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智能电网WCSN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Ke r s s r gi; rls g iV e s r t r wcs : e ui rhtcue Wi ls e sr y wo d : ma r Wi e s t d e Co nt eS n o wok( i Ne N) sc r ac i tr; r esS n o y t e e
,
主用户
电网通信架构,研究 了认知家域网、认 知邻域 网和认知广域网 中的动态频谱接人和共享 问题以及联合 资源管理问题 。
文献 [] 3 提出了一种用于为智能 电网中基于认 知无线 电的
图 1 智 能 电 网W GS N架构
众 所周 知,频 谱感知是无 线认知传感器 网络的一项关键 技术,其主要功能在于检测可供无线认知传感器节 ( 次用户、 认知节 或认 知用户)使用的频谱空洞 ,同时监 测主用户的信 号活动情况,以确保主用户重新使用频谱时,无线认知传感器
n i hb r od a e t e g o ho r a newor s a d w i r anew o ks I o l i n,we p o k n de a e t r . n c ncuso r pos he s c i a c tc u e of e t e urt r hi t r y e wiee ss n o t o k a e n o n t a of rs r rd . r ls e s rne w r sb s do c g ii rdi o ma t i s ve g
无 线传感 器 网络 ( R WS C — N)提 供节 能和高频谱利 用率 的分 层设计方 法,它通过修正针对低 功率 、有损网络 的路 由协议 ( L ,支持大规模认知智能电网中的低延迟可靠 路由,较好 RP ) 地解决了诸如网络非对称性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问题。
智能电网的背景、推动力和制约
智能电网的背景、推动力和制约穆钢;肖白【摘要】The scope of smart grid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the driving forces and the constraints of smart grids were investigated. And some emerging frontier technologies of smart gridswere summarized. For the new challenges of large scale renewable generation incorporating to grid,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to multi-aspects (power generation side, grid side and load side)to overcome the side effects of grid renewable generation. Many counter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achieve the well power generation at power generation side, unhindered power transmission at grid side and proper utilization at load side.%讨论智能电网的范畴,分析智能电网发展的背景、推动力和制约,概述智能电网的几个前沿领域.针对智能电网面临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新挑战,指出克服其影响应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分别讨论在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可以采取的对策,以实现电源侧发得好、电网侧送得出、负荷侧用得巧.【期刊名称】《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年(卷),期】2012(027)003【总页数】5页(P5-8,40)【关键词】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电网;电力负荷【作者】穆钢;肖白【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吉林132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5智能电网是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工程界、经济界乃至政治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甚至被寄予了接续网络经济作为提振经济重要助推器的厚望.来自电气工程、信息通信、经济等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刻划了智能电网的属性和特征.定义1 智能电网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智能电网也称“分布式电网”,是指通过建设一定的基础设施,实现对电力运营的电子化监视,并将监视信息在电力、电网公司和电力用户三者之间实现共享,以实现电网的电力最优化调度、差别计费、新能源电力的购买、故障的实时监测和快速检修,以及对电力用户的分流;广义上是指将电信光缆和电线电缆合二为一,未来将通过电缆实施电信讯号、网络讯号的传输.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1].定义2 智能电网是一个能够实现对用户和设备进行实时监视的完整体系,以利用各种信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完整、便捷的电网状态显示界面,帮助电网实现智能化运行的新型电网[2].定义3 智能电网是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先进的现代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3].定义4 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讯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它能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4].4个定义中,前2个主要面向电网本身,侧重于对现有电网体系结构的信息化,提高电网的效能和安全性;后2个主要面向用户和市场,强调的是物理电网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高度集成,进而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推动电力市场化发展,实现新的增值服务,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各成员间的实时互动.分析关于智能电网的各种定义,可以发现“智能电网”所覆盖的不仅限于传统“电网”的范畴,这里“电网”是对电网所连接的电能“产、输、配、用”全产业链的指代.从本质上说,智能电网是由信息通信等新技术推动的电网技术跃升,以确保电网承担起高效清洁安全可靠的主要能源供给系统之使命并为各类用户提供优质经济便捷的服务.智能电网是多种新技术乃至管理理念的集成创新,迄今还没有一个可以严格考核的终极目标.智能电网所标示的是电网(或能源供应体系)技术进步和破解发展瓶颈的方向.1 智能电网发展的背景1.1 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输变得非常廉价和便捷.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来实现复杂系统性能的优化也就有了更大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电网(电力系统)作为最复杂的人造系统,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对系统的控制和优化在电网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受到重视并伴随着电网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由于以往信息采集加工传输成本的限制,在电能的发输配用各环节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化鸿沟,主干输电网和重要发输电装备基本上能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步推进信息化,而配电、用电环节的信息化程度总体上很低,使得电力终端用户很难从电网的角度获得信息技术进步的体验;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凸显,降低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电源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这给电网的运行和调控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电能产供用各环节资产利用率亟待提高,迫切需要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1.2 国外智能电网发展2001年,EPRI开始“Intelligrid”(智能电网)研究.2003年,美国电科院首先提出了智能电网研究框架,能源部(DOE)随即发布Grid2030计划.同年,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资助的旗舰项目“可持续电力生产和供给”对智能电网展开了大规模、集团式研究.2004年,美国DOE启动了电网智能化(Grid-Wise)项目.2005年,DOE 与 NETL(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Laboratory)合作发起了“现代电网(MGI)”研究.2006年,欧盟智能电网技术论坛推出了欧洲智能电网技术框架;发表了研究报告,全面阐述了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发展理念和方法[5].2008年,美国DOE也采用了Smart Grid这一术语,这一称谓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2].2009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智能电网提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1.3 国内智能电网发展2008年以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关注和跟踪世界电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国家电网的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2009年6月27日,天津大学组织第一届智能电网学术论坛,相关学术机构和企业参与,表达了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对智能电网目标以及建设任务的理解,体现了对智能电网建设的期待和关注[6].国内各学术团体和企业也组织召开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研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2 智能电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智能电网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有:①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设备利用率,提高供电质量;②创造电力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为实现定制的电力增值服务和用户电能管理提供条件;③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促进节能环保,减少能源部门温室气体的排放;④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将在推动电网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智能电网发展要解决的优先课题则因各国电网的具体情况而异.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加大停电事故,不仅给电网及相关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也产生了很严重的社会影响.事故引起分析和反思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力工程界,使得美国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时更关注遭受扰动后电网的自愈能力.欧洲等国为了解决电力设施老化、跨欧电力市场建设,以及减小环境污染而推动智能电网的研究,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是研究重点.由于中国一次能源和负荷中心的分配极不均衡,电网承担着将能源基地的电能传送到主要负荷中心的重任,因此,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就强调了主干网架发展建设的任务.3 智能电网发展的制约智能电网毕竟不能从零开始建设,是在既有电网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的.与其他行业由信息化推动的革命性变化相比,智能电网发展面临着一些特殊制约.例如:电网具有先天的行业垄断性,规模经济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不可能像家用电器行业市场扩容之迅猛;电力的产品形态相对固定,加上其兼有公共服务的属性,使其创新增值模式的难度较大,不如电信业和高速铁路(高铁由于运速的提高其票价可以数倍于普通铁路票价,这在电力产品中恐难以实现);上游产品成本制约,电力产品终端供给的降价潜力较小,远不如芯片业.因此,向外部转嫁发展智能电网成本的空间很有限.在发展智能电网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审慎的技术经济比较,盲目的追高求全可能会使智能电网的发展误入歧途.性能指标最高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好的技术.例如:“航天飞机”、“协和式客机”和“铱星电话”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具有最高技术指标的产品,但它们都因为不具有持久的经济竞争力而遭淘汰,成为过眼烟云. 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关注经济合理性,适合阶段、解决问题、创造效益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因此,在选择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和技术路径时,特别要重视提高技术水平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均衡分析.4 智能电网的前沿技术智能电网的前沿技术体现在以下领域:1)发电领域.核聚变发电、海洋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高空风力发电.2)输电领域.新型直流输电、柔性输电(FACTS)技术、特殊用途的无线输电、光纤输电.3)变电领域.智能变电站、主要变电设备的状态感知与监测、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变电设备状态检修.4)配电领域.多能供给协调的微网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能量管理技术、储能技术.5)用电领域.基于信息双向互动的定制化用电技术,楼宇/家庭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6)电网调度.大电网智能运行控制技术、大型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接入控制技术[7].5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输送和消纳5.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集中入网带来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发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规划的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部分省级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接近总装机容量的20%.风能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大规模风电集中联网给电网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包括:风电功率的间歇性导致的宽运行范围的有功、无功平衡和频率电压调节问题;风电快速变化带来的调峰容量和调峰速率问题;输送低能量密度的风电导致输电元件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输电系统建设滞后导致的风电场并网难或弃风损失问题;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5.2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集中入网问题的解决在电源、电网和负荷侧多管齐下,综合施策.1)在电源侧做到“发得好”.加强风电功率预测研究,降低运行时需匹配的调节功率;研究追踪预测曲线的风电场有功控制方法,降低随机波动性;研究大规模风电基地多电压级集电系统无功电压调控方法;多种电源组合打捆外送,提高输电效益;研究提高传统发电方式调峰能力的方法和激励政策;研究大规模储能在风、光发电中的应用.2)在电网侧做到“送得出”.研究考虑风电功率波动特性并兼顾电网安全、提高输电资产收益率并补偿电网阻塞损失的风电外送输电综合优化规划方法[8].研究考虑风电波动对电网运行影响的评价方法,克服现有的单纯以穿透率来评价风电影响的缺陷;基于统计方法建立风电对电网稳态运行影响的评估方法;建立应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网有功、无功调控策略.通过优化调度提高既有电网接纳和服务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的能力,发挥大电网的容量优势,充分挖掘和运用水电的调节潜力.研究鼓励电网接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和技术措施,规定区域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低比重.3)在负荷侧做到“用得巧”.通过智能电网平台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费比重.例如:大力开发可时移、可调控的用电负荷(电动汽车,热,冷);发展基于网络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信号发布机制,对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步消长的用电负荷给予政策激励,建立可时移负荷的自主调控模式和控制系统.这样就可以通过部分负荷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追踪,对冲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的不利影响.4)探索新的风/光电多联产模式.在大规模风/光电场群区域内建设用能密集型新产业,生产能量密集易转换型产品,实现风/光能的综合利用,减轻风/光电波动对电网的影响.例如,提水,制氢,压缩空气,制热,制冷,海水淡化等.即将大型风/光电场群建设成多产型能源基地.6 结语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或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对于智能电网核心特质的描述,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各方专家见仁见智.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提高电网安全的需求、双向信息互动的需求、信息通信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的需求.在推进电网技术升级时,应注意审慎的技术经济比较,使智能电网的发展能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多赢的目标.参考文献:[1]胡晓炜,苑玉山.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智能电网规划系统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263-264.HU Xiao-wei,YUAN Yu-shan.Research on GIS based smart grids planning system[J].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2009(12):263-264.[2]史卫江,曹荣新,曹增新.智能电网综述[J].华北电力技术,2010(5):40-43.SHI Wei-jiang,CAO Rong-xin,CAO Zeng-xin.Review of Smart Grid [J].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5):40-43.[3]宋永华,杨霞.以智能电网解决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的挑战[J].能源技术经济,2009,21(6):1-8.SONG Yong-hua,YANG Xia.Smart Grid:The solution to challenges of power supply in the 21st century[J].E-lectric Power Technologic Economics,2009,21(6):1-8.[4]余贻鑫,栾文鹏.智能电网[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25(1):7-11. YU Yi-xin,LUAN Wen-peng.Smart Grid[J].Power System and Clean Energy,2009,25(1):7-11.[5]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 Smart Grids:Vision and strategy for Europe's electricity networks of the future[EB/OL].http://www.smartgrids.eu,2006-04-07.[6]周士平.智能电网及国内近期发展概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1):1-5.ZHOU Shi-ping.Smart Grid and an over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a[J].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25(1):1-5.[7]宋晓芳,薛峰,李威,等.智能电网前沿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通信,2010,31(7):1-4.SONG Xiao-fang,XUE Feng,LI Wei,et al.Summary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for Smart Grid[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2010,31(7):1-4.[8]穆钢,崔杨,严干贵.确定风电场群功率汇聚外送输电容量的静态综合优化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1):15-19.MU Gang,CUI Yang,YAN Gan-gui.A static optimization method determine integrated pow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clustering wind farm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1,31(1):15-19.。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共批准94个项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CB013300
人体运动功能重建的生机电一体化科学基础
朱向阳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
2011CB013400
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
张洪潮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2011CB013500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2CB719900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
单杰
武汉大学
教育部
2012CB720000
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
崔平远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CB720100
大型客机座舱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陈清焰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祝之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2CB517900
儿童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及其致病的机制研究
夏昆
中南大学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2012CB518000
重大心血管疾病相关GPCR新药物靶点的基础研究
肖瑞平
北京大学
教育部
2012CB518100
严重创伤重要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付小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2012CB518200
高原低氧环境的快速习服与长期适应机制研究
范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高与产业化
(1)重要方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4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1)重要方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9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1)重要方向:增生造山成矿动力学系统、深部资源评价技术与建模、深部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紧缺矿产、战略性资源旳评价勘查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与深层油气成藏评价等技术性与勘查示范为主旳研究与研制;(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0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
8
云计算和大数据
(1)重要方向:关键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9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1)重要方向: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旳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关键工艺与装备、创新应用与示范;(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重要方向: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措施、规划设计措施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构造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1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
(1)重要方向: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浅析智能电网
3 智能 电网发展 历史 及趋 势 因此 , 能 电网 是我 国 电网发 展 的 必然 趋 势 , 先进 智 其 智 能 电网是 一个 完整 的信 息 架构和 基 础 设施体 系 , 性和 重 大意 义体 现在 :具备 强 大 的资 源优 化 配 置 能力 : 实 具 现 对 电力 客 户 、 电力 资产 、 电力 运 营 的持 续 监视 , 用 “ 利 随 备 更高 的安 全稳定 运 行水 平 。适应 并促 进清 洁 能源 发展 。 需应 变” 的信 息 提高 电网公 司 的管理水 平 、 工作 效率 、 网 实现高度 智 能化 的 电网调 度。满足 电动 汽车等 新 型 电力 用 电 可靠 性和 服务 水平 。2 1世纪 初智 能 电网在 欧美 的发展 , 户 的服 务 要 求 :实现 电网资 产高 效 利 用和 全 寿 命 周 期 管 为 实现 电力 用户 与 电网之 间 的便 捷互 动 : 实现 电 网管理 全 世 界 电力 工业 在 安 全 可靠 、 质 高 效 、 色环 保 等 方面 理 : 优 绿
参考文献 :
… ( ) 肯 巴赫 . 文 版 E c l 0 0高 级 V A 编 程 宝 典 . 美 沃 中 xe 2 1 B f MJ 清 华 大 学 出版 社 .0 2 1 1 21— —.
E d u n S b
这段 代码 会将 文档 中全 部工 作表 显 示
Su h wAI) bS o l (
1 0行 单 元格 。 最 后执 行 “ ie宏 ” 就可 以实 现工 作 表 —1 Hd , 隐藏 了。
注 意 :a s r p s wod工 作 表 中 A 列 1 O行 单 元格 填 写 —1 工作 表 名 称一 定 要 和 当前 E c l 作 簿 中表 名 称 完 全 相 xe工 同 , 则 会导致 代码 运行 错 误。 否 以上 是几 种 隐藏 工作 表 的 方法 , 最后 1种 方法 是使 用 起 来 最 方便 的。每 次只 需 导入 宏代 码 ,然后 建 立 “ a s ps— wod工作 表 ” 再在 A1 A 0单元格 中填 入 要 隐藏 的工作 r , 一 1 表 名称 , 后执 行相 应 的宏 就完 成 了。 最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能源车辆及运用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
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创新引 智基地
山东大学
精密光谱与量子调控研究平台创新引智基 地
华东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神经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2011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1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1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先进燃烧能源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清华大学
风敏感基础设施抗风减灾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交通大学
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节能与能效经济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
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化工大学
作物病害控制理论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
树木发育及逆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创新引 智基地
北京林业大学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创新引智基 地
北京师范大学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华北电力大学
油气地球物理探测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低碳城市与建筑创新引智基地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2.19•【文号】国科发资〔2016〕38号•【施行日期】2016.02.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高性能计算”等10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2装备机械S cience & T echnology S ummarize3No.3 2010电网是输电网和配电网的统称,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发出的电力通过输电、变电和配电才能将其输送给电力用户使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化石能源资源的短缺,气候变暖、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世界能源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现在“低碳经济”、“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
2009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 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电网是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是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是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平台,也将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什么是智能电网1. 智能电网的远景与价值2009年1月,美国能源部咨询公司发布了《智能电网——新能源经济的实施者》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未来能源的焦点在能效、可再生能源、储能等方面,智能电网被定义为广义的优化能源链的解决方案,把电力输送系统(电网)转变为更为智能、更富有柔性、更可靠、自平衡和互动的电网,从而保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运行效率、能源安全和消费者选择要求。
智能电网是未来可支撑能源的基础,与清洁能源一起重启经济增长。
智能电网可以利用更多的系统组件的状态监测与诊断的相关信息,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方法,提高现有电力资产的使用寿命,从而推迟资本投资。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远程监控,将最终降低运营和维护的费用。
在最佳功率因数的性能和系统平衡的状态下,降低输电和配电损耗,提高电力输送效率。
通过遍及全电网的双向通信将使电力部门的远程识别、定位、隔离和快速恢复停电事故,智能电网能显著改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
用户可减少使用高峰负荷以节省费用,并通过分布式发电资源和储能电池,可以将多余电力反馈(出售)至电网。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是指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感知监控、数据分析、自主决策等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的生产、传输、分配、运行、调度和用户使用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一种电力系统。
2024年度“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编制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项目背景和目标介绍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阐述项目的目标和意义,明确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2.项目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阐明项目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明确项目负责单位和相关合作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流程和工作任务分工。
3.研究内容与方案详细阐述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包括智能电网的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关键装备的研发与示范工程等方面。
明确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
4.预期成果与应用前景明确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技术创新成果、系统集成应用成果、重要示范工程成果等方面。
阐述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5.项目执行计划与进度安排制定项目的执行计划和进度安排,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合理安排项目中相关的研究、试验和示范工作。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及时交付。
6.项目的技术和经济评估对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析项目的技术难点和风险,评估项目的投资收益和经济效益。
为项目筹措资金和政策支持提供科学依据。
7.项目的管理和评估明确项目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建立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项目的进展、成果和效益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任务。
通过以上内容的编制,可以使“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研究内容和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和具体,确保项目的执行有序、高效和成功。
2014年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示清单
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重点实验室(省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部共建) 江苏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药科大学 徐州医学院 南京大学
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盐城工学院 河海大学等
江苏省道路载运工具新技术应用重点实验 江苏大学 室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 江苏省纳米器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 所 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
江苏省干细胞与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省 苏州大学 部共建) 江苏省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 江苏大学 实验室 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大学
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项目名称
依托单位
评估结果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整改
附件1:
2014年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结果公示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项目名称 依托单位 评估结果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 南京邮电大学 (省部共建) 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 苏州大学 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东南大学等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 院 东南大学 扬州大学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4年度立项基地名单
周光宏
24
B14024
微纳米材料与装备引智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
汪 信
25
B14025
老人福祉信息科技创新引智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
安 宁
26
B14026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沈延安
27
B14027
作物适应土壤逆境分子生理机制及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大学
吴 平
28
B140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段宝岩
43
B14043
车-路信息感知与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长安大学
赵祥模
44
B14044
复杂环境下介质与结构的非线性力学创新引智基地
兰州大学
周又和
注:排序不分先后
华中农业大学
彭少兵
33
B14033
化学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湖南大学
谭蔚泓
34
B14034
复杂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中南大学
胡岳华
35
B14035
肿瘤个体化诊治的基础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中山大学
马 骏
36
B14036
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创新引智基地
暨南大学
苏国辉
37
B14037
脊椎动物器官发育与再生创新引智基地
西南大学
罗凌飞
38
B14038
口腔医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四川大学
陈谦明
39
B14039
光纤传感与通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
饶云江
40
B14040
电气工程专业排名
电气工程专业排名电气工程专业排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发展前景很不错的一个专业,我国开设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有很多。
那么电气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电气工程专业排名,2017电气工程专业大学排名2017电气专业大学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众所周知,是我国老牌的实力最强的理工科院校之一。
在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该校的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简称电机系),并且据称该系都是公费(不知真假)。
电机系成立于1932年秋,建系之初,系主任由工学院院长顾毓琇兼任。
该系培养了很多杰出校友,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电机系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调整,取得了多项教学与科研成果,1997年“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质量电工学科高层次人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共获得26项国家科技奖、10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和50多项国家专利。
在1998年和2002年的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均以四个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的优势成为全国高校同类系中重点学科最多的系。
清华大学在电机系实施了三个“211工程”教学基地建设子项目,分别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120万元;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投入经费135万元;电类测试与检测技术教学实验中心,投入经费140万元。
“985”教学基地建设子项目则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教学实验室,投入经费230万元。
此外,电机系还设有“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一些国内外企业的资助下建立了多个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室,包括:清华―日立单片机应用联合试验室、清华日立工业控制器培训中心、清华大学―惠普公司联合电子实验室、清华大学―美国德州仪器联合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等。
2017电气专业大学2: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
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
本重点专项按照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2016—2018年本重点专项在5个技术方向已经启动实施58个项目。
2020年拟在“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技术方向启动2~4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8755万元。
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1—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2: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
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
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指南该方向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项目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10个,项目牵头单位承担主体责任,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分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
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1.1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重点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开展研究,具体包括: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MEMS微纳振动传感器、变压器内部环境多参量光学传感器等新型传感技术,电力多参量物联终端技术;通信与计算融合的异构网络和高可靠超多跳安全自组织网络技术;海量异构物联终端智能管控及平台支撑技术;泛在电力物联网电力设备故障智能感知与诊断、源网荷储泛在资源的自主智能调控、综合能源的自治协同与多元服务技术及应用。
中国大学所有专业
中国大学所有专业(根据教育部对大学本科专业要求,整理共11个学科门下近500个专业。
)1.哲学哲学、逻辑学、宗教学。
2.经济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网络经济、信用管理、能源经济、环境能源与发展经济。
3.历史学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与艺术4.教育学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5.文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
英语、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韩国语、朝鲜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伽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越南语、斯瓦西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希腊语、匈牙利语。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
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舞蹈编导、戏剧学、表演、导演、戏曲影视文学、戏曲影视美术设计、摄影、动画、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教育、艺术学、影视学、播音影视编导。
媒体创意、录音艺术、书法学、音乐治疗、国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数字电影技术。
6.法学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事务。
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火灾勘探、禁毒学、警犬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边防指挥、消防指挥、警卫学。
知识产权学、家政学、女性学、监狱学、国际政治经济。
7.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声学。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学、植物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学。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智能电网技术及其设备专题研讨会召开
信 息之窗 ・
低压 电器 (0 0 ̄ 4 21N1 )
_
【 行业信 息
பைடு நூலகம்
Id sr 】 n ut y
中 国 电器 工 业 协 会 第 四届 会 员代 表 大 会在 西 安顺 利 召 开
21 0 0年 7月 1 9~2 日, 国 电器 工 业 协 会 0 中
在西 安 召开第 四届会员 代 表大 会 。此次 会议 由中 国 电器 工 业 协 会 主 办 , 国西 电集 团 公 司 协 办 。 中 中国 电器 工 业 协会 荣誉 会 长 、 机械 工业 部 原
副部 长 陆燕荪 特 别 出席 本 次会 议 , 电气 行 业 的 就
整体 发展 作 了重要 发 言 。会议选 举 产生 了第 四届 常务 理事 会 , 国西 电集 团 公 司 总 经理 张雅 林 当 中 选为 中 国 电器 工 业 协 会 第 四 届 理 事 会 会 长 。之 后, 与会 代表表 决 通 过 设 立 智 能 电 网设 备工 作 委 员会 的议 案 , 同见 证 了智 能 电网建 设 历 程 中 的 共
化 建议 , 并进 行 智 能 电 网技 术交 流 。通过 这 些 工
中 国电工技 术学 会 秘书 长裴 相精 出席 研讨 会
并作 了讲 话 。 电工所 所 长 肖立 业 就发展 智 能 电网
以应 对 能源 体 系 的变 革 作 了主 题 报 告 , 华 大 学 清 电机 系 主任 闭勇 就风 电并 网运 行 的关 键技 术作 了 详 细报 告 , 出风 电抽 蓄 配套 的运 营模 式 、 电功 提 风 率 预测 , 以及 在 极 端情 况 下 的风 电与 抽 蓄 联 合 运
又一 个重 要时 刻 。会上 还举 行 了正 泰公 益基 金签
《智能电网》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智能电网》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8-30T06:35:10.77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月8期作者:孙霞1,朱蕾1,于辉2,陈雪峰2[导读] 针对电气智能专业《智能电网》课程的特点和专业特色,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综合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内孙霞1,朱蕾1,于辉2,陈雪峰2(1.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2.泰安供电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针对电气智能专业《智能电网》课程的特点和专业特色,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综合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内容,通过引导、讲述、讨论等环节进行思政教学,达到思政教学润物无声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智能电网、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mart Grid CourseSUN Xia1, ZHU Lei1, YU Hui2, CHEN Xuefeng2(1. School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Taian 271000;2. Tai 'an Power Supply Company, Shandong Taian 271000)Abstract: For electric smart "smart grid"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excavation course of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ontent,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guiding, education teaching, discussion,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on teaching coming sof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level and moral sentimen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Keywords: smart grid,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ral education《智能电网》是电气智能专业的学科素质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先进技术。
智能电网在现代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式, 形成新 的电力消 费方式 。 安全则是从操作安全、 而 抗物理攻 通信 为主 ,多种通 信方 式灵活运 用的通信 网络 布局 基本形成 ,
击和 网络攻击 的能力 强等 方面 来说的, 智能 电网面对攻 击后 可 覆盖城乡 的电网基础服 务设施基本建成 , 国内已有 的设 备总体
减少不 良影 响, 恢复服务 。智能 电网还可 以保证稳 定的 电 上基本满足智 能电网建设 的常规 需求 , 快速 并且有部分设备 已经达
智 能电网的建设能够更为有效 的应对这些 问题 ; 其次 , 环保 、 低 强智能 电网”的发展战略,并接着开展 了一系列相应的工作 , 碳是 当前社会发展对经济建设提 出的客观要求 , 而智 能电网在 2 1 的政府工 作报 告正式将智能 电网建设确 定为 国家 的基 0 0年
电力行业 的运用可 以提 高能源 、 资源 的使用 效率, 降低能源 消 本发展战略 , 十二 五 ”规划更是将 智能 电网建设作为重要 内 “ 耗, 实现 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利 用 。建 设坚强 智能 电网是“ 二 容。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反映 了智能 电网在我 国电力行业中的应 十 五’ , 规划的重点内容 。可见, 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对我 国的电 用 进 展 。 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一、“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专项重点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7个项目。
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
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未来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和优化运行的基础理论。
具体包括:未来电力系统结构形态和新运行场景下的电力预测理论与方法;考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时空分布特性的输电网多目标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考虑主动负荷响应、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储能影响的配电网规划理论与方法;考虑电源、输配电网络及负荷电力电子化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
考核指标:所研究的理论模型和方法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电源高占比(不低于30%)系统的规划和运行,为大型可再生能源电站并网和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灵活并网提供理论基础。
实施年限: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大型光伏电站直流升压汇集接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为提高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系统送出能力和系统效率,研究光伏直流升压变流器等关键技术,建立光伏直流升压汇集接入实证研究平台。
具体包括:大型光伏电站直流升压汇集接入系统总体设计集成技术,大功率高升压比光伏直流变流技术,多台变流器串/并联技术;大型光伏电站直流升压汇集接入系统协调控制技术和直流系统保护技术,研制主控装置及保护装置;光伏电站直流升压汇集接入系统及装置仿真技术和测试技术。
考核指标:研制500kW光伏直流升压变流器,效率94%以上;建立±30kV/1MW光伏直流并网接入实证研究平台,光伏并网直流升压比不低于40倍。
实施年限:4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灵活并网集成关键技术及示范(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灵活并网集成和消纳需求,掌握分布式发电集群规划设计、运行控制技术及高功率密度、即插即用关键设备,完成区域示范。
具体包括: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最大负荷的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的规划设计技术;高功率密度、即插即用的分布式发电逆变技术和储能双向变流技术,即插即用的智能测控保护技术;区域性分布式发电群控群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实时仿真和测试技术。
考核指标:分布式发电逆变器和储能双向变流器功率密度cm3以上,效率不低于98%;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50%以上、且可再生能源容量达到百兆瓦以上的示范区域;所有并网点的THDI(总谐波电流畸变率)均不超过5%,反孤岛保护动作时间不超过2秒。
实施年限:3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支撑低碳冬奥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为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效利用,支撑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低碳冬奥专区的建设,完成冬奥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具体包括:大容量储能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风光储多种能源汇集外送的柔性直流和交直流混联送出技术;可再生能源高精度功率预测技术、多能源互补协调调度与控制技术;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与微网系统及其相关技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融合的充电设施网络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示范区支撑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和送出,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年平均误差不超过10%;冬奥专区内电力消费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全区覆盖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供电可靠性不低于%。
实施年限: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经费配套: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2. 大电网柔性互联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控制和保护(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面向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运行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交直流混联电网建模、交直流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
具体包括:多换流站之间及其与互联交流电网动态相互作用机理,交直流混联电网多时间尺度建模与仿真方法;多换流站潮流快速控制及其与交流电网协同控制方式,考虑多回直流场景下的系统稳定控制方法与恢复控制方法;交/直流系统故障后电网故障特性及演化机理,保护原理及交直流保护协调配合策略,基于故障传播过程的预警和主动保护基础理论和方法;含高密度分布式发电的交直流电网稳定分析方法与自愈控制方法;对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仿真验证。
考核指标:所研究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引领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控制和保护技术的发展,仿真验证的原型系统中换流站不少于20座、交流系统节点数不少于2000个;提出具有ms级响应速度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协同控制方式与系统稳定控制方法。
实施年限: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500kV直流电缆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500kV直流电缆(陆缆)制造与应用技术,掌握批量化绝缘材料制备工艺,完成样机研制并通过型式试验。
具体包括:直流电场下绝缘材料空间电荷调控及抑制技术,绝缘材料和屏蔽材料的配方及超净化批量生产能力的制备工艺;±500kV直流电缆用绝缘材料、电缆本体及接头设计与制造技术;±500kV直流电缆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特性及环境适应性;高压直流电缆运行中空间电荷与局部放电的影响及性能评估、竣工试验和运行维护技术;高压直流电缆机电特性测试平台,机电热特性监测系统。
考核指标:绝缘材料洁净度指标控制在50μm以下,厚度mm 样品的威布尔分布直流击穿场强不小于170kV/mm。
运用制备的绝缘材料和屏蔽材料,研制长度不低于300m的±500kV电缆(陆缆)样品及样机,电缆(含附件)击穿强度大于30kV/mm,电缆附件的雷电冲击耐受水平不低于1050kV。
整体样机通过型式试验。
实施年限:3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100kV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研究±1100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成套技术,并在示范工程上应用。
具体包括:±1100kV直流换流站及线路过电压抑制与绝缘配合及雷电防护技术,绝缘子污秽与覆冰雪闪络特性及典型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电磁环境特性及其对其他系统电磁影响与防护技术;研制±1100kV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绝缘子等关键设备;±1100kV直流输电工程接入交流系统方式及系统稳定控制技术,±1100kV换流站设备和直流线路技术规范与标准;现场模块化换流变压器试验技术。
考核指标:±1100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输送功率12000MW,输电距离不低于3000km。
换流站极线设备操作冲击耐受绝缘水平在倍以下,直流线路操作冲击过电压水平在倍以下,直流线路下的地面合成场强不超过30kV/m。
完成关键设备的技术规范。
实施年限:4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经费配套: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的技术路线,研究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并在示范工程上应用。
具体包括:换流阀功率模块及其不同拓扑的组合技术,换流阀成套设计与集成技术;高浪涌电流耐受能力的低损耗换流阀关键技术;全系统实时闭合数字仿真测试系统和试验平台;工程的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外绝缘及电磁环境技术,系统控制保护技术,工程成套设计方法和系统集成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满足不低于±400kV/2000MW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工程应用的电气、结构与冷却等成套设计规范;开发1套功能与规模齐全、不低于2000独立节点的阀控系统实时闭合数字仿真测试平台;建成电压不低于±400kV、单端最大换流容量不低于2000MW的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
实施年限:3年拟支持项目数:2项经费配套: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 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城区用户与电网供需友好互动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能效综合应用和降低负荷峰谷差,完成城市区域的智能用电互操作示范验证。
具体包括: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用户用电和行为特征、多元用户侧的可调度潜力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用户互动模型;基于互联网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制支持双向互动的家庭智慧能源核心设备及能效管理系统;电力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构建电力网与信息网融合的电力供应及需求互动服务平台;完成城市小区的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选择一个30万人口以上城市区域示范验证,家庭用户不少于3万户,其综合能耗同立项时相比降低5%以上,示范区域降低负荷峰谷差5%以上。
实施年限:4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电力光纤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按照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要求,完成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成套和电力光纤到户关键技术研究,建设电力光纤到户示范应用工程。
具体包括:电力光纤到户网络结构设计;不同结构的OPLC缆中光纤耐热特性,导线热场分布对光纤的影响,克服电缆短暂高温时光纤衰减变化技术;OPLC中间接续和终端接入技术及其配套专用附件,OPLC施工、监测、检测、运行维护技术的设备与标准。