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干扰因素而导致测量不准确或者出现故障。
电测仪表的工作不稳定都是由干扰信号引起的。
电测仪表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把所测参数转化成电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然而,在信号的传递中,外部环境因素中的不相关信号会对其产生干扰,从而使被测到的信号产生干扰。
如果发生这样的现象,不但会导致测量精度的下降,而且还会对仪器的损坏。
为降低外部环境对仪器的干扰,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仪器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本文通过对电气测量仪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干扰因素的分析,以避免此类故障的再次发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金属外壳在使用电测仪表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其金属外壳而造成测量不准确,影响测量结果。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当电测仪表使用时间较长时,金属外壳中的一些化学元素会出现改变,从而使金属外壳导电,造成电测仪表测量结果不准确。
这种现象一般在铜、铁等材料中更为常见。
比如电测仪表长期使用后会发现,当电测仪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部的电阻和电感都会出现改变。
除此之外,一些电子元件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电容、电感、电阻等元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件周围很可能产生一个电流集中区域,当这个区域发生故障时就会影响电路的正常运行。
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54d15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c.png)
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电测仪表是工业自动化中常见的一种测量设备,它能够帮助我们测量电压、电流、阻力等电学量,并能将这些数字信号转换成易于理解的显示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误判和安全事故。
了解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保证测量准确性和工作安全至关重要。
1.1 电源质量不稳定电测仪表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才能正常工作,如果电源存在波动、噪声或者干扰,就会导致测量不稳定。
常见的情况包括电流突变、电压波动、电磁干扰等。
1.2 测量环境干扰在工业生产现场,可能存在大量的电磁干扰、电磁辐射以及噪声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电测仪表的测量结果。
特别是在高压、高电流、高频率的环境下,干扰更为严重。
1.3 传感器故障电测仪表中的传感器是关键的部件,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老化或者损坏,就会导致测量不稳定。
这种情况在长时间使用后更为常见。
1.5 操作不当不正确的使用方法、摔打、水浸等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
2.1 保障电源质量确保电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安装稳压器、滤波器或者使用纯净的电源供应设备来保障电源质量,杜绝电源波动和干扰。
2.2 综合考虑测量环境在选址时,尽量避开电磁干扰源,如高压设备、高频设备等;在设计测量系统时,可以采用屏蔽措施、接地处理等方法来减少环境干扰。
2.3 定期维护和检修对电测仪表中的传感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或者损坏的传感器,保证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4 注意使用环境在使用电测仪表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摔打、水浸等不当操作;在存放和使用时,避免高温、潮湿环境,保持仪器的整洁和干燥。
2.5 规范操作流程操作前要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电测仪表;在使用中,遵循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步骤,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仪表损坏。
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电源质量、测量环境、故障传感器、设备老化以及操作不当等多方面;而要预防测量不稳定,需要从电源供应、测量环境、设备维护和操作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措施。
如何应对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电磁干扰问题
![如何应对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电磁干扰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7094e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a.png)
如何应对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电磁干扰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力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电磁干扰问题也同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磁干扰的原因。
智能电力技术包括智能电表、智能电网等,其运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电信号传输和通信。
这些信号传输和通信往往会产生电磁辐射,从而引起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不仅可能对周围的电器和设备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应对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电磁干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可通过设计与安装合理的屏蔽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
这包括使用金属屏蔽材料,将设备和电线固定在屏蔽箱内,以减少电磁泄漏。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避免电线过长、交叉布线以及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等方式来降低电磁辐射的发生。
其次,可采用低辐射的设备和技术来减少电磁干扰。
在选择智能电力技术设备时,可以优先选择那些具有低辐射性能的产品。
例如,一些智能电表和智能电网系统已经针对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了改进,采用了低功率、低辐射的设计。
此外,可以通过改善电力网络的结构和通信协议,进一步降低电磁辐射的产生。
此外,对于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个人的应对措施。
首先,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减少电磁暴露的有效方法。
尽量远离高辐射源,如大型变压器、电视和手机基站等。
其次,选择合适的电器和设备也是防止电磁干扰的重要步骤。
选择具有良好抗干扰性能的电子设备,如低辐射的电视、电脑和电话,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风险。
此外,加强科研和监管也是应对电磁干扰问题的重要手段。
科研人员可以进一步研究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以及减少电磁辐射的技术和方法。
监管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企业采取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并加强对智能电力技术设备的监管。
总之,应对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电磁干扰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涉及多个方面。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5314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d.png)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智能电表是一种能够实时采集用电信息并传输的设备,它具有实时性、高精度和可远程监控等特点。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环境因素是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中的电磁干扰、温度变化和湿度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电表的正常工作。
为了改善采集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电表周围设置屏蔽装置,减少电磁干扰;利用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湿度,及时调节电表工作状态。
设备因素也是影响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
电表本身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了采集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智能电表的采集质量,我们可以选择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电表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定期对电表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
数据传输和存储也是影响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
智能电表通过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
网络延迟、数据丢失和存储故障等问题可能会导致采集质量下降。
为此,可以采用多路传输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建立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人为因素也会对采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为操作失误、数据处理错误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
为了提高采集质量,可以进行系统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受到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数据传输和存储以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减少电磁干扰、选择高质量的电表设备、优化数据传输系统并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电表的采集质量,进一步提升其应用价值和技术水平。
智能电表防干扰措施
![智能电表防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0450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b.png)
智能电表防干扰措施1. 引言智能电表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度和可靠性对于能源管理和用电运营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如电磁干扰、天气变化等,智能电表可能会出现测量误差或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为了确保智能电表的稳定运行,需要采取一系列防干扰措施,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见措施。
2. 地理位置选择在部署智能电表时,地理位置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选择位置可以减少外部干扰对智能电表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将智能电表远离可能产生较强电磁干扰的设备和环境,例如高压电线、变压器等。
另外,还应避免将智能电表安装在可能受到气象条件影响的地方,如阳光直射、雨水浸润等。
3. 屏蔽措施为有效防止电磁辐射对智能电表的干扰,可以采取屏蔽措施。
一种常见的屏蔽措施是在智能电表周围安装金属屏蔽罩或金属隔板,以起到阻挡电磁波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在智能电表内部加入金属屏蔽层,以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
4. 电源滤波电源的干净稳定对智能电表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电源中的电磁噪声和谐波可能会对智能电表的测量精度产生影响。
为了有效滤除这些干扰,可以在智能电表的电源线路上加装滤波器。
滤波器可以通过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分离,防止干扰信号进入智能电表系统。
5. 系统接地良好的系统接地对于减少干扰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良好的接地,可以将外部干扰信号引流到地面,保持智能电表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为确保系统的接地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确保接地线路的质量,使用足够的截面积、良好的导电材料。
- 接地电阻的测量和维护,定期检查和测试接地电阻,确保接地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 避免接地线路和其他信号线路的干扰,尽量避免接地线和信号线共用导管,减少相互干扰。
6. 天线设计智能电表中的天线用于无线通信,然而天线也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
为了提高天线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天线,例如有屏蔽罩的天线或者采用差分天线结构。
智能化仪器仪表实用抗干扰技术
![智能化仪器仪表实用抗干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ec5b1ad1711cc7930b716a2.png)
智能化仪器仪表实用抗干扰技术分析了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干扰源及其特点,提出了针对电源系统、主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实用抗干扰技术手段,给出了具体的抗干扰电路。
标签:智能化;仪器仪表;抗干扰智能化仪器仪表一般应用于工业测控现场,承担着监视或控制生产过程参数的任务,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高温、高湿、低气压、有害气体、冲击、振动、辐射、电磁干扰等各种复杂的环境因素,其中抗电磁干扰是提高智能化仪器仪表可靠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电源系统的干扰及其抗干扰措施仪器仪表采用的稳压电源本身就是一个干扰源。
在由变压器、整流管、调整管组成的线性稳压电源内,因整流形成的单向脉冲电流,本身就会产生电磁干扰。
如果采用开关电源,更要慎重地选择。
因为开关电源是利用电子器件的高频开关来进行工作的,一般开关频率都在20kHz以上,电压和电流的急剧变化会产生很大的浪涌电压和其他各种噪声,形成一个较强的电磁干扰源,对仪器仪表的工作有很大的危害。
供电线耦合干扰包括雷电干扰、高频感应干扰、开关干扰和电网干擾等。
可以采取的抗干扰措施包括以下两点:1.1 交流电源滤波器的使用采用交流电源滤波器是抑制电源噪声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交流电源滤波器一般用在交流输入端或交流输出端,主要用来抑制30MHz以下频率范围的噪声。
交流电源滤波器有电容式滤波器和电容电感式滤波器两种形式。
图1所示是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常用而又简单有效的电容式滤波器,图中的电容C1=C2,取值为0.01~0.02μF之间,耐压400V以上。
图2是改进的电容电感式滤波器。
1.2 瞬变电压抑制器TVS的使用TVS是一种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
当TVS二极管的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10-10~10-12s量级的速度,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值,有效地保护电子线路中的精密元器件,使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损坏。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5f66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d.png)
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因素及改进措施分析1. 环境因素:智能电表通常安装在用户家庭或企业用电进线处,由于环境的不同,包括电磁干扰、温度变化、电压波动等因素都会对智能电表的采集质量产生影响。
3. 数据传输问题:智能电表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通讯模块传输到数据中心,如果通讯模块的性能或者网络的稳定性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数据的传输和采集。
4. 人为因素:安装、维护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人为操作也会对智能电表的采集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安装不规范、误操作等都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
二、改进措施分析1. 环境监测和抗干扰设计:对智能电表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电磁干扰、温度变化等问题。
同时在智能电表的设计中增加抗干扰措施,提高其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
2. 设备质量控制:加强对智能电表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的管理,采用优质的元器件和部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对采集质量的影响。
3. 加强数据传输安全和稳定性:对智能电表的通讯模块和数据传输网络进行加密和稳定性的优化,保障数据的安全和稳定传输。
4. 提高安装和维护标准:加强对智能电表安装和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对智能电表的操作规范性,减少人为因素对采集质量的影响。
5. 数据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建立:建立智能电表数据质量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并采取措施处理。
同时建立用户对数据质量的反馈渠道,及时了解用户对数据采集质量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
三、结语智能电表的采集质量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改进。
通过对环境因素、设备故障、数据传输、人为因素等影响智能电表采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帮助电力部门和智能电表生产厂家更好地解决智能电表采集质量问题,提高智能电表的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智能电表的采集质量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户用电带来更好的体验。
智能电力技术应用中的电磁干扰与防护措施
![智能电力技术应用中的电磁干扰与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cbdeb2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e.png)
智能电力技术应用中的电磁干扰与防护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力技术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然而,随之而来的电磁干扰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力技术应用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
智能电力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电器等。
然而,伴随着这些智能化设备的使用,电磁干扰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电磁干扰指的是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者损坏的现象。
在智能电力技术应用中,电磁干扰可能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智能设备本身会产生电磁干扰。
这是因为这些设备中使用了许多集成电路和无线通信模块,它们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其次,智能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也是一种常见的电磁干扰形式。
因为智能电力技术通常需要通过互联网或者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这就会产生电磁干扰。
最后,外部电磁场也可能对智能电力技术应用造成干扰。
比如,高压输电线路、移动通信基站等都会产生强电磁辐射,对智能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
为了解决智能电力技术应用中的电磁干扰问题,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对于智能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电路设计、提高屏蔽性能等手段来减少电磁辐射。
其次,通过加强设备之间的隔离和相互干扰检测,可以有效减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智能电力技术应用中,也可以采用一些信号调制、编码技术来抵抗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此外,智能电力技术应用中的设备也应该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对于外部电磁场对智能电力技术应用的干扰问题,可以采取远离干扰源、屏蔽设备、增加传输功率等措施来减少对智能设备的干扰。
此外,建立电磁干扰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电磁场强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干扰控制措施也十分重要。
总而言之,智能电力技术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电磁干扰问题。
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电磁干扰的成因和防护措施。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预防方法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9bf4dff111f18582d05a0e.png)
电测仪表所受干扰的分析及预防方法摘要:为保证测量精度,在使用电测仪表的过程中,需对其所受干扰进行分析,并有效隔绝干扰。
文章在对电测仪表特性及其所受干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测仪表抗干扰的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以期在工程应用中有效提升电测仪表的测量精度及其可靠性。
关键词:电测仪表;测量;干扰;安全影响测量仪器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变化的结果。
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环境产生的干扰信号是仪器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电气测量仪器需要被测对象的参数转换成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电测仪表,并进行信号处理,最终转换成信号数据显示出来。
在电子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信号强度信号转换到极弱的参数,当外部信号干扰和信号独立的测量转化为电气信号可以阻碍造成电气仪表工作不能正常稳定。
总的来说,干扰信号主要包括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串模干扰是指干扰电压系列前两类添加到被测信号的干扰,然后通过传输效果的工具,共膜干扰指干扰振幅相等相位干涉信号和测量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输入仪器和地球之间产生相同的干扰。
由于仪器的不稳定性,两种干扰容易造成仪器工作障碍。
一、电测仪表概述现阶段,各类电测仪表逐渐地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与控制系统中,具备关键参数测量与获取、分析、反馈等一系列功能,电测仪表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检测功能和持续应用功能等两方面。
在结构组成方面,电测仪表主要包括各类感应元器件、信号传输线路等,提升相关元器件的可靠性有利于提升电测仪表整体应用的可靠性,并提升生产效率。
伴随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电测仪表相关性能的要求愈加严格,因此需对电测仪表的应用可靠性能进行不断优化。
二、干扰因素分析电厂内的电测仪表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所产生的干扰,这些干扰因素有些是单一化的,有些则是多种干扰同时发生的。
目前电力系统中比较常见的干扰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静电感应干扰静电感应干扰是电测仪表应用时比较常见的一种干扰形式,其主要是指电耦合所引发的问题。
如何解决智能电力技术引起的干扰问题
![如何解决智能电力技术引起的干扰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1aae1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b.png)
如何解决智能电力技术引起的干扰问题智能电力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监控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然而,随着智能电力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干扰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智能电力技术引起的干扰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首先,智能电力技术引起的干扰问题主要表现在电磁干扰和通信干扰两个方面。
在电磁干扰方面,智能电力设备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当智能电力设备的数量增加时,电磁辐射也会相应增加,给周围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带来干扰。
在通信干扰方面,智能电力技术需要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而这些通信信号也会对周围的无线通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为了解决智能电力技术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首先需要改进设备设计。
智能电力设备在设计时应考虑减少电磁辐射的方法,可以采用优化的线路布局和屏蔽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
此外,可以使用低辐射材料和组件,选择低辐射源的电子元器件等。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智能电力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检测,确保设备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其次,在解决通信干扰问题方面,可以采用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技术来改善智能电力技术的通信性能。
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通信信号的质量和抗干扰能力,使其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仍能传输稳定可靠的数据。
同时,可以采用频谱分配和调度技术,合理分配和利用无线通信频段,避免与周围无线通信系统的频段冲突,减少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此外,智能电力技术的干扰问题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监测和管理机制来解决。
通过建立电磁辐射和通信干扰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智能电力设备的辐射和干扰情况,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调整。
同时,可以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定智能电力设备和通信系统的辐射和干扰限值,对不符合标准的设备进行整改或淘汰。
最后,智能电力技术的干扰问题也需要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公众可以通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了解智能电力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增强科技和环保意识,以更理性的眼光看待干扰问题。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常见阻碍及解决方案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常见阻碍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74a0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7.png)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常见阻碍及解决方案智能电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然而,尽管这些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阻碍。
本文将介绍智能电力技术中一些常见的阻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数据隐私和安全智能电力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这为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成为智能电力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
许多人担心他们的个人信息会被滥用,或者黑客入侵导致系统瘫痪。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拥有业界领先的安全技术和隐私保护协议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
另外,政府和组织应该制定更严格的监管政策,要求企业严格遵守数据保护法规,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二、成本问题智能电力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普及这些技术的一大限制因素。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智能电力技术的高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来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
此外,行业内的合作和技术创新也可以降低成本,例如推动标准化和智能设备的大规模生产,以达到经济规模效益,降低设备成本。
三、技术标准和兼容性智能电力技术涉及到众多的设备和系统,但缺乏一致的技术标准和兼容性,导致不同设备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交互和协同操作。
这限制了智能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
政府和行业组织应该加大合作力度,推动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兼容性要求。
此外,开放的平台和接口设计可以促进不同系统和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设备的兼容性。
四、培训和技术人才智能电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当前的人才储备不足。
许多电力系统运营商和企业在招聘和培养智能电力技术方面遇到了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
政府和学术界应该加大对智能电力技术的教育和研究投入,培养更多的智能电力技术人才。
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d9e01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7.png)
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电测仪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阻抗等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验验证和生产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仪表测量不稳定的情况,这给生产和实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就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1. 精度不足电测仪表的测量精度不足是造成测量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电测仪表的精度不能满足测量需求时,就会出现测量结果不准确、波动大的情况,从而导致测量不稳定。
2. 电源干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源可能会受到其他电器设备的干扰,或者电源本身存在波动、干扰等问题,导致电测仪表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不稳定,影响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环境干扰电测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环境的干扰,例如温度、湿度、磁场、电磁波等因素都可能对仪表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测量不稳定。
4. 仪表损坏如果电测仪表本身存在损坏或者老化的情况,例如内部元器件老化、连接线路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都会导致仪表测量不稳定。
5. 用户操作不当在使用电测仪表的过程中,如果用户操作不当,例如连接错误、校准不准确、超载使用等,都会导致测量不稳定的问题。
1. 提高仪表精度选择合适的电测仪表,并确保其精度足够满足实际测量需求。
在购买仪表时,应该注重选购产品的品牌和质量,不要为了节约成本而选择精度不足的产品。
2. 保证电源质量在使用电测仪表时,要保证电源质量,尽量避免其他电器设备对电源的干扰。
可以采取一些电源滤波和稳压的措施,确保仪表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稳定。
3. 防止环境干扰在使用电测仪表时,要尽量避免环境对仪表的干扰,可以选择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或者采取一些屏蔽、隔离措施,以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定期检测维护定期对电测仪表进行检测和维护,检查仪表的损坏和老化情况,及时更换和维修损坏部件,保证仪表的正常使用。
5. 规范操作流程在使用电测仪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使用,正确连接测量电路,保证仪表的正确校准和合理使用,避免超载等操作不当的情况发生。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0c1ac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1.png)
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电力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设备的不兼容性问题在使用智能电力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正常的互联互通。
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不同厂商所采用的通信协议不一致导致的。
在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的智能设备,它们使用的通信协议可能各不相同。
因此,在进行系统集成时,我们需要对不同设备的兼容性进行充分的测试。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设备不兼容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进行设备选型时,需考虑到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选择同一厂商的设备或符合同一通信协议的设备可以降低兼容性问题的发生概率。
其次,进行系统集成前,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兼容性测试,排除不兼容设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二、数据安全问题智能电力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大量的数据交互和共享。
然而,在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会面临到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黑客攻击、非法数据获取等问题可能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隐私造成威胁。
解决方案:为了保证智能电力技术的数据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密数据传输过程,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窃取。
其次,设置严格的身份验证系统,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再次,定期更新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补丁,及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三、工人技能匮乏问题智能电力技术的使用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相关知识。
然而,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许多工人技能匮乏的问题逐渐浮现。
这导致了在智能电力技术使用中的一些操作错误,进而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技能匮乏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工人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他们使用智能电力技术的技能。
其次,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智能电力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
此外,应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校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推动智能电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电力检测仪的系统干扰因素及其对策
摘要:为了使智能电力检测仪稳定运行,针对破坏系统正常运行的电网谐波干扰,以及信号传输引起的干扰、系统电源回路的脉冲干扰、空间干扰,采取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抗干扰对策。
硬件方面主要有屏蔽浮地技术、接地技术、信号出入端加设 rc 滤波器、控制器的输入电源采用低通滤波器等技术;软件方面主要有nop 指令、设置自检程序、watchdog、软件陷阱和指令冗余等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智能电力检测仪的系统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智能电力检测仪硬件软件抗干扰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2)12(b)-00-01
由于电力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发展以及用电负荷的大量增加,负荷容量日益呈现出冲击性、不对称性、非线性等特征,导致电流波形、电网电压畸变发生的概率增大,电网频率在 50 hz 上下波动。
当前,传统的电力监测仪表已渐渐滞后于系统性能发展的要求,具有高精度、智能化特征的智能电力检测仪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则是保证智能电力检测仪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
1 智能电力检测仪的特征
智能电力监测仪,是指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化仪器,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和检测功能。
与传统电力监测仪相比,它具有高精密度、高稳定性、高灵敏度、线性动态范围大等特征,呈现出一系列传统
电力检测仪所不具备的优点,诸如多功能、容易智能化、低功耗、小体积、精密结构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效、快速发展,智能电力监测仪的智能化、高精度的优势日益明显。
因此,要实现电能质量合理、高效、准确的监测,智能电力监测仪是最合适的方案,也是当前电力监测装置发展的新方向。
2 智能电力检测仪系统干扰的因素
电网中负荷是不断变化的,加上大型设备的投入与切除,以致电网时常发生剧烈波动。
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中大量增加的非线性负荷,导致电网中产生的干扰现象日益频繁,呈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
干扰破坏智能电力监测仪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较多,总结有如下因素:
2.1 电网谐波干扰
谐波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谐波电流源,当非线性负载上被施加正弦波(基波)电压时,负载上的电流为非正弦电波,这样的负载就成了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源。
同样,当电网中投入与切除电力电子设备或大功率的动力设备工作时,都将使电网产生高次谐波,电源电压的剧烈波动和波形畸变,而谐波的波形畸变有能导致设备的误动误判。
2.2 信号传输引起的干扰
传统概念认为干扰是因电磁场受外界干扰产生的,而不是从电缆编织网“漏进去的”。
干扰感应电流ig是在电缆外屏蔽层上产生的,
并在电缆外屏蔽层“纵向电阻(阻抗)”上形成感应电动势vg,vg 通过75 ω匹配负载的电缆两端形成回路。
如果输电电缆过长和阻抗不相匹配,会引起过长的回路和波形发生畸变,与视频信号混在一起,形成视频干扰的现象,则会增加测量误差的可能性。
2.3 系统电源回路的脉冲干扰
220 v的交流电源是装置的控制电源。
当附近有切除感性负载或有投入大型负载时,交流电源上将会引起的波动较大。
控制系统的供电会因电机的启停、大功率开关的通断、电焊等因素而变得不正常。
这种干扰对微机系统正常运行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因电源干扰导致微微处理器系统出现错误比例占总错误的80%。
2.4 空间干扰
这种干扰主要指电磁场在壳体、导线、线路上的辐射、吸收和解调,通过电磁波的发射,利用周围的可控硅逆变电源、电气设备发射机等外部和内部系统,发出磁干扰和电干扰,导致微处理器不能正常
工作。
3 智能电力检测仪系统抗干扰的对策
为了抑制电网干扰所造成稳压的波动,可以采取硬件和软件两种抗干扰设施,一般来说,硬件设施是第一道防线,软件设施是作为第二道防线的。
因为只有硬件消除绝大多数干扰,软件干扰设施中的cpu 才能正常工作,为保证系统工作效率和实时性,要硬件和软件抗干扰设施相结合。
3.1 硬件抗干扰措施
(1)为减少共模干扰,输入方式上可采用双层屏蔽浮地方式。
(2)确保“数字地”与“模拟地”能够正确的处理。
数字电路是非线性的,电流冲击因逻辑门的开关而产生,以致其在数字地上较为强烈高频扰动,因此数字地与模拟地要分别与电源端底线相连,不能有共同环路或者路径,且只应单点连接;系统内部的噪声耦合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良好的接地的方法来抑制;为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布置线路时应将尽量使用的加粗接地线。
(3)干扰源频带的敏感性方面,可通过选用有源低通滤波器和无源rc 滤波电路方法来在降低系统干扰源频带的敏感性。
(4)在电路板的计阶段,要保证合理、正确布线,尽量使用短而粗高频线的方式布线来降低对dsp 硬件系统中最容易出现高频干扰,另外要远离易受干扰的信号线,如模拟信号等。
3.2 软件抗干扰措施
(1)我们可以运用单字节如nop空指令命令,在程序关键的位置插入,就能让在程序区偏移的程序步入正途。
除了单字节,双字节指令也可同样操作,可使后面的指令串联在一起。
保证了程序的稳定,这样可以防止指令不易受外部干扰,即使有也不影响其他程序的执行。
(2)编译自我检测程序。
在一些重要单元内存位置设立标识,这样在程序启动时,可以自我监测,为信息的传送和储存保驾护航。
(3)软件陷阱技术和指令冗余技术的运用。
二者都是应对程序异常时采用的,软件陷阱技术在表格区或非程序区域异常时,
可以阻拦跑飞的程序,通过矫正pc 指针使程序步入正轨。
指令冗余技术是在程序区将走飞的程序矫正,如通过nop指令将后面的指令串联在一起,可以保证指令操作的正确执行。
而ljmp,ret,lcall 等跳转程序指令同样起着防止外部传输信号的干扰,保证指令安全有效运行的作用。
4 结语
智能电力检测仪的系统抗干扰的因素很多,该文仅对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若在智能电力检测仪实际运用中采纳上述若干抗干扰建议,将会微处理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大大提高,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克彦. mcss51/196 单片机浮点程序和实用程序[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2] 饶智芳.电力参数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0.
[3] 王飞,李军红,刘铁湘.基于dsp技术的谐波检测仪的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7).
[4] 杨涛铭.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
新产品,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