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城前镇简介
邹城市—济宁邹城市简介
邹城市—济宁邹城市简介邹城市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基地。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
邹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
邹城市行政区划:邹城市辖钢山街道、千泉街道、凫山街道3个街道,田黄镇、看庄镇、唐村镇、大束镇、香城镇、太平镇、中心店镇、张庄镇、石墙镇、峄山镇、北宿镇、城前镇、郭里镇13镇。
邹城市风景名胜:以天然形成的奇山怪石为主体的铁山公园、体育公园、峄山风景名胜区,以水见长的铁西公园、唐王湖公园、孟子湖风景游览区及素有“邹城会客厅”之称誉的人民广场、文化广场等。
其中,峄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文物古迹:古遗址175处,主要有野店遗址、邾国故城遗址、漆女城遗址、栖驾峪遗址、斗鸡台遗址、北凫山犁耙峪遗址、晚照寺遗址、灰城子遗址、城前遗址等。
古墓葬107处.主要有孟林、汉鲁王墓、明鲁王墓、万章墓、南宫适墓、西晋刘宝墓、金乌林答将军墓、庙东古墓、王看九女筑坟、兴泉墓群等。
古建筑132处,主要有孟庙、孟府古建筑群、重兴塔、孟母三迁祠、龙山玉皇殿、大园戏楼、小石石拱桥、颜母祠、潘氏家祠等。
石窟寺及石刻33处,主要有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葛山摩崖石刻、峄山石刻、凤凰山唐代石窟佛造像、黄山宋代十八罗汉洞造像、后圬山寿峰寺碑刻群等。
近现代史迹及其他70处,主要有白莲教农民起义遗址、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孔子孟子诞生圣地碑、抗日烈士郑师文纪念碑、烈士陈清松墓碑、邹城烈士陵园、石墙双庆扬水站等。
各类文物史迹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11处,邹城市文物保护单位35处。
邹城市特色美食:酸辣猪手、三鲜豆腐火锅、韭香小馅饼、金牌扣肉、四喜丸子、秘制酸辣猪手、手工煎饼、山东海参、锅煸豆腐、焦馏里脊、德州扒鸡、鲁菜、特色孟府宴等。
邹城市政府网站(邹城政务网):。
山东省邹城市辖区概况
邹城市辖区概况邹城市(Zoucheng),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孔子故里曲阜市、南望滕州市。
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人口115万。
春秋战国时期为邹国国都,同鲁国并称为“邹鲁圣地”,为文化兴盛之地。
秦朝始置邹县,三国时期属魏国,明、清先后隶属于济宁府、兖州府。
邹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东省省辖县(市)之一,行政区划属济宁。
邹城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东方君子之国,邹鲁圣贤之乡”的称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中国经济百强县(市)第31位(2015年)。
邹城市交通便利,京沪高铁穿过城区东部,民国元年通车的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京台高速公路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江浙沪一带。
1、【钢山街道】概况——钢山街道位于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境西北部,城区东部,北与中心店镇交界,东与大束镇相邻,辖区总面积36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11.3万人。
市政府驻地。
104国道和342省道公路过境。
先后被济宁市委命名为“五好街道党工委”、“邹城市镇街经济发展一等奖”、“党政机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钢山街道办事处还被授予“省级安全社区”荣誉称号。
境内古迹——重兴塔位于钢山街道邹县旧城北门内,为北宋初年始建的砖塔。
塔顶冠以铜铸镀金覆体莲纹宝刹。
造型浑厚拙朴,气势雄伟,“禅塔祥云”为古邹八景之一。
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钢山街道境内有全国著名的“四山”摩崖石刻的三处,即: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和尖山摩崖石刻。
铁山摩崖刻经亦称“小铁山摩崖刻经”“匡结刻经”。
位于城区北铁山之阳一倾斜约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
以颂文词句分析,作者当系安道壹弟子。
岗山刻经位于铁山北岗山之阴山峪(俗称狼沟)中。
千年古县之一 山东邹城市我的家乡
千年古县之一山东邹城市我的家乡山东邹城市我的家乡">千年古县之一山东邹城市我的家乡刘刘思秋_559一、邹城市概况山东省邹城市原名邹县,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全市辖14个镇和3个街道,871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110万人口,境域面积1613平方公里。
邹城市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故乡。
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历史上(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20世纪60年代)亦曾长期隶属于邹城市。
邹城市既孕育了中国的“至圣”,又孕育了中国的“亚圣”两位“文圣”,成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素有“孔孟圣地,邹鲁秀灵”,“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
邹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文化灿烂,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
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中国最大的坑口电厂邹县电厂在邹城。
年产3000万吨原煤的中国最现代化特大型煤炭基地兖矿集团公司在邹城。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共和国55年风雨历程,邹城市人民抢抓机遇,勇于改革,团结奋进,进行了历史性的凤凰涅磐,实现了从文化名城到经济强市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
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位于山东省县(市、区)前列。
邹城市成为鲁南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政区沿革邹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据城南6公里处的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野店遗址发掘证明,在距今六千多年到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境内即有东夷少昊氏族部落结罾猎鱼,鬲甑饮食,繁衍生息,是中化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邹城市,古属夷地。
夏代,属徐州。
殷商时期,地属奄国。
《山东通志·疆域·封建》载:“奄,嬴姓,少昊之后,始祖翳,为东方夷国,周武王代奄即此”。
《左传》载:“成王因商奄之民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墟”。
西周初期,周武王克商灭奄后,封颛顼玄孙陸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此,国号“邾”,附庸于鲁国,春秋之初为子爵。
邹城简介
邹城市简介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也是中央规划建设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主要所在地。
全市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总人口114万,辖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开发区,892个行政村(居)。
邹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京福高速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
境内白马河与京杭运河相接,水上运输可直达苏、沪、浙一带。
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穿过城区东部,建成后邹城至京沪的时间均在2小时左右。
邹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文物古迹3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0个景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邹城山水相依、环境优美。
境内有峄山、十八盘山两处省级森林公园和北宿湿地、香城湿地两处省级湿地公园。
城区岗山、铁山、护驾山三山对峙,既是天然屏障,又是城市绿色之肺;孟子湖、孟子河、因利河润泽东西,既是风景旅游带,又是文化休闲带。
邹城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总储量41亿吨,年产原煤近4000万吨,花岗石储量20亿立方米,石灰石探明储量148.5亿吨,电力企业年发电量达240亿千瓦时。
拥有兖矿集团、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山东里能集团等一批国家大型煤电企业。
目前,全市上下正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紧紧围绕“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争当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基本定位和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的战略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心,努力实现邹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邹城简介
邹城市是山东省直辖县级市。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24′—117°30′,北纬35°11′—35°32′,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与鲁都曲阜毗邻,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
基本概况邹城市下辖钢山、千泉、凫山三个街道办事处,田黄、张庄、城前、大束、香城、峄山、看庄、唐村、郭里、石墙、北宿、太平、中心店、平阳寺十四个镇,总人口112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以汉族居民为主,广泛分布着回、满、布依、彝、苗、蒙古、黎、壮等24个少数民族。
邹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山区峰峦叠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顷,三种地貌各占三分之一,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
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孟庙南大门邹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这里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孟母,有被赞为“功不在禹下”的儒学亚圣——孟子,有被传为世代佳话、“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经学家匡衡。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饱经岁月沧桑还依然展示着往昔风采的“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古建筑群,佛教文化及书法艺术精品“四山”摩崖刻石,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宫殿——明鲁荒王陵,被誉为“邹鲁秀灵”、“岱南奇观”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邹城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综合旅游区,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我的家乡普通话三分钟邹城
我的家乡普通话三分钟邹城案例一:我的家乡在邹城,邹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邹城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如历史悠久的孟府孟庙,风景优美的铁山公园、铁西公园和峄山风景区,还有绿树成荫的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人民广场。
我觉得邹城最美的地方就属唐王湖了。
湖边一排排柳树像一个个小姑娘在梳理自己的长辫子,微风吹来,随风舞动。
湖边上的一个个亭子,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亭子里的人们,有的在乘凉,有的在下棋,还有小朋友们在玩耍。
湖中央有一座石拱桥,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圆圆的大月亮。
湖面上有一个小岛,岛上树木茂盛,鲜花盛开,漂亮极了!唐王湖边还有一个个小山坡,山坡上,小朋友们正在放风筝。
到了晚上,河边亮起了五彩缤纷的彩灯,彩灯倒映在湖面上,五光十色,十分美丽。
邹城还有许多特产,如香城的红枣、看庄的大樱桃和中心的草莓。
邹城真是个好地方,我爱邹城,我爱我的家乡!案例二: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三字经里面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为选择邻居而搬家。
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山东地区,也就是古时候的邹县城北,现在的全国百强县——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县级市)。
邹城是孟子故里、千年古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邹城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孟子思想、母教文化、邹鲁文化、伏羲文化交相辉映、积淀融合,素有“邹鲁圣地”之美誉。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浸润着邹鲁大地。
邹城市地处京沪铁路和新日铁路交界处,东倚沂蒙山区,南临微山四湖,北与著名旅游胜地曲阜、泰山相临,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开放性强,具有对外合作交流的诸多便利条件。
邹城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1个经济开发区。
邹城有山有水有资源。
东部山清水秀,西部沃野平畴,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拥有峄山、凤凰山、连青山等六大山系、190余座山峰,111条河流纵横交错,114座水库星罗棋布,建成美丽乡村“A 类村”328个,重点村覆盖率达到77%,粮食产量稳定在44万吨以上,草莓、核桃、樱桃、土豆等经济作物达到33.5万亩,其中城前板栗、香城山楂、张庄牛心柿、柳下邑猪牙皂、洪山苹果、香城长红枣、石墙薄皮核桃远近闻名。
邹城乡镇(1)
马街村 太平三村 果庄村 大马厂村 谢家口村 庄里村 冯家庄村 北龙村 大一村 西参村 稻洼村
冯楼村 太平四村 横河村 王石村 鲍厂村 西赵庄村 秦河村 沈庄村 高皇村 吕台村 照山村
东纪沟一村 樊家桥村 郑行村 北亢阜村 堤上村 太平一村 西宝张村 峄山街村 李庄村 中参村 留驾庄村 苗庄村
冯集村 庵上村 后韩村 郝庄村
傅邱村 杨桃园村 小莫亭村 万庄村 周口村 龙水村 连青山村 木庄村 小洪洋村
王邱村 李桃园村 焦庄村 苗岭村 崔家口村 顾岭村 辛沟村 田王村 徐西岭村
詹邱村 刘桃园村 西张沟村 小山阴村 马石片村 不乱沟村 东洪洋村 孙王村 银河寺村
唐邱村 康桃园村 东侯庄村 邓通庄村 骆庄村 后相河村 西洪洋村 古路湾村 前相河村
崮尚村 土旺村 袁麻村 季庄村 来付村 东寨村 二道河村
东卧牛村 黄洼村 灰埠村 张屋村 刘麻村 东朱庄村 水河村
三合村 大束中村 潘庄村 岗上村 羊山村 黄疃村 二沟村
官厅村 中山村 葛炉山村 山西头村 孔付村 南桑村 梭庄村
山沃村 孔庄村 灰城子村 王付村 东曹村 刘付村 安平村
大束前村 小洪村 付山村 南庄村 中葛村 龙山前村 赵东村
大六村 贾洼村 存里村 石马村 西巩村
大七村 东庄村 店子村 蔡庄村 巩三村
刘营村 巩一村 郭参村 黄村村 巩四村
野店村 巩二村 丁岭村 金张村 唐店村
峄山镇
大故村 纪东村
桃花山村 高山庄村
老崖头村 后汉石桥村前汉石桥村 小烧峪村 仙桥村 北山村 西马村 马连沟东村 西柳峪村 孔沟村
大烧峪村 东北洼村 杨家庄村 矬草峪村
林家海村 高石村 杏行村 赵桥村
东边村 西纪沟二村 邢村村 董石村 后鲍村 北林厂村
邹城市旅游必去景点
邹城市旅游必去景点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作为旅
游胜地,邹城市拥有许多必去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
必去景点。
山下古镇
山下古镇是邹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保留着大量古建筑和传统文化。
漫步在古镇
的石板街道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古镇中的古亭、古井、古宅,无不展现出邹城独特的魅力。
品味当地特色小吃,购买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手工艺,让游客流连忘返。
九华山
九华山是邹城市的一处自然风光胜地,被誉为“鲁中第一山”。
山势险峻,景色
壮丽,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登顶九华山,俯瞰山下美景,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
山上的庙宇、寺院,是信徒们虔诚朝拜的圣地,也是游客领略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水上森林公园
水上森林公园是邹城市的一处独特景点,以其水上森林、湿地生态而闻名。
游客
可以乘船穿行在水上森林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公园内种类繁多的湿地植
物吸引着众多鸟类栖息,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漫步在公园中,呼吸清新空气,放松
身心,是摆脱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这些景点无疑是邹城市旅游的亮点,每一处都值得游客细细品味。
无论是追寻历
史文化、登高望远,还是感受自然美景,邹城市都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为他们留下美
好而难忘的回忆。
山东邹城市自然环境简况
山东邹城市自然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及交通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的东部,行政区划隶属于济宁市管辖,处于济宁市都市圈中心。
邹城市地理坐标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9′12″~35°32′54″,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
邹城市东倚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与鲁都曲阜毗邻,总面积1613km2,城市建成区面积24km2。
邹城市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相互交织的交通网络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通信网络。
市区距济南机场180km,距济宁机场70km。
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日铁路横穿东西,包括104国道及京福高速公路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通车里程已达600多km。
水运由白马河经南四湖、大运河可直抵宁、沪一带,交通便捷,物流畅通。
2、地形、地貌、地质邹城市位于泰山穹碌以南,属华北地台型,沉积层厚度2450米。
邹城地势东高西低,山区峰峦叠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顷,地形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及水面等五种地形。
以京沪铁路边境内段为界,铁路以东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铁路以西为平原洼地,占总面积的30%。
境内山脉系泰山、蒙山分支,分为峄山、莲青山、凤凰山、尼山、昌平山、凫山六个山系,全境共有大小山头190余个,境内最高海拔648.7m,最低海拔35m,平均海拔77.8m。
邹城市位于泰山穹窿以南,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交界线附近,属华北地台型。
由于各期地壳运动,境内虽无火层岩运动,但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其中,以近乎南北走向的峄山断层为主,东部、东南部形成低山丘陵区,以前震旦纪华刚片麻岩为主,峄山、土山、香城、张田尚河等地均有出露。
城前镇、张庄镇东部、大束镇系尼山穹窿的南部边缘,有寒武纪灰岩呈盖层出现。
西南部亦为低山区,看庄镇夏看铺村西部为寒武纪灰岩带。
邹城市城前镇简介
邹城市城前镇简介城前镇位于邹城市境内最东部,扼济宁市东大门,东临临沂市,南接枣庄市,是一个鸡鸣三市之地。
总面积l82平方公里,下辖111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
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至今仍留有春秋时期的“兰陵城”及战国时期的“城子窝”两处历史文化遗址和抗战时期的一座尼山抗日烈士纪念碑。
据镇志记载,城前镇驻地城前村因在东汉永平十八(公元75)年为兰陵城前(亦说在北宋立贺乡城之前)而得名。
区位优越城前镇在全国地图上有标示,是邹东及其附近地区规模最大、交通最为便利的城镇,是辐射周边20多个乡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从空间上看,城前镇与济宁、泰安、临沂、枣庄四地市等距90公里,和相临的平邑、山亭、滕州、邹城、曲阜、泗水6个县市等距40公里,基本上处于它们的几何中心。
城前镇于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邹城市重点发展的三个省级中心镇之一。
交通便捷境内有枣徐(济南枣园——徐州,又称0九公路)、平滕(平邑一一滕州)、岚济(岚山头——济宁)三条省道纵横贯穿全境,并于镇区交汇,有“六路通衢”之称。
现在,城前镇东距京沪高速公路40公里,西距京福高速公路35公里、京沪铁路45公里,北距日东高速公路10公里,交通更加便利资源丰富城前镇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照充足。
近年来坚持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土地效益明显提高,逐渐成为邹城市重要的种植畜牧基地。
种植业主要以林果、花生、地瓜、蔬菜为主。
建有大樱桃、板栗、大枣、干鲜杂果四个万亩基地和苹果、葡萄等十二个样板园,林果总面积达4.6万亩,年产大樱桃、大枣、板栗、柿子、苹果、桃等果品200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
花生以鲁花14和花育17为主,年产优质花生3000多万斤;地瓜以富贵一号为主,年产优质地瓜1.25亿公斤。
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蔬菜大棚200多个。
其中,春萝卜、越冬菜花和甘蓝、越夏西红柿、旱地养藕产量最大,效益最高。
邹城概况
邹城市概况邹城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一、地理位置:邹城市地处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9′12"—35°32′54",位于鲁南地区中部,东倚沂蒙山区,和平邑、泗水相连;西临鲁西平原,与兖州、济宁、微山接壤;南襟徐淮要冲,以滕薛故地为屏;北枕泰岱南脉,与鲁国故城曲阜毗邻。
二、自然环境:邹城市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分布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和水面。
低山丘陵区占总面积的66%,平原洼地区占总面积的34%。
境内最高海拔648.7米,最低海拔为35米。
邹城市属暖温带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步,冷热季和干湿季区别明显。
全市年平均太阳辐射总热量120.64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2l51—2596小时,年平均气温14.1℃,年最大降水量为1225.5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434.4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4%。
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煤炭资源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总储量41亿吨、年生产能力2400万吨;花岗石总储量超过20亿立方米,有“邹城红”、“邹城绿”、“邹城青”等六个稀有优质品种;石灰岩储量148.5亿吨,氧化钙含量达到48%—52%。
另有脉石英、大理石、重晶石等资源蕴藏量也十分丰富。
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泗河、白马河等40余条,汛期有水,冬春干涸。
三、历史沿革:邹城市历史悠久,距今六千多年到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境内就有东夷少昊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
至夏代,属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殷商时,属奄国。
周克商灭奄,封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此,国号“邾”,附庸于鲁国,后为子爵;鲁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峄,在峄山之阳建都;鲁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被楚所灭,共传29世,历时700多年。
邹城市城前镇十八趟林场开发设想
邹城市城前镇十八趟林场开发设想
总体设想:以休闲旅游为依托,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木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立旅游度假村、野外拓展训练中心和农业生态园,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旅游项目,带动周边村镇的经济发展,最终形成济宁农村旅游经济的示范。
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度假村
设垂钓、狩猎场、打靶场、户外运动场(如户外攀岩、草地网球)等休闲项目,吸引都市客人前来游玩;同时配套建设餐饮和住宿设施,突出原生态特点,使城市客人享受远离都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第二部分:建立野外拓展训练中心
充分利用林场的自然环境和丰富植被,建立野外拓展训练中心,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帮助组织对成员进行团队合作、拼搏进取等精神的拓展和潜能力的开发。
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成为企业培训的重要一课,在目前济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另外,建立真人CS作战基地,利用丰富的地形地貌,吸引大量年轻人前来体验野战的刺激。
第三部分:建立高新农业生态园区
一方面建立高新农业生态园,通过种植附加值高、绿色无污染的农业作物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建立农业体验园,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带着子女参加农业种植、采摘,体验农家生活,充分接触大自然、增加亲情。
仿古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灵泉寺施工组织设计湖北丰景园林古建有限公司二○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一章编制总说明一、编制说明作为本工程的施工单位,我公司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施工图纸,广泛听取有关古建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独立编制了灵泉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涵盖了施工图中本工程所包括的施工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土建、安装及配套工程,并且着重从工程承包商的角度,阐述了我公司对邹城市灵泉寺修建工程的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服务协调,特别是关于质量、工期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的设想,以期高质量、高效率的全面履行我公司作为承包商的职责。
为在将来的施工过程中,使本施工组织设计能切实指导施工,为树精品工程服务,编制之前,我公司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尽的踏勘,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山东省及邹城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了解本地区的地方建筑特点、市场行情,熟悉工程图纸,掌握了我公司所施工的范围、区域和管理职责;编制过程中,我公司多次有幸邀请到有关专家指导我们的编制工作,专家们提出了大量的、宝贵的、科学的、实施性很强的建议,从而使我公司结合本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制了本施工组织设计;在此,特对各位专家的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施工组织设计对灵泉寺工程所涉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作了详尽的介绍。
根据本工程的仿明清特点,结合本工程的施工难点,并充分考虑到本工程的社会重要性,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中,重点介绍了主体结构和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在管理方面,详细阐述施工组织保证体系、劳动力、机械的配备,以及工期、工程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及总体协调管理的各种措施;同时,我公司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又对工程回访和维修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各种承诺,这些将作为合同条款列入施工承包合同中,使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我公司承诺派有丰富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带领多次紧密合作的施工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连续考核,以确保本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邹城
邹城一、城市概况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
1994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市辖13个镇、3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
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邹城作为具有厚重历史文化价值的名城,有着自身独具的历史文化特色:一是历史悠久,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邹鲁先民创造了辉煌厚重的史前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物。
自秦置邹县以来,一直是历代鲁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二是文教兴盛。
这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孟子故里,自古被誉为“邹鲁圣地”,两千多年来,“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有口皆碑。
同时,该市兼具昌盛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始祖文化、红色文化,多种文化兼容并蓄,源远流长。
在这里,不仅孕育诞生了中国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而且带动邹城相沿两千多年的办学之风,民以品学为荣,故而英贤辈出。
开明国君邾文公,“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凿壁偷光”刻苦好学的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魏晋名医、医学名著《脉经》的作者王叔和等,都是这块土地培养出来的大贤巨擘。
宋元明清时期全县有知名书院10多所,其中创办于宋庆历三年(1043)的尼山书院和创办于元元贞元年(1295)的子思书院闻名全国。
三是文化资源丰硕。
现有各类文物史迹5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济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邹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处,各类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
国家级优秀传统村落2处,省级优秀传统村落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平派鼓吹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列入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还有38项列入邹城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省邹城市辖区概况
邹城市辖区概况邹城市(Zoucheng),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孔子故里曲阜市、南望滕州市。
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人口115万。
春秋战国时期为邹国国都,同鲁国并称为“邹鲁圣地”,为文化兴盛之地。
秦朝始置邹县,三国时期属魏国,明、清先后隶属于济宁府、兖州府。
邹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东省省辖县(市)之一,行政区划属济宁。
邹城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东方君子之国,邹鲁圣贤之乡”的称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中国经济百强县(市)第31位(2015年)。
邹城市交通便利,京沪高铁穿过城区东部,民国元年通车的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京台高速公路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江浙沪一带。
1、【钢山街道】概况——钢山街道位于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境西北部,城区东部,北与中心店镇交界,东与大束镇相邻,辖区总面积36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11.3万人。
市政府驻地。
104国道和342省道公路过境。
先后被济宁市委命名为“五好街道党工委”、“邹城市镇街经济发展一等奖”、“党政机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钢山街道办事处还被授予“省级安全社区”荣誉称号。
境内古迹——重兴塔位于钢山街道邹县旧城北门内,为北宋初年始建的砖塔。
塔顶冠以铜铸镀金覆体莲纹宝刹。
造型浑厚拙朴,气势雄伟,“禅塔祥云”为古邹八景之一。
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钢山街道境内有全国著名的“四山”摩崖石刻的三处,即: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和尖山摩崖石刻。
兰陵古城-山东邹城城前镇
兰陵古城-山东邹城城前镇兰陵古城-山东邹城城前镇位于山东省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
该镇辖111个行政村,9.8万人,192平方公里。
这个小镇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一个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城前镇古属黄帝滕域,有着4000多年文明历。
“城前”名字的由来,源自古代一座城邑——蓝陵城。
在明《兖州府图》上,我们可以查阅到“蓝陵城”的图示及标注;明、清两代诸《滕县志》“古迹卷”均见有蓝陵故城的载述:“城(滕县)东北八十里(亦说一百一十里)处,在城前集后。
城前者,蓝陵城之前也。
土人云是康王城,创始无考。
”蓝陵城的诞生和崛起,当追溯到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的东周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历经千年发展变化,至东汉时期已形成占地300余亩的恢宏建筑群。
以后,蓝陵城便成为具有重要战略防御意义和东方文明标志的古代城邑。
可以断定,东汉当是蓝陵城的鼎盛辉煌时期。
是时,国家统一,社稷较为稳定。
但汉代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东汉分裂,其后三国鼎立,战火频仍。
作为东海郡之滕﹑邾两国边地之城,亦难于幸免战火纷扰。
当守城与攻城之战事反反复复,城池屡屡遭到重创。
战火不断,胜负交替、城池易主。
蓝陵城年久失修,且又遭受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300多年间的战争摧残,至隋朝末年(公元618年),城邑损毁惨重,以后蓝陵城逐渐沦为一片废墟,唯有断墙残壁﹑萋萋荒草;满地碎砖瓦砾﹑遗骨折戟,在无声地诉说着蓝陵城的沧桑岁月。
康王城(现在蓝陵古城区遗址北部有康王岭)。
另据史籍记载,夏启死后,帝位传给儿子太康。
太康终日不理政事,东夷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乘机把他赶下台。
不久,后羿又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掉,寒浞得王位。
太康死后,其弟中康得立,中康儿子相,投靠同姓斟灌氏和斟寻氏,但仍然被寒浞所杀。
相的妻子无以为计,只好逃到有仍氏娘家(今地济南市任城区,古任国,任、仍,古同字),生儿子少康。
少康成人后又被寒浞所打败,投奔有虞氏。
话说“城前”
话说“城前”“城前”这名字,让许多外地人以为它在邹城前(南)边,其实它不在邹城南,而是在距离邹城40余千米的较远的邹东山区,加之邹城南有一条“城前路”,以至于常有外地人弄混走错,本应去城前村或镇,却到了邹城南。
明代《邹县地理志》曾将当时这种别扭事归纳为“邹县四拗”,城前可续列为第五。
11月18日,我们乡土文化工作组来到城前座谈走访。
作为邹城乡镇,城前镇有村庄111处,人口93600多,为邹城乡镇之最,但它却是最晚加入邹县的一员。
凤凰山唐代庙碑有费县令主持佛像落成礼仪的记载,说明大律以东包括城前一带,唐宋时尚属费县。
明清时期,城前属滕县,建国前后曾短暂隶属白彦县和山亭县,1953年划归邹县。
先后作为城前区、城前公社和城前镇驻地。
城前村作为城前镇的驻地村,它北邻城后村,南临东郭河,东邻榆官庄,西与东刘庄搭界,历史上又是连接邹滕薛和平邑泗水的交通枢纽。
由于城前镇的飞速发展,镇驻地迅速变大,这些村已经淹没在了不断扩张的镇驻地里面。
现在的城前镇楼房林立,街道纵横,路面宽阔,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火辉煌,一派繁荣景象。
最早接触城前驻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老家大律属城前公社辖区,我在位于城前的邹县二中上高中,这所学校在文革前曾负责招收邹东多数公社的学生,不少老滕县地的学生也在这里学习。
现在医院西侧、中学东西北侧及中学西侧南北路与医院前的东西路交叉口南面以西以南都是农田,这个交叉路口以东的东西街到去泗水的路口东附近就到头了。
路南除了供销社和一间“新华书店”以及缩进小巷的食品站,全是破旧的农家院落。
路北医院东侧是车站和公社,公社东侧是去中学的南北路,此路往北公社后边是粮站,路东中学南是小学,再往南就是位于东西路北侧的酒厂罐头厂,提起它们让我想起当年的凤凰山玉液、凤凰山老窖、凤凰山白干和老人喝的城前散酒,各类水果罐头、山楂糕、山楂片。
酒厂东边是饭店,再往东向北去泗水的南北路西侧有理发店和公社搬运站和药材公司,东侧有工商所和木器厂酱油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城市城前镇简介
">邹城市城前镇简介yuhouwutonghua
邹城市城前镇简介
城前镇位于邹城市境内最东部,扼济宁市东大门,东临临沂市,南接枣庄市,是一个鸡鸣三市之地。
总面积l82平方公里,下辖111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
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至今仍留有春秋时期的“兰陵城”及战国时期的“城子窝”两处历史文化遗址和抗战时期的一座尼山抗日烈士纪念碑。
据镇志记载,城前镇驻地城前村因在东汉永平十八(公元75)年为兰陵城前(亦说在北宋立贺乡城之前)而得名。
区位优越城前镇在全国地图上有标示,是邹东及其附近地区规模最大、交通最为便利的城镇,是辐射周边20多个乡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从空间上看,城前镇与济宁、泰安、临沂、枣庄四地市等距90公里,和相临的平邑、山亭、滕州、邹城、曲阜、泗水6个县市等距40公里,基本上处于它们的几何中心。
城前镇于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邹城市重点发展的三个省级中心镇之一。
交通便捷境内有枣徐(济南枣园——徐州,又称0九公路)、平滕(平邑一一滕州)、岚济(岚山头——济宁)三条省道纵横贯穿全境,并于镇区交汇,有“六路通衢”之称。
现在,城前镇东距京沪高速公路40公里,西距京福高速公路35公里、京沪铁路45公里,北距日东高速公路10公里,交通更加便利
资源丰富
城前镇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照充足。
近年来坚持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土地效益明显提高,逐渐成为邹城市重要的种植畜牧基地。
种植业主要以林果、花生、地瓜、蔬菜为主。
建有大樱桃、板栗、大枣、干鲜杂果四个万亩基地和苹果、葡萄等十二个样板园,林果总面积达4.6万亩,年产大樱桃、大枣、板栗、柿子、苹果、桃等果品200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
花生以鲁花14和花育17为主,年产优质花生3000多万斤;地瓜以富贵一号为主,年产优质地瓜1.25亿公斤。
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蔬菜大棚200多个。
其中,春萝卜、越冬菜花和甘蓝、越夏西红柿、旱地养藕产量最大,效益最高。
畜牧养殖发挥年产秸杆和饲草5000万公斤的优势,重点发展土笨鸡、青山羊、猪、黄牛、兔等养殖和山鸡蛋生产,形成专业养殖村70多个,全镇各类畜禽存栏量达260万头(只),年产值2.6亿元。
矿产资源丰富,拥有两条主干河流和200多座水库,年蓄水能力达到4000万方。
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黄沙3000万方,石英石l亿方,石灰岩1亿方,大理石3.8亿方,花岗石8000万方,电汽石覆盖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拥有劳动力3万余人,外出务工1.5万人,年刨劳务收入7000多万元。
若在本地务工,劳动力更为廉价,适合在本地设立劳动密集型产业。
商贸繁荣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了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开发四大产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有50多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主营生猪宰杀加工的博盛食品有限公司,集土笨鸡、华青鸡繁育、养殖、宰杀于一体的绿禾畜禽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盐酥花生的绿奥土特产有限公司,出产山鸡蛋的喔喔哒食品有限公司,南河地瓜淀粉加工厂,优之宝花生酱有限公司等企业。
其中,优之宝花生酱有限公司生产的花生酱产品填补了济宁市花生加工的空白。
矿产开发企业主要有3家:西尚河石材园、胜利岭铁矿厂和牛庄沙厂企业。
城前镇商业发达,建设有专业小市场6个。
镇区店铺林立,经营种类齐全,拥有经营户1000多家,形成了沿岚济路的十里商业长廊。
2004年底,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3000万元。
事业发达
城前镇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的邹城市三个中心镇之一,小城镇建设起步早、标准高。
按照新一轮城镇建设编制规划,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力度逐步加大,日趋完善。
镇区东西向岚济、平滕、北外环三条横向街道和南北向四条纵向街道扩建完毕,三横四纵的道路格局已经形成,拉开了山区小城市的发展框架。
服务业发展较快,从事餐饮、商品零售、服装等个体工商户达到1000余家,沿岚济路南北两侧,以镇区为中心形成了10华里经济长廊。
全镇拥有中学2处、小学16处、中心幼儿园1处、民办中小学校1处,在校生10000余人。
所有中小学校全部达县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其中,镇中心幼儿园和镇中心小学分别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和“省级规范化学校”,城前镇是济宁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乡镇。
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每年有600余初中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邹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座落在镇区,是一所全国二级甲等医院,曾荣获“全国百颗星医院”荣誉称号,拥有职工100余人,医疗服务水平享誉在外,在邹东山区及周边20多个乡镇有很大影响。
全镇拥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两处,邮政储蓄两处,全镇农村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亿元。
文化、体育、电信、电力设施齐全。
民风淳朴,2002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双进活动先进镇”。
社会治安良好,
连年被评为济宁市社会治安先进镇。
环境优良
生态镇建设成效显著,境内植被覆盖率达到33.6%。
城前镇风景怡人,环境优美,有两处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一处是雨山,处在镇驻地西北5公里处,海拔282米,有雨山洞、雨山林、雨山泉三大景观。
雨山洞是个溶洞,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
此洞能预报天气,非常灵验,故当地有“神仙洞出云,大雨就来临”农谚。
雨山林是一片原始灌木丛林,林间树种繁多,春夏墨绿,秋冬火红,美不胜收。
雨山泉从山南脚下石隙间涌流而出,汩汩有声,水速均匀,泉水清冽甘甜。
另一处是九凤山庄。
位于镇驻地西北10公里处十八趟林场内,是新开发的游观光休闲娱乐园。
规划建设孔孟故里孝心工程——老年公寓、粟园大酒店、孔子故里民俗文化娱乐城、植物园、动物园、垂钓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等7个游览区,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