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1.1 拌和站建设1.1.1 每个合同段所有用于桥梁、隧道(不含初支喷射混凝土)、通道涵洞等永久工程所采用水泥混凝土必须进行集中拌和。

1.1.2 拌和站建设应参照3.8条规定。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占2。

地面积不宜少于10000 m拌和站场区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1.1.3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拌和站内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1.4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站内场地宜设置不小于a15cm水泥混C20采用不小于石灰改善土,10cm厚的30cm于的5% 凝土进行硬化。

15cm)站内行车道的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b石灰改善土,采用5%的厚碎石垫层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 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C2015cm不小于厚的、重型车辆行车便道基础应)大型作业区(如拌和站)c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20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4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1.1.5 集料仓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砂石集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置。

b)砂石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瓦,四周应有围护,能遮挡雨雪,棚高不小于7.5m。

防雨棚设计须充分考虑到雨雪和强风的影响,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料仓之间应采用砌墙体或水泥混凝土墙体隔开,顶宽不小于30cm,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180cm,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墙体端部设置黄黑警示标线;仓内地面应设不小于4%的单向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20cm,深度不小于20cm,沟顶宜用格栅网覆盖。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1.1.6 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防雨棚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板。

1.1.7 原材料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散装水泥、粉煤灰应使用储存罐储存,不同厂家、品种、标号、批次应分罐保存,严禁混装。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

5.1 拌和站5.1.1 一般规定1一个标段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两个(每个拌合站都必须满足标准化要求)大型拌和站2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

3承包人须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蒸汽养生所用锅炉、管线、用电、消防等设施提前规划并安装预埋。

4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给。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5 每个标段段所有用于桥涵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6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7 使用商品混凝土须经监理人审查、发包人批准,并明确发包人和监理人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8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大型设备的安装提前要有规划及设计并报筹建处验收。

5.1.2 场地建设1 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

拌和站四周要设置砖砌围墙(24墙,高1.85m,内外砂浆抹面,刷白色涂料,写项目部驻地精神文明标语)或绿色金属隔离栅围栏(高速公路标准),设置10m宽一扇推拉栅栏铁门(门跺高2m,门高1.5m、门跺两边设置斜墙,斜墙上写标语)门跺上挂钢质白色门牌(公司简称+拌合站)效果图如下:2 合理分区。

拌和站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区及设备停放区等。

生活区和其它分区用砖墙等隔开。

拌合场站与施工现场如果有劳务队伍,宿舍规划要与场站整体协调,劳务队用房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化建设,材质采用岩棉,平顶蓝色屋顶,宿舍及走道要干净整齐,清洗衣物有固定点晾晒;劳务队伍宿舍外用砖墙(24墙、1.85m高、墙体涂白色涂料并写标语)与拌合场站隔开。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规范标准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规范标准
1.
1.
1.
1.
1.
2.术语
2.
2.2普通混凝土
2.
3.拌和站建设
3.1 基本要求
3.2 标准化设计
3.
3.
3.
3.
3.
3.3.1总体要求
3.
3.3.3场地填筑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1基本要求
4.2拌
4.3料罐
4.4运输设备
4.5环保设备
4.6
4.7其它
5人力资源
1.3.1推行现代化管理旨在采用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的优势,减少技术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辅助人员,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3.2现场建拌和站是满足规模化、流水线生产的需要,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保证,是当前大规模桥梁建设的大势所趋,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1.4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拌和站施工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先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混凝土
混凝土:是指胶凝材料将粒状材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均称为混凝土,它是一种人造石材。
2.2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等用水混合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3)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生活区应与其它区隔离,生活用房按照《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相关标准要求建设。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规范标准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规范标准
3.3.3场地填筑
拌和站场地地基处理先清表整平碾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底层填筑一定厚度毛渣碎石,碾压后场地为方便排水,拌合站生活区、试验室、生产区及粉罐位置均进行放坡处理;料仓区域按照2%坡度进行放坡处理。
根据拌和站平面布置图,由测量人员测量出拌和站场地平面位置、标高,并用白灰标记。利用推土机,挖掘机及自卸车配合,对场地范围内垃圾、废土等进行处理,对清理出来的含有植物根系的地表土和腐殖土集中妥善存放在就近的边界处,并统一运至弃土场,严禁填埋在填筑范围内以致场地下沉。
2.3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结材、砂石为粗细集料,按一定组成配合,经密实成型和凝结硬化后形成的干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混凝土材料。
2.4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是指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由可塑性浆体变为坚硬石状体的过程中,能将散粒或块状材料粘结成为整体的材料,亦称为胶结材料。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与有机两大类。石灰、石膏、水泥等工地上俗称为“灰”的建筑材料属于无机胶凝材料;而沥青、天然或合成树脂等属于有机胶凝材料。
1qnjg0022016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2016xxx发布2016xxxx试行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为推行现代化工程管理强化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规范企业施工现场秩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展示企业市场形象在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交通部髙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施工现场需要组织编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旨在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公司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底层开挖至一定深度,用碎石渣翻填使场地地基密实。场地底层填筑一定厚度碎石渣,填完用压路机分层碾压3-5次。先从一侧边缘开始,逐渐压至中心,再从另一侧边缘同样压至场地中心,即为一遍静压,碾压以后,应再仔细检查平整度和标高,即时修整。场地各区域按规定坡度放坡处理,整平压实。填完后场地硬化处理。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方案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方案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方案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是一种专门用于生产混凝土的设备,它能够集中供应大量高质量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工程项目中。

在建设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因素,包括场地选择、设备配置、供料方式、运输方式等等。

下面是一份关于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场地选择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场地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运输成本。

一般来说,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场地应该选择在距离施工工地较近的位置,以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成本。

同时,场地应该有足够的面积来容纳设备和原材料储存区,并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排水系统。

二、设备配置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设备配置包括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两部分。

主要设备包括搅拌机、配料机、卸料斗等,辅助设备包括水泵、气泵、仪表等。

在选择设备时,应该考虑到生产量和质量要求,以及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成本。

三、供料方式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供料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自动供料和手动供料两种。

自动供料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混凝土质量,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设备和维护成本。

手动供料方式相对简单,但需要更多的人工操作。

在选择供料方式时,应该根据生产需求和经济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四、运输方式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生产出的混凝土需要通过运输工具送达施工现场。

运输方式主要包括自卸车、混凝土泵车和输送带等。

自卸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方式,具有简单、灵活的特点,但需要额外的装卸设备。

混凝土泵车适用于高层建筑和远距离运输,但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

输送带适用于短距离运输,但速度较慢,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比较。

总结起来,在建设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时,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选择、设备配置、供料方式、运输方式等多个因素,以满足生产需求和经济实际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力和物力成本,以及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

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提高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生产效率和混凝土质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建设标准

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建设标准

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建设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协同拌和站是一种集中式混凝土生产设备,它通过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到工地上进行施工。

混凝土协同拌和站的建设标准对于确保混凝土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建设标准的角度,全面详细地介绍混凝土协同拌和站的建设标准。

二、建设选址标准1. 土地面积:混凝土协同拌和站的选址应具备足够的土地面积,以满足生产、存储、维修等需要。

一般来说,需要的土地面积应该在5000平方米以上。

2. 交通条件:混凝土协同拌和站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程度,以方便原材料、混凝土搅拌车等物资的运输和交付。

3. 环保要求:混凝土协同拌和站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等敏感区域,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三、建筑布局标准1. 原材料库房:原材料库房应建在混凝土协同拌和站的正南方或西南方,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光照效果,并且方便原材料的进出。

2. 混凝土搅拌塔:混凝土搅拌塔应建在混凝土协同拌和站的北部或东北部,以减少太阳直射和影响搅拌车的通行。

3. 办公室:办公室应建在混凝土协同拌和站的东南或正东方,以便于办公人员观察整个站点的运营情况。

四、设备选型标准1. 搅拌机: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应选用质量可靠、噪音小、维护方便的搅拌机,以确保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2. 输送泵: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应选用功率适中、输送距离远、噪音小、维护方便的输送泵,以确保混凝土的输送质量。

3. 控制系统: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应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易维护的控制系统,以确保混凝土生产的精确度和生产效率。

五、安全标准1. 员工培训: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设备维护: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可靠。

3. 环境保护: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应对废水、废气等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经济效益标准1. 生产效率:混凝土协同拌和站应保证生产效率,提高混凝土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标准化建设拌和站建设

标准化建设拌和站建设

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拌和站篇)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阳逻三作业区项目建设管理部二〇一三年一月三、拌和站建设1 场地建设1.1 设置原则1.1.1 每个道路施工合同段原则上只设置一座集中拌和站。

1.1.2 拌和站建设,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符合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遵循“因地制宜,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安全可靠,规范有序,功能完备,布设合理,方便生活,满足生产”的原则。

1.1.3 每个道路施工合同段所有用于本工程的混凝土必须由集中拌和站统一供应,严禁在施工现场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1.2 选址基本要求1.2.1 选择交通、水电便利的位置,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地带。

1.2.2 严禁设置在泥石流、滑坡体、洪水位下等危险区域,避开取土、弃土场、坍方、落石、危岩等地段。

1.2.3 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

与通信、天然气等地下管线保持一定距离。

1.3 硬件设施要求:1.3.1 总体要求(1) 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存放区及机械设备停放区等,必须严格分开,各功能区面积满足规定要求,区内场地及主要通路应做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完善。

(2) 拌和站内合理配备消防设施,并按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3) 拌和站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尽量减少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1.3.2 具体要求1)面积(1)每座水泥砼拌和站场地占地面积一般不少于2000㎡。

(2)每座基层拌和站的占地面积(含备料场)不少于10000㎡。

2)场地处理(1) 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处理,硬化厚度必须是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砼面层,拌和站的一般行车道路硬化必须是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20砼面层;大型作业区、重车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砼面层。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doc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doc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拌合站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围墙,入口设置彩门和值班室。

2、拌合站应合理划分拌合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3、拌合站场地面积、拌合机组配置要求如下:拌合类型占地面积最低配置混凝土拌合站5000㎡1个拌和机(4个单罐不小于100水泥、掺合料罐、4个集料仓)4、场地,堆料区、加工区硬化处理、主要运输道路采用不小于20cm厚C25砼硬化,四周设排水沟,确保排水良好。

5、拌合站及罐体应成为一体,并安装缆绳和避雷设施,所有罐体应喷涂成统一颜色,并绘制高速公路项目名称及施工单位简称,两者竖向平行绘制,颜色采用白底蓝字,字体醒目。

6、原材料堆放要求:a、砂石料堆放按级配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场存放,每区醒目位置设置材料标识牌,挡墙采用不小于30cm厚砼或者不小于60cm的浆砌片石隔墙分割,隔墙高度不小于2.5m,确保不串料。

碎石储料仓的走向宜与拌和楼冷料仓的排列平行一致,并预留一定空间方便机械上料。

b、储料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料仓底应高于外部地面,修筑成外顺坡(不小于3%),并在料仓口设置水沟,防止积水。

c、储料仓设置顶棚,禁止太阳直射或雨淋,顶棚采用轻型钢结构,高度应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一般不小于7m),并满足受力、防风、防雨、防雪要求。

d、所有拌和机的集料仓设置防雨棚、设置隔板、隔板高度1m,确保不串料。

e、集料水洗设备2套f、不小于8m³砼罐车8台7、拌合设备具体要求:a、单机生产能力不小于100m³/hb、拌合设备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外加剂全部采用自全动电子称量计量,(专项条款:必须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功能的拌合设备,外加剂必须有单独的计量称重装置)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具备电脑控制及打印功能。

减水剂罐体应加设循环搅拌水泵。

c、拌合站计量设备需通过当地有权部门标定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拌和站建设标准

拌和站建设标准

拌和站建设标准1、标准参照项目经理部下发“成渝客运专线CYSG Ⅳ标三分部拌合站建设标准”。

2、对场地进行彩色功能分区:混凝土拌合楼、砂石料仓、水泥库、钢筋存放区、钢筋加工棚、钢筋半成品区、办公、生活房屋及附属生活卫生设施、机械停放区、试验室。

3、拌和站场地需全部硬化,厚度根据原始地面情况确定,但不得小于15cm。

4、进入拌合站门口设置彩门和安全警示标示。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闲人免入”。

要求所有管理、技术和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配戴胸卡,必要时统一着装,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操作证件应随身携带。

5、进入现场内设“一图六版”。

包括“平面布置图--工程简介--安全生产制度--文明施工制度--消防保卫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应急处理措施”。

6、场内“车辆停放处”布设“搅拌站安全操作规程”、“临时用电操作规程”、“砼运输车安全操作规程”、“装载机操作规程”等标牌(1.2m×2m)。

7、水泥罐、砼运输车和其它工程车上统一喷印中铁“徽标”和“中铁十一局集团”大字,适当也可喷印些标语。

8、拌合楼下悬挂“拌合楼安全操作规程”和“配合比”等标牌(0.6m×0.8m)。

9、水泥罐上在爬梯处设置“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罐下严禁站人”。

等标志牌。

提醒施工人员登梯时一定注意做好防护。

10、各个储料斗上喷印“产品名称”和“规格型号”,传送带上设置“禁止跨越传送带”。

11、砂石料仓用隔墙隔开,并搭建雨棚,设置标识牌(0.6m×0.9m);料仓的大小应保证能存储五天用料量。

料仓上方设置企业宣传标语。

12、拌和站生活用房应与作业区明显分开,按人均不小于6m2面积设置。

根据生活用房数量布置成一排或四合院形状。

拌和站工作区和生活区应用栏杆明显隔离封闭,出入口设岗亭。

13、站四周应设置排水系统和3m×2m×1.5 m沉淀池一个。

13、钢筋加工场:A、加工棚:采用大跨度单坡钢结构,覆盖彩钢钢板,悬挂“钢筋加工棚”标示牌(0.6m×0.9m)。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试行)1、拌合站设置地点及位置参见《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前应绘制详细的选址和现场布置图,报监理单位审批。

2、拌和站分区包括:混凝土拌合站、沙石料场、水泥库(储存罐)、钢筋堆放及加工区、机械停放区、试验室、生产、生活房屋、集水沉淀池、洗车区、附属生活设施等。

3、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工程公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监督电话、文明施工牌等明显标志,拌合站出入口、拌合楼控制室应设置禁止、警告、指令标志。

4、原材料标示牌应包括规格、来源地、数量、时间、已检、待检等内容,配合比标示牌应包括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配合比、时间、集料的计算和实测含水量,各种材料的每盘用量、坍落度等内容。

5、拌和站应达到三仓式自动计量标准,规格采用2*(90~120)型号,总装机能力以满足供应范围最大批混凝土数量需要为原则。

6、应配备满足生产需要的规格500kVa备用发电机。

砂石料水洗设备。

冬季施工供热养护系统(如拌和水加热设备等)。

7、建设前应对地基进行平整压实处理,站内所有地面应铺设10~15cm厚混凝土硬化,按照四周低中间高的原则,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1.5%。

沙石料场内要里高外低,做不小于 1.5%坡度,避免料场内积水。

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8、拌和站四周均应设置2.0m高砖围墙,以保证料场安全和防止周边环境污染,预备车辆通道和人行通道。

9、粗骨料、细骨料料场应分别按已检、待检设不少于6个仓,采用2.0m高3面砖墙进行隔开。

规模以储备量满足连续3~5天生产的需求为宜。

料仓前应设置200mm×200mm上盖铁篦隔泥沟。

10、所有地材存放场地必须加设轻型钢结构顶棚,钢结构顶棚起拱线高度7m。

11、水泥、粉煤灰等胶凝材料,袋装必须设置库房,要保持库内通风防潮。

凝胶材料堆放时应设离地面高30cm厚的架空层,并与库房墙壁保持30cm距离,防止受潮。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NJG002—2016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2016—XX—XX发布 2016—XX—XX试行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推行现代化工程管理,强化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规范企业施工现场秩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展示企业市场形象,在《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交通部《髙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施工现场需要,组织编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旨在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公司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拌和站建设;2、设备配置;3、人力资源;4、生产管理;5、附录。

本《标准》由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宁波安途工程建设分公司负责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编制单位: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技术中心宁波安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本《手册》编制人员:主编:段群苗副主编:孔庆立编制人员:马前民、卢俊宇、骆腾飞、林瀚、宣和平、张世浩、朱伟奇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适用范围1.3实施基本要求1.4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2.术语2.1水泥混凝土2.2普通混凝土2.3胶凝材料3.拌和站建设3.1 基本要求3.2 标准化设计3.2.1选址3.2.2设计原则3.2.3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3.2.4审批管理3.3场地建设3.3.1总体要求3.3.2工程征(借)地3.3.3场地填筑3.3.4平面规划3.3.5道路及坪面结构3.3.6设备基础3.3.7厂房、仓库设施3.3.8排水设施3.3.9管理用房3.3.10试验室3.3.11水电设施3.3.12称重设施3.3.13环保设施3.3.14消防设施3.3.15围墙与门禁3.3.16图牌3.4企业CI应用4设备配置4.1基本要求4.2拌和站4.3料罐4.4运输设备4.5环保设备4.6试验设备4.7其它辅助设施5人力资源5.1岗位配置5.2岗位职责5.3人员管理5.3.1人员资格5.3.2培训教育5.3.3管理考核6生产管理6.1 基本要求6.2 组织机构6.3生产流程6.3.1生产流程及管理要求6.3.2运输流程及管理要求6.4 技术质量管理6.4.1配合比设计与通知6.4.2原材料检验6.4.3混凝土质量检验6.4.4现场性能抽检试验6.5 材料管理6.5.1物资管理流程6.5.2骨料管理要求6.5.2.1进场6.5.2.2储存6.5.2.3报废与回收6.5.3胶凝材料管理要求6.5.3.1进场6.5.3.2储存6.5.3.3报废6.6 设备管理6.6.1拌合设备管理6.6.2保养与维护6.6.3设备的标定6.6.4操作室管理要求6.6.5运输设备管理要求6.6.6其它设备管理6.7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6.7.1环境管理6.7.2安全管理6.7.3安全用电6.8 成本管理6.8.1管理体系6.8.2管理流程6.8.3管理要求6.9 信息化管理6.9.1信息化系统设计6.9.2系统运行及维护6.9.3管理要求6.10 现场管理附录:1、本标准引用规范、标准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附件:标准条文说明1.1编制目的以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公司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拌和站建设及质量控制标准

拌和站建设及质量控制标准

拌和站建设及质量控制标准一、骨料堆场设施1. 砂、石应有固定的储存地点并悬挂标识牌,标识牌至少应标明骨料产地、名称、规格、进场日期、代表数量和检验状态等,对已检的应注明试验报告编号。

对二级配或多级配的碎石进行标识时应注明掺配比例。

2. 砂、石应有明确的堆放界限,砂、石或不同级配的碎石间有可能产生混杂时应以砖墙或混凝土墙等进行有效的分隔。

3. 砂、石堆场应设置规范的料棚,以达到必要的防晒、防雨和防尘等目的。

4. 砂、石堆场地面应以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每种骨料堆场均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应保持排水畅通。

二、搅拌站系统设施1. 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应采用料仓分别储存。

对于用量较大的材料应设置备用料仓。

制梁场应对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全部设置备用料仓。

2. 储存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外加剂的容器应悬挂标识牌,标识牌至少应标明材料产地、名称、规格、进场日期、代表数量和检验状态等。

对已检的应注明试验报告编号。

3. 储存液体外加剂的容器应尽量密闭以免外加剂污染和蒸发,金属容器应有防锈措施,聚羧酸系列的外加剂不得使用金属容器储存。

4. 骨料堆场与搅拌楼之间、搅拌楼周边地面均应以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5. 搅拌机房应防风、防雨,并有降温设施。

6. 为了避免试验检测对工期的延误,每个搅拌楼所使用的各种骨料均应设置已检仓和待检仓。

7. 搅拌站应采用质量法配料,各料仓材料的质量均应采用电子秤计量系统分别计量,液体外加剂和拌合用水必须采用质量计量。

外加剂的计量设备精确度应达到10g。

三、骨料的质量控制1. 为保证骨料的品质和匀质性,料场(供应商的骨料制备场或施工单位的骨料加工系统所在地)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骨料筛分系统和清洗设备,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

2. 一般情况下,细骨料宜采用天然河砂,天然开采的河砂不在级配区时,应通过适量掺配、筛除多余部分粒经等措施进行调整。

3. 一般情况下,粗骨料应采用大尺寸的岩石破碎生产。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为规范拌和站建设,确保混凝土制品质量,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 ( 工管办函〔 2013〕283号),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建设标准1.拌和站命名拌和站名称按“施工单位简称+顺序号 +拌和站”格式命名,如:中铁十四局 2 号拌和站。

2.拌和站生产能力和规模总装机能力以满足最大批混凝土数量需要为原则,应与施工组织相适应,均衡生产能力满足施工进度指标要求。

拌和站应配备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备用发电机。

3.拌和站应达到自动计量标准,拌合站计量偏差、搅拌时间等参数采用信息化监控管理,满足《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要求。

4.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骨料存放区、试验检测区、保障系统、生活区和办公区等。

5.拌和站应根据标段内工程情况集中设置,实施封闭式作业;骨料仓应设置棚架,结构应牢固可靠,具备一定的防雨、雪、风能力;拌和站应设置除尘设备或洒水车。

6.拌和站建筑物与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措施,建筑物与设备的防雷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连接;防雷设计和安装应将主体钢构的防雷装置、内部电气防雷装置、拌和站外部环境与场区的系统防雷装置统一考虑。

7.拌和站内应具备及时进行骨料筛分、含水量、含泥量试验,掺合料细度试验,水泥净浆流动度,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的能力。

8.所用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生产区的储料存放应满足已检和待检的需要。

9.拌和站应配备必要的保暖、加热、降温设施,确保冬期、夏期施工混凝土温度满足要求。

水池应设置防晒或保温设施。

10.拌和站的场地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⑴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场坪内应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保持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

⑵应将集水池、沉淀池和污水过滤池纳入场区规划,与拌和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化拌和站应满足集中拌和与运输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主要应考虑是否满足高峰期生产进度的要求及节能减排要求。

1.总体要求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材料堆放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有序,符合环保要求。

拌和站产能适当,以满足施工高峰期生产进度的最大需求为原则。

砂石料等材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应不低于15天的需要量(受场地条件限制的,可以酌情减少)。

2. 一般规定一个标段原则上可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多个大(中)型拌和站,必须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到达并完成浇筑,且符合混凝土浇筑的相关规定。

混凝土生产应采用集中拌和方式。

拌和站设置要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拌和站设置应遵循节约和实用的原则。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的下风向。

施工单位应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应。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每个标段所有用于桥涵、隧道等工程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并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应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的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1.1 拌和站建设1.1.1 每个合同段所有用于桥梁、隧道(不含初支喷射混凝土)、通道涵洞等永久工程所采用水泥混凝土必须进行集中拌和。

1.1.2 拌和站建设应参照3.8条规定。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占地面积不宜少于10000 m2。

1.1.3 拌和站场区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1.1.4 拌和站内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a)站内场地宜设置不小于15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b)站内行车道的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15cm 厚碎石垫层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5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c)大型作业区(如拌和站)、重型车辆行车便道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20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4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1.1.5 集料仓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砂石集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置。

b)砂石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瓦,四周应有围护,能遮挡雨雪,棚高不小于7.5m。

防雨棚设计须充分考虑到雨雪和强风的影响,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料仓之间应采用砌墙体或水泥混凝土墙体隔开,顶宽不小于30cm,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180cm,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墙体端部设置黄黑警示标线;仓内地面应设不小于4%的单向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20cm,深度不小于20cm,沟顶宜用格栅网覆盖。

1.1.6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防雨棚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板。

1.1.7 原材料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散装水泥、粉煤灰应使用储存罐储存,不同厂家、品种、标号、批次应分罐保存,严禁混装。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为规范拌和站建设,确保混凝土制品质量,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建设标准1.拌和站命名拌和站名称按“施工单位简称+顺序号+拌和站”格式命名,如:中铁十四局2号拌和站。

2.拌和站生产能力和规模总装机能力以满足最大批混凝土数量需要为原则,应与施工组织相适应,均衡生产能力满足施工进度指标要求。

拌和站应配备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备用发电机。

3.拌和站应达到自动计量标准,拌合站计量偏差、搅拌时间等参数采用信息化监控管理,满足《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要求。

4.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骨料存放区、试验检测区、保障系统、生活区和办公区等。

5.拌和站应根据标段内工程情况集中设置,实施封闭式作业;骨料仓应设置棚架,结构应牢固可靠,具备一定的防雨、雪、风能力;拌和站应设置除尘设备或洒水车。

6.拌和站建筑物与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措施,建筑物与设备的防雷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连接;防雷设计和安装应将主体钢构的防雷装置、内部电气防雷装置、拌和站外部环境与场区的系统防雷装置统一考虑。

7.拌和站内应具备及时进行骨料筛分、含水量、含泥量试验,掺合料细度试验,水泥净浆流动度,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的能力。

8.所用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生产区的储料存放应满足已检和待检的需要。

9.拌和站应配备必要的保暖、加热、降温设施,确保冬期、夏期施工混凝土温度满足要求。

水池应设置防晒或保温设施。

10.拌和站的场地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⑴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场坪内应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保持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

⑵应将集水池、沉淀池和污水过滤池纳入场区规划,与拌和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根据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标准要求,确保高性能混凝土拌合质量,满足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及时、连续、可靠供应、及本单位的具体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中铁二局京沪高速铁路项目经理部新建拌和站.一、基本设施1.1拌和站应建设在紧邻施工现场,交通、水电便利处,且要尽量远离居民区。

1.2拌和站必须砌筑围墙围护。

1.3拌和站必须有独立的水源供应系统。

1.4拌和站必须有备用电源。

1.5拌和站应设置生产区(原材料储存区、搅拌区、停机区)、办公区(实验室、会议室、资料室、办公室)、生活区(宿舍、食堂、澡堂)。

1.6拌和站必须配置消防设施。

1.7拌和站场区内及进出场道路必须硬化。

二、生产设备、设施配置1、拌和设备配置1.1拌和站必须安装两台及以上搅拌机。

1.2每台搅拌机搅拌能力为120立方米/小时。

1.3拌和机的运转、计量、记录必须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

1.4拌和机的骨料配料斗不少于4个。

2、原材料储存设施2.1砂石料储存仓不少于6个,料仓设围墙围护,相邻料仓之间砌墙隔离。

2.2砂石料仓地面必须用混凝土硬化,上方设防晒、防尘、防雨、保温棚。

2.3每台拌和机配置粉体材料储存罐4个,每个粉罐容量不小于100吨。

2.4拌和站必须设置液体材料储存池,每个储存池容积不小于2立方米。

2.5拌和站应具有搅拌用水供应系统,必须设置搅拌用水水池至少一个,水池容积不小于100立方米。

2.6配套设备2.6.1拌和站应配置ZL50型装载机2台。

2.6.2拌和站应配置混凝土运输车不少于台。

2.6.3拌和站应设置集料清洗区并设置洗石机一台。

2.6.4拌和站应设置拌和用水温度控制设备。

2.6.5拌和站应配置洗车设备一套。

3、试验室3.1试验室的工作面积不小于120平方米,养护室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不小于24平方米。

3.2试验室配备试验设备必须满足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检测要求,且采用数字化的一流设备。

4、办公设施4.1拌和站应建办公室不少于2间,会议室1间,资料室1间,配置必要的办公用具设施。

混凝土拌和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混凝土拌和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混凝土拌和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混凝土拌和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是指在拌和站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和生态,制定的一系列限制和要求。

以下是混凝土拌和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详细介绍:1.用地类型:混凝土拌和站通常需要较大的用地面积,其用地类型应为工矿集中区、工业区、或者设备制造区等,以便规模较大的混凝土生产和供应。

2.用地面积:混凝土拌和站的用地面积应根据项目规模和产能进行合理确定,既要满足需要,又要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用地面积不得小于3000平方米,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用地位置:混凝土拌和站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和周边环境,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最好选择远离住宅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的地点,尽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4.建筑布局:混凝土拌和站的建筑布局应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主要建筑物包括原料堆场、混凝土搅拌机房、水泥储存区、办公楼等,布局应紧凑、有序、合理,以减少人员和车辆在用地上的活动。

5.绿化要求:混凝土拌和站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应设置一定面积的绿化带。

绿化带应尽量分布均匀,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态功能。

6.排污和噪音控制:混凝土拌和站的建设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和噪音,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包括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净化废水处理厂、设置噪音屏障等,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设施建设:混凝土拌和站的建设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包括建筑物防震设施、安全通道等,以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8.管理措施:混凝土拌和站的项目建设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对周边环境的保护。

包括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定期修缮设施、垃圾分类处理等,以保持项目的良好状态。

在混凝土拌和站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使项目能够在保证供给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NJG002—2016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2016—XX—XX发布 2016—XX—XX试行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推行现代化工程管理,强化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规范企业施工现场秩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展示企业市场形象,在《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交通部《髙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施工现场需要,组织编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旨在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公司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拌和站建设;2、设备配置;3、人力资源;4、生产管理;5、附录。

本《标准》由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宁波安途工程建设分公司负责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编制单位: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技术中心宁波安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本《手册》编制人员:主编:段群苗副主编:孔庆立编制人员:马前民、卢俊宇、骆腾飞、林瀚、宣和平、张世浩、朱伟奇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适用范围1.3实施基本要求1.4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2.术语2.1水泥混凝土2.2普通混凝土2.3胶凝材料3.拌和站建设3.1 基本要求3.2 标准化设计3.2.1选址3.2.2设计原则3.2.3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3.2.4审批管理3.3场地建设3.3.1总体要求3.3.2工程征(借)地3.3.3场地填筑3.3.4平面规划3.3.5道路及坪面结构3.3.6设备基础3.3.7厂房、仓库设施3.3.8排水设施3.3.9管理用房3.3.10试验室3.3.11水电设施3.3.12称重设施3.3.13环保设施3.3.14消防设施3.3.15围墙与门禁3.3.16图牌3.4企业CI应用4设备配置4.1基本要求4.2拌和站4.3料罐4.4运输设备4.5环保设备4.6试验设备4.7其它辅助设施5人力资源5.1岗位配置5.2岗位职责5.3人员管理5.3.1人员资格5.3.2培训教育5.3.3管理考核6生产管理6.1 基本要求6.2 组织机构6.3生产流程6.3.1生产流程及管理要求6.3.2运输流程及管理要求6.4 技术质量管理6.4.1配合比设计与通知6.4.2原材料检验6.4.3混凝土质量检验6.4.4现场性能抽检试验6.5 材料管理6.5.1物资管理流程6.5.2骨料管理要求6.5.2.1进场6.5.2.2储存6.5.2.3报废与回收6.5.3胶凝材料管理要求6.5.3.1进场6.5.3.2储存6.5.3.3报废6.6 设备管理6.6.1拌合设备管理6.6.2保养与维护6.6.3设备的标定6.6.4操作室管理要求6.6.5运输设备管理要求6.6.6其它设备管理6.7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6.7.1环境管理6.7.2安全管理6.7.3安全用电6.8 成本管理6.8.1管理体系6.8.2管理流程6.8.3管理要求6.9 信息化管理6.9.1信息化系统设计6.9.2系统运行及维护6.9.3管理要求6.10 现场管理附录:1、本标准引用规范、标准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附件:标准条文说明1.1编制目的以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公司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1.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属新建、在建工程项目拌和站建设、人员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施工安全、环保管理,规范和指导施工作业,明确施工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1.3实施基本要求1.3.1推行现代化管理旨在采用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的优势,减少技术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辅助人员,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3.2现场建拌和站是满足规模化、流水线生产的需要,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保证,是当前大规模桥梁建设的大势所趋,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1.4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拌和站施工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先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1混凝土混凝土:是指胶凝材料将粒状材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均称为混凝土,它是一种人造石材。

2.2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等用水混合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2.3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结材、砂石为粗细集料,按一定组成配合,经密实成型和凝结硬化后形成的干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混凝土材料。

2.4胶凝材料胶凝材料是指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由可塑性浆体变为坚硬石状体的过程中,能将散粒或块状材料粘结成为整体的材料,亦称为胶结材料。

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与有机两大类。

石灰、石膏、水泥等工地上俗称为“灰”的建筑材料属于无机胶凝材料;而沥青、天然或合成树脂等属于有机胶凝材料。

2.5拌和站由供料、贮料、配料、搅拌、出料、控制等系统及结构部件组成,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成套设备。

2.6生产率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混凝土拌和站每小时生产出的混凝土量(以捣实后体积计)。

3.拌和站建设3.1 基本要求1)场地原则上选在工地施工现场,合理的运距,便于施工管理与协调。

2)对拌和站场区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置;场地进行硬化;场区内不能有积水,保证排水通畅。

3)机械设备生产的废水、废油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它水域中,应根据地理条件合理设置污水排放系统。

4)拌和机等设备安放要确保安全、稳固,并设专用接地网;作业平台、给料仓、水泥罐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祼露的部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5)拌和站临时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并应安装地线,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不得用一个开关控制二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6)拌和站应设置各种醒目的标识牌,如:配合比标识牌、原材料标识牌、岗位责任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及各种安全警示牌等。

3.2 标准化设计3.2.1选址1) 拌和站选址应远离居民生活区,减少扰民,并远离生态敏感区。

2) 选址应考虑保证通水、通电便捷,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以保证运输便捷。

3.2.2设计原则1)拌和站设计应体现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环保节能、永临结合、合理实用的原则,应重视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等工作。

2)拌和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

生活设施和办公设施应与生产区分离,尽量利用附近城镇房屋和设施。

3)拌和站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运输和工程条件、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拌和物使用时间要求,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4)拌和站设计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考虑,根据地形条件提出规划设计方案。

用地应根据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堆放能力等因素确定。

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确定,并考虑备用。

5)拌和站临时用地应按“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复垦。

6)拌和站设置除应符合本办法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2.3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来判断混凝土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

年产量10万m3以下,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率一般不小于90m3/h;年产量在10万m3以上,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率一般为120m3/h。

3.2.4审批管理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工程特点、地形条件等合理规划拌和站,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并绘制拌和站场地平面布置图,经集团公司审批,报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机构审查,规划方案批复后方可实施。

3.3场地建设3.3.1总体要求1) 拌和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集中布置,并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入口设置电动移门和值班室。

2) 拌和站应按《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第一分册第4.1.10条有关要求设置简介牌、拌和站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公示牌、生产工艺流程牌、拌和站管理制度牌、指路导向牌、场地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和消防保卫卫生牌等。

3) 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生活区应与其它区隔离,生活用房按照《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相关标准要求建设。

4) 拌和站场地面积、搅拌机组配置及产能应满足生产、施工需求和工程进度要求。

5) 场内路面宜做硬化处理,主要运输道路应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

场内排水宜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预设不小于 1.5%排水坡度,四周宜设置砖砌排水沟,并采用M7.5砂浆抹面。

6) 拌和站各罐体宜联接成整体,安装缆风绳和避雷设施,每一个灌体应喷涂成统一颜色(白色),应双排竖向绘制“宁波交工”(含LOGO)及工程名称。

颜色采用白底蓝字。

3.3.2工程征(借)地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征地拆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政府部门、公司的领导下开展拌和站工程征(借)地的工作。

2)协助相关部门谈工程征(借)地的补偿事宜。

3)及时协调处理实施工程征(借)地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属区(县)行政主管部门提报各种用地申请和会签有关工程征(借)地的各种纪要、补偿协议。

5)公司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拌和站建设的工程征(借)地工作,与乡(镇)主管部门办理本项目工程征(借)地工作的具体事宜。

在工作中禁止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6)复核工程征(借)地用地图纸。

7)根据工程征(借)地用地图测设用地界址,放地界桩,挖出地界沟。

并及时调查拌和站建设范围内的各种迁改(如房屋、高低压电线、通信设施、管道设施、水利设施等),分清权属单位,保证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8)在工程征(借)地过程中,应做到调查数量准确,尽量减少边角房、边角地的问题出现。

9)拌和站建设在使用临时用地时,要做到尽可能保护耕地,不占用好地。

在临时用地征地前,提交临时用地申请和平面图、临时建筑位置平面图、1:500的原始地形地貌图、标明用地面积,挖好界沟,做好征地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并制定出土地复垦规划。

3.3.3场地填筑拌和站场地地基处理先清表整平碾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底层填筑一定厚度毛渣碎石,碾压后场地为方便排水,拌合站生活区、试验室、生产区及粉罐位置均进行放坡处理;料仓区域按照2%坡度进行放坡处理。

根据拌和站平面布置图,由测量人员测量出拌和站场地平面位置、标高,并用白灰标记。

利用推土机,挖掘机及自卸车配合,对场地范围内垃圾、废土等进行处理,对清理出来的含有植物根系的地表土和腐殖土集中妥善存放在就近的边界处,并统一运至弃土场,严禁填埋在填筑范围内以致场地下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