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一)Word版含答案
完整的高考押题语文试卷
![完整的高考押题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512f8c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8.png)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 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请认真阅读题干,按要求作答。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2分)我国古代文学中,诗词歌赋是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诗歌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分)2. 诗歌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23分)《岳阳楼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 诗歌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7. 诗歌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境遇?(3分)8. 诗歌最后一句“凭轩涕泗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9. 请简要分析诗歌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的意境。
(6分)10.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登高望远”这一主题的理解。
(6分)二、文言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18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 解释下列词语。
(每词2分,共4分)(1)温故(2)为师(3)罔12.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学而不思/则罔B. 温故/而知新C. 有朋/自远方来D. 学/而不思1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按时复习,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B. 孔子认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种快乐。
浙江省2019届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一)word版有答案-(高三)
![浙江省2019届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一)word版有答案-(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3d730c742b160b4e767fcf63.png)
押题卷(一)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臧否.(pǐ)擘.画(bò)压轴.戏(zhòu) 情不自禁.(jīn)B.瓶颈.(jìnɡ) 乖戾.(lì)嚼.舌头(jiáo) 熏陶渐.染(jiān)C.粘.贴(nián) 消弭.(mǐ)抹.稀泥(mǒ) 自出机杼.(zhù)D.间.歇(jiàn) 档.期(dǎnɡ)混.凝土(hùn) 靡.日不思(mǐ)A[B项,“颈”读jǐnɡ。
C项,“粘”读zhān。
D项,“档”读dà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导学号:74812095】A.近来年,作为泊来品的西方情人节在中国越来越受年轻情侣的欢迎。
虽然离情人节还有好几天,但是各种鲜花的价格已经是“涨声一片”。
B.北京故宫中的体顺堂原为皇后临时居所,院内陈放着巨大的水晶石,寓有光明磊落、纯洁无暇之意。
同治初年,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皇太后在此居住。
C.李泽厚把美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为“悦耳悦目”,中间一层为“悦心悦意”,最高层为“悦志悦神”。
江南新村的硫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令人赏心悦目,跨越了美的三个层次。
D.在春节来临之际,“抢红包”大战慢慢发酵,互联网巨头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给全国网民和手机用户分发“红包”,目的是让用户尽量多地用自家的支付工具。
D[A项,泊—舶。
B项,暇—瑕。
C项,硫—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B.前两年的微商暴富神话,吸收了很多人参与其中,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卖面膜、卖奶粉的,或软或硬的营销广告令人不厌其烦....。
C.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押题试卷一语文高考
![押题试卷一语文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f6487f1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3.png)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甲】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医疗诊断到金融服务,AI的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与此同时,AI技术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隐私泄露、算法偏见、机器取代人类等。
如何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AI伦理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规范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人工智能伦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确保AI技术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
【乙】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上,我国学者张晓刚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AI伦理建设:1. 建立健全AI伦理规范体系。
明确AI技术的伦理原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 加强AI伦理教育。
提高公众对AI伦理问题的认识,培养具备AI伦理素养的专业人才。
3. 强化AI伦理监管。
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防止AI技术滥用,确保AI技术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丙】材料一:2023年3月,我国正式发布《“十四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材料二: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政策环境、培养人才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丁】《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5分)2. 请结合诗句,赏析“萧萧”和“滚滚”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5分)3. 请简要说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押题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押题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e9916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f.png)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围。
手机、电脑、电视等设备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中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甚至有的是有害的。
那么,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我们的信息素养呢?(1)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4分)(2)文章中提到“有益的信息、无益的信息、有害的信息”,请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信息的特点。
(6分)(3)文章认为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8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请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2分,共4分)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请简要分析孔子关于学习的几个观点。
(6分)(3)结合孔子的话,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8分)三、作文(65分)题目:传承与创新要求:1. 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谈谈你对“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2. 文章立意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 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信息爆炸时代,如何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2)有益的信息:如学习资料、科技资讯等,具有正面意义,有助于个人成长;无益的信息:如垃圾邮件、低俗内容等,对个人无益甚至有害;有害的信息:如虚假广告、网络谣言等,可能误导他人,造成不良后果。
(3)提高信息素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的时代,避免被不良信息所困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信息素养是指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有效筛选、评估、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提高信息素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024山东中学联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山东中学联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ae75d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0.png)
语文 2024.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南宋学者郑友贤在其《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中指出:“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
”《孙子兵法》全书从战略运筹、战争预测(《计篇》)起步,经战争准备(《作战篇》)、运用选择方略(《谋攻篇》)、发展实力(《形篇》)、创造有利作战态势(《势篇》)、灵活用兵、争夺先机、因敌变化而取胜(《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到解决具体的“处军相敌”(《行军篇》)、利用战术地形(《地形篇》)、掌握兵要地理(《九地篇》)、实施特殊战法(《火攻篇》)、搜集情报、以资决策(《用间篇》)等具体的战术问题,始于“知彼知己”,又终于“知彼知己”,恰好规划了一个完整的程序,其篇次结构序列设计,侧重于按用兵制胜的要领与方法加以逻辑展开。
曾有人这么认为,“十三篇结构缜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减一字,不能颠倒一篇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思想体系。
阅读《孙子兵法》,须坚持回归经典文本的整体性原则。
如许多人推崇《孙子兵法》讲谋略,甚至认为《孙子兵法》与将“瞒天过海”“趁火打劫”“顺手牵羊”之类阴谋诡计奉为圭臬的《三十六计》是同类,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的识见。
《孙子兵法》当然讲谋略,提倡“上兵伐谋”,但《孙子兵法》更注重实力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战胜对手,前提是做强、做大自己。
其后裔孙膑的“田忌赛马”故事,其实最能说明这层关系,以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下驷对上驷,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赢了比赛。
这说明,谋略有用,当双方实力相近状况下,谋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23年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前冲刺押题卷(一) (含答案详解)
![2023年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前冲刺押题卷(一) (含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eeb9e1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7.png)
2023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含答案详解)语文押题卷(一)(全国甲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一)(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e743c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5.png)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诗学世界首先是一个“言”的世界,孔子对其子伯鱼云:“不学《诗》,无以言。
”但孔子诗学世界之“言”,并非文学艺术形态的纯粹情感语言方式,亦非科学形态的思辩理性语言方式,而是情理交融的诗性的“启发语言”。
这种“言”更多存在于孔子与其弟子围绕诗文的对话之中,这种对话式语言方式有两大特点:一是对话双方的彼此平等;二是对话双方的互相启发。
孔子与其弟子以诗文为主线的对话,是以双方共同的诗学修养为底蕴。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虽然孔子作为老师,但他与弟子所论并非一种黑格尔式的绝对知识,孔子亦并非据于绝对权威地位,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对话主体。
这种对话式语言方式,是对诗文意义世界的共同揭示,是对孔子儒学命题的共同推进;这种对话式语言方式,不是孔子向弟子灌输一种标准答案,而是对话双方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共同深入孔子儒学的思想世界。
孔子与其弟子以诗文为主线的对话,是双方相互启发的过程。
孔子曾两次谈到“诗”之“兴”,即“《诗》,可以兴”“兴于《诗》”。
孔子诗学世界之“兴”,并非抽象之“起”,而是一种道德意志的召唤,是自觉向善的冲动。
从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推理来看,孔子与其弟子论诗,前后转换似乎缺乏一种逻辑关联,如孔子与子夏论诗,由诗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转换出“礼后乎”的儒学命题;孔子与子贡论诗,由诗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转换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德精神。
这种转换进程看起来与诗文愈行愈远,却与孔子儒学的思想世界愈来愈近,其中“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谓“起予者商也”“告诸往而知来者”,“起”“告”“知”均与“兴”相近,即通过“起”“告”“知”进入孔子师生内心的精神世界,从内心自觉召唤“礼后乎”“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德精神。
【新课标卷】2024届高考押题卷-语文(1)
![【新课标卷】2024届高考押题卷-语文(1)](https://img.taocdn.com/s3/m/c140e36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4.png)
2024年高考语文临考押题卷01(新课标卷专用)(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不是“新闻”,实实在在是“旧闻”。
张庆善指出,早在2008年《红楼梦》新校本第三次修订出版时,就已经由“曹雪芹、高鹗著”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了。
张庆善认为曹雪芹其实把《红楼梦》写完了,理由是:从创作规律而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历时十年之久,不可能只写出前八十回就不再往下写了,翻来覆去只修改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现有的大量脂砚斋批语,已经透露出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曹雪芹的亲友脂砚斋、畸笏叟都已经看到了这些稿子,如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
请看黛玉逝世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曹雪芹《红楼梦》写完了,原稿八十回后为什么没有传下来?张庆善认为是《红楼梦》传阅时弄丢了。
曹雪芹逝世后,畸笏叟保存残稿,更不敢轻易拿去给别人看,怕再弄丢,最终八十回后的稿子也随着畸笏叟的去世而成了永远的谜案。
在曹雪芹逝世后的二三十年里,《红楼梦》都是以八十回本在社会上流传,直到1791年,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才结束了《红楼梦》以八十回本流传的时代。
那么,《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从哪里来的?张庆善认为,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多年搜寻得来的,程伟元邀请高鹗帮助修订整理,高鹗欣然答应,“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为程甲本、程乙本出版所写的序和引言。
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77db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a.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tà)恍若隔世(huǎng)B. 莫衷一是(zhōng)负荆请罪(jīng)C. 倾盆大雨(pén)欣欣向荣(xīn)D. 恰如其分(fèn)饱经风霜(shuā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资源相对较少。
B. 这场演出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还得到了广大媒体的高度评价。
C.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D. 他的成绩虽然很好,但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3.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技确实很高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B. 她对音乐有着独特的理解,总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旋律。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D. 这场比赛的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原来我们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4. 下列各句中,运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B. 他的眼神犹如一把利剑,直指人心。
C. 那片云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D.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5. 下列各句中,运用拟人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B. 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C. 小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D. 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6.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勇敢让人敬佩,真是个“铁汉”。
B. 她的聪明才智令人惊叹,堪称“才女”。
C. 这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堪称“楷模”。
D. 他的话语言简意赅,让人受益匪浅。
7. 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B. 他的勇敢让人敬佩,真是个“铁汉”。
C. 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D. 那片云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8. 下列各句中,表达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环境非常优美,让人心旷神怡。
高考押题试卷语文答案解析
![高考押题试卷语文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da63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1.png)
一、选择题解析1.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
选项A描述的是“月落乌啼霜满天”,选项B描述的是“举头望明月”,选项D描述的是“海上生明月”,均与原诗不符。
只有选项C“夜半钟声到客船”与原诗“夜半钟声到客船”一致,故选C。
2.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选项A“然”表示“然而”,选项C“矣”表示“了”,选项D“者”表示“……的人”。
只有选项B“之”表示“的”,符合题意,故选B。
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选项A《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选项B《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选项C《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均与题意不符。
只有选项D《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故选D。
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选项B、C、D均为倒装句,只有选项A为正常语序,故选A。
5.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选项A、B、D均与原文内容不符。
只有选项C“《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符合题意,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解析1. 答案:(1)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对家庭幸福的渴望;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上三点。
(2)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通过描写“我”在艰难困苦中的坚强意志,展现了人性的光辉;③通过“我”对家庭幸福的渴望,表达了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描写手法和表达手法,展现了文章的主题。
2. 答案:(1)①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艰苦;②展现了农民的坚韧不拔;③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上三点。
(2)①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的艰苦,表现了农民的坚韧不拔;②通过描写农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③通过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传递了作者对农村的深情。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北京卷)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北京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3df8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1.png)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北京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盛世修典兴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典籍的收藏保存,从而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
早在周朝时,由朝廷设立的守藏室就保存着历算、预测、谋略等方面的典籍,可谓是最早的“国家图书馆”。
史料显示,老子曾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类似后来的图书管理员。
秦朝收藏各类典籍的地方被称为“石室金匮”。
金匮指用金属封缄的柜子,石室即用石头修筑的房子,这种封闭性好的空间用来储藏典籍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秦朝的焚书坑儒导致不少先秦典籍损毁,实在是遗憾。
位于西安未央区的著名古迹天禄阁是汉朝廷御用收藏典籍和开展学术活动的地方,兼具图书馆和档案馆功能。
西汉学者刘向就曾在这里编校图书,搜集先秦典籍,为保存先秦文化做了大量工作。
《战国策》一书就是在这里辑录完成的。
唐朝廷在门下省设立修文馆保藏典籍,后更名为弘文馆。
据记载,当时的弘文馆有藏书二十余万卷,并有校书郎负责校理图籍,勘正错谬。
宋代的崇文院是中央藏书之所,宋仁宗景祐年间,欧阳修、宋祁等人奉诏整理图籍,编撰了《崇文总目》。
此外,崇文院还主持编纂了四部丛书,即《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厥功至伟。
蒙古族建立元朝后,积极学习汉文化。
元文宗图帖睦尔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曾在京师创建奎章阁,以收藏各类经史图书。
他还组织人员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了大量元代典籍。
遗憾的是,这部图书已经散佚。
明清时期的文渊阁是赫赫有名的皇家藏书场所。
明朝时,一批饱学之士曾在此主持编修《永乐大典》,该书被称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清廷组织人员在此编修的《四库全书》也颇为有名。
因《四库全书》规模宏大,为方便收藏,朝廷先后建造7座藏书楼,因此有“四库七阁”之说。
除了朝廷建造的藏书设施,中国古代还有一些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比如宁波范氏“天一阁”、苏州顾氏“过云楼”等,它们在保存中华典籍方面也功不可没。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新高考Ⅰ卷)(原卷版)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新高考Ⅰ卷)(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a8f4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e.png)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报告命题新方向:现代文阅读I围绕“创新思维”选材,引导考生关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现代文Ⅱ和文言文阅读,关注教考衔接,命题课内课外相结合,诗歌鉴赏选用热度最高的诗评题,语言文字运用按九省联考题型命题,作文采用近年高频出现的极简材料命制,贴合高考命题的风向。
命题新情境:命题注重创设个人体验类情境,写作题“‘我不行’,‘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创设的情境与考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
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
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
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
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
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
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它的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
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
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下图所示双曲线。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新高考Ⅱ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新高考Ⅱ卷)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3260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0.png)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新高考Ⅱ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已经讲过,户是基本经济单位。
但一户中并不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孩子只是有时候到田地里去,女人通常也不参加农业劳动。
农业主要是男人的职业。
男人和女人的这种劳动分工是产丝地区的一个特点。
它说明了蚕丝工业的发展是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
在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人忙于缫丝时,男人正忙着准备稻田。
另一方面,从丝业得到的收入可与农业收入比拟。
这也使人们有可能靠小块农地生活下去。
因此农田的大小一直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农业所需的劳动量也相应地有所限制。
为说明村里的劳力和土地是如何恰当安排的,我可引用几个统计数字。
成年男子是实际的或潜在的农业劳动者,年龄在15至55岁之间,总数共450人。
如果将2758.5亩耕地平均分配给劳动者,每人将得6.1亩。
上文我已经说明了工作速度、稻的生长所需时间,以及得出一个人可耕种约7亩地的结论。
从技术上来说,我已经表明了使用铁耙耕作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
集体工作不比个体劳动增加多少收成,效率也不会提高很多。
目前的技术已决定了这样大小的一片土地需要多少劳动量。
因此,我们也有了每个农业劳动者能种多少亩地的近似数字。
这一事实对土地占有、对农田分散的制度、对分家的频率以及对小型的户都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
缫丝工业被现代工厂接收后,农田的大小仍然同过去一样。
由工业变化而剩下的妇女劳动力不能为这种小块农田所吸收。
这种失调的情况可以从妇女在村里闲暇时间较多这一情形中观察到,也可以见于妇女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高度流动性中。
在邻近的村庄里农田较大,在适应工业变化的新情况过程中,妇女劳力被农业所吸收。
这说明传统的劳动分工是出于实践的安排,而不是由于非经验的原因。
它是经济调节的一个部分。
在男子只靠自己劳动,而农田不能再扩大的情况下,农业是不需要女劳力的。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cc9e6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5.png)
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一)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书法:使命与路径叶培贵书法,在当代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特殊的书法现象,大家其实都不生疏,但仍可略举数端。
先说“反面的”、“消极的”特殊现象。
第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费尽心力才于1981年在文联下属协会中获得一席之地;其次个是,在训练部的学科名目中,过去是三级,现在是二级,但是却都隶属于“美术学”(过去是二级,现在是一级);第三个是,全国各地都有“美术馆”,国家级的、省部级的、地市级的、县市级的,不胜枚举,可“书法馆”却几乎没有。
再看“正面的”、“乐观的”特殊现象:第一个是,“书法热?持续30多年,至今没有衰退之象,可见书法有普遍的群众基础;其次个是,书法几乎是全部艺术门类中受西方观念冲击最少的;第三个是,借助现代技术,古代精致的字迹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书法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随处可见。
这相反的两类现象,共同毁灭在书法身上,耐人寻味。
就其消极一面而言,这些现象折射出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曲折历程,之所以会毁灭,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书法作为艺术的“身份危机”。
而这种危机,是在与西方文化体系的比对下才发生的。
由此也使得书法在整个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总是逍遥地处于局外,没有做过多少贡献。
而就其乐观一面而言,中国文化的各个门类,在以西方文化体系为参照的现代化进程中,多多少少都发生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改革开放前的书法身上,基本上没有毁灭。
这使得书法在20世纪70年月末80年月初开头其复兴历程时,几乎是从原汁原味的传统中起步的。
全国Ⅰ卷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冲刺预热卷一含解析
![全国Ⅰ卷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冲刺预热卷一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9a4d6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a.png)
(全国Ⅰ卷)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冲刺预热卷(一)(含解析)考生留意:1.本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不得在本卷上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鸦片斗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在相识世界的同时,也起先反省自身,起先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鸦片斗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见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斗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化、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
随着新的学问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索,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憧憬,具有更加显明的近代特征。
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困难的影响。
一方面,人们的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反侵略的防卫本能,如三元里抗英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进而,学问精英们把对外御辱与对内改革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索,如“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等等。
另一方面,强调“祖宗之法不行变”的保守性观念也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刺激和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下,愈发顽固,渐渐沦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导致社会变革困难重重,往往不够彻底。
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这集中表现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索。
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
![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f901a7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a.png)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
B. 文章认为,生态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C. 文章强调,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D. 文章提出,加强生态保护,应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2. 下列关于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认为,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B. 文章强调,生态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C. 文章指出,加强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D. 文章提出,生态保护需要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3.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具体案例说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B.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生态环境恶化与生态保护进行对比。
C. 文章运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分析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D. 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相关数据说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认为,加强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B. 文章提出,生态保护需要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C. 文章强调,生态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D. 文章认为,生态保护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5. 下列关于原文标题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生态保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 生态保护: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C. 生态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任务D. 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指出,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高考语文押题试卷答案
![高考语文押题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34565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f.png)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引子,引发读者对读书意义的思考。
B. 作者认为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C. 文章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证明了读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D. 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4分)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3)下列关于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 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C. 作者运用道理论证,使文章更具权威性。
D. 作者运用引用论证,使文章更具趣味性。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宽容”的理解。
(4分)答案:读书可以让人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价值观,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包容心。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使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宽容。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1.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词的上片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B.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C. 词中“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运用了拟人手法。
D. 词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祝愿。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题。
(4分)答案:这首词的主题是:赞美春天的美景,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分)答案: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中的拟人手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比喻手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排比手法。
三、作文(共60分)题目:以“阅读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押题卷(一)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臧否.(pǐ)擘.画(bò)压轴.戏(zhòu) 情不自禁.(jīn)B.瓶颈.(jìnɡ) 乖戾.(lì)嚼.舌头(jiáo) 熏陶渐.染(jiān)C.粘.贴(nián) 消弭.(mǐ)抹.稀泥(mǒ) 自出机杼.(zhù)D.间.歇(jiàn) 档.期(dǎnɡ)混.凝土(hùn) 靡.日不思(mǐ)A[B项,“颈”读jǐnɡ。
C项,“粘”读zhān。
D项,“档”读dà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导学号:74812095】A.近来年,作为泊来品的西方情人节在中国越来越受年轻情侣的欢迎。
虽然离情人节还有好几天,但是各种鲜花的价格已经是“涨声一片”。
B.北京故宫中的体顺堂原为皇后临时居所,院内陈放着巨大的水晶石,寓有光明磊落、纯洁无暇之意。
同治初年,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皇太后在此居住。
C.李泽厚把美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为“悦耳悦目”,中间一层为“悦心悦意”,最高层为“悦志悦神”。
江南新村的硫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令人赏心悦目,跨越了美的三个层次。
D.在春节来临之际,“抢红包”大战慢慢发酵,互联网巨头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给全国网民和手机用户分发“红包”,目的是让用户尽量多地用自家的支付工具。
D[A项,泊—舶。
B项,暇—瑕。
C项,硫—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B.前两年的微商暴富神话,吸收了很多人参与其中,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卖面膜、卖奶粉的,或软或硬的营销广告令人不厌其烦....。
C.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D.国际足联2015年度金球奖颁奖典礼11日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阿根廷球星梅西如获至宝....,成为足球史上首位五夺金球奖的球员。
A[A项,“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
常用于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符合语境。
B项,“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
不合语境,应用“不胜其烦”。
C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对象适用不当。
D项,“如获至宝”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语境强调梅西实现愿望,此处望文生义。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如果治疗及时,脑积水治疗效果会很好。
一旦延误治疗,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
D.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A[B项,“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句式杂糅,应改为“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或“是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C项,不合逻辑,应将“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改为“不仅会导致孩子脑瘫,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D项,成分残缺,应在“全媒体时代”后面加上“的来临”。
] 5.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上发出来的言行,自然使人受到感化。
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的区别。
空城计只能由诸葛亮摆,换了其他人便会失败。
A.同是一句话,德高望重者说出来,大家就容易接受B.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有两种人格,效果就不一样C.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的人格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D.同是一句话,说话人的人格不一样,大伙就觉得劲头不一样C[从后文“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看,A项不够衔接,可排除;由最后一句话可知说同一句话的应是两种不同人格的人,所以B项“说话人有两种人格”的表述不妥;而D项在语言风格上与上下文不够协调。
]6.概括下面这个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个字。
(5分)几乎每一个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大黑洞。
迄今为止,人类仅测定了很少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因为很多黑洞不能直接被观测到,天文学家只能依靠围绕黑洞运动的恒星来估算它们的质量,他们通过比较黑洞附近恒星和远处恒星的速度的差异来推测出黑洞的质量。
然而,这是一种不精确的测量方式。
最近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处于低温状态,并且随机运动不显著的高密度气体,推断出了一些黑洞的质量。
利用这种新方法,天文学家测定了星系NGC 4526中心的一个黑洞的质量,后续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个黑洞的质量相当于4.5亿个太阳的质量,在超大质量黑洞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这则消息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材料涉及的对象是天文学家、黑洞。
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天文学家推测黑洞质量的老方法有缺陷;二是最近天文学家找到了一种推测黑洞质量的新方法,而利用这种方法,天文学家测定了一个质量相当于4.5亿个太阳的黑洞的质量。
认真分析可以知道,第一层的内容是引子,第二层的内容是重点。
【答案】天文学家找到了推测黑洞质量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
7.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不超过20字。
(4分)有一次,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宴会,招待空战英雄。
一位年轻士兵在斟酒时不慎把酒泼在了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
顿时,士兵悚然,全场寂静。
这位将军倒是悠悠然,他轻轻拍了拍士兵的肩头,说:“____________”话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出响亮的笑声。
人们绷住的心弦也松弛了。
【解析】故事最后“话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出响亮的笑声。
人们绷住的心弦也松弛了”的内容表明,士兵最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受到责罚,将军用机智的话语为他解了围。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将军的话语应该体现出他宽容的胸怀、幽默的谈吐。
至于将军到底说了什么话来为冒失的士兵解围,可抓住“酒”“乌戴特将军的秃头”来思考。
【答案】老弟,你认为这种治疗秃顶的方法管用吗?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随着中国内部的改革和发展,外部崛起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从世界历史经验看,在一个国家外部崛起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一个角色,但并不是最重要的角色,资本所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
今天,人们把世界视为“地球村”,而这个世界之所以变成这样,从一开始就是资本造就的,政府只是配角。
从最早的“海盗”到近代航海大发现,再到最近一波的全球化,都是资本逐利驱使造就的。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功地使自身从一个资本高度短缺的经济体,转型为资本过剩的国家。
从其本质而言,中国的资本和其他所有国家的资本都是一样的,都是要通过盈利而得到生存和发展。
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深入和企业在全球的扩张,资本“走出去”的速度会呈现增长的趋势。
资本的“走出去”是中国外部崛起的经济基础。
除非再次出现明清时期那样的闭关锁国政策,不然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从现有的内外部条件来看,闭关锁国几乎已经不可能。
在资本大举“走出去”的情况下,政府要维持早期“请进来”和“接轨”阶段的“韬光养晦”政策,已经变得不可能。
政府所能做的,就是辅助资本更有效、更和平地“走出去”,而这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所追求的目标。
内部经济增长减速,也是资本“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这也曾是西方资本“走出去”的最重要因素,即资本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
资本的国际扩张,是西方国家成为发达经济体的重要因素。
但西方资本的扩张,是政府以暴力军事征服的方式,对外倾销资本和商品,而使被殖民国家永远处于不发展状态。
中国的资本要“走出去”,必须避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方法,中国必须寻求自己“走出去”的方式。
对中国来说,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资本的“走出去”,来推动资本接受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资本“走出去”并不是资本的一厢情愿,而是资本接受国的客观需要。
以“一带一路”为例,沿岸沿线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的国家。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这些国家亟须发展,摆脱贫穷状态。
在所有大国中,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实施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帮助它们发展。
因为中国已经是资本过剩的国家,并且中国在很多方面产能过剩,也拥有了建设大规模基础设施的能力。
无论是过剩的资本还是产能,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
也就是说,中国的“走出去”是一个和资本接受国互惠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就涉及中国“走出去”的方式。
中国要避免西方国家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主义路线,就必须寻求自己发展国际经济的道路,那就是包容和共同发展。
尽管中国也有开拓市场和购买原材料的需要,但中国已经避免了老殖民地的方式。
中国“走过去”不仅仅局限于贸易,而且通过资本“走出去”,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而这些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
中国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在没有“殖民统治”的条件下,如何保障自己海外资本的利益。
(有删改) 8.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原因的一项是()A.中国外部崛起已不可避免,在这一过程中资本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资本“走出去”符合世界历史经验。
B.中国通过改革,成功地将自身由资本紧缺国转型为资本过剩国,这客观要求中国资本“走出去”。
C.中国资本大举“走出去”,使得政府维持“请进来”和“接轨”阶段的“韬光养晦”政策已经变得不可能。
D.内部经济增长减速,资本需由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中国资本“走出去”也是资本接受国的客观需要。
C[该项陈述的是中国资本大举“走出去”使得“韬光养晦”政策变得不可能,与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原因无关。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海盗”到全球化,其演变的主角都是资本,中国资本和其他国家的资本一样,也以盈利求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