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伤寒论太阳病概论9(伤寒条文重要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5月14日
鹰飞天(986679928) 10:07:21
李克邵伤寒论解惑
继续上周学习的内容,继续贴一些要在伤寒条文中出现的名词解释。
和、和之:和即无病。如“口中和”即口中清爽不燥不渴,“表和里实”是无表症而里已成实。“荣气和”是荣无病。“表未和”“里未和”、“卫气不和”是表里卫气处于病理状态。和之是指用小剂量的药物治之使和,如“桂枝汤小和之”、“微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比常规汗下为轻故称和之。口不仁即口不和。是黏腻不清爽,但尚未至于燥渴,旧注解释为口不知味,不够理想。
脏:若与腑对举是指五脏,若不与腑对举便是包括六腑在内的体内全部脏器。如“诸病在脏”(金匮要略)、“脏无他病”、“脏有寒”、“脏结”、“脏厥”、“脏寒”等都是,这和《内经》“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和“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的脏字,都是广义的是统指所有的脏腑而言。
鹰飞天(986679928) 10:12:41
胃:《伤寒论》中的胃,是指整个消化管道说的。譬如“胃家实”胃而称家,显然不是仅仅指仓廪之官的胃。又如“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这显然是指的大肠。
心下、心中:这是单指的胃或胃的周围,不包括大肠、小肠。如“烦躁心下硬”,“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心下痞硬”等都是。
血室:即子宫,有的注家指为肝经,有的注家指为冲脉,都是错误的。
强:亢进的意思,是病理现象。如“荣弱卫强”、“浮则胃气强”都是。
少气:《灵枢●五味篇》“故谷不欲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是气息微弱不是短气。
鹰飞天(986679928) 10:15:18
短气
(短气者,气短而不能相续,似喘而非喘,若有气上冲,而实非气上冲也。似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金匮》云∶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能食:对不能食而言,是食欲正常,如“下痢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
颇能食:是较能食、略能食、食欲尚可的意思。如“到后经中颇能食”。
消谷善饥:即食欲亢进,是病理现象,如“合热则消谷
善饥”。
不能食:有二意,一是指食欲减退,如“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一是指厌食,如“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鹰飞天(986679928) 10:17:23
小便利:即小便正常,与小便难、小便少相区别。如“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小便利者,大便当硬”。
大便硬:即较坚硬的大便。有时是对大便溏而言,即大便正常,不溏不薄能够成条,如“下痢后当便硬”就是。
初头硬:即大便头尚能成硬。而后则都是溏粪。
燥屎:是坚结干硬的粪块,极易致成肠梗阻,导致自身中毒等危症。如“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
下利、下利清谷:下利即腹泻。虚寒性腹泻,并泻下未消化的食物,叫下利清谷。
热利下重:即里急后重的痢疾。
鹰飞天(986679928) 10:21:38
(里急后重"是医学术语,形容拉肚子时的一种症状,一般病人患细菌性痢疾时都有"里急后重"的感觉."里急"是指肚子里面的内急,一阵一阵的肠痉挛既疼痛又想大便."后重"是指大
便刺激肛门时产生的便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便了,因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来也只是水样便或极少量的伴有脓血样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老觉得想拉,就一直在厕所不敢出来。)
鹰飞天(986679928) 10:23:55
(仲景曰。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经、到经、过经、再经、行其经尽:见前《伤寒传经的实质和伤寒日数的临床意义》一文。
寒:指寒痰、水饮。如“此本有寒分也”、“膈上有寒饮”、“此寒去欲解也”等都是。
噫气、:噫同嗳即嗳气。
太阳病如(上病字旁下倒山字)状:指发热恶寒之间歇发做者,是表邪已衰而未尽的现象,欲寒时不热、热时不寒的往来寒热不同。
鹰飞天(986679928) 10:25:59
(噫气乃口反食气之病。又名嗳气,为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而由口排出之气体。是脾胃疾病之一。《灵枢。口问篇》曰;“寒气客于胃,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谓噫”。)
二读于无字处和语法上的一些问题
读于无字处,就是说要从原文的简略处下功夫、找问题。因为古人的著作,有时略去人所共知的一面,而只写人们所不知的一面,有时只写突出的一面,而略去普通的一面,有时只写其中的某一面,而那一面由读者自己去体会。例如阳明篇三急下症和少阴篇三急下症,有几条都略去了腹满、腹痛等大承气汤的主症,却突出的描述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下利清水”、“发热汗多”、“口燥咽干”等症状,就是因为:既然说大承气汤主之,那么大承气汤的主症腹满、腹痛必然在内,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略而不提。但是大承气汤症的腹满、腹痛等症,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构成急症,急在哪里?急就急在“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因为这已是自身中毒。急就急在“发热汗多、“下利清水色纯青”、“口燥咽干,”因为这将导致严重脱水,或已接近脱水。至于“发汗不解”更加“腹满痛”,和“腹胀”极重而仍“不大便”更是肠梗阻的危急症状,所以必须急下,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忽视了条文中所略去的腹满、腹痛,而只从文字的表面找问题,就会对于“发汗热多”和“口燥咽干”这样的症状竟用峻剂大承气汤表示怀疑。陈修园著《伤寒论浅注》就曾怀疑过,并且强解为这是下的水谷之“悍气”,悍气这一名词,
见于《灵枢●动输篇》和《灵枢●邪客篇》,本来用以形容卫气性质的剽悍,以与荣气性质的冲和相区别,并不是卫气、荣气之外,还另有一种什么“悍气”。陈氏由于不明白大承气汤的主症就在于无字处,所以不能正确的理解原文,而且为强使原文符合自己的意见,就又曲解了“悍气。”
鹰飞天(986679928) 10:31:54
(讲的真好真好,受教无穷)
再举一例:187条(条文号数是根据宋治平年间本和明代赵开美复刻本,下同)“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读这样的条文,从“若小便自利者,……七八日大便硬者”应当想到“是为系在太阴”句之前,是略去了“小便不利,大便不硬”这两个症状,只有把略去的这两个症状,同“脉浮缓、手足自温”结合起来,才能对于伤寒系在太阴的病理认识更清楚,”对于“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和278条“至七八日,虽烦下利十余行,必自止。”这同一疾病的两种不同机转,就更容易理解了。
又如论中有好多变症,是由于太阳病之后出现的,太阳病为什么竟采用下法,?这可能是在太阳病未解的同时,又出现了可下的里症,或者出现了容易误诊为可下的其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