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学1.1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系统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系统科学地发展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系统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系统科学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f27ac0f5727a5e9856a619e.png)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1.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1 国外安全生产发展历程⑴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发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去认识和主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在生产活动的初期,生产主要是以个体或作坊进行的手工业劳动,劳动人民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防止事故的技术和方法当然也比较简单。
⑵工业革命后,生产中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如汽车导致交通事故;采矿业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等。
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人为危害问题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革命。
传统的手工业劳动逐渐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
机器使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伤害的可能,加之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滥用女工、童工等手段残酷剥削工人,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这就迫使工人起来反抗,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用种种办法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如罢工,甚至破坏机器等。
由于工人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做出起码的让步,适当改善劳动条件,甚至制定颁布了一些安全法规。
另一方面,由于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在事故诉讼中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超过了资本家所能允许的利益损失,资本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地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如在机器上安装防护装置,要求研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方法等。
所有这些都促使了安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论著和成果,例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著名的矿坑安全灯。
⑶由于形成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其安全问题,因此需系统地认识安全。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采用。
这些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e391ea076c66137ef06197c.png)
1203059 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近20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aa51bf950912a216147929e5.png)
1203059 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 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 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 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 从“宿命论”到“本质论” 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安全工程学课件1-2章
![安全工程学课件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9cb08e1133d4b14e852468fe.png)
公安部门的调查表明,我国存在有13.82万处重大火灾 隐患。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全国有两千多万工人在 高尘毒和高噪音的环境中作业。
日本在70年代引进了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但 发展迅猛。从1971年科技联盟召开“可靠性安 全性技术讨论会”以来,在电子、铁路、汽车、 原子能、化工、冶金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第三节 安全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安全、安全科学与安全工程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 状态(即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科学,是指从人体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角 度出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整个客 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安全工程,是指在具体的安全存在领域中,运 用综合集成技术,以保障人体动态安全的方法、 手段、措施。
1965年,美国波音公司和华盛顿大学在西亚图召开 了系统安全工程专门学术会议,以波音公司为中心 对航空工业开展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和设计的研究。 在到导弹和超音速飞机的安全性评价方面,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但由于NASA对这种方法不重视,导致 1967年三名阿波罗宇航员被烧死的事件。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商用核电站危险 性概率风险评价报告,WASH-1400报告。采用了事 件树和故障树等方法,即著名的“概率风险评价” (PRA)方法,评价报告的研究论文在“SCIENCE” 发表后,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到1919年,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劳工局 (ILO)。
二战后,工业革命不断加速,原子能工业 和尖端工业诞生。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传 统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事故不断加剧, 环境污染越发严重。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0aead2fb90d6c85ec3ac6db.png)
• 另外,传统的安全工作方法由于不善于掌握事故 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对事故发生的预测,很难适应 现代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其结果是 在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中不断发生灾难性的重大 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安全工作与现代化生产不相适应的严重情况, 迫使从事安全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去寻 求一种对系统的安全性可以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能够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预测的新的安全工作方法; 以便事先给有关人员提出警示,及时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减少或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科学正 是在这种新形势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 科。
第一章 绪论
• 安全及安全科学
• 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 系
一、安全与安全科学—安全的重要性
• 1.1984 年 11 月 19 日凌晨,墨西哥城的一处天 然气泄漏爆炸,造成 452 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 大片的居民区化为焦土,50万人无家可归。事隔 五年,1989 年 6 月 3 日夜,原苏联乌法市以东 的天然气管道泄漏,引发的爆炸造成 400 多人死 亡、 600 多人受伤, 4km 以内的建筑物被摧毁。 •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一家农药厂发 生甲基异氰酸脂毒物泄漏事故,导致2800多人死 亡,5万人双目失明, 15万人终身残废,2.5万人 中毒。
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
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安全与安全科学—科学的产生
• 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 分性和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安全一 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也是世界各国迫切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尤其是近几十年 来,由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 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日见频发。
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安全科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ebd5b965ce0508763213a5.png)
安全科学发展历程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Science周世禄河北科技大学安工系石家庄050018摘要: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发展历史。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已意识到安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安全科学研究已涉及航空航天、核反应堆、冶金、煤炭、建筑、化工、石油、压力容器等工作领域。
安全科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知识体系,只有以事故为研究对象,以各种危险状态和存在的条件为主要内容,以过程的正常、平衡、平稳、协调为目标,总结寻找各类事故教训才能发展起来。
当代事故的灾难性、社会性和突发性必然导致安全科学的快速发展。
Abstract:as an emerging science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five hundred and six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Since the 1960 s,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science research.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aerospace, nuclear reactors, metallurgy, coal, construction, chemical, oil, pressure vessels, and other areas of the work. Safety science as a human exploration of the nature, reformation nature, survive and develop essential knowledge of a system, only by accid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a varietyof dangerous state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 as the main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normal and balanced, smooth and coordination as the goal, looking for lessons to develop all kinds of accidents. Contemporary accident's disastrous, sociality and sudden inevitably lead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afety science.关键词:安全科学发展阶段正文:安全科学是研究人与机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保障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的理论体系,是本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1-1安全工程专业及发展历史
![1-1安全工程专业及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f0d5ccf9b6648d7c0c7468d.png)
5. 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6. 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7. 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分发和合理使用个人防护
用品;
8. 参加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试运转工作和
竣工验收工作;
9. 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伤亡事故的统计、
学科 特有
学科隶属模糊 争论原因
交叉属性 边缘属性
学科独 ➢弱势
立的根 ➢理论
安全 科学
支持
安全 技术
支持
其他 学科
➢原创
内涵
外延
借鉴
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图示
直接产生效益 研究重点
社会
为了能够胜任上述工作 安全工程师的知识结构
安全专业的知识结构
学校 安全专业的培养计划
社会 学校
例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2)本质讲,安全就是A)预知人们活动的 各领域里存在的固有危险和潜在危险;B) 为消除这些危险的存在和状态而采取的 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
安全科学?
是指从人体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角度出 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整个 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理论认识。
安全工程?
是指在安全问题存在领域中,运用综合 集成技术,以保障人体动态安全的方法、 手段、措施。
由于安全工程由中国矿业大学创办,而且由于矿 山安全问题突出,国务院学位办当时临时将其学 位授予权放在矿业一级学科里。
1986年中国矿业大学获第一个“安全技术及 工程”博士授予权,东北大学也相继获得该 博士学位授予权;
全国各地大型劳动保护教育中心有70多个。 在企业,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从事安全科技 与管理工作;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fa50811ba1aa8114431d98b.png)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1.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1 国外安全生产发展历程⑴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发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去认识和主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在生产活动的初期,生产主要是以个体或作坊进行的手工业劳动,劳动人民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防止事故的技术和方法当然也比较简单。
⑵工业革命后,生产中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如汽车导致交通事故;采矿业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等。
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人为危害问题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革命。
传统的手工业劳动逐渐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
机器使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伤害的可能,加之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滥用女工、童工等手段残酷剥削工人,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这就迫使工人起来反抗,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用种种办法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如罢工,甚至破坏机器等。
由于工人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做出起码的让步,适当改善劳动条件,甚至制定颁布了一些安全法规。
另一方面,由于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在事故诉讼中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超过了资本家所能允许的利益损失,资本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地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如在机器上安装防护装置,要求研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方法等。
所有这些都促使了安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论著和成果,例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著名的矿坑安全灯。
⑶由于形成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其安全问题,因此需系统地认识安全。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采用。
这些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
第一章_安全科学基础
![第一章_安全科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e36652152ea551810a68752.png)
第一章安全科学基础第一讲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安全问题、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安全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重点]1.安全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教学难点]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一、安全问题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类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自然灾害,人们一切活动受周围环境控制,处于被动适应地位。
跨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的安全问题来自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在工业时代,人类的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
(二)核灾害此类灾害主要是由于核反应堆失控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动植物灭绝,还有核能所带来的环境灾害不能低估。
(三)化学污染问题它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扰乱了大气循环、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使地球患上了“综合不适症”。
(四)航天航空工业灾害随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在24小时内环球旅行一次,但空难、海难和车祸也使人们心有余悸。
(五)交通运输事故目前,8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就一项《2000年公路安全蓝图》的计划进行研究,估计在未来15年中,全世界将有600万人死于公路交通事故,35000万人因车祸受伤。
这远远超过有史以来任何一年战争伤亡人数,或瘟疫死亡人数。
这就使安全问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由战争、传染病转到交通、污染方面了。
(六)工业、矿山灾害现代工业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各种灾害。
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灾害的原有属性,使许多自然灾害成为人为灾害,使许多危害程度轻的灾害上升为人类无法控制、造成巨大损失的灾难。
煤矿开采不但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灾害,也给采矿工作者造成了沉重伤害。
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变的普及化、复杂化和大规模化,使得技术带来的益处与恶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迫切需要发展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安全科学。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65f4e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8.png)
二、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安全科学基本特征
• 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上达到 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比以往更加强 烈,对安全的需要也将变得更为迫切。
– 其主要特征就是知识,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 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系统和高新技术与产 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
–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必须 进一步改造自然、控制自然;学会控制和禁止人类自 身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条件的破坏。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 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哲学 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
安全哲学
安全技术学
安全学
安全社会学 安全系统学
安全工程学 安全人体学
工程技术 安全工程
四、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 安 全 学 科 与 相 关 学 科 的 关 系
本章小结
• 一、基本概念
– 安全科学
• 二、基本原理
– 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 – 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及范畴,主要研究内容; – 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或安全三要素,分析其对安
目录
• 第一部分 安全工程学概述 • 第二部分 安全人机工程学 • 第三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 学 • 第四部分 机械安全工程学 • 第五部分 安全电气工程学 • 第六部分 安全管理工程学
浅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浅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491eb8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a.png)
浅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摘要:因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时间较短,部分企业安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缺乏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科学与工程属于一门新兴专业,对于保障安全与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因多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为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从理论体系、基础概念、科学体系等不同角度,阐述我国安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研究方向、学科内涵分析发展前景,实现安全学科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安全科学与工程;发展前景;发展趋势1.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背景1.1安全科学与工程的产生在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转型,部分工业企业将工作重心放置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经济效益等方面。
因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存在盲目性,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事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安全发展观的不断普及,人们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概念,因社会的发展,对安全的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
安全工作逐渐得到了国家与社会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保证人们享有安全的权利,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1.2安全科学与工程的机遇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对自身特点与优势进行综合分析,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专业的安全人才,并对学科内涵进行深层次调整,对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证所开展的安全人才培养工作达到一定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科学建设,也能够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满足新形势下不同的安全需要。
2.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特点2.1学科专业依托性强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当中,认为安全科学需要依托第二产业,例如在施工单位、石油化工企业里进行安全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但是,因安全科学具有模糊性、偶然性等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若出现安全问题,则会将责任划分到管理方面。
因此,安全科学与工程,属于一门独立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其根基还不够深。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fcc45c74cfc789eb162dc826.png)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203059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
![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b7e3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6.png)
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
一、安全生产发展历程
1、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以来,安全生产已取得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少量有关
安全生产的新规定,其中包括1925年美国的安全工作法案、1927年日本
安全工作法等。
2、20世纪30-50年代:
20世纪30-50年代,安全生产工作发展迅速,新设立了安全生产管
理部门,实施了事故防治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了安全技术检查,出台
了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和标准,如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发
布的安全工作条例、1953年第一届全国职工安全生产大会提出的安全生
产五原则,1956年中国劳动部颁布的《安全技术检查条例》,1959年美
国劳工部颁布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标准》等。
3、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安全生产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安全生产工作
纳入国家计划,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到更高水平,全国实施了储备安全生产
标准,职工安全培训普及。
在此期间,我国出台了《安全技术检查条例》、《职业卫生法》等法规,实施了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了安全生
产竞赛,以及职工安全教育等活动,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4、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发展,国家强化了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出台了现行的安全生产法。
安全科学历史发展研究
![安全科学历史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61087f27284b73f242504f.png)
本文探讨安全科学技术即安全科学、安全技术与工程以及安全科学技术的综合(以下简称安全科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应用科学、学科科学、专业科学三大科学研究领域的若干理论问题,试图为人们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动态的、立体的安全科学体系。
本文从安全的哲学、科学学等方面,论述安全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综合集成性、时空结构性的基本特点,力求有利于促进人类安全实践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科学的发展,以及各类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
1. 安全科学的认识论根源安全科学的历史发展与人类的安全认识史密切相关,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就是在宇宙时空坐标上刻划出来的安全认识理论形态的运动轨迹。
而人们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安全思想,就成为安全科学史上各种安全学说的认识论根源。
1.1. 人类的安全认识简史第一作者早在1987年提出,将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分为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即:自发安全认识、局部安全认识、系统安全认识、安全系统认识。
为了从认识论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人类安全认识史及其认识论特征,并从它的科学性质和研究范畴上严格地加以区分,本文把人类安全认识史重新划分为自发安全认识和自觉安全认识两个历史时期,同时又根据人的认识深化程度,把自觉安全认识这个历史时期分为四个认识发展阶段。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人类安全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安全科学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1.1. 自发安全认识的历史时期最初的安全认识,表现为人体对外界刺激趋利避害式的生物性反应,其作用机制,是人的大脑皮层之中形成的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这种无意识或称为下意识的安全认识,是早期人类为适应生存环境,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原始祖先生物本能的历史痕迹。
这种自发的安全认识,把人们自身受到的伤害,看作是一种人类把握不了的外界神秘力量控制和支配着人的结果,而人的力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它的,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并在现实生活中凭借经验以躲避和防备的方式求得安全。
安全工程的发展历程
![安全工程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264e9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c.png)
安全工程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工业和建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要。
安全工程作为对各类事故和灾害进行预防、控制和应对的一门综合学科,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回顾安全工程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运用。
1. 从安全管理到安全工程人类对于事故和灾害的防范意识早在古代就有了。
然而,直到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大规模的工业事故,人们才开始正视安全问题。
最早的安全工程起源于对于工业安全的管理和防范,更多地关注于事故的事后处理和救援。
这一时期的安全工程以管理为主导,对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事故事后调查分析尤为重要。
2. 安全工程的学科建立20世纪初,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安全工程的学科建立也随之展开。
在这一阶段,安全工程逐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复杂和全面的研究体系。
安全工程除了关注事故的应急处理外,开始研究事故的成因、发展规律,以及事前的预防措施。
这为安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安全工程的技术创新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安全工程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机遇。
先进的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安全工程的预警、监测和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火灾报警系统的发展、安全监控装置的使用等,都为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加可靠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安全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随着安全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各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安全工程的应用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环节,从而保障了工人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建筑领域,安全工程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等方面。
此外,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也都离不开安全工程的支持和保障。
5. 安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当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安全工程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安全工程将进一步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安全监测的智能化、全面化。
安全工程导论 第1节 安全的历史发展
![安全工程导论 第1节 安全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4a6b9c6bec0975f465e217.png)
1.1 安全的概念
2)事故发生中的安全
◇安全报警 ◇安全装置的起动 ◇安全设备的连锁
特点:以制止事故为第一目标,以减少事 故发生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为第二目标
1.1 安全的概念
山3)事故发生后的安全 东 新 ◇救援 泰 ◇恢复 煤 矿 淹特点:以救人为第一目标,以挽救经济损 井 失为第二目标
什么是安全
第1章 安全的历史发展 1.1 安全的概念
1.2 安全的历史
1.3 安全科学的发展
1.1 安全的概念
1)事故发生前的安全
◇安全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 ◇安全培训 ◇个体防护设备的发放 ◇安全教育 ◇设备安全检验检测 ◇安全设备的检修维护
特点:以防止事故发生为第一目标,以减 少事故发生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为第二目标
1.2 安全的历史发展
1917年,日本成立安全第一协会,创办《安全第 一》。1928年,日本将每年7月第一周定为安全周
到了7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掀起安全立法的高潮, 1970年12月,美 国颁布《职业安全卫生法》;1972年,日本颁布《劳动安全卫生法》; 1974年,英国颁布《劳动卫生安全法》
20世纪90年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出台
救 灾 阶 段
1.2 安全的历史发展
产业革命兴起后,英国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德国 1839年《普鲁士工厂矿山条例》,法国1841年《童工、未成 年工保护法》。
1906年,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凯利首先提出 “安全第一” “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 第三”
1916年,法国的法约尔提出安全管理的概念
新中国的安全发展
4)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企业逐渐恢复正常生产秩 序,进入安全生产全面发展时期。 5)经济高速增长和市场经济改革期 由于安全生产工作没有跟上经济连年高速增长的步伐,反 而因经济管理体制转换等各种原因而有所停滞,企业事故 频繁发生。1993年工业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从1992年的 7994人骤然上升到19820人,1994年、1995年连续两 年超过2万人,形成第四个事故高峰期。虽然从1998年 起有所下降,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 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2f9c1ebe1e650e52ea9989.png)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1.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1国外安全生产发展历程⑴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发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去认识和主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在生产活动的初期,生产主要是以个体或作坊进行的手工业劳动,劳动人民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防止事故的技术和方法当然也比较简单。
⑵工业革命后,生产中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如汽车导致交通事故;采矿业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等。
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人为危害问题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革命。
传统的手工业劳动逐渐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
机器使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伤害的可能,加之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滥用女工、童工等手段残酷剥削工人,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这就迫使工人起来反抗,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用种种办法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如罢工,甚至破坏机器等。
由于工人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做出起码的让步,适当改善劳动条件,甚至制定颁布了一些安全法规。
另一方面,由于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在事故诉讼中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超过了资本家所能允许的利益损失,资本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地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如在机器上安装防护装置,要求研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方法等。
所有这些都促使了安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论着和成果,例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着名的矿坑安全灯。
⑶由于形成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其安全问题,因此需系统地认识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
2020/10/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
(二) 核灾害
• 核的可怕之处在于 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物,可以杀伤动植物的细 胞分子,破坏人体的DNA分子并诱发癌症。核事故虽然很少但在历 史上并不少见:
• 1) 1957年10月7日,大火烧毁了英国温斯克尔核综合设 施的一座生产钚的反应堆的堆芯,向大气中放出放射性云雾。这 次辐射泄漏导致数十人患癌症而死亡。
• 9) 1988年1月6日,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座核电站, 由于对核材料筒加热不当引起爆炸,造成一名工人死亡,100 人受伤。
• 10)近期,轰动世界的:2001年8月12日,俄国库尔斯克号核潜 艇沉没事件。
2020/10/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8
(三) 化学污染问题
• 它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扰乱了大气 循环、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使地球患上了“综 合不适症”。
2020/10/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7
• 5)1979年3月28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斯堡附近的三 英里岛发生了美国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反应堆之一部分熔化, 使放射性气体泄入大气中,居民被迫撤离。
• 6) 1983年11月。英国塞拉菲尔德核电站意外地把放射性 废料排入爱尔兰海,导致环境保护主义者们要求关闭这座核电站。
• 如:备受关注的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 苯厂爆炸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问题
2020/10/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9
(四) 航空航天工业灾害
• 航空航天的发展不仅把地球变得更小,还是我们探索太空 的手段,但是由于其对技术要求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事故 不断:
• 1)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 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 的宇航员。
• 2)1957~1958年冬季,在苏联乌拉尔地区克什特姆城附 近发生了一次严重事故。据首次披露这次事故情况的一位俄罗斯 科学家估计,这次事故使数以百计的人因核辐射而患病死亡。
• 3)1961年1月3日,美国的爱达荷福尔斯的一个核电站的一 座实验反应堆发生事故,造成三名技术人员死亡。
• 4)1961年7月4日,苏联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辐射泄漏,造 成艇长和7名乘员死亡。辐射泄漏的原因是潜艇的两座反应堆之 一的控制系统中的一条管道破裂。
• 8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就一 项《2000年公路安全蓝图》的计划进行研究,估 计在未来15年中,全世界将有600万人死于公路交 通事故,35000万人因车祸受伤。这远远超过有史 以来任何一年战争伤亡人数,或瘟疫死亡人数。
2020/10/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2
汽车连环相撞
2020/10/14
2020/10/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1
• 摘自公安部统计结果: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 交通事故450254起,比2004年减少67635起,下 降13.1%;造成98738人死亡,同比减少8339人, 下降7.8%;造成469911人受伤,同比减少10953 人,下降2.3%;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同比减 少5.1亿元,下降21.2%。万车死亡率为7.6,比 2004年减少2.3。
2020/10/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0
(五) 交通运输事故
• 山西沁源特大交通事故:2005年14日6时左右,沁源 县第二中学的学生在公路上跑操,一辆带挂车的大货车撞 向学生队伍酿成事故。共造成20名学生和1名教师遇难。
• 2005年12月24日15时40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运 通运输有限公司驾驶人王云驾驶蒙L07963号大客车,由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驶往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渡 口村,当车辆驶过吉日嘎朗图镇境内黄河浮桥驶上河滩后, 在通过其中部分结冰河滩(正常状态为土路河滩,黄河涨 水结冰形成冰面)时,车辆压破冰层沉入水中。经初步调 查,该车乘载37人(核载29人),目前9人生还,25人死 亡,其余3人下落不。
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变的普及化、复杂 化和大规模化,使得技术带来的益处与恶果之间的矛盾越 来越激烈和尖锐,迫切需要发展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安 全科学。
• 2)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 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 3)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1日晚),载 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 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 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1.在古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挖穴而居,栖树而息, 完全依附于自然。人类处于被动适应地位,面临的 威胁主要来自雷、电、风等自然灾害及野兽的侵袭。 2.跨入农业社会后,人类逐渐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开始改造自然,人为灾害开始越来越多,这一时期 主要的安全问题来自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3.到了工业时代,人类开始利用技术创造文明,但 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具体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 7)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发生。使辐射泄漏到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爆炸的直接后 果是31人死亡,数十万人从这个地区撤离。
• 8) 1985年8月10日,一次爆炸摧毁了为苏联海军核动力 舰艇服务的什科托沃舰船修理设施。这次事故造成10人死亡, 许多人因为遭受核辐射而在事后死亡。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3
(六) 工业、矿山灾害
现代工业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而且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各种灾害。它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了灾害的原有属性,使许多自然灾害成为人为灾害, 使许多危害程度轻的灾害上升为人类无法控制、造成巨大 损失的灾难。
煤矿开采不但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灾害,也给采矿工作 者造成了沉重伤害。
第一章 安全科学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 第三节 安全科学定义、性质、对象分类 • 第四节 安全科学数理基础 • 第五节 安全科学的流变—突变规律
2020/10/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第一节 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一、安全问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