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几种策略和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50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陈晓晨在任何时代下,创新人才始终是社会发展需求中的重要角色。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领域,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己任,要求每个学科在教学中都要以“创新”为教学核心,促进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美学的重要科目,也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原则,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出更多的独特、个性化作品,在实现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同时,为国家美术领域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

以下内容针对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展开了研究。

一、创造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美术可以说是伴随学生成长的重要元素,学生从幼儿开始,家长与幼儿教师培养幼儿时都是以“画画”为开端,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象而创造出绘画作品,即使绘画的内容不能被人清晰认知,但是也体现出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后,学习压力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学习及提升学习能力,“美术”学科自然会被学生所忽略。

如果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取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学生不只会失去学习兴趣,创建而出的作品也不会表现出个性化与独特化的效果。

如果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在绘画时发挥自己的美术潜能,自由创建绘画内容,学生的绘画积极性会被有效激发,并且在绘画过程中因未受拘束而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及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明确自身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角色,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决定着教学效果。

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教学核心,设计的教学策略及实际的教学过程都应围绕学生开展。

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应积极了解学生的喜好与学习特点,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如果未能掌握学生的喜好与学习特点,无法保证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甚至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不利后果。

然后,根据掌握的学生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引言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提供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参考与借鉴。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作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学生兴趣调查,了解学生喜欢的艺术形式、题材和风格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深入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需求。

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作材料和工具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作材料和工具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作材料和工具,如彩色纸张、颜料、颜料笔、粘土、沙子等。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组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自主创作和合作创作开展自主创作和合作创作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创作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独立创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通过合作创作,让学生互相借鉴、互相启发,激发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设置一个共同的主题或目标,让学生通过合作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提供展示和评价的机会提供展示和评价的机会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向同学和家长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勇敢尝试、不断改进。

美育实践教学的创新点(3篇)

美育实践教学的创新点(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育实践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美育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美育实践教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美育实践教学的创新点。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美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体验美。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音乐会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美育实践教学中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舞蹈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学习舞蹈动作;在戏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剧本、舞台布置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和角色。

3.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美育体验。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的绘画场景,感受不同画派的风格;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进入虚拟的音乐厅,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

二、个性化教学策略1. 因材施教在美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教学。

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参加绘画比赛、展览等活动;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合唱团、乐队等。

2.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在美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发现美的元素,并进行创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歌曲、编排舞蹈。

3. 跨学科融合美育实践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实现跨学科融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散文中的美;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阵地。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发现,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受到束缚,缺乏发挥空间。

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创新能力特点,探索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力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基础和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的创新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通过评估教学效果和提出建议,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了解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探索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而利用教学资源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评估教学效果和提出建议,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在美术领域的发展。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总结研究成果,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最终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积极的启示,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研究方案: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美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研究,探索出更加适应学生需求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同时为美术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和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已有研究成果;2. 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3. 实施研究方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4.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美术教育的改进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方案实施1. 根据研究目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已有研究成果。

2. 设计创新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引入信息技术,如数字美术创作、现实技术等;b. 推行项目制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c.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d. 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e. 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f. 制定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个性化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数据采集1. 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包括作品的数量、质量、创造性等。

2. 对于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学习兴趣。

3. 对于学生的反馈意见,采用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了解学生对于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认知和评价。

4. 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采用教师日志和教学观察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教师对于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

五、数据分析1. 对学生美术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评估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影响。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一、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审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和品格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视觉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

小学阶段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时期,要将美术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我发展潜能。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究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艺术形式,了解不同文化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意识。

3、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视觉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细微动作控制能力,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是目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而且无法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学方式单一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和指导,缺乏交互互动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

3、教学资源匮乏小学美术教学资源匮乏也是当前美术教育的一个问题。

幼儿美术教案二:创新教学手法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幼儿美术教案二:创新教学手法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幼儿美术教案二:创新教学手法激发幼儿创作热情艺术创作是幼儿智力、审美、情感、语言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之一,幼儿美术教学也因此愈加重要。

如何开展优质多元的美术教育,激发幼儿兴趣、启发幼儿创造力,让他们在快乐童年时期愉悦地享受美好艺术世界?本文就幼儿美术教案二:创新教学手法激发幼儿创作热情这一主题,探讨幼儿美术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一、幼儿美术教学的特点和要求1、感性化、情感化:幼儿的认知及表现主要依靠感觉,感性认识对教学表现决策性影响;2、探究性:幼儿具有极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需要通过体验、亲身探究、发现规律等方式,获取美术知识;3、认知性:幼儿美术教学要突出认知过程,不仅靠感官直觉,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结构和概念分析;4、实践性:幼儿美术教学注重实践性,应该让幼儿通过自由创作等方式实现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实践。

二、幼儿美术教学的创新点幼儿美术教学要注重创新,在教学手法上以求新为主,让幼儿价值最大化。

1、教师应该借鉴网络、电影、广告、影片等引人入胜的视觉艺术形式,通过直接感性的方式来突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还应该结合生活、社会和自然环境,让幼儿通过真实的视觉材料,理解我国文化内涵和外貌,促进艺术创新和意境情感的素养提升。

3、在艺术教育中,应该给予幼儿同等的自由和权利,做到开放式多元化教学。

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以开心愉快的方式,促进童年创新和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幼儿美术教案实施策略幼儿美术教案实施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身体构造、认知发展状况以及性别差异。

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特点和个性,为幼儿提供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场地。

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制定幼儿美术教案,创设与幼儿认知发展状况相匹配的艺术活动,加大色彩、造型、结构的训练,并鼓励幼儿在自由创作中探究艺术知识。

2、创造多元化、灵活性、活跃性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艺术形式的活动、大型桌椅、艺术活动区,以及涂画材料等艺术用具。

探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探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探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情境创设、多媒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旨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艺术素养一、引言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等。

因此,探索创新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一)教学方法陈旧在一些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美术教学资源,如美术教材、教具、专用教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实践操作。

(三)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往往更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学习,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美术课程被边缘化,课时安排不足。

三、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策略(一)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游戏、生活场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色彩的世界”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彩虹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颜色以及色彩的搭配。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展示高清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技法。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美术作品或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美的创造》教案及反思

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美的创造》教案及反思

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美的创造》教案及反思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对美术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美术表现技巧上还处于初步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美的创造》是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旨在以“美的创造”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五彩斑斓的风景等。

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

然后,让学生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等,进行自由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2.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展示和评价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美转化为自己的创意表达,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美。

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探索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教育不仅关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与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应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

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所在以及认知水平,从而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美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讨论、示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某一绘画技巧时,教师不仅可以直接演示,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三、融入情境教学,提升学生体验情境教学是一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探究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现场创作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授名画欣赏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作品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在感受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安排适量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授雕塑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从中体验雕塑的乐趣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五、多元化评价,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性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性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性策略研究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将提升学生创造意识、想象力及审美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以螺旋式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关键词: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引言以美育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根本追求,而美术教学是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中实现以美育人的关键一环。

贯彻新课标以美育人精神,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在美术教学中向美而行,深刻理解以美育人的内涵,解读艺术课程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挖掘其与小学美术以美育人的内在联系,创新小学美术的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目标等。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增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构建高效美术课堂。

1小学美术教学现状1.1学生积极性不高虽然近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但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只是单纯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而不能融入到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会降低,也就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另外,在美术教学中缺乏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导,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思维固化,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1.2绘画作品的评价以及辅导能力不足小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好奇心理,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保持纯真的基础上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管是具象化的事物还是抽象化的想象,都习惯于使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现,线条和圆圈是小学生表达自我情绪的主要媒介。

同时,由于小学生思想差异性的存在,使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小学生绘画作品进行科学评价和辅导的能力较为欠缺,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潜力,使小学生艺术能力发展较为迟缓。

幼儿园教育中的美术创作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的美术创作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的美术创作教学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创作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和个人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美术创作,孩子们能够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为了有效推进美术创作教学,幼儿园需要采用一系列策略,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幼儿园的教室应该装饰得温馨而有趣,让孩子们感到愉快和安心。

美术角落应该有足够的材料供孩子们使用,并且定期更新这些材料,以激发他们的新灵感。

在教室中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提供学习的范例。

其次,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美术创作活动。

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比如彩色纸、颜料、粘土等,让孩子们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引导,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想法,并且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美术创作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术创作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活动,还可以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的事物,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测量,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并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指导。

对于那些对美术创作不感兴趣或者技巧有限的孩子,教师可以提供更加简单和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渐渐培养兴趣和信心。

最后,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合作。

家庭是孩子发展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对孩子的美术创作教育非常关键。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分享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和进展,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美术创作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中的美术创作教学需要采用一系列策略,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法(3篇)

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法(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法是美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从实践法的定义、实践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法的实施策略以及实践法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美术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实践法的定义实践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践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践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 基础技能训练在美术教学中,基础技能训练是实践法应用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1)示范:教师通过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3)比赛:组织绘画、雕塑等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 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实践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应用。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开设创新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创意绘画、创意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组织创意活动:开展创意大赛、创意市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主创作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还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课堂讲解:在实践环节前,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践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技巧。

(3)反思总结:在实践环节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法的实施策略1. 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基础教育主旋律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小学美术教学亦如此。

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意识1.应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以及美术欣赏能力。

具体而言,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设想的能力、善于发现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想象画”、“命题画”、“创作画”、“诗配画”、“插图”,进行各种“美术设计”。

2.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素质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只把现成的知识和技法生硬地塞给他们,让他们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只会机械地照描照抹。

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头脑失去独立思考的功能,是不会有创造意识的。

3.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

如绘画构图既可启发学生遵循法则但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也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

像儿童画构图并不依照成人法则,随心所欲,看似悖理,但其效果极其生动,趣味无穷。

再如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

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

小学美术创作创新思维培养

小学美术创作创新思维培养

小学美术创作创新思维培养在小学教育中,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美术创作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创作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不受传统观念和规则的束缚。

这种自由表达有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创作需要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

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学生能够捕捉到细微的差别,从而在创作中更加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

长期的观察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度,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善于发现美好和有趣的事物。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在小学美术创作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新奇的形象和场景。

例如,在绘画一幅未来城市的作品时,学生可以想象出飞行的汽车、智能的建筑等,这种想象的过程不仅能够带来乐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创作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语文中的故事和诗歌等。

通过美术创作,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美术创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和专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美术创作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1、教育观念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这种功利性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2、教学方法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模仿为辅。

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创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3、评价体系当前的小学美术评价体系主要以作品的完成度和技巧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

美术教学实践法(3篇)

美术教学实践法(3篇)

第1篇一、引言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教学实践法的探索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美术教学实践法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美术教学实践法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与他人(教师、同学)的互动,以及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智能。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3.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美术教学实践法的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体验。

(3)开展游戏活动,创设情境:通过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思维能力。

(2)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提高技能: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其美术技能。

3.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1)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其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兴趣,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发展。

美术创新方案(9篇)

美术创新方案(9篇)

美术创新方案(9篇)活动目标1、用点画的方法表现满树樱花盛开的景象。

2、迁移欣赏经验,尝试表现出各种不同造型的樱花树。

3、在绘画中能耐心细致地坚持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1、幼儿画过“冬天里的树”,欣赏过樱花。

2、水粉笔,水粉颜料(红、白),抹布,洗笔筒。

3、不同造型的樱花图片多幅。

4、蓝色的作业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欣赏樱花树的图片,感受树的不同造型。

(1)教师:春天到了,樱花树上开满了樱花,可美啦!(2)教师: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樱花树你觉得它像什么(3)教师:如果让你来画樱花树,怎么来表现树枝的高低呢2、引导幼儿迁移已有作画经验,探索表现樱花的方法。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用点画的方法表现花开旺盛的样子。

①教师:树上花开得怎么样我们数得清吗②教师:密密麻麻的花把树枝都挡住了,只剩下短短的树干了。

如果请你来画,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画樱花呢(点画)(2)教师带幼儿做空手模仿动作,感受点画的方法。

教师:樱花树上的花瓣有点白,又有点粉红。

我们怎么才能画出这样的花瓣呢要点提示在探索表现花瓣色彩时,可以引导幼儿一支笔蘸上两种颜色,也可以引导幼儿用少量的红和较多的白简单调和,让两种色彩不要充分融合即会出现有点白,又有点粉红的效果。

3、幼儿操作。

教师:你想画一棵什么样的樱花树呢像什么4、集体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樱花树活动建议☆活动延伸继续用点画的画法表现“春天的小树林”。

还可以欣赏多株樱花树的图片,引导幼儿绘画多株樱花树及添画背景。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纸箱上,将纸箱进行不同造型的组合美术创新方案篇2 活动目标:1、在指定的范围内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点画出雨滴,学会用抹布擦手(弄干净手指)的方法。

2、感知儿歌、歌曲的节奏,帮助幼儿学会“点”和“提”的动作。

3、合作作画时,会找空地方,并能保持手指的清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从实践观点谈绘画教学(3篇)

从实践观点谈绘画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绘画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实践观点来看,绘画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本文将从实践观点出发,探讨绘画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以及实践途径。

二、绘画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这些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绘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绘画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这种创造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绘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作品,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绘画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绘画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结合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绘画比赛、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注重实践操作绘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绘画创作。

(2)组织绘画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美术馆等。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强调个性化创作绘画教学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绘画题材。

(2)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3)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交流,分享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策略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策略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策略分析小学美术是重要的文化课程之一,它不仅仅是突出个人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课程,同时也是打开艺术世界大门的初步。

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并促进他们的艺术创意和观念发展。

下面,我将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必要选择。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融入艺术教学过程中,如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介展示艺术作品、艺术家的生活及创作经历等。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而且可以借助视听素材的感染性,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意识还不够成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提前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步骤,尽可能以趣味性为主线,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和理解艺术。

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创作和表现,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从中发现乐趣和美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学生中心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开展实践性活动艺术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教学过程需要体验感和互动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多组织一些实践性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一个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和工具让其进行创作,这样能够尝试多种工具,发现不同效果,提升学生的创作技能和体验感。

此外,家长鼓励孩子在家里进行相关的绘画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借此发现孩子的天分和特长,更加支出发展成长规划。

四、注重与学科结合性小学美术教学要贯彻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性,这样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科课程的综合性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篷一些与科学紧密相关的艺术创作主题,能够体现出科技的特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几种策略与方法

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几种策略与方法

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几种策略和方法包括:
1.提供多样化的创作材料和环境: 学生在不同的材料和环境中进行创作,可以增加他们的
创造性思维。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 通过观察和模仿不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学生可以学习到
不同的技巧和方法。

3.提供结构化的创作指导: 提供结构化的创作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和完成他们的作品。

4.个性化的评估方法: 通过个性化的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创作成果,帮助他们进行反思
和改进。

5.创新课堂: 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创新课堂,让学生有机会发现和应用新的知识。

6.鼓励探究和创新: 鼓励学生探究和创新,让他们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和兴趣.
7.鼓励跨学科学习: 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让他们能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艺术
创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几种策略和方法美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学建议:“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

”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建议,这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一堂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没有新意,一堂课没有教师独特思想的教学大家会说这课太一般了;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其教育生活必然会陷于庸俗化。

如果没有创新教学,那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最终会受到限制,学科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美术课程标准“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作为实施建议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倡导教师创新教学的重要体现,对美术各学习领域的教学工作都有极为深远的指导意义。

以基础教育来说,过去的美术教学侧重本体教育,重视学科知识与技能传授,由此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过去的做法显然是片面的。

基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学习技能,同时或更重要的是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通过美术学科创作教学生发一定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实践能力为重点。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悟性、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

要造就创造性人才,就要求教师的创作教学必须有创新。

我想,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要把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

围绕创作教学这一问题,就美术创作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做几点概述。

一、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策略创新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造。

策略是讲究艺术、注重方式方法。

1.注重营造教学的创新环境创新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一种理论的说教,更需要创设一种激趣的情景,让学生增强感性的体验。

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创设新的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1)创设活泼轻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创作愿望美术课采用社团活动、创作大赛、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美术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各种形式创设充满活泼和轻松的学习环境。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人处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情绪和心智会达到最佳状态,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境和创作灵感。

同时,也会促使学生敢想敢做,激发创造热情。

(2)变换画具、课桌摆放形式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应改变画具、课桌摆放形式,如在美术课中采用“U”字型或“T”字型的课桌摆放形式。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在教室内活动的空间,而且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他们带来的工具与材料可以互补和共享,增强了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教材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创作教学。

注意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化处理,目前,美术课堂教学还很难做到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工艺作坊以及社会考察等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利用摄影、摄像的方式收集当代艺术信息,以及通过计算机络搜集最新的艺术教育资讯来丰富课堂创作教学,因为多媒体课件以其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组合在一起,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进入角色和特定的学习情境。

2.充分挖掘教材的创作因素创作教学除了应注重创设新的教学环境,还需要教师对创作教学的理论有所了解,改变那种创作教学就是拿一堆照片“照着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社会焦点、个人兴趣点等创作内容的创新点,开拓一种新的教学格局。

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有较深的美术创作能力和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画册、名画等资源,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学校的条件,地方特点对创作内容进行选择、改造和再创造。

具体谈以下几点:(1)加强创作教学内容与生活的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

美术教学应紧密社会生活,引导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真切认识学科的教育功能,提高创新创作意识。

如:在“装饰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装饰画的基本知识,再带着问题到装饰画市场、画廊去调查研究,具体调查的主要问题涉及“人们都喜爱哪种类型的装饰画”、“装饰画的形式与分类”、“装饰色彩与购买需求”、“装饰画存在的问题”等等,然后将调查结果带回课堂,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创意设计活动。

这样,课堂教学是由书本知识,社会调查到创作活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开放学习,是学以致用,学生主体性发挥自由创造的充分体现。

(2)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创作内容生活处处是艺术。

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艺术现象是很好的美术创作教育资源。

它就在我们身边,却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作为美术教师应该以职业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有目的的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充实美术创作内容,传播地方美术文化。

创作教学中整合富有浓厚地方文化的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作激情,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懂得珍惜与尊重地方文化资源,启迪发现新的美术现象和创作方法。

(3)寻找学科间创作教学的契合点美术创新创作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本学科教学内容,还要提高整合文化课的能力,研究其它学科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充分发挥各学科间横向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如创作与语文学科的,创作“漫画日记”、“人物白描”、“故事形象”、“文学插图”等;美术与音乐学科的,“音乐与抽象画”、“乐器与造型”、“听觉与绘画表现”、“音乐中的美术语言”、“歌曲与符号”等。

探索学科间的渗透教学,就是要建立视觉艺术与其它学科的,发挥学校课程的整体功能。

(4)挖掘作品的德育元素美术教材内容是学科知识与审美的教育题材,很少涉及德育的内容。

从基础教育的要求来讲,美术教学是通过学科教育与其它学科和谐育人来完成教育任务的。

美术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审美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润物无声的。

因此,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德育也是一种创新教学。

其实每一件美术作品的背后都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关键看教师如何去挖掘与渗透。

3.积极训练学生的创作思维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能力是创造性的体现,它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

因此,美术创新创作教学必须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需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如:在创作教学课上,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创作新作品。

让学生在圆形或三角形的图形里作各种动物形象的创意设计就是一种发散思维训练。

手工创作课上,以纸为材料制作出尽可能多的纸立构模型。

创作设计课上,让学生针对一种产品设计出不同的造型方案。

在国画课上,让学生尝试各式各样的表现技法。

艺术节,让学生画科幻画等等。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探讨。

让他们自己动脑,遇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判断,对学习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不唯书、不唯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本身就蕴涵创造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答案和结果,从而使学生体验质疑带来的收获。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寻求和突破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美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没有不可以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个性和独特风格,力求自己的作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作与别人异样的作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

如在制作课上,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废弃物,利用各种材质创作出新颖的艺术品。

一个是制作材料的新发现、新利用;一个是表现题材的新造型、新创造。

二、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方法美术创新教学方法,是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方法。

既有本学科独自的特点,又有与其它学科普遍共存的规律。

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1.引导发现教学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问题的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即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与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建立,与主观情感和生活经验建立,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展联想与想象,实现相关信息与未知问题的联通,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研究、探索找到问题的规律,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如在装饰画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利用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废弃物构思制作的艺术品,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周围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结果学生发现生活中许多所谓的“废物”不仅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而且有些材料的机理是人工无法仿制的,巧妙运用是非常难得的美术创作媒介。

2.创造想象教学法创造想象是人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它的主要特征是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

人的大脑能想象出从来未感知或实际上还不存在的事物,但人的想象不是凭空而至的,它是在已有经验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加工改造形成的。

因此,想象除了需要大量的感知形象的积蓄外,还往往需要受到某种类似的事物的启发。

这样,就要求在创造想象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发展创造想象的必备条件是: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积极地形象思维活动,原型启发,灵感等。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

如在科幻画教学中,要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阅读科幻小说、讲故事、欣赏作品和启迪想象,再进行科幻画创作。

3.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从课题出发在活动情景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或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从一个个课题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探索,从一个发现引导到另一个发现上。

但对于课题的选择不能随意,零散、孤立的。

应该考虑到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使学生通过课题的不断研习学得系统的知识结构。

从而让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感知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品比较教学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好理解。

不同画种运用材料与技法有相似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精选画味浓厚的作品,把两种或多种不同画种的作品摆在一起,提示启发学生根据材料和现有的知识能力自己去对照、分析、辨别。

认识不同画种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点,从而准确揭示不同画种的特征和面貌。

趣味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领悟画种的鲜明特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思维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