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7-2018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选修6
![2017-2018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2de9ecc45901020206409c14.png)
栏
目
1.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媒体我们经常听到或见到各种地
开
关 震、海啸、火山喷发、旱涝、台风等对人类的生命活动、生产
活动甚至生存造成影响。另外,沙尘暴、水污染等也对我们构
成威胁,所有这些均属于环境问题。
教材详解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2.例如,若确定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
则其原因是: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
用一种道德态度来尊重自然。
教材详解区
(5)丹尼斯·梅多斯:目前世界的困境可以通过人口、工业
本 发展、污染、粮食生产、资源消耗等五种因素的联系和变动
课
栏 表现出来。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
目
开 关
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不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
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的某一个时期达到极限。人类不要盲目
环境伦理观不仅认为破坏环境从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而且还认为破坏环境从而危害物种生存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即环境伦理观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
网络构建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章末整合
教材详解区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
教材 P4 “探索”
目
开 关
消耗,污染不断加重,但是人口增长、污染程度均没有超过
环境容量。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第Ⅱ阶
段,人口、经济迅速增长,资源急剧消耗,污染迅速加重,
且人口、污染超过了环境容量。
教材详解区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失调。第Ⅲ阶段,人口增
长变慢、资源消耗速度也变慢,污染程度减轻,而经济继续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668f9c284ac850ad0242db.png)
主题二 人类与环境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中广网北京 2011 年 4 月 30 日消息,受较强冷空气和蒙 古气旋影响,4 月 28~30 日,我国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内蒙 古中西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西部相继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南疆 盆地、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的局地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我国 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 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过度开 垦、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 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 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 资源
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 短缺
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
问题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 环境 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 污染 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
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 生态 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 破坏 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 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思维活动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
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 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 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 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4.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 B.天然草场、畜群牧场 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 D.极地、高山及荒漠区 解析: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 环境。极地、高山及荒漠区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保留着天然生态 特点,属于天然环境。 答案:D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3690a135bceb19e8b8f6baff.png)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辩证关系
人类与环 境的对立 性
表现
人类与 环境相 互排斥
内容Leabharlann 实质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 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 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 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 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 改造活动
人类活动主 观能动性与 环境发展客 观规律性的 对立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理解环境的概念,学会区别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 理观。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一、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生物要素: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 (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土地、矿藏、名胜古迹、风景游览 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3.环境的分类 (1)根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 环境两类。 (2)天然环境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 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受人类干预 程度
变化趋势
举例
天然环境
人工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 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 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 需要,对天然环境进行加工
环境
改造后的环境
自人类出现后,天然环 境就成为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主要条件,随 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 大,其范围日益缩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下列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云南元阳梯田 B.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 C.新疆的大漠盐湖 D.新西兰的畜群牧场 解析:云南元阳梯田是人工修筑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导致土 地石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新西兰的畜群牧场也是 人工创造的环境。新疆的大漠盐湖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答案:C
第1节 环境概述优质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PPT
![第1节 环境概述优质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5473d7482fb4daa48d4b06.png)
• (1)材料中所提及的“环境”是指
()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 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态圈
• (2)下列事物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 A.科尔沁沙地
B.上海明珠塔
•C . 亚 马 孙 的 原 始 丛 林
2.分类: 18 _大__气__环__境__质__量____、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
环境质量就是大气质量吗?
• 【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环境质量是指环 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
描述。大气质量与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密切相关,
但它仅是环境质量的一部分。环境质量还包括水环
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 【思维导图】 •
• 环境的分类
类型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良性
恶性
人 区的 别响
度
类
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
影响较轻微,仍保
因人类活动不合
影
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
留着自然生态特
理而遭到破坏的
程
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
点的环境
环境
才能维持的环境
类型
自然环境
良性
社会环境 恶性
原始森林、高山草 城市建筑、工矿 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
环境的是
()
• A.①
B.②
• C.③
D.④
• 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 A.生物
B.人类
• C.植被
D.水体
• 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 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优质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优质课件(共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b544af804d2b160a4ec08b.png)
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相
同,如:①人或人类(中
心事物)——其他生物和
非生命物质(人类生存的
环境)
②生物(中心事物)—— 其他非生命物质(生物界 的环境)
其他生物
其他非生命物质
人
生物
非生命物质 中心事物不同
周围事物不同
环境的范围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 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 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教学重难点
•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们周围的环境
------拒绝浪费和污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4:03:35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请拒绝浪费和污染,从小 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2008 年世 界环 境日 主题
世界环境日将 重点关注如何促 进建立低碳经济 体系和生活方式, 例如提高能源效 率、寻找替代能 源、保护森林以 及生态友好型消 费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8ff0a0f61fb7360b4c659b.png)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6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7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双选)下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
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 B.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C.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 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随人类 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且深受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 说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汞)通过洋流循环及海洋生物扩 展到了南极地区,并且人类文明越发达,对南极地区的污染 越严重。据图可以看出,人类对南极的影响在未登上南极就 已经开始了。 答案:AD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复习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10aa4b10a6f524cdbf854b.png)
自我检测区
解析 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 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受环境制约比较大。农业文明时 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种植范围的扩大,不合理的耕 作、灌溉和放牧等活动,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产业 革命后,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加强,人与自然 对抗性增强,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近代,人类认识 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 学化。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复习课件
网络构建区
章末整合
自主学习区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① 畏惧、崇拜 自然。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② 主宰自然
(1)原因: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③依赖性大大减弱; ④ 工业文明 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自我检测区
答案 (1)A 点以前 此时人口数量较少,生产规模小, 利用自然资源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都在环境所承受的 范围之内
(2)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 工业化 人类征服自 然 (3)B 点以后 可持续
自我检测区
解析 本题通过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考查读图能力 以及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理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 点以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程度都较低;A—C 时段随着经 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也随之加剧;C 点以后经济继续发 展,但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到 B 点以后,环境污染水平处 在较低水平,而此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实现了经济与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 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逐步成熟, 环境问题最终会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自我检测区
4.下列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
( A)
A.征服自然
高中地理 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3节 人类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3节 人类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07acd8f0cc7931b764ce15b3.png)
(2)解决图示地区存在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 A.结合植树造林工程,营造薪炭林 B.用秸秆发展沼气 C.用秸秆养畜,畜粪还田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 (3)上述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否符合环境伦理观?简述理由。
【思路点拨】 结合图中的因果关系和所形成的正确的环境伦 理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 由图可知,A为破坏森林,是由木材当燃料引起, 导致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B为牧业下降,是因草皮当燃料,饲料 减产;秸秆、畜粪当燃料,导致肥力下降,粮食减产,对应C,这 些都不符合环境伦理观。综合分析,该地区问题的核心是能源,应 针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采取恰当措施。
【答案】 (1)B (2)D (3)不符合。该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注重了人类生存所 需,未关注环境发展需要。
兼顾当代对后代承担道德义务与责任
3.人与后代当前与
长远
利益
人的利益当代人与 后代人 的利益
3.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要“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并 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吗?
【提示】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包含以下 三层含义:一是从现实意义看,是要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 坏,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二是从积极意义上看,为生态环境的动态 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三是从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出发,要 求人类必须尊重与善待自然。
教材第15页活动
【答案】 1.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趋向 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
2.如《孟子·梁惠王上》讲,“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淮南子》讲,“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些古语 都渗透了对大自然利用与保护为一体的智慧思想。
素养达 标 固双基
休息时间到啦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人类与环境课件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人类与环境课件湘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a8c23a437e21af45b307a8b5.png)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主题二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中国广西桂林某乡政府,把大批山林承包给某个体户采伐 烧炭,然后卖给日本客商,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乡财政创收, 又使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当桂林风景管理处会同林业部门前去制 止时,当地乡政府领导振振有词:“我是为民办事。” 材料二 日本从加拿大进口木材生产纸浆,从东南亚诸国进口木材 生产家具,从中国进口白桦树生产一次性筷子。日本各餐馆将用过 的一次性卫生筷收集后用以制造高级纸张,中国各餐馆则将一次性 卫生筷点火烧掉或作为垃圾倒掉。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后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 化 答案D
目标导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习引导
自主预习
预习交流1 读下面的一幅漫画,该漫画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提示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能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 环境之间的关系。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自主预习
文明类型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时段
公元前 200 万 公元前 1 万年 公元 18 世纪 20 世纪末 年至前 1 万年 至 18 世纪 至 20 世纪末 以后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课件:第1单元 本章整合(共15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课件:第1单元 本章整合(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8a76325fbfc77da369b15f.png)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2021/9/192021/9/192021/9/1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92021/9/19September 1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
一
二
三
例题 1 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环境中资源、能源 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急剧上升,将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请你列出三种 严重的环境问题。
(2)根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与现状,请你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一
二
三
解 析 :第 (1)题,学会提炼信息,抓住关键词“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 的 排 放急剧上升”。能源消耗量、淡水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氯氟烃 排 放 量急剧上升,四个量的变化引发四类环境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组织答 案 。 第(2)题,措施要结合上面的环境问题,从开源、节流两个角度分析。
人类大量使用氯 氟烃等消耗臭氧 的物质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 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类 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 业、牧业造成破坏
一
二
三
例题 1 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环境中资源、能源 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急剧上升,将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请你列出三种 严重的环境问题。
(2)根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与现状,请你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一
二
三
解 析 :第 (1)题,学会提炼信息,抓住关键词“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 的 排 放急剧上升”。能源消耗量、淡水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氯氟烃 排 放 量急剧上升,四个量的变化引发四类环境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组织答 案 。 第(2)题,措施要结合上面的环境问题,从开源、节流两个角度分析。
人类大量使用氯 氟烃等消耗臭氧 的物质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 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类 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 业、牧业造成破坏
2017-2018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选修6-精品PPT
![2017-2018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选修6-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026418aef8941ea76e05e0.png)
3.报纸、电台、电视台、各级党政和环保部门网络、新闻
发布会、信息公告亭等。
本
专
4.环境质量越好,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二者是呈正相关
题 栏
的关系。
目 开
教材 P4 活动思考
关
(1)(3)属于原生环境问题;(2பைடு நூலகம்(4)(5)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教材 P14 活动探究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浓度下降 50%,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
化氮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创造 10 年来最好水
平。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2.学校、机关、商业中心、公园等处的环境质量较好。因
为这些地方的大气、水等很少受到污染。而大型钢铁厂、化工厂、
采矿区、垃圾场附近的环境质量较差,水源和大气受污染较重。
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而这时人类与环境是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谢谢聆听
2021/5/12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教材 P3 活动思考
本
1.北京市在奥运期间临时减排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专 题
控制施工扬尘、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控制机动车
栏 目
污染及有机废气排放。对空气、阳光、人口、工业、交通等
开 关
环境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2008 年 8 月份,北京各项
污染物浓度平均水平下降 45%,奥运会的 17 天中,污染物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整合课件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整合课件湘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f5eab161e45c3b3567ec8bb5.png)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在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的实验中,进行实验的200种作物有 2/3会因紫外线辐射增强受到影响,尤其是水稻、小麦、大豆和水果等人 类经常食用的作物。据估计,当臭氧含量减少1%时,大豆将减产1%。 ②渔业产量减少。 紫外线辐射可杀死水深在10米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实验表明,臭 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水深10 米内的鳗鱼幼鱼。 ③破坏森林。 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 增强会破坏核糖核酸(DNA),以致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除了影 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线辐射增多还会对 工业生产造成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等。
(1)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2)该环境问题给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3)C国南部有温带森林分布,而同纬度的B国南部却是沙漠景观,形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
的影响。
(4)B国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比较,分析该地区发展畜牧业在气候
上和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解析从乌斯怀亚的地理位置分析,它非常靠近南极洲,由于臭氧层 的破坏,大量紫外线到达地面,造成很大的危害。C国是智利,其南部 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出现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温带森 林分布。B国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其南部是西风的背风坡, 降水稀少,因而出现沙漠。B国(阿根廷)有潘帕斯草原,与我国内蒙 古自治区相比,其畜牧业发达,具有气候、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答案(1)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2)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对生态环境和农、林、 牧、渔业造成破坏。 (3)安第斯山脉(地形) (4)气候上的优势: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距海港 近,交通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类与环境 1.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2.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 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但是,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 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B.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C.人类
D.生物圈
(2)人类环境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B )
①天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③人工环境 ④生物环境 ⑤太阳系
⑥银河系
A.①②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⑥
(3)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 B )
A.城市或乡村
B.卧龙自然保护区
C.周口店人类遗址 D.贵州梯田
(4)下列属于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的是( A )
A.地震、火山爆发
B.煤炭资源的乱采滥挖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
【解析】 此组题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 第(1)题,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本法所指的地理环境, 包括天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第(2)题, 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银河系、太阳系属于宇 宙环境,它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第(3)题,天然环境保护区是自 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天然环境,使之不受或很 少受人类破坏。梯田是人类改造过的天然环境,不属于天然环境。第 (4)题,地震、火山爆发影响环境质量,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自然原因。 其他三项都是人为原因。
特别提醒 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在当今的地球表面上,纯 天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 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 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境。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 于天然环境。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1991 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二 号”实验。“生物圈二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这个封闭 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1991 年,8 个人被送进“生物 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 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 18 个月之 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 21%降至 14%; 原有的 25 种小动物,19 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 植物也无法繁殖。
2.环境的分类 (1)根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 境两类。 (2)天然环境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 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3)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 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例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 水利、畜群牧场等。此外,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也 应归在人工环境之中。
2.环境的分类
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类型
含义
举例
天然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 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 盐湖、极地苔原等
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
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 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
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 水利、畜群牧场等
人工环境 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
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此完成(1)~(4)题。
(1)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 C )
A.地球
“生物圈二号”实验的失败说明了人类与环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 观。
新知预习 一、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1)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 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2)本书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的周围相关的其 他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 概念,又称人类生存环境。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要点一 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 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本书所说的“环境”,是指 以人或人类为中心的周围相关的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与地理课经 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明确指出:“本法所指的环境是指: 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 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这 就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看作人类的环境。
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
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 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
坏的环境
流沙等
3.如何区别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天然环境是人工环境的基础,人 工环境是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 区别:首先,两者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其次,天然环境和人 工环境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提示: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 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我们通常所 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2.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提示: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 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使二 者真正达到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