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下载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教学内容:引言、第一部分大自然的奇妙的语言1. 引言: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四季变化、白天黑夜、风雨雷电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知;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白天黑夜、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3.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4. 实践: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自然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理解和科学原理的掌握程度。

《大自然的语言》课程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程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认识天气(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分类和变化规律。

(2)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3)教学内容: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分类、天气变化规律。

2. 第二节:探索气候(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

(2)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

(3)教学内容:气候的定义、气候的特征、影响气候的因素。

3. 第三节:解密彩虹(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分布。

(2)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

(3)教学内容:彩虹的形成原理、彩虹的颜色分布。

4. 第四节:地球的运动(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2)教学方法:讲解法、模型演示法。

(3)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5. 第五节:生物的适应(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3)教学内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课程报告: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

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

3. 实验器材:如三棱镜、水槽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自然现象的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定期进行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辅导。

《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及其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2. 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及相关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合作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景象。

(2)引导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理解其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自然现象的原理和特点。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涉及的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5. 实践探究(2)各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探究成果。

6.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实际行动。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10.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3. 学生合作讨论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查一查
鉴别 的意思是_________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
(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竖起耳睁开眼) (听见看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幺不会______(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理由: _________
(四)从 词语采集 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S 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 S 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幺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
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 雁、庐、鉴 3 个生字。
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 雁、庐、鉴 3 个生字。
四、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 1 2 处为 A 级
错 3 5 处为 B 级
错 5 处以上为 C 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
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幺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具准备:
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特点;(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运用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和习惯;(3)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特点;(2)运用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3)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交流。

2. 教学难点:(1)对自然界中不常见动植物的认识;(2)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然环境描写;(3)在交流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户外观察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动植物;(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

2. 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自然界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2)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课堂活动:(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选取一个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描述和交流;(2)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作业设计1. 观察自然环境,选取一个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描述,写在日记中;2. 结合所学内容,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户外自然环境观察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和描述的自然现象或动植物;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户外自然环境观察活动和语言表达情况。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1.1 课程背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认识语言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它的美好和重要性。

2.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互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它的美好。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语言的重要性和交际工具的作用。

2.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询问学生,什么是语言?为什么我们需要语言?(2)播放视频《大自然的语言》。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出现的自然景观和动物,了解自然语言的表现形式。

3.2 讲授环节(1)分享阅读素材:请学生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美丽之处。

(2)解释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文中的问题,展示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3.3 实践环节(1)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处自然景观,使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2)口语表达活动: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朗读描述图片所见的自然事物,并进行阐述。

(3)合作创作活动:小组合作创作一篇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的文章。

3.4 总结环节(1)请幸运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所感所悟(2)讲解和解答本节课的疑惑。

四、课后作业及评价4.1 课后作业(1)完成口语表达作业,要求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在家观察身边的自然事物,了解自然的语言。

4.2 评价标准(1)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2)关于大自然语言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现象。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打印稿。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

(2)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疑问或想法?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学生互换阅读,讨论课文中的内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解释。

(2)每组汇报自己的实践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语言,如观察天气变化、植物2. 邀请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大自然语言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第一章:了解大自然的语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语言形式。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大自然中的语言形式,如动物的叫声、植物的生长周期等。

大自然语言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气象预报、生态监测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大自然语言的形式和应用。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自然语言的观察和理解。

第二章:动物的语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培养学生对动物语言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动物的叫声、体态、气味等交流方式。

动物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狼群的协作狩猎、鸟类的警告同伴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纪录片,分析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动物之间的交流情景。

小组讨论,探讨动物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植物的语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培养学生对植物语言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植物的释放化学物质、生长周期等交流方式。

植物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花朵的吸引传粉者、植物的共生关系等。

3.3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释放化学物质的过程。

小组讨论,探讨植物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人类对大自然语言的探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语言的探索和研究。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人类对大自然语言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人类对大自然语言探索的案例,如动物语言翻译、植物信号传递等。

4.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人类对大自然语言的探索和研究。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自然语言探索的看法和想法。

第五章:保护大自然的语言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大自然语言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5.2 教学内容:大自然语言受到的威胁和挑战,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和信号,如动物的语言、植物的信号等。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

3.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语言:如鸟鸣、兽吼、昆虫的鸣叫等。

2. 植物的信号:如花期、果实成熟、叶片变色等。

3. 大自然中的其他信号:如地震、台风、气候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和信号。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如动物的行为、植物的生长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互相交流学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相关的大自然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2. 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显微镜等,用于观察和分析大自然现象。

3. 户外活动场地:安排合适的户外活动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图像,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和信号,如动物的语言、植物的信号等。

3. 观察与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如动物的行为、植物的生长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4. 户外活动:安排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观察和分析大自然中的各种信号。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总结大自然语言的特点和意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观察、讨论、分享等。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户外活动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中的语言和信号。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并欣赏大自然的美妙语言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1.2 教学内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大自然中的声音、图像、气味等语言元素的分析大自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语言的概念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语言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大自然语言的感受和体验第二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分析并欣赏课文中大自然语言的描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2.2 教学内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大自然语言元素,如声音、图像、气味等讨论课文中的大自然语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3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大自然语言描写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第三章:大自然的声音3.1 教学目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学习大自然声音的语言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倾听能力3.2 教学内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介绍,如鸟鸣、水流、风吹等分析大自然声音的特点和语言意义实地观察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记录自己的感受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自然声音的来源和特点实地观察法:引导学生到户外观察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记录法: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第四章:大自然图像的语言4.1 教学目标了解大自然图像的表达意义学习大自然图像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4.2 教学内容大自然图像的介绍,如花草、山水、动物等分析大自然图像的语言意义和特点观察大自然图像,描绘自己的感受和体验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自然图像的表达意义和特点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图像,体验图像的语言描绘法:引导学生描绘自己对大自然图像的感受和体验第五章:大自然的气味5.1 教学目标了解大自然气味的表达意义学习大自然气味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嗅觉能力5.2 教学内容大自然气味的介绍,如花香、泥土香、海水味等分析大自然气味的语言意义和特点实地观察和嗅觉大自然气味,记录自己的感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自然气味的来源和特点实地观察法:引导学生到户外观察和嗅觉大自然气味记录法: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对大自然气味的感受第六章:大自然语言的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大自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大自然语言与人类沟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6.2 教学内容大自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气象预报、动物行为预测等分析大自然语言与人类沟通的关系和价值探索大自然语言在解决问题和创新中的作用6.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讲解大自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大自然语言应用的看法和想法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如设计利用大自然语言的通讯工具第七章:大自然的语言与艺术7.1 教学目标了解大自然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学习大自然语言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7.2 教学内容大自然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如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分析大自然语言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和意义欣赏和分析大自然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和价值7.3 教学方法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大自然语言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音乐、写作等,运用大自然语言元素第八章:大自然的语言与环境教育8.1 教学目标了解大自然语言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习大自然语言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8.2 教学内容大自然语言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分析大自然语言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影响探讨大自然语言在环境教育中的实践方法和案例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自然语言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大自然语言在环境教育中的实践案例行动教育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清洁等,体验大自然语言的力量第九章:评估与反馈9.1 教学目标评估学生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反馈学生在大自然语言学习和实践中的表现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9.2 教学内容评估学生的课文阅读理解、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反馈学生在大自然语言学习和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9.3 教学方法测试法:进行课文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问答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学生互评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10.1 教学目标展望未来对大自然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持续学习和探索兴趣10.2 教学内容展望未来对大自然语言的学习和应用的方向和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持续学习和探索兴趣10.3 教学方法展望法: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对大自然语言的学习和应用的方向和目标激发法:鼓励学生提出对大自然语言学习和探索的新想法和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介绍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课程内容的介绍。

2. 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

教学难点:1. 课程内容的导入。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课程内容: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章节二:声音的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感知。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声音的分类:介绍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流水、风吹等。

3. 声音的作用:讲解声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传递信息、警告危险等。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自然界中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章节三:动物的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通讯的方式和特点。

2. 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动物的行为和通讯方式,引发学生对动物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动物通讯的方式:介绍动物通过声音、体态、气味等方式进行通讯的特点和例子。

3. 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分析其通讯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通讯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合作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章节一:引言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章节二:声音的语言1.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声音特点和作用,如鸟鸣、兽叫、虫鸣等。

2. 教学活动:学生听声音片段,分析其特点和含义,讨论声音在生物交流中的作用。

章节三:动物的信号1. 教学内容:讲解动物通过动作、体色、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的信号,如孔雀开屏、萤火虫的闪光等。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动物的信号行为,分析其传递信息的目的和作用。

章节四:植物的沟通1. 教学内容:探讨植物之间通过根系、花朵、果实等方式进行的沟通,如植物的共生、传粉等。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的沟通方式,分析其对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影响。

章节五:人与自然的交流1. 教学内容:讲解人类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获取信息,如天气预报、自然警示等。

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尝试解读大自然的语言,培养与自然的联系和敬畏之心。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章节六:天气的信号1.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变化对大自然的影响,以及动植物如何通过行为和生理变化来感知和适应天气变化。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物行为,分析天气与生物的关系。

章节七:季节的变迁1. 教学内容:探讨季节变化如何影响大自然的语言,例如植物的开花和落叶、动物的迁徙等。

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不同季节的生物变化,讨论季节对生物的影响。

章节八:水流的信息1. 教学内容:讲解水流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动植物如何通过水流来传递信息和生存。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河流、湖泊等水体,了解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分析水流对生物的影响。

章节九:土壤的秘密1. 教学内容:介绍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土壤中的迹象来解读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1. 气象现象的语言:云、风、雨、雪等天气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2. 水文现象的语言:河流、湖泊、潮汐等水文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3. 地质现象的语言:地震、火山、地貌等地质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4. 生物现象的语言:植物、动物等生物现象的生存智慧及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现象的语言,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图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引入课题。

2. 讲解:(1)气象现象的语言:介绍云、风、雨、雪等天气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2)水文现象的语言:介绍河流、湖泊、潮汐等水文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3)地质现象的语言:介绍地震、火山、地貌等地质现象的成因及表达方式。

(4)生物现象的语言:介绍植物、动物等生物现象的生存智慧及表达方式。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2. 板书内容:(1)气象现象的语言(2)水文现象的语言(3)地质现象的语言(4)生物现象的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气象现象,并简要说明其成因和表达方式。

(2)以校园内的植物为例,谈谈生物现象的语言。

2. 答案:(2)以观察到的植物为例,分析其生存智慧及表达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深入了解自然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描述大自然的语言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2)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语言的抽象性,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理解和感悟。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电子或纸质文本。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教学活动的相关道具或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的感悟。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2)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于大自然语言的展示活动。

(2)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观看并给予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是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描述大自然的语言及其重要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材背景1.1 教材信息本次教案的教材为《大自然的语言》, 是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章节。

该章节主要内容围绕着大自然中的语言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并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

1.2 学生背景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汉字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独立阅读课文,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他们对大自然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课文中的描述能够有感知和理解。

1.3 教育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3.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准确应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流程2.1 导入环节1.让学生听录音课文段落,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有所了解。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现自然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语言。

3.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一下你们对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认识。

2.2 主要内容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感受自然环境中的声音,情境描写等,着重感性认识大自然语言的美妙之处。

2.通过语言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知语言的表达特点,比如重音的运用等。

3.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的形式,进一步熟悉语言的应用,如字音、词义、造句等,并培养学生精准运用语言的能力。

2.3 小结环节1.引导学生总结当天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应用语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生动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多加尝试,不断提高语言应用的水平。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应重点考虑教学效果,寻找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在教学结束后,我通过针对学生的提问、互动和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大自然语言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质量参差不齐,对于语言运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教学中,我借鉴了一些生动的语言互动游戏,以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概念更加清晰,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及其研究意义。

2.理解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拟人手法在说明文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3.理解物候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3.讨论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发言,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难点解析:教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物候学的重要性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物候学认识的小作文。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与大自然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与大自然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

2.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准确描述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户外观察大自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事物,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与大自然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

3.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2. 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下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下周上课时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户外观察成果。

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提问、回答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任务型教学: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语文教材,提供相关的大自然素材。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大自然的语言》。

内容包括: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及作用;天气、生物、地形等自然现象的语言表达;通过自然现象解读大自然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特点及作用,认识到大自然语言的重要性。

2. 学会观察、分析、解读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提高自然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与解读。

重点:大自然语言的概念、特点及作用;自然现象的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出问题:“大自然有哪些独特的语言?这些语言有什么作用?”引入新课。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特点及作用,让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天气、生物、地形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读这些现象背后的语言。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自然语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大自然语言,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尝试解读其中的语言信息。

2. 答案:(1)答案示例:①天气语言:通过天气变化传递气候信息;②生物语言:通过生物行为传递生物习性信息;③地形语言:通过地形变化传递地理信息。

(2)答案示例: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发现春天到来时,树叶变绿,花朵盛开,这是大自然传递的生长、复苏的语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编写人:(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综合应用语言表达和观察技巧,让学生能够细致地描述自然景观。

教学内容:1.自然景观的词汇学习与应用2.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描写3.创作自然景观文学作品教学重点:1.学习和应用自然景观的相关词汇。

2.通过观察和描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突出自然景观的特点。

2.如何让学生产生对自然景观的情感共鸣并能够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1.大自然的图片或者实地观察环境。

2.课堂展示工具,如投影仪或者黑板。

3.学生个人演讲和写作的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景观照片,让学生描述自己对这个场景的感受。

2.引导学生反思自然景观为什么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和美的感受。

第二步:词汇学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介绍并学习相关的词汇,如:湖泊、森林、瀑布等。

2.学生自行编写一个短文,使用这些词汇来描述一个他们喜欢的自然景观。

3.学生互相分享并讨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步:观察与描写(30分钟)1.学生到室外或者实地观察自然景观,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观察指导,如: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颜色、闻到什么气味等。

2.学生写下自己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可以使用上一步学习的词汇。

3.学生回到教室,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写,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步:创作自然景观文学作品(40分钟)1.教师介绍一些自然景观文学作品的经典例子,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创作一篇自己的自然景观文学作品,可以是诗歌、散文或者小故事。

3.学生进行个人演讲,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要求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明白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明白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明白得。

课前预备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玩: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给足时刻,照管差生)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

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看,你发觉了什么?是如何明白的?(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认真观看、发觉”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生:春天差不多来到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下载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读4个生字。

2.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学习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从大自然的语言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学习难点
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知识链接
哥白尼(1473年~1543年):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

1473年出生于波兰,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典文学,能够胜任翻译,做过执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

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

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

在著名的《论浮体》一书中,他详细阐述了阿基米德原理:放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从此使人们对物体的沉浮有了科学的认识。

富兰克林(1706年~1790年):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他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证明了雷暴不是上帝的怒火而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并且发明了避雷针,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

富兰克林是共济会的成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也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他的墓碑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学习过程(2课时)
预习检测
1.读词语,加点字注音。

大雁()漂砾()庐山()
鉴别()皇冠()风筝()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粗心( ) 如果( )
到处( ) 思考( )
以为( ) 语言( )
3.课文第小节告诉我们是什么大自然的语言;第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将诗歌读通顺,为诗歌标上小节号,小组内交流,理清诗歌层次。

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
导入感知
文中列举了大自然的哪八种现象,这八种现象告诉了人们什么知识?
自然现象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高飘晴天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了解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和课外阅读中的常识,适当扩展,引发学生观察钻研的积极性。

]
精读感悟
1.品析诗歌中列举的八种自然现象,了解这八种自然现象告诉人们的知识。

(1)把八种自然现象进行分类:
关于气象常识的:
关于四季变化常识的:
关于动植物生长常识的:
关于地质考古学常识的:
(2)研读重点句。

①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号?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这两句话把比作,把比作,形象地写出了蝌蚪的特点和大雁编队的特点。

仿写句子:在,不就?
②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年轮的自然现象告诉了我们树木的。

③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
读一读:怎样读,才能让人体会到大自然语言的妙?
写一写:仿照例子填一填表示数量的词语。

例:汪洋一片
台灯鱼鳞
大雁蝌蚪
2.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要读懂它们并不难,那怎样才能发现和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
(1)你从课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得、富兰克林身上知道了什么?
哥白尼通过观察创建了学说。

阿基米德洗澡时学会了,发现了定律。

富兰克林在暴雨中,捕捉到了。

(2)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呢?
(3)用视而不见、妙不可言各说一句话。

视而不见:
妙不可言:
[指导学生充分朗读,这不仅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语言特点,了解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懂得只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就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
总结提升
1.《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儿童诗,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
3.选择你喜欢的一小节诗句,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仿写。

4.相关课外读物推荐。

《给星星正名》《雪朝》:这两首诗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用细致入微的目光和勇于探索的情感,来感受大自然的风采,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总结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

同时,激励孩子们从小要养成热爱学习、善于观察思考、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将来才能真正读懂那些妙不可言的大自然的语言。

]
达标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ē dǒu shān m i bān jiā
()()()
d y n y l n d u h o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吹()偏()
砍()编()
泳()监()
脉()鉴()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斗转( )( ) 妙不( )( )
( )( )不见 ( )( )大意
四、根据课文内容,连接相关知识。

白云高高飘秋天来到
蚂蚁忙搬家天气晴朗
蝌蚪水里游要下雨了
大雁往南飞春到人间
五、造句。

只要就:
如果就:
六、把下面的词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

1.人间春天来到已经
2.粗心大意大自然的语言人看不见的 3.大自然真的的妙不可言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